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剖学会第八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基本信息
2021-07-27
2021-07-27
中国解剖学会
会议文集
1. 3D数字解剖技术的转化应用体系的构建
摘要: 目的:探究构建高校数字解剖转化应用体系的建设与成效.方法:以高校数字解剖实验室与科研团队建设为主线,围绕现代数字解剖与医学3D打印技术的实践与应用,构建"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医学培养模式,搭建现代数字解剖教学方式、医疗手术案例联动合作平台.结果:该团队体系累计指导人才达百余人,参与科研立项30余项,完成医疗手术案例200余例,发表核心期刊30余篇,科研促教培养新型数字化人才,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数字化医疗发展所需战略目标.结论:本转化应用体系与模式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学生,驱动高校数字人体解剖学教学建设,助推数字解剖与3D打印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与发展,推动各级医疗体系及各级高校发展.
提交时间:2021-07-27
2.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体会
摘要: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隶属于形态学范畴.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重点难点多,学生必须通过反复观察和实践才能准确掌握相关内容,从而凸显出解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由于传统解剖图谱局限,大体标本资源短缺,加之实验室环境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改善解剖实验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解剖实验教学中的难题.目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网络资源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尤其是"数字人"的诞生,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和解剖学实验教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数字人体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发现其能有效缓解大体标本资源短缺,丰富实验教学模式,提升解剖实验教学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提交时间:2021-07-27
3. 人体解剖学小班教学辅助的初探
摘要: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石.作为医学新生最先接触的基础医学课,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延边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对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口腔专业、预防专业以及中医专业等,进行解剖学小班教学.
提交时间:2021-07-27
4. 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结合组长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在运动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结合组长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在运动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本教研室自2017年9月开始引进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按时间顺序,将未使用此系统的2016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77人作为对照组,以使用该系统的2020级护理8个班366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课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尸体标本、挂图、模具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组构建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结合组长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先安排学生采用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教学系统进行上机学习,后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观察尸体标本,由1名同学轮流担任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标本观察和讨论.在运动系统课程结束后针对运动系统的知识点进行考试,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并向实验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结果:2016级4个班平均成绩为(78.96±9.16)分,2020级8个班平均成绩为(80.75±9.49)分,2020级学生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2016级,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P=0.038),实验组及格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427,P=0.232).两组各分数段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6.143,P=-0.003).实验组80~89分、80~89分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共计发放问卷366份,收回362份,回收率98.9%.实验组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结合组长负责制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同时也给予较高的实用性评价.88.40%的同学赞同这种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表示赞同,几乎所有学生(99.45%)认为学习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解剖学学习兴趣.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1%的成绩由这种教学方法解释与预测,此种教育模式对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的教学有促进作用,实施效果好. 结论: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掌握,而且能不受解剖课教学空间、时间的限制,结合小组负责制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做到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两者结合提高了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提交时间:2021-07-27
5. 先天性多拇畸形指的神经与血管变异特征
摘要: 目的:通过解剖先天性多拇畸形手部标本,分析畸形指神经与血管分布区域、走形、交通等情况,为基础解剖研究提供新数据参考. 方法:取1例六指畸形成人手标本进行手部局部解剖,分离皮肤与浅筋膜,修洁并暴露出肌肉、神经、血管等,解剖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畸形指指掌侧总动脉、总神经长2.134cm、0.367cm,直径分别为2.630mm、2.012mm;畸形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固有神经长3.156cm、4.674cm,直径为2.453mm、1.768mm.畸形指由第一掌指关节处发出,其近节指骨长3.500cm,远节1.510cm.远节指骨冠状径8.980mm,矢状径9.900mm;骨分叉角55.15°. 结论:了解先天性多拇畸形指的神经血管变异特点,能够为临床医生手术治疗桡侧多指畸形提供指导与理论依据.
提交时间:2021-07-27
6. 前臂浅静脉的灌注与解剖
摘要: 目的:整理、改良前臂浅静脉灌注方法,手工剥制前臂浅、深静脉标本,为人体解剖学教学和临床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新鲜(尸温尚存)上臂中份离断的前臂标本,于断端肱静脉、头静脉及手背静脉插管灌洗后乳胶灌注,在离断端用血压计袖带加压止漏.固定后手工剥制去皮,留取影像资料后,再行梯田状逐层暴露前臂浅筋膜、浅层肌、深层肌的静脉及皮神经伴行情况.结果:标本清晰显示前臂和手的浅静脉走行及皮神经的伴行情况,且属支完整,层次分明.结论:本次实验可为前臂浅静脉灌注提供技术帮助,为人体解剖学教学和临床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
提交时间:2021-07-27
7. 副肝左动脉伴肝总动脉起始异常1例
摘要: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女尸时,发现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以及副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发自于腹腔干.
提交时间:2021-07-27
8. 原位多媒体演示浅静脉的上肢标本设计与制作
摘要: 目的:研究通过多媒体演示浅静脉的上肢标本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为临床应用以及教学科普科研提供直观细致的局部循环标本.方法:截取新鲜成人尸体上肢1例,在头静脉、贵要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管腔内铺设LED灯带,然后进行线路连接、电子设备的安装与封存处理.结果:上肢标本外形美观,具有解剖结构的完整性,血管神经分支毗邻关系明确,多媒体演示的视觉、音效与文字说明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原位多媒体演示浅静脉是制作上肢标本较为创新的多用途的方法.
