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基本信息

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长沙

2020-11-10

2020-11-10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21. 湿法处理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重金属和溶盐分布与浸出特性的影响

    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湿法处理旨在回收磁性金属和有色金属,近年被广泛应用于炉渣材料化处置前端.本文针对湿法处理前后的生活垃圾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重金属总含量、重金属化学形态以及溶盐、重金属的浸出水平等开展研究.首先,与原生炉渣相比,湿法处理后的炉渣(集料)中重金属的总含量和化学形态变化较大,Cu、Zn总含量分别下降22.9%和4.3%,且酸可提取态Cu和Ni含量分别增加92%和64%.然而,与中性浸出条件相比,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炉渣中可溶性重金属和溶盐的毒性浸出水平更高;湿法处理后,集料中Pb、Zn、Cl-和SO42-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了37%、3.6%、39.5%及6%,但Cu和Ni浸出浓度分别增加了36.9%和51.3%;在标准柱浸出实验中,与原生炉渣相比,集料中Cu、Zn、Cl-、SO42-的浸出浓度均下降,尤其Cu、Zn浸出量下降高达85%,这表明湿法处理后炉渣的环境性能提高.

    作者:

    ZHU Yonghao;朱永豪;HU Yanjun;胡艳军;ZHAO Lingqin;赵玲芹;HU Guixiang;胡贵祥

    提交时间:2020-11-10

  • 22. 热碱后处理技术强化秸秆木质纤维素厌氧消化效能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厌氧消化后的秸秆沼渣为底物,利用热碱后处理方式,以进一步提升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厌氧消化效能.通过考察后处理过程中不同碱投加量条件下的底物降解、腐殖酸浓度的变化、可利用态金属含量和产甲烷潜力发现:碱投加量为80mg·g-1时,降解效果最佳,秸秆沼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5.23%、50.44%和40.67%;此外,经过热碱后处理,沼渣中的腐殖酸含量均有降低,最佳去除率为62%;同时热碱处理使得体系中Zn、Cu、Fe、Ni、Mo的可利用形态比例提升;进一步的产甲烷潜力实验结果表明:热碱处理后有效提高了底物的厌氧消化效能.碱投加量为60mg·g-1实验组产气最佳,单位质量底物甲烷产气率达到了134.7mL·g-1VS,是空白组(底物未进行后处理)的1.45倍.本研究证实了热碱后处理促进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化技术的深层发展.

    作者:

    Zhu Jian-hao;朱剑豪;Huang Zhen-xing;黄振兴

    提交时间:2020-11-10

  • 23.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回填利用过程中溶盐浸出规律

    摘要: 针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应用于道路回填过程中溶盐迁移规律等开展研究,旨在合理评估炉渣资源化利用过程的环境影响.首先,采用醋酸缓冲溶液法,模拟分析了酸雨条件下0-5mm、5-10mm原生炉渣的毒性浸出特征,结果表明:Cl-、SO42-浸出浓度均高于Ⅴ类地表水污染物浓度限值,浸出浓度分别为281-252mg/L、530-444mg/L;尤其0-5mm炉渣中SO42-浸出量最高,约是无酸条件浸出量的7倍;需关注酸雨条件下炉渣中Cl-和SO42-浸出可能会对地下水等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其次,模拟连续降雨工况分析了炉渣土柱中溶盐迁移分布规律,各深度层的总盐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渗流迁移是盐分迁移的主要形式,炉渣土柱内部各层总盐量和含水率在25h后趋于平稳,电导率稳定在0.04-0.07ms/cm之间,含水率稳定在55%-60%之间;但受基质吸力影响,不同深度炉渣层之间呈现出盐分浓度梯度;Cl-最高浸出浓度可达19700mg/L,模拟连续降雨三年时长,Cl-浸出浓度始终高于Ⅴ类地表水限值.

