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十四届中国马铃薯大会
基本信息
2022-07-01
2022-07-01
中国作物学会
会议文集
41. 土壤中含盐量对马铃薯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将从国外引进的5个资源的马铃薯微型薯随机播种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大田土壤中,以研究土壤中含盐量对其出苗生长及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微型薯的出苗率、苗期长势和薯块的生长均受到相应的抑制,表现在出苗迟缓、成活率低、植株矮小等方面.微型薯对盐的敏感性较大,因此认为,从现有的品种(系)中筛选抗(耐)盐品种(系),从微型薯做起可为以后的田间筛选做好准备.
提交时间:2022-07-01
42. 基于BSA-seq技术的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开发
摘要: 为筛选控制块茎蛋白含量基因,以高蛋白含量品种“大西洋”、低蛋白含量品种“定薯1号”、及其构建的F,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BSA-seq技术筛选目标性状相关联的染色体区域,针对目标区域开发引物并进行检测,获得与蛋白质含量紧密连锁的SSR标记。该试验开发的标记可加快马铃薯蛋白含量育种进程,也为控制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提交时间:2022-07-01
43. 基于miRNA-mRNA关联分析的马铃薯碱性盐胁迫应答机制研究
摘要: 研究发现马铃薯可通过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及“苯丙烷的生物合成”等关键通路中基因的表达对碱性盐胁迫作出应答,这一过程中,ABA及BR的水平及其信号转导、木质素合成、淀粉代谢和水解、可溶性糖及海藻糖的合成增强,GA信号转导减弱。此外,研究挖掘的关键miRNA及大量候选基因对马铃薯耐盐碱种质资源的创新及挖掘具有重要价值。
提交时间:2022-07-01
44. 基于WGCNA和差异表达分析挖掘马铃薯根系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
摘要: 本研究利用WGCNA构建与抗逆生理性状相关联的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别得到20个(C16)和26个(C119)与根系抗旱密切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并从8个与目标性状关联度最高的模块中发掘到数个核心基因,功能注释表明其中大部分参与干旱胁迫调控通路。通过进一步功能注释,发现部分核心基因与已报道非生物胁迫调控通路紧密相关,还有一部分功能仅在模式植物中有一些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马铃薯根系抗旱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也为耐旱性马铃薯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持。
提交时间:2022-07-01
45.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RF)的马铃薯冠层叶绿素含量估测
摘要: 本研究利用已发表光谱指数NDVI和RVI与马铃薯SPAD值进行了简单线性回归,构建了多项式回归估测模型,之后将全波段与两类光谱指数作为输入变量输入到随机森林中,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最佳估测模型,经验证后证明该估测模型的效果较好。但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像不仅取决于输入变量的选择,也包含超参数的优化选择,该研究未进行超参数的优化,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超参数的优化同样作为模型的重要因素,构建更适用于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的普适模型。
提交时间:2022-07-01
46. 基质培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离地繁育技术规程研究
摘要: 针对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技术问题,制定了基质培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离地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是目前公认较好的灌溉方式,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灌溉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灌水的使用,还能显著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减少病害、提升种薯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温、网室离地基质培生产原原种,并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单株结薯数达到3~5个,形成一套高效低成本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离地繁育技术规程.该规程为广大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了合理的技术参考,为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离地繁育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提交时间:2022-07-01
47. 威海市露地与保护地栽培秋马铃薯晚疫病浅析
摘要: 受气候条件和生育期的影响,威海市露地栽培秋马铃薯易患晚疫病,保护地栽培秋马铃薯避免了因降雨引起的湿度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有效杜绝了晚疫病的发生.文章具体分析了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秋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措施.
提交时间:2022-07-01
48.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摘要: 密度和行距是调控作物个体-群体生长的有效栽培措施.在不增加肥料等其他物资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种植密度或株行距配置可以调节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影响植株各器官间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积累,进而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形态建成,从而对产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揭示不同密度和行距影响马铃薯产量形成机理为目标,探究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下干物质积累与转换、光合特性,明确合理的密度和行距配置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
提交时间:2022-07-01
49. 山西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挑战和对策
摘要: 对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品种推广、脱毒种薯应用和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介绍了山西省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为马铃薯种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并提出了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提交时间:2022-07-01
50. 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苗防治污染试验
摘要: 现今快节奏的微型薯生产中,组织培养工厂化成为能够快速提高马铃薯脱毒苗快繁倍数的重要环节,其中防治培养基污染又成为重中之重.本试验通过新旧抗菌药物在MS培养基中的应用对比,总结出适合防治培养基污染的组织培养方法.
提交时间:2022-07-01
51. 希森系列高代品系材料筛选
摘要: 试验以自主培育的12个马铃薯高代品系为材料,“希森3号”为对照,开展农艺性状调查、产量测定,筛选优异品系,旨在选出符合北方一作区气候条件,市场接受度较高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Z1219”与对照相比,产量高,商品薯率高达89.69%,黄皮黄肉,薯形椭圆、芽眼浅,成熟期70d左右,可作为早熟鲜食品种在北方一作区推广种植.“Z1087”折合产量2818kg/667m2,高于对照品种“希森3号”,紫皮紫肉,薯形椭圆,商品薯率84.93%,可进一步测定花青素含量,可作为优异彩薯资源开发利用.“Z1075”薯形圆形,黄皮白肉,芽眼浅,干物质含量高达26.25%,淀粉含量高达20.49%,折合产量2038kg/667m2,可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4个品系(“Z1176”“Z1178”“Z195”“Z324”)折合产量也在2000kg/667m2以上,应进一步试种,评价其产量潜力.
