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基本信息

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上海

2021-10-24

2021-10-24

中国生态学学会

会议文集

  • 1. 1982-2018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非线性趋势及其格局分析

    摘要: 探究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研究多采用线性趋势来表达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而忽略了趋势的非线性.本文使用GLASS FVC数据,利用BFAST方法和格局分析,探讨了1982-2018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非线性趋势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与线性趋势方法的对比发现,BFAST的检测结果揭示了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等地的植被覆盖显著增加趋势其实存在中断,青海和东北等地植被覆盖经历了由退化到改善的过程而并非简单的…查看全部>>

    作者:

    LUO Shuang;罗爽;LIU Huiyu;刘会玉;GONG Haibo;龚海波;;;;;;;;;;

    提交时间:2021-10-24

  • 2. 1991-2017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格局时空演变

    摘要: 冰川景观变化是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共同"指示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冰川景观将进一步变化.科学评估冰川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为应对冰川景观变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1991-2017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模型、分形维数等方法分析近26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查看全部>>

    作者:

    PENG Jiajia;彭加加;XU Liping;徐丽萍;CAO Cui;曹翠

    提交时间:2021-10-24

  • 3. 不同杉木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对大气增温的响应

    摘要: 以10个不同杉木无性系幼林叶片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地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微波石蜡快速切片法制作叶片解剖结构,通过观测比较叶片8项解剖结构指标的差异规律,研究不同杉木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在大气增温背景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地2020年度夏季气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降水量变化与之相反,呈现出明显的高温干旱现象.(2)不同杉木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相似,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为典型异面叶;解剖结构指标除下表皮厚度…查看全部>>

    作者:

    LI Linxin;李林鑫;TAO Changzhu;陶长铸;LIN Jingquan;林景泉;LI Ming;李明;MA Xiangqing;马祥庆;WU Pengfei;吴鹏飞

    提交时间:2021-10-24

  • 4. 克拉玛依油田高盐采油废水人工湿地环境及其生态效应

    摘要: 作为生态系统中较为脆弱的一种,荒漠区生物种类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高盐采油废水的排放会对荒漠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克拉玛依油田某外排水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等距离布点原则布设12个样方,通过地理探测器和聚类分析识别出湿地影响区域和背景区域,分析了两区域内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多样性,并分析了盐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采油废水排放对周围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背景点位含水率在6.5%以下,湿地影响点位含水率在12%-30%;对土壤全盐量的…查看全部>>

    作者:

    张珍珠;ZHANG Zhenzhu;HUA Yukang;花昱伉;WANG Xinghua;王兴华;WANG Yu;王雨;MENG Jing;孟晶;XU Yulin;许玉琳;ZHOU Zhiwei;周志威;LI Qianqian;李倩倩;BI Lei;毕磊;LIU Yanwei;刘艳伟;苏贵金;SU Guijin;SHI Bin;史斌

    提交时间:2021-10-24

  • 5. 克氏针茅物候对气候变暖和水分变化的响应及其光合生理生态机制

    摘要: 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植物物候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克氏针茅草原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探究了克氏针茅物候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水热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增温使克氏针茅返青期和抽穗期提前2.8d和7.8d、枯黄期推迟6.8d;水热协同作用主要影响抽穗期,增温增水(气候暖湿化)较增温减水(气候暖干化)提前7.4…查看全部>>

    作者:

    GU Wenjie;顾文杰;ZHOU Guangsheng;周广胜;LU Xiaomin;吕晓敏;ZHOU Mengzi;周梦子;ZHOU Li;周莉;JI Yuhe;汲玉河;ZHOU Huailin;周怀林;;;;;

    提交时间:2021-10-24

  • 6. 唐古特白刺叶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异特征

    摘要: 叶功能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研究叶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异特征能为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测定指标.以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对其比叶面积(SLA)、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mass、Narea)、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叶建成成本(CCmass、CCarea)进行测定,分析这些叶功能性状及性状相关关系沿气候梯度的变异特征.结…查看全部>>

    作者:

    WEI Haixia;魏海霞;HUO Yanling;霍艳玲;ZHOU Zhongke;周忠科;ZHANG Zhiguo;张治国

    提交时间:2021-10-24

  • 7. 土壤含水量驱动土壤病毒和细菌多度及其与土壤异养呼吸关系的变化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实体,也是若干类型生境中微生物数量的重要调节者.因此,了解病毒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深入认识包括碳循环在内的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建立土壤微宇宙实验系统,跟踪调查恒定低含水量、恒定高含水量和波动含水量3种水分处理下土壤病毒和细菌多度的变化,以及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对土壤病毒-细菌相互作用的响应.相较于低水分处理,高水分处理显著增加了病毒多度(P<…查看全部>>

