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
基本信息
2021-07-23
2021-07-23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
1. 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以“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为例
摘要: 通过总结PBL教学法,以面向硕士研究生的“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为例,提出PBL教学设计,开展各环节教学,课后进行针对PBL教学效果和优缺点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给出关于PBL教学法的思考和体会.
提交时间:2021-07-23
2.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探讨
摘要: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积极发展特色一流学科,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首先基于一流学科建设背景研究当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从师资力量、校企合作、国际化教育和保障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方法,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提交时间:2021-07-23
3.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及案例设计探索研究——以大数据分析方向为例
摘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加强实际工程项目方面的训练,案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模式和方法.案例库设计应体现实际工程项目的全方位、流程化、现场意识和造物属性.以大数据分析方向为例,介绍了案例库建设的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和实施效果,从真实应用出发,找出共性,进行流程分解,设计一系列小型案例.教学时将小型案例“搭积木”式地构建成大型案例,有助于学生渐进式地构建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提交时间:2021-07-23
4.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面对汽车行业逐渐由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人才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高级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大,根据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和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提交时间:2021-07-23
5.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团队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摘要: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要为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核心任务.从为国育才的立场出发,为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需探索如何利用研究团队优势,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打造团队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四位一体”本硕博育人共同体、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加强教学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入手,以解决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生综合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教学与科研活动相脱节等问题,在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提交时间:2021-07-23
6. 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 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对实现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现代信号处理”“宽带移动通信”等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的主要学位课程为例,从发现问题和拓展问题、理论和算法引导、课程交叉引导3个方面,对通过课程教学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探索,为新形势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7-23
7.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摘要: 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给出了目前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为例,介绍了进行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案及其效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提交时间:2021-07-23
8. “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设计
摘要: 课程思政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信息论基础”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及枯燥难懂等特点,在讲授信息统计度量、信道模型及信源和信道编码过程中,不仅介绍基本的定义和性质,还通过设计包含相关思政元素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相关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同时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发展规律、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提交时间:2021-07-23
9.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 结合光学工程学科特点和石油院校特色,指出光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应充分体现学科交叉内容,拓展知识面,构筑综合性知识背景,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提交时间:2021-07-23
10. 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多模式交流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摘要: 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研究生交流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可行路径;其次对3种交流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述,并建立了交流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最后对研究生交流培养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研究生交流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在现有条件下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提交时间:2021-07-23
11. 基于任务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
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其知识内容新、更新快,因此,国内高校尚未形成统一成熟的教学大纲体系.针对“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性强、实践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基于任务驱动设计了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问题引导式和任务驱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希望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生教学及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提交时间:2021-07-23
12. 基于《实践论》指导的研究生科研训练实践
摘要: 针对当前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科研认识不足、难以形成正确的科研方法论、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写作能力薄弱等问题,以《实践论》一文为指导,立足可视化科研训练培养现状,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研究生培养策略,并在中南大学数据可视分析小组进行实践验证.
提交时间:2021-07-23
13. 基于项目管理及结构化流程的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
摘要: 基于工科院校研究生教学、研究生培养及研究生就业的特点,将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及具体过程与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及其结构化流程有机融合,立足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沟通表达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探索构建可管可控可量化的研究生杰出人才精细化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为研究生培养过程提供质量保证,而且可为研究生就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及结构化流程基础.
提交时间:2021-07-23
14.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
摘要: 当今世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自2009年提出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来,各高校为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与部分国家存在差距.文章提出“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从教师指导体系与课程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人才培养科学管理与应用保障、创新能力与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机制4个方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高校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
提交时间:2021-07-23
15.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 创新与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课程案例教学+校内综合实践训练+企业项目+学科竞赛”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对课程案例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及综合实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提交时间:2021-07-23
16. 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政府为主导,学生、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高层次产学研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然而随着合作培养的深度推进,也暴露出了目标不清晰、调研不充分、合作模式单一、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实践调研资料及对实践基地情况的调查,深入研究当前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方法、多级管理评价体系、校内外导师团队建设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校企合作的形式、校企合作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创新意见,对校企合作研究生实践基地框架体系、管理模式等进行研究和创新,为改进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7-23
17. 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级学科模式下培养出的研究生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按一级学科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郑州大学水利工程学科为例,分析了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必要性,介绍了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产出等方面对参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生进行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
提交时间:2021-07-23
18.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方法探讨
摘要: 分析了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点,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力提升为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课程实践环节设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建议.
提交时间:2021-07-23
19. 面向研究生培养的虚拟化计算与实验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对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多数高校的信息类研究生教学普遍存在的实验环节薄弱、实验平台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性能计算实验平台,并在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完成首期建设,投入使用后,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研究生教学的高性能计算资源缺失的问题.
提交时间:2021-07-23
20. 面向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架构”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计算机组成与体系架构”课程起到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对传统自顶向下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自底向上的教学流程,将“数字逻辑”“硬件语言”“体系结构”等课程进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从基本数字模块设计到系统级设计方法的演进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从计算机组成、架构原理到设计实现的处理器前端设计流程.通过混合线上实验辅导与线下翻转课堂教学,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能力,教学效果获得较好提升.
提交时间: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