    作者:

    ZHAO Lingqin;赵玲芹;HU Yanjun;胡艳军;ZHU Yonghao;朱永豪;HU Guixiang;胡贵祥

    提交时间:2020-11-10

  • 24. 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摘要: 利用秸秆为原材料,在一定精准控制的制备条件下,通过现代热解技术制备一批高吸附性高品质的生物炭钝化剂材料,在结合华南地区典型矿区流域镉铅重度污染(超标>5倍)农田的土壤性质及污染特征等理化性质条件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生物炭钝化剂还田率施加处理(CK,S_SB0.5%,S_SB2%,S_SB5%),发现Cd,Pb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随着生物炭还田率的增加能显著降低,最高达到了60%左右的去除率,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结合了经济作物甜高粱为辅助修复指标,发现较高的生物炭还田率能显著降低作物体内的重金属富集率.本次试验集成高吸附生物炭钝化修复技术、经济作物-生物炭原位钝化联合修复技术,实现适用于重度污染农田的经济作物-原位稳定联合修复技术体系与示范,形成技术规范并推广应用.

    作者:

    黄康;谭中欣

    提交时间:2020-11-10

  • 25. 秸秆定向热解制备高保水生物炭及其对植物缓解干旱胁迫效果的机制研究

    摘要: 为了探究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缓解植物干旱胁迫的效果,本文针对不同热解温度(400℃、600℃和800℃)和反应气氛(CO2和N2)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热解条件对生物炭自身吸水保水效果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前期优质保水生物炭材料并选取小麦种子进行盆栽还田验证实验.研究表明:影响生物炭自身吸水保水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其孔径结构,表面亲水官能团数目及自身粒径;具有高孔隙度(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和较多表面亲水官能团(主要是—OH和—COOH)的保水生物炭确实能提高土壤保水性能,主要体现在添加生物炭处理组的小麦干重鲜重及土壤含水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C800处理组的小麦鲜重干重增长率分别为:11.51%和10.64%,土壤含水率的增长为1.89%;生物炭的施入并不能完全缓解干旱胁迫带给植物的影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的灌溉量.同时初步分析得出生物炭施入后促进土壤保水性能的三个原因:1.生物炭自身丰富的孔隙度和表面亲水性官能团(—OH和—COOH);2.生物炭的施入能减小土壤的密度和容重,进而增加土壤的孔隙度;3.生物炭的施入能提高微生物量,进而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综合生物炭的品质,在热解温度为800℃和反应气氛为CO2下制备得到的生物炭材料(C800)具有较高的保水性能.

    作者:

    李慧;谭中欣

    提交时间:2020-11-10

  • 26. 类芬顿预处理对污泥蛋白质提取及脱水性的影响

    摘要: 本文以类芬顿法预处理浓缩污泥,采用Fe3+代替传统Fenton法中的Fe2+,运用均匀设计实验考察Fe3+浓度,H2O2浓度及pH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使用响应面法优化预处理条件,选取最佳的类芬顿法预处理工况,并将其与传统Fenton法处理浓缩污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提取蛋白质含量及脱水性参数,选出最佳的氧化预处理方式,并简述其作用原理.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分析得到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当pH为2.0,Fe3+和H2O2浓度分别257mg/gTSS、170mg/gTSS时,相比传统Fenton法处理,污泥脱水性有了明显改善且提取蛋白质含量也有显著提升,此时污泥提取蛋白含量最高,为125mg/gTSS,相比未处理污泥增幅高达6倍,此时污泥比阻(SRF)与毛细吸水时间(CST)分别为0.49×1013m/Kg、27.1s,相比原污泥降幅分别为71.3%和71.7%.

    作者:

    WANG Cijia;王词稼;LI Xiaoqiang;李小强;XU Xin;徐鑫;WANG Weiyun;王伟云

    提交时间:2020-11-10

  • 27.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聚苯乙烯(PS)微塑料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浓度低于0.2g/L的80nm和5μm PS微塑料对甲烷的累积产量影响较小.而添加0.25g/L的80nm和5μm PS微塑料时甲烷产量分别降低了19.3%和17.9%.80nm PS微塑料对产甲烷的抑制程度比5μm PS微塑料高.实验中,所有组的pH值都稳定在6.7-7.5.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的变化与添加PS微纳米塑料没有显著关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0.25g/L的PS微塑料可以抑制厌氧消化过程的酸化和甲烷化阶段,而PS微塑料对甲烷产量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对甲烷化阶段的抑制.

