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基本信息
2020-12-18
2020-12-18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1. GBDT模型在遥感水深反演中的应用
摘要: 气温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给许多沿岸地区造成了安全威胁,航道内由于淤泥淤积所造成的水深变化也同样给通行船只增加了航行风险.遥感水深反演可以检测到水深的变化状况,在环境监测中占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四波段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我国七连屿与甘泉岛地区作为本文典型试验区,开展水深反演研究.通过引入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算法构建了GBDT水深反演模型,并同常用的单波段水深模型、双波段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反演精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其反演的七连屿地区的水深值与真实值之间的RMSE为0.98m,MRE为19%,甘泉岛地区的RMSE为0.95m,MRE为9%,精度均优于其余三种模型,这为通过遥感的方法大范围快速获取水深信息从而进行水深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提交时间:2020-12-18
2. 一种生物质乳液分离膜的制备及在选择性乳液分离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乳液分离膜的制备,是将碱处理的鸡腿菇粉末与海藻酸钠充分分散于水中形成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于20~30℃搅拌反应10~20min得反应液;再将反应液加至微孔滤膜上,真空抽滤,去离子水洗,干燥,得到生物质乳液分离膜.该生物质乳液分离薄膜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和超亲油/油下疏水的特殊浸润性质,通过连续相的浸润,可实现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的选择性分离;而且经过几个循环后,分离效率99.0%以上.另外,本发明分离薄膜的制备原料廉价易得,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提交时间:2020-12-18
3. 关于核动力厂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摘要: 温排水影响影响评价是核电厂环境影响分析的重要内容,《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HJ1037-2019)提出了温排水的生物影响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热扩散区设置和范围的要求,为科学评判温排水环境影响提供基础,为核电厂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遇到混合区范围如何确定、温排水生物影响评价困难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最后根据指南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提交时间:2020-12-18
4. 利用遥感估算南海北部表层异养细丰度模型研究
摘要: 异养细菌对水体中有机物利用和富营养化指示具有重要作用.常规的异养细菌监测方法精度高但费时费力且不能连续观测,卫星遥感成本低、大面积同步、长时间周期观测能够与常规方法互补.本研究使用南海北部10个航次采集的表层异养细菌丰度(HBA)和卫星遥感反射率,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细菌丰度的遥感模型,其形式为HBA=0.41*eRrs(667)/Rrs(443)+5.81*e(Rrs(551)-Rs(412))/(Rrs(551)+Rrs(412))_0.35,模型决定系数为0.81,均方根误差为2.44×105cells·ml-1,平均相对误差为21%.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后续的细菌遥感模型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0-12-18
5. 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系统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 针对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对微型生物灭活不彻底的问题,本研究以紫外(UV)和紫外光催化(UV/Cu+N-TiO2)技术为基础,开展了压载水中微型生物连续流反应器灭活效果和机理,以及港口接收处理系统(额定处理量200m3/h)性能验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流反应器试验中,UV/Cu+N-TiO2体系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共掺杂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更多的活性物质,从而对微藻细胞膜产生更严重的破坏,微藻去除率较UV和UV/TiO2提高了0.68log和0.21log,实现对微生物的高效灭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系统验证试验,经系统处理后的压载水中浮游动物(≥50μm)、浮游植物(10~50μm)及细菌均满足D-2排放标准,对微型生物可瞬间灭活,有望实现真正的港口接收处理.此外,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系统在加入Cu+N-TiO2光催化剂后,系统对浮游植物(10~50μm)在处理过程中、后期的灭活效果提升显著,较单独以紫外技术处理,灭活率分别提升了14.3%和14.2%,可以看出加入光催化剂后的紫外光催化灭活系统具有较好的长效灭活性能.
提交时间:2020-12-18
6. 反硝化细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从反硝化细菌的种类、形态特征、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反硝化的作用机理等综述了反硝化细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提交时间:2020-12-18
7. 国土空间体系下县级市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思考
摘要: 本文开展的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内容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明确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总体任务目标与布局,研究分析赣榆区各类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识别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效率、品质和生态环境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总体任务目标与布局.二是提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施策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系统运用工程技术、农艺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整治修复手段,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提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施策略.三是确定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项目,明确整治修复的重点区域和任务目标,整治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并对整治修复的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提供规划建议.四是提出海洋保护利用目标,针对赣榆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特殊要求,充分发挥山海资源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建设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滨海公园、主题农业园等,使山海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生活与休闲.
提交时间:2020-12-18
8. 基于FY-4A的海表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FY-4A静止气象卫星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在海表温度(SST)日变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对其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SST产品数据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发现中国周边海域SST日变化具有显著季节性,冬季SST日跨度接近15℃,而夏季却不超过3℃.SST日变化呈余弦曲线形式分布,最高值出现在14~15时而最小值则出现在6~8时.日变化振幅为0.30~0.92℃,夏季由北向南减小(0.68~0.40℃),秋季则由北向南增大(0.30~0.65℃).同时,对这些变化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根据研究海域SST日变化规律建立了拟合模型以及各月份的拟合系数查找表,有助于日后对研究海域的SST日内变化进行估算和预测.
