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

天津

2021-10-01

2021-10-0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21. NO选择性催化氧化机理研究综述

    摘要: 相比于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O法无需消耗氨气,占地面积较小、运行维护成本较低,故SCO法是目前非电行业低温脱硝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研究进展也比较突出的一种催化氧化脱硝技术.目前,用于NO催化氧化的催化剂主要有活性炭类催化剂、分子筛类催化剂、贵金属类催化剂、过渡金属氧化物类催化剂[1].现阶段,NO催化氧化的研究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催化性能研究与抗硫*抗水性能优化、脱硝实际应用等.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已经研制出的各类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

    刘慧芳;高宇

    提交时间:2021-10-01

  • 22. OD/2D GOQDs/g-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效能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热解柠檬酸的方法制备了GOQDs,并以此为原料与g-C3N4通过微波辅助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GOQDs/g-C3N4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CIP.用UV-Vis DRS、PL、FT-IR等对其物质组成、结构特征、荧光强度、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OQDs的复合增强了催化剂的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其中,对CIP的降解效果最好的是1%GOQDs/g-C3N4复合材料,其在可见光照射2h后对CIP的降解率为80%.GOQDs/g-C3N4复合材料也具有优良的可重复性,优选后的材料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对CIP的去除率仍有70%.

    作者:

    李晨;孙天一;张大帅;张妍;林晓雪;刘金瑞;史载锋

    提交时间:2021-10-01

  • 23. RECP协定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仍面临着语言文化的挑战、机构国际化区域分布不均衡、国际化发展理念滞后等困境,急需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急需搭建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平台,而RCEP协定的签订,是中国搭建高等教育国际化平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契机.本文首先分析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RCEP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然后对于RCEP协定中的高等教育服务条款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定中的教育服务条款进行对比,分析RCEP协定签订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问题和积极影响.最后针对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RCEP协定中的教育服务条款提出建议,以更好的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作者:

    陈健;李子龙;李佩琳

    提交时间:2021-10-01

  • 24. XRF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逐渐增大.土壤作为赖以生存的环境中重要一环,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风险.掌握土壤污染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粉末压片法制样,X射线荧光(XRF)法测定土壤中的砷、镍、锌三种重金属元素,大大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分析过程快速简单,准确度、精密度满足要求.有利于调查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

    薛林;吴旸;赵娇娇;王婷;张宪尧;李圣增

    提交时间:2021-10-01

  • 25. 一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分区方法和治理策略研究

    摘要: 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实施路径,结合在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实践,提出一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分区方法和治理策略.在环境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功能目标,选取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功能、DEM、人口、GDP、降雨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识别重点治理的关键区域并进行生态分区.基于各生态分区生态问题与功能,布置合理可行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并系统打造多生态要素的示范工程格局.以期为中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探索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

    吴孝情;黄国如;周到坤;赵文博;汪光;;;;

    提交时间:2021-10-01

  • 26. 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 三屯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其在植被覆盖长期变化方面的研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三屯河流域为研究区,以Landsat ETM/OLI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图像差值法等方法获取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分布特征,并以此结果分析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时间内,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面积总体增加明显,2020年比2000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383.8059km2;(2)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随时间变化表现逐年上升,增加速度为5.32%/10年;(3)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上游与下游部分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中游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较差.(4)2012-2015年时间段内植被覆盖的轻度增加占比增加,未改变占比减少,可能是对"三条红线"政策的响应.研究结果揭示了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价及植被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

    李巧;张艳娇;陶洪飞;姜有为;马合木江·艾合买提;杨文新;;;;;;;

    提交时间:2021-10-01

  • 27. 三种不同有机染料掺杂TiO2/PVC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降解性能研究

    摘要: 为了制备可光降解的环保型塑料,本实验以三种不同有机染料分别制备TiO2/PVC、MB/TiO2/PVC、OY/TiO2/PVC、RB/TiO2/PVC复合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力学及失重率测试,研究了不同有机染料、TiO2掺杂PVC复合薄膜的光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300W中压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30h后,TiO2/PVC复合膜、MB/TiO2/PVC复合膜、OY/TiO2/PVC复合膜、RB/TiO2/PVC复合膜失重率分别为8.94%、46.15%、13.18%、21.52%.由此可见有机染料促进了TiO2/PVC薄膜的光降解速率,且MB的掺杂具有最好的光降解效果.

