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
基本信息
2020-09-16
2020-09-16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21. 基于多源数据的街区适老性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城市,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根据老年人的切实需求(包括自然宜居性、出行友好性、生活便利性、养老服务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经济支持状况),基于POI数据、遥感影像数据、GDP和人口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街区适老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上海市各街道的适老性状况;针对不同的老龄人口规模和老龄化率带来的差异化的老龄化特征,基于街区差异化的老龄化特征划定不同的养老政策分区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达到改善城市街区适老性环境以适应老龄化需求的目的.研究表明,浦西七区(传统中心城区)及外围郊区适老性水平相对较低且具有不同的街区指标特征,老龄化率、老年人口数双高区作为建设适老街区的先行示范区,应尝试新的建设路径、创新融资渠道,高老龄化率、低老年人口数地区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低老龄化率、高老年人口数地区应充分重视未来可能会有的持续增长,老龄化率、老年人口数双低区适老性建设应考虑周边地区老龄化特征.
提交时间:2020-09-16
22. 基于大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流动格局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逐渐发展,基于“流数据”的城市网络研究逐渐成为区域与城市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腾讯迁徙人口数据,引用复杂网络中的概念和相关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春节前夕城市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规模特征明显,各城市之间人口流动规模差异明显,武汉市、长沙市和南昌市三大中心城市特征显著;城市群与外部省域的人口流动网络总体呈现出向“邻”性和向“优”性的圈层分布特征;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受行政壁垒和地理距离限制影响较大,城市群整体相比各个子群内部网络联系不够紧密.本文对于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等要素流动和城市群空间治理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提交时间:2020-09-16
23.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中国水适应性景观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通过“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集资料,通过Bibexcel的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并配合VOSviewer的谱聚类算法,对有关水适应性景观的510篇研究文献在影响力期刊、年度分布、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识别和排序.研究表明,当前国内水适应性景观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海绵城市为主的雨洪治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风景园林为主的综合景观设计”、“水生态空间为主的生态修复研究”和“城市化进展中水体综合治理”五个方面.本研究的成果能明晰水适应性景观的现状及热点,对未来有关研究的方向提供引导.
提交时间:2020-09-16
24.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宁波市房价分析
摘要: 本文基于宁波市二手房挂牌价格,分析宁波市近十年的房价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宁波市各个小区近三年的房价变化和分布情况,分析其与限购政策、轨道开通等因素的关系.
提交时间:2020-09-16
25.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公园研究进程与展望
摘要: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中产生的交互行为与数据越来越多,社交媒体数据在研究人群出行行为、偏好上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使城市公园在城市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公园合理布局、使用的研究成为城市规划、地理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社交媒体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式,对于更好地认识城市公园发展的规律与使用情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概念及其在城市规划不同领域的应用的基础上,从公园的布局、使用、评价三个角度,梳理了社交媒体数据在城市公园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探索了社交媒体数据对城市公园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公园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提交时间:2020-09-16
26. 基于社会行为数据的城市认知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建设实践
摘要: 社会行为数据(互联网定位、手机信令、交通运行、舆情数据等)可用于表征城市个体或群体活动,是人们理解城市运行规律的重要数据类型.本研究针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多源社会行为数据支撑城市精细化治理与智慧决策为研究目标,实现社会行为数据的“数据处理—认知建模—系统研发—示范应用”全链条技术突破,构建了社会行为数据智能处理关键技术体系和认知建模关键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社会行为数据的城市认知系统建设框架,并在北京市通州区中心开展示范应用,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政府评估等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支撑.
提交时间:2020-09-16
27. 基于社区大数据微服务技术的疫情防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以最高等级、最严密措施,全力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场全民疫情防控战中,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防治疫情,防输入、防扩散,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建设思路、系统架构和技术实现三个方面对天津市新冠疫情防控系统的建设实践进行梳理总结,提供一种通过信息化辅助支撑疫情防控工作系统的方案.
