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樟子松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来源:中文会议(科协)
中文摘要

[目的]以樟子松带子叶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直接器官发生技术建立樟子松植株再生体系。[方法]实验分为无菌体系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生理指标测定五个步骤,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以 3%CuSO4 进行种子消毒,配合 2%NaClO或 10%H2O2 进行茎段消毒,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 6-BA + 1.0 mg·L-1 NAA +6 g·L-1 琼脂+20 g·L-1 蔗糖,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 1/4MS+WPM+1.0 mg·L-1 IBA+6 g·L-1 琼脂+20 g·L-1 蔗糖,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 1 g·L-1 活性炭+2 mg·L-1 NAA+20 g·L-1 糖+6 g·L-1 琼脂。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后POD活性升至最高,随着继代培养后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整个生长过程逐步升高,继代培养后达到最高。[结论]6-BA和NAA的组合可以诱导樟子松茎段形成芽原基,随着 6-BA浓度的升高,繁殖系数与枯黄比率都随之增加,芽原基生长部位逐步由顶端生长转变为侧枝部位生长。IBA促进樟子松外植体芽的伸长和针叶的形成,使芽原基生长为幼枝和针叶。本研究以直接器官发生为途径成功建立了樟子松植株再生体系,实现了一粒种子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多棵植株的目的。

郭辰昊;代静;孟鹏;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第八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直接器官发生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樟子松

2478-2478 / 1

评论

上述内容所涉观点、意见仅代表作者,与国家学术会议平台无关。

国家学术会议平台已取得上述相关成果授权,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用作他途,一经发现,相关法律后果自行承担,国家学术会议平台保留向相关侵权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