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基本信息
2023-07-28
2023-07-31
中国林学会;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林学会秘书处;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林学会
会议论文集/摘要集
1.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late-acting self-incompatibili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RNase T2 family members in Camellia oleifera
摘要: Background:The Camellia oil tree(Camellia oleifera Abel.)is an important nonwood forest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and most Camellia oil tree cultivars are late-acting self-incompatibility(LSI)types.Although several stud…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 油茶CoRALFs的结构特征及表达分析
摘要: 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s(RALFs)are small peptides rich in cysteine,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reproductive growth.It is known that some of them are involved in pollen tube growth,micropyle guidance and g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 普通油茶开花与授粉期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摘要: 为了解普通油茶开花与授粉期转录组特征,并寻找普通油茶该时期生殖过程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普通油茶生殖分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以普通油茶湘林 210#4个时期(花未开、授粉 2-3 d,授粉 7 d和 20 d)的花为材料,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除去低质量数据后共得到 21.57Gb的Clean reads,在阈值为 log2(倍数变化)>1或log2(倍变化)<-1时,共检测到 85 134个Unigene(46 8…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 不同产地和不同成熟期油茶果壳木质素结构解译
摘要: [目的]对不同产地(永州、常宁、祁东和小果油茶、湘林 1 号、湘林 210)和不同成熟期(2022年 10 月 1 日至 30 日,每隔七天采集一次湘林 53 号)油茶果壳木质素结构进行解译,为油茶果壳的高值化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磨木木素(MWL)和双酶解木质素(DEL)为研究样品,利用FT-IR、高效液相、热裂解气质、热重分析、核磁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全面的结构表征。[结果]从不同产地油茶果壳中提取木质素组分,结果表明油茶果壳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 干旱及复水对油茶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探究土壤不同干旱程度对根际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指导油茶科学灌水。[方法]采用棚内盆栽试验,对 3 年生'华金'进行不同土壤体积含水量处理(5%~10、10%~15%、15%~20%、20%~25%),处理 30 天后均复水到体积含水量 20%~25%,测定油茶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1)试验表明当土壤体积含水量降至较低水平(5%~15%)时,会导致油茶植株生长变缓。2)不同处理下根际土壤土壤水分含…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 赤霉素影响油茶春梢木质化的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外源赤霉素(GA3)对油茶春梢木质化的影响,为研究外源激素调控油茶 油茶春梢木质化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以期寻求改善油茶穗条质量的途径。[方法]本研究以 6 年生 油茶品种'华鑫'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油茶春梢萌发前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对油茶进行 处理,设置 4 个赤霉素处理梯度:600、1200、2400、4800 mg·L-1,以及 4 个烯效唑处理梯度:200、400、800、1600 mg·…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 微生物单宁酶对山核桃仁涩味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及潜在的脱涩机理
摘要: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其种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与山核桃胚紧密粘合的种皮中富含多种涩味物质,如酚类化合物、类黄酮、单宁等。因此,山核桃必须经过脱涩后方可食用。高温水煮和高压蒸煮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山核桃仁脱涩方式,但是在处理过程中部分高营养的化合物溶于水而流失,同时产生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造成环境极大污染,加工企业的成本显著提高。如何对山核桃脱涩进行技术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 核桃JrGA20ox1基因表达砧木对野生型接穗的功效性状调控
摘要: 目的: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JrGA20ox1 表达砧木的微型嫁接体系,探究了JrGA20ox1 基因表达砧木对野生型接穗的调控机理,为果树砧穗信号调控机理研究提供技术平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 JrGA20ox1 表达砧木的微型嫁接体系,分别以核桃 JrGA20ox1-OE、JrGA20ox1-RNAi和野生型植株为砧木,核桃野生型植株为接穗进行嫁接,待嫁接单元愈合完全后对接穗进行株高、节间长、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 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揭示山核桃中褪黑素合成调控新机制
摘要: [目的]解析山核桃中褪黑素合成通路,探究其合成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以山核桃三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仁为实验材料进行转录组与代谢组测定。生信分析挖掘山核桃中褪黑素合成代谢通路。通过进化树分析,蛋白同源性比对以及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验证候选基因功能。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挖掘褪黑素合成基因调控因子,使用双荧光素酶系统以及酵母单杂交系统对转录因子进行功能验证。[结果]代谢组数据表明山核桃中存在褪黑素及其合成代谢中间产物:色氨酸,色胺,5-羟色氨酸,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 香榧种仁油脂合成遗传结构和分子机制解析
摘要: [目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属于裸子植物门红豆杉科榧属植物。香榧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树种,其种仁可食用,并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然而,在不同地方品种的香榧种仁中,脂肪酸和油含量存在差异。作为裸子植物,香榧是否具有特殊的油脂代谢机制?本研究旨在解析脂肪酸和油脂含量的遗传结构及其潜在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我们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香榧参考基因组,并对 170 个不同香榧地方品种的种仁的 10 个脂肪酸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解析香榧中榧黄素生物合成通路
摘要: [目的]明确香榧中特有双黄酮类物质榧黄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组织特异性积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组织根、茎、叶、种仁、假种皮为对象,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和代谢物质检测。通过各个组织中差异基因表达量与榧黄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到榧黄素生物合成中关键候选基因,并结合酿酒酵母实验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榧黄素含量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分布,在假种皮、叶和茎中含量最高,而在根和种仁中几乎检测不到。通过转录组和榧黄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到榧黄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 真菌多糖激发子(FPE)介导灵芝三萜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利用代谢调控技术提高灵芝三萜的生物合成,揭示FPE(Fungal Polysaccharide Elicitor)介导灵芝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以FPE诱导三萜形成的条件优化为切入点,研究了FPE诱导下的灵芝初生代谢、三萜生物合成途径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信号传导途径的响应情况。[结果]1.FPE诱导灵芝三萜合成的浓度效应为最适浓度型,其最适添加浓度为 75 mg/L.从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 山核桃种仁黄酮类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摘要: 氧化三甲胺(TMAO)是肠道微生物群通过代谢饮食中的磷脂酰胆碱、胆碱、L-肉碱和甜菜碱而产生的,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密切相关。膳食多酚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结构来预防和改善肥胖、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山核桃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坚果,含有丰富的多酚。然而,这些多酚是否调节动脉粥样硬化仍不清楚。本研究发现,山核桃总多酚提取物改善了 C57BL/6J 小鼠高脂高胆碱饮食后的肥胖和炎症指数,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多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 榧树小孢子叶球快速伸长和开裂的分子调控
摘要: [目的]挖掘榧树小孢子叶球发育过程中的快速伸长以及最终开裂的分子机制。[方法]在 2月-4 月每 7 天采集一次样品直至开裂,共采集 8 个时期的样品。对 8 个时期的小孢子叶球样品分别进行形态测量和转录组测序。通过WGCNA分解将转录组数据与形态特征相结合挖掘关键的模块和基因,接着通过榧树小孢子叶球的瞬时表达验证关键基因的功能,然后基于WGCNA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双荧光素酶试验、酵母单杂交试验等验证关键基因的调控。[结果](1)通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 山核桃胚脂质健康成分挖掘
摘要: 脂质是生物体必需的代谢物,具有许多关键的细胞功能,前人初步得知山核桃胚脂溶性提取物质具有神经营养活性及润肺、滋补和降低血脂的功效,但山核桃胚的脂质组成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未知阶段,在山核桃胚油脂合成过程中脂质代谢如何变化更是知之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油脂合成过程中五个关键时期(油脂积累初期S1、油脂积累增速启动期S2、油脂积累快速增长期S3、油脂积累平缓期S4、油脂积累平衡期S5)的山核桃胚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式进行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 香榧种实发育与其源库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关系
摘要: [目的]香榧为我国南方特有的经济树种,严重的落果现象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香榧的落果机制尚不清楚。[方法]以 3 年生结果枝组(花簇和种实同时存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香榧主要源(1 年生和 2 年生枝条)的净光合速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主要库(种子、花簇和叶稍)的干重和NSC的周年变化,分析关键落果期内各库中蔗糖-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并估算各源库的碳平衡变化趋势。[结果]1)从当年 100-172 d,香…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 高氮条件下香榧假种皮开裂的生理机制初探
摘要: [目的]香榧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坚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香榧假种皮开裂是种子成熟采摘的重要标志,与种子品质密切相关。生产上,常因氮肥施用过多,导致香榧假种皮开裂率降低,严重影响坚果品质。然而,高氮条件下香榧假种皮开裂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测定种实发育时期内各处理香榧假种皮开裂率、硬度、解剖结构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利用转录组和RT-qPCR验证筛选出高氮下参与假种皮开裂过程的关键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 山苍精油别样香
摘要: [目的]山苍子等樟科樟科植物具有特殊的香味特征,花序结构形态多变、系统进化位置尚不明确,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山苍子等樟科植物开发利用。[方法]我们提供了樟科的重要代表种山苍子的染色体图谱,以及樟科各代表属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并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香味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樟科在被子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完全谱系分选对木兰类与单双子叶植物分化起重要作用,将其系统发育问题提升为其起源与进化的问题;基因组复制事件(WGD)…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 摘 要
摘要: 杉木人工林是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碳通量的影响作用,对于碳中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安徽金寨马鬃岭杉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观测塔连续观测 2020 年 8 月~2022 年 7 月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碳通量数据。分别对该区域不同时间尺度上气象因子与碳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对碳通量的影响程度和途径。最终,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杉木次生林碳变化的影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空气负离子影响机制和贡献潜力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森林中的植被光合和环境要素与NAI的不确定性关系,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光合和环境要素对NAI的影响机制,为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对NAI的贡献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栓皮栎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定位同步观测平台获取植被光合、环境要素和NAI等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中气象要素、土壤性质、空气洁净度以及植被光合对NAI的影响[结果]森林生态系统中饱和水汽压差、PM2.5 对NAI具有显著负效应,植被光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银川城市森林公园臭氧影响机制和贡献潜力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季节间影响臭氧(O3)的关键因子、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探讨气象和大气污染物因子对O3的贡献潜力,阐明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O3的影响机制。[方法]基于宁夏银川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开展长期定位研究,同步观测获取银川市城市公园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因子等数据,分析不同季节 O3 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银川市城市公园 O3 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O3浓度达到峰值(0.065ppm),冬季O3浓度最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 Waterbird species use artificial wetlands as an alternate habitat
摘要: [Objective]Wetlands are highly dynamic habitats for waterbird species due to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mosaic microclimate,and occurrence of variety of food resources.Despite this,human involvement has put overwhelming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 Forest Carbon Sinks:Exploring Nature's Climate Change Warriors for Effective Mitigation
摘要: [Objective]Climate change is an urgent global challenge with wide-rang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nd expanding forest carbo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 Estimating Forest Cover and Carbon Stock Loss in Ethiopia(2000-2020)Using Geospatial Analysis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摘要: The loss of forest cover and the associated carbon stock depletion have become critical environmental concerns globally.In Ethiopia,a country known for its rich biodiversity and significant forest resources,understandi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 From Forest to Facade:Transparent Wood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Next Generation Green Building Application
摘要: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are growing in demand as global temperatures continue to rise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Renewabl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affordable,and highly effective thermal insulation substances 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 通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資源可用性可持續利用竹藤創新材料——回顧
摘要: [目的]本文探讨了竹藤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绿色经济转型中的作用,重点关注西非(WA)农林业部门和市场表现。它旨在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将林产品与绿色经济规划和投资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理由。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开发,资源现在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对国民经济和生计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前景造成了严重危害。未来的增长和满足更广泛发展需求的能力将越来越依赖于自然资源基础的维护和生产力。[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混合方法,在该地区增加了六…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 Seasonal Freeze-thaw Processes and Water and Salt Transport of Farmland Soil Protected by Shelterbelt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摘要: Soil salinity,temperature,moisture,and related metrological data were measured quantitatively in farmland surrounded by a shelterbelt in the Hetao Irrigation area of Inner Mongolia from October 2020 to April 2021 to ga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 A unique two round multiplex PCR based SNP data utilized for parental reconstruction in half-sib family of Ziziphus j uj uba Mill.
摘要: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NGS)have empowered resequencing of genome for investigating genome wide polymorphism between plants,as well as resequencing of targeted parts of genome has enabled for rapid and 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 Estimating Forest Cover and Carbon Stock Loss in Ethiopia(2000-2020)Using Geospatial Analysis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摘要: The loss of forest cover and the associated carbon stock depletion have become critical environmental concerns globally.In Ethiopia,a country known for its rich biodiversity and significant forest resources,understandi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vian ecological groups from different water levels habitats during autumn migration provide way forward to preserve the diversity of birds in reserve
摘要: [Objective]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groups of birds,habitat water level in wetlands,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vian ecological groups in different habitat gradient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 Promoting Sustainable Forest Products:Assessing Residents'Willingness to purchase sustainable furniture in Ghana
摘要: Following the various gaps left in green products literature,this study aims at establishing the role of beliefs and norms in the choice of sustainable furniture purchase in Kumasi,Ghana.Sustainable furniture research 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 越南鸟栈国家公园赤颈鹤(Grus antigone sharpii)种群增长模型及景观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越南鸟栈国家公园是赤颈鹤东方亚种(Grus antigone sharpii)在越南区域的主要分布地,也是中国赤颈鹤种群重引入前的野化地。但该区域的赤颈鹤种群自1986年被发现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很不乐观。[方法]为了探究鸟栈公园赤颈鹤种群下降原因,本研究从种群内在增长和外在景观环境两方面着手,利用逻辑斯蒂方程、马尔萨斯方程、周限增长率分别拟合了世代重叠种群有限环境中、世代重叠种群无限环境中、世代不重叠种群无限环境中赤颈鹤种群增…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 The status of Demoiselle crane(Grus virgo)and Common crane(Grus grus)in District Lakki Marwat and Bannu,khyber Pakhtunkhwa province Pakistan
摘要: [Objective]This research aimed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moiselle cranes and common cranes in the districts of Bannu and Lakki Marwat,located in the province of Khyber Pakhtunkhwa,Pakistan.[Method]The study…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 Monetary valuation of protected wild animal species as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 in North Sulawesi
摘要: Background:Virtually every country has a problem with preserving protected wild animals,and some countries have their way of protecting animals through legal measures.Animals are a nation's wealth,just as are forest ti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 Synthesis of waste shrimp-derived hard filler cross-linker hydroxyapatite for incorporation with cellulose tethered to cuprous silica propyl amino ethoxy ethyl amine as a novel hybrid nano-catalyst for highly efficient synthesis of new 1,2,3-triazolyl N-alkyl benzimidazole hybrid analogues as antifungal
摘要: Th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hrimp derived hard filler cross-linker hydroxyapatite(HA)for incorporation with cellulose(CE)tethered to cuprous silica propyl 2-aminophenol(Cu-(CE,HA)TSPAPH)as a nov…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 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
摘要: 不断增长的贸易和旅游业导致更多的非本地或入侵物种进入全球生态系统。外来物种的监测和控制对于维持 生物多样性、经济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利用绿色管控和监测工具对外来物种进行管控,分析外来物种监 测现状,为提高监测效果提出建议。
发布时间:2024-06-13
37. Analysis of Land Cover Change Using Landsat Imagery in Thapangthong District,Savannakhet Province,Lao PDR
摘要: The study aimed to quantify the change inland cover between the years 2005 and 2016;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The study is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atellite images-Landsat-5Th…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 Species Diversity,Biomass and Carbon Stock Assessment of Kanhlyashay Natural Mangrove Forest
摘要: Mangrove ecosystems sequester and store large amounts of carbon in both biomass and soil.In this study,species diversity,the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s well as carbon stock by the mangroves in Kanhlyashay natural…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 Pest Risk Assessment of Aeolesthes sarta in Pakistan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摘要: [Background]Aeolesthes sarta(Solsky 1871)(Coleoptera:Cerambycidae)is a polyphagous longhorned beetle species that primarily damages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This pest is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s 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 农林业是迈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的主要步骤:回顾
摘要: Agroforestry,the intentional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based land use systems,provides multiple benefits that collectively contribute to agroecosystem sustainability.Agroforestry addresses the nation's l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BCG transporters in the adaptation of pigeon pea(Cajanus cajan)to abiotic stresses
摘要: ATP-binding cassette(ABC)transporters are a class of proteins that widely present in living organisms and mediat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of substances by hydrolyzing ATP,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 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 EVALUATION OF GROWING STOCK,BIOMASS AND SOIL CARBON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A DIAMETER:A CASE STUDY FROM A PLANTED CHIR PINE(PINUS ROXBURGHII)FOREST
摘要: The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apacity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planted Pinus roxburghii tree diameter classes are not recorded in Pakistan.Through the forest inventory approach,a comprehensive study w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 Forest Watcher:Employing citizen science in forest management of Nepal
摘要: Nepal's deforestation rate is one of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at 25 percent over the past 20 years.In Nepal,community forest user groups(CFUGs)take car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social inclusion.The success of 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 Overview of Forest Economics,Management,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Modern Urban Forests in Iraq specifically Kurdistan Region of Iraq.
摘要: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forest economics,management,and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fered by modern urban forests in the Kurdistan Region of Iraq.Urban forests play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qu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 Future Roadmap for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摘要: Forests provide chances to provide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are essential to biodiversity and human well-being as urban populations grow.Our goal is to deliberately increase urban forests so that everyone in our global 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Forest Policies Change in Pakistan to Increase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摘要: Currently,the forestry sector in Pakistan is confronted with many challenges,including deforestation,massive degradation of forests,a decline in their productivity,loss of biodiversity,soil erosion,desertification,and 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 尼泊尔奇旺地区土地利用覆被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系
摘要: Land use land cover change(LULCC)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are two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tha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both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Urban growth coupled with a r…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 北京城区树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摘要: 城市森林被认为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树种多样性无论对城市森林美学等文化服务、稳定性和韧性等支撑服务,还是对公众身心健康、热岛效应缓解等调节服务功能均有重要影响。了解城市森林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是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论文以北京市城区为研究地区,比较了二环以内(R2)、二环到三环间(R3)、三环到四环间(R4)、四环到五环间(R5)以及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城郊森林(S-U)片林中树种多样性及其差异,旨在揭示城市化过程对城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 Spatiotemporal precipitation trends and associated large-scale teleconnections in northern Pakistan
摘要: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re unparalleled in magnitude,ranging from changing weather patterns that endanger food production to increasing sea levels that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catastrophic flooding.Therefore,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referential flow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Agricultural area of Sheikhupura,Pakistan
摘要: 优先流是水通过土壤中特定路径的运动,而不是通过土壤结构的更均匀的流动。由于土壤的异质性,例如裂缝、根通道或虫洞,这些优先流动路径经常形成。特别是在土壤深度处,这种分形图案使得理解和描述首选流动路线的行为变得具有挑战性。为了准确地进行地下水和溶质输运建模和预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理解和描述优先流动路线的增长和演变。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现场观察、土壤样本和成像技术(包括 Origin Lab Pro 和 Sketchup)来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 Evaluate the susceptibility of some store rice varieties to the infestation of red flour beetle Tribolium castaneum
摘要: Study susceptibility of four rice varieties IRRI-06,IRRI-09,Kernel Basmati and Super Basmati by the infestation of red flour beetle and egg fecundity of red flour beetle carried out in laboratory from March 2016 to Dec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 Assessment of carbon stocks in Sal forests(Shorea robusta)under core and buffer zones of Shuklaphanta National Park,Nepal
摘要: Fores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equestrating carbon and regulating the global carbon and energy cycles.Estimation of total biomass and soil carbon sequestered in any forest is very important as it gives ecological 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 The Benefits of Vegetative Barriers on Eros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摘要: Vegetative barriers are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angers associated with erosion.They perform a variety of functions,including reducing and delaying surface runoff through the encouragement of rete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s(TFs):Molecular switches to regulate drought,temperature,and salinity stresses in plants
摘要: The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TF)belongs to one of the major plant protein superfamilies.The WRKY TF gene fami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reprogramming associated with plant stres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Northwest Yunnan
摘要: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has been a topic of scientific inquiry for quite some time.Previous studies have mostly been focusing on the documentation,conser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sues,as well…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 An Insight into Abiotic Stress and Influx Tolerance Mechanisms in Plants to Cope in Saline Environments
摘要: Salinity is significant abiotic stress that affects the majority of agricultural,irrigated,and cultivated land.It is an issue of global importance,causing many socio-economic problems.Salt stress mainly occurs due to tw…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 碳市场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文献综述研究1
