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
基本信息
2020-10-11
2020-10-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植物学会;
会议文集
1. 3种优良观赏竹形态特征及出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摘要: 北京地区竹子多为引种栽培,后期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为了给竹子引种驯化和栽培养护管理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本研究对北京植物园的乌哺鸡竹、淡竹和灰竹的竹笋及竹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4月初开始出笋,5月展叶,6月下旬完成换叶.3种竹子中乌哺鸡竹出笋最晚,出笋数量最少,成竹率最高;灰竹出笋最早,淡竹次之,两者出笋数量远远高于乌哺鸡竹,成竹率淡竹稍高,灰竹最低.
提交时间:2020-10-11
2. 3种冬青属植物播种繁殖技术研究
摘要: 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GA3(0、100、200和400mg/kg)结合沙藏层积,对大别山冬青、华中枸骨和代茶冬青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3种冬青种子均具有隔年萌发的特性;GA3和层积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大别山冬青和华中枸骨种子的最佳处理均为层积+GA3100mg/kg,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2.5%和37.5%,代茶冬青种子最佳处理为湿沙层积,发芽率为90%.
提交时间:2020-10-11
3. 3种太行山植物区系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回顾了槭叶铁线莲、太行花、房山紫堇这3个太行山植物区系特有物种的命名历史,分析了其自然地理分布、受威胁程度、保护政策与实施.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中外学者对这3个物种的研究程度,提示今后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选择.简要介绍了北京植物园的相关研究进展.
提交时间:2020-10-11
4. 7种蔷薇的抗寒性比较
摘要: 本研究通过测定7种蔷薇一年生枝条低温冷冻后的相对电导率进行抗寒性比较,并通过恢复生长萌芽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山刺玫、钝叶蔷薇、刺蔷薇及美蔷薇抗寒性强,-32℃低温处理后相对电导率低于23%,枝条恢复生长良好、枝条萌芽率超过80%;伞花蔷薇及野蔷薇抗寒性差,-24℃低温处理后可以恢复生长;单瓣黄刺玫抗寒性居中,-32℃低温处理后萌芽率较高(80.00%),但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山刺玫等4种蔷薇.本研究为抗寒野生蔷薇园林应用及在抗寒月季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提交时间:2020-10-11
5. 8种河南乡土槭属植物的物候特征观测
摘要: 本研究以8种河南乡土槭属植物为对象,对其进行物候、色彩变化和适应性观测.发现不同槭树在郑州地区的物候期各有不同,茶条槭和青楷槭萌芽、展叶最早,色木槭、血皮槭和三角槭开花较晚,茶条槭果实成熟和落叶最早,鸡爪槭色叶景观持续天数最长;不同种槭树果实颜色、秋季叶色及叶色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飞蛾槭和鸡爪槭生长势弱于其他槭树.
提交时间:2020-10-11
6. 上海植物园鸢尾属植物应用现状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植物园开始了鸢尾属植物收集与应用工作.目前,上海植物园园区内共展示鸢尾品种129个,涵盖了有髯鸢尾、路易斯安那鸢尾、西伯利亚鸢尾、花菖蒲、琴瓣鸢尾、种间杂交品种、冠饰鸢尾和荷兰鸢尾8个鸢尾类群,应用形式有花境、花坛、水景和花海等.本文总结了上海植物园鸢尾收集与应用情况,以期为其他植物园鸢尾属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0-10-11
7. 世界主要科研型植物园简介
摘要: 介绍世界上20个以科研为主的著名植物园(包括树木园)和他们的科研及其成就.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成立时间、园区面积、收藏活植物种类、植物标本馆和图书馆收藏量,主要特色、主要研究领域及其成就等。
提交时间:2020-10-11
8. 今天的植物园,为城市、人类和文明而创新
摘要: 从历史上来看,植物园起到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作物资源搜集的重要作用.现代的植物园,则更多地承担着物种迁地保护的功能而被视为植物的"诺亚方舟".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过新技术营造人类宜居的城市植物景观是植物园的重要使命.上海辰山植物园通过对接国家战略,顺应时代需求;借助区位优势,用好科技力量;注重开放合作,集聚多方资源等三面的工作,成功打造出"辰山模式".
提交时间:2020-10-11
9. 八仙花品种观赏性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 以收集的10个耐寒性较好的八仙花属植物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花、叶等4个方面筛选出20个评价指标,建立八仙花属植物品种的观赏性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Hydrangea quercifolia'Snowflake'和Hydrangea arborescens'Incrediball'的观赏价值较高,应为适合在北京地区园林中首先推广应用的品种.
