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暨第六届全国建筑固废学术交流会
基本信息
2023-05-01
2023-05-0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
会议文集
1.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和承载力试验
摘要: 针对云南农村公路开展足尺寸模型实验,研究轻型交通量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探寻一种典型的、性价比高且可普遍适用的路面结构.通过测量模型承载力,深入分析典型结构的承载性能,验证典型结构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农村公路应优先选用强度较高的基层形式并减小板厚.
提交时间:2023-05-01
2. 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分析
摘要: 通过控制新集料掺加比例、泡沫沥青用量、水泥剂量、集料温度和抗剥落剂等,研究各因素对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水稳定的影响,并揭示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旧料利用率、泡沫沥青用量、水泥剂量和抗剥落剂宜分别控制在50%~75%、2.5%~3.0%、1.0%~1.5%和0.5%左右.此外,适当提高集料温度,有助于提高泡沫沥青分散均匀性,从而提升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泡沫沥青用量和水泥剂量是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合料水稳定的关键因素.尽量使泡沫沥青分散均匀,避免产生结团现象,是保证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基础,进一步通过水泥补强作用,可获得良好的水稳定性.
提交时间:2023-05-01
3. 地形不对称条件下盾构隧道掘进施工的地表沉降特性
摘要: 为解决盾构隧道掘进施工的地层扰动效应及其周边环境影响问题,依托福州地铁5号线农洪区间隧道工程,考虑刀盘顶推力、刀盘摩阻力、盾壳摩擦力和同步注浆压力,对其掘进施工过程展开精细化数值模拟,并与实测地表沉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地,引入宽度修正系数α,提出沿江不对称地形条件下的修正Peck 公式; 同时开展16种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探讨岸坡距离与拱顶埋深对地表沉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地表沉降Smax和宽度修正系数α,均随着岸坡距离和拱顶埋深的增大,呈近似线性的负相关趋势.上述研究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盾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3-05-01
4. 基于温度-应力试验的再生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
摘要: 通过预湿法和净浆裹石法对再生骨料进行预处理,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方法研究绝热温升模式和100%约束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温升、应变、徐变和约束应力,分析不同预处理再生骨料方式对再生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湿法(RAC-P)和净浆裹石法(RAC-C)可有效改善再生骨料的吸水和返水现象.净浆裹石法可有效调控再生混凝土的放热行为,有助于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升温阶段,约束峰值压应变分别为普通混凝土组的9.95倍和16.52倍,净浆裹石法预处理再生骨料试件的受压徐变增长更快,获得的压应力储备更大.降温阶段,RAC-C 组和普通混凝土组的约束峰值拉应变分别为RAC-P 组的1.39倍和1.34倍,所有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受拉徐变变化速率接近.对比发现净浆裹石预处理方法可较好地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
提交时间:2023-05-01
5.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风积沙-再生复合微粉UHPC配合比设计及验证
摘要: 利用再生复合微粉和风积沙,分别部分取代水泥和天然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于紧密堆积理论,采用修正的安德森模型对UHPC 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颗粒配比进行计算,得到紧密堆积状态下UHPC 颗粒的计算配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再生复合微粉、风积沙、钢纤维、水胶比和胶砂比5种因素分别对UHPC 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确定5种因素的最优组合:再生复合微粉掺量为10%~15%(质量分数),风积沙掺量为30%(质量分数),钢纤维掺量为2.5%(体积分数),水胶比为0.16,胶砂比为0.8~1.1.试验最优组合与计算配比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修正的安德森模型用于此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提交时间:2023-05-01
6. 基于视域分析模型的永泰庄寨多情景空间组构特征解析
摘要: 以永泰县丹云乡和城寨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 软件中的视域分析模型对平面空间布局进行量化解析.在日常生活、仪式活动和防御行为等多情景下,庄寨内部可行空间的组构呈现动态特征,进而可归纳出庄寨空间平面布局对家族内部伦理规训的表征规律.即可通过空间之间的灵活分隔、开合形成不同的空间联通和布局方式,“身体-空间”耦合变化强化了特定情景下的内外有别、主宾有序等伦理秩序对人的行为规训.
