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基本信息

第二十五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西安

2021-04-01

2021-04-0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1. 2017年春季一次沙尘过程期间武汉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分析

    摘要: 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PM2.5的化学组分、NCEP资料、激光雷达探空资料,分析了2017年5月3-10日武汉地区经历的一次沙尘污染过程.结果表明,蒙古气旋将地面沙尘扬起到高空中,沙尘在偏西风作用下输送到下游地区,造成大范围沙尘天气;沙尘天气中PM10和PM2.5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沙尘天,小时峰值浓度分别达到683μg/m3和185μg/m3,PM2.5/PM10的均值为30%;在高空2-3Km附近沙尘气溶胶聚集区最大退偏比约为0.14,近地面300-400m处最大退偏比约为0.33;沙尘期间Ca2+质量浓度明显上升,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Ⅱ)和二次组分SNA(SO42-、NO3-、NH4+)占PM2.5的比例分别为50.1%和17.6%,有机碳(OC)和无机碳(EC)占PM2.5的比例为5.4%和3.4%,TWSⅡ、SNA和OC/EC的占比较非沙尘期间减小,说明沙尘期间二次污染减弱;沙尘天气期间SO42-、NO3-以NH4HSO4、(NH4)2SO4、NH4NO3的形态存在,此外,由于沙尘气溶胶的酸性缓冲作用,使得沙尘期间颗粒物的碱性强于非沙尘期间.

    作者:

    Duan Jia-peng;段佳鹏;Hu Ke;胡柯;Li Pu;李蒲;Fang Sha-sha;方沙沙;Tang Jing-li;唐经礼

    提交时间:2021-04-01

  • 2. 2020年12月底广东大气污染污染过程与攻坚成效分析

    摘要: 近年12月广东省PM2.5超标城次数大幅度下降,NO2超标情况反复,臭氧超标城次数波动上升,突显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岭南独特的冬季污染态势已从PM2.5向臭氧转变.2020年12月底广东省的大气复合污染主要是由于近地面风速较弱、太阳辐射相对较强等不利于扩散与有利臭氧生成的气象条件,以及年底生产活动活跃,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主要污染城市位于广东省中部,但受污染区域输送的影响,云浮等周边排放相对少的城市也出现了臭氧超标情况.自12月26日启动百小时应急行动以来,27-29日实际超标13城次,比预测污染城次数减少了约66%,广东形成了有效的大气复合污染应对模式,提升了AQI达标率.

    作者:

    SHEN Jin;沈劲;Liao tong;廖彤;Chen Yao-yao;陈瑶瑶;Lin Zi-feng;林子锋;Chen Duo-hong;陈多宏;Han Hao-kun;韩昊坤;Huang Jian-zhang;黄建彰

    提交时间:2021-04-01

  • 3. Co3O4-CN@SiO2纳米纤维膜用于脱硝除尘性能研究

    摘要: 工业燃烧过程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超细粉尘作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空气净化用催化膜技术耦合催化与分离功能,可同时实现对多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工作在室温下原位生长ZIF-67于SiO2纳米纤维膜上,随后通过高温处理,将ZIF-67氧化为Co3O4颗粒,通过改变煅烧气氛与二次氧化处理,分别制得Co3O4@SiO2与Co3O4-CN300@SiO2纳米纤维膜.考察上述催化膜的NOx催化还原性能和PM2.5脱除性能,发现经过两步煅烧处理,氧化温度为300℃条件下制备的Co3O4-CN300@SiO2膜表现出更高的NH3-SCR活性,其在反应温度245℃,GHSV=77000h-1时,NO最大转化率达到了91.7%,比Co3O4@SiO2膜高出40.3%.Co3O4-CN300@SiO2的催化性能主要是由于样品的结构、物相和化学性质,特别是样品的高还原性和分散度.对PM2.5的过滤效率最高可达99.99%.

    作者:

    周慧娴;仲兆祥;邢卫红

    提交时间:2021-04-01

  • 4. DNPH硅胶柱富集衍生-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13种醛酮

    摘要: 对DNPH硅胶柱富集衍生-液相色谱法(HJ683-2014)测定环境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对于方法中可能引入空白干扰的过程进行了条件实验.实验表明,温度、光照、密封性等因素对采样管的运输和保存均有较大影响,不妥当的保存可能会造成甲醛、乙醛或丙酮的背景干扰,甚至造成测试结果不可靠.最后,将本方法和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对环境空气中的甲醛进行了测试比较,说明这两个方法在甲醛测定时有良好的可比性.