提交时间:2020-10-11
10. 八月瓜属种质资源及其研究利用概况
摘要: 从八月瓜属种质资源概况、系统分类、应用研究等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该属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对该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提交时间:2020-10-11
11.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中低海拔人工林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摘要: 为了解北京植物园樱桃沟中低海拔人工林地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特征,通过在中低海拔人工林内(100~250m)设立调查样地,分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群落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乔灌草各层次优势种明显,乔木层以元宝槭(Acer trnncatum)、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为主,灌木层以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小花扁担杆(Grewia biloba var.parviflora)及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幼树等为主;草本层以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为主要优势种;(2)9个调查样地中,共记录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分别为20种、17种和42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10、1.76、1.80,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Simpson指数分别为0.55、0.73、0.73,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Pielou指数分别为0.64、0.73、0.78,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
提交时间:2020-10-11
12. 千岁兰传粉滴的观测及花粉活性研究
摘要: 本文观测记载了一株温室栽培条件下的25年株龄的千岁兰雌株花球出现传粉滴的全过程,传粉滴出现时间持续82d;观测记载了一个雌花球传粉滴出现的单日过程,传粉滴出现高峰期在14:00~15:00;对千岁兰的花粉进行了萌发力的测定,为未来千岁兰在栽培条件下授粉奠定了基础.
提交时间:2020-10-11
13. 南京中山植物园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昆虫5个种类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管理
摘要: 植物园往往生态环境良好,蕴含着生物多样性.本文简述南京中山植物园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昆虫中绿缘扁角叶甲(Platycorynus parryi)、琉璃榆叶甲(Ambrostoma fortunei)、褐足角胸肖叶甲(Basilepta fulvipes)、油菜蚤跳甲(Psylliodes punctifron)和北锯龟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5个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管理,注重植物园生态系统各因子的和谐稳定,认为可以很好地利用昆虫的多样性来进行科普教育.
提交时间:2020-10-11
14. 合肥植物园文创产品开发思路
摘要: 通过对目前文创事业发展状况、文创产品案例及类型进行分析,讨论合肥植物园发展文创产品的可能形式及特色,以期为未来可能开发文创产品提供一定的思路.
提交时间:2020-10-11
15. 国际海棠栽培品种登录2019-2020
摘要: 2019年7月—2020年6月,国际海棠品种登录中心受理申请并通过审核的海棠栽培品种名称1个,完成了国际海棠品种登录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球范围首次开启了国际海棠栽培品种登录的在线工作模式.
提交时间:2020-10-11
16. 培养基组分对槭叶铁线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摘要: 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蔗糖和硼酸)对槭叶铁线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蔗糖和硼酸浓度有助于槭叶铁线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筛选出适合槭叶铁线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培养基组分为:5%蔗糖+0%硼酸.
提交时间:2020-10-11
17.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植物园团体活动设计
摘要: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版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议在实施中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植物园作为真实的情境,是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良好场所.本文以北京教学植物园的植物大课堂为例,从活动设计理念、活动目标和内容、活动过程及活动评价四个方面,介绍面向学校团体设计活动的思路和方法.
提交时间:2020-10-11
18. 基于收集和保育的植物园科研体系的建立——以辰山植物园唇形科研究为例
摘要: 上海辰山植物园作为国内最年轻的植物园之一,在建园之初借助院地合作的契机,积极探索将植物园的核心功能与基础科研有机融合,基于唇形科专科专属的系统性收集和保育,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次生代谢研究的传统优势,在加强活植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种质资源库及资源共享机制,杂交选育新品种,进行专类植物的展示和科普教育,探索出一条保护、研究、利用相结合,并积极服务社会的辰山植物园科研模式.
提交时间:2020-10-11
19. 大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摘要: 大百合属是东亚特有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兼有药用、食用等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其繁殖困难,未能够被广泛认知并应用.北京植物园近年来开展了对野生大百合属植物的引种和栽培研究,包括野外居群调查、引种驯化、物候观测等.结果表明,大百合在北京地区物候为11月至翌年2月休眠期,3月中旬萌发,4月下旬茎节开始伸长,直立茎顶端花芽已经形成.大百合在北京植物园遮阴下生长的平均株高为71.3cm,荞麦叶大百合为27.2cm;单株平均花朵数大百合为7.4朵,荞麦叶大百合为3.9朵;平均花序大百合为7.4cm,荞麦叶大百合为2cm;大百合开花天数为8d,荞麦叶大百合为4d.本研究初步摸索出大百合属植物在北京地区的生长规律和栽培要点,为下一步大百合属植物在北京植物园展示以及在城市园林中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提交时间:2020-10-11
20. 2种丁香种胚离体培养和克隆繁殖的研究
摘要: 以丁香属紫丁香和自育杂交品种Syringa'ZF'丁香为试材,采用胚为外植体,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培养条件下,进行胚离体培养和克隆繁殖的研究.结果表明:种胚最佳消毒时间为20min;WPM培养基有利于紫丁香的增殖,MS培养有利于Syringa'ZF'的增殖;两种丁香各培养阶段最适培养基:(1)诱导培养基:MS+BA2.0mg·L-1+IBA0.05mg·L-1;(2)增殖培养基:MS+BA4.5mg·L1+IBA0.5mg·L-1;(3)生根培养基:1/2MS+NAA1.0mg·L-1.
提交时间: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