    作者:

    张妍;张大帅;李晨;张小朋;林强;孙天一;史载锋

    提交时间:2021-10-01

  • 28. 三维聚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氧化脱硫研究

    摘要: 设计合成了新型聚离子液体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用于脱除模拟油中的苯并噻吩.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温度为40℃,氧硫比为18:1,催化剂量为0.1g,5ml含硫量500ppm模拟油的时候,三维吡啶基-1-氯正丁烷聚离子液体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单次萃取氧化脱硫率达97.3%,经过四次萃取实验,催化剂样品脱硫效率无明显降低.

    作者:

    唐爱清

    提交时间:2021-10-01

  • 29. 三门湾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丰度与铁元素分布的研究

    摘要: 于2018年1月和2018年7月,对三门湾34个站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溶解铁含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1月冬季期间,三门湾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20×103~966.00×103个/dm3,平均细胞丰度为134.00×103个/dm3.三门湾附近海域溶解态铁含量在5.10~28.00nmol/L,平均溶解态铁含量在13.68nmol/L.2018年7月夏季期间,三门湾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1.40×103~123.00×103个/dm3,平均细胞丰度为20.00×103个/dm3.三门湾附近海域溶解态铁含量与冬季分布趋势比较接近,在4.02~26.00nmol/L,平均溶解态铁含量低于冬季,在13.37nmol/L.三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主要由中肋骨条藻、琼氏圆筛藻、虹彩圆筛藻、辐射圆筛藻、星脐圆筛藻、布氏双尾藻、尖刺伪菱形藻、伏氏海线藻、细弱海链藻、纺锤角藻、丹麦细柱藻、三角角藻、洛氏角毛藻、旋链角毛藻等组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冬季和夏季调查区溶解态铁含量越靠近岸边和核电厂附近越高;离岸边越远湾口附近溶解态铁含量相对比较低.溶解态铁含量与浮游植物丰度有相反趋势,这与不同调查区域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一定的关系.铁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掌握港湾铁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朱根海;

    提交时间:2021-10-01

  • 30. 三门湾潮间带底栖微、小型藻类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生态研究

    摘要: 根据2018年1-12月在三门湾核电厂附近潮间带采集的微、小型藻类样品,对不同类型潮间带的微、小型藻类物种组成进行了显微观察、鉴定.结果表明,三门湾潮间带共发现底栖微、小型藻类9门123属354种.其中,硅藻门83属300种,占84.7%;甲藻门17属27种,占7.6%;蓝藻门6属7种,占2.0%;绿藻门7属8种,占2.3%;其它类共10属12种,占3.4%.本文填补了三门湾潮间带底栖微、小型藻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的空白.

    作者:

    朱根海

    提交时间:2021-10-01

  • 31. 不同流量控制器对高氯水质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影响研究

    摘要: 分别采用浮子流量控制器和质量流量控制器两种不同原理的流量控制器,对高氯水质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在保证同一高氯水质样品,加入相同掩蔽剂、催化剂,确保加热消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流量控制器,对环保部有证标准物质(207006)、近海感潮断面地表水和高氯工业废水进行实际样品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F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的流量控制器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能满足实验要求;两种不同类型的流量器对高氯水质样品的测定结果亦无显著差异.

    作者:

    刘金芝;许艳芳;宋永超;曹燕燕;王文雷

    提交时间:2021-10-01

  • 32. 不同碳源对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MD)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但AMD中溶解有机碳含量低,无法维持充分有效的微生物活动,所以有机底物选择在SRB生物反应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虾壳、甘蔗渣、秸秆堆肥、蟹壳和丙酸钠作为碳源,研究不同碳源对SRB处理AMD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碳源系统中pH值均有提升(30天后pH>6.0),其中蟹壳的中和能力最好,第8天pH值可达到最大值7.5.虾壳、蟹壳和丙酸钠均可产生一定碱度,而甘蔗渣和秸秆堆肥需要额外碱度来保证修复的稳定性.与其它碳源相比,蟹壳培养瓶中硫酸盐还原明显,30天后SO42-去除率达到96%.五种碳源系统均可不同程度去除重金属,其中Al(>99%)、Fe(95.1%~98.5%)和Zn(92.1%~98.1%)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蟹壳培养瓶对Mn的去除率最高(96.0%).测序结果表明,初始样品中SRB的相对丰度较低,实验结束后SRB丰度均有增加,其中蟹壳、虾壳、丙酸钠系统的SRB丰度相对较高,分别为13.8%、4.4%和5.4%.适宜的碳源可以创造和维持有效的生长环境,确保功能菌群的活跃生长和新陈代谢,以提高AMD的处理效率.