    作者:

    HUANG Wenwen;黄文文;ZHANG Quanguo;张全国

    提交时间:2021-10-24

  • 8. 城市群生态网络协同构建场景要素与路径分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摘要: 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是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重要场景之一,合理的生态网络能加强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对保障城市与区域生态安全,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例,以场景为依托开展生态网络协同构建场景要素与协同路径分析,结合景观连通性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获得生态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构建大湾区生态网络总体格局,最后从跨区域协作角度探…查看全部>>

    作者:

    FENG Shu;冯舒;TANG Zhengyu;唐正宇;YU Lu;俞露;GUO Chen;郭晨;TANG Moxi;汤沫熙;YANG Zhipeng;杨志鹏

    提交时间:2021-10-24

  • 9.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生态补偿研究

    摘要: 为全面了解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趋势,以CSSCI数据库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论文分布、研究力量、研究主题、热点演化等方面进行科学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系列知识图谱.结果显示:①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经历了波动增长(2000-2016)-逐步下降(2016-2019)-缓慢增加(2019-)3个发展阶段;累计发文量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②国内生态补偿…查看全部>>

    作者:

    董海宾;刘思博;Bolormaa Damdinsuren;侯向阳

    提交时间:2021-10-24

  • 10.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评估

    摘要: 为了科学评价黄土高原林草措施的可持续性,基于林草生态系统蒸散发(ET)与降雨补给之间的水量平衡动态关系,开展林草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利用实测水文气象要素数据和PML_V2ET、GRACE和MOD13A1EVI等遥感产品,阐明了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与ET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了 ET和EVI的定量响应关系,定量估算了不同降雨情景下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覆盖度恢复阈值与恢复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PML产品基于通量站点…查看全部>>

    作者:

    WANG Kaili;王凯利;WANG Zhihui;王志慧;XIAO Peiqing;肖培青;WANG Tiesheng;王铁生;ZHANG Pan;张攀

    提交时间:2021-10-24

  • 11. 基于"源-汇"景观的典型半城市化小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摘要: 小流域的水质恶化主要由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引起,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首要污染源.当前对非点源污染的管控仍存在难监测和难治理的问题,明晰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非点源污染风险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分辨率影像解译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期厦门市后溪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源-汇"景观格局方法计算研究区网格单元的网格污染指数(GPI);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查看全部>>

    作者:

    YU Zixian;余子贤;QIAN Yao;钱瑶;LI Jiabing;李家兵;LI Xiaomei;李小梅;TANG Lina;唐立娜

    提交时间:2021-10-24

  • 12. 基于物种分布的北京平原生态网络构建

    摘要: 高强度的城市化活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破碎化、退化和消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建立城市地区生态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因其他物种数据可获得性差,以观测的典型鸟类群落为指示物种,探讨构建生态网络,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思路.以北京市平原区为研究范围,重点基于86种鸟类分布大数据,通过Maxent模型掩膜生成栖息地源地并进行分级,在GIS技术的支撑下,以土地利用数据建立鸟类活动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算法,模拟并形成…查看全部>>

    作者:

    YANG Wenrui;阳文锐;LI Jing;李婧;WEN Cheng;闻丞;HUANG Yue;黄越;GU Yiyun;顾燚芸;ZHU Jie;朱洁;TANG Yan;唐燕

    提交时间:2021-10-24

  • 1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山西黄河流域保护优先区识别

    摘要: 山西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生态环境快速退化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进行保护优先区识别是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给研究区生态平衡的维护及生态保护规划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理论依据,基于2010-2020年多源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offs)模型等方法模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防风固沙、产水、碳固定…查看全部>>

    作者:

    WU Shurong;吴树荣;PAN Huanhuan;潘换换;JI Qianqian;姬倩倩;DU Ziqiang;杜自强;WU Zhitao;武志涛;ZHANG Hong;张红

    提交时间:2021-10-24

  • 14. 基于生态足迹视角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额度测算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客观定量地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补偿,发展与环境健康并行是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以长江流域的十九个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公顷"模型,对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进行修正,计算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利用GIS平台进行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动态化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长江流域各行政区生态补偿额度进行测算,并基于…查看全部>>

    作者:

    GUAN Dongjie;官冬杰;JIANG Yanan;姜亚楠;YAN Lingyun;严聆云;ZHOU Jian;周健;HE Xiujuan;和秀娟;YIN Boling;殷博灵;ZHOU Lilei;周李磊