提交时间:2022-07-01
52. 微生物制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为了研究植物微生物制剂在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微生物制剂不同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微生物制剂对防治土传病害有显著的效果,但增产作用有限,其中拌种对枯萎病的防效较高,达到54.30%,滴灌促进生长和增产作用更明显,将两者结合集成到栽培技术中能起到减肥防病增产的作用,应在生产中继续进行研究和示范推广.
提交时间:2022-07-01
53. 微藻细胞营养液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采用微生物菌剂,研究微生物菌剂不同施用方式对马铃薯出苗安全性、苗期根系长度、根毛数量、株高、茎粗、匍匐茎数量、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主茎数、产量、品质及原原种结薯数量、结薯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1000mL/667m2播种时喷施和苗期灌根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增加了根系长度、根毛数量、匍匐茎数量、根系鲜重,促进地上部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对薯块淀粉、蛋白质、还原糖、维生素C、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加,可增加单株结薯数量和单粒薯的重量.
提交时间:2022-07-01
54. 恩施州影响马铃薯生产的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从1971—2020年恩施州自然灾害特征、自然灾害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提出自然灾害年份马铃薯稳产的应对措施.恩施州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占总统计年份的70%,且常常表现为复合性灾害区域性分布.恩施州低海拔地区较容易出现持续阴雨、涝灾、旱灾和风灾,二高山和高山区域易出现涝灾、冰雹、低温冷害和持续低温阴雨,这些自然灾害导致马铃薯减产20%~100%.针对这些自然灾害,可以从播种期、施肥种类、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及防控抢收等方面加以应对,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减产损失.
提交时间:2022-07-01
55. 恩施州马铃薯机械化发展困境与对策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越来越注重扶持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在中国的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覆盖范围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益.结合恩施州农业机械化实际,梳理困难,着重对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的发展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提交时间:2022-07-01
56. 拌种与追肥对鲜食马铃薯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为探明拌种追肥对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拌种、追肥田间试验,按照L9(34)设计处理,测定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还原糖、钾、钙、镁、铁、锌、硒、铜和锰13种营养成分含量及经济性状.品种对经济性状影响较大,而拌种与追肥影响较小;品种决定了干物质、淀粉、维生素与还原糖含量,拌种和追肥对各品质性状影响较小,但对不同营养要素含量影响有差异.追施不含锌铁硒的配方肥可使块茎锌铁硒含量增加19.94%、21.90%、31.34%;用JPF1配方拌种、追施Fm配方肥与其他拌种配方和追施尿素相比较,能够提高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锌含量增加5.17%、16.45%,铁含量增加5.14%、21.90%,硒含量增加87.88%、12.11%.用不同配方肥拌种、追不同配方肥的效果表明,淀粉、还原糖含量可通过施肥等栽培措施调控.
提交时间:2022-07-01
57. 数字化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上的研发与应用
摘要: 马铃薯数字化育种前提是能定量描述各类育种数据,建立育种数据的存储、检索、统计分析、建模等程序,使田间调查简便化,资料归纳自动化,选配准确化.本研究按照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性5个方面编码,在109个指标中重点选择53个指标进行编码.通过Excel表格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运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应用构建需求化模型,进而利用SQL语言系统分析马铃薯优良组合以及亲本特征特性.研究结果可为选育马铃薯过程中提供坚实的数据理论基础.
提交时间:2022-07-01
58. 新型1,8-萘酰亚胺衍生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及防效检测
摘要: 为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个1,8-萘酰亚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对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室内毒力,选择最优1,8-萘酰亚胺4-位吗啉取代三氮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3c进行马铃薯叶片防效检测.结果表明,1,8-萘酰亚胺4-位取代三氮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3a,3b,3c及3d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27.06,26.71,16.55和29.25μg/mL.同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鉴定,发现施用3c可以有效抑制致病疫霉菌侵染.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提交时间:2022-07-01
59. 新型生物源农药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控效果
摘要: 新型生物源农药可湿性粉剂是以抗菌活性物质Xcn1为主效成分开发的生物源农药.为明确其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应用效果,2021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开展田间药效试验,测定新型生物源农药不同浓度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发病初期新型生物源农药可湿性粉剂300倍液与化学农药(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交替使用)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发病后期防效为63.15%,低于化学农药的防效(89.65%).新型生物源农药对马铃薯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率达到15.69%.综合分析,新型生物源农药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提交时间:2022-07-01
60. 昭通市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系两年早春试验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昭通市早春种植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对7个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系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农艺性状及抗病性为期2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生育日数与“希森6号”相比,“中薯34”“中薯35”“中薯43”“中薯45”与对照相当,2年平均为81~85d,相差1~3d,“中薯36”“中薯47”“中薯39”较对照生育日数长6~12d,参试品系属早(中)熟品种,在昭通市早春种植能正常成熟;株高适中,薯形规整,芽眼浅;参试品种(系)均感早疫病,“希森6号”和“中薯47”早(晚)疫病较重,其余品系早疫病轻到中感;试验品种(系)均表现出轻花叶或皱缩卷叶退化现象;2021年参试品系产量表现均较2020年好,产量较高的品系有3个,依次是“中薯39”(产量5356kg/667m2、平均3702kg/667m2)、“中薯43”(产量3984kg/667m2、平均3006kg/667m2)、“中薯35”(产量3850kg/667m2、平均2768kg/667m2),较对照增幅20%以上.方差分析表明,“中薯39”产量与其他品系及对照达极显著水平,“中薯43”“中薯35”与对照达显著水平.“中薯39”块茎长椭、白肉,还伴有生理缺陷,市场销售受限,“中薯43”“中薯35”两品系薯形椭圆,均为黄皮黄肉,淀粉含量高于“希森6号”.根据试验结果,“中薯43”“中薯35”可在昭通海拔1000~2000m及相似区域,作为早春马铃薯品种进一步示范.
提交时间: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