第十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

基本信息

2020-11-13

2020-11-13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1. pH值对重金属元素形态的影响及污染防治建议

    摘要: 重金属进入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后,通过溶解、沉淀、络合吸附等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与pH值呈显著的相关性,pH值是控制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影响重金属吸附和解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类活动更加剧了一些重金属高背景值地区酸度,使重金属元素进一步释放.建议在消除污染源及阻断迁移途径两方面,加强pH值的调节作用,降低重金属元素的活化释放,从而实现污染防治.

    作者:

    王海峰;田祎;叶旌;王玉晶;刘婉蓉

    提交时间:2020-11-13

  • 2. 不同硫肥对土壤中镉形态和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摘要: 施用含硫肥料不仅仅为作物提供了硫素营养,并且能有效地抑制水稻积累镉.本研究通过土壤培养实验和水稻盆栽实验究探不同类型的硫肥在不同水分管理下对于土壤环境中的镉形态影响以及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膏对土壤pH、Cd形态的影响最大,Cd形态从可交换态向残渣态转化.但硫磺在盆栽实验中在水稻生育全期对水稻土中Cd钝化效果以及对水稻地上部Cd含量的降低比石膏少.在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上,施用硫磺效果比施用石膏效果好但之间差异不显著.另外水分管理对硫肥降低水稻镉胁迫的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淹水处理对比正常水分管理更适合硫肥钝化土壤中的Cd.作为硫肥硫磺和石膏都能起到钝化土壤中Cd减少水稻吸收积累Cd效果且各有优点石膏的作用速度更快,而随着水稻生育期延长硫磺的作用效果比石膏更好,若水稻要施用硫磺可考虑提前施用.且施硫肥配合淹水处理对于减少水稻中Cd含量效果更好.

    作者:

    Chen Zhuo;陈卓;刘玉玲;尹雪斐;黄薪铭;董思俊;伍德;张朴心;彭鸥;铁柏清

    提交时间:2020-11-13

  • 3. 乌鲁木齐市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测定4类不同区域周边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地质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重金属总平均含量顺序为Zn>Cr>Ni>Cu>Pb>As>Cd>Hg,除As和Cr元素外,其余元素总平均含量超过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和Hg分别为背景值的2.8倍、2.3倍.所有区域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GB15618—2018).没有区域重金属综合污染超越警戒限,主要集中在清洁水平.地质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Hg>Cd>Pb>Zn>Ni>Cu>Cr>As,其中Hg和Cd在所有区域表现为轻度污染,其他元素表现为无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212,表现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且主要由Hg和Cd贡献,贡献率分别为51.9%和32.5%.按4个研究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由高到低为B区>D区>A区>C区,均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Hg和Cd应成为乌鲁木齐市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质量评价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

    作者:

    ABUDUREHEMAN Saimaiti;赛买提·阿布都热合曼;WANG Tao;王涛;张建中;ZHANG Jianzhong;Bai Xue;白雪;ZHOU Yufen;周玉芬;YUSUFUJIANG Nazilamu;娜孜拉木·玉苏甫江

    提交时间:2020-11-13

  • 4. 以水作为提取剂在机械球磨作用下回收电解锰渣中锰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摘要: 电解锰渣(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s:EMRs)是电解锰工业产生的废渣,但EMRs还含有部分的Mn.目前,对EMRs的处理大多为堆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还造成Mn资源的浪费.针对长期堆放的旧EMRs,采用球磨的方式浸出常规方法无法浸出的旧EMRs中的Mn.试验并探究了固液比、转速、料球比、填充系数、球磨时间和不同化学助剂下等因素对Mn浸出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固液比为1:5、转速为200rpm、料球比为0.5、填充系数为0.06、球磨时间为60min在化学助剂柠檬酸三钠添加量为2.2g/kg或二水合草酸添加量为2.0g/kg时,Mn的浸出率可达99%以上.通过动力学过程拟合发现球磨浸出过程受受界面传质和固体膜层扩散二者控制,当有化学助剂作用时浸出过程更符合化学控制模型.球磨能够实现对堆放较久的旧EMRs中Mn的高效选择性浸出并减少Cr的干扰,为工业中EMRs中Mn的回收处理提供基础,对EMRs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

    蓝际荣;张珊珊;梅涛;董祎挈;侯浩波;;;;;