    提交时间:2021-10-24

  • 15. 大兴安岭森林草原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

    摘要: 大兴安岭森林草原过渡带是大兴安岭森林与呼伦贝尔草原接壤的关键区域.由于过渡带本身的脆弱性,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区域内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剧烈变化.然而,气候变化和放牧双重作用对森林草原过渡带草地植物群落动态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森林草原过渡带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8、2009、2010和2019年沿着草甸草原—森林草原过渡区域—林间草地—森林的梯度进行野外调查,对比分析11年间受气候变化和过度放…查看全部>>

    作者:

    DUAN Xinyu;段新宇;QIAN Rui;钱芮;HUANG Xuewen;黄学文;XU Wanggu;徐网谷;WANG Zhi;王智;WU Honghui;吴红慧;GAO Yingzhi;高英志

    提交时间:2021-10-24

  • 16. "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系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效应——以张掖市为例

    摘要: 开展复合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效应研究可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强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以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系统的典型区域张掖市为例,基于1987年、2000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以乡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引入相对优势度指数划分山地、绿洲、荒漠子系统,研究复合系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效应.结果表明:(1)张掖市复合系统呈现地域分异特征,由南部山地系统,中部绿洲系统和北部荒漠系统…查看全部>>

    作者:

    YAO Litang;姚礼堂;ZHANG Xuebin;张学斌;ZHOU Liang;周亮;LUO Jun;罗君;WANG Ziyang;王梓洋;LEI Yue;雷越;LI Yixia;李意霞

    提交时间:2021-10-24

  • 17. 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构型的影响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播种当年及生长第2年对照、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下根茎型、直根型、根蘖型苜蓿根系平面、立体几何构型和分形特征差异,以探究不同根型苜蓿对干旱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增加,各根型苜蓿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减小;各根型苜蓿的根系拓扑指数较小,根系分支模式为叉状分支结构;各根型苜蓿的根系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较小,而分形丰度和平均连接长度均较大,表明其根系分支相对简单,但空间拓展能力强,有利于对…查看全部>>

    作者:

    WANG Kun;汪堃;NAN Lili;南丽丽;GUO Quanen;郭全恩;YAO Yuheng;姚宇恒;HE Haipeng;何海鹏;XIA Jing;夏静;MA Biao;马彪

    提交时间:2021-10-24

  • 18. 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物种多样性高分辨率遥感估测

    摘要: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也是云南省普洱地区重要森林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物种多样性遥感估测对研究区域尺度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光谱异质性假说和环境异质性假说,首先使用1m空间分辨率的机载高光谱数据和激光雷达数据提取了光谱多样性特征和垂直结构特征.然后利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递归特征消除方法选择对研究区森林乔木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较好解释能力的遥感特征,并对Shannon-Win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查看全部>>

    作者:

    LIU Luxia;刘鲁霞;PANG Yong;庞勇;SANG Guoqing;桑国庆;LI Zengyuan;李增元;HU Bo;胡波

    提交时间:2021-10-24

  • 19. 林窗凋落物化感作用对格氏栲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 为探讨林窗凋落物化感作用对幼苗更新的影响,通过模拟林窗与非林窗光照强度,以林窗和非林窗凋落物水浸提液(浓度1∶10、1∶30、1∶50和1∶100)为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阐述林窗、凋落物化感作用及二者协同效应对格氏栲幼苗高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林窗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PS Ⅱ潜在活力(Fv/Fo)、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林窗,后期幼苗高度和叶片初始荧光(Fo)低…查看全部>>

    作者:

    JIN Mengran;晋梦然;JIA Meihua;贾梅花;XIAO Qianru;肖倩茹;LIU Jinfu;刘金福;SHEN Caixia;沈彩霞;SHI Youwen;施友文;HE Zhongsheng;何中声;;;

    提交时间:2021-10-24

  • 20. 植物源和土壤有机质源土壤呼吸组分的拆分原理、方法与应用进展

    摘要: 区分土壤呼吸组分并揭示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对于准确评估土壤碳过程及其环境影响机制至关重要.根据底物来源和作用机制的差异,土壤呼吸主要包括根系呼吸、根际微生物呼吸、凋落物分解、自然条件下和激发效应下土壤有机质(SOM)分解.现有土壤呼吸组分拆分方法可以分为基于植物源CO2测定或土壤有机质源CO2测定的差分拆分方法,以及基于土壤呼吸组分同位素信号差异的拆分方法.土壤呼吸组分拆分研究可以解决不同土壤呼吸组分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植物光合…查看全部>>

    作者:

    WEI Jie;魏杰;WANG Jingyuan;王晶苑;CHEN Changhua;陈昌华;WEN Xuefa;温学发

    提交时间: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