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基本信息
2023-07-01
2023-07-01
中国作物学会
会议文集
81. 马铃薯指数发展现状及滕州市马铃薯指数体系应用提升探索
摘要: 随着农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延伸,马铃薯指数建设及应用已经成为马铃薯优势产区融合行业生产要素、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重要工具.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马铃薯指数体系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详述了滕州市马铃薯指数体系建设应用现状,探索了滕州市马铃薯指数体系应用效果提升路径.
提交时间:2023-07-01
82. 马铃薯收获机筛分输送装置的研究
摘要: 目前,马铃薯收获过程中存在收获机分离率低、马铃薯碰撞破损严重的问题.本研究对马铃薯收获机筛分输送装置的相关指数进行设计;对土薯混合物抛起条件及振动件作用范围进行分析,以确定影响该元件起作用的因素,然后进行土薯混合物抛起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振动件安装位置为43mm,机具工作时速度为1.4m/s,后筛分装置线速度为1.5m/s 时,满足田间作业要求,满足马铃薯收获机的收获标准.研究结果可为以后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提交时间:2023-07-01
83. 马铃薯新品种“中加N3”的选育
摘要: “中加N3”是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于2014年以“ZJ-LLN3”为母本、“BQ-106”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实生种子,2015年播种于智能温室,经系统选育而成中早熟特用型新品种.2019—2020年完成了马铃薯区域试验.2022年9月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22kg/667m2,较对照“费乌瑞它”减产0.41%.干物质含量19.60%,淀粉含量14.50%,蛋白质含量1.95%,还原糖含量1.50%,维生素C含量2.61mg/100g,花青素含量高,蒸食食味好.对晚疫病表现感病,对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 virus Y,PVY)表现抗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病(Potato virus X,PVX).适宜在北方一作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陕西省春季种植;中原二作区山东省春季种植;南方冬作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冬季种植.
提交时间:2023-07-01
84. 马铃薯新品种“南中10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 马铃薯新品种“南中105”是一个丰产性好、晚疫病抗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在2017—2018年湖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采用L9(34)正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肥料对马铃薯新品种“南中105”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种植条件为种植密度54000株/hm2、45%硫酸钾复合肥施用量900kg/hm2、尿素施用量200kg/hm2时,马铃薯新品种“南中105”整薯播种获得最高产量.该技术为该品种的鉴定、推广提供栽培措施,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提交时间:2023-07-01
85. 马铃薯新品种(系)抗黑痣病鉴定
摘要: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在西部开发、脱贫攻坚及出口创汇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推进产业升级.该战略极大的推动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主导产业之一,以乌兰察布市为中心的中部马铃薯产业优势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马铃薯产业具有长足的发展优势.近年来,由于马铃薯常年连作,导致马铃薯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大量或超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传病害的发生呈现日益加重的态势,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研究利用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代品系,开展抗黑痣病新品种(系)筛选,获得抗马铃薯黑痣病新品种(系),争取将马铃薯黑痣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推进马铃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马铃薯产业持续绿色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提交时间:2023-07-01
86.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田间药效持效期评估试验
摘要: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而病害问题一直是制约湖北省、中国乃至全球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中,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种植造成了较大威胁,每年造成全球马铃薯减产至少15 %,损失达100多亿美元,因此,科学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是保产丰收的关键.试验对保定市亚达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药剂0.3 %丁子香酚可溶液剂进行田间药效持效期评估比较试验,对照药剂为31 %噁酮·氟噻唑和68.75 %氟菌·霜霉威,并设置空白对照小区.
提交时间:2023-07-01
87. 马铃薯晚疫病防控药剂防效示范
摘要: 对药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进行大田防效示范,试验材料为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米拉”原原种.示范结果显示,示范药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示范马铃薯产量为2692kg/667m2,相比对照防病增产显著,增产率为186.68%.
