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基本信息

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上海

2021-10-24

2021-10-24

中国生态学学会

会议文集

  • 21. 模拟根系分泌物输入对高寒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

    摘要: 微生物残体是稳定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对退化生境碳的固持和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土壤-微生物"交流"的媒介,是调控土壤微生物残体迁移转化的关键.因此,以极度退化草地土壤为对象,以氨基糖为标志物,模拟研究了不同氮浓度(低氮-LN:0.1gN/kg;高氮-HN:0.2gN/kg)和多样性(3种化合物、9种化合物)根系分泌物输入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系分泌物输入可显著增加高寒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含量,…查看全部>>

    作者:

    DENG Xianzhi;邓先智;类延宝;LEI Yanbao;SHEN Jie;沈杰;LI Yang;李杨;LI Luhang;李露航;BAO Hanyang;包寒阳;ZHAQIONG Barang;扎琼巴让;An(d)elka Plenkovi?-Moraj;An(d)elka Plenkovi?-Moraj;SUN Geng;孙庚

    提交时间:2021-10-24

  • 22. 气候变化对柴胡与狭叶柴胡适生分布的影响

    摘要: 研究气候变化下物种适生区的分布格局与变迁,对于物种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取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与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在中国地域内的381个有效分布点和36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当前以及未来(2050和2070年)两种气候情景下(RCP4.5和RCP8.5)其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并分析了制约其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查看全部>>

    作者:

    CHEN Bingrui;陈冰瑞;邹慧;ZOU Hui;MENG Xianghong;孟祥红;WANG Lingxi;王铃茜;HAO Xiuli;郝秀丽;KANG Xun;康勋;王臣;WANG Chen;ZHANG Xinxin;张欣欣

    提交时间:2021-10-24

  • 23. 混交对亚热带针叶树根际土壤氮矿化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摘要: 混交阔叶树是退化红壤区针叶林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养分供应和转化是评价混交效应的重要参数,但混交后针叶树根际土壤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还不清楚.选取退化红壤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纯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纯林及其补植木荷(Schi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形成的马-木混交林和湿-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4种林分下针叶树根际土壤,测定…查看全部>>

    作者:

    WU Zijun;邬子俊;DUAN Xiaoqing;段晓清;LI Wenqing;李文卿;CHEN Fusheng;陈伏生;LIU Yuanqiu;刘苑秋;FANG Xiangmin;方向民

    提交时间:2021-10-24

  • 24. 牧民对草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黄河源区5个县为例

    摘要: 牧民对草地可持续利用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而影响牧民保护草地行为的产生.基于黄河源区(玛多、玛沁、班玛、达日、甘德)的入户调查数据,在分析牧民生计方式和草地退化认知特征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牧民对草地退化生态认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88%的牧民认为近5年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与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相一致;(2)联户放牧、子女受教育程度、新技术培训、牲畜养殖规模等对牧民关于草…查看全部>>

    作者:

    LI Tong;李通;崔丽珍;CUI Lizhen;ZHUANG Minghao;庄明浩;CUI Xiaoyong;崔骁勇;YANG Yaqian;杨雅茜;JIA Yuantong;贾元童;徐志红;XU Zhihong;WANG Yanfen;王艳芬;

    提交时间:2021-10-24

  • 2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问题解决路径

    摘要: 量化、抵押、交易、变现是贯穿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的重要环节,而难量化、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简称"四难")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深入分析了"四难"问题的具体表征,包括产权界定不清、方法学研究不足、软硬件条件缺失、机制之间缺少联动等.为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统领作用,打通"绿水青山"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从整体布局、系统谋划角度出发,研究提出解决"四难"问题的基本路径:(1)通过构建"…查看全部>>

    作者:

    GAO Xiaolong;高晓龙;ZHANG Yingkui;张英魁;MA Dongchun;马东春;XU Weihua;徐卫华;ZHENG Hua;郑华;OUYANG Zhiyun;欧阳志云

    提交时间:2021-10-24

  • 26. 盐度及种间相互作用对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摘要: 盐度和种间作用是影响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成体阶段,对生活史早期更新阶段的种间相互作用了解十分有限.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长江口的重要湿地,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优势土著物种海三棱藨草的竞争排斥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受控实验探讨了盐度及种间作用对海三棱藨草和互花米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更新过程在盐沼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皿中盐度对海三棱藨草的萌…查看全部>>

    作者:

    WANG Qian;王倩;SHI Huanhuan;史欢欢;YU Zhenlin;于振林;WANG Tianhou;王天厚;WANG Chenghuan;汪承焕

    提交时间:2021-10-24

  • 27. 福建省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及驱动机制

    摘要: 研究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构建了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和BP神经网络—地理加权回归组合模型,系统探讨2005-2020年福建省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福建省生态环境指数整体稳定,而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二者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整体呈现…查看全部>>

    作者:

    WU Bowei;伍博炜;WANG Yuan;王远;WANG Qiang;王强;WU Shidai;伍世代;ZHAN Zhicheng;詹智成;JIANG Peipei;蒋培培;;;

    提交时间:2021-10-24

  • 28. 种植模式和坡位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摘要: 茶树(CamelliasinensisL.)种植是亚热带丘陵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茶园种植模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人为因素.为揭示种植模式和坡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两种不同种植模式(常规和有机种植模式)和3个坡位(上、中、下坡位)表层土壤(0-20cm)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2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和坡位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阐…查看全部>>

    作者:

    WANG Feng;王峰;CHEN Yuzhen;陈玉真;WU Zhidan;吴志丹;YOU Zhiming;尤志明;WENG Boqi;翁伯琦;YU Xiaomin;俞晓敏;YANG Zhenbiao;杨贞标

    提交时间:2021-10-24

  • 29. 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

    摘要: 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是橡胶树重要害虫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为了明确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害潜能,为该寄生蜂的进一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在室内通过体视镜下解剖观察寄生蜂在寄主腹下是否产卵测定了不同温度、寄主发育阶段下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温度设置有21、24、27、30、33、…查看全部>>

    作者:

    LI Xian;李贤;ZHU Junhong;朱俊洪;YE Zhengpei;叶政培;CHEN Junyu;陈俊谕;FU Yueguan;符悦冠;ZHANG Fangping;张方平

    提交时间:2021-10-24

  • 30. 近自然社区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城市绿地为城市动植物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社区公园绿地("传统绿地")主要围绕安全、景观和游憩功能,植物种类偏少,群落结构单一,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地的资源有限.北京市以2035规划"留白增绿"为政策背景,在中心城区建设一系列小型近自然社区公园绿地("近自然绿地"),在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管理方式上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绿地.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在一定范围内随面积的增大而提高,那么对于受到高…查看全部>>

    作者:

    WANG Mo;王沫;LIU Chang;刘畅;LI Xiaolu;李晓璐;GAO Junhong;高俊宏;LI Xia;李霞;DONG Li;董丽

    提交时间:2021-10-24

  • 31. 食物网稳定性机制研究进展:一个基于等级系统的框架

    摘要: 食物网理论沟通了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统一起来,是理解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的关键.自从1973年Robert May的经典研究引发著名的"复杂性-稳定性"论辩之后,人们认识到食物网的稳定性是其结构维持、功能发挥和动态演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并开始了对食物网稳定性机制的探索.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只包含拓扑关系的定性食物网,但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诸如自限性、弱相互作用、适应性捕食等一系…查看全部>>

    作者:

    XU Guanghua;徐光华;YANG Junjie;杨俊杰

    提交时间:2021-10-24

  • 32.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

    摘要: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状况制约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国家科学野外观测站的基础土壤、植被、气象和水文等数据,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纸坊沟和坊塌2个典型小流域,通过购买1998、2008和2018年遥感影像,采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对生态服务(碳储量、土壤保持量、生境质量和产水量)进行评估,探究…查看全部>>

    作者:

    YANG Yang;杨阳;DOU Yanxing;窦艳星;WANG Yunqiang;王云强;AN Shaoshan;安韶山

    提交时间:2021-10-24

  • 33.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微地貌土壤种子库特征

    摘要: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力冲刷强烈,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水力作用耦合形成的不同微地貌可通过对种子的不同拦截作用而影响植被的恢复及发展.为了探讨排土场不同微地貌对种子的拦截效益及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恢复潜力,选取不同恢复模式下形成的细沟、丛岛和草带三种微地貌为研究对象,以邻近裸坡为对照,研究不同微地貌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拦截力.结果表明:(1)在不同微地貌中土壤种子库均以一年生藜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丛岛微生境的土壤种子库中有较丰富的物种和较…查看全部>>

    作者:

    WANG Dongli;王东丽;ZHANG Ye;张野;QIAN Xiaotong;钱晓彤;WANG Dong;王东;ZHAO Xiaoliang;赵晓亮

    提交时间:2021-10-24

  • 34. 黄土高原典型退耕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摘要: 在退耕还林的背景下,从多尺度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促进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多赢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典型区延安市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1988-2018年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产水量5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探讨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延安市农作物生产水平、土壤保持年际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农…查看全部>>

    作者:

    HAN Lei;韩磊;YANG Meili;杨梅丽;LIU Zhao;刘钊;ZHAO Yonghua;赵永华;ZHAO Zilin;赵子林;ZHANG Yongfeng;张永锋

    提交时间:2021-10-24

  • 35.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73个城市数据的分析

    摘要: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有利于优化旅游资源要素投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旅游生态效率,借助ArcGIS软件描绘时空演化轨迹,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揭示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序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2)旅游生态效率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与依赖特征,…查看全部>>

    作者:

    YANG Yuzhen;杨玉珍;YAN Jiaxiao;闫佳笑;YANG Yang;杨洋;YANG Yang;杨阳

    提交时间: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