    作者:

    ZHANG Xiu-lan;张秀蓝;ZHU Chao-fei;朱超飞;ZHOU Hao;周昊;ZHANG Ting;张烃;SHI Shuang-xin;史双昕;DONG Liang;董亮

    提交时间:2021-04-01

  • 5. EY-WMNP在生物除臭装置的应用

    摘要: 本文在对西安毅阳公司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的、来自两个不同的地区的火山岩做为生物除臭装置内生物过滤段的挂膜填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来自内蒙某稀土矿区域的伴生火山岩做为生物过滤段的生物填料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其它地区的火山岩,与普通火山岩做为生物过滤填料相比较,硫化氢的去除效率提高了3.3%,臭气无量纲浓度的降低效率提高了5.34%.对来自内蒙某稀土矿区域的伴生火山岩的成份进行了调研,发现其磁性物质含量高,填料层形成了一定的弱磁场环境,独特的释放远红外线的功能对微生物体内酶有激发更高活性的功能,是区别于其它火山岩材料的独特性能,这种弱磁性天然多孔材料(EY-WMNP)做为生物除臭装置的生物过滤填料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

    赵力

    提交时间:2021-04-01

  • 6. 一步水热法制备Cu-SAPO-34/SiC催化膜用于同时去除氮氧化物和颗粒污染物

    摘要: 工业废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治理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催化膜集脱硝除尘于一体,可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有效治理.本工作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不同Cu摩尔比(0.1,0.2,0.3)的Cu-SAPO-34(D)/SiC催化膜,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NO.作为比较,采用两步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SAPO-34(I)/SiC催化膜.所有制备的Cu-SAPO-34(D)/SiC催化膜在160~340℃温度范围内对NO转化率均达到90%以上,且0.2Cu-SAPO-34(D)/SiC催化膜在240~280℃的NH3-SCR转化率达到100%,从而确定最优的Cu摩尔比为0.2.而Cu-SAPO-34(I)/SiC催化膜在200~320℃范围内对NO的转化率为90%,且在200~240℃范围内的达到最高96%的NO降解性能.制备的0.2Cu-SAPO-34(D)/SiC催化膜具有比Cu-SAPO-34(I)/SiC催化膜更高的水热稳定性.当用于同时去除粉尘和氮氧化物时,0.2Cu-SAPO-34(D)/SiC催化膜在200-280℃温度范围内的NO降解率达98%,且PM0.3(平均粒径为300nm的模型粉尘)的过滤效率达到99.99%.而制备的Cu-SAPO-34(I)/SiC催化膜对NO的降解率仅为92%,对PM0.3的过滤效率为99.98%.因此,0.2Cu-SAPO-34(D)/SiC催化膜在在工业废气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

    Jiahao Chen;陈嘉豪;Bin Wang;王斌;Kai Yuan;袁凯;Yutang Kang;康玉堂;Zhaoxiang Zhong;仲兆祥;Weihong Xing;邢卫红

    提交时间:2021-04-01

  • 7. 三维多孔La2Ce2O7氧化物用于CH4催化氧化的研究

    摘要: 天然气是一种储量丰富的优质清洁能源,对于机动车的节能减排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稳定的分子结构使其在低温条件下难以实现催化氧化,从而导致天然气机动车甲烷尾气排放超限.因此合成制备高活性的甲烷氧化催化剂,用于改善当前催化剂低温活性不足的问题,对于天然气机动车的推广及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三维多孔的La2Ce2O7烧绿石材料并研究其CH4的催化反应活性,利用氨络合态的Pd[(NH3)]Cl2分子实现贵金属表面活性助剂的负载改性.结果表明借助La2Ce2O7烧绿石本征结构缺陷与贵金属活性位点之间的协同效应,在改变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的同时,形成大量的高能活性中心,提高对CH4吸附捕集与催化氧化能力.

