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水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基本信息
2020-11-25
2020-11-25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1. 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的洱海CDOM浓度估算
摘要: 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部分,也是水色遥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基于2018年11月10日、2019年2月14日和2019年10月12日3次洱海采样,对34个点位的CDOM浓度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洱海CDOM的遥感算法.结果表明,a(440)浓度范围为0.23—0.63m-1,主要分布特征是北高南低.单波段、波段比值、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绝对系数较低,拟合效果较差;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3%,均方根误差为0.069,修正后的绝对系数达0.833,适用于洱海CDOM的遥感估算.
提交时间:2020-11-25
2. 基于M-IBI和P-IBI的城市河流生态恢复健康评价研究
摘要: 微生物完整性指数(M-IBI)及浮游藻类完整性指数(P-IBI)作为新开发出的完整性指数(IBI)类型,因具有高敏感性、可推广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河流健康评价中.根据研究解析结果,在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群落结构组成和群落功能三个方面确定了5个M-IBI指标和5个P-IBI指标.采用比值法统一各参数的量纲,累加后得到分值,并明确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健康状态与参照河流的健康状态存在差距,仍未恢复至健康水平.
提交时间:2020-11-25
3. 基于主体建模的固定源水污染物管控模拟
摘要: 在排放许可政策对固定源水污染物管控下,区域工业经济与环境如何发展引起关注.区域工业经济系统的特征是通过大量企业个体的相互作用而显现出来的.然而,鲜有研究基于个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刻画排污许可政策干预从微观企业个体到工业系统整体的作用机制和传递过程,进而评估排污许可政策的影响.本文采用基于主体建模的方式,模拟排污许可政策管控下区域工业系统经济生产和污染排放动态演变过程.以保定市作为案例地区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减排目标从0%到30%,区域内工业企业期望产值变化呈现U型曲线,在减排目标达到12%时,产值期望值降到最低.当区域减排目标接近10%时,预估企业的实际减排量达到最大,当减排目标大于17%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超标排放.预计2025年,食品加工业的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最大,可达20.8%.
提交时间:2020-11-25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洱海流域水专项成果实施效果评估
摘要: 水专项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科技支撑,但专项实施对流域水质改善的效果未知.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技术突破、管理支撑和综合效益3方面分别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流域“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十一五”、“十二五”洱海水专项综合效益分值为4.150~5.054,处于有效水平;水专项产出的39关键技术得分范围为2.2.1~2.835,整体处于较好及以上水平,26%的技术得分优秀,可推广应用;水专项产出的81项管理成果得分范围为1~3.71,整体处于有力及以上水平,2.47%的成果得分处于特别有力级别,是重点推荐管理成果.
提交时间:2020-11-25
5. 基于物联网的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摘要: 水生态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环境数据获取与应用的智能服务系统.借助水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通过传感技术、传输网络和智能联动等手段,能够及时全面地获取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数据信息,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水平.本文以物联网总体架构为基础,以水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应用为导向,从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梳理了水生态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的主要构成,重点探讨了基于地面、天空和空间的“空天地”一体化水生态环境监测感知技术和设备,总结了各种监测设备适用的数据传输方式,阐述了应用层可实现的典型业务功能,为区域流域开展基于物联网的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奠定基础.
提交时间:2020-11-25
6.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太湖营养盐阈值研究
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生态安全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和我国均面临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关于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和浓度阈值等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这种争议也很大程度影响到了水环境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治理效果.本文结合长时间历史水质观测数构建太湖营养物特征库;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来太湖营养状态变化的因素以及构建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营养盐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6年期间,太湖水体中TN、TP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N/P值变化幅度不显著.太湖夏秋季节N浓度较低,春冬季节P浓度较高.水温、DO、TP、N/P对于太湖水体中Chl a的影响较大.若要控制太湖水体中Chl a的浓度在20μg/L以下,TN浓度要控制在1.23mg/L以下,TP浓度要控制在0.07mg/L以下,且N/P比控制在20-30之间.
提交时间:2020-11-25
7. 大同市农村地区地下饮用水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摘要: 通过对大同市某些农村地区饮用水井进行取样分析,运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地下水中重金属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的15个样点中Pb、Cd的超标率分别为20%、67%.研究区内个人健康风险最大值为2.93×10-5,略小于可接受风险水平.Cd的健康风险值基本都在10-5、10-6数量级,占总风险度的97.9%~100%,这表明Cd是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污染物.