    提交时间:2020-11-13

  • 5. 再生铅的大气环境风险特征、管理政策及污染防治技术探讨_西部某再生铅循环园区为例

    摘要: 再生铅园区的环境风险远高于一般工业园区.本文根据课题承担西部某再生铅园区的环保综合整治经验,对标国家环境管理要求,对再生铅园区(再生铅企业高聚集度区域)的环境风险节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尤其针对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二氧化硫、酸雾气等进行了重要分析,指出预脱硫效果是引起再生铅园区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结合“十四五”发展趋势,提出再生铅园区应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从区域总量控制到精细化企业排污管理的转变,通过对单一企业的排放限制,不断提升其清洁生产水平,实现源头减排.

    作者:

    王红梅;罗兰;张俊丰;吴健芳;李宇婷

    提交时间:2020-11-13

  • 6. 刚毛藻亚细胞中巯基化合物对Pb的响应

    摘要: 本研究旨在确定刚毛藻亚细胞中巯基化合物对Pb的响应.设计了不同浓度(0、0.5、1.0、2.5、5.0、7.5和10mg/L)和不同胁迫时间(1、3、5、7天),分析了刚毛藻非蛋白巯基(NPT)、谷胱甘肽(GSH)和植物络合素(PCs)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细胞壁和细胞液中的NPT、GSH和PCs含量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NPT,在低浓度(<5.0mg/L)Pb胁迫下,刚毛藻细胞器中NPT和GSH缓慢升高,PCs无显著差异,当Pb浓度为5.0mg/L时,PCs略有增加.在低铅浓度下,PCs/NPT比值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Cs/NPT比值随Pb胁迫时间的推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GSH对Pb的响应时间滞后于NPT和PCs.本研究表明,在Pb胁迫下,刚毛藻细胞壁和细胞液中NPT、GSH和PCs起重要的解毒作用,细胞器中主要是PCs起作用.

    作者:

    陈秋玉;曹德菊

    提交时间:2020-11-13

  • 7. 功能化蛭石对Cr(VI)的吸附

    摘要: Cr(Ⅵ)的分离回收对避免环境污染非常重要.用多巴胺(PDA)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蛭石(VE)协同改性得到了功能化蛭石(VE@PDA+APTES).实验研究了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Cr(Ⅵ)离子浓度对Cr(Ⅵ)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E@PDA+APTES在pH=3.0时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Cr(Ⅵ)在VE@PDA+APTES上的平衡时间分别为2h,Cr(Ⅵ)在VE@PDA+APTES上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VE@PDA+APTES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VE@PDA+APTES在pH=3.0时,对Cr(Ⅵ)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1mg/g.

    作者:

    杨峥;贺凤;范蕾;宋秋芳;李捍东

    提交时间:2020-11-13

  • 8. 功能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与放射性离子去除

    摘要: 固相吸附技术因为操作简单、可靠性高、不使用有机试剂及对吸附质浓度限值低等优点成为当前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放射性污染治理的重要备选技术.而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COFs)材料作为一类通过强共价键连接的结晶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结构多样可设计、孔隙率高及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在固相吸附分离放射性离子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

    袁立永;于吉攀;王月;柴之芳;石伟群;

    提交时间:2020-11-13

  • 9. 化学衍生-气相色谱-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甲基汞和乙基汞

    摘要: 建立了“碱提取-化学衍生-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超痕量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方法,土壤样品经碱萃取法处理获得提取液,提取液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经四丙基硼化钠衍生生成易挥发的气态组分,经Tenax柱常温富集,热解析后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含汞衍生物色谱分离后经高温催化裂解生成原子态汞,氩气载带汞原子进入冷原子荧光检测器测定,保留时间定性,通过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当样品0.5g定容体积20mL进样量为0.1mL时,甲基汞方法检出限0.27ng/g,样品中甲基汞加标回收率为83.0~107.6%;乙基汞的方法检出限为0.52ng/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7.4~115.3%,该法适合大批量土壤中低含量烷基汞的分析.