摘要: [目的]碳市场,尤其是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和碳补偿项目,都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区块链作为"3D概念"的核心(包括分散化、脱碳和数字化)可以被视为碳市场进一步改进的候选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对相关研究内容的分析和讨论,将研究结果分类探讨,对区块链在 ETS 和碳补偿项目中的作用、关键特征、实施挑战和拟议应用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结果]通过大量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在碳市场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区块链在能源效率、化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 基于WSR方法论的林业企业组织韧性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目的]揭示林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是林业企业抵御外部突发冲击,塑造企业组织韧性的有效途径。对于科学引导林业企业在绿色环境发展目标下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本文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采用 2010-2022 年 38 家林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定量指标分析其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物理、事理和人理层面的因素都会对林业企业组织韧性产生影响,其中物理层面的创新能力、事理层面的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 科技示范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丈河森林康养与康养农业科技示范村建设
摘要: [目的]2019 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性转移进程中,山西农业大学制定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按照"对标要求、校地共建、产业引领、全面推进、久久为功"的思路,在全省选择 5 个村,计划两个 5 年努力,建设成可推广、可复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路径,促进山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 我国酸枣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筛选利用进展
摘要: 酸枣(Ziziphus acidojujuba C.Y.Cheng et M.J.Liu)是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落叶乔木或灌木,为栽培枣(Ziziphus jujuba Mill。)原生种,是我国特有的野生果树,距今已有 1200~1400万年历史。酸枣是药食同源食品,其种仁作为现代中医治疗失眠症状的首选药材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大,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和研究热点。为促进酸枣资源的高效开发及创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 不同枣园生草模式下土壤细菌网络组成与生态功能
摘要: 果园生草能够增加物种之间对土壤养分的竞争作用,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类群施加选择压力,造成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改变。微生物功能预测能够明确果园生草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功能的变化特征,是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果园种植模式响应的必要环节。本研究以 5 年生枣树('金丝 4 号')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枣园不同生草处理(清耕、自然生草、长柔毛野豌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枣园自然生草与种植长柔毛野豌豆明显增加枣树根际土壤水分、全氮和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 小叶栎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摘要: [目的]小叶栎(Quercus chenii)属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落叶高大乔木,其心材为黄红色,为目前发现的红橡木优质硬木乡土珍贵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丘陵山地,作为珍贵用材造林树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小叶栎材质优良,但因资源分布比较分散,苗木短缺,因此,研究建立小叶栎体细胞胚胎发生无性快繁技术体系,生产小叶栎优质种苗,对满足南方丘陵山地珍贵用材造林对小叶栎种苗的迫切需求,意义重大。[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 福建青冈种苗繁育与栽培利用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福建青冈(Quercus chungii F.P.Metcalf)属壳斗科(Fagaceae)青冈属(Cyclobalanopsis)常绿高大乔木,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红椆类优质硬木乡土树种,因其木材密度大、心材和边材均为红褐色,耐磨耐腐,是传统上等家具用珍贵用材,值得开发利用。[方法]自 2016 年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亚热带优质硬木珍贵用材树种研究团队,对福建青冈种质资源分布、种群遗传结构与基因组结构特征、种子播种容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 配方施肥对福建青冈苗木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苗木培育过程中苗期合理施肥能促进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促进苗高生长和根系发育,增强苗木抗性,从而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因此,探讨福建青冈苗木生长与其苗期各个配方施肥处理之间的关系可为福建青冈壮苗培育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N、P、K 这 3个因子的用量,分别设置 5 个梯度水平,并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处理,在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苗圃地温室福建青冈两年生苗培育过程中开展配方施肥处理对福建青冈苗木生长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 缓释肥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缓释肥用量对江南油杉幼苗生长,根系发育以及养分状况的影响,为江南油杉优质苗木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 1 年生江南油杉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 7 个缓释肥用量处理:即对照(0 kg/m3,CK)、M1(1.00 kg/m3)、M2(2.0 kg/m3)、M3(3.0 kg/m3)、M4(4.0 kg/m3)、M5(6.0 kg/m3)和M6(9.0 kg/m3),分析各处理江南油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 广西红椎树干径向生长研究
摘要: [目的]评估红椎 Castanopsis hystrix 树干径向生长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其径向生长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丰富南亚热带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的观测数据,提高全球气候变化下红椎生长的可预测性。[方法]利用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连续记录不同分化等级红椎树干径向生长变化过程,同步监测气象环境因子,分析树干径向生长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年尺度上的红椎树干径向生长月均日变化循环模式均为夏季模式,优势木的径向变化峰值、谷值…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 格木混交林对荔枝异形小卷蛾趋性选择和危害影响
摘要: [目的]荔枝异形小卷蛾是格木的主要蛀梢害虫,但格木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受害情况差别较大,掌握格木纯林及混交林叶片和枝条挥发性物质的气相指纹图谱,对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取食、产卵趋性和幼虫选择性取食习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集格木纯林及混交林(格木×桉树、格木×米老排、格木×杉木)等的健康叶片和枝条,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幼虫对格木、桉树、米老排、杉木叶片和枝条的选择趋性,通过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 不同林龄柚木人工林心边材生长变异特征
摘要: [目的]探明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林龄柚木人工林心、边材量及心材年轮数和心材高度的生长变异特征,以期为了解该区域柚木心边材发育特征、心边材量预测及高质量、大径级柚木目标树的高效培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大青山 10、18、31 和 41 年生柚木人工林平均木的解析木为研究对象。对心、边材的方位变异和心、边材量的株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曲线估计法拟合心、边材量与横截面直径、总年轮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柚木心、边材生长变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 楸树叶片高光谱表型下的含水率反演
摘要: [目的]实时监测的叶片含水率是研究植物抗旱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高光谱反射率及其衍生数据构建楸树叶片含水率反演模型,以期实现对楸树叶片含水率的快速、无损、实时监测,从而为楸树种质抗旱性评价提供高通量的方法。[方法]以 2023 年春季嫁接的不同种源楸树 187 个无性系为材料,分别于 2022 年 8 月中旬和 2022 年 9 月中旬采集叶片的高光谱(350nm-2500nm)反射率,利用差值法计算叶片含水率。参试样本使用 K-S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 不同施肥方式对牛樟苗期生长及生根的影响
摘要: [目的]在苗木造林推广中,苗木质量是影响其成功与否的关键。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为樟科樟属阔叶乔木,是我国台湾地区特有珍贵用材树种,其椴木可用于"森林中的红宝石"牛樟芝(Antrodiacamphorata)的培养,近年来大陆地区开展了引种研究工作。目前关于牛樟的研究多集中于扦插繁殖、组织培养、材性等方面,针对施肥的苗木生长响应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常规施肥与指数施肥下不同施氮量对牛樟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 CO2与液态物质耦合对沉香形成及成分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明CO2与液态物质耦合方式对诱导土沉香结香的效果,寻求有效的诱导土沉香结香的新方法,为人工促进结香提供依据。[方法]以 13 年生土沉香为对象,采用 CO2 与 3 种液态物质耦合的方法,诱导处理结束 1 年后,取样观察沉香树体结香部位切片组织结构和内含物变化,并检测醇溶性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结果](1)不同诱导处理对土沉香木质部中的淀粉颗粒均有不同程度消耗。木薄壁细胞内侵填物质通过导管-薄壁细胞间半具缘纹孔进入相邻导…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 基于生长与材性性状的灰楸优良无性系初选
摘要: [目的]为筛选速生,材质优良的灰楸无性系。[方法]本研究测定了来自不同生态区(4个省份)的 200个灰楸无性系 1年,9年,11年和 13年生的生长性状(树高和胸径),13年生的材性性状(Pilodyn值和弹性模量),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和重复力估算,分析了性状间,及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利用综合评价法结合育种值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灰楸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介于 12.12%-26.17%,重复力介于 0.79…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 施肥与修枝对闽楠幼林生长及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养分和树体控制对其幼林生长和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 3年生闽楠幼林开展不同肥料种类、肥料用量和修枝强度试验。[结果]施肥与修枝管理对闽楠幼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7年生林分平均地径、胸径、树高分别比对照提高 33.12%、23.03%和 23.53%。且不同肥种、肥料用量以及修枝强度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水平,以施用复合肥芭田高塔 100~125g·株-1,修剪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 花榈木不同萌发阶段下种子际细菌群落动态及其与萌发的关系
摘要: 种子际微生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驱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显著。野外调查发现珍贵用材树种花榈木硬实种子在没有高温和酸蚀处理的条件下能够萌发更新,这是否与种子际微生物的贡献有关?为了探究花榈木种子萌发的种子际微生物驱动因素,必须了解种子际微生物在花榈木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时间序列变化。本研究中,我们以三个地方(关岭GL、晴隆QL、石阡SQ)花榈木母树下的土壤作为种子萌发介质,检测了三种土壤中花榈木种子五个萌发阶段…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 西南桦配比施肥试验
摘要: [目的]为探索西南桦人工纯林最佳生长量,于福建省华安县金山林场万世清工区开展西南桦人工纯林施肥试验。[结果]氮肥试验各种处理对无性系 1、2、3的树高、胸径、材积均无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但氮肥试验对无性系 4的树高、胸径、材积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处理 5为最优选择。不同氮肥处理,在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活性Al的变化方面,各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在pH值、有效Mg方面,仅第 4处理与其它…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 氮胁迫下不同黑木相思基因型综合评价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黑木相思基因型对缺氮胁迫的生长、生理生化响应,为黑木相思优良抗逆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 4个黑木相思基因型(F1、SR3、SR14和SR17)幼苗为对象,以改良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利用沙培盆栽试验方法,设置CK(16mmol·L-1 N素)和-N(0 mmol·L-1 N素)两个氮水平,探究氮缺乏对4个黑木相思基因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进行耐低氮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 广西珍贵树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 根据作者 40余年工作经验,结合长期的野外调查、定位试验和珍贵树种推广,分析了广西 40余年珍贵树种发展历程,发现广西珍贵树种栽植与市场严重脱节,珍贵树种不珍贵、木材价值高的树种少有研究和推广;不深究树种,不讲求种源,乱采种;不论采种林分,常采收近亲交配种子;不讲究采种母树,形成负向选择;低龄小苗,甚至裸根苗造林;低标准整地,低标准抚育,幼林生长不佳,造林不成林问题严重。为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6-13
78. 银川典型城市森林中污染物浓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体健康,而城市森林的存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气体。研究城市森林中的污染物浓度会对户外舒适度造成怎样的影响可以为城市未来的城市森林改造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银川市的银川植物园和花博园为研究地点,监测气温、相对空气湿度、平均风速、SO2 浓度、NO2 浓度和 PM2.5 浓度O3 浓度等指标,分别计算综合舒适度指数以及气象与环境舒适度指数,研究两种舒适度指数之间的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 北京石质山区主要景观树种根系功能性状对干瘠环境的适应
摘要: [目的]以北京石质山区主要观赏树种(黄栌、山桃、山杏、元宝枫、栓皮栎)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树木细根,测定细根参数。分析干瘠立地中不同树种根系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差异,研究不同树种在干瘠环境中的适应对策。[方法]根据田间持水量和石砾含量分别设置 4个干瘠梯度(轻度、中度、重度、极度),探讨干瘠环境下5种树种根系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其对干瘠胁迫的适应途径。[结果](1)干旱、瘠薄均对树木根系功能性状产生影响,其中根系性状对干旱的敏感度比瘠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 小微绿地景观格局对春季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摘要: [目的]小微绿地虽然规模小,但是在城市中布局灵活,可成为鸟类提供停息的"中转站",对城市鸟类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了解如何从景观格局角度营造鸟类友好型小微绿地,研究春季小微绿地鸟类群落组成、特点及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样线法,在 2023 年春季,对合肥 18 个小微绿地进行鸟类调查,并对小微绿地进行目视解译和格局分析。[结果]1)小微绿地共记录到鸟类物种 41 种,隶属 4 目 19 科。鸟类区系组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 Insectivorous birds prefer highly connected and holistic habitat patches across diverse urban parks in the core city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China
摘要: [Objective]Urbanization as a major cause of the decline in natural habitats and species richness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Functional groups were defined by species'use of a large number 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 珠三角城市间生态缓冲区森林的空间识别与生态功能评价
摘要: [目的]识别珠三角城市间具有生态缓冲功能的森林并建立分类方法。从多元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出发,分析缓冲区森林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解析影响缓冲区森林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因子。结合区域发展与社会需求,提出珠三角城市间生态缓冲区森林的提升方向,促进缓冲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方法]①基于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利用ARIGIS平台生成珠三角城市群森林斑块的空间分布图。结合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踏查,识别并筛选出坐落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公众认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
摘要: [目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质量。探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构成维度与公众认知水平,并深入研究其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可为维持和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公众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与"知-信-行"理论模型,引入环境情感和环境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尝试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公众认知对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以福州市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首先构建了城市森林生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 基于人体健康的 3种城市森林夏季林内紫外线照射环境特征比较研究
摘要: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生物学影响,城市森林能够为居民提供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为了了解林下紫外线环境特征是否存在树种间差异,对北京市夏季 3 种常见遮荫树种的林下紫外辐射(UV)强度、林内与林外UV辐射的比值(SR)、UVB在总UV辐射中占比(UVB/UV),以及VD合成和红斑效应两种人体作用有效辐射强度(UVVD、UVer)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林内紫外辐射总量是林外的 3%—10%,不同林分的林内UV强度具有显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 校园绿地对疫情期间短期视疲劳的干预效应:一项试点研究
摘要: [目的]新冠疫情期间实行的一些政策延长了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这增加了视疲劳发生的风险。为确定不同校园绿地对视觉疲劳的恢复作用,本团队实施了此项试点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 20名在校生(10 名男性和 10 名女性),依据量表结果探讨了他们在校园内不同类型的绿地(道路绿地、运动场、广场绿地和林地)中视疲劳的恢复效果。[结果]与室内环境相比,学生经过 15 分钟的在线学习积累的视疲劳在 10 分钟的绿地暴露后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 城市树木健康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北京市居住区为例
摘要: 健康的城市树木不仅提供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而且可促进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依赖城市树木功能的发挥,城市树木的健康生长与树木本身特性、周围生长环境和经营管护状况密切相关。论文针对北京市 85 个居住小区树木健康状况的实地调查及影响因子分析,结合树木本身生长因子和影响健康的潜在环境因子等指标,选取光污染程度、地表覆盖程度、树干倾斜度、生长空间、偏冠度、冠形、树势、枝叶病害、干形、枝叶虫害、枯枝比例 11 个指标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 合肥市公园绿地野花多样性及其成因研究
摘要: [目的]深入探究城市公园绿地中野花群落结构来揭示城市公园绿地中野花的生长和分布规律,探索城市绿地中影响野花种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旨在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方法]以合肥市公园绿地野花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 10 处城市公园分层随机抽样,对 65 条样段、325 个标准样方内野花植物开展调查,探究分析野花植物的组成、分布情况、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明确城市公园绿地野花Patri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 植被结构和环境特征对城市绿地传粉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昆虫传粉者面临着诸如花粉来源减少、栖息地碎片化和筑巢环境破坏等挑战。城市绿地空间(UGS)对传粉者群落的稳定至关重要。然而,关于UGS中垂直层异质性和水平层复杂性的植被结构与传粉者群落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评估植被结构和环境特征如何塑造UGS中的昆虫传粉者群落。[方法]为达此目的,本研究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环城公园中,根据生态单元制图分类系统(BMCS)选择了 7 种典型植被类型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 城市绿地中蝴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差异研究
摘要: [目的]城市绿地空间是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很少有研究考虑功能多样性。本研究旨在调查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街头绿地中蝴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现状。此外,本研究旨在探讨蝴蝶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释蝴蝶群落与城市绿地之间的关系,剖析城市绿地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城市绿地建设和提升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合肥市 80 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蝴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 基于Chapman-Richards生长模型的城市人工林碳积累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外环绿带为例
摘要: 在碳中和以及城市化的背景下,准确量化城市森林的碳汇效益以及确定合适的树种和管理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碳汇潜力,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探讨了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城市森林碳汇的动态和驱动因素。基于上海外环绿带 5821 个林地小班数据,通过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 8 个典型林分类型(包括混交林和纯林)的碳积累总量和生长速率进行了量化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变量条件因子分析,定量化区分了自然和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 基于空间分析的森林公园对游憩者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森林公园对于改善游憩者综合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景观元素评价与空间特征分析对于研究森林公园健康效益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少研究关注空间特征在公园景观元素与游憩者健康效益影响关系中的潜在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尝试探讨景观元素、空间特征与健康效益评估的直接效应与调节效应,通过 AHP 法与问卷调查分析森林公园景观元素与健康效益评估状况,运用 GIS 空间分析法量化评估空间特征指标因子,最终利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
摘要: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可以为许多鸟类提供庇护场所、筑巢地点和觅食机会,对保护城市鸟类多样性有重要潜力。不同城市绿地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是否相似,以及鸟类群落组成的相似性如何,值得探讨。[方法]采用样线法,在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分别对合肥地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街头绿地进行鸟类调查。[结果]1)共记录鸟类 70 种,隶属于 19 目 35 科,其中公园、居住区和街头绿地分别有 58种、29 种和 47 种,特有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 森林色谱的构建及色彩斑块指数对人眼识别准确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构建符合森林实际情况的色谱,探讨不同森林颜色及其空间分布对人眼识别能力的影响,以指导森林景观中色彩的选择及配置。[方法]首先,通过对 40 个国家森林公园的 986 张森林图像的色彩信息进行K-Means聚类,绘制了森林色谱。然后,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了林内和远林景观色彩识别准确度和敏感度在不同人群、不同颜色间差异。最后,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了林内和远林景观中森林色彩斑块指数对色彩识别准确度的影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 邻体竞争对城市森林视觉观赏性状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中扮演重要角色。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地总体要求以来,不断推进"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人们对城市森林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城市森林数量的增加,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城市森林,"高质量"既是生态质量,也对美学质量提出要求。城市树木具有造景稳定、树形高大、生态效益高是城市森林主体和视觉焦点,其个体视觉观赏性状极大地影响着城市森林景观的美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 中国城市绿地冷岛及其降温服务研究
摘要: 城市绿色空间(UGS)降低了其周围环境的温度,为城市居民创造了凉爽的生活空间,帮助城市居民应对气候变化及高温热浪的威胁。然而,当前对于能够享受到城市绿色空间降温服务的居民数量及其公平性如何尚不明确,也使得城市决策者无法制定出合适的城市绿化方案以应对城市极端气候。本研究基于全国 315 个城市主城区的Landsat遥感数据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处理云平台,通过城市绿色空间及其降温范围的年动态研究,定量刻画了 20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 疗愈的仰望——基于SLT ratio的冠层景观压力降低和注意力恢复研究
摘要: 森林冠层的下方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区域,冠层景观具有重要的康养潜力。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水平视角下的绿色环境,而关于垂直仰望视角下,冠层景观的恢复效益鲜有探讨。本研究针对冠层景观的特点,提出利用SLT ratio(Sky-Leaf-Trunk ratio,天空-树叶-树干比率)对冠层景观的视觉要素进行量级分类研究。实验设置了 7 个不同SLT ratio的仿真冠层景观视频(用于压力和注意力测量),以及 36 张不同SLT ratio的冠层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与方法
摘要: [目的]城市森林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森林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与实践大多数是基于传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未能体现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特点。因此,需要研究提出具有中国城市发展特色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法。使得评估结果能够为各个城市森林利益相关者感知,能够提升政府及公众对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视程度,能够反补促进城市森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 大气颗粒物在植物叶片表面沉降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大气颗粒物(PM)作为雾霾的主要原因,对城市居民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很多研究关注了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和净化的效应,对比了不同植物对颗粒物的吸纳能力,提出了一些影响PM吸纳和再悬浮的影响因素。但是,颗粒物在大气——叶片界面的沉降过程中,PM 的粒径大小、化学组成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叶片的什么部位发生了沉降?这些都是PM沉降至叶片上被吸附捕获的关键机制问题。本研究针对上述提出的三个问题,介绍三个不同的相关试验,逐一回答这个界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 再野化与城市植物多样性保育
摘要: ##再野化(Rewilding)坚持生态是生长出来的理念,以自然力量为主导,降低人为干扰与控制程度,努力恢复自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逐步形成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结构,促进生态系统演变到自我维持的状态,营造和培育城市野境,创造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增加物种潜在的共存性,恢复和重建城市本土动植物种群,实现自然向好(nature positive)的趋势,是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在城市生态保护与城市修复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 城市森林视觉质量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摘要: [目的]城市森林视觉质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我国的相关研究普遍存在着研究方法、数据处理不规范的现象,科学开展城市森林视觉质量研究的方法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瓶颈。因此,论文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和有效的研究方法,旨在为推动城市森林质量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搜索的国内外美学文献为材料,采用文献计量学进行分析,并详细梳理核心文献中的内容。[结果]通过研究近十年来国内外城市森林视觉质量研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 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研究2
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今后相关科研提供基础数据,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本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方向及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目前广州市PM2.5、PM10等中等颗粒物相应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点。以珠江新城周边地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检测、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珠江新城及周边其他 10个监测点的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测定分析,了解测试区域在不同时段的空气质量以及污染状况。(1)研究发现,相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 城市快速路侧有无绿化路段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对比研究
摘要: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繁杂,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及植物的生长均带来不良影响。本研究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典型城市道路——河滩快速路侧有无绿化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快速路侧有无绿化带土壤土壤重金属浓度分布特征,初步评价了土壤污染状况,为城市绿化带的合理建设与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研究区内有绿化带与无绿化带路侧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随着离道路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说明城市道路对土壤重金属浓度均值有一定的干扰、增加作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3. 功能性状和立地条件决定树木根系NO3--N吸收能力
摘要: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养分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论文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为揭示林木对干旱、瘠薄环境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浅山区三种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观赏树种山桃、栓皮栎和元宝枫为对象,采用 NO3--N浓度梯度为 0.0、0.2、0.4、0.6、0.8、1.0 mmol·L-1 的改良霍格兰营养液,对生长在百望山森林公…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4. 环境过滤还是生物竞争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的影响更显著?
摘要: [目的]种内变异不仅是群落功能性状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具有与种间变异相似的生态效应,可以深刻地理解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内在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 30块固定监测样地中 79个物种,3546个DBH≥10cm个体的 9种性状(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木材密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叶片钾含量和氮磷比)数据和群落数据。利用性状梯度法将物种功能性状分解成alpha(群落内)和beta(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5. 北京市昌平区乡村居民休闲空间植物景观特征研究
摘要: [目的]随着"三农"问题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引起众多关注。在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的政策倡导下,乡村休闲空间也逐渐在全国广泛发展建设。[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乡村休闲空间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村庄实地抽样调查研究,分析乡村休闲空间的植物景观特征(树种多样性、观赏结构、植物配置),树冠覆盖、绿化覆盖和三维绿量,对比不同类型之间的异同,以期为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提供数据支撑。[结果]主要研究结果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6. 热带滨海城市道路绿化"植-境"健康共生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建成区道路绿化树种生长情况和生境模式的调查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热带城市树种与城市生境之间的影响关系,明确不同城市绿化树种所需的生境条件和不同城市生境适合的绿化模式,以期为推动热带滨海城市科学绿化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建立一个包含 11440 棵树木的数据库,借助SPSS和ArcGIS软件分析湛江市建成区的道路绿化形式和树种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量化分析,确定常见城市树种的树高、冠幅、胸径等生长状况…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7. 宜昌市森林城市建设成效与展望
摘要: 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概述了宜昌森林城市的发展过程,建设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森林城市建设以来,生态廊道、生态安全、城市绿地、生态文化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剖析宜昌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巩固前期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开展"宜荆荆恩"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展望,以期为全国森林城市及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发布时间:2024-06-13
108. 森林城市高质量建设探索--以邯郸市为例
摘要: 为探索森林城市高标准建设成效,邯郸市在创森过程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遵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从森林网络、生态福利、森林健康、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开展建设,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环城绿化带、构建"整体成片"城市森林、绿化美化相结合、加快城郊生态改造、突出本土特色、创建特色环城绿化品牌、创新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6-13
109. 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彩叶林树种组成及色相变化
摘要: [目的]探究广州市彩叶林树种组成以及色相变化,并持续观测不同彩叶林的季相变化,为彩叶林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内 5块彩叶林进行样地调查,并且应用无人机对彩叶林进行跟踪拍摄,量化图像色彩,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彩叶林树种组成、色相变化特征。[结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彩叶林乔木树种比较丰富,共 24科 35属 51种,以樟科、大戟科、漆树科、蔷薇科乔木为主;按色系分类,有红叶乔木、黄叶乔木、常绿乔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0. 刺槐基于根萌繁殖复幼的表观遗传调控基础
摘要: [目的]植物复幼是指从成熟期到幼龄期的发育逆转和发育潜力的恢复。根萌繁殖是刺槐无性繁殖复幼的重要繁殖方式,在刺槐良种繁殖和良种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在林木的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研究中,普遍认为根系具有胚胎干细胞特征,不存在年龄效应的积累,具有重新分化的能力,而树木的地上部分距离根系越远,年龄的积累越明显。根萌复幼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包括重置基因表达模式、表观遗传修饰的建立、维持和去除。尽管人们对该现象非常感兴趣,但这一过程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1. 红松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资源评价
摘要: [目的]为规范红松种子园的管理,促进优良无性系的推广与使用,实现红松经济效益;加快红松育种进程并为高世代种子园营建以及多世代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东北地区 7 个种群的红松无性系,利用 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分析并通过 UPGMA进行聚类,解析各无性系种群间和种群内分化特征。[结果]11 个标记共检测到 77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可识别出 18 个基因型;不同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2. 栓皮栎种内和种间杂交中花粉萌发规律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一个非常微妙且精确调控的过程,涉及雌雄配子(体)之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栎属(Quercus)是北半球占主导地位的树种,其种类多,分布广,且在栎树的各种间普遍存在着基因渐渗现象,这在其他植物中是少有的,因此栎树也被称为"进化上最成功的树种"。但是,栎树的有性生殖过程是否或如何为栎树的"进化最成功"做出了贡献,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方法]本研究以栓皮栎为母本,栓皮栎和蒙古栎分别作为父本进行野外杂交试验,采集授粉后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3. 花楸属植物研究进展与DUS测试指南研制
