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基本信息
2020-11-21
2020-11-21
中国生态学学会
会议文集
1. 5种茶园秋冬季天敌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程度的差异
摘要: 为了明确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天敌种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地学统计学分析方法计算白毫早茶园、黄山大叶种茶园、农抗早茶园、平阳特早茶园和乌牛早茶园秋冬季假眼小绿叶蝉和其主要6种天敌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的变程.使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标准化.以标准化后的密切指数大小评判天敌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是:1)、黄山大叶种茶园和农抗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2. 三种不同类型亚高山森林凋落物输入对土壤腐殖化的影响
摘要: 森林凋落物既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来源,也可以通过新鲜凋落物中易降解组分的输入激发土壤原有腐殖质的降解,导致其相互关系并不明确.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亚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原位培养试验,设置允许凋落物正常输入和去除凋落物两种处理,分析2017年-2019年期间不同凋落物处理下森林土壤可提取腐殖物质的光密度特征,研究土壤腐殖化程度与凋落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年的试验过程中,3种森林土壤的腐殖化程度整…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3. 不同氮素添加量对大兴安岭冻土区泥炭地植物细根形态的影响模拟研究
摘要: 为探讨氮素营养环境变化对冻土区泥炭地植物细根形态的影响,在大兴安岭泥炭地开展了不同浓度氮素添加模拟试验,添加量分别为0g N m-2a-1(CK)、6g N m-2a-1(N1)、12g N m-2a-1(N2)和24g N m-2a-1(N3).在2020年8月和9月,利用微根管技术观测泥炭地不同深度(0-20cm、20-40cm)土壤中的植物细根形态,应用WinRHIZO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根系特征.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0-20cm…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4. 不同食性野生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摘要: 肠道微生物是庞大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通过促进营养摄取、宿主防御、免疫调节等,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宿主外部或内部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鸟类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多样化的食性,飞翔生活使它们的生理活动面临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更加复杂.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日益重视,导致了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呈指数增长.但目前的研究主要以家禽为主,野生鸟类肠道微生物报道则…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5. 中国旅游业碳均衡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碳均衡分析是新时期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立足"源-汇"视角,运用旅游碳赤字测度模型和Theil指数研究了2008-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均衡状态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K-means cluster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究了各省域碳均衡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远高于碳承载力,导致旅游碳赤字均值由515万t上升至1358万t,旅游业发展始终处于碳失衡状态;Theil指数的结果进一步反映了旅…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6. 五大连池火山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
摘要: 火山熔岩生境孕育了独特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了解火山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关键影响因子,选择五大连池新、老期火山为研究样点,非火山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不同采样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合土壤理化指标,进一步分析影响火山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Ace指数、Chaol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非火山>新期火山>老期火山.三个样点土壤的共…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7. 升温突变对川西道孚林线川西云杉和鳞皮冷杉生长的影响
摘要: 高山林线作为理想的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器,是研究植被与气候变化关系的重要场所.利用川西道孚县高山林线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和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的年轮宽度资料,基于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构建差值年表并通过升温突变前后(1995年前后)年轮指数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探讨了该区林线主要针叶树种的年轮响应变化,为研究青藏高原地区树木与气候响应关系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1…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8.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短期氮、水添加的响应
摘要: 氮沉降和降水变异显著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缺乏对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响应的研究.为模拟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的响应特征,以半干旱黄土区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在封育、刈割和火烧三种管理措施下,氮添加和水添加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和水添加对地上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因管理措施不同有所差异.(1)在封育草…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9. 南四湖流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权衡关系
摘要: 从多尺度科学地研究流域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对流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重目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运用InVEST模型模拟评估产水量、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碳存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授粉等6类区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并通过热点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定量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1980-2018年)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南四湖流域产水服务呈上升趋势,而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碳储存、生…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0. 后疫情时代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的推动
摘要: "SDGs加速行动"是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私营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的全球行动.201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后,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等提出了214项SDGs加速行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了系列影响,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全球SDGs加速行动的实施成为重要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201…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1. 土地利用驱动的土壤性状变化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摘要: 微生物在调节陆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但对土地利用驱动的土壤性状变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相对匮乏.依托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始于1984年),通过16S rRNA基因片段和ITS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裸地、农田、草地)驱动的土壤碳氮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细菌群落而言,裸地中α-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草地、农田中最低,农田和草地中…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2. 土壤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有机碳固定研究进展
摘要: 铁是地壳中丰度第四高的元素,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累积,尤其铁氧化物与土壤有机碳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有机-矿物复合物,被认为是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长期固定的关键地球化学机制.促进土壤固定有机碳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铁活跃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多样化的赋存形态,使其转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累积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受到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调控.从不同角度,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3. 城市公园春季声景观与植被结构的关系
摘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丰富的声景观资源.由于声景观及声学方法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低侵入的特点,因此其研究和应用对生态系统健康及监测具有较高价值.声景观研究通过总结生物声的活动或多样性来衡量生物多样性.记录了北京20个城市公园的春季声景观,使用定量方法描述了声景观特征与变化;测试三种了已被证明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并被广泛使用的声学指数(BIO、ADI、NDSI)与植被群落关系,完成了城市环境中声…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4. 基于InVEST模型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摘要: 以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定量分析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过程;采用InVEST模型,结合气象、土壤和地形等数据评估了1990-2019年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1990-2019年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5.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的闽楠潜在适宜分布预测
摘要: 闽楠是中国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不仅是珍贵用材树种,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Enmeval优化包调用MaxEnt模型建立最优模型.基于186条分布记录和9个环境变量模拟闽楠现代2050和2090年代的6个气候情景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贡献率、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探讨影响闽楠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并分析空间变换格局.结果表明:(1)最优模型的参数为:FC=PT,R…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6. 基于斑块尺度的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归因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需求增强和范围扩张,建设开发、农林种植等行为不断侵占和切分原有土地系统,导致区域景观斑块小型化和破碎化,产生了诸多生态问题.云南既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研究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斑块尺度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评估云南省1990-2018年近三十年的景观生态安全,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7.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厦漳泉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与预警点识别
摘要: 厦漳泉地区是福建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识别、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MSPA、MCR等模型方法识别2000-2018年动态稳定性与连通性兼具的生态源地,提取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构建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FLUS模型在生态安全格局限制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划分厦漳泉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并展开预警.结果表明,厦漳泉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由12个生态源地,66条潜在生态廊道、…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8.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
摘要: 根瘤是微生物侵染植物根部并与之形成的共生结构,这些微生物都可被称为植物内生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内生菌常常又被称为根瘤菌,而侵染非豆科植物形成根瘤的主要是放线菌弗兰克氏菌,这些非豆科植物又被称为放线菌结瘤植物.西藏沙棘是一种典型的放线菌结瘤植物,由于其分布生境的特殊性,对其根瘤内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对于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的研究,培养方法因难以模拟自然条件而不易获得纯培养,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因此,本研究以…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19. 旅游型乡村生态空间演化与重构——以茶陵县卧龙村为例
摘要: 旅游型乡村生态空间系统重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典型旅游型乡村茶陵县卧龙村为例,结合PRA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l,又称参与性乡村评估)反演生态空间不同发展阶段并分析其演变特征,运用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最小阻力模型等定量方法系统分析生态空间构成要素,探索生态空间重构方法.研究表明:卧龙村生态空间由6个生态源地、15条生态廊道和22个生态节点构成,各类要素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20.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生态位研究
摘要: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冗余分析(RDA)结合Monte Carlo随机置换检验筛选出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分布影响显著的土壤资源轴(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14个优势物种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6个土壤资源轴上…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0-11-21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