提交时间:2023-07-01
88.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要: 马铃薯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大,但机械化播种率低.提高马铃薯的播种质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因此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水平和播种质量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马铃薯播种机械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目前国内马铃薯播种机械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为中国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3-07-01
89. 马铃薯染色体加倍方法及倍性鉴定
摘要: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在自然界中,二倍体马铃薯中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特性,但由于倍性差异,往往难以杂交成功,从而限制了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应用.生产上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多为四倍体普通栽培种,由于其遗传背景狭窄、亲缘关系近、染色体倍性不同、杂交不亲和等原因,同样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的选育工作.因此,如何利用二倍体马铃薯种质资源中等位基因多样性对提高栽培种马铃薯的杂合性、扩大栽培种遗传资源、将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目标性状导入栽培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概述了马铃薯染色体加倍的技术方法(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马铃薯试管苗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倍性鉴定方法(流式细胞术、马铃薯根尖或匍匐茎尖鉴定)方面的研究.
提交时间:2023-07-01
90. 马铃薯田小型机械杀秧除草研究
摘要: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田间杂草疯长,严重妨碍收获,使用人工割秧除草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为选择适用于西南山区的除草方法,提高马铃薯全程种植管理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区割秧除草时,坡度较平缓的地块推荐使用小型背负式除草机,杂草尚未结籽的地块采用三角形刀头除草,能较好的对杂草进行破碎,杂草已结籽的地块,选用长方形刀头,避免杂草破碎种子散落难以处理.在坡度较大的地块推荐选用电动割草机配备圆形刀片进行割秧除草.
提交时间:2023-07-01
91. 马铃薯苗后培土压膜严实补救措施对窄缘施夜蛾的防控效果
摘要: 针对窄缘施夜蛾(Schrankia castaestrigalis)主要发生在地膜覆盖的马铃薯田块,特别是种植时整地质量较差、泥块空隙较大的田块发生较重的情况,开展了种植好齐苗后采取培土压膜补救措施控制为害的试验调查.两个点试验结果表明,补救措施较好,即整地质量较差、泥块空隙较大的田块,在齐苗后均匀培上细土,将垄面及畦边薄膜全部严密盖住的处理,块茎虫害率分别为14.57%、7.45%;防治效果分别为82.13%、85.58%,产量和商品薯率高,虫害损失少,青薯率低;不采取补救的处理,虫害率分别为81.86%、59.22%,产量和商品薯率低,虫害损失大,青薯率高;补救措施一般的处理,虫害率分别为49.07%、30.51%,防治效果分别为40.06%、53.21%,产量和商品薯率、虫害损失、青薯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两个基地应用补救措施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0.09%和79.78%,虫害损失率分别为9.93%和13.94%,而非应用田虫害损失率为53.12%、64.92%,控制作用较明显.
提交时间:2023-07-01
92. 马铃薯茎尖再生苗6种病毒的DAS-ELISA检测
摘要: 试验对一批马铃薯茎尖脱毒再生苗进行了6种主要病毒(PVX、PVY、PVM、PVA、PLRV、PVS)的DAS-ELISA检测与分析,目的在于分析此批脱毒苗主要病毒情况.结果表明,该批脱毒苗感染的马铃薯病毒病包括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M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PVX的脱除率为42.05%,PVY的脱除率为36.36%,PVS的脱除率为0,PVM的脱除率为26.14%,PVA的脱除率为18.18%,PLRV的脱除率为3.41%,且此次茎尖培养未能完全脱除6种主要病毒.
提交时间:2023-07-01
93.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 文章以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介绍了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培养基配方、光照等影响诱导的因素,指出马铃薯试管薯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热点,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马铃薯快速繁殖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工厂化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3-07-01
94. 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土壤微生态机理探讨
摘要: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宜粮宜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长期连作以及养分管理粗放导致连作障碍问题凸显,尤其是土传病害不定期地爆发并长期存在,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连作障碍主要由土壤理化性质下降和微生物群落失衡引起.而土壤有机质与微生物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颗粒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作为能够指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指标,同时也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异的驱动因子.可见,阐明POM 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土壤连作障碍的微生态机理.因此,研究以POM 为切入点,研究马铃薯连作土壤POM 的特性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探讨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土壤微生态机理,探索有效防治土传病害的绿色生物技术,进而为消减连作障碍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
提交时间: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