摘要: 花楸属(Sorbus)植物是集观赏、材用和药用等用途的多用途树种,且具有文化价值。我国是花楸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中国植物志》收录有 55 种 10 变种,英文版《中国植物志》又新增了陆续发现的 22 个新种。花楸属植物频繁的种间杂交和多倍化现象,产生了大量杂交集群和新的杂交物种,且新物种种间杂交频繁,导致物种演化仍在持续进行之中,因此,花楸属系统分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热点和争论焦点。利用花楸属植物的种间杂交特点,国内外学者育…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4. 国外松多目标育种群体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摘要: 以提升我国湿地松、火炬松等国外松的良种选育水平和多区域多目标良种种苗生产能力、保障国外松产业高效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两树种江西、浙江、皖南、豫南等中北亚热带地区的多世代育种群体和种子园高效繁育及应用技术体系:(1)基于近红外光谱、阻力和应力等物理光学设备以及无人机遥感信息,创建了国外松松脂、材性无损检测模型和树高、冠幅和胸径等生长性状和冠层针叶叶绿素和营养性状的高通量评测技术,创新了相关性状精准遗传评价方法,形成了基于表型性状的国外松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5. 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山西省陵川县南方红豆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
摘要: [目的]南方红豆杉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山西南方红豆杉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是我国南方红豆杉分布区的最北界,同时也是种质资源库分布区,在此开展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构建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体系,可为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创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托山西省陵川县南方红豆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开展南方红豆杉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逐步建成就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6. 基于刺槐转录组测序的SSR引物开发及不同来源无性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Robinia)阔叶乔木,耐干旱、耐瘠薄、耐轻度盐碱、抗污染能力强、自然更新能力强,是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先锋树种,且具有观赏、材用、蜜源和饲用价值。刺槐作为外来物种,在我国已经栽培了 140 年,栽培范围自南京、青岛逐渐扩大至 27 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国内外关于刺槐生态特性、适应性、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方面的研究较多,而遗传信息相对匮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7. 木兰科引种和新品种选育
摘要: ##木兰科为世界著名观赏、药用、香料、材用植物。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野生资源,是著名"木兰王国"。但我国育种工作起步晚,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少。
发布时间:2024-06-13
118. 青檀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
摘要: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作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零星或成片分布于中国 19 个省区,已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稀有类 3 级保护植物,因其寿命长、耐瘠薄、萌芽力强、根系发达,是石灰岩山区的造林先锋树种。国内主要应用于生态造林和檀皮生产,是制造驰名国内外的书画宣纸的优质原料。课题研究前,在青檀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等方面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未有育成的新品种。本课题组历经 20 年的持续研究及育种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9. 树木引种与植物新品种保护
摘要: 在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实施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引进的林木资源或品种是否可以申报新品种。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植物新品种,即新品种的概念。第二就是引进的资源或者品种是否符合植物新品种申请的要求。根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 年文本)规定:植物新品种,需要满足五个条件,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还要有一个合适的命名。除此之外,在中国申请植物新品种还必须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内的物种。《公约》规定,一个品种可以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0. 中科院北京植物园裸子植物引种驯化 70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建园 70 余年裸子植物引种驯化历史、现况等迁地保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裸子植物的引种目标、方法、驯化技术和保育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引种目标从物种保存和研究、转向面向市场和国家战略需求;截止 2022 年底保育裸子植物 12 科、43 属、270 余种(含品种),露地保存以松科、柏科、红豆杉科为主,占保存种数 21.3%;展览温室以保育和科普展示珍稀濒危针叶树种为目的,保…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1. 复杂环境下经济林果识别与采摘技术研究——以苹果为例
摘要: 针对复杂环境下林果识别精度低、速度慢,且未对果实遮挡及重叠状态进行分类,错误识别导致末端执行器抓取失败,容易造成果实损伤以及末端执行器的损坏,而且仅能确定果实的中心位置,未识别出果实的姿态,无法使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能够以合适的方式采摘果实,从而实现林果的高效采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林果生长形态分类及果实姿态的融合识别模型。此外,由于苹果外皮较为脆弱,生长环境较为复杂,在采摘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通过分析果实生物特性,从末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2. 关于液滴蒸发过程中稳态假设适用性的研究
摘要: 为了提高农药利用率,预测和控制农药液滴蒸发后,农药成分在叶片上的沉积形状,并使其均匀沉积,我们必须对液滴蒸发过程中溶质颗粒的沉积进行了解与探究。此外,对蒸发液滴中颗粒沉积的研究,还有助于指导自组装过程的工艺制定。 液滴蒸发是温度场和蒸汽浓度场的双向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将组合场方法扩展到包括基板和液体中的瞬态传热和周围空气中的瞬态蒸汽扩散,以及它们在液体表面的耦合。为研究液滴的瞬态变化,(包括初始瞬态和过程瞬态),对温度场和蒸汽浓度场进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3. 基于改进YOLOv7的油茶果采收机器人树干检测方法
摘要: 树干检测与识别是油茶果采收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油茶果采收机树干检测方法主要依赖采收操作员的视觉判断,然而这样存在较大的识别误差和采收振动点错误定位的问题。基于视觉感知的树干检测与识别能够帮助油茶果采收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准确高效地检测和定位振动或采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YOLO v7 网络的油茶果树干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在 YOLOv7 的主干层中添加了注意机制模块,以增强识别算法对树干的特征提取,从而使识别网络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4. 紫外纳秒激光制造高深宽比且高一致性微槽研究
摘要: 超痕量检测在林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病害虫监测、污染物监测、营养元素分析以及土壤质量评估等,为林业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指纹图谱"检测手段,因其具有快速、无损且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超痕量检测中。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具有超疏水性的SERS基底能够浓缩富集目标分子,打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5. 中药饮片智能分选系统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市场的重视及监管力度逐年增加。中药饮片作为最常用的中医药配方用药,有庞大的市场。因食用安全需求,在中药饮片进入市场进行售卖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外观品质分选。然而目前,中药饮片仍然依靠人工进行目检分选,存在效率低下、标准不一、主观性分级等问题。并且在国内,通过机器视觉对中药饮片分选的技术还并不完善。本次报告介绍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综合利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中药饮片外观品质检测与分选系统。
发布时间:2024-06-13
126. 智能双孢菇采收机器人
摘要: 双孢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在国内已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种植。目前,双孢菇采摘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采摘过程中工人需要蜷曲身体探入到菇床夹层中,效率低、采摘标准不统一,且采摘环境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患病风险,如蘑菇肺、风湿性疾病等。本次报告介绍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双孢菇采收机器人,实现对工厂菇床种植的双孢菇的自动采收。
发布时间:2024-06-13
127. 蒸发制冷对液滴表面温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图"的影响
摘要: 液滴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其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还在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林业、工业等领域中,如林木保护涂层制备、木材纤维增强材料制备等。在蒸干后,含颗粒的液滴通常会在其蒸发基底表面留下不同形状的沉积,控制干燥液滴的沉积模式对延长林木寿命、提高木材强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液滴的表面温度是影响其内部流场与沉积形状的重要因素,尽管在此前的研究中,液滴的表面温度分布模式能够被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相图"表征,但该"相图"的数值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8. 液滴在饱和环境下的蒸发及颗粒自组装机理的研究
摘要: 近年来,为了顺应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潮流,作为病害防治关键的化学防治正在向更高农药利用率和更少环境污染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农药利用率,使能沉降固着在叶片上的农药喷雾沉积出均匀构型的问题值得研究并解决。由此,我们需要对液滴蒸发过程中,液滴内部的液体流动状态,以及溶质微纳米颗粒的沉积构型与产生某一沉积构型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本文设计了一个密封的腔体,用于观察在周围水蒸气浓度饱和的条件下液滴的蒸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9. 摩擦起电过程中由摩擦诱导的表面电子结构变化引起的双向电子转移
摘要: [目的]近年来,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获取能源的环保方式被广泛研究。木质纤维因其独特的光学和机械性能以及化学改性和重建的潜力,经常被用作摩擦纳米发电机结构中的基底或摩擦起电材料,这对于绿色、大规模的自供电能源设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绝缘体之间的摩擦起电过程中,电荷传输的机制仍然难以下定论。人们普遍认为,在摩擦起电中,两个均匀表面之间的电子传输应该始终是单向的。[结果](1)在本文研究中,摩擦过程中的电子传输方向会随着摩擦表面接触点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0. 林用双下肢无源负重外骨骼设计及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为解决林业消防人员长时间负重灭火身体负荷大劳动强度高的问题,开展林用双下肢无源负重外骨骼设计实验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林用双下肢无源负重外骨骼,建立了攀爬情景下人体运动步态模型,完成外骨骼机械结构设计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开展了整体静态结构校核,结合人体攀爬步态开展基于Opensim的攀爬过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动力学特性研究,构建了外骨骼人机交互力信息、人体代谢信息、下肢运动信息实时采集系统并通过样机穿戴实验验证外骨骼…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1. 绝缘体表面价带能级结构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木材作为地球上最具有可再生性的材料之一,可以通过结构工程策略及化学和热改性对木材进行再设计以改变其机械、流体、离子、光学和热力学性能。这些改性手段为木材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高性能结构材料、能量存储与转换、环境修复、纳米离子、纳流体,以及光与热管理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有效的表面分析手段,对材料表面形貌,成分,价态,结构,电子态进行精准的表征。其中,材料的价带能级结构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质之一,直接反映了材料的介电性质。 材料价…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2. 基于深度学习的森林火灾蔓延预测网络模型
摘要: 野火蔓延预测是管理和扑灭森林火灾的必要环节。传统模型对输入参数的精度要求较高,这在真实的森林火灾场景中是难以实现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火场动态数据的火灾蔓延模型,以提高其适用性。该模型采用具有混合输入和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MI-AM-CNN)进行设计。它通过包含地形变量和当前燃烧图像的多通道图像,以及包含气候变量的标量,来预测一段时间后的燃烧图像。通道和空间注意模块被集成到模型中,以处理包含重要火灾变量信息的高级特征,并加强这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3.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枸杞采摘作业疲劳特性评价
摘要: 近年来枸杞产业快速发展,如何高效采收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枸杞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农机与农艺不能有效结合,人工枸杞采收作业仍是枸杞生产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课题利用Jack人因工程软件,主要分析杞农常用的人工采收方式,分析杞农采收过程中的疲劳特性,进行评判分析。结合枸杞采摘特点,以人因工程为研究原理,枸杞采摘过程为研究内容,Jack模拟仿真软件为研究工具,探究不同作业姿势对人体的影响,对不同作业姿势给予影响评分,建立枸杞采摘作业疲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4. 基于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的绝缘体表面电荷测量
摘要: 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个物理现象,指两种材料发生接触分离或者相对滑动时电荷在材料之间的转移。多数情况下,摩擦起电是电子在材料间功函数差驱动下发生转移导致的。这种现象通常会对生产生活产生有害影响,每年由于摩擦起电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但摩擦起电在静电复印、静电分选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人们基于摩擦起电原理和静电感应研制出摩擦纳米发电机,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相较于导体材料,绝缘体在摩擦起电时更容易积聚电荷,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5. 基于阿克曼小车和ROS实验平台的主流激光SLAM算法比较分析及优化
摘要: 目前,激光雷达SLAM算法的对比分析多停留在仿真层面,实验层面较少。为遴选出最优秀的激光SLAM算法并促进其实际应用,本文基于Ackermann汽车和Ros实验平台,对Gapping、Karto SLAM、Hector SLAM、Cartographer四种主流LiDAR SLAM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实验层面证实了Cartographer在复杂室内场景下建图的优越性。接着,以复杂室内场景下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定位为应用背景,对Car…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6. 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器启动声热耦合关系
摘要: 脉动燃烧器具有燃烧强度、燃烧效率及传热效率高、排放污染小等特点,但存在启动难度大。本文构建燃烧室内压力测试系统,通过设定不同的进气流量与不同的油门开度,研究不同启动工况下的启动效果。结果表明:具有特定结构参数的脉冲发动机所构成的声学条件只与泵气流量和油门开度组合的局部区域范围形成的加热条件才能产生最佳的启动耦合效应与正常工作耦合效应,距离该区域范围越远,耦合效应越差,直至完全无法耦合。停止泵气前后的加热条件会发生变化,不仅使脉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7. 基于新概念多模式移动机器人的林业信息采集系统
摘要: 地面测量在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地面测量技术和设备的不足,每木检尺工作仍然耗时费力。同时,复杂的林间环境对地面测量调查员的行动灵活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林间作业系统,其中包括多模式移动机器人、视觉传感器以及样地规模树木实时定位和胸径测量算法。我们将新概念的多模式移动机器人与RGB-D相机集成,并将其应用于林间每木检尺任务。其中,多模式机器人能够顺利穿越森林中崎岖的地形,并在此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移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8.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红枣无损检测及智能分选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成熟期原料枣热风加工后品质差异,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干制枣无损检测和品质分选。[方法]以Kimri(Ⅰ)和Rutab(Ⅱ)成熟阶段经热风干制的中阳木枣和圆领枣干制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集的光谱图像获取其平均光谱数据,利用 PCA 技术实现品质分选的初步探究并集合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信号进行变换和增强,建立基于PLSR的回归定量分析模型和基于PLS-DA的分类模型。[结果]总共探究了 304 个样本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39. DCANet:Dense channel attention network based on SimCLR for fault diagnosis of aviation transmission magazine
摘要: Aero engines and their accessory subsystems operate under complex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and usually,the equipment will experience variable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The existing models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0. 截顶与磷肥施用对马尾松结实能力和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子园产量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 209 和低产 2 25 号无性系为材料,采用 15N标记的盆栽控制实验,分别在未截顶(N-TP)和截顶(TP)小区内,设计施钙镁磷肥量 0g/plant(P0)、200 g/plant(P2)和 400g/plant(P4)处理,在花原基形成期分析了树体自下而上的第…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1. 基于高空云台的松材线虫病疫木AI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高空云台来检测林区松材线虫病疫木的AI算法模型,明确该方法相较于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的监测手段的优势。[方法]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具有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属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种。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成为林业保护中重要职能之一,而如何快速、方便、成本最小的检测成为防治的关键。《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定义了一般松材线虫监测手段。然后,不同于卫星和无人机的正交投影,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2. PaMYB11 促进欧洲云杉胚性愈伤组织渗透胁迫过程木栓质的沉积
摘要: [目的]研究针叶树未分化组织细胞在超低温保存预处理过程(Cryopreservation pretreatment,CPT)诱导的渗透胁迫下木栓质形成机制,为裸子植物渗透胁迫响应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欧洲云杉(P icea abies(L。)Karst。)Pa VIII 系野生型(U-control)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tissue,ET)为材料,创制关键调控因子——PaMYB11 过表达(PaMYB11-O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3. 果用红松多性状综合评价与促进开花结实技术研究
摘要: [目的]针对东北林区转型并大量营造红松果林的情况,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营建无性系种子园结实数据,筛选高产稳产、优质材料以及促花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方法]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稳定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种子园无性系球果数量、出种率、出仁率、千粒重,以及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球果数量等性状无性系间存在丰富变异,选出几十个高产稳产优质无性系良种,种子产量较对照增产较大:林口 4 个良种平均球果数量较无性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4. 汽车内饰用热塑性植物纤维预浸料及构件研发
摘要: 为研发轻量化热塑性植物纤维汽车内饰构件,本报告首先利用响应面模型优化热塑性植物纤维预浸料的制备工艺,然后以植物纤维复合毡为控制样,探究热塑性植物纤维复合板的层积结构设计及应用特性,最后基于主机厂的关键性能指标要求,利用夹层设计研发能应用于汽车内饰构件的热塑性植物纤维复合材料。通过薄膜层积和熔融浸渍两种成型工艺可制备密度和树脂分布均匀的热塑性植物纤维预浸料,前者更为均匀;KH550 和MAPP可改善植物纤维-聚丙烯(PP)的界面剪切强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5. 胶后竹丝的热泵干燥工艺
摘要: [目的]基于闭环除湿热泵干燥技术研究浸胶竹束在不同温度下的干燥速度和干燥能耗,分析了干燥工艺对酚醛树脂固化活性以及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浸胶竹束的干燥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从而助力重组竹产业的发展。[方法]以浸胶后的湿竹束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热泵干燥技术比较浸胶竹束在干燥温度分别为 40℃、45℃、50℃、55℃和 60℃时的干燥速度和能耗,得到最优的干燥工艺,并将其与重组竹企业现有的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温度干燥后酚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6. 超声-镀蜡处理对竹牙刷柄防霉和疏水性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了响应"以竹代塑"的号召,迫切需要提高代塑竹制品的防霉性和疏水性。竹材是替代塑料牙刷柄的最佳材料,但竹牙刷柄使用时与水直接接触,也与口腔直接接触,其防水和防霉性都要求食品级的卫生级别。常用的防霉防水方法难以应用在竹牙刷柄的功能化处理。[方法]以竹牙刷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超声预处理以及不同种类食品级蜡的表面镀蜡处理,提高竹牙刷柄的防霉性和疏水性。通过测试超声和蜡处理后竹牙刷的增重率,表征竹牙刷柄蜡质层的微观形貌、测试了蜡质化…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7. 竹节组织构造对薄型竹束纤维复合层积材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由于竹材生长速度快、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柔韧性,因此可作为理想的建筑材料、家居用品材料和造纸材料等。以竹材为原料的工程竹近年来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装修等行业。其中,竹束纤维复合层积材(bamboo bundle laminated veneer lumber)是一种新型工程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传统的竹束纤维复合材料厚度大、密度高,限制了其大幅面的应用。因此有研究研制得到厚度小于 8mm的薄型化竹束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8. 中国FSC竹林认证综合效益分析
摘要: 竹林认证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调查问卷,选取 4 家认证企业和 2 家经营情况相似但未通过认证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FSC竹林认证企业在认证前后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竹林经营管理水平、林区内设施水平、环境保护意识、劳动者权益与福利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和完善。(2)FSC认证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更为紧密,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获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9. 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 improves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moso bamboo:an isotopic(15N)assessment
摘要: [Objective]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 is a means of adapting to the natural selection of moso bamboo.Connected ramets can translocate and share nitrogen(N).This phenomenon may affect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of m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0. 添加竹屑对香菇产量及形态特征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摘要: 为分析添加竹屑对香菇(Lentinus edodes)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影响,以'庆科 212'(菌龄:80-90 d)和'L808'(菌龄:90-120 d)为研究对象,添加竹屑 0%(纯木屑)、31.6%、39.5%、47.4%、79%(纯竹屑)为实验组,测定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纯木屑处理相比,添加部分竹屑处理下'庆科 212'总产量无显著差异,'L808'则在纯竹屑处理下分别显著下降 12.51%和 23…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1. 西加省藤(Calamus caesius)的解剖特性及微观特征
摘要: [目的]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西加省藤(Calamus caesius)2m处节间的解剖学和微观结构特征,包括内、外维管束的分布密度、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和形态因子,后生木质部大导管的分布密度、组织比量、长度、直径和长径比,以及纤维的尺寸、双壁厚、腔径和超微结构,期望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离析后的藤茎纤维和大导管的尺寸;采用高分辨率扫描仪获得藤茎的横截面图像,使用ImageJ软件从图像中测量维管束和导…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2. 少穗竹节间节隔及去鞭纤维形态及差异研究
摘要: [目的]中国的木材和森林资源较为匮乏,是木材进口大国,但是竹类资源却很丰富。因此,本文选择少穗竹为研究对象,为构建竹种质资源基础数据库、合理开发利用竹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显微成像技术和 F 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对少穗竹节间节隔及去鞭三个部位的纤维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少穗竹节间、节隔和去鞭的平均纤维长度分别是 2055.737μm、413.685μm、1055.934μm;平均纤维宽度分别为 12.980μm、18.84…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3. 少穗竹不同部位维管束形态特征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竹材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物质资源之一,它集高延展性、高韧性、高强度和刚性于一体。而且竹材生长速度较快,同时可以代替木材在造纸、建筑、家具等领域有着日新月异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的指导和合理利用竹材,缓解日益紧张的木材供应需求,[方法]本篇论文以少穗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少穗竹不同部位的维管束形态特征,揭示其不同部位力学强度的差异,采用显微自动成像技术和Z-检验,对少穗竹的来鞭、去鞭、节间、节隔和枝五个部位的维管束形态特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4. 外源生长素调控毛竹株高的整合分析
摘要: [目的]株高是农林生产中的重要农艺性状,对于毛竹而言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株高的变化涉及以 AUX/IAA为核心的多个信号通路在不同水平上的分子调控,探索外源生长素影响毛竹株高改变的分子机理,目的是实现毛竹林工业应用材料的定向培育。[方法]通过靶向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确定施加外源生长素后,毛竹节间的各种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利用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酵母双杂交和水稻异源转化试验,预测并确定毛竹中介导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5. 毛竹快速生长时期生长素生物合成研究
摘要: [目的]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在竹子等禾本科植物中对生长素局部生物合成位置的研究较少。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散生竹,被吉尼斯记录为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日生长量可达 1m/d,生长素在快速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探明毛竹局部生长素生物合成位点,明确毛竹生长所需的生长素来源,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方法]选取自然生长条件较好的春笋,分别在株高 50±2 c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6. 带状采伐下孕笋期土壤温湿度变化及发笋的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 [目的]带状采伐被用来解决传统经营中择伐费时费力的问题,而采伐对土壤扰动较大,带状采伐后孕笋期的土壤温湿度变化规律以及其对出笋数的影响尚不明确。[方法]本文监测 3 个带状采伐样地(采伐带宽分别为 3m、8m、15m)与未采伐样地(ck)各个土层(0-10cm、10-20cm、20-30cm、30-50cm)六月至十二月的土壤温湿度变化情况,探究温湿度变化规律。在采伐样地和参考样地采集 0-10cm、10-20cm、20-30cm、3…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7. 基于探地雷达的毛竹笋与竹鞭地下成像实验研究
摘要: 目前对毛竹笋的探测几乎完全依靠人工完成。为提高竹农探寻毛竹笋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降低竹农对毛竹笋探寻的门槛,本文开展了基于探地雷达的毛竹笋与竹鞭地下成像实验,目的是探索一种毛竹笋自动探测方法。用探地雷达设备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灵峰寺林场港口林区开展实验,采用单一变量原则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单一毛竹笋、单一毛竹鞭以及毛竹笋与竹鞭组合体与测线在不同角度、不同水平面倾斜角度的成像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1)单一毛竹笋在水平方向且与测线在不同角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8. 竹材初加工连续化智能化关键设备研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介绍了毛竹初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分别对毛竹的锯切设备、剖竹设备以及分选设备进行阐述,归纳分析了当前竹材初加工机械存在的诸如自动化水平低、原料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大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阐述了竹节自动识别与规避、竹段自动定长截断、竹段自动卸料与分选等技术,旨在为后续建立一条连续化、智能化的竹材初加工生产线提供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4-06-13
159. 竹勺连续化自动成型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摘要: 针对传统竹勺热压成型工序中存在的连续性差、效率低、人工强度大等问题,在已有的成型技术基础上,对竹勺热压工艺、上下料方式、单次成型个数等关键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了一种多吸盘连续上料整体热压成型的工艺方法,并设计了竹勺热压成型样机。通过对竹勺压板热传递条件的理论分析,在压板尺寸为(713×537×56)mm的条件下,确定竹勺模具排列方式为 16×3,即单次可成型竹勺 48 个,对比传统竹勺热压机将加工效率提高了 128%…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0. WAK106-E2Fa-DPb1-UGT74E2模块的等位基因变异调控毛白杨的纤维品质
摘要: 木材的形成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支撑了树木生产可再生资源的能力,并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目前为止,控制木本植物纤维品质的遗传调控机制仍然报道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 22 个杨树样本的基因表达谱,确定了一个关键模块,其中包括 158 个与木材形成有关的高优先级核心基因。首先,我们在 435 个毛杨自然群体中进行了关键模块的关联研究分析,确定PtoDPb1 是通过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促进二次级生长的关键基因。而后,过表达 P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1. 杨树PagVND转录因子对维管组织发育的影响
摘要: [目的]木材是最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需求快速增长的全球性工业原材料。VND(Vascular-related NAC Domain)基因家族是次生壁生物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参与植物的维管组织发育、分化和再生等过程,其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细胞分化、导管的形成和次生壁生物合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探究杨树 VND 基因在维管组织生长发育中的发挥的功能可以为定向培育良种木材奠定基础。[方法]在银腺杨(Populus alba×P.glandu…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2. 谷氨酸受体蛋白GLR3.3:钙介导杨树根系发育的桥梁
摘要: [目的]根对树木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利用潜力巨大。根系受不同环境刺激来感知和传递信号,从而调控根系生长。钙(Ca)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植物根系发育的调控。在植物细胞中,胞质Ca2+浓度([Ca2+]cyt)的变化协调了对发育和环境信号的反应。[Ca2+]cyt增加Ca2+通过离子通道流过质膜。GLRs作为细胞外氨基酸传感器,也是必需的钙通道。探究杨树GLR3.3对根系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可以为杨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指导。[方法…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3. 基于QTL和eQTL分析揭示丹红杨×通辽 1号杨生长和材性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
摘要: [目的]杨树是重要的经济、能源和生态树种,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是影响杨树推广 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解析生长和材性等重要经济性状的变异规律并挖掘候选功能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丹红杨×小叶杨F1 杂交群体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株高、地径、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微纤丝角、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含量等生长和木材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对该群体的发育木质部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探索了基因变异的特征及其与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结果]杂交群体各性状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4. 景观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为青杨叶片适应性进化提供新见解
摘要: [目的]叶片形态是植物鉴定和生产力的重要预测因子,对于生长发育的所有阶段都是至关重要。解析叶片环境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一直是林木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对林木叶片形态的适应性进化和叶片发育的分子调控的知识仍然有限。[方法]青杨自然种群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丰富的叶片形态变异,为加深对叶片性状遗传变异的认知。本研究对课题组前期收集的青杨天然群体(416 个基因型)进行基因组-环境关联、选择性扫描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9 个叶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5. 华雄1号等4个黑杨派新品种选育报告
摘要: [目的]通过黑杨派种间和种内杂交育种,选育出具有速生、干直、优质等特性的胶合板材、纸浆材新品种。[方法]选择黑杨派的 3 个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为母本,2 个欧洲黑杨和 2 个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为父本,于 2014 年春天开展切枝水培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共获得 12 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 2400 株。于 2015年、2016 年和 2017 年底分别进行 3 次苗期选择,选择苗木生长量排在前 24 位的无性系营造无性系测定林和区域试验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6. PagKNAT3/4/5a参与杨树木质部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木本植物维管木质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对于解决木材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KN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被报道参与木质部形成过程中维管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一侧的分化以及后期次生细胞壁的加厚过程。杨树I类KNOX亚家族成员在维管木质部形成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负调控作用,但Ⅱ类KNOX亚家族成员在木本植物木质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仍待了解。本研究以 84K 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为材料,聚焦于Ⅱ类KNOX转录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7. 杨树 14-3-3ɩ对木质部PCD的影响及应用
摘要: [目的]木材形成过程要经历形成层细胞增殖分化、木质部细胞扩张、次生细胞壁沉积、细胞程序化死亡(PCD)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其中 PCD 这一生物学过程需要核酸酶参与。前期研究发现杨树中 CaN(Ca2+-dependent DNase)参与木质部 PCD 过程,并且鉴定到 14-3-3ɩ 与 CaN1 互作。[方法]本研究以银腺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84K'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对 14-…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8. 杨树PtCDPK10对木质部发育的影响
