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一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基本信息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一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天津

2023-06-01

2023-06-01

中国微生物学会

会议文集

  • 1. CBM在多糖底物降解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 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是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多糖底物上以提高催化结构域在底物附近的浓度及催化效率,帮助其更好地降解如纤维素、木聚糖、几丁质和黄原胶等大分子化合物.不同家族的CBM因其来源或结构不同往往会具有不同的底物结合特性.本文从CBM的家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CBM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对其作为融合单元运用到多糖底物的…查看全部>>

    作者:

    NI Xin;倪新;YANG Fan;杨帆

    提交时间:2023-06-01

  • 2. CD630 27900基因缺失显著降低艰难拟梭菌自溶速率、毒力及对酸和抗生素的耐受性

    摘要: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difficile)CD630_27900基因位于slpA-cwp66基因座上,CD630_27900基因属于假定的Lmbe家族的酶,但基因功能尚未明确.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艰难拟梭菌CD630_27900基因敲除菌株,比较野生型菌株(CD630)与突变株表型差异,探讨CD630_27900基因对艰难拟梭菌感染的影响. 方法:用非等长同源臂偶联等位交换(allele-coupl…查看全部>>

    作者:

    杨君仪;YANG Junyi;BAO Jiangjian;鲍江舰;SHAO Ruirui;邵瑞瑞;ZHANG Ting;张婷;LIAO Jian;廖健;CHENG Yumei;程玉梅;GUAN Zhizhong;官志忠;QI Xiaolan;齐晓岚;CHEN Zhenghong;陈峥宏;崔古贞;CUI Guzhen;HONG Wei;洪伟

    提交时间:2023-06-01

  • 3. 不同制曲工艺对速成永川豆豉后发酵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

    摘要: 目的:传统永川豆豉和速成永川豆豉生产工艺不同,在风味品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方法:为明确制曲工艺对豆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自然制曲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制曲永川豆豉在速成工艺下的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差异. 结果:自然制曲速成永川豆豉氨基酸态氮含量和色泽显著高于米曲霉制曲速成永川豆豉(P<0.05),但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米曲霉制曲速成永川豆豉(P<0.05),2种制曲速成永川豆豉可滴定酸…查看全部>>

    作者:

    ZHOU Xu;周旭;ZENG Tao;曾涛;WANG Hongwei;王洪伟;LIANG Ming;梁明;ZHANG Yu;张玉;WANG Chen;王晨;SUO Huayi;索化夷

    提交时间:2023-06-01

  • 4. 乙胺丁醇与异烟肼协同对耻垢分枝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异烟肼(isoniazid,INH)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治疗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2种主要一线药物,虽然这2种药在临床上的联合使用有效地遏制了结核病的蔓延,但是它们之间潜在的协同作用机制却十分不清楚. 方法:本项目以耻垢分枝杆菌为模式菌株,首先,克隆Ms0606基因并以异丙基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查看全部>>

    作者:

    ZHU Chen;朱晨;YANG Min;杨敏

    提交时间:2023-06-01

  • 5. 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制甲烷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二氧化碳减量化与转化是当前业界关注及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转化为甲烷,有利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的研究与进展;总结了二氧化碳生物转化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氢营养型、甲基营养型生物转化甲烷机理和生物转化能量来源;探讨了不同产甲烷菌微生物电合成产甲烷和氢气研究进展,总结了微生物电合成法、光合作用法和厌氧消化法等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技术在反应器设计、…查看全部>>

    作者:

    JIANG Guanlun;姜冠伦;ZHANG Xinmiao;张新妙;LUAN Jinyi;栾金义

    提交时间:2023-06-01

  • 6.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摘要: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coli,ETEC)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中黏附素和肠毒素是其感染引起腹泻的主要毒力因子.首先,黏附素介导ETEC与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定殖.随后,定殖的细菌产生肠毒素,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引起水样腹泻.传统的观点认为ETEC属于非侵袭性大肠杆菌,并不会引起肠上皮细胞凋亡和破坏肠道的屏障结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在体外和体内ET…查看全部>>

    作者:

    LI Baoliang;李保良;PANG Shengmei;庞胜美;Lü Linfen;吕林芬;ZHU Guoqiang;朱国强;DUAN Qiangde;段强德;;;;;

    提交时间:2023-06-01

  • 7. 人工湿地反应性填料开发及其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摘要: 目的:人工湿地填料作为反硝化电子供体可以高效且稳定地脱氮除磷,但是填料的选用方式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方法:本文以磁黄铁矿、菱铁矿和农业废弃物(木屑等)为人工湿地填料,研究了其对人工湿地反硝化脱氮除磷的效果. 结果:结果显示,质量比1∶1的矿石组合和木屑以3∶1的质量比作为混合填料,驯化8个周期后NO3--N和PO43--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8.6%和88.9%.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查看全部>>