提交时间:2023-05-01
7. 复杂地下水环境下石膏质岩的溶蚀特性
摘要: 石膏质岩具有溶蚀性,在勘察设计阶段应用标准规范对石膏质岩进行围岩分级往往不能满足施工需求.为定量化分析溶蚀对石膏质围岩分级的影响,开展不同循环次数(1、3、6、10次)和不同流速(0、10、20L·h-1)的干湿循环实验; 通过单轴压缩实验,探究石膏质岩在不同流速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力学参数劣化规律.选取BQ 值作为围岩分级修正的基础,将单轴抗压强度作为修正指标; 建立流速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单轴抗压强度折减系数的三维拟合函数,与围岩分级公式相结合,并考虑干湿循环的最大化影响,提出考虑石膏质岩溶蚀性的围岩分级修正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流速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压强度折减系数持续下降,但下降的比例越来越小; 流速和干湿循环次数的耦合作用与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压强度折减系数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三维拟合函数曲面呈“下凹”状.该研究结果可为考虑石膏质岩溶蚀性的围岩分级提供一种可行的计算方法.
提交时间:2023-05-01
8. 废混凝土再生集料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工程应用
摘要: 研究评估废混凝土再生集料取代率对水稳级配碎石和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索适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要求的配合比,并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评估再生集料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原位协同再生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稳级配碎石和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均随着再生集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设计配合比经工程示范应用现场检测验证具有可行性.
提交时间:2023-05-01
9. 烧结砖粉胶凝活性评价与提升
摘要: 针对未经过处理的烧结砖粉胶凝活性低、工作性能差、颗粒多棱角等问题,采用机械力化学和碱激发手段提升砖粉胶凝活性,并从砖粉微观形貌、工作性能、宏观强度,以及水化微观结构等方面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通过机械力化学作用促进砖粉中惰性物质向活性状态转化,显著优化砖粉颗粒形貌,改善流动性,球磨40min 时提升效果最佳; 碱激发剂能够提供高浓度的OH-激发砖粉潜在火山灰活性,其中掺量4%的Ca(OH)2激发效果最好,28d 抗压强度活性指数可达到89%,NaOH 较差,Na2SiO3最差.
提交时间:2023-05-01
10. 玉米芯骨料生态混凝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摘要: 基于多源固废开发玉米芯骨料生态混凝土,并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玉米芯吸水量为其吸水率的80%时,生态混凝土强度最高,玉米芯中的水分可对水泥起到内养护作用; 当玉米芯的体积分数为30%~50%时,生态混凝土的干密度为1200~1550kg·m-3、抗压强度为2.0~5.7MPa、抗折强度为0.21~1.00MPa、收缩应变为380×10-6~590×10-6; 生态混凝土的弯曲分为弹性阶段、裂缝产生、裂缝扩展和破坏4个阶段,玉米芯颗粒在其中起到桥联作用,可约束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所得生态混凝土的弯曲韧性为0.86~3.78kN·mm.
提交时间:2023-05-01
11. 矿物掺合料对3D打印水泥基材料力学各向异性的影响
摘要: 为探究矿物掺合料在3D 打印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粉煤灰(FA)、矿粉(S)、硅灰(SF)单掺和复掺对3D 打印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时,打印组和模筑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粉煤灰和矿粉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而硅灰则会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复掺时,材料力学性能大小顺序为:S+SF>基准组>FA+SF>FA+S.此外,3D 打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无明显各向异性,而抗折强度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打印组在x 方向的抗折强度比y、z 方向低25%~40%,在x、y、z 方向的抗折强度比筑模组低10%~30%.
