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

基本信息

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

线上

2021-12-10

2021-12-10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21. 基于地理编码的智慧城市感知体系规划研究——以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为例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正致力打造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落地,实现数字孪生智慧城市建设的构想.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传统的以技术为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设备杂乱、条块分割、数据烟囱等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通过地理空间编码和感知单元编码技术标准贯通的方式,实现高质量推进北京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真实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融合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数字空间是对人、物、环境等真实城市要素的数字化呈现,以传感设备为主的感知单元是智慧城市感知神经网络的末梢,城市地理编码作为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媒介,可以实现城市规划和管理等领域的城市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的整合,使各类地理实体能够在全市域范围内得到唯一的空间位置标识.在北京市贯通城市地理编码和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有利于在全市形成关于空间信息共享的基础性统一技术标准,利用北京城市地理编码工作统筹各类城市感知单元的空间位置信息、数据流转和运行维护全过程,将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

    荣毅龙;张晓东;何莲娜;翁亚妮;赵赫;叶雅飞;孙媛;喻文承;孙道胜

    提交时间:2021-12-10

  • 22.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骑行友好度评价研究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单车的爆发性增长和骑行需求持续上升.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城市的公共交通一度暂停,共享单车更加凸显出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的社会价值.然而,现有城市道路的骑行友好度差异性较大,这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构建一套"共享单车骑行友好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支持运营商和城市管理部门决策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共享单车轨迹数据、街景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手机信令数据、POI(关注点)数据、气象再分析资料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等多源异构时空大数据,分析共享单车骑行友好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骑行友好度受居民慢行出行行为、城市自然环境、城市建成环境的影响明显.

    作者:

    雷璟晗;陈志东;戴劭勍;王彦文

    提交时间:2021-12-10

  • 23. 基于多源数据的"宜荆荆恩"城市群人口专题研究

    摘要: 2021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一主两翼"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优势互补.本文综合运用统计年鉴等传统数据,以及百度迁徙等互联网大数据,分别从城市群、市(州)、区(县)三个尺度开展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的人口专题分析.分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城市群以及四市(州)、各区(县)的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变化趋势,以此来评估城市群在整个湖北省内的体量和能级;城市群与国内主要城市、周边重要城市,以及城市群内部的人口迁徙特征,以此来评估城市群在宏观尺度下的外向性及其内部的区域协同性,最终为"宜荆荆恩"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现状评估的参考,为城市群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指引.

    作者:

    周勃

    提交时间:2021-12-10

  • 24.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南京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

    摘要: 本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重点分析南京市人口分布特征、居民出行特征,识别城市空间结构,评估城市建设发展阶段.在市域空间尺度下,南京市主体功能区依然以中心城区为主,"一主三副"的中心城区发展框架已经逐步拉开.在中心城区圈层内,主城区为当仁不让的核心,三大副城出行基本围绕主城区形成高强度的向心客流;在中心城区圈层外,主城区的影响力弱化,三大副城作为分区中心,对周边新市镇或组团形成了较强的客流吸引.通过出行数据校核发现,手机信令数据在中、大尺度空间分析上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作者:

    李旭;程晓明

    提交时间:2021-12-10

  • 25.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 数字孪生技术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时代,城市的智慧化是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高阶场景和实现目标.本文介绍了智慧城市从提出到现在的发展进程,深入剖析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的关系,并重点阐述城市信息模型、5G、人工智能等搭建数字孪生城市的常用技术手段,同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步骤和建议,并总结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智慧城市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和稳定,但是仍面临着缺乏顶层设计、各部门独立建设、运营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应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统筹各部门领域信息化智慧化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创新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模型,采用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方式.

    作者:

    安莉佳;于鹏

    提交时间:2021-12-10

  • 26. 基于时序遥感的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监测与对策研究

    摘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粮食生产主要载体的永久基本农田,近年来其"非粮化"利用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基于"非粮化"利用在遥感监测中呈现的土地利用特征、光谱反射特征与光谱时序特征,使用植被指数序列进行物候特征提取与窗口期信息增强对珠三角地区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仍存在划定不实以及保护任务未按照人口规模分配,缺乏任务转移与经济补偿机制的问题.未来应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常态化监测,建立以人口为导向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配模式,同时探索永久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经济补偿制度,从而守住耕地红线,拓展粮食生产空间.

    作者:

    王玮;陈婧汶;张秀鹏

    提交时间:2021-12-10

  • 27.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多尺度职住平衡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职住平衡是反映城市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科学定量的职住平衡分析方法是研究城市系统表征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大数据,引入平衡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自足性、就业交通效率、居住人口密度、居住自足性、居住交通效率七个指标,基于聚类分析方法,从宏中微多个尺度对北京市职住平衡进行分析,从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在北京总体规划实施后2017-2021年全市的职住结构变化情况,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市通勤环境提出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结构整体上仍表现出明显的单中心圈层结构,中心城区职大于住,外围城区住大于职,且职住失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观层面上,海淀区内部职住平衡异质性显著,应充分利用各街道特点,优化住房供给及布局,同时通过区域间联动缓解职住失衡问题.