提交时间:2021-07-27
9. 双上腔静脉与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
摘要: 笔者团队在解剖一具外观发育正常的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上腔静脉与下腔静脉变异较大,即存在双上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
提交时间:2021-07-27
10. 右侧闭孔动静脉变异1例
摘要: 在解剖一具72岁男性尸体时其发现右侧闭孔动静脉存在变异.闭孔动脉有两支,一支与腹壁下动脉共干,另一支发自臀下动脉;闭孔静脉汇入髂外静脉.
提交时间:2021-07-27
11.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摘要: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1ic gastroenteritis,EG)的症状、内镜下表现、影像学均无明显的特异性,且组织病理学检查也可出现阴性的情况,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一定的副作用,故对其它药物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得到认识,粪菌移植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手段,需要更多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本文就本院收治的2例病例进行报道,并就病因、诊断手段及治疗进行文献综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提交时间:2021-07-27
12. 基于OBE理念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摘要: 为了提升解剖实验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基于OBE理念,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解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包括改善实验设施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和强化标本考核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提交时间:2021-07-27
13. 基于数字化技术研究新冠肺炎病变程度的性别差异
摘要: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研究新冠肺炎病灶体积及与肺体积构成比在男女性别的差异规律. 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50例新冠肺炎患者CT数据,随机分为男(24例)和女(26例)两组,将其肺部CT导入软件进行重建,计算出各例患者的病灶体积及其与肺体积构成比,导入SPSS22.0分析各项指标在两组的差异度. 结果:(1)男性病灶体积主要分布在(0~15)×104mm3,女性主要分布在(0~10)×104mm3,其中大于(25~30)×104mm3只有男性分布;(2)女性与肺构成比主要分布在(0.02~0.04)这个区间,男性散状分布;(3)病灶体积在男女两性之间存在差异(P<0.05);(4)与肺体积构成比在两性之间没有差异(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对男性肺部的侵袭力及破坏力高于女性,有助于根据性别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提交时间:2021-07-27
14. 小腿及足浅静脉标本的灌注与制作
摘要: 肢体血管的灌注中,动脉的灌注方法非常成熟,已成为常规技术,而关于静脉灌注方法的报道很少.众所周知,静脉管道内存在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和保证血液向心流动,人体受重力影响越大的部位静脉瓣就越多,所以下肢的静脉瓣较其它部位多,增加了下肢浅静脉的灌注难度.皮瓣的静脉回流已逐渐成为界内关注的问题.且大隐静脉对临床上针对修复小腿及足踝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可大大提高皮瓣移植修复的成活率.
提交时间:2021-07-27
15. 局解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及体会
摘要: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迈向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探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运用于局解实验教学中的粗浅认识、实践方式、取得的成效及心得体会,目的在于与兄弟院校师生交流,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医疗人才.
提交时间:2021-07-27
16. 局解实习课中开展实体解剖示范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目的:探究局解实习课中实体解剖示范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品质.方法:通过分析开展实体解剖示范的教学条件,规划基础和临床教学两套方案,并对各项重要数据进行统计评估.结果:实体解剖示范在解剖学专业水平、解剖学理论成绩、临床解剖知识运用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提升作用.结论:实体解剖示范显著提升了局解实习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解剖操作能力也十分有效.
提交时间:2021-07-27
17. 局部解剖学操作示范教学方法与体会
摘要: 目的:通过现场示范教学,解决局部解剖学操作各类问题,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水平,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方法:根据授课内容和解剖部位的特点,课堂现场操作示范如何快速解剖方法以及需要暴露的重要结构.结果:示范教学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操作内容和要点,提升操作过程流畅度.标本结构暴露质量明显优于未开展示范教学班级的学生,理论成绩及临床知识运用能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局部解剖学操作示范对于提高学生解剖操作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提交时间:2021-07-27
18. 左侧2支睾丸动脉起自腹主动脉1例
摘要: 睾丸动脉的起点常相对固定,但睾丸动脉的数目常有变异,作者在局部解剖课上观察到1例睾丸动脉的变异:左侧2支睾丸动脉均起自腹主动脉.为给国人体质调查提供资料,也为泌尿外科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现报告如下.
提交时间:2021-07-27
19. 左侧小隐静脉注入大隐静脉1例
摘要: 作者在制作教学标本时,发现一成年男性左下肢小隐静脉注入大隐静脉,成年男性左下肢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与腓肠神经伴行,在外踝后缘与跟腱之间发现一侧支循环,本干沿小腿后区近中线处继续上行至小腿中部斜向内上方近胫骨内侧髁平面以20°注入大隐静脉,注入处小隐静脉管径3mm,大隐静脉管径3.2mm.小隐静脉在行程中与大隐静脉有3处交通支,交通支管径1mm.
提交时间:2021-07-27
20. 3D打印技术辅助陈旧性髋关节个体化置换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个体模型辅助陈旧性髋关节假体松动翻修手术的价值与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收集14例陈旧性髋关节假体松动患者,术前采集患者双下肢CT数据,设计并打印同等比例实体模型和假体,精确计算髋臼假体安放位置和角度,寻找髋臼中心,选择合适臼杯,进行假体安放. 结果:利用数字影像11技术设计的个体化模型与假体指导14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均获成功.3D打印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传统手术组;3D打印组髋臼假体位置、角度、肢体长度偏差均小于传统手术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应用数字技术辅助髋关节置换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下肢力线.同时高效解决医患沟通问题,提供快速与精确性手术解决方案.
提交时间: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