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

基本信息

第十一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

太原

2021-08-04

2021-08-0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工程机械协会;

会议文集

  • 41. 悬臂桩支护在北京某地铁明挖区间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本文以北京某地铁区间明挖基坑实际工况为例,根据实际监测数据、现场巡视结合理论分析论证了悬臂桩支护性能特点.根据分析得到结论:悬臂桩支护相比桩锚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变化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加强对悬臂桩的监测及巡视,严格控制悬臂桩上方地表荷载.本案例对类似工程可提供一定的经验.

    作者:

    谷雷;姚爱敏;王林

    提交时间:2021-08-04

  • 42. 扩体桩的作用机制与工程理论

    摘要: 扩体桩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桩基形式,采用长螺旋置换土体灌注扩体材料后植入预制桩的方法,极大拓展了预制桩工程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以水泥砂浆—混凝土预制桩扩体桩为例,通过理论与工程实践分析,揭示了扩体桩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该桩型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及计算参数.结果表明,混凝土预制桩与扩体材料之间具有足够的剪切强度保证两者的共同作用,桩土相互作用界面由传统预制桩相对光滑的"混凝土—土"界面转变为"包裹材料—土"粘结强度界面;扩体材料对内部预制桩的桩端阻力具有约束增强作用;针对不同工艺和扩体材料特点,需考虑扩体组合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验证模型和理论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作者:

    周同和;张浩;郭院成;张亚沛

    提交时间:2021-08-04

  • 43. 扩大头可回收式预应力锚索抗拔试验研究

    摘要: 为研究扩大头可回收式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机理,结合实际基坑支护工程进行了不同长度锚杆的现场抗拔试验研究,得到可回收式锚杆的ps曲线以及沿锚固体轴向应变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头可回收式预应力锚索能较好地发挥锚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承载力较高;该锚杆存在着一个临界长度,当锚固长度超过其临界长度时,再增加锚固长度对锚杆抗拔力的提高作用不大,主要锚固力集中在扩大头段;该锚索杆体可在临时基坑支护工程中实现百分百回收.试验验证了该锚索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该锚索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作者:

    苏越;向少华;霍炳旭;周明;向龙华;文谦

    提交时间:2021-08-04

  • 44. 抗拔桩嵌岩段孔壁泥皮旋挖伸缩钻头清刷施工技术

    摘要: 文章介绍了抗拔桩嵌岩段孔壁泥皮旋挖伸缩钻头清刷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操作流程及特点,针对抗拔桩嵌岩段孔壁泥皮如何有效清除的难题,提出通过安装在旋挖钻头底部的刷头的伸出、收缩,实现刷壁器对嵌岩段孔壁泥皮的有效清刷,同时避免了刷壁钻头对土层段孔壁的扰动影响,从而实现保证成桩质量、提高桩基承载力.该施工技术便于操作、安全可靠、质量可控,多个项目的实际应用证明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类似桩基质量提升处理提供参考.

    作者:

    童心;雷斌;黄凯

    提交时间:2021-08-04

  • 45. 提高底板混凝土浇筑效率

    摘要: 底板浇筑速率从骨料生产、运输到混凝土的拌和、运输,直到浇筑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以混凝土浇筑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建立混凝土底板浇筑阶段BIM分析模型,分析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浇筑速率,为实际施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

    毕磊;修天翔;邓绪清;刘桂江;郭小伟

    提交时间:2021-08-04

  • 46. 新型深层载荷板试验设计及分析

    摘要: 本文介绍了江苏某长江大桥锚碇基础的深层载荷板试验.试验在地表进行堆载,采用双套管的方法,其中内套管填充混凝土,作为试验的传力柱,在设计标高处完成了试验.根据试验中传力柱的长度以及自重,对沉降量和荷载进行了修正.试验在设计标高实施,故此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无需再进行深度修正.

    作者:

    陈新奎;谢礼飞;戴国亮

    提交时间:2021-08-04

  • 47. 有桩地基的概念与设计实践案例

    摘要: 基于桩土协同作用的本质,复合桩基、疏桩基础、减沉桩、沉降控制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可统化为桩土复合的地基,即本文提出的"有桩地基"概念.根据荷载集度和地质条件,基于沉降控制的设计准则,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调整地基刚度,将均匀地基进行非均匀化调整或将不均匀地基进行均匀化调整,形成桩土协同、刚柔相济的地基刚度,再加之变基础刚度以及变相对刚度,实现差异沉降最小化.本文旨在阐述有桩地基的概念并给出代表性的设计实例,以期进一步推动地基基础沉降变形控制设计的实践,并助推岩土工程技术体制的发展.

