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20年度学术年会

基本信息

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20年度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20-08-22

2020-08-22

中国微循环学会

会议文集

  • 1. IL-1β和TNF-α对于帕金森氏病临床进程的参考意义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群中.它是由几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导致的,中脑的黑质-纹状体系统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丧失和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静息性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炎症被认为是导致帕金森氏病和许多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发病原因.相关的重要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者会诱发PD中的氧化应激和神经元死亡,尤其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IL-1β是慢性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多巴胺能神经退行性变的关键介质,TNF-α由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并在PD患者的脑和脑脊液中上调,TNF-α可以调节神经炎症,并可以激活导致神经毒性和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TNF-α和IL-1β能够作为“二次打击”造成更多伤害。

    作者:

    姚智力;金学隆

    提交时间:2020-08-22

  • 2. MMP2/9抑制剂对慢性脑缺血小鼠认知功能和血脑屏障的作用

    摘要: 慢性脑缺血可导致脑组织病理学及神经功能改变,包括认知功能损伤.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作为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对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物质交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出现BBB改变,但BBB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以及其他底物,其水平及活性与BBB通透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脑缺血状态下认知功能和血脑屏障的改变,及MMP2/9抑制剂对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认知功能和血脑屏障变化的作用.研究表明MMP2/9抑制剂可减轻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损伤,这可能与其对BBB的保护作用及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

    郭淮莲;杨璐;宋江曼;楠迪

    提交时间:2020-08-22

  • 3. 一例长节段脊髓病变的诊治思考

    摘要: 目的:探讨长节段脊髓病变的临床诊疗思维,减少漏诊、误诊. 方法:报道1例本院收治的长节段脊髓病变病例的诊治过程,患者初诊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治疗无效,经DSA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 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损害症状,最初症状不典型,当影像学出现长节段脊髓病变,易被误诊为NMOSD。激素治疗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无效,反而可能加重其脊髓损害症状。DSA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SDAVF应尽早手术,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SDAVF的预后。 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是神经科比较少见的疾病,可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容易被误诊。长节段脊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考虑硬脊膜动静脉瘘。

    作者:

    林志坚;郭雨竹;陈涓涓;吴军;张海鸥

    提交时间:2020-08-22

  • 4. 中国北方地区小动脉闭塞患者卒中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评估SAO在中国的复发率和相关因素。选取2005-2014年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连续的SAO住院患者.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卒中亚型、严重程度和病史与发病3、12和36个月复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改变SAO患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男性,对于降低复发率和卒中的总体负担至关重要。

    作者:

    管雅琳;张莹;张雅静;刘淑玲

    提交时间:2020-08-22

  • 5. 使用ASL/MRI评估颅脑疾病患者脑血流量的研究进展

    摘要: 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是指动脉血向脑组织毛细血管床的输送速率,以每100克脑组织每分钟血液的毫升数进行定量.反映特定脑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功能,CBF的升高或降低直接反映脑组织功能代谢水平.故精准定量CBF对颅脑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及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ASL)是MRI灌注成像中的一种。ASL与其他灌注成像方法相比,具有非侵入性及可重复性的优势。尽管ASL技术本身仍然存在SNR和分辨率偏低的问题,但最近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如Ghariq等设计了一些抑制背景的方案,Schmithorst等提出的双激发全脑灌注成像、多次激发三维灌注成像等;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较高场强的MRI设备可以得到较高的SNR。

    作者:

    杨洋;金学隆

    提交时间:2020-08-22

  • 6. 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在评价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烟雾病后一过性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应用

    摘要: 利用全脑血管灌注成像评价缺血性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后一过性脑血流动力学紊乱(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和迁移性脑梗塞),为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提供指导.实践证实,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后血流动力学。DT>3秒和错配率在分析术后一过性脑血流动力学紊乱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

    韩庆东;黄亚波

    提交时间:2020-08-22

  • 7. 去氢木香内酯抑制小胶质细胞脂多糖激活的炎症过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去氢木香内酯(DDL)对脂多糖(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从而证实DDL在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应用.去氢木香内酯是一种天然倍半菇内酯,据报道具有抗炎和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结果表明,DDL能降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DDL可能对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保护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释放IL-1 β、IL-6和TNF-α,它们是有效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在脑损伤中具有多种作用,如调节机体对疾病的反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引起的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自然变化。IL-1β在小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中于24小时出现表达和激活,脑损伤的第一事件包括脑卒中可引起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小胶质细胞可吞噬神经元细胞,在病理过程中引起随后的神经损伤。早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反应是脑损伤恢复的必要条件。DDL可用于临床急性期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作者:

    赵福全;S.Seesregdorj;Avirmed Shiirevnyamba;Bilegtsaikhan Ts

    提交时间:2020-08-22

  • 8. 多发性硬化患者前额叶血流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摘要: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前额叶功能,探讨多发性硬化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MS患者在言语流畅性试验下前额叶激活情况较健康人升高,可能是由其存在潜在认知功能下降所致,而且其潜在认知功能改变并不能通过普通量表测查检出。因此近红外有希望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功能评估方式,在进行认知任务同时比较脑区激活差异,进而反应脑功能改变。

    作者:

    邱宇涵;王哲

    提交时间:2020-08-22

  • 9. 帕金森氏病患者睡眠脑电慢波活动与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障碍的关联性(综述)

    摘要: 临床上一旦确诊为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就应开始保护性治疗,以最大化保护和挽救易受损害的黑质神经元,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左旋多巴疗法在控制典型运动症状的同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引发异常的非自主运动,即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障碍(L-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这种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障碍与皮层可塑性的异常有关.经反复颅磁刺激的研究显示,LID患者的运动皮层可塑性出现异常.此外,生理性皮质上皮的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的完整性,纹状体DA的去神经支配能产生可恢复性的生化和形态学改变.DA在睡眠过程中对于生理性的慢波活动(Slow wave activity,SWA)和皮质神经突触可塑性的稳态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研究结果支持临床前的发现,即在电生理、行为和生化水平上,脑电慢波活动与LID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综上,如果进一步明确睡眠及其潜在机制在LID发生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特别是SWS的数量与LID发展之间的联系,并且明确这种关系的性质,监控这些睡眠参数,以期为探索增强脑电慢波活动,实现靶向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先驱疗法,推迟LID的出现。

    作者:

    毕英杰;金学隆

    提交时间:2020-08-22

  • 10.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管理研究进展

    摘要: 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比较复杂,既有夜间睡眠障碍也有日间觉醒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失眠,日间过度嗜睡(EDS)、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不宁腿综合征(RLS)、睡眠呼吸障碍(SDB)等.睡眠障碍对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负性影响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增加照看者的护理负担.改善PD患者的睡眠状态是PD全面管理的重要环节.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常以交互影响或共病的模式存在,诊断和治疗面临一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与年龄相关的老化因素影响、疾病本身对睡眠中枢结构和递质的影响、夜间运动障碍的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影响、其它相关的精神症状等等。

    作者:

    宋扬

    提交时间:2020-08-22

  • 11. 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

    摘要: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过去认为一旦确诊帕金森病,对于症状还很轻,尚未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患者,应鼓励其采用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由于病情很轻,可以暂时不使用药物治疗.早期应用药物多为神经保护治疗,改善病人症状的同时延缓疾病的进展.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大大延缓病人生活能力的退化并延长其工作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应该从早期开始一直到长远都要加以考虑。如何进行全程管理,如何实现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些在治疗期间都应有通盘的考虑。就目前的情况来讲,首先要做好的是以药物为主,同时辅以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目前已经有很多循证医学证据来帮助更好的治疗和关注病人。疾病的准确分期对于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意义重大。简而言之,帕金森病病程可以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发和晚发型患者的不同全程管理路径。对于早发患者选用哪种药物,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二是考虑药物的效果;三是药物的副作用,近期以及远期的副作用。

    作者:

    贺娟

    提交时间:2020-08-22

  • 12. 干细胞治疗老年性脑机能障碍的实验研究进展

    摘要: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类异质性高、病因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是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聚积,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程缓慢,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等,其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研究表明,衰老导致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增多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自噬水平的降低,在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方法因其可取自体细胞、克服伦理学和移植排斥反应缺陷等优势而被寄予厚望。同时,基因的不稳定性、表观遗传异常和致瘤性均为干细胞治疗需克服的困难。相信在未来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作者:

    秦浩然;金学隆

    提交时间:2020-08-22

  • 13. 微血管相关性脑病

    摘要: 微血管相关性脑病是不同病因导致微血管病理生理损害,临床出现以脑病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微血管相关脑病表现形式多样,易误诊,应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结合,实验室检查对病因鉴别很重要: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指标、免疫指标检测、红细胞形态等,必要时腰穿CFS检查。不明原因反复脑内多发梗塞尚需排查肿瘤。眼底检查在微血管中的诊断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

    冯娟

    提交时间:2020-08-22

  • 14.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13例分析

    摘要: 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病例的特点,分析总结出血转化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溶栓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