提交时间:2020-12-18
9. 基于实测数据的南海海域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温排水环境影响预测研究
摘要: 针对缺乏海上油气田平台温排水入海的海洋环境影响数值模拟相关研究成果的现状,本研究以南海北部海域外海深水区某典型海洋油气田平台做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3软件建立三维水动力及温盐数值模型,对温排水进入海域后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预测.采用研究对象所在海域3个潮流潮位站的实测结果对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水动力模型适合研究海区.同时,参考2018年针对某浮式储油生产装置(FPSO)温排水排放现场的温度场监测结果,对模型的扩散系数进行率定,率定结果显示扩散系数数值取1时,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本次所选研究对象温排水的水下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排放口周围海水最大温升约为0.65℃,温排水影响范围基本在排放口周围30m之内,在垂向上其影响主要在排放点之上,即15m水深以上的水层.
提交时间:2020-12-18
10. 基于底栖虾类的海洋生态声学研究进展
摘要: 海洋生态声学是研究生物声学、水下环境及相关技术的一门学科.正如通过长期获得的声景(人为、自然与生物的综合声音信息)研究人类及其环境的相互影响,该概念被一些研究者提出以利用水下声景来研究海洋生态情况.底栖甲壳动物一般生活在一定的范围,通常可以被用来指示环境影响.随着近些年水下听测技术的发展,该领域的一种研究趋势是关注于海洋底栖动物的发声行为及生态关系问题.本文将结合文献调研,介绍水下声景、海洋生态和声学行为的相互关系,归纳基于底栖虾类的海洋生态声学研究情况,并对未来研究给以展望.
提交时间:2020-12-18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河口地区盐度预测模型
摘要: 河口地区的盐度问题关系到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是河口地区水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提高河口地区盐度的预测精度,在收集大量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基于神经网络方法以钱塘江河口七堡站日最大氯浓度为例建立了河口地区盐度预测模型,并在神经网络结构基础上进行了算法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河口地区盐度可行的,且就预测效果而言,分段多模型BP神经网络最优,Narx神经网络次之,GA-BP神经网络相对BP神经网络略有改善,但改善效果不及分段多模型BP神经网络.
提交时间:2020-12-18
12. 广东流沙湾海域环境质量及富营养化分析
摘要: 依据2017年4月份流沙湾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结果,对该海域的主要海洋环境因子、营养状态水平、有机污染状况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近年来主要环境因子和海湾营养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2017年4月的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与历史资料对比,流沙湾海域呈富营养化先重后轻的变化趋势.调查期间流沙湾海域未表现出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流沙湾水质总体呈良好状态.
提交时间:2020-12-18
13. 强潮河口上游段取水工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通过二维水环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强潮河口上游段取水口上移工程的水环境影响,分析了CODMn、NH3-N、TP三个指标的污染扩散特征,污染源附近混合区大小变化及关键断面水质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取水口上移至石门沙位置,取水量由现状145万t/d增加至近期177万t/d、远期300万t/d取水量时,引起下游Ⅲ类功能区内污染带包络面积和混合区面积均有增加,以七格排污口为例,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下现状工况时混合区面积为0.35km2,近期为0.47km2,远期工况为0.71km2,均满足小于1.0km2的要求;导致关键断面CODMn、NH3-N、TP污染物浓度均有增加,以离石门沙取水口最近的钱塘188和钱塘189交界断面CODMn浓度为例,现状工况为2.147mg/l,近期工况为2.247mg/l,远期工况为2.549mg/l,满足水功能区目标要求.本研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典型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取水口上移等水文要素影响型工程的水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0-12-18
14. 挪威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措施与国际行动
摘要: 挪威是海洋大国,领海面积广,海洋产业发达,经济、政治、文化均受海洋影响深刻,在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应对海洋垃圾污染,挪威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治理政策,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制定全球环境公约.本文对挪威防治海洋垃圾污染的国内与国际举措进行了整理和汇总,总结其对我国海洋垃圾治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0-12-18
15. 敏感海域油气开发的生态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
摘要: 针对邻近海洋生态红线区和海洋保护区等敏感海域的海洋油气开发项目,通过采用工程场址和管线路由精准优化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污染物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创新技术以及开创式环境风险防范与控制技术,更好的实现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降低环境风险的前提下开发海洋油气的目的.目前在乌石17-2油田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已摸索建立一套适合敏感海域的绿色油气开发模式,并取得了良好实践.