摘要: [目的]钙离子(Ca2+)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众多信号转导途径,包括参与木材的形成过程。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作为Ca2+传感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杨树CDPK10 对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可以为杨树木材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在AspWood表达谱数据中分析CDP…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9. 杨树PagXND1-PagMAN共同参与木质部发育
摘要: [目的]木材形成是木本植物木质部分化过程,其调控机制研究一直是热点。XND1(XYLEM NAC DOMAIN1)是 NAC 转录因子中对木质部分化重要的负调控因子,其作为转录激活因子却对木质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为揭示 XND1 作用机制,通过酵母双杂筛选其互作蛋白,检测关键候选蛋白转录活性,筛选出一个互作的转录抑制因子 MAN,并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验证 PagMAN 与 PagXND1 的互作关系。研究 PagMAN 与 PagX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0. 热激转录因子PagHsfB4a参与杨树木质部发育调控
摘要: [目的]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一类转录调节基因,能促使细胞中热激蛋白(Hsp)的表达,并在植物受到高温胁迫信号转导和耐热性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同时Hsf不仅参与植物胁迫响应,也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方法]本研究以银腺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84K'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对 Hsf 基因家族成员展开分析。选择在 AspW…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1. PuHox52响应低氮胁迫的分子机制
摘要: 氮素营养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素营养。贫瘠的土壤环境是影响林木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林木适应低氮环境的分子机制,培育具有低氮抗性的新品种对于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大青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HD-Zip家族Ⅰ亚族中γ分支转录因子PuHox52响应低氮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 我们发现PuHox52 在根系中受低氮胁迫诱导,过表达 PuHox52 能够促进杨树在氮素吸收、植株生长和根系发育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2. 杨树转录因子PdbCRF5调控盐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
摘要: [目的]明确PdbCRF5 基因在参与山新杨盐胁迫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为通过林木基因工程育种改善植物的耐盐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方法]前期对山新杨盐胁迫转录组分析发现,山新杨PdbCR F5 基因的表达受盐胁迫诱导明显,表明其可能参与山新杨盐胁迫调控。通过培育过表达和抑制表达 PdbCRF5 基因的转基因山新杨植株,我们发现 PdbCRF5 基因负调控植物对盐胁迫的耐受性。随后我们对PdbCRF5 调控的下游基因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3. 钙离子通道蛋白PagGLR3.3介导的钙信号参与杨树应力木早期诱导的研究
摘要: [目的]应力木是树干或树枝受外力作用出现偏心生长后恢复原有生长方向,在受力部位产生的特殊构造木材。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和一些转录因子参与了应力木的形成,但应力木形成的最初信号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银腺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84K'为材料,通过药理学和遗传学方法对杨树细胞质Ca2+水平进行调控,探讨钙信号在杨树应力木诱导早期反应中的作用。[结果]在重力诱导早期(0-4 h),杨树茎上、下部靠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4. 外源施加茉莉酸甲酯提高杨树抗虫性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杨树抗虫性的"防御警备"机制,为其育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作为研究对象,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 diniasalis)为供试虫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作为诱发防御警备的化合物,在虫害胁迫前喷施茉莉酸甲酯以诱发植物产生防御警备,测定虫害取食的抗性表型以及取食后不同时间点(0h、4h、24h)的生理、转录和代谢层面的防御警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5. 杨树AFP蛋白在盐胁迫响应过程的功能研究
摘要: 盐胁迫是主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之一,严重限制植物的分布及生长发育。功能鉴定盐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将对构建杨树响应盐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选育速生耐盐的杨树新品种提供重要的靶点基因。我们前期的转录组分析,发现 84K杨中盐胁迫可显著诱导AFP基因的表达,暗示AFP基因可能在杨树响应盐胁迫过程具有重要调控功能。本研究将通过详细分析AFP2a基因的表达模式、在盐胁迫响应过程的功能及其调控的基因、调控AFP2a基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6. 杨树抗叶枯病生理机制及转录组和代谢组学研究
摘要: ##杨树(Populus spp。),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在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战略储备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杨树叶枯病是杨树常见的叶部病害,可以危害黑杨派、青杨派以及白杨派中的很多种,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为进一步深入阐述杨树对叶枯病的抗性机制,加快杨树抗病基因挖掘及品种选育,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分析,从生理水平、转录水平及代谢水平深入阐述了杨树对叶枯病的抗性机制。
发布时间:2024-06-13
177. PtrbZIP3 transcription factor regulates drought tolerance of Populus trichocarpa
摘要: Plant basic leucine zipper(bZIP)proteins participate in plant development and a variety of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However,their roles in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 in Populus are still unclear.In this study,we charac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8. m6A RNA 甲基化调控杨树响应盐胁迫的机制
摘要: [目的]探究 m6A 甲基化在杨树对盐胁迫响应中的调节作用,验证 m6A 甲基化在盐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方法]以 84K杨为实验材料,通过重亚硫酸盐测序(MeRIP-seq)揭示m6A 甲基化在杨树中的分布特征及盐胁迫下的动态变化,并与RNA-seq进行联合分析,探究m6A 甲基化富集水平与表达水平的潜在关联。进一步通过添加 m6A甲基抑制剂 3-去氮腺嘌呤 A验证m6A修饰水平对杨树耐盐能力的影响。此外,筛选了甲基转移酶PagFIP…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9. 杨树抗虫育种研究进展及育种策略
摘要: 杨树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防护林和保障木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但杨树虫害危害十分严重,每年危害面积达 40%以上,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生产中抗虫杨树品种严重短缺主要原因是杨树抗虫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不足,分子育种缺乏高毒力抗虫基因及高效表达体系,与常规育种技术未紧密结合,没有形成完善的抗虫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杨树抗虫育种策略涉及研究思路包括:杨树抗虫育种资源的持续系统收集、保存和评价,建立杨树抗虫育种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0. 种间植物相互作用通过构建杨树-土壤界面微生物群改变了养分循环和利用
摘要: [目的]陆生植物可以通过种间相互作用影响相邻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在这里,我们揭示了种间植物相互作用操纵微生物群落进而改变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养分吸收,为精确植物微生物组操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方法]本研究使用大豆-杨树和马铃薯-杨树间作系统,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微生物共现网络、养分含量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植物-土壤界面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群落影响相邻植物微生物组功能和养分利用的机制。[结果]首先,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发现间作系统会操纵杨树-土壤界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1. Effect of a suitable treatment period on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lant leaf disc method
摘要: Backgroun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leaf disc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ransgenics or gene editing.Ensuring stable and efficie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probl…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2. 网纹马勃对中辽 1号杨生长及抗旱性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为了丰富促进杨树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促进杨树生长并提高抗旱性,本文对采集到的马勃属大型真菌进行了ITS序列分子鉴定,并以其与中辽1 号杨(Populus×canadensis cv。'Zhongliao 1')组培苗共培养法,观察菌根形成情况及对杨树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对其与中辽 1 号杨盆栽扦插苗共生后,用控水法,依据干旱胁迫后的生理指标变化,分析该菌对杨树抗旱性的影响。[结果](1)该真菌为网纹马勃(Lycoperdo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3. 压缩率对杨木重组木表面硬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以人工速生林杨木为研究材料,采用定向重组技术开发高硬度重组木,揭示压缩率对杨木重组木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杨木的表面改性和重组木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可靠的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向重组技术制备压缩率为 1.00、1.22 和 1.44 的三种杨木重组木,并以杨木、红榉和俄罗斯柞木作为对照样,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三种木材和三种不同压缩率杨木重组木样品表面的金氏硬度值;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表面的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4. 千年桐根木质部阻断枯萎病菌侵染的防御作用研究
摘要: 油桐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fordii)(Fof-1)引起的一种土传植物病害,严重危害油桐主栽品种三年桐,极大地限制了其规模化栽培,而同属的千年桐具有抗枯萎病能力,但目前关于千年桐高抗枯萎病的机制还未完全解析清楚。我们推测千年桐根的木质部细胞可能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镰刀菌病原体的入侵。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研究了千年桐和三年桐对病原菌潜在不同的根木质部细胞表型和生理行为。结果表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5. 山苍子精油TPS-P450基因簇功能分析及调控研究
摘要: 樟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树种,许多种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用材树种,也是香料、芳香精油以及药用植物的主要来源,其香精香料树种山苍子盛产精油,由多种化合物组合而成,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包括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等,这些单萜化合物赋予樟科植物多样的生物活性,前期研究发现,在进化过程中山苍子发生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对樟科和山苍子特有的基因家族进行KEGG富集发现,萜类合酶(TPS)基因家族在樟科中显著扩张,这些都为樟科及山苍子中丰富的单…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6. 自防霉耐水型淀粉基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淀粉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胶黏剂原料,经过简单的糊化处理就可以作为木材胶黏剂使用。它可以有效缓解由石油基胶黏剂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如甲醛释放、石油制品污染。但是耐水性差,易凝胶和易霉变仍是淀粉胶黏剂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以柠檬酸和淀粉为原料,不同于以往研究中室温下简单混合后直接作为胶黏剂使用,此处通过酸解-酯化的方式制备自防霉耐水型淀粉基胶黏剂。柠檬酸的引入促进淀粉的水解,通过削弱淀粉的分子间作用力暴露出大量的-OH,促进淀粉与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7. 芦苇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水热碳化碳(HTCC)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材料,在吸附和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往的研究主要以葡萄糖(glu)为原料制备HTCC,然而,从生物质中直接制备HTCC的报道很少,其合成机理也不清楚。芦苇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若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芦苇秸秆转化为半导体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环境污染物降解领域,将对缓解废芦苇污染环境问题,响应国家高价值农业废弃物战略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可以进一步水解成碳水化合物,本研究首次以芦苇秸秆为原料…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8. 仓储湿度对毛竹材性能的视觉评价
摘要: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资源被认为李是经济建设和生态建材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仓储湿度是导致毛竹发霉变质的客观因素之一。[目的]明确研究环境湿度对竹材使用价值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湿度为 45%、60%、75%和 95%的模拟环境下测试了竹材仓储期间(1、7、14、28、56、180d)的品质变化,并定期监测竹材在仓储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结果]在 180 天的储存期间,随着仓储环境湿度的增加,竹青侧的尺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9. 氨基化木材气凝胶对锌离子的吸附治理及高值转化为性能优异的ZnO/ZnS光催化剂
摘要: 近年来,重金属离子造成的水体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传统生物质基吸附材料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吸附容量低、吸附分离困难等缺点,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吸附重金属后的吸附材料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长期存在。以往对重金属吸附材料的研究多集中在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提高吸附容量上,而忽视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吸附重金属后的吸附剂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探索危险废物吸附材料绿色转化利用的新策略,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0. 纤维素基复合吸附材料对水体砷的治理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尤其是矿区周边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砷,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去除工业废水中的砷意义重大。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多种多样,其中的吸附法因其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作于从水体中吸附砷的有效方法之一。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官能化学基团和巨大的比表面积,是制备重金属污染物吸附材料的理想原料之一。纤维素基复合吸附材料对重金属…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1. 杨木单板/桑葚花青素高精度pH智能指示标签的制备及在猪肉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迅速监测食物新鲜度的智能膜材料高速发展。pH智能指示膜是可以根据周围环境pH值的改变而诱导自身颜色发生变化从而进行感知、响应的功能化材料。目前,智能膜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是保障食品安全简便且先进的手段。但其存在制备过程繁琐、原料成本高、能耗大、遮光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杨木单板代替多糖、蛋白质等聚合物作为智能膜基材,通过碱性 H2O2 处理同时实现了对木材的漂白和羧基化改性,进而将羧基化单板吸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2. 木材的疏水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在天然木材表面构建超疏水涂层,可以有效地改善木材的吸水性和吸湿膨胀性,防止木材变形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另外可以赋予木材防水耐污和自清洁性能,大大提高天然木材的使用范围。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等改性剂在木材表面构建,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木材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其中,经过PDMS和TEOS溶胶凝胶法改性处理的木材的表面接触角高达 150°~160°,可视为超疏水表面;另外,经过改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3. MOFs材料对木材干燥释放VOCs的吸附及其对丙酮荧光猝灭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木材加工干燥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而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家庭装修常用的人造板及木制品等在其使用过程中释放的VOCs,会引发头痛、睡眠障碍等疾病,浓度超过标准时有致癌的风险。因此,对 VOCs 的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制备了Mg-MOFs-IMA-1、Mg-MOFs-IMA-2、La-MOFs、Ce-MOFs、Nd-MOFs、Tb-Mg-MOFs和Eu-Mg-MOFs材料,对国产樟子松在干燥过程中所释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4. 苯胺原位聚合制备电磁屏蔽阻燃木材
摘要: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在生活空间中存在着大量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而长期生活在电磁波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木材常被用作室内的装饰建材,如家具、地板、墙板等。因此,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赋予其电磁波屏蔽的效果,同时降低木材的燃烧风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木材浸渍到盐酸掺杂的苯胺溶液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从而赋予其电磁屏蔽和阻燃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聚苯胺颗粒沉积在木材细胞壁表面,并填充部分细胞腔。电磁屏蔽测试结果表明,电磁屏蔽效率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5. 沙柳纳米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荒漠化防治应坚持"近自然恢复"的科学理念,保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深入开展沙生植物新资源、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及其高附加值的科研实践。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生灌木材具有产量高,地域广的特点,但沿黄流域(如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锡林浩特等地)每年产生的废弃沙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6. 响应面优化盐析法提取构树叶蛋白提取工艺
摘要: [目的]为提高构树叶蛋白的提取率与蛋白含量,采用盐析法探索构树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后续制备构树叶蛋白胶黏剂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野生构树叶为原料,采用盐析法提取叶蛋白,首先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pH值、反应时间及氯化钠浓度对蛋白提取率以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根据其结果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优化并得到盐析法提取构树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单因素实验中,随着料液比由 1:2 降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7. 黑格心材提取物的抑菌性能及成分分析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黑格心材无水乙醇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霉菌、变色菌的抑菌活性,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为后续开发植物源防腐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木腐菌(彩绒革盖菌、绵皮卧孔菌)、霉菌(黑曲霉、木霉)和变色菌(可可球二孢、链格孢菌)三类六种菌为供试菌种,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溶解提取物,含药培养基浓度为 6.67m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之含毒介质法测定黑格心材无水乙醇提取物对六种菌的抑菌效力,以空白培养基长满为时间节点,计算提取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8. ZIF-8@TiO2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及生物质碳点在光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采用ZIF-8@TiO2 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吸附-光催化技术来降解刚果红、中性红和碱性品红染料。[方法]TiO2 掺杂不同量的碘化钾(KI)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TiO2(KI),在 300oC下煅烧生成锐钛矿型TiO2,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得 ZIF-8@TiO2(KI)用于光催化降解刚果红;TiO2 掺杂不同量的稀土Gd,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TiO2(Gd),在 400oC下煅烧生成锐钛矿型TiO2,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得ZIF-…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9. 碳量子点@纤维素复合凝胶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协同荧光检测性能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及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广泛存在于水、气、土壤等多种环境,其中,重金属废水被认为是对草原生态环境及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工业污染物之一,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简单、选择性、可靠和低成本鉴定重金属离子的新技术至关重要。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纳米晶体,其荧光性质和光稳定性备受关注。与传统的荧光探针相比,量子点因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大位移、宽的吸收光谱、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0. 万寿菊状ZnxCd1-xS同质结光精炼单糖的双功能性能研究
摘要: 双碳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面对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光精炼生物质成为潜在的解决策略。本研究设计万寿菊状ZnxCd1-xS同质结催化剂,并应用于光精炼单糖生产太阳燃料氢气和平台化合物。ZnxCd1-xS展现出良好的双功能性能,产氢速率达 13.64 mmol·g-1·h-1,葡萄糖转化率为 96.40%,乳酸乳酸产率达 76.80%。特殊的万寿菊状形貌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同时也增加了对底物分子的可及性。实验和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1. 钯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落叶松树皮提取的缩合单宁的研究
摘要: 落叶松树皮是我国林业重要的副产物,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资源丰足且绿色天然无污染,树皮中的缩合单宁是植物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将缩合单宁加工成精细化学品极具发展价值。但缩合单宁中 70%以上为大分子量的高聚体,由于空间位阻大、经济价值低等缺点,发展一直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制备了 8 种催化剂对落叶松树皮缩合单宁进行降解。
发布时间:2024-06-13
202. 高雾度及紫外屏蔽的橡仁粉/卡拉胶基可胶&热封的油脂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塑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白色污染,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治理和消除白色污染已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因此,研制出可生物降解的包装薄膜材料迫在眉睫。天然聚合物,如多糖和蛋白质,可用来生产包装膜并具有代替合成聚合物的潜力。目前,已有很多比传统塑料包装膜具有更好的阻隔性、抗菌性或抗氧化性的多糖基薄膜被研制出来。但由于多糖的熔融温度高于热解温度导致其无法通过热封形成有效地包装袋,难于实际应用。淀粉和蛋白质衍生的薄膜可热封并用作塑料的替代品。然而,这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3. 多功能秸秆纤维基可视化智能标签的构筑和性能表征
摘要: 智能标签可以实时提供食品新鲜度信息。然而,现有研究的智能标签pH响应范围窄,只能监控单一食品的质量,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为了突破这个瓶颈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响应范围宽、指示精度高、高效抑菌的纤维素基智能标签用于监控猪肉、牛奶、菠菜的新鲜度。利用草酸改性秸秆纤维素纤维引入羧基基团(-COO-),通过静电作用键合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季胺盐,进一步吸附阴离子复合染料-甲基红和溴百里香酚蓝,最后自组装成智能标签。壳聚糖季胺盐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标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4. 联合GEDI激光雷达和Landsat 9光学遥感数据反演香格里拉栎类碳储量
摘要: 快速准确的估测森林碳储量是森林管理和生态系统动态调查的基础,对评价森林质量、资源、碳循环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GEDI 可以穿透森林树冠获取大范围的森林垂直结构参数。但是其沿轨道光斑点足迹分布不均匀且不连续,不能获得全区域的碳储量空间分布。本研究通过联合GEDI和Landsat 9 数据反演香格里拉栎类生物量,在前期进行光斑点预处理基础上,通过克里格插值将GEDI L2B光斑点参数插值得到面状信息,同时提取 Landsat 9 植被指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5. 髓环和皮层的天然智能:对竹材加工利用中水份散失和干燥变形的影响
摘要: [目的]作为竹子的最内层和最外层,髓环和竹皮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明确髓环和竹皮对竹材水份散失和变形的影响,为竹材快速、科学干燥和加工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法分别研究去掉髓环、去掉竹皮、髓环和竹皮均被去除、完整保留髓环和竹皮的弧形竹片在 75℃干燥环境下水份散失和尺寸变化特点。使用了多尺度成像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微 CT和超高清扫描仪),结合视频摄像和力学测试设备,在宏观、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研究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6. 干旱胁迫下氮素对杉木和青冈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干旱条件下亚热带不同树种物质分配及根系形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特征,为季节性干旱下植物幼苗的水肥管理和抗旱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施氮和水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亚热带地区典型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氮(N0,0 mg N kg-1)和施氮(N1,100 mg N kg-1)2 个氮处理及 8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7. 广西百色天坑地下森林樟科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
摘要: [目的]喀斯特天坑为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避难所",坑内形成的独特地下森林,是一座天然的物种保护库。樟科植物起源古老,广泛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价值,是山地森林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在天坑地下森林的前期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樟科植物,是地下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因此,通过研究天坑内外樟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历史分布与性状差异,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天坑植物的系统发育结构及其可能的环境影响,为天坑植物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以及南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8. 漓江流域毛竹扩张对土壤代谢物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摘要: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ère)J.Houz。)是典型的速生竹种,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由于其根系具有强大的克隆繁殖能力,极易入侵邻近群落。有关毛竹扩张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天然林,而对人工林的影响研究较少,漓江流域目前多片马尾松林已被毛竹扩张,将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方法]因此,我们选择漓江流域国家森林公园的三种典型林分类型(马尾松林、毛竹与马尾松混交林、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位(底、中、上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9. 东北地区两种常见树种凋落物制备生物炭燃烧性研究
摘要: [目的]选择东北地区人工林凋落物通过热解技术制备成生物炭以降低森林火灾风险、促进林业资源再利用。[方法]选取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蒙古栎新鲜凋落物制备生物炭,研究生物炭燃烧性质(灰分含量、抽提物含量、高位热值)和元素含量(C、H、O、N)2 类指标,以生物炭的热解时间、热解温度作为探究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比较不同温度时间下生物炭燃烧性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生物炭燃烧性和温度时间的线性相关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0. 降水季节性分配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干季更干,湿季更湿"的降水季节性分配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的潜在影响机制,以期为未来准确评估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 年—2022 年采用野外树脂芯原位培养法,设置对照(CK),干季更干、湿季极端降水增加(DD)和干季更干、湿季降水等比例增加(EW)三种降水季节性分配变化处理研究降水季节分配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1)"干季更干,湿季更湿"的降水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1. 降水季节性分配格局对亚热带灌木凋落物分解及相关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讨论降水季节性分配格局变化影响亚热带森林中早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和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两种灌木凋落叶分解及相关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动态特征。[方法]本研究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模拟"干季更干,湿季极端降水增加"(DD)和"干季更干,湿季降水等比例增加"(EW)的野外降水控制实验,采用为期 360 d的凋落物袋野外原位分解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2. 沙地云杉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摘要: [目的]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中国的珍稀树种,对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沙地云杉天然更新出苗率低,死亡率高,且种子生产易受虫害、倒春寒等影响,使得沙地云杉已逐渐趋于灭绝。目前体细胞胚胎发生是针叶树最有效的微繁方法,但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低,胚性愈伤组织难以从非胚性愈伤组织中分化出来,且分化时间长。因此本研究分别从形态学、细胞水平与转录水平来对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3. Effects of 6'-O-caffeoylarbutin on the activity and conformations of mushroom tyrosinase
摘要: Based on a wel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ongly anti-melanin activity of 6'-O-Caffeoylarbutin(C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as performed initially to determin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A against th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4. Assessment for the virtual water of agricultural crops from 2000 to 2021 in Taiyuan City
摘要: Water resources are dramatically important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hanxi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5. 基于遥感图像和二调数据的油茶林识别与提取
摘要: [目的]油茶作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发展油茶产业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目前得到的油茶林面积仅为统计数据,油茶林的分布需要进一步准确定位,从而获取更为精准的地理位置分布和面积信息。[方法]以江西省宜春市辽市镇为研究区,结合 2022 年北京二号遥感影像、2021 年国土三调数据、2009 年和 2019 年两期二类调查小班数据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去除了水体、建筑、农田等非林地类型的辽市镇国土三调数据对北京二号影像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6. 林长制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林长制政策是中国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性举措,也是促进土地集约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探究林长制政策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关系对于完善党政领导负责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基于 2017 年合肥市、安庆市与宣城市设立林长制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 2006-2020 年中国 232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和非期望产出维度构建了土地绿色利用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城市层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7. 桑天牛气味结合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钻蛀性害虫,其生活隐蔽,防控难度大。传统的防治方法无法满足现有的防治需求,化学生态学防治技术已经成为防治天牛的重要途径。目前对桑天牛的嗅觉分子研究仅仅停留在基因的鉴定和表达谱的研究,对桑天牛感受信息化合物的功能研究机制还不清楚。[方法]本研究测序和比较了桑天牛成虫触角、前足跗节、口器(下颚须及下唇须)以及腹部末端转录组,鉴定相关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8. 中国林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林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关联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时空溢出效应,并提出促进中国林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 2010-2020 年中国大陆 31 个省的林业劳动生产率面板数据,通过单变量和双变量Moran指数检验区域林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无时空效应、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时空效应 4 个模型进行对比,最终选择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林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时空效应分解。[结果]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9. 超声水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抽提物迁移规律探究
摘要: [目的]观察未处理臭椿材中抽提物的分布,探究超声水处理对臭椿材苯醇抽提物和热水抽提物含量的影响,并分析超声水处理过程中臭椿材内部抽提物在超声传播方向上的迁移。[方法]通过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未处理臭椿材抽提物的分布;以时间为变量(间隔 30min)对臭椿材进行超声水处理(320 W,25 kHz),并进行热水和苯醇抽提实验,探究超声水处理对热水抽提物和苯醇抽提物含量的影响;在比色皿路径为 1 cm,波长为 350 n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0. 超声水/NaOH协同DMDHEU处理对臭椿材吸湿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NaOH协同DMDHEU处理对臭椿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约 20 年树龄臭椿木材,制成 2 cm×2 cm×2 cm(弦向×径向×轴向)臭椿木块,进行NaOH(质量浓度 1%、4%)、超声(320 W,25 kHz,2 h)预处理,再用氮羟甲基树脂(DMDHEU)浸渍处理。测试DMDHEU浸渍前后样品的绝干密度、增重率和吸湿尺寸稳定性(11.3%RH,25℃)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衰减全反射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1. 氨基多糖/稀土金属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 [目的]在氨基多糖中羧甲基壳聚糖(CMCh)是一种既不含芳香结构也不含共轭结构的非传统发光材料,它可以通过丰富的官能团与稀土离子进行配位,作为一种生物质大分子配体将自身所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从而使其发出强烈特征荧光。本文探究了以羧甲基壳聚糖作为配体与以铕、铽、铕/铽作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情况及其发光性能研究,通过表征探究了生物质大分子作配体向镧系中心离子进行能量传递的机理,并拓展多方面的应用。[方法]以绿色的方式制备了CMCh-Eu3…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2. Delayed autumnal leaf senescence following nutrient fertilization results in altered nitrogen resorption.