    作者:

    张怡彤;王东琦;柴国栋;李家科;林奕杉

    提交时间:2021-10-01

  • 33. 两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风廓线数据、微波辐射仪和PM2.数据,对2016年12月16日-21日和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7日两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高空大气均为平直西风系统;近地层低风速、高湿度和逆温的维持是区域污染爆发增长和长时间持续增长的关键气象因素,两次过程小风高湿特性明显,平均风速<1.5m/s,平均相对湿度>75%;两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期间均有弱冷空气影响,弱冷空气影响对于能见度和PM2.5的改善,与风向风速、相对湿度、850hpa温度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区域受辐合线和风向的影响较大.

    作者:

    马小会;吴进;尹晓梅;孙兆彬;李梓铭;王华

    提交时间:2021-10-01

  • 34. 中国东部典型城市夏季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研究

    摘要: 2016年7-8月份,在山东省选择7个典型城市作为采样点(济南、青岛、淄博、德州、东营、烟台和菏泽)采集并分析城市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样期间山东省城市VOCs质量浓度在45.1μg/m3-2579μg/m3之间,平均质量浓度为451.3μg/m3,其中淄博市VOCs浓度水平最高,其次是青岛和烟台.机动车尾气排放、汽油蒸汽挥发、液化石油泄露和工业有机溶剂使用是山东省城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济南、德州、东营、青岛和烟台(长岛国家环境背景点)还有煤炭燃烧的贡献.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计算,评估各市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化学反应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淄博市>青岛市>济南市>菏泽市>烟台市>德州市>东营市,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液态石油和有机溶剂挥发是研究区域主要臭氧形成的主要排放源.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所有采样点位的苯均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致癌风险;但与其他城市比较,山东省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在正常水平.

    作者:

    曹方方;张凤菊;由希华

    提交时间:2021-10-01

  • 35. 中国农牧交错带草地/农田系统排汞特征研究

    摘要: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能够通过大气进行全球性传输.地表排汞是大气汞的主要来源,研究不同地表自然排汞过程是掌握大气汞迁移和转化的前提.为了掌握中国典型农牧交错区地表释汞特征及影响因素,选择了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草地和农田(草改田)交错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草地/农田系统地表汞释放通量,同时测定了大气汞浓度、表层土壤汞浓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牧交错带内春季和秋季,TGM浓度均值依次为16.5±6.8ng·m-3、3.7±5.7ng·m-3,土壤汞浓度依次为12.8±0.9ng·g-1、8.9±1.7ng·g-1.草地和农田均表现均为土壤释汞作用明显,两种土地释汞作用春季均高于秋季,草地的汞释放通量在春季和秋季略高于玉米地.基于2000-2018年文献统计的中国农牧交错带面积动态,计算得出中国半农半牧区地表排汞约为7.53~7.66Mg,其中,夏季草地释汞量比农田释汞量约大于0.64~0.99Mg,秋季草地约比农田释汞量大于0.95~1.29Mg,人类的田间/草地管理以及太阳辐射等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着农牧区地表排汞过程和总量.