提交时间:2020-09-16
28.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天津新冠疫情地图系统
摘要: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各级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逐级排查防控,实现了疫情实时通报,维护社会稳定,做到了极大化的信息公开透明.为了更好地支持天津市疫情防治工作,便于公众快速直观查询疫情在空间上的演变、了解疫情实时动态,普及复工复产后各个场所的消毒知识,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整合自身规划和数字技术力量,携手天津市大数据协会,推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天津新冠疫情地图系统.系统整合了天津政务网、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等公开发布的信息,对疫情变化、疫情地点、患者轨迹、发热门诊位置、人口动态等进行了空间化、可视化展示与统计.系统上线后受到多方关注,并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提交时间:2020-09-16
29. 基于空间数据的不动产融合架构设计与应用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高度信息化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激发了不动产登记数据和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的空间化需求.因此,本文首先基于数据库工艺流程,具体研究了如何开展基于空间数据的不动产数据梳理、分析和融合,建立标准化、空间化、数据关联的不动产数据整合库;然后探讨了空间化的融合数据在不动产数据生态系统中的支撑作用及融合架构设计;最后叙述了融合后不动产数据成果的应用方向,以及对未来的系统建设进行了展望.
提交时间:2020-09-16
30. 基于评价算法的武汉市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智能评估与预警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城市规模不断增加,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安全性和规划实施的合理性等,都需要开展系统、科学的评估,尤其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的系统综合性评估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首先对武汉市全口径的市政专项数据进行了梳理,包括现状设施点位和已批的规划设施点位;其次结合市政设施的运行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市政基础设施拟定评价算法,并对评估结果制定评价等级;最后将市政专项数据代入评价算法中进行计算评估.评估内容分为现状评估和规划预警:现状评估用于评估各类市政设施的现状服务水平,识别出现状的供给缺口;规划预警可将单个或多个规划地块开发项目的建设规模转化为市政设施需求,评估开发项目建设后对评价区域内现状市政设施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并在必要时给予预警提醒,以此辅助项目审批决策及开展市政设施建设计划安排.通过对武汉市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评价算法,最终提高市政项目规划合理性、管理科学性、审批高效性.
提交时间:2020-09-16
31. 基于迁徙数据的上海都市圈跨城联系特征研究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城市网络嵌入到原本的地理空间结构中,关于城市间功能联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人口流动是各类流动要素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本文基于高德人口迁徙大数据,以上海都市圈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上海都市圈人口跨城迁徙网络,分析不同特征时段区域内部和对外跨城联系的网络结构特征与联系强度的变化,以期为上海都市圈的空间规划和数字治理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圈城市间人口迁徙联系紧密,城市网络显现出扁平化特征;各城市对外联系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内,且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中上海承担了对外联系的中心职能;无论是区域内部联系还是对外联系,周末的联系强度略高于工作日,节假日联系强度显著高于前二者;人口的跨城流动是不对称的,节假日和春运期间这种不对称性更为明显,其中上海、苏州、宁波在人口迁徙的城市网络中控制力更强,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则偏向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提交时间:2020-09-16
32. 大数据支持下的户外广告布设潜力评价及优化策略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作为城市公共资源和重要景观要素的户外广告向精致集约型、高品质发展转变.在当前的户外广告规划中,急需一套综合、高效的评价方法来评估户外广告的规划布局,以协助规划导控更精准.基于宜出行和POI的大数据分析,为户外广告布设潜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户外广告布设的影响要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宜出行和POI数据确定各评价因子,构建了宏观层面的城市户外广告布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绍兴市越城区为例开展了相应的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强化次级潜力地区布设引导、构建户外公益广告规划等级结构体系、促进两类广告适当融合互补的导控策略,相关成果可为当地广告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0-09-16
33. 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圈研究
摘要: 2020年初的疫情,一方面让大众普遍意识到基层生活单元公共服务设施的多样性和完备性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部分社区在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本文以天津市中心六城区为研究范围,关注居民从小区出发步行或驾车10分钟可达的生活圈范围,并以这一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单元评估各类服务设施的完备性和差异性.通过对政府主导类设施和新兴市场主导类设施两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分析,引入生活便利度指数和设施可触及率指数,量化生成不同行政区划级、街道级和小区级的生活便利度,进而评价不同空间单元之间的生活便利度差异;通过设施可触及率指标,可以对小区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缺位分析,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提交时间:2020-09-16
34. 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表征,从城市居民实时活动出发对城市活力的变化规律与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对未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与治理走向精细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等多元大数据构建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活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与归纳,最终选取城市建成环境中的空间开发强度、空间功能性、空间可达性与空间环境品质四大主要因素探索其对城市活力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发现,空间开发强度和空间功能性是城市活力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通达性与空间环境品质是次要影响因素.典型城市活力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位序在日间与夜间主要体现在空间通达性对夜间活力作用力强于空间环境品质.本文通过构建新数据的量化研究方法探究城市活力的时空特征与影响机制,以期为未来城市存量空间更新与改造提供支撑,为城市空间塑造与活力营造提供设计策略.