    作者:

    陈林飞;曲振;吴猛;孟江南;曾双和;冯礼

    提交时间:2020-11-13

  • 10. 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的硫素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

    摘要: 本实验是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通过盆栽与小区试验,探索硫元素对镉的阻控效果.盆栽及小区试验均设置2种叶面喷施次数(分蘖盛期喷施一次、分蘖盛期与孕穗期喷施两次)和3种形态的硫元素(-SH形态的半胱氨酸、SO42-形态的硫酸钾及S2-形态的硫化钾).除三种形态的硫素外,盆栽试验设置了叶面硅肥、硝酸钾及自来水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硝酸钾(KNO3)对水稻无降镉效果,三种形态的硫元素及硅对糙米降Cd效果依次为半胱氨酸(Cys)>硫化钾(K2S)>硅(Si)>硫酸钾(K2SO4),盆栽试验喷施两次叶面肥糙米镉含量分别降低53%、46%、39%和28%.小区试验喷施两次叶面肥Cys、K2S、K2SO4糙米镉含量依次降低了45%、40%、和30%.喷施Cys和K2S能使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糙米镉含量在0.2mg·kg-1以下,喷施两次效果更好.

    作者:

    赵娜娜;Zhao Nana;Peng Ou;彭鸥;Liu Yuling;刘玉玲;Dong Sijun;董思俊;Chen Zhuo;陈卓;Yin Xuefei;尹雪斐;Huang Xinming;黄薪铭;Wu De;伍德;张朴心;Zhang Puxin;Tie Boqing;铁柏清;;;;;;;;;;

    提交时间:2020-11-13

  • 11. 含铬危废治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

    摘要: 铬盐是无机化工的主要系列产品之一,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冶金等行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铬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铬危废,特别是在皮革行业、电镀行业,产生的含铬废水、含铬污泥等,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将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对含铬危废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技术进行阐述,并探究了含铬危废的资源化工艺,实现含铬危废的资源化,制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含铬危废无害化综合治理及铬资源循环利用.这样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能节约社会资源.

    作者:

    Xiao Leng;肖棱;Ma Shunyou;马顺友

    提交时间:2020-11-13

  • 12. 吸附重金属材料的解吸附实验研究

    摘要: 吸附法由于其价格低廉、操作过程简单、无污染等特点被更多的用来处理重金属,如何更高效的通过解吸剂将重金属脱附从而使吸附材料可以循环使用是吸附法推广的关键所在,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无机酸解吸剂、解吸剂的浓度以及解吸附的时间对解吸附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解吸剂种类选择36%-38%盐酸、浓度为0.1mol/L,解吸附实验进行8h时,盐酸对复合材料的解吸附效果最好,解吸附效率达到了91.99%.

    作者:

    范蕾;宋秋芳;杨峥;贺凤;李捍东

    提交时间:2020-11-13

  • 13. 国外汞废物环境管理综述

    摘要: 《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已于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水俣公约对汞废物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对汞阈值的确定正在谈判中.本文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的汞废物环境管理制度,对比了部分国家或地区汞废物阈值阈值,以期对《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后续的国际谈判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

    田祎;王玉晶;叶旌;刘婉蓉;王海峰

    提交时间:2020-11-13

  • 14. 城镇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及风险评价

    摘要: 城市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使得污染物对城市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极大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安全利用.特别是在一些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城市,一方面城市发展亟需土地,另一方面城市环境不堪重负,人居环境受到了较大影响.本研究以西安市西郊典型城镇边缘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通过“现场初筛+采样详查”的方式将便携式设备分析和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以及锌(Zn)等6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共布设26个采样点.对检测出的结果分别采用污染指数法(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综合的评价,并对污染源进行解析.根据分析结果,Cd、Pb、Zn存在明显的生态风险.各点位的Pb污染差异较大,采样点1-13位于研究区东侧,主要分布在道路两旁,Pb污染较为严重,Igeo(Pb)的平均值达到4.20,属于强污染—极强污染.Zn的重金属污染具有普遍性,但由于Zn的毒性响应参数较低,Tri=1,所以对生态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Cd的检出率只有11.5%,但数值远远高于背景值,需要引起重视.分析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为城镇边缘区土地安全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

    LIU Siqi;刘思琪;WANG Luyao;王璐瑶;NIU Yan;牛岩;;;;;;