    作者:

    梁弘;崔鹤;赵培松;吴运超;张晓东

    提交时间:2021-12-10

  • 28. 基于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智慧选址系统研究

    摘要: 项目用地选址是规划落地的载体,是项目实施的前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项目选址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基于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建立了智慧选址决策支持系统,对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叠加,为项目选址提供了智能决策底图;提出了"五筛选一评价"的选址流程;构建了两级两类、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搭建了选址决策模型,实现选址从人脑到"人脑+电脑"的转换.本系统在多个选址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为规划选址提供了量化支撑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提高了项目选址的效率,辅助实现精准规划.

    作者:

    闫冬;林本江;王潇;李嵩;刘博伟

    提交时间:2021-12-10

  • 29. 基于水安全的国土"三类空间"隐患区识别——以花垣县为例

    摘要: 水安全是国土空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降水及地形对城市水安全影响极大,当前研究多聚焦水体分布及污染状况、水系疏通及安全格局构建等方面,未系统考虑城市露天矿区污染物随水系、降水汇流扩散对国土空间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空间分析、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方法,创新提出"基础本底研究—安全隐患区识别—制定规划策略"的三步法研究框架,以花垣县为例,对资源型城市中的"三类空间"进行露天矿区识别、雨洪廊道构建、污染水系识别、最小阻力廊道建立、生态关键点识别、雨洪安全缓冲区建立、无源淹没区建立、双评价分析研究,从而通过叠加不同本底数据分别识别"三类空间"水安全隐患区域.研究识别出的三类空间水安全隐患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生态空间水安全隐患主要为露天矿区本身,多分布于山区;农业空间识别出安全隐患程度不同的居民点以及基本农田,隐患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兄弟河两侧,隐患基本农田全域均存在且面积较大;城镇空间识别出不适宜进行建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兄弟河以及花垣河交接处.本研究方法不仅对生态环境专项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宜居城镇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阿合江·努尔哈力;周欣儒;黄紫嫣;杨靖怡;尹婧雯;焦胜;金瑞

    提交时间:2021-12-10

  • 30. 基于深圳市密度分区的地块基础容积测算模型研究

    摘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重构背景下,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愈发重要.密度分区作为城市规划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地容积审批、城市规划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索规划标准向系统应用模块转化的路径,主要介绍了一种地块基础容积测算模型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其原型实现.实践表明,基础容积测算模型能够大幅提高标准应用效率,提升密度分区于规划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罗裕霖;饶鑫;孙蕾

    提交时间:2021-12-10

  • 31. 基于百度API的轨交站域接驳路径优化对策研究——以天津市营口道站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城市中心区轨交站域接驳路径研究,挖掘路径现状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从而提高轨道交通站点服务水平.首先,基于GIS、百度API,运用路网数据、百度位置服务、实时路况信息、路径规划、模拟路径导航,建立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O—D矩阵模型,确定研究范围.其次,对时间最短路径分析以得出路径特征,对出行点进行不同情景之下的时间对比以得出时间特征,对时间最短路径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情景模拟以得出路段特征.再次,通过叠加城市现状用地,结合接驳路径特征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城市更新角度提出多方面的优化对策.最后,以天津市营口道站点为例,通过采用文章中的研究思路,对选取站域接驳路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出优化对策,既可提升轨道交通的交通承担率,又可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高效健康发展.

    作者:

    王天

    提交时间:2021-12-10

  • 32. 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

    摘要: 洛阳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景点众多,但因缺少旅游交通规划导致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因此,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的拓扑分析方法构建路网轴线模型,用Depthmap软件进行分析,从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两个维度对洛阳市中心城区旅游景点进行量化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区位条件的旅游景点的可达性分布规律,发现整体可达性呈现出不均衡的格局,自然景观类型的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历史文化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良好,并呈现出旅游景点的级别越高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特点.对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景点可达性优化和提升策略,包括完善道路格局提升道路通达性、规划智能公共交通构建旅游交通体系、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提高旅游景点联动性等策略,为洛阳市旅游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秦志博;龙良初

    提交时间:2021-12-10

  • 33. 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全域可达性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 为准确把握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全域国土空间资源分配、空间设施服务、城镇功能辐射不均衡等问题,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中人地空间协调矛盾,本研究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交通信息挖掘和转换,再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构建完整的行政区可达性分析模型;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功能辐射,农业、生态的全域国土空间可达性,进行更进一步的准确定量分析,弥补以往对于全域城乡、农业、生态空间可达性定量分析不足、分析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应用研究创新实践表明,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挖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信息构建全域国土空间可达性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交通系统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及布局、农业生产服务、生态保护利用等工作中,提供更为准确的量化支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成果具有行业推广性,也可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决策提供支撑.