提交时间:2020-11-25
8. 水质指纹技术在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摘要: 污染溯源是当前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本文围绕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水质指纹技术,具体阐述其在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在地表水污染溯源案例中,针对导致河水水质异常的未知污染进行溯源排查过程中,通过水质指纹污染路径法的帮助,当地监测部门工作人员准确锁定了污染排放源.在地下水污染溯源案例中,通过比对受污染地下水与周边制药企业典型污废水的水质指纹,为环境监察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排查指向信息.由此表明,水质指纹技术能够提高水污染溯源的效率和监管水平.
提交时间:2020-11-25
9. 河流BMWP生物指数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持续深入,淡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管理的要求逐渐从水质指标向生物指标过渡.生物指标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指数、多度量指数以及O/E比值.生物指数法中的BMWP方法研究较早,在国内外获得充分发展.本文介绍了基于底栖动物的BMWP生物指数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BMWP指数最早由英国学者建立,并在多国得到发展和修正.
提交时间:2020-11-25
10. 流域水污染源排放清单体系构建探究-以府河流域为例
摘要: 流域水污染源排放清单是流域污染物精细化管控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梳理污染源清单计算方法,构建多类源全口径流域水污染源高精度(1km*1km)排放清单;对构建完成的清单,通过受体模型PMF源解析与一维水质模型进行校验.研究发现,清单对流域水质具有较好的解释效果,高精度排放清单可更好地显示污染物排放强度,同时网格间排放梯度也更大.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对高精度排污数据的收集,建立本地化排放因子参数数据库,识别污染源行为规律及代理参数时空规律,刻画高时空精度的流域水污染源排放清单,为精细化水质管理提供工具.
提交时间:2020-11-25
11. 流域水资源预估中的不确定性量化
摘要: 本文开发了一个集成的水文气象不确定性量化(IHMUQ)框架来量化偏差校正的水资源预估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它们的多方面影响.已开发的IHMUQ框架已应用于中国典型的流域.首先,由原始和偏差校正的RCM驱动四个水文模型(HM).然后,通过10个指标评估模拟流量.最后,使用ANOVA方法分析了四个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即RCM,HM,偏差校正方法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有偏差校正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原始RCM数据.机器学习和分位数映射的性能优于其他方法.从不确定性的来源看,RCM(21%)和HM(45%)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在潮湿季节水文模拟中,HM的影响更大.在干旱季节,RCM对水文模拟的影响更大.
提交时间:2020-11-25
12. 针对季节性水库水质特征去除水中浮游生物的方法研究
摘要: 近年来,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以剑水蚤及藻类为代表的浮游生物在许多城市水源中频频出现.针对北方水库季节性水质特征变化,目前去除藻类的方法有捕捞法,投加除藻剂,投加氧化剂,气浮法,微生物灭藻等,而去除剑水蚤的方法有投加氧化剂,混凝沉淀处理,生物活性碳过滤等.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对水中浮游生物的去除效果,以解决水厂在季节性短时间内出现的藻类与剑水蚤的问题.
提交时间:2020-11-25
13. 铁碳微电解材料净化缓滞水体叶绿素试验研究
摘要: 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缓滞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缓滞水体修复试验研究,考察材料对水中藻类物质的去除效果,通过小试试验筛选了最佳工艺条件,即材料投加比10:100(材料体积:水体积)、反应初始pH值7.0~8.0和反应时间8.0h,此条件下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8.8%,叶绿素a由初始的122.0μg/L降至38.1μg/L,并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持续降低.
提交时间:2020-11-25
14. 食用受PCB污染鱼类致癌率分析
摘要: 多氯联苯(PCB)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广泛使用的一种工业材料,在八十年代颁布禁令之前,有大量多氯联苯泄露到自然环境中,并在生物体内逐渐累积.旧金山湾区很多鱼体组织中都发现PCB,湾区亚裔和非裔人群的食用量和食用鱼类品种可能存在健康风险.为此,本文利用公开的PCB数据,对湾区最常被食用的鱼体组织PCB浓度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风险提示.进一步,选择湾区两种经常食用的小型鱼类,利用Bootstrap自助法扩展采样数据,并用蒙特卡洛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分析,证明这两种鱼类PCB浓度与湾区水沉积物PCB浓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最后,利用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人群食用这两种鱼的致癌率进行了评估.
提交时间: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