    提交时间:2020-11-13

  • 15. 巯基功能化磁性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机制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硅烷偶联方法制备了具有巯基功能化的核-壳结构的磁性吸附剂Fe3O4@mC-SH,并通过XRD,FT-IR,VSM,BET,TEM,EDS和XPS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孔径增大,有利于Pb2+向内迁移,巯基成功接枝在磁性介孔碳材料上并且仍具有磁性,通过对吸附Pb2+前后XPS图谱分析,证明Pb2+以Pb-S、Pb-O的形式与Fe3O4@mC-SH结合.对比pH、温度、Pb2+初始浓度对Fe3O4@mC-SH吸附废水溶液中Pb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增加有利于Pb2+的吸附,反应温度的升高能促进吸附反应的进行,温度为318K时,最大吸附容量为95mg g-1,吸附剂经四次再生重复利用,对Pb2+的去除率仍能达到96%.因此Fe3O4@mC-SH去除废水中Pb2+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作者:

    郝瑶瑶;刘嘉丽;田凯勋

    提交时间:2020-11-13

  • 16. 广西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实践分析

    摘要: “十三五”期间,针对重金属污染突出的问题,广西认真组织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把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本文总结了广西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思路与实践经验,分析各项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及各重点行业的减排情况,旨在为后续广西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及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作者:

    黄艳红;杜军艳;卢玉秋;罗栋源;甘洋洋

    提交时间:2020-11-13

  • 17. 微生物和废糖蜜协同作用高效去除废水中重金属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两种细菌(Enterobacter sp.SL.和Acinetobacter sp.SL-1)和废糖蜜(碳源)去除液体溶液中的Zn(Ⅱ)、Cd(Ⅱ)、Cr(Ⅵ)和Cr(Total).结果表明,当Zn(Ⅱ)、Cd(Ⅱ)、和Cr(Ⅵ)初始浓度为87.0mg/L,pH为7.0时,混合菌和废糖蜜在35℃下反应168h,总铬和六价铬去除率超过98%,Zn(Ⅱ)和Cd(Ⅱ)的去除率为90%左右.废糖蜜主要通过去还原作用[Cr(Ⅵ),75.90%]和非生物吸附[Cr(Total),81.24%]减少重金属保护细菌;微生物对Zn(Ⅱ)和Cd(Ⅱ)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吸附(36.95%和45.69%)和生物代谢(24.37%和17.05%),并产生腐殖酸和富里酸等物质.这项研究对处理含高浓度重金属的废水有潜在价值.

    作者:

    孙燕;蓝际荣;杜亚光;叶恒朋;杜冬云

    提交时间:2020-11-13

  • 18. 微生物复合材料对锰的吸附研究

    摘要: 工业废水中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普遍采用混凝沉淀法,由此产生了大量重金属污泥,其安全处置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复合材料去除工业废水中低浓度锰离子的方法.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材料吸附锰(初始浓度为22.114mg/L)的实验中,当吸附体系pH为7,加入微生物复合材料2.5g吸附24小时后,溶液中锰离子的浓度为1.698mg/L,吸附效率为92.32%,低于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要求2.0ppm,可达标排放.

    作者:

    宋秋芳;范蕾;贺凤;杨峥;李捍东

    提交时间:2020-11-13

  • 19. 微生物对镉离子吸附研究

    摘要: 从自然水体中富集培养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测试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在处理镉离子污水时,添加量为10%时比较适宜,既能保证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又能减少微生物菌剂的用量;微生物菌剂对浓度为10ppm的镉离子废水吸附效率在96%左右,镉离子浓度越高吸附效率越差;微生物对镉离子的吸附在0-5h期间随时间得延长吸附率迅速上升,在10h左右达到最大值;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得出富集的微生物主要由Dysgonomonas,Pseudomonas,Rhodopseudomonas等属的菌株组成.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探索用生物法去除废水中的镉离子,从研究结果显示富集培养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镉离子有明显的吸附效果,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

    贺凤;杨峥;宋秋芳;范蕾;李捍东

    提交时间:2020-11-13

  • 20. 我国尾矿库环境风险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 尾矿是中国目前产生量最大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贮存于尾矿库中.中国尾矿库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分布广泛.尾矿常含有重金属、选矿药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尾矿库溃坝等安全事件,极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尾矿产生和处置现状,总结从尾矿环境风险的特点,发现环境风险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落实企业责任,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加强部门及区域间协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

    王硕;王玉晶;刘婉蓉;王海峰;聂晶磊

    提交时间: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