    作者:

    Xiangchen Kong;孔祥辰;邵元凯;Yuankai Shao;Xiaoning Ren;任晓宁;Hanming Wu;吴撼明;Kaixiang Li;李凯祥;Congjie Lv;吕丛杰;吕诚;Cheng Lv;Zhenguo Li;李振国

    提交时间:2021-04-01

  • 8. 兰州市两次污染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摘要: 2019年12月10日至14日兰州市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静稳天气形势维持5天.选取2014年12月25日至29日发生的污染过程作为比照对象,与2019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在天气形势上基本相似,都是高空纬向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造成的污染天气过程.两次过程在具体气象条件上也比较相似,均具有近地面水平风速小、湿度大、逆温强的天气特点,而且2019年过程比2014年过程的气温高、风速小、逆温值大、逆温层更厚、逆温强度更强,气象条件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针对两次过程的PM2.5小时浓度进行分析,结果却发现2019年过程的污染程度较2014年过程明显减轻.主要体现在:PM2.5峰值浓度显著下降,平均浓度明显降低,PM2.5小时浓度的增长趋势相对平缓,重污染持续时间大幅缩短.两次过程的污染程度与扩散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充分说明近年来兰州市的人为减排限排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

    茹建波

    提交时间:2021-04-01

  • 9. 内蒙古三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污染特征

    摘要: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内蒙古三座城市的大气样品中8种PCBs单体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城市TSP样品中总PCBs含量范围是nd-479.90pg/m3;PM10样品中总PCBs含量范围是nd-372.29pg/m3.TSP中PCBs含量大于PM10中的PCBs含量,且TSP中主要以低氯PCBs为主,主要为PCB-1、PCB-5、PCB-29、PCB-47.夏冬两季TSP及PM10中6种PCBs的总含量呈现出冬季>夏季的趋势.在内蒙古自治区冬季日夜PM10的监测中,白天和夜间PM10中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08.48-116.53pg/m3和32.92-61.69pg/m3.总体为白天PM10中PCBs的总含量要高于夜间.PCBs含量呈现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变化趋势.

    作者:

    杨晨辉;塔娜;杜月皎;萨其拉;薛山丹;赵星华

    提交时间:2021-04-01

  • 10. 利用人工增雨减轻跨境沙尘气溶胶的空气污染分析

    摘要: 对2019年5月四川盆地实施的一次人工增雨减轻跨境沙尘气溶胶造成的空气污染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人工增雨可播性,判别增雨潜力区和作业高度,然后利用空气质量指数、颗粒物污染物浓度、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气象台站等多种数据资料分析人工增雨作业前后作业云体宏观情况和空气质量、雨量的变化,对消污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作业区内,高低空配合的环流场形成了较有利的降水形势,作业云体过冷水丰沛,开展人工增雨消减污染潜力较好,符合人工播撒催化剂条件,适宜开展人工增雨消减污染作业;经过人工增雨消减污染作业后,作业区雨量峰值降雨时间延长,总体雨量增加,作业区的AQI从82降到29,PM10从94μg/m3下降到28μg/m3,PM2.5从49μg/m3降到17μg/m3,而3个对比区没有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空气质量指数持续超标数小时.

    作者:

    范思睿;王维佳;;;

    提交时间:2021-04-01

  • 11. 南京江北地区农田氨气挥发与干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摘要: 中国大气氨排放量大,是大气氮沉降的主要前体物,开展大气氨排放与沉降的定位观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农田氨气排放与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农艺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周期中氨气减排的效果的影响,于2018年3-7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试验基地(32°20′N,118°70′E)进行农田氨气挥发及沉降观测实验,收集农田附近大气中氨气的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以计算干沉降通量,同时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处理方式(正常种植、花生间作、秸秆覆盖)对氨气挥发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整个观测期间大气中氨气的平均浓度为91.6μg/m3,氨气的干沉降速度的均值为(0.38±0.11)cm/s,氨气干沉降通量均值为(1273.2±271.7)μg·m-2·h-1.观测周期内正常种植处理、花生间作处理、秸秆覆盖处理的氨气平均净挥发通量为823.6μg·m-2·h-1、713.3μg·m-2·h-1、810.1μg·m-2·h-1.可见,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引入不同作物进行间作的处理方式,对田间氨气挥发量有不同的影响,相对秸秆覆盖处理,花生间作处理对抑制田间氨气挥发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

    XU Bei-yao;徐北瑶;ZHAO Xiong-fei;赵雄飞;WANG Ti-jian;王体健;WU Hong-sheng;吴洪生;Eri Saikawa;Eri Saikawa;Alexander Avramov;Alexander Avramov

    提交时间:2021-04-01

  • 12. 吸收法脱除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摘要: 吸收是控制工业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的有效途径,而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变量是选择合适的液体吸收剂,尽可能多地吸收有机污染物.本研究以植物油、矿物油和废机油为原料,制备一系列可用于甲苯吸收的高效吸收剂.结果表明:当甲苯进口浓度为8000mg/m3、进口流量为1L/min时,植物油、矿物油和废机油的饱和吸收量分别为7.15、12.43和18.16mg/g.当入口浓度为4000mg/m3时,2∶3∶1复合吸收剂的饱和吸收量提高到50.93mg/g.同时根据热力学平衡计算和吸收结果,三者综合吸收效果为:复合吸收剂>废机油>矿物油>植物油.