    作者:

    孙宏伟

    提交时间:2021-08-04

  • 48. 某圆环撑基坑拆换撑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目前在基坑支护设计中,混凝土支撑被广泛应用.以邻近武汉长江隧道的某基坑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土、隧道结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 NX对该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拆换撑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得到基坑开挖完成后的连续墙、支撑、立柱变形及应力情况,并进行分析,得出模型的建立是合理可行的.在底板和每层楼板未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分区域拆除圆环支撑后,支撑拆除部分与未拆除部分交界处杆件内力及变形较大,远远超出单根立柱的抗剪承受范围,分区域拆除支撑方案实施后危险性较大.

    作者:

    胡福洪;潘栋;严杰;王建松;胡翔宇;冯锡阳

    提交时间:2021-08-04

  • 49. 某地铁车站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

    摘要: 以北京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基坑工程从土方开挖至结构施工完成的全过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挑选特征点进行总结,得出基坑连续墙变形及周围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希望本工程的监测数据分析及结论能给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价值,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各项监测数据的联动分析,如有预警及时发布,应便于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险情,做到信息化施工.

    作者:

    申文永;张克利;姚爱敏;;;

    提交时间:2021-08-04

  • 50. 某工程旋挖成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参数取值探讨

    摘要: 本文通过对静载试验桩实测单桩承载力值与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基桩设计参数建议值估算的单桩承载力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工程采用旋挖成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时,在规范取值的基础上宜折减0.85,为以后该地区的基桩设计参数选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

    陈战江;朱磊;付军;徐再修;;;

    提交时间:2021-08-04

  • 51. 某项目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其处理建议

    摘要: 北京以及周边地区因建筑物所在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或最终变形满足不了上部结构要求时,设计常建议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正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参考勘察报告成果,预估CFG桩的特征值进行设计,根据成熟的地区经验,一般不进行试桩验证就直接进入工程桩施工,再从工程桩中随意抽检,其结果也能满足设计对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本项目设计人员虽然考虑到桩长范围内存在承压水,也考虑了承压水对CFG桩承载力可能产生的影响,但工程验收时的试桩结果与估算值有较大的偏差.笔者应邀前往,听取了相关方的汇报,查看了原有勘察报告和专项补勘报告、CFG桩设计与验桩资料,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承压水地区CFG桩设计与施工人员应对承压水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冯科明;

    提交时间:2021-08-04

  • 52. 某项目边坡险情原因分析及处置

    摘要: 某基坑开挖到底,结构施工时适逢北京夏季一场大雨,造成基坑边坡局部开裂渗水流土,局部出现险情并塌坡,影响结构防水的正常施工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危及相邻配电室的安全正常使用.笔者应邀前往,听取现场相关方的汇报,查看了相关资料,冒雨踏勘了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环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置意见.施工方组织实施后,确保了后期施工的安全.本案例对类似工程可以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作者:

    冯科明;王天宝;张启;;;

    提交时间:2021-08-04

  • 53. 某预应力管桩承载力差异分析

    摘要: 根据现行桩基规范,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由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组成,未考虑地下水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特别是打入桩突破隔水层而进入承压含水层,随着桩顶不断贯入,桩端不断反复冲击承压含水层,在承压水头及超孔隙水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地下水沿桩侧向上渗入,致使桩土之间摩阻力降低.

    作者:

    李斌;王欣华

    提交时间:2021-08-04

  • 54. 桩基悬臂式挡墙组合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摘要: 桩基悬臂式挡墙可有效解决软土地基或高填方地基存在的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沉降、支挡结构变形不协调及工程直立收坡不美观等技术难题.但目前桩基悬臂式挡墙设计成套理论还不够体系化.结合桩基悬臂式挡土墙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提出了桩基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理论以及特殊工况条件下稳定性检算内容和计算方法,最后选取典型工点,验证了设计理论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桩基悬臂式挡土墙结构设计的高宽比建议值为1.6~2.0,横向桩间距建议值为3~4倍桩径,纵向桩间距建议值为3~5倍桩径;悬臂段后填土为黏性土采用库仑理论,砂性土则采用郎金理论计算土压力;研究成果可为桩基悬臂式挡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

    谢康;周珩;张乐;陈晓斌;苏谦;王业顺;