提交时间:2023-05-01
12. 碳化和纳米SiO2改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摘要: 分别使用加速碳化和纳米SiO2溶液浸泡的方式,对由两种强度等级混凝土(C30和C60)获得的再生粗骨料(RCA)进行改性; 制备得到不同方式改性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并进行硫酸盐侵蚀实验.运用抗压强度实验和分光光度计法,分析RAC 的宏观力学性能和硫酸根侵蚀深度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和热重分析(TGA)手段,研究硫酸盐侵蚀后两种改性RAC 的界面过渡区(ITZ)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AC 的力学性能随着硫酸盐侵蚀龄期的延长先增加后急剧降低.相比而言,纳米SiO2的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使制备的RAC 水泥水化更加充分,老骨料-老砂浆ITZ 更加平整致密,表现出更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提交时间:2023-05-01
13. 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空间形态认知
摘要: 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城市历史积淀和人文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对其保护利用符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时代需求,而对空间形态的全面认知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空间句法建模与认知意象调研的比较参证方法,从整体性和主体性认知两个角度探索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形态的认知路径,并构建其理论模型.以福州市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研究其空间形态特质与认知差异,提出针对性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其合理保护利用.
提交时间:2023-05-01
14. 纤维再生微粉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性能分析
摘要: 基于三点弯曲试验,研究水胶比、再生微粉取代率、纤维种类对纤维再生微粉水泥基复合材料(FRPCC)断裂性能的影响.根据双K 断裂参数分析各因素对FRPCC 的增韧效果,并结合微观形貌分析各因素对FRPCC韧性的改善机制.结果表明:水胶比增大使纤维再生微粉水泥基复合材料失稳韧度先升高后降低; 断裂韧度随着再生微粉取代率提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单掺玄武岩纤维(BF)会使FRPCC 脆性增加,聚乙烯醇纤维(PVA 纤维)占比增大能够明显提升FRPCC 的断裂韧度; 当水胶比为0.28、再生微粉取代率为45%、复掺0.2%玄武岩纤维和1.7%PVA 纤维时,微观结构紧密,断裂韧度最优.
提交时间:2023-05-01
15. 结合迭代阈值法的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结构振动信号重构
摘要: 为缓解结构健康实时监测中因为海量数据导致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压缩感知理论结合迭代阈值法对数据进行压缩采样; 然后用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重构算法,通过少量采样数据恢复原始信号.利用吉安大桥的现场环境振动试验数据,验证结合迭代阈值法的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单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和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利用结合迭代阈值法的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重构算法计算得到的重构信号与原始信号吻合度更好,性能更优.
提交时间:2023-05-01
16. 考虑高墩二阶效应的简化迭代计算方法
摘要: 为快速计算高墩侧移所致的二阶效应,在经典解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计算高墩二阶效应的简化迭代方法.根据高墩与上部结构的不同约束情况,推导建立相应的迭代计算公式.将简化迭代算法分别应用于一座高墩连续刚构桥和一座高墩连续梁桥算例中,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4次迭代计算后,本方法即可达到收敛条件; 对于高墩连续刚构桥算例,墩顶水平位移和墩底弯矩的简化迭代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仅为-0.11%和-1.18%; 对于高墩连续梁桥算例,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仅为1.04%和1.02%.
提交时间:2023-05-01
17. 路面结构水平向增强排水系统现场试验及水力耦合数值分析
摘要: 提出路面结构水平向增强排水系统,实现在非饱和条件下排水,抑制水分进入路基土壤,并设置试验段和对照段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段,路基含水量波动幅度为10%~20%; 在对照段,波动幅度为50%~60%,降雨影响更显著.通过数值分析发现,使用该系统的路面结构能减少地表变形量,并缓解毛细阻滞效应,防止水分进入路基土壤.通过对碎石垫层材料进行参数分析,确立最佳厚度为10cm.随着碎石材料的α值、n 值和e0值的增大,路面结构中水分积聚程度会先增大而后减少.
提交时间:2023-05-01
18. 速度型减震技术在抗震水准提高的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福州琅岐岛某酒店公寓楼改造为中学宿舍,抗震设防类别由标准设防(丙类)提升为重点设防类(乙类),采用黏滞阻尼器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对加设黏滞阻尼器模型和传统加固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验算,对结构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楼层剪力、地震输入能量分布和结构构件损伤等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以及经济性对比.采用黏滞阻尼器进行抗震加固能有效将位移控制在2~3倍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大幅提高结构抗震超强能力,替代主体结构构件耗散50%~60%地震能量,减轻结构构件的损伤.加设阻尼器加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抗震加固方式,且大幅降低结构在改造加固中的工程造价(降低约30%),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提交时间: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