    井润婷

    提交时间:2020-08-22

  • 15. 早期脑脊液中高浓度谷氨酸: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警因子

    摘要: 迟发性脑缺血(DCI)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的重要并发症.脑脊髓液(CSF)标记物的早期识别有助于预警即将发生的DCI.本研究评估了早期CSF中高谷氨酸与DCI发生的关系.aSAH患者早期CSF中谷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DCI的aSAH患者早期CSF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出现DCI的aSAH患者。在Hunt-Hess分级1-3级与4-5级、WFNS分级Ⅰ-Ⅲ级与Ⅳ-Ⅴ级、改良Fisher分级1-2级与3-4级之间,早期CSF中谷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早期CSF中高浓度谷氨酸与DCI的发生显著相关。

    作者:

    张宗勇;孙保亮

    提交时间:2020-08-22

  • 16. 氧化应激学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综述)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中,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DNP不仅增高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DPN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多种代谢途径异常相关.高血糖导致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导致DPN发生发展.严格血糖控制仍然是DPN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针对DPN的氧化应激机制进行的抗氧化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有效阻止疾病发展。因此,抗氧化治疗是目前一项重要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刘紫云;卫重娟

    提交时间:2020-08-22

  • 17. 男性绒毛膜癌脑转移1例报告

    摘要: 男性绒毛膜癌的发病机制长时期来一直有争论,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假设:①自然消退的原发性睾丸绒癌的转移;②胚胎发育过程中残余的原始生殖细胞异位迁移;③非滋养层肿瘤的逆分化。绒癌脑转移的形成可分为3个时期:首先为瘤栓期,即癌细胞进入脑血管形成瘤栓,造成局部脑组织血供不足,并引起周围血管痉挛,可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如突然跌倒、暂时性失语、失明等,持续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继而发展为脑瘤期,即瘤组织增生侵入脑组织形成肿瘤,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癫痫发作及意识丧失等。最后进入脑病期,因脑瘤增大及周围组织出血、水肿,造成颅内压进一步升高,脑病形成,最终死亡。本例患者在术前由于脑部肿瘤出血、水肿,已形成脑疝,手术后症状有所缓解,在双肺及肝脏均发现转移灶,说明患者已到肿瘤晚期,目前患者精神差、昏睡状态,多器官衰竭。定期健康体检以及影像学检查是早期发现绒毛膜癌的重要方法,血清β-HCG检测敏感性高,可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可以最终诊断。

    作者:

    梁宾

    提交时间:2020-08-22

  • 18. 神经加工的内分泌调节途径:小儿神经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Frontiers专栏总结

    摘要: 许多内分泌调节因子参与神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Ghrelin,瘦素和褪黑素是最具代表性的内分泌调节剂,与儿科神经疾病联系密切.瘦素于1994年由白色脂肪组织克隆,褪黑素主要由松果体产生.它们在脑损伤和神经变性疾病中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Ghrelin是从人类和大鼠的胃中分离出来的.除了刺激生长激素分泌、食物摄入和体重增加外,它还在多种系统中发挥作用并显示重要的临床转化潜力.生长素释放肽可以通过迷走神经传递饥饿信号来刺激食物摄入,其中结节神经节中表达GHSR的神经元的丰度对于该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为生长素释放肤作为脑肠肤提供了新的证据。生酮饮食(KD)是一种营养疗法,被发现有益于抗癫痫药物难治性癫痫,并且还可用于各种其他神经疾病,其作用机制仍然定义不明确,但肯定涉及新陈代谢的改变,因为KD模仿禁食。目前发现ghrelin和瘦素血浆水平都被KD调节,这可能是KD抗癫痫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主题将提供这些进展的最新视图。主要关注点包括,但不限于:新的生化标记分子如ghrelin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预测价值。ghrelin、瘦素、褪黑素以及其他神经内分泌调节剂在小儿神经疾病(也包括成人)中的应用和分子机制的新进展,包括KD。

    作者:

    倪宏

    提交时间:2020-08-22

  • 19.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摘要: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ATP合成合成不足所致的一组遗传性疾病。大多数线粒体脑肌病半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MELAS综合征是线粒体脑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可以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治中易于漏诊和误诊,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良。因此,能够早期识别MELAS综合征,以期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改善患者预后。MELAS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脑炎、脑小血管炎、烟雾病、静脉血栓形成、癫痫后可逆性脑病、甲基丙二酸血症、高氨血症。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MELAS。服用辅酶Q10、核磺酸、维生素组(B1,C,E)、艾地苯醌、牛磺酸等药物治疗或许可减轻症状。

    作者:

    刘战;张卓伯

    提交时间:2020-08-22

  • 20. 肌电图群放电位对帕金森氏病早期诊断的意义(综述)

    摘要: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氏病早期起病隐匿,且发展较快,在未出现震颤时或症状不典型时通过分析肌电图群放电位,进行早期诊断和与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鉴别诊断,并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可极大提高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帕金森氏病的肌电图群放电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

    赵帅;金学隆

    提交时间: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