    提交时间:2021-08-04

  • 55. 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现场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摘要: 通过在广东某环城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处理工程中设置两个试验段,研究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深入分析其沉降变形、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和网的受力等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少沉降量,可以用于填土高、软土厚度大的路段;长桩区桩土沉降差异较大,短桩区桩土变形比较协调,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一定发挥;桩帽下土的承载作用有限,设计中复合地基置换率可按桩帽尺寸计算;在传递荷载方面,格栅兜提作用要强于土拱的作用,满载时两者各向桩顶传递30%左右的荷载,并在满载期200d内产生10%的变化幅度;采用目前常用的5种方法对填土中的土拱作用进行了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BS8006法与Carlsson法比较接近实测值,Hewlett法与Terzaghi法偏大,Guido法偏小,路堤初步设计中宜考虑填土的性质在1.4~2.0中选取深跨比,对于设计标准较高的路堤,深跨比选取到2.0以上是比较安全的;长桩区格栅上、下的桩土应力比相差较大,桩土应力比最大接近80,未达到坚硬持力层上的短桩桩土应力比较小,在14~22之间;格栅兜提作用随桩土沉降差增大而得到发挥,长桩区桩帽边缘处应变最大,为1%,桩间应变最小,短桩区格栅应变均小于3‰,建议选用低刚度格栅以充分发挥土的承载作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格栅的最大应变出现在路肩位置,桩帽的存在有助于均匀格栅中的拉力,垫层中多层格栅的作用自下而上依次减退;路肩处桩帽弯矩不平衡,对桩身弯矩产生一定影响,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软土与粉砂层交界面处,设计中应注意桩帽连接和桩端嵌固.

    作者:

    连峰;朱磊;刘治;付军;龚晓南;;

    提交时间:2021-08-04

  • 56. 桩锚支护深基坑监测成果与分析

    摘要: 本文以某墙锚支护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锚杆拉力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锚杆计及频率接收仪进行监测,通过本工程锚杆拉力监测量测数据不断反馈,能够准确地掌握锚杆拉力变化情况及支护体系状态;通过分析监测结果,能够随时掌握锚杆的工作状态,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工程安全,以达到指导工程施工和指导其他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的目的.

    作者:

    贾子健;姚爱敏

    提交时间:2021-08-04

  • 57. 水泥土搅拌桩植入PRC管桩在软土地区深基坑中的应用

    摘要: 在靠近沿海软土地区,土体比较松软,且地下水埋深较浅,深基坑距用地红线(周围浅基础、既有建筑或者道路管线等)往往比较近,限制条件比较多,往往不具备放坡开挖的条件,如何把支护结构在保证安全合理、经济可控、工期满足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是考验岩土设计人的一个难题.本文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与预应力管桩厂全力合作,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植入PRC管桩结合一道钢管水平支撑进行支护,通过基坑开挖及全过程的监测,验证本支护形式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为本支护形式在以后的基坑中运用推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

    李国宝;杨仁文;任永结

    提交时间:2021-08-04

  • 58. 浅析SDDC桩不同成孔方式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

    摘要: 介绍SDDC桩作用机理,分析机械钻孔和冲击成孔的优缺点和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基处理目的的不同,两种成孔方式合理选择,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精心施工,才能真正发挥SDDC桩的特点和优势。

    作者:

    李华伟;张讯

    提交时间:2021-08-04

  • 59. 浅覆盖层陡岩面水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针对浅覆盖层陡岩面上修筑桥梁桩基础技术难题,本文结合毛家园大桥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对浅覆盖层地质条件下水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主要从冲孔钢平台搭设方法、钢护筒引孔埋设施工方法及桩锤改造施工工艺有针对性地研究浅覆盖层地质条件下水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对钢平台搭设和受力情况进行研究,运用钢平台进行陡岩水中桩施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板凳墩"形式搭设水上钢平台可满足施工平台需要;通过冲孔桩机引孔施工、导向架制作安装、钢护筒安装、护筒底混凝土浇筑等工艺有效保证水中桩基础施工质量及安全;同时,增加桩锤重量和冲击力可缩短成孔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作者:

    郭飞;李沛洪;刘焕滨

    提交时间:2021-08-04

  • 60. 浅谈狭小场地深基坑工程的前期支撑布置及交通组织

    摘要: 结合翠竹外国语学校(一部)拆建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实际情况,对狭小场地超大面积深基坑的咬合桩、立柱桩、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及临建布置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合理地规划布置栈桥,解决了在狭小场地超大面积深基坑的交通组织的难题.

    作者:

    伍泽元;朱新迪;易赞;李浩

    提交时间: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