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2022-08-20
2022-08-20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161. 如何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以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为例
摘要: 本文阐述农作物种植后产生大量秸秆,传统的焚烧方式将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等问题,故而政府引导划定禁烧区、限烧区,建立村规民约、秸秆综合利用等措施,大大改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
提交时间:2022-08-20
162. 宜昌地区降水湿清除作用分析
摘要: 利用2016-2020年大气环境和降水监测资料,分析了降水对宜昌地区主要污染物湿清除效果.从降水量与污染物浓度和清除率分析结果可知,降水量总体与PM2.5、PM10、O3浓度负相关,与清除率正相关,但具有阶段性特征;O3清除率小于其它污染物,且50mm以下时浓度与降水量正相关;PM10清除率10mm以下时高于其它污染物;PM2.5清除率10mm以上时高于其它污染物.根据污染物浓度及清除率分布特征,划分降水量级,定量分析不同量级降水清除…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63. 宜昌市冬季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摘要: 基于宜昌市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2019年12月中旬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冷空气活动偏弱,弱的偏东风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对污染物的外源输入和增长积累有利,污染期间PM2.5/PM1O最高达92%;(2)大气环流整体呈纬向分布,前期受地面冷高压底部的偏东风影响,利于北方污染物输入,重污染期间地面东南风、东风与宜昌西、北部地形的弱辐合作用和逆温层抑制了污染物的水平和垂…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64. 室温和中温下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DMBRs)处理黑水特性研究
摘要: 探索了在有机负荷率(OLR)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两个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DMBRs)分别在室温和中温条件下处理合成黑水的性能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动态膜(DM)的存在,在室温下有机物的去除与在中温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器中有机物的去除是接近的,但是甲烷的生产表现出一些差异.在室温下,DM上更容易形成致密的污泥过滤层,导致膜污染更快.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在室温条件下操作AnDMBR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今后大规模常温处理黑水具有参考价值.
提交时间:2022-08-20
165. 小清河济南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摘要: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中汞(Hg)、镉(Cd)、铅(Pd)、锌(Zn)、镍(Ni)、铜(Cu)、铬(Cr)、砷(As)8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基于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小清河济南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在小清河济南段沉积物中均有富集,Hg和Cd富集最为明显;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为:Ni、As无污染,Cu、Pb轻度污染,Cr、Zn为偏中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Hg…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66. 小清河济南段藻类密度与水质指标相关性研究
摘要: 为探究小清河藻类密度变化及其与水质理化指标的关系,于2020年3月、7月、8月、11月分别在小清河上游采样,获得藻类密度和水质理化指标数据,分析了不同藻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藻类密度与水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时间上,四季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在108.1~304.1×105个·L-1,春季藻类密度最大,冬季密度最小.空间上,干流4点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在82.8~328.5×105个·L-1…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67. 山东森林火灾时空热点识别与气候因子表征关系研究
摘要: 山东森林火点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3、4两个月,秋季火灾发生略有小幅升高,夏季火灾发生次数较少.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淄博、烟台、济南、威海,占比分别为25%、22%、19%、13%,是山东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山东气候因子与森林火点发生数量有着密切关系.高/低聚类(Ge-tis-Ord General G)空间分析方法定量揭示火灾热点主要为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地区,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很好检验森林火灾易发生区域.G统计量侧重于每个局部定义…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68. 山东省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摘要: 为了解与评价垃圾焚烧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垃圾焚烧电厂周边布点采样,以远离发电厂区域为对照点,共采集29个土壤样品,分析检测了Cd,As,Pb,Zn,Hg,Cr,Cu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发电厂周边与对照点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2018)和(GB36600-2018)筛选值.平均含量均超过了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69. 山东省黄河流域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浅析
摘要: 山东省黄河流域长期以来的固体废物堆积,已经严重影响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堆放、转移等违法行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本文梳理了山东省黄河流域固体废物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实现山东省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绿色利用提供可靠技术支持,为黄河流…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0. 山地丘陵地区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壤中流模型构建
摘要: 山地丘陵地区产生的壤中流会把村镇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从点源扩散到面源,给周边人居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壤中流产生受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堆体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产流速率及产流总量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鲜有关注.本研究构建了模拟简易垃圾填埋场,并开展了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不同降雨特征下填埋场壤中流的产流规律,并构建了壤中流产流总量模型和基于高斯模型的壤中流瞬时产流速率模型,两类模型的R2分别为0.9792和0.9594,拟合情况…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1. 山西省产业生态化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优化路径