摘要: Increased atmospheric nitrogen(N)deposition could create an imbalance between N and phosphorus(P),which may substantially impact ecosystem functioning.Changes in autumnal phenology(i.e.,leaf senescence)and associated l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3. 杨树性别决定基因对生长和耐旱性的次生二态性的多效性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子水平上操纵性别决定基因,探究其对植物的次生性状是否受到性别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雄性杨树"84K"和雌性杨树"Nanlin895"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分别将过表达载体 35S::FERR-OE转化到 84K的叶片组织,将CRISPR/Cas9 敲除载体ferr-DR转化到"Nanlin895"的叶片组织中,经过筛选和验证,获得了过表达和基因敲除的转基因杨树。定期测量其株高、地径、分枝数、根生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4. 盐胁迫下野菊离子的吸收转运情况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摘要: [目的]明确抗盐能力不同的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株系在盐胁迫情况下的离子分布运输情况及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野菊的抗盐机理,为后续研发和培育新的抗盐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筛选的 2 个高抗株系(H1、H2)、2 个中抗株系(M1、M2)和 2 个低抗株系(L1、L2)的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置于 NaCl 浓度为 150mmol/L 的霍格兰营养液中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 6 个离子指标: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5. 北陵鸢尾花部特征及繁育习性研究
摘要: 目前各地越来越重视本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人们也在不断关注本土植物的观赏及经济价值。我国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其中北陵鸢尾(Iris typhifolia)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抗逆性强,是世界著名的宿根花卉也是我国特有品种,开发利用野生花境植物资源对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北陵鸢尾生长发育…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6.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尖萼耧斗菜花色变异机制研究
摘要: 耧斗菜属植物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植物资源,其中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萼片深红色,株型优美,覆盖效果好,适应性强,在北方地区作为景观绿化材料应用前景广阔。黄花尖萼耧斗菜(A.oxysepala f.pallidiflora)萼片白色,是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进化结果。花色直接影响植物传粉、结实及后代的数量和质量,花色变异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因此两种耧斗菜是研究花色进化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的理想材料。[目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7. 山鸢尾花部特征及繁育习性研究
摘要: 随着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其美化和生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乡土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部分,有些乡土植物因环境的人为改变以及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措施致使资源破坏严重,因此充分了解和利用长白山珍贵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质创新,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进行育种及种质创新工作。中国鸢尾属植物野生资源丰富,将野生鸢尾资源应用到园林中的前提是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方式。山鸢尾分布在我国长白山海拔 1500-2500 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8. 喀斯特次生林优势种群竞争关系研究
摘要: [意义]林木竞争普遍存在于喀斯特次生林中,林木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参与竞争一方或者另一方生长衰弱甚至死亡。因此,需要采取人为辅助措施调节次生林种群受到竞争压力,优化喀斯特次生林结构。[方法]为探明喀斯特地区次生林优势种群竞争关系,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自治县撂荒 30 余年的典型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设置 140 m×120 m 固定样地并对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Hegyi竞争指数对研究区内优势种群种内种间竞争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9. 基于高分二号的亚热带常绿林多特征组合识别及方法比较
摘要: [目的]掌握森林内树木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变化和森林管理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亚热带森林景观冠层结构复杂、林分密度高,不同分类算法对树种遥感识别的效果如何鲜有报道。不同特征因子作用下不同分类算法在亚热带树种识别中的能力有待探究。[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3 种代表性林型(马尾松、杉木、阔叶)为研究对象,基于GF-2 PMS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定量比较 5 种机器学习算法(BP 神经网络、K-邻近法、…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0.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国家公园建立对居民生计的影响研究——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
摘要: [目的]国家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范围内居民生计问题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文识别国家公园建立对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的影响,并探讨在国家公园新型自然保护地制度管控下,居民如何改善传统生计方式,以期为国家公园内居民实现可持续生计以及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基于2017-2022 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跟踪调查"项目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1. 黑木耳木质纤维素降解通路解析及关键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质条件下黑木耳对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解析其降解通路,筛选关键降解基因并验证其功能,获得黑木耳木质素和纤维素高降解菌株。[方法]分别以葡萄糖(CK)、微晶纤维素(MCC)、玉米芯(CC)和木屑(WD)作为唯一碳源培养黑木耳菌丝体,每组 3 个重复,收集发酵液测定木质素和纤维素酶活,收集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关键基因,构建黑木耳遗传转化体系,验证关键基因功能。[结果]1)对纤维素酶活测定发现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2. 宜昌市滨江公园自生植物生境构成与保护价值研究
摘要: 生境丧失是城市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对城市开展生境制图和生境质量评价能够揭示现状生境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提供必要的生态数据以及准确呈现研究区域现状生境存在的问题,是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本文以宜昌市滨江公园为例,选择植被郁闭度因子、植被优势种年龄因子和植被垂直结构因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 4 种生境类型、13 种生境亚类,选择生境类型重要性、自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自生植物物种特有性 3 个评价指标对各生境类型的生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3. 吉林省豚草果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吉林省不同地区豚草果实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为豚草的识别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的吉林市磨盘山、吉林市龙潭山、桦甸市、蛟河市、长春市、四平市、公主岭市、通化市、白山市、白城市、松原市和乾安县 12 个地区不同豚草种群的果实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豚草果实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并拍照,描述形态特征并编制检索表,分析豚草果实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对果实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豚草果皮纹饰有条状纹饰、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4. 人工林杨木和杉木的加速老化行为研究
摘要: 速生人工林木材被广泛用作中国木材工业的原料。木材的耐候性能对于室外应用至关重要。将两种最重要的人工林木材,杨木和杉木,制备成薄切片后比较研究其在单独暴露于紫外线 504 小时和紫外线/水 168 小时期间的老化行为。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两种木材切片都表现出色差增加、质量损失和拉伸强度损失。扫描电镜显示,最初的结构退化源于胞间层角隅和纹孔,随后发生了细胞分离、细胞壁变薄和变形。傅立叶透射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5. 苯胺原位聚合制备电磁屏蔽阻燃木材
摘要: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在生活空间中存在着大量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而长期生活在电磁波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木材常被用作室内的装饰建材,如家具、地板、墙板等。因此,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赋予其电磁波屏蔽的效果,同时降低木材的燃烧风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木材浸渍到盐酸掺杂的苯胺溶液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从而赋予其电磁屏蔽和阻燃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聚苯胺颗粒沉积在木材细胞壁表面,并填充部分细胞腔。电磁屏蔽测试结果表明,电磁屏蔽效率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6. 阔叶红松林 3种典型蕨类叶功能性状的垂直变异
摘要: [目的]研究蕨类在不同垂直高度下叶功能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的差异,可为揭示大型蕨类叶片的资源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内的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东北蹄盖蕨(Athyrium brevifrons)和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3 种蕨类为研究对象,将个体按叶片垂直高度分为上、中、下 3 层,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7. 温带阔叶树种枝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生活史动态变化
摘要: [目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植物的光合产物之一,可表征植物的不同生存策略。然而,在木本植物NSC含量随时间尺度变化的研究中,对连续生活史NSC动态变化的研究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本木植物不同生活史阶段的NSC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七个温带阔叶树种(散孔材,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硕桦Betula costata、紫椴Tilia amurensis、五角枫Acer pictum subsp…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8. 毛榛枝、叶柄和叶脉的生长动态及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探究环境对植物枝叶器官解剖性状的影响以及解剖性状变异和权衡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植物个体水平不同器官的协作关系以及植物的生存策略和机制。[方法]本研究以阔叶红松林中灌木优势种——毛榛为研究对象%2C%2B 分别在春季(5 月)、夏季(7 月)和秋季(9 月)采集毛榛地上部分当年生小枝和叶%2C%2B 测量了枝、叶柄下部、叶柄上部和叶脉的解剖性状%2C%2B 包括非维管柱组织占比(NVP%2C%2BThe%2Bproportio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9. Carbon dots:building a robust optical shield for wood preservation
摘要: Wood is a sustainable building material that can help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zation but,because wood is easily damaged by ultraviolet(UV)light,it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wood from this harmful radiation.Here,we sy…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0. 多目标下丹寨龙泉山森林公园经营策略研究
摘要: 森林多目标经营作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林业产业布局的重要策略,它可以最大化利用森林资源,在保护生态功能的同时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在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平衡。本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以贵州省丹寨县龙泉山省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对丹寨县林地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丹寨县龙泉山省级森林公园主要面对三方面的问题:(1)林地结构单一,生态多样性不足。(2)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地活力不足。(3)…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1. Steroid hormone 20-hydroxyecdysone disturbs fat body lipid metabolism 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gluconeogenesis in Hyphantria cunea larvae
摘要: The steroid hormone 20-hydroxyecdysone(20E)has been described to regu-late fat body lipid metabolism in insects,but its accurate regulatory mechanism,especially the crosstalk between 20E-induced lipid metabolism and glu…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2. 兴安杜鹃在我国东北地区适生区预测
摘要: [目的]研究兴安杜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适生区,为兴安杜鹃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兴安杜鹃 54 个自然地理分布信息和气候、地形、土壤三类 28 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兴安杜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适生区进行预测,通过ROC曲线检验模型精度,采用刀切法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及其适宜值。[结果]基于主导环境变量,MaxEnt模型构建的受训者工作曲线的AUC值为 0.963,表明预测结果与兴安杜鹃实际分布…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3. 新西兰贝壳杉阴沉木材色形成与光稳定性研究
摘要: [目的]阴沉木是远古乔木因地壳运动或自然灾害埋藏于地下,在长期的高压、缺氧、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缓慢碳化形成的自然老化木材。颜色是阴沉木的一个显著宏观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美学和商业价值,对阴沉木材色形成机理与稳定性的研究对其妥善保存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价值。[方法]对新西兰贝壳杉阴沉木进行湿化学分析,并以铁杉和欧洲云杉作为对照材测试其UV-vis漫反射差异,之后使用人工紫外老化试验箱,选用UVA-351nm灯管进行加速光老化试验,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4. 基于AHP的广东东莞湿生乡土植物在湿地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评价
摘要: [目的]以广东东莞市为例,探究乡土植物在湿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东莞地区 24种湿生乡土植物(包括 15 种木本植物和 9 种草本植物)在湿地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净化潜力、景观效应、生长适应性、栽培繁殖特性 4 个准则层权重分别为 0.282、0.109、0.414、0.195,14个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5. 生物炭基肥对桉树养分吸收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桉树养分吸收及其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对生物炭基肥和普通林用化肥的响应,探讨在不同肥料施用下桉树的生长生理响应机制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期为我国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生物炭基肥林用对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尾巨桉DH32-29 当年生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定所有施肥处理的养分等量,研究在不施肥(CK)、普通化肥(NPK)、掺混型生物炭基肥(MBF)和包膜型生物炭基肥(CBF)处理下桉树生长指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6. Insectivorous birds prefer highly connected and holistic habitat patches across diverse urban parks in the core city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China
摘要: ##
发布时间:2024-06-13
247. 中国木材加工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演化研究
摘要: [目的]在木材加工业转型、制度和要素红利改变之际,全面解析中国木材加工业各类驱动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演变情况,为相关政府部门找准产业发展痛点、精准施策、合理分配有限资源提供参考,找寻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助力实现新时期下木材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方法]基于中国 24个省(区、市)木材加工业、1995-2020 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资源禀赋与木材加工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对中国木材加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8. 基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及初步验证
摘要: [目的]基于文冠果全基因组信息开发文冠果 SSR 标记,为文冠果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方 法]以文冠果基因组为分析材料,分别利用 Krait、Primer 软件查找 SSR 位点和设计 SSR 引物,并利用 1%琼脂糖凝胶和聚乙丙烯凝胶进行初步筛选和多态性筛选。[结果]结果可知,文冠果全基因组全长 477 586 502 bp,共存在 253 336 个 SSR位点,平均每 1 870 bp 出现一个SSR 位点,G…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9. 智能化升级对木材加工业出口边际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智能制造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研究智能化升级对于木材加工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中国等 34个国家、2010-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检验智能化升级对木材加工业出口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业智能化升级显著提升该产业出口集约边际,但对出口扩展边际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 0.013、-0.022;经更换国家样本、数据缩尾处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0. 毛竹GL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调控研究
摘要: [目的]毛竹是重要的笋材两用竹种,研究其速生过程中细胞壁交联相关基因的功能对毛竹开发利用有重要价值。萌发素蛋白和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s,GLP)具有与细胞壁交联作用,因此探究毛竹 GLP 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子特征及其在细胞壁交联中的功能,对于揭示其在竹笋品质和竹材质量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毛竹GL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1. Fores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of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subtropic region
摘要: [Objective]Forest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significantly affect forest ecosystems and global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s.Forest management can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regulating stand structure.Therefore,th…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2. 土地利用转型下的西安市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摘要: [目的]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土地利用急剧变化,致使城市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而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是土地利用变化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对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分析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方法]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借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在ArcGIS、Fragstats和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该研究区 1990 年、2000 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3. 苦水玫瑰花渣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摘要: 为提高苦水玫瑰花渣资源再利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苦水玫瑰花渣中的类黄酮,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类黄酮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采用 Box Behnken法确定料液比 1:35,提取时间 60 min,提取温度为 66℃,乙醇体积分数为 54%为苦水玫瑰花渣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在此条件先类黄酮提取量实际值 43.98 mg/g与预测值 45.91 mg/g基本相符。(2)当类黄酮浓度为 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4. ARFs 通过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响应竹子机械弯曲
摘要: 木质素有助于增强抵抗弯曲压力的机械性能。植物生长素几乎参与整个生命过程的调控。然而,在响应机械弯曲时,生长素参与木质素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展示了弯曲条件下,生长素和木质素的不对称分布模式,并且证明生长素可以促进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通过转录组共表达分析,我们发现生长素途径基因,尤其是生长素响应因子 ARF3 和 ARF6,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有强烈的相关性。ARF3 和ARF6 作为转录激活剂,在弯曲处理的木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5. 湖南省林地变更利用的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湖南省林地变更利用的产业结构,为提高林地变更利用效率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以林业局所提供的湖南省 2015-2018 年林地定额的台账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湖南省林地定额的产业利用去向,采用灰色关联模型(GRA)对林业变更总面积与林地变更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影响湖南省林业变更面积的产业主要有现代服务业及非高新技术产业等,从而提出湖南在林地变更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6. 杜仲叶表型可塑性研究
摘要: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变异中由环境引起的一种变异,对植物体在异质性环境和可变条件下的生存至关重要,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孑遗树种,还是特有的贵重中药材、经济林树种和工业提胶原料树种,有"中华神树"之美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杜仲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其形态上的变异是其适应复杂多样的生境的表现。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珍贵孑遗树种杜仲的叶为研究对象,对 13…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7. 珍稀濒危植物象鼻兰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研究
摘要: [目的]象鼻兰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属兰科象鼻兰属。由于栖息地破坏、人为影响,种群数量急剧减小。根据IUCN物种红色濒危等级和标准评价属于"濒危(EN)"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目前国内外对其报道仅涉及分类学、资源分布和无菌播种方面。本文开展了象鼻兰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研究,探讨象鼻兰的致濒机制。[结果]象鼻兰花期为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群体、花序和单花花期分别为 292±3.21 h、28…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8. 砂生槐蓝紫色花呈色物质基础及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
摘要: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 Benth Baker)属于豆科槐属多年生矮灌木,蓝紫色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具有很强的高原适应性。[目的]为揭示砂生槐在青藏高原独特环境下蓝紫色花呈色的物质基础,阐明砂生槐的遗传分化趋势和遗传结构,以及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砂生槐未来潜在的适生区,为种质资源保护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法对 5 个开花时期(初蕾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砂生槐花朵花青素相关化…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9. 翅果油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翅果油树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掌握翅果油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规律,从中挖掘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林木良种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从山西省翼城县翅果油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 100 棵十年生翅果油树实生苗,根据数量分类法编制翅果油树性状调查表,选取其果实、叶片等表型性状共 24 个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PCA)、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等揭示翅果油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规律。[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0. 林业技术研究与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的探究
摘要: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积累则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各行各业都积极地进行创新和改革,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现代林业的发展,也需要进行技术前沿研究及创新。本文指出林业技术研究创新的作用,阐述了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技术创新改革的建议,以期为有效地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1. 蓖麻油基可逆交联高强聚酰胺弹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弹性体的改性与增强一直是弹性体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聚酰胺弹性体是由结晶性聚酰胺硬段和聚酯或聚醚型软段组成的线性聚合物,从结构的基础上难以进行修饰改性。传统交联改性是一种简单有效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方法。然而,一般的交联聚合物一旦成型加工,使用后材料很难达到高效的回收利用,这将造成严重的环境负担与大量的资源浪费。针对聚酰胺弹性体交联改性问题,本课题组根据前期工作,利用蓖麻油基 10-一烯酸甲酯与 1,3-二氨基-2-丙醇反应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2. 基于多变量混合聚类的立地分类和优势高生长模型
摘要: [目的]分析立地因子对林分优势高生长的影响,结合地形、气候和土壤因子的混合变量划分立地类型,构建含立地类型混合效应的优势高生长模型,为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本研究分别基于吉林省固定样地数据和五种典型森林类型建立了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的优势高生长模型。对16,164 个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进行混合聚类,以划分立地类型。通过地形因子聚类划分了 29 个立地类型,通过气候、土壤和地形的多因子聚类分类了 28 个立地类型。为每个…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3. The optimization of replanting trees based on basal area increment models and competition thresholds of saplings in northeastern China
摘要: [Objective]The mixed-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various types of secondary forests due to excessive timber extraction.In contrast to virgin forests,these secondary forests,are distinguish…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4. 黑松下胚轴和针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摘要: [目的]以黑松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找出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并探讨诱导过程中培养基种类、生长素 2,4-D和细胞分裂素 6-BA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影响,为黑松营养器官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MS、WPM、B5、DCR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 2,4-D(0.5 mg·L-1,1.5 mg·L-1,2.0 mg·L-1,2.5 mg·L-1)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5. 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樟子松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摘要: [目的]以樟子松带子叶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直接器官发生技术建立樟子松植株再生体系。[方法]实验分为无菌体系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生理指标测定五个步骤,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以 3%CuSO4 进行种子消毒,配合 2%NaClO或 10%H2O2 进行茎段消毒,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 6-BA + 1.0 mg·L-1 NAA +6 g·L-1 琼脂+20 g·…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6. 基于多重氢键构筑可再生纤维素/液态金属复合弹性体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一种可持续的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可回收性以及光热转换能力的液态金属复合弹性体。[方法]将液态金属掺杂到含有氨基纤维素(AC)、羧基化环氧大豆油(ESOPA)以及天然橡胶(NR)的弹性体基质中设计一种氢键交联的生物基液态金属复合弹性体,通过拉伸试验、模拟日光照射等实验方法测试液态金属复合弹性体的机械性能、可回收性及光热转换能力。[结果]1)氨基纤维素、羧基化环氧大豆油及天然橡胶组成的弹性体基质中丰富的羟基、氨基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7. A multivariate consecutive extraction process of Pectin and Hesperidin from Citrus aurantium L.:Process optimization,Extract mechanism and Bio-activity Analysis
摘要: [Objective]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and double carbon policy,production enterprise is now facing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To promote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optimizing the pr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8. miRNA在麻竹从头芽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 竹子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非木制森林资源。竹子的克隆和繁殖一直是其研究的难点与热点。近期,高效稳定的麻竹遗传再生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其再生过程中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课题组前期对麻竹从头芽再生过程中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揭示了 microRNAs(miRNAs)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然而,miRNAs如何调节竹子的再生仍不为人所知。于是,本研究结合小RNA组学、降解组学以及转录组学技术对麻竹从头芽再生过程的 4 个阶段的样本进行综合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9. 基于调控影响的预应力胶合木连续梁受弯性能研究
摘要: 在传统的胶合木梁中,其连接方式传递弯矩的能力较弱,导致连接刚度不足,故多为简支梁形式。为充分利用材料强度,项目组前期提出一种新型的高效组合构件—可调控预应力胶合木连续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预应力调控来进一步提高梁的受力性能的新思路,根据梁的预估极限荷载制定6 种不同的调控幅度,并对 12 根连续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分析预应力调控对胶合木连续梁的破坏模式、极限荷载、荷载-挠度关系曲线与荷载-应变关系曲线等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0. ERF194转录因子促进杨树矮化生长及抗旱性研究
摘要: [目的]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干旱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抑制植物生长,限制森林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旨在揭示ERF194 转录因子在杨树生长及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方法]本研究构建了PtaERF194 过量表达和 RNAi抑制表达载体,以 717 杨为材料进行遗传转化获得 PtaERF194 过量表达(PtaERF194-OX)和RN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1. 一种用于多模式传感器和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多组分互联式复合纸
摘要: [目的]以石墨烯(RGO)、MXene为导电碳材料,从毛竹中提取的纳米纤维素(CNFs)作为亲水剂和间隔剂,制备RGO/CNFs/MXene复合纸基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MSC)和多功能传感器。[方法]采用超声分散处理制备的悬浮液,并通过真空抽滤、水热处理构建插层结构的石墨烯/纳米纤维素/MXene杂化电极和传感单元;最后,将其组装成自供电式可穿戴集成器件。[结果]设计的多组分互联结构为RGO/CNFs/MXene复合纸提供了高电导率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2. 基于针刺阻力法的树木年轮微损检测系统研制
摘要: 年轮分析是确定树木生长和年龄的主要方法。在树木年轮微损检测系统中,用微型钻针以恒定转速对被测树进行钻探,检测早、晚木材的密度差异,从而实现对年轮的微损检测。测量系统由直径 3mm的微型钻头、传动机构、直流(DC)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控制检测电路组成。直流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实现微型钻针的旋转和平移。当微型钻针旋转钻入树木时,控制检测电路采样获取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电流,它与钻头遇到的阻力成正比,反映了树木密度的变化。可以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3. 红松林下生物多样性对计划火烧的响应机制
摘要: 明确计划火烧后红松林下生物多样的变化趋势,阐明林下生物多样性对计划火烧的响应机制。以黑龙江省鹤岗市红旗林场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于 2018 年 11 月 3 日执行计划火烧,并于火后 1-至 3 年 8 月监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以及酶活性,并进行林下植被调查。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重要值计算、建立物种组成谱系,明确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构建土壤-生物多样性结构方程模型,明确土壤与生物多样性间的影响机制,表征林下生物多样性对计划火…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4. 帽儿山地区四种典型树种凋落叶片生物炭碳组分与理化性质探究
摘要: 森林火灾对东北林区乃至整个北方森林碳汇功能产生严重威胁,使用地表可燃物制备生物炭是从森林角度积极响应我国碳中和战略的重要途径。将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新鲜凋落物通过慢速热解法制得 60 种生物炭。表征不同制备条件下四类生物炭理化性质和碳组分的变化情况,阐述其化学组成、有机结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5. 地面激光雷达在亚热带森林可燃物三维结构估算与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由于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的影响,森林火灾已成为中国亚热带森林最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森林火灾行为和风险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燃物特性。然而,目前更大范围的森林火险评估往往缺乏树冠下精细尺度的可燃物垂直结构数据,这限制了林火行为的预测和可燃物管理计划的实施。本研究利用地面激光雷达数据,对亚热带森林 5 种典型可燃物类型的林分结构参数、植被面积指数(VAI)和冠层盖度等进行了估算与比较。结果表明:1)马尾松的冠层高度和枝下高远低于其他林分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6. 中国亚热带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建模分析
摘要: 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SFFMC)是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关键驱动因素。过去对SFFMC与气象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寒温带针叶林和地中海气候森林中,而对亚热带森林中的 SFFMC 动态分析和驱动因素的研究较少。我们利用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的连续监测数据,探索了 SFFMC及其驱动因素的小时和季节变异性。广义加性模型(GAM)用于评估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和坡度对SFFMC的影响,寻找最佳建模时间点。结构方程模型(SE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7. 杨树非整倍体创制及其染色体组成分析
摘要: 创制基因组不平衡的杨树群体,解析基因组不平衡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非整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为杨树新品种创制提供新途径。以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三倍体银中杨雄花絮为研究对象,通过花枝水培,DAPI染色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三倍体花粉发育和减数分裂规律。通过花粉体外萌发技术证明三倍体花粉在体外和雌株柱头上均能够正常萌发。将银中杨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二倍体中美山杨杂交获得基因组不平衡的子一代群体。采用优化的扦插繁殖和外植体脱毒技术对植物材料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8. 利用eQTL联合分析挖掘杨树维管组织发育关键调控模块
摘要: 植物维管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在过去几亿年里对陆地植物的进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维管组织的发育贯穿树木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对环境变化做出灵活响应的重要部分。维管组织发育受到各种激素及转录因子的复杂调控。然而,对维管发育调控模块的挖掘仍较为缺乏。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是将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和基因型连接起来,研究遗传突变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的研究方法,能有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9. 干旱削弱了大兴安岭火后兴安落叶松种群的恢复力
摘要: 气候变暖加剧了野火发生的频率,并潜在的加速了植被群落的变化。在东亚北方森林,兴安落叶松影响着森林的可燃性,并依赖火干扰进行更新,这种关系使得兴安落叶松保持在这个地区的优势地位。然而,已有现象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转变日益明显,这反映出火后的兴安落叶松更新出现障碍导致恢复力丧失,这也会对碳固存、能量通量等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我们预测火后兴安落叶松更新能力的减弱是由于火后 1-5 年的干旱气候导致的。为了验证猜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0. 红松人工林地表火蔓延三种预测模型的对比与分析
摘要: 针对东北地区典型红松人工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开展室内火行为模拟实验,建立适用于红松人工林地表火蔓延的预测模型,为东北地区典型红松人工林的火灾预防与扑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可燃物含水率(5%、15%、25%)、载量(0.5、0.7、0.9、1.1 kg∙m-2)和坡度(0°、10°、20°、30°、40°),模拟野外可燃物床层特征进行室内点烧试验,使用热电偶法测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1. 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燃烧释放颗粒物研究
摘要: 森林燃烧产生的大量烟雾被排放到大气之中,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PM2.5颗粒物是森林火灾的主要产物之一,研究 PM2.5 排放的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及其与林火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未来制定 PM2.5 职业暴露标准、森林火灾烟雾管理以及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帽儿山地区选取东北典型针叶树种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内地表可燃物为实验材料。构造不同含水率和载量的可燃物床层,利用风洞装置,在不同风速下进行 144 次燃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2. 不同结构凋落物床层失水系数对风速响应的室内模拟研究
摘要: 半物理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是由于简化失水过程和没有考虑床层结构,对准确预报凋落物含水率和基于凋落物含水率的火险预报和火行为预报等林火管理手段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南方典型阔叶和针叶为研究对象,室内构造饱和的不同密实度的凋落物床层,得到不同风速条件下凋落物床层的失水情况,并以纤维饱和点为分界,计算区分失水过程和不区分失水过程时凋落物床层失水系数和影响因子,并建立基于密实度和风速的失水系数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3. 一种分析型火烧迹地遥感光谱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评估