    作者:

    ZHU Zhong-yang;朱中杨;YU Meng-qi;于梦琪;LI Shun-yi;李顺义

    提交时间:2021-04-01

  • 13. 四川省臭氧污染及影响因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 利用地面臭氧观测资料、地面气温实况资料、卫星观测对流层NO2柱浓度资料分析四川省臭氧污染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主要臭氧污染季节为5-9月;(2)在主要臭氧污染季节,臭氧污染集中在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市和周边城市,以及靠近重庆市的盆地东部城市,这可能与臭氧前体物(NO2)高值区大多出现在人口密度较大以及工农业活动水平较高的区域有关;(3)2019年5-9月四川盆地的臭氧浓度低于2018年和2020年同期,这可能与2019年同期四川盆地的地面气温、日最高气温和对流层NO2柱浓度低于2018年和2020年同期有关.

    作者:

    CAO Yang;曹杨;ZHAO Xiaoli;赵晓莉;CHENG Xiang;成翔

    提交时间:2021-04-01

  • 14. 基于格点资料的四川盆地大气稳定度特征分析

    摘要: 基于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资料,利用帕斯奎尔大气稳定度分类法计算四川盆地大气稳定度,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稳定类大气出现频率受纬度影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盆地东北部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最高,盆地西南部最低,整体排序为盆地东北部>盆地北部>盆地中部>盆地南部>盆地西南部.2)四川盆地除8月因为少云占比少导致稳定类天气出现频率高以外,其余月份均呈现春冬季高、夏秋季低的特点,其中春季最高、秋季最低.3)四川省盆地稳定类天气出现频率日变化呈“凹”形,即在白天均不会出现稳定类天气.

    作者:

    成翔;赵晓莉;曹杨

    提交时间:2021-04-01

  • 15. 基于车载实验的机动车尾气卤代烃排放特征研究

    摘要: 机动车作为城市大气中挥发性卤代烃(VHCs)主要来源之一,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但汽车尾气尤其是实际道路行驶工况下VHCs的排放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两辆典型轻型汽油车和三辆不同排放阶段轻型柴油货车进行车载排放测试实验,并利用苏玛罐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中35种VHC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汽油车、柴油车的VHCs平均排放因子分别是1.2±0.34mg/km、3.6±1.5mg/km;城市道路工况下机动车VHCs排放因子高于郊区道路和高速公路,例如汽油车在市区、郊区和高速公路的卤代烃排放因子分别为2.4±0.58mg/km、2.1±1.2mg/km和0.37±0.24mg/km;对于轻型汽油车,含量最高的5种VHCs分别是氯苯、1,2-二氯乙烷、苄基氯、六氯丁二烯和1,2,4-三氯苯;而对于柴油车,氯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氯甲烷和二氯二氟甲烷是主要VHCs.本研究对典型机动车尾气卤代烃排放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大气挥发性卤代烃的精细源分配和机动车污染控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作者:

    梅慧;王璐璐;金博强;朱仁成;王梦雷;

    提交时间:2021-04-01

  • 16.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GC-QTOF/MS非靶标筛查

    摘要: 本文借助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GC-QTOF/MS)对大气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非靶标筛查.通过各种分析软件及数据库对样品解析后,共识别出166种污染物,主要以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为主.除此之外,还识别出一些没有标准分析方法的有毒污染物,如1-甲氨基蒽醌、2,2,6,6-四甲基-4-哌啶酮、2-甲硫基苯并噻唑、1-甲基异喹啉等.本研究证实了该高分辨筛查技术可以快速筛查出大气样品中的特征污染物,从而为后期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

    ZHU Chaofei;朱超飞;WU Zichen;武姿辰;LI Xiaoxiu;李晓秀;DONG Liang;董亮;WANG Wenwen;王雯雯;LV Meiling;吕美玲;HUANG Yeru;黄业茹