    作者:

    李迎彬

    提交时间:2021-12-10

  • 34. 基于规划信息平台的城市体检评估系统构建

    摘要: 伴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开始向高品质、高效率发展模式转型.国土空间城市体检评估是保障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生命周期的重要一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体检评估定义进行了清晰界定,介绍了城市体检评估的技术路线,并设计了城市体检评估结果与已有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融合框架,对体检评估指标模型体系构建、数据挖掘分析、评估结果审核、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合理性建议,旨在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有序落实.

    作者:

    朱秀;黄宇;黎云飞;孙超俊

    提交时间:2021-12-10

  • 35. 多源数据融合的村庄布局研究——以五莲县为例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下,需要考虑村庄发展特点与实际,优化村庄分类和布局,引导建设布局合理、产业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治理高效的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本文梳理了七大类不同来源的数据,从识别村庄的基本特征入手,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综合研判研究区内各村庄之间存在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对村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分类,最后通过位置分配模型,选定社区生活圈中心,优化村庄布局.以五莲县为例,利用多源数据,通过"特征识别—评价分类—优化布局"的技术路径,对县域村庄布局进行了优化.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为村庄布局的优化提供重要支撑,是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基础,希望能为其他地区的村庄布局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

    张晓飞;于善初;张宣峰;王雪梅

    提交时间:2021-12-10

  • 36. "多规协同"目标下的数据治理体系方法研究

    摘要: "多规协同"需要建立在数据协同所提供的技术、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之上.中国许多地区在"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已经建设了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但信息化只是工具载体,以数据治理体系为核心的数据协同才能有效地支撑"多规协同"目标的实现.数据治理框架应当包含数据治理顶层设计、数据治理环境、数据治理域和数据治理过程四大部分."多规协同"目标下的数据治理体系方法要点包括数据管理体系、数据应用体系和数据价值体系的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是当前"多规协同"的主要实践形式,"一张图"系统已普遍同步开展建设,需通过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数据治理,才能让不同规划中涉及的数据在驱动决策应用与管理效能提升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作者:

    高铭;刘丽;张苗琳;吴纳维;李栋

    提交时间:2021-12-10

  • 37. 天津市工业产业规划"一张图"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传统的工业产业规划数据管理主要以文本图片的形式呈现,效率低、效果差,管理、查询、应用不便,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工业产业规划数据管理的需要.本文以天津市为例,以工业产业现状、规划数据信息化管理、可视化表达、智慧化分析为目标,利用多源数据汇聚融合技术,以"一张底图"作为数据管理查询分析底板,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和大数据时空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数据的空间符号化表达、专题特征可视化分析,深入挖掘数据内涵,多维度、多指标发现工业产业空间大数据时空属性规律.文中设计了天津市工业产业规划"一张图"系统,从企业、行业、园区等角度需求出发设计系统功能,对现状、规划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分析,从而达到产业精细化管理、产业规划合理性评价,引领产业布局优化,为管理者和规划编制者提供决策支持的目的.

    作者:

    秦坤;于鹏;高旭;马嘉佑;刘茂

    提交时间:2021-12-10

  • 38. 小街区密路网公交站点设置位置研究

    摘要: 密路网模式下道路网的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相较传统城市模式存在明显变化,现有交通设施设计规范在密路网条件下存在不少问题,公交站点选址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公交站点的位置设置,对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密路网VISSIM仿真模型,模拟了以一横一纵主干路系统为主,次、支路为辅构成约1.5km2的路网结构,分别在高、中、低三种流量下,公交站点距离交叉口出口道15m、20m、30m、35m、45m、50m、60m和70m等8种情况下的路网整体运行状况.通过构建由车辆排队长度、总延误和交通冲突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优化模型,分析得出密路网条件下不同流量情形下最优站点的设置位置.

    作者:

    丁灿;林本江;杨在兵

    提交时间:2021-12-10

  • 39. 工业遗产调查数据的信息化采集处理和分析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利用传统数据采集处理和信息化手段采集处理数据进行对比,体现了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于工业遗产野外调查的优越性.使用昆明市工业遗产调查野外移动普查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经数据处理后,对工业遗产调查成果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入库,以实现工业遗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展示、分析和应用,达到工业遗产数据永久保护和利用的目的.

    作者:

    宁德怀;周昱;陈云波

    提交时间:2021-12-10

  • 40. 强化保障,助推发展——杭州市"读地云"建设

    摘要: 强化数字赋能,以需求和效果为导向,构建"云上读地、网上交易、线上签约、码上监管""一块地在线走到底"的治理系统,实现企业"看地、读地、拿地、开发"和部门"布局、计划、供地、监管"全链条对接、双向推进,让土地与项目实现无障碍对接,解决有没有地、地在哪里、怎么拿地的问题,杜绝关系地、人情地现象;实行"控地价、竞贡献"的工业用地出让新模式,让竞争成为拿地的常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清廉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市场化高质量配置,持续提升自然资源系统治理能力.

    作者:

    周宝

    提交时间: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