    作者:

    CHEN Yifan;陈一帆;WANG Mengnan;王梦男;LU Jianping;路建平;MAO Yimin;毛祎旻;ZHANG Baogang;张宝刚

    提交时间:2023-06-01

  • 8. 内源微生物驱油及其对油藏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摘要: 目的:新疆油田六中区为典型水驱普通稠油油藏,水驱效果较差,油藏具有丰富的内源微生物,本研究通过分析内源微生物驱油对油藏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确定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该类油藏的应用潜力. 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及分析化学技术,系统研究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后油藏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细菌总数和功能菌群的浓度以及采出液的流体性质,总结内源微生物驱油对油藏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结果:现场试验注入激活剂和空气后,内源微生物被显著激活,细菌…查看全部>>

    作者:

    CUI Qingfeng;崔庆锋;YU Li;俞理;ZHANG Qun;张群;DAI Xuecheng;代学成;WANG Hongbo;王红波

    提交时间:2023-06-01

  • 9. 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协同调控砷胁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是植物根系中最主要的两大类内生真菌,均可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重金属等胁迫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砷(arsenic,As)及砷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可在植物中富集,造成生物链毒害.本团队一直致力于内生真菌与药用植物生长、活性物质合成,砷吸收、积累关系的研究…查看全部>>

    作者:

    BI Yue;毕悦;DAI Hongyang;代红洋;ZHANG Xingkai;张兴开;CAO Guanhua;曹冠华;HE Sen;贺森

    提交时间:2023-06-01

  • 10. 南极乔治王岛冰锥洞微生物培养探索

    摘要: 目的:南极洲具备独特的环境和相对的生物地理隔离,南极洲各类生境中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也是新颖微生物物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南极冰锥洞这类特殊生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条件的多样化提升南极微生物的培养率和多样性,揭示南极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多样性,为该环境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南极极端环境未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提供借鉴. 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培养基添加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查看全部>>

    作者:

    MAO Mengting;毛梦婷;ZHANG Jin;张瑾;WEN Jiao;文姣;CHEN Bo;陈波;LIAO Li;廖丽

    提交时间:2023-06-01

  • 11. 土壤细菌网络互作调控线虫肠道细菌群落

    摘要: 动物肠道细菌群落在联系宿主与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绿肥翻压和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对土壤细菌和线虫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并探究土壤细菌和线虫肠道细菌群落间的潜在关联关系. 方法:基于盆栽试验,结合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黑麦草翻压和对照处理下水稻生长的前期(返青期)和后期(收获期)土壤细菌和线虫肠道细菌群落,结合网络分析研究土壤细菌网络互作对线虫肠道细菌群落的潜在影响…查看全部>>

    作者:

    ZHANG Hui;张慧;肖娴;XIAO Xian;HUANG Ruilin;黄瑞林;MA Zhiyuan;马志远;LIU Manqiang;刘满强;ZHAO Yuan;赵远;JIANG Yuji;蒋瑀霁;孙波;SUN Bo;LIANG Yuting;梁玉婷

    提交时间:2023-06-01

  • 12. 基于细胞热漂移测定(CETSA)技术鉴定活细胞内药物靶标的标准操作流程

    摘要: 目的:细胞热漂移测定(cell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技术是一种检测细胞内药物(配体)和蛋白质(靶标)相互作用的技术,原理是当蛋白质结合药物后,其热稳定性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这种变化去鉴定药物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药帕比司他(panobinostat)为例,建立基于蛋白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和CETSA技术的药物靶蛋白鉴定的标准操作流程. 方法:…查看全部>>

    作者:

    WANG Li;王莉;LIU Jingfang;刘景芳;LI Weilin;李维林;LI Erwei;李二伟;SUN Shutao;孙树涛;LI Juan;李娟;LUO Yuanming;罗元明

    提交时间:2023-06-01

  • 13.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发育关联代谢物分析

    摘要: 目的:柑橘黑点病是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D.citri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菌丝生长(10d,T1)、分生孢器形成(20d,T2)和分生孢器产孢(30d,T3)三个阶段.通过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组分析,挖掘病原菌发育过程中标记物、关键代谢物,为黑点病菌产孢机制、代谢调控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查看全部>>

    作者:

    PU Zhanxu;蒲占湑;ZHU Li;朱莉;DU Danchao;杜丹超;HU Xiurong;胡秀荣;LU Lianming;鹿连明;HUANG Zhendong;黄振东