    提交时间:2021-04-01

  • 17. 平顶山PM2.5污染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摘要: 根据平顶山市2016~2019年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关键污染因子水平、季节变化、比值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9年平顶山市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74.6、68.0、63.4、58.8μg/m3,污染程度逐渐改善,但并未根本解决,超标率依旧处于高位,季节差异明显,冬季均值远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利用特征比值法进行分析,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冬季二次污染对细颗粒物贡献较大;燃煤源对PM2.5的贡献逐渐减少,移动源对PM2.5的贡献逐渐增加.空气动力与水汽条件对平顶山冬季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当气压小于1013.1hpa、24h变压值达-1.5hPa以下、相对湿度高于64%、露点温度高于-7.0℃时,发生污染可能性较大;当气压大于1014.5hpa、变压值达3.6hPa以上、当相对湿度小于53%、露点温度低于-7.0℃时,发生污染天气的可能性较小;此外,盛行风向传输也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利用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了平顶山市PM2.5的贡献特征,结果表明,2016~2019年WCWT高值分布范围呈先增大后缩小的变化特征,污染影响区域逐渐由短距离影响转变为短距离以及跨省的复合传输,PM2.5污染源区主要分布在河南区域(除西北部)、安徽东北部、山东西部以及陕西部分区域.

    作者:

    边帅鹏;王振楠;张钰娜;赵利;张雪珍;杨如春

    提交时间:2021-04-01

  • 18. 平顶山主城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分析

    摘要: 基于2017-2019年平顶山市臭氧的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平顶山市的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全年及超标日臭氧日变化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超标日高值持续时间更长,峰值浓度与全年相比相差较大.全年臭氧污染情况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超标日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末以及初秋.臭氧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性,臭氧污染过程往往出现在气温大于20℃时.相对湿度越高,臭氧浓度越低,不易发生臭氧污染.臭氧超标日盛行偏南风,且低风速更容易产生高浓度的臭氧污染.无雨或少雨天气是臭氧污染发生的重要条件,降水量与臭氧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有降雨出现时臭氧浓度整体水平较低.能见度与臭氧浓度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能见度高时,往往是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使得臭氧浓度增加.平顶山市臭氧超标日常伴随着一系列气象条件变化,包括晴天少雨、气温升高,湿度降低、风速变小等,污染结束往往伴随相反的气象变化.

    作者:

    王振楠;王建党;王彬;李研;边帅鹏;孙天宝

    提交时间:2021-04-01

  • 19. 废铅膏预脱硫及再生铅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

    摘要: 废铅蓄电池破碎分选得到的废铅膏直接高温熔炼回收铅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对废铅膏进行预脱硫后可实施低温熔炼,但废铅膏预脱硫存在杂质干扰稳定运行、脱硫反应传质障碍大以及钠碱脱硫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铅膏乳化分散-混动力强化筛分分离杂质、反应过程颗粒物表面即时强制更新强化传质的碳酸氢铵铅膏预脱硫技术,实现废铅膏中塑料碎片等杂质99%以上去除,脱硫反应40min内铅膏中硫含量降至0.5%以下,进入熔炼炉的脱硫铅膏中有机物与硫的量下降90%以上,冶炼温度下降近400℃,达到了源头减排大气污染物和CO2的目的;相比传统的工艺,铅尘、SO2、NOx、二噁英和CO2分别减排56.0%,70.7%,40.0%,23.5%和22.4%,为再生铅产业的绿色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作者:

    Chen Biao;陈彪;Zhang Junfeng;张俊丰;Huang Yan;黄妍;Cao Jing;曹靖;Ge Fei;葛飞;Ma Yang;麻洋;Yang Cuiting;杨翠婷

    提交时间:2021-04-01

  • 20. 1998~2018年四川省氨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 通过收集四川省不同地区氨排放源资料,选取合适的排放因子和计算方法,建立起四川省1998~2018年各市氨排放清单,并对氨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建立起1km×1km氨排放清单格网.结果表明:20年间四川省氨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年均增长率为0.61%.从1998年的86.38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107.85万吨,此后又缓慢下降至96.92万吨.畜禽养殖源为主要氨排放源,占比54%~64%,其次为氮肥施用,占比18%~23%;城市间氨排放量差异很大,甘孜州、凉山州为、南充市主要氨排放城市,但以成都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区域氨排放强度最大;1998~2018年氨排放空间分布变化差异不大,排放量大的区域均主要集中在成都市,且主要来源于周边区县.

    作者:

    Yang Yerui;杨烨瑞;Song Ling;宋玲;Zhou Minghua;周明华;Liu Quan;刘泉

    提交时间: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