摘要: 基于2010-202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构建山西省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山西省产业生态化水平和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进一步用ArcGIS软件将山西省产业生态水平和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可视化,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下,山西省产业生态化水平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山西省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现阶段处于拮抗时期,产业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够高;(2)空间尺度下,山西省晋南地区的产业生…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2. 山西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和城市统筹发展使得空间开发力度不断加强,空间开发面积不断扩张.国土空间开发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能够协调好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山西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选取17个指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生态约束,现有开发水平和未来开发潜力三个维度进行分类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山西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低区主要集中在山西…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3. 山西省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摘要: 绿色创新是新兴的创新,是将创新驱动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相结合,是一国和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绿色专利授权量作为统计指标,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全局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等方法,具体分析2006-2020年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15年来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地市间差异明显,由强到弱可分为四个梯队;整体是由低水平显著不均衡逐步趋向于较高水平且较均衡方向发展;…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4. 山西省文旅融合协调度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化资源魅力独特,文旅融合潜力巨大.本文基于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运用耦合分析法对2010———2019年文旅融合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文旅产业发展进程曲折;2耦合度小幅度降低,联系紧密度出现退化现象;3耦合协调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距离最佳状态存在很大的差距.未来需要:提高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延长文旅融合产业链,实现文旅发展齐头并进;文旅融合全过程监测,调整融合状态,巩固融合成…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5. 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摘要: 采用山西省及其11个地级市2015-2019年统计资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四个方面建立13个评价指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大小,最后根据评价模型算出山西省及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并用障碍度函数对影响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11个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力也有所提高,但地市间的水资源承载力仍然存在差距.森林覆盖率、生态…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6. 山西省清洁供暖工程的空气质量研究
摘要: 为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本省经济转型发展,构建低碳高效清洁的社会体系,大气污染防治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市从2015年至2021年的空气质量研究和预测分析.首先简单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用它分析山西省近7年11个地市的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预测"十四五"期间的空气质量情况最后得出结论.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山西省近7年白清洁供暖工程实施以来,空气质量在明显改善,PM2.5、PM10明…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7. 山西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摘要: 确定山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山西省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本文从山西省出发,以2003年-2019年为研究期,分析数据得出山西省煤炭终端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逐年下降,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之后,通过STIRPAT模型得出山西省人口分布、技术水平对碳排放总量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总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山西省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因此,本文建议山西省要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绿色…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8. 山西省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山西省实际概况,从经济生产、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四个维度建立了山西省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及综合评价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山西省绿色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山西省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山西省绿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地市包括太原、大同、忻州;中等水平地市有阳泉、运城、晋城、晋中、吕梁、长治;低水平地市为朔州和临汾.山西省绿色高…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79. 山西省能源供需预测及对策建议
摘要: 如今能源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一个地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关系着整个经济命脉的发展,成为了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础的资源.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能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严峻,能源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改善.因此研究能源供需并进行预测能为未来能源发展指出切实可行的方向,从而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根据能源供给量和需求量的相…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
180. 工业园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例
摘要: 成都市工业园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对工业园区土壤进行潜在生态风险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为研究对象,根据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园区土壤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土壤镉、锌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高,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他重金属生态风险较低,园区总体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风险.根据《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对土壤污染物超标企业进行人体健…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