摘要: 精确快速地提取森林过火面积对评估火灾环境影响和制定有效的火后森林管理策略至关重要。现有遥感指数提取火烧迹地信息时容易与山地阴影和浅水等特定的地物相混淆,严重降低在地形复杂区火烧迹地信息的提取精度。这限制了我们对其火烧面积及其严重程度空间分布格局和驱动因素的理解。利用优化技术构建能够较好区分山地阴影等地物的遥感火烧迹地指数模型,并评估该指数在火烧迹地信息提取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分析现有火烧迹地遥感指数所选用波段的基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4. 基于Landsat 8的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火烧烈度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素评估
摘要: 火烧严重程度(林火烈度)评估对制定有效的火后森林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该地区森林植被受到了频繁的火灾干扰。当前,缺乏对该地区森林火烧严重程度的定量评估模型,这限制了我们对其火烧严重程度空间分布格局和驱动因素的理解。构建亚热带地区森林火烧严重程度的遥感评估模型是急需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陆地卫星 8 号陆地成像仪(OLI)不同光谱指数在评估火烧严重程度方面的准确性。此外,通过使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5. 东北地区典型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及 5种模型比较
摘要: [目的]细小可燃物含水率(FFMC)是火灾风险评估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对林火的蔓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基于机器学习对其进行预测的方法很多,但很少有人关注它们与传统模型的比较,这导致了机器学习模型在 FFMC 预测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方法]以半小时为步长,对中国东北地区 4种典型森林的FFMC进行长期野外观测,分析FFMC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建立5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总体来看,半物理模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6. 降雨条件下蒙古栎和樟子松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方法的修正与比较
摘要: [目的]分析降雨条件对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FFMC)的影响,分别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和传统模型对降雨条件下的可燃物含水率进行预测,并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和比较。[方法]选择东北地区典型阔叶树种蒙古栎和针叶树种樟子松,以其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室内模拟降雨实验探究降雨对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分别采用直接估计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预测模型,并结合野外实验数据对直接估计法所得模型进行修正,最终进行比较分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7. 越橘与根际微生物互作影响中国北方森林火干扰后的自然演替过程的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火干扰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改变森林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火干扰后自然演替过程的调控机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了解这一点对于受火干扰影响的植被恢复尤为重要。[方法]本研究使用野外调查和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构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室内栽培越橘无菌苗,筛选特定的菌根真菌和根际细菌,测定植物根系分泌物等手段。[结果]越橘生长发育在火干扰后演替初期影响较大。火灾改变了越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但通过与菌根真菌相互作用利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8. 堇花槐与苦豆子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序列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加快槐属植物特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以槐属花色特异种质堇花槐和苦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Hiseq 高通量测序,然后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结构特征与基因组注释。[结果]堇花槐和苦豆子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由四部分组成的环状结构,其中堇花槐的cpDNA长度较长,为 158837bp,其反向重复序列IRa和IRb长为 25398bp,将 88983bp大单拷贝区(LSC)和 19…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9. 板栗线粒体基因组的组装与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壳斗科,是原产于中国和朝鲜的一种坚果树种,也是食用栗属品种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在了解栗属物种起源和进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已被测序,而线粒体基因组迄今尚未被探索。[方法]使用BGI的二代测序数据和Nanopore 的三代测序数据,采用混合组装的策略组装板栗线粒体基因组,并与其相关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板栗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多环结构,有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0. 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摘要: 森林康养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及相关资源,结合中医、营养、运动、理疗等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身心修养、健康养生的服务活动。以"森林"为基础的"康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其最大特征是以森林环境为主要养生手段。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森林康养产业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针对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展开分析,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4-06-13
291. 黄河下游林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研究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文化遗产对国家和民族、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我国拥有悠久的林业历史,造就了类型多样的林业文化遗产,具有宝贵的传承和利用价值。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甚至也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大河流域,其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因地制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借鉴研究,并亟待挖掘与保护的林业文化遗产。本研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2. 论人与自然的两种关系
摘要: 生命共同体最终是要落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但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生态文明需要构建何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两重关系,对应着两种结构的认识,首先是一种"母子关系",而这时的自然除了是一个庞大的主体,是一个生存环境和资源库,还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结构化的生存方式。简单来说,表现为模仿自然,将自然的意象或形式应用在生活之中。人类的生活没有脱离自然的语境,就像孩子总在母亲所创造好的生存环境与建立好的规则中成长。这时,人与自然的共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3. 乡村振兴背景下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施路径——基于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调研
摘要: [目的]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主题,从机制、体制、政策体系视角研究乐妹村如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方法]通过实地和问卷调查,深入乐妹村通过对村委会干部及村民的走访调查,了解到,海南大学和政府作为重要的媒介,在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乐妹村带来了资金与技术等要素,还通过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提升村民配置要素的能力。[结果]本文基于乐妹村调研数据,通过探究乐妹村成功实…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4. 中国林木种苗史研究概述
摘要: 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都市型现代林业产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现代林木种苗的发展提供了无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国林木种苗的培育与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据古籍记载,黄帝轩辕就曾致力于利用种苗培养作物和树木,引导人们"时播百谷草木";到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5. 中国传统树种栀子的产业发展史及其综合价值评价
摘要: [目的]通过中国传统栀子产业的发展史、栀子的综合价值的分析、明确中国传统栀子产业的制约因素、传统栀子产业的优势与价值、为中国传统栀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此利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传统栀子产业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中国传统树种栀子花品牌竞争力的措施,为实现中国传统栀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构建 4 个维度的综合价值评价指标:栀子的经济价值(获取收入功能)、社会价值(药用功能)、文化价值(美学功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6. 太行革命根据地林业建设研究(1941-1949)
摘要: ##选题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的各项施政措施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地生产建设、生态治理和防治灾害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关于近代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林业建设相关方面的研究,多以地理范围较大的根据地进行分析研究。专门以林业建设为中心,针对地理范围较小的根据地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通过太行革命根据地林业建设这一视角,以史为鉴,希望本文研究能有助于深化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以此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林业建设的先进性。
发布时间:2024-06-13
297. 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林业事业发展
摘要: 文章将以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报刊杂志为主要史料,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林业事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心林业事业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与民众将森林种植与保护发展紧密结合,为严峻的军事斗争创造良好的栖息、隐蔽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林业的经济价值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林业建设的管理思想发生重要变化,森林部门职能调整专业化,人民群众深入林区,积极垦荒开拓、植树造林,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木材,也为保护环境做出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8. 慈利杜仲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中国杜仲之乡"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杜仲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慈利杜仲优势与制约因素,为慈利杜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决策建议。[方法]构建SWOT分析模型,借助Stata软件,采用实地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相继走访慈利县林业局、慈利杜仲国有江娅林场、杜仲个人生产基地、杜仲茶生产与加工企业、杜仲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企业、相关镇、村政府部门,多维度地了解慈利县杜仲产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现状。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9. 基于CiteSpace图谱分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述评
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成果丰富。借助 Cite Space 可视化软件,对 2013-2022 年间 CNKI 数据库中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趋势及研究热点的分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梳理结果予以呈现,旨在更好地掌握目前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研究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经过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0. 明清时期茶油作为发油原料原因探析
摘要: 发油是古代最重要的美容化妆品之一,地位不低于胭脂和香粉。在战国时代,发油已是最基本的美容品。茶油润发不会产生头发垢粘成团、梳解不开的情况,因此广受喜爱。茶油在唐代就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然而直到明代才被推广为发油的首选材料。本文探究了明清时期茶油在女子发油中兴起的原因,包括茶油作为发油的优势和特性、油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榨油效率的提升,油茶种植人口的增加以及种植技术的系统化促使种植面积扩大,榨油工具和技术的成熟及制油业的繁荣使茶油产量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1. 吉福德·平肖的林业思想及实践研究
摘要: 吉福德·平肖是美国第一个职业森林管理者、美国林务总局第一任局长、美国国家森林体系的倡导者、美国林学会和耶鲁大学林学院的创办者,在林业中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丰富的林业思想也为后世留下了熠熠生辉的思想遗产,对当今的林业建设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平肖的林业思想是通过国家主导,对林业进行基于林业科学知识的有计划地经营与管理,以此减少对林业资源的浪费,以获得经济效益(林产品)与人民公共利益为目的。本文尝试以平肖的相关著述为基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2. 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历程探析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作为大后方的陕甘宁边区因其独特的区域环境和政治空间,在边区建设中逐步重视起林业建设。植树造林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的要政,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考量,其一是作为防灾备荒的重要举措,稳定生态环境;其二是为边区工农业建设提供原材料,保障经济发展;其三是林木作为战备资源发挥其军事功用。植树造林是边区政府一以贯之的一项群众性运动,历经三个发展阶段,通过政策保障、广泛宣传、奖惩并举与树立模范等措施提高了植树的科学性与积极性。囿于当…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3. 从资源到资本:林业文化遗产类型、价值及转变——以清水江流域为考察中心
摘要: 林业文化遗产作为特殊的遗产类型,在生态文明时代展现着突出和普遍的价值。本文界定了林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清水江流域为考察中心,分析了物种类、技术类、景观类、记忆类以及工具类遗产作为特殊资源的类型及形成,探讨了遗产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总结了在制度化保护、产业链延伸、旅游业发展以及生态理念传承四个方面保障和促进遗产资源角色转变的实践做法及效果。最终说明了林业文化遗产在保护理念框架下进行发掘和利用,是由资源转化为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4. 山林之乐与林中空地:思想中的森林二例
摘要: 古今中外文学中的森林意象十分丰富,"文学中的森林"也得到了许多研究,但"思想中的森林"还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中西思想史上,庄子提及的"山林之乐"与海德格尔提出的"林中空地"可以算是"思想中的森林"的著名的两个例子。但与后世流行的理解不同,庄子其实并非要提倡山林之乐,而是要借此说明不避哀乐、无言无为、与物无伤的境界。海德格尔则用"林中空地"概念来形容人对万物的解蔽和澄明作用,并且将这种解蔽和澄明视为最本真的真理。一般认为,海德格尔与道…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5. 中国森林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 中国森林史研究距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从 20 世纪初到现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从 20 世纪20 年代开始,造林意识的兴起引发了森林史研究的萌发;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关注森林的破坏对地形地貌和环境气候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各学科的繁荣促使森林史吸纳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21 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史学科的发展,森林史研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领域的扩大使得森林史研究的专题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6. 中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茶企业的综合价值评价——基于中国紫鹊界CM与日本宫崎JH茶企业的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中国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的"CM"茶企业(2018 年申请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日本宫崎高千穗乡与椎叶山地区"JH"茶企业(高千穂郷・椎葉山地域の山間地農林業複合システム,2015 年申请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对策,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及其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从 5 个维度构建了综合价值评价指标:经济价值(企业的投入、产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7. 近代中国森林书写的历史嬗递与生态思想演进
摘要: [目的]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森林书写的历史嬗递与生态思想演进。[方法]森林书写是一种呈现人与森林及自然互动历程的写作,主要以散文和诗歌的形式为主。与前朝不同,近代中国的森林书写的内核逐渐从歌颂山水田园的心灵慰藉向探索生态环保的思想演变,这一时期森林书写屡屡展现出独特的生态表达和环保思想,本文尝试以俞森、陶模、梅曾亮、梁希等人的作品为例,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和文学两个维度交叉梳理森林书写的脉络,重点从效益导向、关照现实和家园建构三个…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8. 物种本土化的悖论:20世纪50至80年代西双版纳橡胶引种成功的偶然与必然
摘要: 20 世纪 50 至 80 年代,西双版纳橡胶大规模引种成功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这一阶段西双版纳并非是大规模种植橡胶的最佳区域选择,其成功引种的首要前提是适宜的自然环境,其决定性因素是大规模政策移民及技术加持。但即使橡胶引种成功,就物种本土化而言,"橡胶本土化"充满悖论,橡胶这一物种尚未实现完全本土化,而是本土化"进行式"。橡胶从一个"外来物种"转化成"新本土物种",具有外来物种的某些属性,仍具有生态破坏性;橡胶作为一个"现代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9. 双林镇名门:梁希家世考略
摘要: 梁希祖上本是福建人,大约在清中期,先祖梁天申迁至湖州乌程县南浔镇,梁天申孙辈中有一位梁企廉,再由南浔镇迁至临近之双林镇,是为梁希家族在双林镇的开始。梁希高祖名梁友龙,幼年家贫,靠经商起家。梁希祖辈梁湘、梁沅一代,在咸丰年间,通过科举取得功名,家族由此在双林镇有一定社会地位。梁希父亲梁枚在光绪年间高中进士,大大提升梁家在双林镇的影响力。在梁希之前,梁枚已经生有二子:梁煐、梁炘,又有嫡侄煜、炜、熿、燿、鎣 5 人,堂侄煊、烺、熙、炳、煃、…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0. 秦汉时期林木种植与采伐述论
摘要: 先秦两汉时期生产技术较快发展。林木的生产技术涵盖了栽培、采伐与运输等方面。这一时期,人们总结了各类树种的物候与生长习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林木的栽培技术。此时人们已能够依据不同树种的自身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时间及栽种地点。除播种种植林木外,已开始使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培育树木。在定植之后,时人对保熵、霜冻害、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整枝等护林工作亦提出了严格细致的要求。在林木种植技术趋于成熟的前提下,当时民居周边、私人园林、皇家苑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1. 基诺族森林用护融通及实践
摘要: 1949 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8.6%,云南森林覆盖率为 40%,贵州森林覆盖率为 9%,四川森林覆盖率为 20%。云南森林覆盖率高于同一时期的全国及西南其他省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森林覆盖率普遍较高,1949 年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在 60%以上,1958 年基诺山森林覆盖面积仍占 70%。基诺族聚居地区高森林覆盖率(其间有大量原生林)固然与亚热带气候及人口密度小有关,但 1958 年以前基诺族生计对森林依赖程度较高。通常森林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2. 梁希林业宣传观产生的历史背景、核心要义和实践启示
摘要: 作为我国近代林学的杰出开拓者和新中国林业的奠基人,梁希一生非常重视林业宣传工作,在丰富的林业科普实践中形成了蕴含丰富哲理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林业宣传观。梁希的林业宣传工作始终服务林业发展的现实所需,着眼于林业发展的未来。他面向群众进行林业科普动员,将知识传播与科学普及相融合,构建了林业宣传主渠道主阵地,注重林业宣传形式和手段创新,以人民性理念、系统性布局,时代性担当和前瞻性目光,极大推动了我国林业宣传事业的发展。这也启示了当下我国林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3. 民族林业的自然生态史研究
摘要: ##民族地区近现代林业、林业文化及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成果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较少从历史视角对民族林业生态变迁史进行长视角研究的成果。民族林业有两个内容,一是民族地区的林业,二是专属于少数民族村寨及家庭的林业,前者的范围及内涵大于后者,但本文所指是后者,既对产权属于少数民族村寨和家庭所有的林业生态变迁史进行梳理及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3
314. 国家森林乡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国家森林乡村古村落萝村为例
摘要: 国家森林乡村是指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涉林产业发展良好、人居环境、生态宜居的乡村。古村落萝村有幸成为了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颁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本文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民乐镇萝村古村落森林林乡场景入手,围绕国家森林乡村给出条件与对应功能,从地区社会稳定,少数民族发展,国家森林乡村优势如何与地方禀赋对接,探索国家森林乡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民族文化及社会发展互动中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13
315. 华东院院史编纂出版的启示
摘要: ##报告会简要介绍了国家林草局华东院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职能、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告诉大家华东院是我们国家最早成立的国家级林业调查规划队伍,七十多年来为国家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布时间:2024-06-13
316. 当代林业史研究的价值与方法
摘要: ##林业是助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当代林业发展史。迄今为止,我国没有出版一部《中国当代林业史》。这种状况与中国当代林业走过的非凡历程和林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不相称的。当代林业史是中国当代历史应有的内容,是把我国林业和草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加强中国当代林业史…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7. 山楂叶药用资源研究及品质评价
摘要: 对不同产地的山楂叶中化合物进行分析,发现产地间差异较大,筛选出来的 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对不同品种的山楂叶中化合物进行 分析,发现品种间差异较大,比较黄酮氧苷类和萜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CP 中 含量最高;比较黄酮碳苷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CS 中含量最高;比较黄酮苷元 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CA 和 CK 中含量最高。通过测定 8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 量,确定了 CS、CA 和 CK 的最佳采收期。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8. 岭南地区林药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特征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适宜岭南地区林药复合经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特征,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从微生物角度来解析土壤地力修复与增益的问题,为岭南地区高效林药培育体系的建立及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一年生药用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益智(Alpinia oxyphylla)和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在红椎林下进行林药复合经营,在已经建立的固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9. 槟榔林下养鹅模式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摘要: [目的]明确槟榔林下不同鹅的养殖密度对林下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林龄为 12 年的槟榔林为试验对象,于 2021 年开始进行试验,以养殖密度为试验处理,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以往的养殖经验,设置了 4 个处理水平,分为 3 个处理组和 1 个对照组(CK)共 12 个小区,每个小区 64m2,处理组分别为CK(套养鹅 0 只/64m2)F1(套养 2 只/64m2),F2(套养鹅 4 只/64m2),F3(套养鹅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0. 毛竹林下套种竹荪不同时期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时期毛竹林下套种竹荪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时期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特征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 4 个时期(T1.竹荪种植结束、T2.竹荪采收结束、T3.竹荪采收结束 4 个月、T4 竹荪采收结束 8 个月)套种竹荪的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PLFA含量。[结果](1)土壤碱解氮含量在T1 时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有效磷含量在T2 时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其他土壤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1. 暴马桑黄三萜合成相关基因挖掘及关键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暴马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其中三萜是衡量暴马桑黄药用价值高低的关键指标。自然条件下三萜产量较低,限制了其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应用。因此,如何解决暴马桑黄三萜产量低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目标。[方法]基于不同发育阶段暴马桑黄三萜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组学联合分析挖掘三萜合成关键基因,通过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方式对关键基因进一步精确筛选。利用PCR技术克隆关键基因全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2. 林下仿野生栽培桑黄多糖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目的]桑黄是名贵的食药真菌资源,是目前公认的抗癌效果较高的一种药用大型真菌,有"森林黄金"的美称,目前已经在浙江、吉林、安徽、山东等地实现人工规模化栽培。传统的道地药材深植于山区、林区,培育仿野生栽培的林下道地中药材基地,为健康与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大量优质药材,已成为中药材振兴发展的必然途径。林下仿野生栽培桑黄,不与粮争田,不与果争地,生长条件源于自然,利用山林优势,林间温差大、桑黄生长发育周期长。相比较在大棚里种植的桑黄,林下栽培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3. 基于挠力河流域的寒地沼泽湿地经济植物资源利用
摘要: 选择黑龙江省东部挠力河流域挠力河、大佳河、七星河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调查了挠力河流域的沼泽湿地植被类型、分析了湿地经济植物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探索以湿地经济植物资源利用途径为代表的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挖掘"生物经济"发展潜力,对于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13
324. 不同种源华重楼农艺性状及药用成分研究
摘要: 选取来自湖南、贵州、重庆等 20 个供试华重楼种源对各种源农艺性状及药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叶宽和块茎宽以外的农艺性状及药用成分均在种源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并且地下部分的块茎长、块茎宽与地上部分的叶长、叶面积四个性状与其他性状间存在着较多的显著相关性或极显著正相关性,块茎长与块茎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华重楼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地理变异模式;基于 5 个药用成分的研究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5. 青牛胆光合特性对遮阴的响应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青牛胆的光合特性对遮阴的响应,找到适宜青牛胆生长的光照强度,指导实践。[方法]选取 2 年生青牛胆幼苗为材料,在林下进行 70%-90%、50%-70%、30%-50%、10%-30%四个不同透光处理,对青牛胆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青牛胆在 50%-70%的透光率下生长最优,且没有"光合午休"现象,同时水分利用率、表观量子效率较高,蒸腾速率较低。[结论]说明适度的遮阴能增强青牛胆的光合作用。青牛胆的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6. 遮阴对箭叶淫羊藿叶片生理生化影响研究
摘要: 以盆栽箭叶淫羊藿为材料,设置遮光率(L1)70%、(L2)85%和(L3)90%3 个梯度,研究遮阴对箭叶淫羊藿的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箭叶淫羊藿叶片的叶绿素与MDA含量、OD与POD活性在不同遮光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箭叶淫羊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遮光网层数的增加而降低,L1>L2>L3;随遮光胁迫时间的延长,箭叶淫羊藿L1、L2 与L3 处理的OD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为先升后降再上升,且L3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7. 贺兰山三种植被类型根际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 为揭示贺兰山耐旱灌丛不同植被类型下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短花针茅(草地,G)、蒙古扁桃(灌木,S)和短花针茅-蒙古扁桃(草地-灌木,G×S)3 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CK)。测定了根际土壤中易提取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总蛋白(T-GRSP)的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根系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度。结果表明,EE-GRSP和T-GRSP在不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8. 基于环境变量的黄栌叶色变化估计
摘要: 了解植物叶片颜色的空间变异对诊断植物营养状况、确定植物健康状况、估算植物水分可利用性以及提高植物观赏和旅游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广义弹性网(GELnet)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基于地理和气候变量,对地理环境复杂、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灌丛黄杨(Cotinus coggygria)叶片颜色方差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黄杨叶片颜色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对灌丛生长环境的太阳辐射、温度、光照和水分的影响,而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9. 丁香属全基因组演化、地理起源、物种分化及花香形成机制解析
摘要: [目的]丁香属为温带起源的木本芳香植物,是木犀科(Oleaceae)中较为古老的类群。全属30 余种(变种),除 3 种在巴尔干半岛和北海道分布以外,其余在中国均有野生分布。丁香属全基因组演化历史及花香形成机制的研究旨在解析染色体水平的时空演化格局、阐述谱系演化关系、揭示花香形成机制,为有着 1400 年的栽培历史、东亚、欧洲和北美经典的观赏植物种质创新和功能挖掘提供详实依据,成为国家丁香种质资源库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方法]通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0. 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物多样性研究
摘要: [目的]以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为研究对象,探讨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群落特征,为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基于样方法调查干热河谷 1 hm2 大样地灌草丛植被种类、胸径、树高和冠幅等,分析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研究灌草丛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干热河谷稀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1. 西北干旱区典型灌木的水分利用过程
摘要: 灌木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的主要生活型。在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别选择典型灌木,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它们的水分利用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灌木对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适应对策,并为植物多样性保育、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的丘陵区,沙棘、油松和山杏是水土保持林的主栽树种。降雨及其补充的土壤水是三种水保林利用的主要水源。它们根据不同水源的可利用性,在不同季节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或雨水。5 月和 7 月沙棘的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2.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摘要: 丛状菌根真菌(AMF)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明贺兰山西坡AMF群落在不同海拔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以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环境下土壤AMF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海拔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通量测序共获得 1145个OTU,分属于 1门、4纲、6目、13科、18属、135种,样本中优势属为Glomus,平均占比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3. 价格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下碳汇管理的最优采伐决策
摘要: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represents a critical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However,fluctuations in timber and carbon prices pose greater risks for forest far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4.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与时空演变特征
摘要: [目的]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重点国有林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丰富的国有生态资产,本研究通过评估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与时空演变特征,为提升重点国有林区"两山"理念转换效率,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优化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价值当量法,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重点国有林区 87 个森工企业 2000-2020 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5. 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对林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的经验数据
摘要: 基于 2019 年中国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数据,以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为核心解释变量,以林业绿色发展为被解释变量,并将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具体细分为林业研发创新、林业政策驱动、林业产业运营、林业社会参与、自然环境五个解释变量。先后构建林业绿色发展耦合度模型、Heckman两阶段林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模型。主要有两点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各省份林业绿色发展水平呈异质性,二是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未能有效促进中国林业绿色发展。因此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6.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与路径选择
摘要: [目的]明确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内涵以及具体可行路径,为推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方案,从而促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从供给、需求角度阐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选取福建南平、湖北鄂州、江西崇义为典型案例,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同时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诠释3种不同主体方式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7.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中国森林碳汇潜力评估
摘要: 森林具有的生态净化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森林碳汇将在中国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发展森林碳汇供给潜力将如何?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视角,根据 1988-2020 年中国 27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土地利用份额模型估算各土地类型集体面积与其租金的数量关系,并讨论了当赋予森林碳汇价格使得林地收益增加时,基于实证结果测算森林面积的变化量及与之对应森林碳汇量的变动,进而拟合出森林碳汇供给曲线,以评估中国森…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8. Evaluating Household Welfare in Participation of China'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A Dual Perspective of Income Welfare and Material Welfare
摘要: This paper presents novel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welfare impacts of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s,focusing on both income and material welfare at the household level.Specifically,we conduct a household survey of 1,271 h…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9. 基于"景观-生态-福祉"的特大城市绿色空间优化仿真模拟研究
摘要: [目的]仿真模拟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演变状况,探寻实现城市绿色空间最优发展的情景模式,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城市绿色空间优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景观-生态-福祉"城市绿色空间优化发展分析框架,运用Fragstats软件测算北京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水平;采用InVEST模型、土壤流失方程等评估绿色空间生态服务水平;构建包含环境、精神和安全福祉子系统的指标评级体系,测度绿色空间居民生态福祉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模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0. 中国林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林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关联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时空溢出效应,并提出促进中国林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 2010-2020 年中国大陆 31 个省的林业劳动生产率面板数据,通过单变量和双变量Moran指数检验区域林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无时空效应、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时空效应 4 个模型进行对比,最终选择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林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时空效应分解。[结果]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1. 森林疗愈促进林业振兴与地方创生发展路径研究—以台湾地区私有林地为例
摘要: [目的]我国台湾地区的"森林康养"被称为"森林疗愈",是指运用当地的森林资源,通过森林疗愈师带领森林浴活动,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达到预防性医学的效果的一种森林体验活动。我国台湾地区林地总面积约 200 万ha,其中有 13.6 万ha是私有林地,占约森林总面积 6.8%且多位于交通便利可达处,因此私有林地如何通过森林疗愈促进林业振兴及地方创生发展,近期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林业经营的热点议题。[方法]本研究于我国台湾地区北、中、南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2. 经济增长与草原恢复:倒置的EKC案例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草原资源在发生不断变化。以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经济发展会对草原资源产生影响。但是,几乎没有研究探索草原EKC曲线有效的证据。本文以EKC理论为基础,提出经济发展影响草地资源的影响路径,使用中国牧区、半牧区的县级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对草地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中国草原面积先下降后减少呈现正U型;同时,草原退化先增加后降低呈现倒U型。此外,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东部地区,以及具有良好政策背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EK…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3. 土地改革前夕山林权属的研究——基于南方六省的分析