提交时间:2020-09-16
35. 宁波市域乡镇污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宁波市域现状管线普查和管线相关规划资料,建立宁波市域乡镇污水管网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手段直观展示、分析和监测宁波市域乡镇污水管网的现状、建设和规划进展,辅助污水管线建设管理决策科学化和智慧化.
提交时间:2020-09-16
36. 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数字化分析方法浅析
摘要: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体系”的逐渐实施,应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把握住编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本文以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总结了编制阶段所用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分析方法主要包括GIS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分析、建模分析等;实现技术主要包括城市智能模拟平台、可视化技术、遥感技术等.随着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划内容的逐步深入,还要引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理科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大数据等工科相关的技术,共同揭示国土空间体系中的空间生态、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识别相关问题,模拟预测未来的发展情景,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
提交时间:2020-09-16
37. 应对地震的城市适灾韧性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在面对灾害时呈现出极强的脆弱性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传统的防灾减灾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适灾韧性理念已逐渐成为应对灾害的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城市韧性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城市韧性的内在作用机理,确定了7项应对地震的城市适灾韧性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应对地震的城市韧性评价体系;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OpenStreetMap、WorldPop、Depthmap等软件获取数据并处理,基于Arc-GIS平台完成应对地震的适灾韧性因子耦合模拟,生成天津市中心城区应对地震的适灾韧性分布图,并从优化具有韧性的建筑空间布局和设计、完善具有韧性的避难空间规划体系、增强具有韧性的应急道路交通网络三方面提出相应的适灾韧性提升策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提交时间:2020-09-16
38. 徽州村落数字保护与管理研究——“数字敦煌”的经验
摘要: 徽州地区遗存的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对其建立数字化保护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徽州村落数字保护与管理工作仍处于初期,需要借鉴相关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先进经验,而敦煌遗产数字化保护管理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其经验借鉴意义大.因此,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新闻报道、专著等的梳理研究,总结了“数字敦煌”在数字技术合作开发、数字资源管理共享、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针对当前徽州村落数字保护工作面临的管理机构零散、技术体系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建议,包括建立“省级—地方县市”模式的管理部门框架、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等,以探索徽州村落数字保护技术体系、培养徽州村落数字化专业人才、实现徽州村落数字化成果管理与共享等.
提交时间:2020-09-16
39. 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在职住通勤特征研究中的应用实践——以长沙市为例
摘要: 职住通勤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职住通勤研究依赖问卷调查,近年来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为利用手机数据挖掘城市职住通勤特征提供了新方法.本文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数据,识别了长沙市就业空间格局,并通过职住平衡测度、通勤距离测度分析长沙市职住空间格局和通勤行为特征,由此反映“职”与“住”的空间关系.研究发现:长沙市呈现以五一广场商圈为强中心的多层级就业中心体系;长沙市属于“混合互动型”职住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中心工作、周围居住”的职住趋势;长沙市存在职住不平衡问题,各区职住平衡关系表现出明显差异.本研究是大数据在城市职住通勤研究中的创新实践,为完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支撑手段提供了新视角.
提交时间:2020-09-16
40. 智慧乡村认知误区、运作机理及规划策略探析
摘要: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乡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媒介,乡村的智慧式成长可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战略选择,依靠智慧式发展理念实现乡村经济、人文、社会等多维空间的重构优化既是必然趋势,也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各地进行大量实践,但也不乏模糊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概念的做法.基于此,本文在剖析二者的内在定义和梳理常见认知误区的基础上将“技术—经济—权力”系统作为智慧乡村规划运作机理的具体表现,同时确立了智慧乡村建设中“现实评估—理念植入—成果验证”的规划思路,最后提出基于人才振兴的乡村智库建设、立足产业融合的结构转型升级和政府基层之间的有机衔接互动三大整体规划策略,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实施及智慧乡村建设提供不同思路.
提交时间: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