    作者:

    黎湘云

    提交时间:2021-10-01

  • 36. 中国天然草地野火汞排放清单初步研究

    摘要: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在大气中可停留长达0.5-2年,能够长距离传输并通过干湿沉降进入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是重要的大气汞汇,通过吸收固定大气中的汞,而野火是造成植被固定汞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导致汞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在陆地生态系统之中,森林野火释汞过程研究较多,而草地野火汞排放也不容忽视.为建立中国天然草地野火汞排放清单,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和CNKI等数据库,搜集了2000-2020年报道的有关中国天然草地的相关文献数据,初步估算了近20年中国天然草地潜在释汞量.结果表明:中国大陆草地潜在野火汞排放总量约为15.02Mg/a,其中地上植被野火汞排放量为1.31×10-2Mg/a,凋落物野火汞排放量约为2.01x10-2Mg/a,表层土壤野火高温汞排放约为14.98Mg/a.野火汞排放主要由土壤产生而非生物质燃烧,因高温造成的表层土壤汞排放超过汞排放总量的95%.在省域尺度,黑龙江、西藏、内蒙古等草原面积大的省份草原野火的汞排放量相对较高,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天然草地野火汞排放总量大,为7.33Mg/a,占全国草地汞排放量的49%;在区域尺度,华北地区草地野火汞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54%.

    作者:

    祝玮泽;张刚;王肇钧;罗政;黎湘云

    提交时间:2021-10-01

  • 37. 中国死海——运城盐湖生态保护及修复刍议

    摘要: 运城盐湖是中国中东部重要的第四纪盐类矿床,也是中国开发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盛产盐硝的盐化资源基地,更是中国少有的无机盐化工原料基地.根据省国资委、省工信厅的有关规定,停止盐湖的一切工业生产,开启了"退盐还湖""还湖于民"的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展开山体、林湖修复工作,退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未来作为生态盐湖、文化盐湖、旅游盐湖.本文通过对盐湖自然环境现状、社会经济状况、盐湖生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尊重自然过程、修复退化性湿地,选取本地物种、生物多样性提升,完善服务功能、开展适应性管理的修复对策.

    作者:

    薛鹏;薛铭;薛晓光

    提交时间:2021-10-01

  • 38. 中国污废水排汞量估算初步研究

    摘要: 汞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有毒重金属,曾导致了严重的人类疾病和公害事件,并由此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汞生产、使用和排放国,汞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本文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三个重要的水体汞污染排放源出发,对三类排水的总量进行估算,并根据公开报道的中国不同地区废水中汞排放浓度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废水中总汞、甲基汞的总量和浓度进行估算,得出三个地区总汞排放量分别为57、12、6吨,生活污水中甲基汞排放量分别为16、8、7千克,由此初步得出中国废水中总汞排放量为75吨,生活污水甲基汞排放量为31千克.虽然中国大部分地区污废水中汞的浓度都位于标准值以下,但随着污废水排放量的增加,汞的排放量已不容忽视,亟需开展相关研究,并采取措施防控汞污染.

    作者:

    王骞;张刚

    提交时间:2021-10-01

  • 39. 中国湖泊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特性耦合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 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是中国河流和湖泊的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上覆水和沉积物界面.在该层面由生物参与的各种物理化学活动,都会给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状态和迁移转换行径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人类生活、湖泊水库和浮游动植物产生了相应的危害.从之前单一的对重金属或者营养盐进行深入研究,逐渐演变为对两者进行耦合研究.对其的耦合研究也是目前科研工作者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然后对营养盐、重金属和浮游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分别重点综述了浮游植物和营养盐与重金属的关系;其次,引出营养盐和重金属的耦合研究进展;最后,对湖泊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研究作出进一步的展望,为以后在湖泊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特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

    朱爱玲;王欢;闫彬;王翔;潘杰;付川;吴彦;李超

    提交时间:2021-10-01

  • 40. 2013~2017年鲁西南重污染特征及传输路径

    摘要: 为研究鲁西南城市大气污染特征,采用2013~2017年菏泽、济宁两市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等资料,统计分析了鲁西南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大气颗粒物(PM25、PM10)传输路径.鲁西南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两市的重污染过程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日数占98%左右,PM25和PM10同时都出现重污染达到20%以上.后向轨迹分析表明,两地传输路径基本相似,重污染短轨迹次数多于中长轨迹,短轨迹PM25和PM10同时达到重污染次数均多于其他轨迹,短轨迹重污染多发意味着污染源主要来自本地或周边省份.研究期内菏泽重污染日数多于济宁,随着政府污染治理力度加强,两地的重污染日和PM2.5平均浓度呈逐年减少趋势,济宁减少更显著.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东南部菏泽、济宁重污染日不同传输路径颗粒物浓度及变化,旨在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与污染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

    于群;陈金敏;崔金梦

    提交时间: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