    提交时间:2023-06-01

  • 14. 天然Fe(Ⅱ)矿物-生物质强化微生物还原固定五价钒研究

    摘要: 目的:重金属钒的环境危害日益受到关注,微生物可实现高毒性的五价钒[pentavalent vanadium,V(Ⅴ)]的还原固定,其中电子供体是微生物还原V(Ⅴ)的关键,尽管天然Fe(Ⅱ)矿物和天然生物质均被报道可单独支持微生物还原V(Ⅴ),而基于两者构建的混养体系中微生物还原V(Ⅴ)的特征尚未揭示. 方法:本研究对天然Fe(Ⅱ)矿物和生物质进行优选并复配组合,探究混养生物体系中五价钒[V(Ⅴ)]的还原机理. 结果:磁…查看全部>>

    作者:

    SUN Yajie;孙雅洁;WANG Mengnan;王梦男;LU Jianping;路建平;GENG Rongyue;耿榕悦;ZHANG Baogang;张宝刚

    提交时间:2023-06-01

  • 15. 小柴旦盐湖脱硫棒状菌属的环境适应性机制分析

    摘要: 目的:青藏高原小柴旦盐湖富含硫酸盐卤水,宏基因组学分析揭示该生境蕴藏着丰富的具有耐盐、固碳和脱硫功能的微生物.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潜在的固碳脱硫微生物脱硫棒状菌(Desulfotignum)的代谢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机制. 方法:利用宏基因组分箱分析和公共数据库下载获得小柴旦盐湖脱硫棒状菌属的基因组,通过文献跟踪和16S rRNA基因数据库检索揭示脱硫棒状菌的全球生境分布,基于基因组分类数据库(genome taxon…查看全部>>

    作者:

    ZENG Jianxiong;曾健雄;CHANG Licao;常利草;HU Wenzhe;胡文哲;LIU Jun;刘俊;JIANG Hongchen;蒋宏忱;FANG Yun;方云

    提交时间:2023-06-01

  • 16. 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细菌的能量代谢途径分析

    摘要: 目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细菌广泛分布于海洋及非海洋环境中,具有多种代谢途径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生境.本研究从能量代谢途径角度出发,探究该属菌株对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 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科技数据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中获取146个Exiguobacterium属菌株的基因组,查找并统计光营养、厌氧呼吸和底物代谢等多…查看全部>>

    作者:

    ZHAO Rui;赵芮;LI Denghui;李登辉;LI Xuegong;李学恭;ZHANG Weijia;张维佳;ZHAO Yuan;赵苑;WU Long-Fei;吴龙飞

    提交时间:2023-06-01

  • 17. 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的种间电子传递

    摘要: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也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组成.大气中约74%的甲烷由产甲烷古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互营产生,种间电子传递(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IET)是微生物菌群降低热力学能垒、实现互营产甲烷的核心过程.IET可分为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MIET)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查看全部>>

    作者:

    ZHANG Hanyun;张瀚云;ZHOU Jinjie;周瑾洁;ZHANG Cuijing;张翠景;LI Meng;李猛

    提交时间:2023-06-01

  • 18. 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耦合铁还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 厌氧氨氧化耦合铁还原[ammonium oxidation coupled to Fe(Ⅲ)reduction,Feammox]作为一种连接氮循环和铁循环之间的氮代谢途径,在自然界中氨氮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系统研究Feammox驱动的氮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及其受控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元素循环的微生物机制,也有助于揭示Feammox在缺氧地质历史时期对古海洋氮库演变和含铁矿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从Feammox发展历史、…查看全部>>

    作者:

    LUO Junyue;罗珺月;FENG Jie;冯杰;LUO Yang;罗阳;JIANG Hongchen;蒋宏忱;HUANG Liuqin;黄柳琴

    提交时间:2023-06-01

  • 19. 我国三大水系环境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表面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进展

    摘要: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广泛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表层,可为水环境中微生物的富集提供独特的生态位,并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中国是塑料生产及使用大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中国水系的微塑料污染状况及其表面微生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受到重点关注.本文总结了中国三大水系(长江、黄河、珠江)微塑料污染现状、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水环境中微塑料表面的微生物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总结与展望.

    作者:

    PENG Ziqi;彭子淇;LI Jialing;李佳岭;QIU Liting;邱丽婷;SHU Ranjun;舒冉君;SHE Tingting;佘婷婷

    提交时间:2023-06-01

  • 20.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区邻近水体对湖泊微生物群落的贡献

    摘要: 目的:探究尕斯库勒盐湖生态系统中邻近水体对湖泊微生物的贡献. 方法:采集尕斯库勒盐湖区湖水、沉积物以及邻近的泉水、河水和盐田的水样,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通过16S rRNA基因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结果:尕斯库勒盐湖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的优势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广古菌门…查看全部>>

    作者:

    ZHAO Zhuoli;赵卓丽;HUANG Jianrong;黄建蓉;HAN Jibin;韩积斌;JIANG Hongchen;蒋宏忱

    提交时间: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