摘要: 中国南方森林资源丰富,但因为分布、民族以及社会经济的差异,各地的山林占有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利用地方志、土地改革时期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南方三个行政大区六个省份的山林权属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六个省份土改前夕均以私有林为主,公有林次之,国有林最少;六省各阶层山林占有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福建省山林占有较为分散,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山林占有较为集中,而四川省与云南省的山林占有呈两极分化的格局;各省因为资源禀赋、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存在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4. 国际核证碳标准林业碳汇项目运行机理、开发现状、经验、不足与启示
摘要: 林业具有多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实现碳中和的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国际核证碳标准(VCS)以其严格的项目开发规则和适时更新迭代的标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主要标准。文中介绍了 VCS 林业碳汇项目的运行架构、开发流程以及项目登记交易规则等运行机理,分析 VCS 林业碳汇项目的方法学使用情况、项目开发情况以及项目价格变动情况,指出林业碳汇项目为发展中国家获得持续融资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5. 国内补贴vs出口关税:俄勒冈州原木和锯材市场的位移均衡模型
摘要: Governments have used policies such as taxes on the exports of unprocessed wood products and subsidies to domestic manufacturer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industries with the goal of supporting econ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6. 多重依附视域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困境与破解
摘要: 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是在特殊历史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以森林资源为主体性的特殊区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经济恢复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政企合一体制贯彻时间最长且最为彻底的区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受惠于单位制的同时,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限于历史形成的多重依附关系而出现改革路径锁定的困境。本研究从多重依附视域下对国有林区内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案例证实在单位制下所存续的政治依附、经济依附和身份依附多重依附关系。并认为多重依附关系的存在制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7. 造林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吗?-以西北地区为例
摘要: [目的]造林增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其碳中和效果背后的成本有效性不可忽视,这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亟需评价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本有效性。[方法]该研究构建了地理-经济-生态三维整合分析框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采用环境因子叠加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优化模型,从自然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角度识别了西北地区边际可造林区域,采用Richards生长方程预测了造林碳汇潜力,以此为基础拟合了碳汇供给曲线,并对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8. 基于眼动追踪的杉木人工林景观质量研究
摘要: [目的]杉木是我国南方(秦岭以南)特有的用材树种,是我国最重要的乡土针叶用材树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表明,杉木人工林面积达到 1.48 亿亩,蓄积量达 7.55 亿m³,分占全国人工乔木林总面积、总蓄积量的 1/4 和 1/3,均排名第 1,杉木人工林景观是我国南方(秦岭以南)森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杉木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杉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计测等方向,从森林旅游的角度看,杉木人工林景观作为南方森林景观的主体部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9. 基于多源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森林暗夜公园选址研究
摘要: [目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森林暗夜公园选址模型。[方法]参考国内外暗夜公园选址标准及选址方法,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AVG)、无云覆盖天数数据(CVG)、PM2.5 数据、NDVI数据、土地覆盖数据等多源数据,运用ArcGis 10.8 及ArcGis Pro 3.0.2 软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森林暗夜公园选址模型。[结果]森林暗夜公园建设选址高适宜区多零星分布在肇庆市、江门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惠州市、广州市东北部与惠州市交汇处:中适宜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0. 大熊猫国家公园步道景观游憩体验的健康效益研究
摘要: [目的]城市化带来了诸多环境、人口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公众健康需求。研究表明,接触自然能提高体力活动频率,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压力,降低患病风险。步道景观是国家公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开展自然接触的重要场所,提升公众健康的支撑载体。然而,步道景观游憩体验对于公众健康的作用效益仍然不明确、不突出,使得以健康为导向的国家公园步道景观设计在科学研究和实践运用层面都难以聚焦。[方法]研究以森林环境为主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步道景观为对象,选择植被密度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1. 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客群时空行为特征研究
摘要: [目的]随着社会大众对优质森林康养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森林体验目的地之一。归纳现阶段广东森林康养客群的时空行为特征,为研究森林康养市场偏好与需求提供新方法,同时为森林康养基地的高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省首批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收集康养基地访谈数据和康养客群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数据,通过栅格化、网格化统计与空间分布可视化方式,分析现阶段康养客群行为及其兴趣点时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2. 城市森林步道环境感知对游人恢复性效应研究
摘要: [目的]城市森林步道是游人接触自然以寻求恢复体验的重要休闲游憩场地之一,本研究运用恢复性环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建立城市森林步道环境感知评价体系,旨在探究城市森林步道环境感知对游人恢复性效应的影响,并提出城市森林步道建设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归纳与推理、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以福州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 2 个城市森林步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 2 个方面的实证研究:第一,通过实地访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3. 行道树对城市快速路交通颗粒物三维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道路交通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而客货两用的快速路因其交通流量大、柴油车比例高等原因,更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灾区。随着道路沿线出行、休闲和居住人群的逐渐增加,城市快速路周边的交通污染暴露风险急剧上升。因此如何改善快速路沿线的污染环境,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也为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提出了难题。以现行道路环境配置而言,行道树等绿色设施最为常见,无疑为缓解道路交通污染提供了最为可能的方案。行道树往往可通过吸附沉降和改变扩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4. 室内森林的疗愈之力:以模拟自然的室内环境提升人的身心健康
摘要: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一系列的身心健康问题。因此,森林疗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环境健康领域,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有效的疗愈和保健方法已受到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难以获得真正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本研究的目标在于设计出模拟户外森林疗愈效果的室内自然环境,以弥补这一缺口。我们的目标是在诸如办公室、学校、豪华酒店、老年公寓以及社区中心等多种场所,引入模拟"室内森林"的疗愈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5.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态服务多功能性和康养效益研究——以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 [目的]为探寻植物BVOCs的生态服务多功能性和康养效益,以安徽省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的亚热带与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HS-SPME-GC-MS)对植物叶片 BVOCs进行测定。[结果]12 种亚热带常见植物叶片归一化分析鉴定出 306 种化合物,共有BVOCs有 61 种,优势基团为萜类。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Thunb.ex L.f。)D.Don)(74.38…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6. 城市森林步道植被特征健康效益研究—以福州市森林步道为例
摘要: [目的]从健康效益的视角开展城市森林游憩研究,了解福州市森林步道(福道)的植被特征概况,探讨城市森林步道植被特征对环境健康因子以及游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城市森林步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道为研究样地,借助相关仪器设备采集环境健康因子(空气颗粒物、负离子、气候舒适度与声环境)的客观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方法采集游人心理健康的主观评价数据;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植被特征的影响与作用。[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7. 基于使用者眼动行为下的森林景观空间心理感知评价及其影响
摘要: [目的]明晰使用者在观赏不同类型的森林景观空间时的眼动行为特点及心理感知评价差异,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找出影响眼动行为和满意偏好的空间感知评价要因。 [方法]在本项研究中,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和使用者感知调查问卷,并使用SPPS 23.0 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1)使用者在欣赏不同类型的森林景观空间时,视觉行为存在差异,尤在视觉跨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森林水景空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8. 福州城市公园休憩空间的 4种下垫面及遮阴情况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测并比较福州市城市公园休憩空间的 4 类下垫面及遮阴情况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为南方城市公园休憩空间下垫面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福州市牛岗山公园、鹤林生态公园以及晋安湖公园之中,选取城市公园休憩空间常用的 4 类下垫面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即草地、硬质铺装、植草砖、防腐木。4 类下垫面均选取遮阴与无遮阴的 2 处休憩空间,共计 8 组试验地。每 2 小时记录各试验点的温度、湿度与风速,并计算人体舒适度。[结果]在采用不同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9. 森林公园声景感知会影响健康效益吗?——以恢复性感知为中介2
摘要: [目的]探讨森林公园声景、恢复性感知、健康效益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 10 个森林公园环境进行声漫步,通过问卷评估声源感知、声景感知、恢复性感知和健康效益,利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声景、恢复性感知、健康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1)鸟鸣声等大多数自然声与愉悦的、和谐的、丰富的、起伏的声景感知有积极的关系;人为声和交通声与愉悦的、和谐的声景感知呈负相关,与粗糙的的声景感知呈正相关。(2)流水声和风吹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0. 数字足迹支持下森林公园多维康养景观构成和恢复性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森林公园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疗愈价值,森林的健康效益是当前康养产业向森林旅游转向下风景园林学的关注焦点。在森林康养基地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森林康养研究正由单一维度的视觉景观向多维康养景观发展。论文以康养景观为理论基础,在数字足迹支持下,打破传统森林康养研究中调查样地单一、样本量小的局限性,以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乌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五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案例地,深入探究森林公园康养景观的构成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1. 差异化森林体验活动对大学生压力恢复的影响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学生为例
摘要: [目的]森林康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恢复作用的辅助替代疗法。在我国,森林康养师在森林中开展森林康养活动已成为一种流行形式,并且 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将森林康养师纳入其中。然而,人类在森林中活动得到的恢复效果是来源于森林康养师的带领,还是其本身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森林康养师主导的森林体验活动和自由的森林漫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恢复效果是否具有差异,以及森林康养产生恢复效果的可能机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2. 西南林区2004~2016年林火释放PM2.5水溶性离子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 基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MODIS卫星火点数据,以中国西南林区为研究区,运用自主研发的可控密闭森林生物质燃烧烟气分析系统,并结合离子色谱仪对中国西南林区 6 种优势树种燃烧产生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排放因子进行分析测定,估算 2004~2016 年间PM2.5中十二种主要水溶性离子排放量,揭示林火释放烟气中水溶性离子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西南方林区森林火灾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林火空间分布较为分散。2004~2016 年西南林区森林生物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3. 含水率对福建森林草本植物燃烧碳排放的影响
摘要: 为探究草本可燃物在不同含水率下的碳排放特性,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燃烧和分析系统模拟不同含水率下福建省林下常见草本(福建观音座莲、芒萁、五节芒、莠竹)的燃烧过程,实时监测并计算烟气中含碳气体(CO2、CO、CxHy)和PM2.5 中碳质组分(TC、OC、EC)的排放因子,分析OC和EC之间的比值及相关性,比较不同碳排放物质的碳转化效率差异,揭示森林地面可燃物含水率变化对燃烧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草本含水率对碳排放物质排放因子具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4. 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森林草原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内和草原上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草火燃烧现象。森林草原火灾三个必备因素,即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火险天气、火源。大量的事实说明森林草原火灾是可以预测预警的,可燃物、火源以及火险天气可基于林业人工调查数据、物联监测数据、地理分布数据,利用AI人工智能、3DGIS、数字孪生,建立预测算法模型进行预测预警。 近年来,通过在重庆市重点林区建成的 22 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5. 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的应用及发展探讨
摘要: ##众所周知,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损害速度快、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森林可燃物日益积累增加,森林防灭火难度增大,而传统的森林防灭火技术手段单一,导致森林防灭火效率不高。森林航空消防作为扑救森林火灾的空中力量顺势而生、乘势而起,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4-06-13
366. 云南八种主要乔木燃烧释放烟气及颗粒物特性分析
摘要: 为探究乔木燃烧释放烟气及颗粒物特性,运用自主研发的可燃物燃烧烟气分析系统,对云南主要乔木树种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云南油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7. 基于混合效应和气象因子的福建省林火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目的]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气象因子与林火发生的关系对于林火预防管理工作极为重要。本研究以不同气象因子为主要预测变量,基于Logistic回归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福建省林火发生预测模型,分析不同水平随机效应对林火发生预测的影响,并应用模型对福建省各地区火险等级进行预报。[方法]基于福建省 2000-2016 年的林火数据和每日气象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和逐步回归技术构建林火发生预测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8. 吉林省东部高危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摘要: ##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处置极其困难,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甚至引发生态灾难。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森林防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土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事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13
369. 杉木对林火烟气颗粒物的吸附能力及生理响应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空气过滤系统,而林火会向外释放大量污染性气体和颗粒物,对大气质量和气候产生深远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对林火污染物的净化几乎全靠自身。因此,研究林火烟气颗粒物对生态系统内部植被的影响,探究植物对林火烟气胁迫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反应,评价森林植被对烟气颗粒物的净化能力,可以为合理配置林分,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内部对林火污染物的自我净化、减少大气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0. 基于时空精细化及栅格测度的林火蔓延模拟研究
摘要: [目的]根据火场参数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精确模拟林火蔓延趋势,为火灾扑救指挥决策提供科基础。[方法]以云南省 2006 年安宁"3.29"火场为对象,分析影响林火蔓延的驱动因子并作GIS时空精细化和栅格模拟,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结合王正非和毛贤敏修正的林火蔓延模型,借助MATLAB计算机模拟,实现对林火蔓延时空动态可视化,并比对历史真实火场档案,进行精度评估。[结果](1)以机理分析风速驱动因子表明风速与海拔成正相关,而与坡度、地形起…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1. 计划烧除对滇中云南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对云南新平县照壁山未火烧区和计划烧除区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探讨周期性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植物多样性和植被演替的影响。[方法]以新平照壁山云南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在 2022 年 1 月,我们在未火烧区和计划烧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每个区域设立了 14 个样地,每个样地包括 3 个 20m×20m的样方,共计 84 个样方。在每个 20m×20m的样方,测量和记录了胸径大于2cm的个体植物的胸径、树高和林冠下高度。在每个 2…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2. 降解剂对森林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凋落物降解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将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制成降解剂,探究降解剂对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DOC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降解剂处理后各凋落物基质的降解模式异同,以期利用降解剂促进森林凋落物分解,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同时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前期分离出的 2 株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Peniophora intranata与Sarocladium strictum,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制成单一(A菌剂、B菌剂)及混合菌剂(C菌剂),将 3 种降解菌剂喷洒…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3. 周期性火烧对滇中云南松林土壤化学计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计划烧除是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林火管理手段,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分析计划烧除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是评价计划烧除对森林土壤影响的关键。[方法]本文以新平照壁山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计划烧除区域和非计划烧除区域土壤碳、氮、磷和钾等养分元素含量,分析了频繁烧除 1 年(a)和 3 年(a)后土壤表层(0~10cm和 10~20cm)总碳(TC)、有机碳(SOC)、全氮(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4. 气候条件通过影响非火灾易发生境的燃烧性相关功能性状来影响枝条燃烧性
摘要: ##植物的燃烧性是野火的重要驱动因素,而植物燃烧性本身又由多种的植物功能性状综合驱动。以往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性状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例如在高纬度地区,叶片面积往往较小,但在更潮湿或更温暖的地区叶片面积更大,植物性状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联可以深入了解植物性状的演变,有助于了解植物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并预测气候变化下植物分布的可能变化。然而气候条件对植物燃烧性的驱动作用却鲜为人知,为了探究这一科学问题,本研究对来自火灾易发生境和非火…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5. 地表火灾排放PM2.5中无机元素与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的关系
摘要: 森林地面可燃物含水率由于环境因素而不断变化,直接影响火灾过程中释放的颗粒物的成分和排放强度。在本研究中,使用室内生物质燃烧分析装置分析了不同含水量(0%、15%和 30%)的草本可燃材料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PM2.5中无机元素(Zn、K、Mg、Ca等 13 种可测元素)的组成。结果表明,PM2.5排放因子随着可燃物含水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范围为(11.63±0.5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6. 林火释放烟气颗粒物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随着气候变暖,林火的发生频率、过火面积和火烧强度将增加,林火已成为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每年林火排放出大量烟气,这些烟气中包含了大量污染性气体和细小颗粒物,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了,对森林生态系统、大气的化学成分和全球气候造成重要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本研究成果针对中国森林可燃物释放的烟气化学成分、排放因子的测定,以及影响因素的探究,得到以下两点重要成果。(1)烟气的组成成分及排放量:本研究成果是基于自主设计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7. 油松林地表可燃物类型和径级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
摘要: [目的]对不同类型、不同径级的地表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地表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松林中采集不同径级的枯枝、半腐殖质和松针等地表可燃物,在恒定温湿度的条件下测定各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并通过多重比较法分析可燃物种类和径级大小分别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结果]地表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受到可燃物种类的强烈影响,半腐殖质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均为最高,并显著高于松针和枯枝。此外,平衡含水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8. 森林防火基础数据库研建及应用
摘要: [目的]构建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数据库系统,实现典型防火模式高效管理和有效结构分析,增强防火数据的实用性和防火环境数据的多源性。[方法]采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基础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基于C/S模式架构在ASP sever平台下,基于Oracle关系型数据库,利用Java语言与IDL混合编程开发数据库系统。设计并完成了基础设施设备数据库和系统功能开发,实现了人员结构、设施结构、设备结构等防火基础数据的入库存储、管理和数据汇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9. 盐碱地生态修复与绿化技术的应用实践
摘要: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方面,主要围绕着排盐抑盐、改土沃土和抗性植物的筛选利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已具有原位立体隔盐绿化技术、多维暗管快速排盐技术、光伏竖井快速排盐技术、植物根际微域改良技术、植物组合配置技术等多项技术,并依托内蒙古"改盐增草(饲)兴牧"农田示范项目、津南区八里台造林绿化工程、天津市滨海新区"双城之间"绿色森林屏障EPC 项目、黄骅市黄北排干河道绿化项目等工程实践中综合利用这些技术,对盐碱…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0. 海涂泥质盐碱地不同果桑品种生长适应性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海涂盐碱地不同品种果桑的生长适应性指标,确定各品种的相对耐盐力。为适用于浙江滨海盐碱地经济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北红、强桑 3 号、红果 2 号、红果 3 号、72c002、果选 3 号、果选 2 号、大 10、琼 46、A18、金蔷 63 和桂花蜜,共 12 个果桑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温州海涂泥质盐碱地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果桑资源圃两处样地,对其植株成活率、果实农艺性状(果长、果径、单果重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1. 盐胁迫下红砂根系形态和功能特征对外源H2S的响应
摘要: H2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根系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系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策略。因此,研究逆境胁迫下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对外源物质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荒漠耐盐碱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的一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采取浇灌法进行 300 和400 mmol·L-1NaCI的两组盐胁迫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叶面喷施CK、0、0.01、0.025、0.05、0.1、0.25、0.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2. 基于机器学习的植物抗盐碱基因挖掘模型研究
摘要: 土壤盐碱化会导致植物死亡并降低全球作物产量。挖掘新的抗盐碱基因、培育抗盐碱品系是应对盐碱胁迫、保障食物安全以及物种保护的关键。湿实验是挖掘目标功能基因的主要方法,但成本高、耗时长。相比之下,机器学习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来加速基因挖掘的过程,使其更加高效,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但是,目前利用机器学习挖掘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很少。因此,能够用于抗逆基因挖掘的智能工具还很匮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第一个已知的机器学习模型SaGP用于挖掘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3. 过表达MnERF7基因对桑树耐盐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AP2/ERF 类转录因子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人类已经完成了对拟南芥、水稻、番茄和小麦以及川桑等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在不同植物中,AP2/ERF 转录因子及其各个亚家族成员数量也存在差异。目前在桑树中共鉴定到了 116 个AP2/ERF 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其中ERF 58 个,AP2 33 个,DREB 21 个,RAV 3 个,Solost1 个。桑树根深叶茂,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4. 盐胁迫响应的植物关键转录因子NAC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超过 6%的土地面积日益受到盐积累的影响,这对植物生长、作物栽培和生态系统平衡十分不利。盐胁迫在拟南芥、小麦、杨树等多种植物中被广泛研究,这些植物进化出多种抵抗盐胁迫的方式,其耐盐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渗透调节机制、活性氧清除机制、离子稳态与区域化机制、植物激素调节机制等。NAC转录因子作为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是植物胁迫响应中研究最广泛的转录因子之一,该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众多,结构复杂多样,并参与盐胁迫响应的多种调节方式和控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5. 东南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态系统形成及自然可控性分析
摘要: 本文为探究东南沿海滩涂的互花米草生态群落形成过程和时空变化,从植被、土壤、鸟类以及底栖动物等环境要素分析出发,东南沿海互花米草对生态系统的利弊及自然对策机制,明确了互花米草在温州围垦滩涂的可行可控性,为互花米草在其他沿海城市围垦滩涂治理或扩展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4-06-13
386. 青钱柳bHLH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盐胁迫响应分析
摘要: [目的]在青钱柳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 bHLH 家族成员,分析基因和蛋白序列结构特点及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筛选响应盐胁迫的 bHLH 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它们在盐胁迫响应分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参考,以期推动青钱柳耐盐性遗传育种的进展,为在东南沿海盐碱区发展青钱柳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 bHLH 蛋白序列的隐马尔科夫模型(pfam00010)鉴定具有特定保守结构域的bHLH基因,对获得的青钱柳bHLH基因利用 MEGA X、Clu…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7. 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摘要: ##1 简介 1.1 随着全球气候恶化,导致了湖泊干涸,盐湖流域荒漠化趋势加剧,生态环境极度恶劣,对人民生活、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过去,盐渍土改良的技术路线是"改善生态以适应生物",所采取的工程、农艺、化学、生物等传统改良措施大都有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低的缺点。本项目变革了传统思路,采用了"改良耐盐生物适应盐碱生态"的新路径,即以恢复植被为中心的改良利用模式,提升生态恢复进程,充分挖掘盐生植物潜力,并通过对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3
388. 宁夏河东沙区典型人工林树种水分利用策略
摘要: [目的]探究沙区防护林树种的水分利用策略、混交林中树种之间的水分利用关系以及防护林树种的水分利用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为旱区防护林林分结构优化与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宁夏河东沙区刺槐×丝绵木混交林、柠条纯林、沙枣纯林和柠条×沙枣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于 2018 年生长季(5~10 月)利用热扩散式茎流计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MixSIAR以及IsoSource混合模型分析植物水分来源,采用相似性比例指数(PS指数)量化混…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9. Evaluation of soil quality index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its response to water flow connectivity
摘要: The soil quality index can effectively indicate the functions of ecosystems,which also reveal the vegetation and soil production.This index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conditions of water flow conditions within the soils.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0. 中条山油松天然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短期氮添加的适应性响应
摘要: [目的]通过短期氮添加,研究油松天然林对氮磷养分的利用和内在关系,深化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生物学机制的认识,为油松天然林精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条山林区同一立地条件下的 3 个龄级(Ⅲ、Ⅳ、Ⅴ)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5 个氮添加梯度(CK=0 g·m-2·a-1、N1=5 g·m-2·a-1、N2=10 g·m-2·a-1、N3=15 g·m-2·a-1、N4=20 g·m-2·a-1)进行短期施氮,通过对土壤、针叶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1. 鼎湖山森林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长期特征
摘要: [目的]探究森林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为区域环境变化应对及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东沟完整流域为对象,依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森林水环境监测规范,对鼎湖山森林流域流动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水质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结果]研究期间(2005-2018 年),鼎湖山流域大气降水整体呈现为弱酸性(pH: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2. 林内穿透雨收集器与雨量计的选配分析与模拟验证
摘要: [目的]林内穿透水量主要指雨滴透过森林树木间的空隙或经过枝叶溅击到达地面的水量,是野外生态站森林水文要素中重要的观测指标,对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水量空间分配格局和水量平衡,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要素的时空规律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标方法是采用槽式收集器和自记翻斗雨量计进行观测,但是该方法如果雨量计分辨力规格和收集器承雨口面积匹配不当,在雨强较大时会出现翻斗翻动过快使记录器漏记或雨量计溢流现象,影响观测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利用智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3. 创新森林多功能生态补偿,促进森林多功能优化管理
摘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社会对森林的水文调节及其它多种功能的多样化需求正迅速增加。由于可用于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和增加森林功能的土地和水资源有限,而且造林后普遍出现流域年径流量显著减少,特别是在干旱缺水地区,使森林多种功能存在激烈竞争,非常需要走向多功能林业和实施森林多功能管理。然而,传统的森林生态补偿多是为了促进单一林业指标(如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木材蓄积量,常被视为森林多种功能的代用指标)或单一森林功能的(如木材生产、保持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4. 城市不同生境下园林树木异速生长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基于树木异速生长模型的城市绿地碳储量测算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因土地利用方式、管理目标等差异,城市内部生境存在异质性,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生境对树木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不同类型生境对树木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方法]按照植物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受限分为四种生境类型:地上地下均不受限(H1,无限制性生境)、地上受限地下不受限(H2)、地上不受限地下受限(H3)、地上地下均受限(H4)。在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5. 森林康养步道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公众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森林康养步道作为国家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展森林康养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森林康养步道作为作为国家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是森林环境促进人群健康的基石,是发展"休闲经济"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建设价值。 论文首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6. 基于碳储存变化背景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进行微观尺度海岸带碳储存研究,分析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演化,划分出海岸带生态修复单元,提出精准的生态修复措施,为湛江市海岸带生态修复借鉴参考。[方法]本文以面积为 9.4km²湛江市南三岛北头寮海岸带为典型单元。基于InVEST模型的碳储存模块,并结合研究区域 2000、2 010、2020 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对研究区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划分出"碳储存热点区及冷点区",识别 2000-2020 年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7. 碳中和背景下风景园林多元建设途径探索——以城市风景林对青少年情绪健康影响为例
摘要: [目的]基于碳中和背景下风景园林多元发展途径,以公共健康视角出发,探讨城市风景林两种不同行为模式对青少年的神经情绪指标影响与差异,为城市绿地建设中的行为诱导与健康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共招募了 80 名青少年志愿者,在男女数量平衡前提下分为静坐观赏组与步行观赏组,随机分配到银杏景观林下的自然路径进行 15 分钟的指定活动,使用生理与心理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生理指标采用血压、心率与脑电图(EEG),心理指标使用POMS问卷。采用配对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8. 道路绿地调控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研究进展
摘要: ##机动车减排是道路交通污染防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快速大幅减排甚至创建零排放区,对于加速发展中的城市来说,并非一朝一夕或需数十载的漫长实践。即使未来尾气减排成效显著,机动车轮胎磨损与老化、刹车磨损等产生的道路粉尘并不会因此减少,甚至会因更沉重电动汽车的上路导致车路磨损颗粒物的增加。在持续减排但难以短期奏效之时,寻求减轻道路污染的防范之策也因此显得同样重要且紧迫。而现实中处处可见的道路绿地,被视为污染消减的一种经济实用性方案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9. 上海典型绿地乔木林生物量与碳储量20年变化研究
摘要: ##城市绿地具有较强固碳能力和增汇潜力,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了解城市绿地的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是实现低碳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依据。在 2000 年和 2020 年分别定点调查上海 65 个 200m 2典型绿地群落样方基础上,利用绿化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法,估算各样地的总生物量和碳储量变化,分析城市绿地碳汇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4-06-13
400. 南京老山森林公园风景林碳储量变化分析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调节全球碳平衡、缓解大气中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以及维护全球气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森林碳储量及其分布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研究是以江苏省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以 2007 年、2017 年南京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老山森林公园风景林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 年,研究区森…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1. 华北风沙源区植被恢复改善区域土壤水分及径流分配
摘要: [目的]京津冀风沙源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长期遭受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困扰。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植被恢复措施的推进,区域生态系统逐渐演进变化,并对下游水文水资源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正确评价并解析气候-植被-水资源的协同演进变化机制对区域植被建设与修复有效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促进提高区域生态意义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以京津冀风沙源区典型小流域—小滦河流域为对象,依据流域 2006-2021 年植被动态遥感监测,流域测站水文观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2. 流域管理公众参与的决定因素: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应用
摘要: [目的与方法]适应性过程和分权化日益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方面。然而,我们对于促进中国公众参与流域治理的因素的理解存在显著的空白。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制度分析和发展(IAD)框架与多个模型和有序Probit回归结合起来,以实证方式探讨了公众在流域综合治理(IWM)规划和实施活动中参与意愿(WTP)和实际参与的决定因素。问卷数据用于定义利益相关者对 IWM的认知。地区保护计划的可持续性主要基于公民对管理成效的认同度和满意度。鉴于陆地-水域界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3. 森林恢复现状与预测评价系统实现及应用