    作者:

    Zhang Jingjing;张静静;Zhao Mingxing;赵明星;Li Chao;李超;Miao Hengfeng;缪恒锋;Huang Zhenxing;黄振兴;Ruan Wenquan;阮文权

    提交时间:2020-11-10

  • 28. 脂肪酶预处理餐厨废水对AnMBR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 本文研究了脂肪酶预处理餐厨废水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运行状态和膜污染的影响.以外加酶浓度0.10%(以餐厨油脂量计)、预处理时间48h的餐厨废水为加酶组,以不加酶的反应器为对照组,探究了AnMBR连续运行过程中容积负荷、沼气产量、甲烷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酶活性、跨膜压差(TMP)和膜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加酶预处理可以更快的提升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当容积负荷升至18kg COD/(m3·d)时,加酶组的沼气产量为(600L/d)比反应器组(540L/d)提高了11.11%,加酶组的平均甲烷含量为60%,较反应器组(55%)提高了9.09%.酶促预处理可以增加脱氢酶和脂肪酶活性,降低废水的油脂含量从而减缓膜污染,整个运行周期中(90d),反应器组的膜清洗次数为5次,加酶组为3次.

    作者:

    Qiuhong Xiang;向秋虹;Hengfeng Miao;缪恒锋;Meng Cao;曹蒙;Mingxin Zhao;赵明星;Xiaolan Xiao;肖小兰;Wenqun ruan;阮文全

    提交时间:2020-11-10

  • 29. 菌渣基质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 我国食用菌菌渣产生量巨大,并具有庞大的园艺基质市场需求,菌渣基质化利用意义重大.菌渣因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丰富的养分,具有极好的基质化利用潜力,但目前基质化应用依然不多.菌渣基质化利用的主要问题在于:菌渣理化性状变异大,一致化调控技术研究薄弱;菌渣EC值普遍较高,而高效降盐技术缺乏;现有的菌渣基质化利用主要是通过腐熟发酵后复配,未能充分发挥菌渣潜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菌渣基质化利用策略.

    作者:

    Zhou Wanlai;周晚来;杨睿;Yang Rui;Zhang Dongdong;张冬冬;Lin Wei;林伟;Chen Xuejiao;陈雪娇;Wang Hong;王虹;李杰;Li Jie;Qi Zhiyong;戚智勇

    提交时间:2020-11-10

  • 30. 退役井场油污土壤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油污土壤是油田含油固废中的特殊一类,目前缺乏经济环保的处置技术.本研究针对某采油厂退役井场油污土壤的物性特征,系统分析原油污染物的特征及土著菌群结构,构建高效降解菌系,并开展场地修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类油污土壤含油率为14.6mg/g,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占比57%,菌群结构中缺少降解这类重质油的特种烃降解菌.室内优选2株具有协同效应的功能降解菌,并利用固定化技术提高了嗜烃效率,降解达标时间由120d缩减到80d.现场开展2700m2场地修复试验,采用原位+地耕法工艺,修复8个月后含油率降至3.3mg/g,达到建设用地二类用地要求.

    作者:

    丁明山;李增强;岩征;袁长忠;林军章;汪卫东;

    提交时间:2020-11-10

  • 31. 餐厨、厨余、果蔬垃圾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对比了餐厨、厨余和果蔬垃圾在单底物、两底物、三底物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产气性能和过程稳定性.结果表明,餐厨、厨余和果蔬垃圾混合比例为5∶2∶3时沼气和甲烷产量最高,分别为614.8mL/gVS,354.51mL/gVS.与两底物消化相比,三底物厌氧消化具有更高的协同效应.在餐厨单底物消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出现了累积,但餐厨/厨余/果蔬三底物混合消化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现象.研究表明三底物混合厌氧消化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沼气产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

    Li Pengcheng;李鹏程;Zhao Mingxing;赵明星;Miao Hengfeng;缪恒锋;Shi wansheng;施万胜;Huang zhenxing;黄振兴;Ruan Wenquan;阮文权

    提交时间: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