提交时间:2020-12-18
16. 无机磷降解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 磷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也是生物生存的主要营养之一.水体中过量的磷会导致水体营养化,导致大量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生长,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严重时还会导致水体严重缺氧,从而严重危害致渔业,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目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是导致海水磷超标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工业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生活污水量逐年递增,传统的化学法处理污水已经无法适用于海水净化了.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法除磷,本文利用了新型的活性污泥法生物除磷更具有去除效果长久、环保、方便及花费少等优点,本团队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降解无机磷的菌株,并对其进行rDNA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功能分析,还对外界因素:PH、温度、OD等对其降解无机磷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培养出一种在各种水体中都能很好的去除无机磷的菌株,并对无机磷菌在污水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提交时间:2020-12-18
17. 普通小球藻强化对内源微生物降解海洋溢油及群落多样性影响
摘要: 将普通小球藻其作为强化剂强化海水中内源微生物降解海洋溢油,并对低浓度(0.01g/L)与高浓度原油(10.00g/L)条件下的微生物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小球藻的条件下相比,原油的降解效率分别提升了11.09%-42.41%.在营养盐的刺激下内源微生物降解低浓度原油的效率均接近100%,但添加小球藻后其降解效率显著加快.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外源普通小球藻与海水内源微生物共同降解低浓度原油时,营养盐不足时,主要的菌属为海洋生菌属(Oceanicola)、Roseibacillus和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等;而添加了高浓度营养盐后,海水中主要菌属转为未分类微杆菌科、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和Phaeodactylibacter等.
提交时间:2020-12-18
18. 枸杞岛潮间带三种常见藻种的光谱特征分析
摘要: 探明大型海藻覆盖度、生物量,是实现近岸海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不同于传统的样方调查法,遥感技术可实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动态监测,而藻体本身光谱特征是其遥感监测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地物光谱仪测定了枸杞岛潮间带三种常见藻种:孔石莼(Ulva pertusa)、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的光谱特征,通过微分变换、主成分分析及机器学习法,对不同海藻的光谱特征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结果表明,1)三种海藻间光谱差异性较大,孔石莼的反射率在波长为554nm处存在一个波峰,在波长为669nm处出现一个波谷;鼠尾藻反射率光谱明显低于孔石莼,且其波形平缓,波长为596nm、643nm处存在两个波峰;角叉菜在波长为536nm处存在一个波谷,在648nm、678nm处存在波峰.2)光谱曲线的一阶导数中,孔石莼的区分波段为486-492nm、494-501nm、554-595nm、631-642nm、808-813nm;鼠尾藻的区分波段为797-807nm;角叉菜为439-450nm、517-536nm、643-648nm、662-669nm;二阶导数中,孔石莼的区分波段为544-555nm、592-596nm、613-619nm、641-653nm、657-662nm;角叉菜为497-502nm、634-640nm、670-687nm.3)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可高效、准确地对三种海藻进行区分,准确度为100%.
提交时间:2020-12-18
19. 枸杞岛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生物量模型及异速生长特征
摘要: 建立大型藻类生物量模型,探究藻体生物量分配策略及各器官异速生长关系,对理解海藻群落结构、生物固碳、海藻场资源量评估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羊栖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藻体易测因子,如株高、基径、分枝数、冠幅、各器官生物量等特征参数,建立单株藻体生物量模型,并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方法(SMA),分析藻体各器官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羊栖菜繁盛期,叶片生物量分配比最大(38.33%),其次为枝干(32.90%),生殖托生物量分配比最小(28.77%).藻体各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中,分枝数、株高×基径为主要变量.羊栖菜植株各器官间呈现异速生长关系,叶片与枝干生物量间趋向于等速生长关系.羊栖菜生殖托生物量增加速度大于枝干,枝干生物量增加速度大于叶片,这充分显示了藻体各器官资源配置的权衡策略.本文首次建立大型藻类植株生物量模型,并从藻体各器官角度分析机体内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策略,以期为潮间带羊栖菜群落生物量预测、生长机制分析及海洋碳汇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提交时间:2020-12-18
20. 1990-2020年渔业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文献计量学综述
摘要: 渔业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FRASU)是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渔业资源具有很高的利润,但也有一些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在渔业可持续性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渔业资源评估对于支持渔业资源管理的科学基础至关重要.利用文献计量学技术,检索1990-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利用CiteSpace(5.3.R11)软件和标准文献计量学指标,对期刊、作者、机构、国家、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对国际上当前的关于FRASU的研究进行了定量综述,并对未来可能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对FRASU的研究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从1990年到2020年,共检索了1631篇论文,并确定了该领域最活跃的期刊、国家、作者和机构.此外,五个关键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FRASU被确定,即:渔业资源评估的问题,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的影响,渔业资源变化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框架.这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对过去30年来FRASU领域研究出版物趋势的深入了解,包括新兴研究领域的全球趋势.
提交时间: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