摘要: [目的]明晰区域尺度下森林恢复措施布局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为相关林业部门进行退化森林恢复措施布局与措施选择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具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的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以及物种保育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基于多源数据(地形,气象,土地覆盖,1996 年杂谷脑流域林相图等),分别采用等量恢复面积、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模型来预测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物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4. 基于流域异质性的洪水特征与洪水过程流量预测模型构建
摘要: [目的]基于筛选出的异质性因子对我国不同洪水类型流域研建洪水特征与洪水过程流量预测模型,为提高无水文观测数据地区洪水预测精度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 354 个流域划分出的 3 类洪水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偏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筛选出各类型流域洪水的异质性因子,使用随机森林和XGBoost分别建立了洪水特征预测模型和洪水过程流量预测模型。[结果]各类型流域洪水特征因子数量及影响较大因子如下:第 1 类流域共 10 个,主要包括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5.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乐安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多情景模拟
摘要: 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ESV(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可以为流域决策者制定未来发展政策提供多种参考,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鄱阳湖乐安河流域为例,分析其 2010~2020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设定三种发展情景(基准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使用土地利用模型预测了三种情景下 2030 年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通过修正的当量因子法分别计算其ESV,分析不同情景下流域E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6. 森林变化的水文响应异质性:气候和流域特征的作用
摘要: 近期综合研究表明,森林减少主要以增加年径流为主。不同于森林减少,森林增加对年径流的影响趋势缺乏一致性。森林增加既可能造成年径流减少,也可能增加年径流。森林变化可能增加枯水径流,也可能减少枯水径流,甚至是无影响。气候、流域特点(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植被等)、森林特征以及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是森林水文响应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受上述因素作用,各流域表现出不同的生态水文敏感性,使得森林与水的关系呈现高度的空间变异性。本研究以我国 14 个不同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7. 论水土保持措施的碳汇效应若干问题
摘要: 全球CO2 浓度的持续升高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也将成为新常态。水土保持改变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经营措施等,可以增加植被和土壤碳库的碳储存能力。本文综述了林草措施恢复对植被碳库的影响,并探讨了植被恢复、梯田、淤地坝和免耕等措施与土壤碳库的关系,认为水土保持措施具有明显的碳汇效应,可以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研究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中和"提供有效支撑。
发布时间:2024-06-13
408. 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公园城市构建研究
摘要: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首要遵循的原则,将双碳目标和公园城市建设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探索已有很多,但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公园城市构建路径尚不明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此,以主题为"碳中和"和"公园城市"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结合研究综述及实践成果,探讨碳中和目标下的公园城市评价体系及构建路径。研究表明:关于"碳中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09. 森林城市的竹林景观与康养效益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竹林景观,和潜在森林资源的康养效益,探讨了竹林康养产业在森林城市建设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以创建竹林景观为主的森林城市发展战略,能维护城市竹林生态安全、增进绿色惠民的自然森林城市生态系统、增强城市竞争力、彰显地域文化、促进竹产业融合发展、规范城市景观规划,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这些发现对研究竹林景观在城市康养效益中的具体表现具有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13
410. 柿和美洲柿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摘要: 柿(Diospyros kaki Thunb。)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习总书记提出"向森林要食物",但当前一线主栽柿良种抗寒性和抗盐碱性不强,导致柿在寒冷地区和盐碱地适生性差,栽培面积扩展受限。前期预实验表明美洲柿(D.virginiana)抗寒和抗盐碱性优于其他近缘种。基于此,我们认为通过柿良种与美洲柿的种间杂交来提高子代抗性,培育柿优质高产高抗新种质,从而扩大适生区的思路具有可行性。在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试验基地(位于河南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1. 柠檬醛型香樟叶片发育过程中精油及油细胞动态特征
摘要: [目的]明确柠檬醛型香樟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精油、柠檬醛、油细胞的形成和积累动态特征。[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叶精油化学成分,采用组织透明法观察油细胞,通过叶面积仪测定叶形指标。[结果]在柠檬醛型香樟叶片发育过程中,叶长、叶宽、叶面积随着叶片发育逐渐增大,其中叶片形状在第 1~4 周变化迅速;叶精油得率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各发育阶段精油得率差异显著(P<0.05),12 周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2. 雌雄异株山桐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功能预测分析3
摘要: [目的]明确雌雄异株山桐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及功能群的特征。[方法]以7 年生雌雄株山桐子为材料,在山桐子花期(5 月)、果实成熟期(10 月)取样,分析根际养分含量特征同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时期雌雄株根际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时期雌雄株山桐子根系中全氮及全钾含量存在差异。(2)根际真菌的α多样性指数在果实成熟期显著高于花期,花期雌雄株Shannon、Simpson和Chao1 无显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3. 外源赤霉素和AVG对香榧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摘要: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是红豆杉科榧属的一种重要经济树种,其坚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早期过度落果是香榧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不同于一般经济作物在某一阶段只存在花内竞争或果内竞争,香榧在四月时,花,一代果,二代果共生,存在特殊的花果竞争。目前已经清楚脱落是植物激素,生理代谢与外部环境高度协调的结果,植物器官脱落机制主要倾向于碳素营养的供求平衡和激素作用,乙烯作为一种气态植物激素能够在植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4. 红壤中光皮树的根际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注释
摘要: [目的]解析光皮树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究阐明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光皮树的根际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特点,并分离出具有菌肥潜力的高效解磷菌。[方法]以湘林 G1 号光皮树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光皮树的表型差异结合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微生物多样性与宏基因组分析方法,探究红壤中不同长势光皮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差异。通过解磷培养基进行分离高效解磷菌,并测定其解磷能力。通过盆栽实验检验 SwB16 的促生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对选取的具有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5. 中条山区野生三叶木通果实性状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对山西中条山区野生三叶木通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中条山区野生三叶木通种质资源状况,拓宽我省特色经济林种质资源多样性,为山西三叶木通良种选育和野生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中条山区 5 个三叶木通集中分布区为研究地,每个研究地随机选择 5 个树势良好的单株进行编号和GPS定位,每个单株采集 5 个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果实,共 125 个样本。采用热干燥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铜还原碘量法、凯氏定氮法、火焰原子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6. 1-MCP复合抽真空包装对脱青皮鲜食核桃贮藏生理的影响
摘要: [目的]鲜食核桃果仁营养丰富,口感脆嫩,然而极易褐变和腐烂,贮藏期短。为延长脱青皮鲜食核桃贮藏期。[方法]以"清香"核桃为试材,比较了经 1-MCP熏蒸处理后抽真空加干燥剂、抽真空、不抽真空三种贮藏方式下,核仁含水量、酸价、过氧化值及内种皮总酚、黄酮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1)随贮藏时间增加,鲜食核桃核仁含水率呈下降趋势,核仁酸价、过氧化值呈上升趋势,内种皮黄酮、内种皮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各生理指标呈显著相关,核仁含水率可作为鲜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7. 枣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枣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体外培养可以在无菌环境中获得大量离体植株,是优良品种苗木快繁、种质资源保存和创制、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研究的基础,发展成熟、高效的体外培养体系是枣种质资源创新的前提。体外培养主要包括离体快繁、植株再生及细胞培养等途径。现在已有冬枣、骏枣、赞皇大枣等 20 多个品种成功建立离体快繁体系,有 20 多个品种建立植株再生体系。其中通过非愈伤途径建立体外植株再生体系的枣品种有酸枣、冬枣、骏枣等 9 个;愈伤途径中冬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8. 杏仁发育进程及增产策略
摘要: [目的]为探明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及内含物变化规律和生长阶段的划分。[方法]本研究以两个品种的杏果实、杏仁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外部形态变化,测定生长指标及内含物的变化,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两个品种的发育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杏的生长发育阶段,按照不同的生产需求,提出增产策略。[结果]通过测定发现,一:两个品种的果肉和杏仁的发育存在差异。"山苦-1"的生长周期较短,成熟时期果肉绵软呈亮黄色,离核,落果;"围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19. 煤污病胁迫下薄壳山核桃光合特性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煤污病对薄壳山核桃光合特性的影响,了解煤污病的危害程度以及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tuart'、'Wichita'、'Pawnee'三种受煤污病危害程度不同的品种为对象,采用LI-68 00 光合-荧光测量系统测定染病叶片及健康叶片的光合参数、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煤污病可显著影响薄壳山核桃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三个品种染病叶片气体交换参数(Pn、Ci、Gs、Tr)较健康叶片均出现显著下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0. 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摘要: [目的]灵武长枣是宁夏地方特色优良鲜食枣品种,适应性较强,营养丰富,效益显著。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近年来用工成本上升,对枣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为探索适宜的轻简化生态栽培管理技术,本文采用平作覆膜(PDM)、高垄(GL)和高垄覆膜(GLM)三种栽培模式,以平作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四种栽培模式下枣树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间的差异,进一步选择基础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效益的轻简栽培方式。试验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灵武长枣种植园(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1. 无患子种仁脂肪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筛选
摘要: [目的]基于无患子种仁油脂累积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阐明种仁油脂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点,明确油脂合成调控机制,为提高种仁含油率和改良脂肪酸组成的定向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无患子开花后 0-150 d果实及种仁形态观测,测定了其种仁 9 个时期的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基于此,测定了无患子 70、100、130 DAF 的种仁转录组,以无患子全基因组注释文件作参考,对其进行GO、KEGG、string等功能基因注释,并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2. 蓝莓根系微生物群落在不同根系空间生态位上的互作特征
摘要: [目的]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在促进植物健康、提高植物生产力和耐受生物/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蓝莓(Vaccinium spp。)适应酸性土壤,探明特殊适应性生境下不同根系空间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尤为关键。[方法]以兔眼蓝莓、北高丛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非根际土壤样品以及根系样品,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与宿主栽培品种相比,蓝莓不同根系空间生态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3. 柿及其近缘种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摘要: 柿(Diospyros kaki Thunb。)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综合利用价值高。柿优良雄性资源缺乏严重限制了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效率。柿属植物(Diospyros)转录因子MeGI具有促雌抑雄的作用。沉默柿雌性良种的MeGI,理论上可诱导其开雄花,用作优良授粉父本。目前已在油柿中建立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油柿MeGI基因的RNAi沉默突变体植株,转化效率达到了 5%,但该高效转化体系尚未在柿及其它近缘种中建立。因此,本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4. 耐高土壤pH值蓝莓的生长评价与种质筛选
摘要: [目的]"浆果之王"蓝莓适生于酸性土壤(pH 4.5-5.5)环境,而我国大部分农用土壤pH值均高于蓝莓生长需求,故土壤 pH 值是限制栽培蓝莓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探究高土壤 pH 环境下不同蓝莓品种幼苗的生长和生理变化特征,筛选出具有耐高土壤pH值生长潜力的蓝莓种质,为培育耐高土壤pH值蓝莓品种与蓝莓栽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服务。[方法]以课题组自主选育优良蓝莓品系及在江苏地区推广种植的兔眼(粉蓝、园蓝、灿烂、巴尔德温、布蓝特蓝、…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5. 平欧杂种榛在山西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分析
摘要: [目的]解决山西杂种榛子的示范园因为选种不合适而造成抽梢、结果迟、结果少等问题,为大果榛子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在山西大同天镇和运城夏县进行区域栽培的辽宁经济林研究所培育的'达维'和'辽榛 3 号',及授粉品种'玉坠'三个优良品种,2021-2022 年在两个试验点,分别对3 年生主栽品种'达维'和'辽榛 3 号'进行调查测量,每个品种选 20 株,共 40 株。至榛子新梢停止生长后,测量'达维'和'辽榛 3 号'的树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6. 两种珍贵化学型樟树精油及其抗氧化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樟树为实验材料,探究两种珍贵化学型樟树精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性。利用气相-质谱分析仪对两种化学型樟树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 DPPH 和ABTS 自由基为检测对象,以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为对照,探究不同浓度梯度的桉叶油素型和柠檬醛型樟树精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桉叶油素型樟树叶精油中含有 8 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桉叶油(56.13%)。柠檬醛型樟树中含 18 种主要化学成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7. 不同类型防冻剂对平欧杂种榛抽梢的影响试验
摘要: 项目实施地位于山西省杨树局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该基地位于山西省北部怀仁县金沙滩镇。该地区年平均温度为 6.8℃,极端最低气温-31℃,极端最高气温 37.9℃,平均无霜期 125d~130d左右,年均降水量 350mm~400mm,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海拔 1200m.以生长状况良好、树势一致的平欧杂种榛 4 年生树为试材,每个处理参试树各 5~10 株。通过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剂量、不同喷施时间的防冻剂处理,研究防冻剂对大果榛子抽梢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8. In vitro culture of 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aja through direc t adventitious shoot regeneration
摘要: 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aja is a special species widely used in medicinal health,native to China.In this study,an efficient tissue culture system for C.paliurus has been established from nodal stem segments a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9. 组织学、生理生化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的潜在限制因素
摘要: [目的]芽接是薄壳山核桃无性繁殖的重要嫁接技术。为了确定可能阻碍薄壳山核桃芽接成活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芽接成活率高代表性品种'波尼'和芽接成活率很低的代表性品种"金华",在 2 021 年 8 月,将两个品种当年生的生长健壮的枝条为接穗芽接砧木(在二年生的'绍兴'的实生苗)上,并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及转录组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表明,'金华'在嫁接愈合过程中,分泌细胞或筛管周围的细胞发生了塌陷,而'波尼'则没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0. 浙江红花油茶花叶型新品种'叠翠流金'叶色变异的细胞学、多组学分析
摘要: [目的]'叠翠流金'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培育的浙江红花油茶新品种,该品种同时具有正常叶片以及突变叶片,其中突变叶片自叶脉发散黄化突变,从而形成"花叶",是研究色素合成及光合作用机制的理想材料。[方法]从细胞结构、色素含量、转录水平的变化系统阐述了浙江红花油茶叶片黄化无性系'叠翠流金'的形成机制及叶色变异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黄化叶片的细胞结构、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叶绿体类囊体结构不明显,表现出退化的现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1. 红壤中光皮树的根际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注释
摘要: [目的]解析光皮树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究阐明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光皮树的根际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特点,并分离出具有菌肥潜力的高效解磷菌。[方法]以湘林G1 号光皮树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光皮树的表型差异结合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微生物多样性与宏基因组分析方法,探究红壤中不同长势光皮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差异。通过解磷培养基进行分离高效解磷菌,并测定其解磷能力。通过盆栽实验检验 SwB16 的促生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2. 中国油茶主要栽培品系果实油脂特性对比研究1
摘要: 本研究选取在中国南方各省区广泛栽植、具有代表性的 10个油茶品系,对其成熟期果实形态、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索氏法法提取油茶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不同品系油茶果实中油脂的含油率变化范围为 28.45%~61.91%,以广宁红花油茶含油率最佳。脂肪酸主要由油酸(73.22%~84.63%)、棕榈酸(7.46%~13.99%)、亚油酸(2.92%~13.19%)、硬脂酸(1.68%~3.01%)和亚麻酸(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3. 连翘资源培育与利用
摘要: 本文论述了连翘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丰产栽培、天然林改造、整形修剪、有害生物防治、采收加工等系列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期支撑和提升连翘产业的发展,把小连翘做成大产业,做成偏远山区生态发展、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24-06-13
434. 薄壳山核桃不同优良无性系花期物候特征比较
摘要: [目地]通过对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测试的 16个无性系的开花物候进行观察,以期为筛选出薄壳山核桃优良无性系组合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16个不同薄壳山核桃无性系为供试材料,开展花期物候、雄花散粉期与雌花可授期观察,比较不同无性系花期物候特征。[结果]供试的 16个薄壳山核桃不同无性系雄、雌花期存在差异,其中雄花的盛花天数为 5-12d,开放总天数为 12-23d;雌花的盛花天数为 3-9d,开放总天数为 9-19d.雄花散粉期天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5. 红松优树半同胞家系生长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摘要: [目的]分析红松(Pinus koraiensis)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筛选优良遗传材料,为红松高世代种子园营建及林业推广应用提供材料。[方法]以吉林森工露水河林业有限公司红松种子园中初级园无性系子代为材料,对 19年生 218个红松半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一般配合力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家系,并在优良家系中筛选优良单株。[结果]各性状在不同家系间、不同区组间、不同家系*区组间均达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6. 红松球果发育的光合产物分配研究
摘要: [目的]果实的生长发育是植物有性繁殖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分支层面上碳素的库-源关系,改变碳素资源在营养生长和生殖间的再分配,特别是评价生殖枝和营养枝之间的碳关系有助于检验在球果发育过程中生殖枝是否能碳自给以及碳素在营养枝和生殖枝间的分配策略。[方法]我们将环剥和去叶处理相结合,并采用原位13C稳定同位素脉冲标记技术,在球果发育阶段来评估结实红松生殖枝的碳素运输分配规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环剥是限制球果发育和枝条生长的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7. 银杏褐化与非褐化愈伤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摘要: [目的]本研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银杏愈伤组织进行细胞结构观察与转录组测序,以探索愈伤组织的褐化机理。[方法]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银杏褐化和非褐化的愈伤组织进行细胞结构观察,并对银杏褐化和非褐化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DESeq2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借助GO、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索基因功能。[结果]扫描电镜显示非褐变的愈伤组织细胞排列均匀,褐变愈伤组织的细胞表现出紊乱,排列松散无序。转录组测序共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8. 文冠果种仁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组成与氨基酸的评价
摘要: 以不同产地文冠果种仁为材料,对文冠果种仁营养物质、脂肪酸、活性成分、氨基酸等组成与含量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文冠果种仁中粗脂肪的含量为56.2%,蛋白质的含量为25.9%,粗纤维含量为10.4%,灰分含量为2.4%。文冠果种仁含有丰富的P、Ca、K、Mg、Na、Cu等多种微量元素。文冠果种仁中含有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约为9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39. 基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及初步验证
摘要: [目的]基于文冠果全基因组信息开发文冠果SSR标记,为文冠果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以文冠果基因组为分析材料,分别利用Krait、Primer软件查找SSR位点和设计SSR引物,并利用 1%琼脂糖凝胶和聚乙丙烯凝胶进行初步筛选和多态性筛选。[结果]结果可知,文冠果全基因组全长 477 586 502 bp,共存在 253 336个SSR位点,平均每 1 870 bp出现一个SSR位点,GC含量为 34.96%;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0. 一氧化氮通过整合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种子萌发
摘要: 种子萌发对于植物发育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一氧化氮(NO)已被证明不仅是种子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氮源,而且还参与植物对高盐、干旱和高温的多种胁迫反应。此外,NO还可以通过整合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种子萌发过程。然而,由于NO气体活性的不稳定性,其精细调控种子萌发的网络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植物中NO复杂的合成代谢过程,分析NO触发的信号通路与脱落酸(ABA)、赤霉酸(GA)、乙烯(ET)和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1. 不同品种枣树叶片面积和叶形指数分析
摘要: 本试验以5年生的 16个不同品种枣树为试材,研究了枣叶片的叶面积和叶形指数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了解枣树叶片的特征,为分析枣树种质资源特点提供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临县试验地不同品种枣树叶面积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平均叶面积为 9.72±3.41cm2;16个品种枣树叶片的面积聚类分析表明,临县的 16个品种枣树叶片的面积聚类分析表明,当距离为 5时,可将枣树叶片分为五类,其中木枣面积最大,为 16.8cm2左右;雨珠面积最小,为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2. 不同品种枣树叶片特性分析
摘要: 通过对不同品种枣树树冠上中下三个冠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枣吊上着生叶片的数量、长宽进行统计分析,从总体平均值来看,树冠中层枣吊叶片数显著大于上、下层。四个方位枣吊着生叶片数量平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树冠三层叶片之间长度、宽度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叶片平均长度、宽度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四个方位枣吊着生叶片长宽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叶片面积聚类分析,可将枣树叶片分为大、中、小三类。
发布时间:2024-06-13
443. 陇南市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陇南地处甘肃东南部,是我国花椒最佳适生区和主产区之一。所产"陇南大红袍"花椒以果皮丹红、粒大饱满、芳香浓郁、麻味醇绵享誉业界。[目的]为了摸清陇南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推动陇南花椒产业持续发展。[方法]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邀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文县任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礼县成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陇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武都区郭河乡营寨万亩花椒基地、陇南花椒种质资源圃、武都花椒大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4. 东北地区栎类淀粉原料林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
摘要: [目的]}本文以东北地区丰富的栎类资源为基础,以淀粉原料林培育产业为目标,分析东北地区栎类资源面积、种类、现状,并以黑龙江省森工为具体研究对象,依托前期良种选育结果,对我国东北地区栎类淀粉原料资源培育产业发展进行探讨。[结果]东北地区栎林面积约在 600万hm2左右。栎属植物有 7种、5变种、2杂交种、1变型。主要用于地板、桩柱等用材;也是食用菌产业的重要原料。开展栎类淀粉原料林良种选育林分应在海拔≤600m、坡向为阳坡或半阳坡、坡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5. 新疆特色林果大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建设实践*
摘要: 研究以新疆特色林果资源大数据管理理念为主线,以计算机科学、林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结合新疆林果资源监测技术研究成果,发布《新疆林果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建立新疆林果资源数据库,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新疆特色林果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由基础支撑层、数据资源层、服务资源层、资源应用层和用户层构成,建设七大数据库管理新疆主要林果资源,构建了集综合展示、统计分析、气象与病虫害分析、产业分析和技木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6.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原型网络的少样本野生动物识别方法
摘要: [目的]针对野生动物监测图像样本量单一、种类相近的动物辨识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原型网络的少样本野生动物识别方法,以提高少样本条件下野生动物监测图像自动识别的准确率。[方法]以内蒙古地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马鹿、狍、猞猁、斑羚、狗獾、野猪等。在专业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人工标定监测图像并构建数据集。设计少样本野生动物识别框架,首先构建特征提取模块,采用基于改进的原型网络自动提取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7. 中国草地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异研究
摘要: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全球碳平衡和调节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准确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理解陆地碳循环的基础。虽然学者们围绕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不同,不同研究对草地植被碳储量估算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基于我国草地植被地上、地下碳储量观测数据,结合MODIS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估算了我国地上、地下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8. Combination strategies of variables with various spatial resolutions deri ved from GF-2 images for mapping forest stock volume.
摘要: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few grounds measured samples is a common method for mapping forest stock volume(FSV)in various regions.Recently,various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estimat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49. 多模态深度学习树种分类方法
摘要: [目的]避免多源数据进行树种分类时对激光雷达(LiDAR)数据进行栅格转换而导致分类特征减弱的不足,提高深度学习网络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性能,进一步拓展点云深度学习模型在树种分类研究中的应用能力。[方法]以广西高峰林场的无人机正射影像和激光雷达数据为数据源,以点云深度学习模型为基础,融入图像特征提取模块,构建基于原始影像和LiDAR数据的多模态树种分类(TSCMD L)模型。使用从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和RGB正射影像提取得到的单木树冠影像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0. 采用双极化SAR影像解译北方人工针叶林蓄积量响应
摘要: [目的]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和不受天气影响的特点,在森林蓄积量制图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在结构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双极化SAR数据的散射信息难以得到明确的解译。为了探索不同波长和极化模式下的双极化SAR数据在森林中的散射机理。[方法]研究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3 月份的 C波段的GF-3、Sentinel-1 和L波段的ALOS2 双极化SAR数据为遥感数据源,结合少量地面调查数据,分析了GF-3、Sentinel-…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1. 基于GF-1和GF-6影像的STANet方法对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的变化检测
摘要: [目的]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检测湿地的变化在湿地资源的管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了三江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为研究区,基于GF-1 和GF-6 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一个高分数据结合空间-时间注意力神经网络(STANet)的方法,以获取适用于退耕还湿变化检测的模型和最佳特征组合变量。[方法]首先应用三种波段选择方法,即 Relief F、PCA和RGB方法,分别提取GF-1 和GF-6 最佳波段集。然后,应用 STANet方法对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2. 区块链技术在林业的应用、案例解析与展望
摘要: [目的]区块链技术在提升林业智能化水平、拓宽生态保护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林业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林业发展已逐步由统一管理模式向分区施策、控制消耗向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并重、低价值消耗向高价值利用转变,但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不完善、森林数字化程度较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变现难度较高等诸多挑战仍然制约着林业高质量发展。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优势特性,已广泛应用于众多实体经济领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3. 疫情封锁措施对中国植被NPP产生积极影响
摘要: [目的]2019 年底COVID-19 爆发对全球造成了严重打击,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封锁限制措施,人类活动在短时间内显著减少,对森林植被造成了一定影响。先前的研究对于疫情封锁导致的中国植被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空气质量和辐射水平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空白。[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以及三类影响因子:夜间灯光指数(NTL)、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4. 中国森林物候开始期南北差异显著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中国不同气候带森林区域不同林型物候开始(Start of season,SOS)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谷歌地球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将 30m(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GLCF)森林数据采样为 1km,通过叠置分析筛选近 31 年稳定的森林像元。再利用双逻辑斯蒂模型(Double logistic model)结合GIMMs 3…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5. 基因改进多表达式编程的木材染色配方预测
摘要: 我们用活性染料对大量木材进行染色,并获取它们的光谱反射率,并选取多表达式编程作为预测模型。我们详细描述了MEP算法的实施过程。首先,我们定义了基因表达式的编码方式,包括染料配比和光谱反射率的参数。然后,我们设计了适应性改进的遗传算子,通过自适应调整交叉、变异和选择的概率,以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搜索效率。此外,我们采用并行程序设计,利用多线程技术加速函数挖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可扩展性。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多样化的染料样本,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6. 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野外烟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目的]野火检测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可为森林早期火灾判断与预防提供重要依据。目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森林野火检测,显著提升了对早期火灾的检测效能。然而,基于无人机影像的火灾检测依然存在背景环境干扰、小目标识别漏检等挑战。[方法]基于此,本文面向无人机遥感场景下的烟火检测任务,在已有目标检测模型YOLOv5 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野外烟火场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多尺度加强的视觉注意力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采取了一种新型的单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7.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联合的西南山地森林郁闭度估测
摘要: [目的]森林郁闭度(Foret Canopy Cloure,FCC)是评价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生物参数,利用多源遥感协同手段以较小成本实现高精度区域森林郁闭度反演是当前研究热点。[方法]本研究以星载激光雷达ICEat-2%2FATLA数据为主要信息源提取建模参数,在前期结合 54 块实测样地数据,采用贝叶斯优化(Bayeian optimization,BO)算法改进后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t%2C+RF)、K-最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8.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开展区域尺度人工林生产力的精准评估,揭示人工林结构、立地因子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为提高黄土高原刺槐林碳汇服务功能,打破区域发展的生态限制和保障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五个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1990~2020 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样地调查实测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刺槐林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反演方法,揭示刺槐林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变化特征及林分结构因子对其的影响;基于地上净初…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9. 基于序贯高斯条件模拟的典型森林生物量抽样估测和优化
摘要: [目的]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森林生物量监测是当前研究热点。传统的经典抽样统计方法忽略了监测样本空间位置关系,导致样本冗余、布局不合理、抽样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地统计学抽样方法进行样点布设和优化,以提升抽样效率和精度。[方法]以云南省香格里拉高寒山区为研究区,以四种典型森林类型高山松、云南松、云冷杉、栎类为研究对象,基于序贯高斯条件模拟,结合地面 323 块生物量调查样地,在前期进行四种典型森林生物量空间变异分析和条件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0. 分类策略对基于遥感影像的树种分类结果的影响
摘要: [目的]针对基于遥感影像的森林树种分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探究分类策略对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森林树种分类结果的影响,为树种数量分布不均衡地区的树种分类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参考。[方法]以永寿县马莲滩为研究区,使用大疆 Phantom 4 Multispectral多光谱相机收集RGB影像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将研究区主要树种—刺槐(树种占比 70%以上)按照NDVI值划分为三个子类,…
发布时间:2024-06-13
461. 南靖土楼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间动态分析
摘要: [目的]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s,NAIs)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人体身心健康和疗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建省南靖土楼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长期监测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子,探讨空气负离子时间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NAIs浓度的日动态呈U峰曲线,浓度峰值通常出现在早晨(4:30-8:00)和晚上(19:10-22:0 0),最低浓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2. 热消散探针(TDP)监测树干液流的误差分析及精度提高
摘要: [目的]热消散探针(TDP)广泛应用于树干液流测量,但其精度受木材结构和环境影响较大,且原始Granier经验公式需要基于种的校准。[方法]为系统全面地总结分析TDP精度影响因子,本研究收集整理了 36 篇相关研究论文、包含 70 个树种的TDP校准公式,分析液流密度误差及其影响因子,并利用ANSYS仿真模拟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主要影响因子对误差的贡献。[结果]结果表明,TDP探针平均低估了 27.53%液流密度。Meta分析显示探针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3. 退耕还林工程对中国黄土高原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退耕还林工程(GGP)对中国黄土高原森林破碎化的影响,为有效评估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森林覆盖变化与破碎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方法]以陕西安塞县为研究区,首先,基于 1998 年、2010 年和 2022 年的土地利用/覆被(LULC)数据,分析其演变特征。然后,耦合随机森林模型和小区域范围土地利用转换及其影响(CLUE-S)模型,以预测 2030 年的LULC.采用森林面积密度(FAD)指标量化森林破碎化(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4. 运用数据同化和空间自相关强化小光斑机载LIDAR辅助的森林碳汇清查
摘要: 精确预测森林地上生物量对于掌握森林碳存量的变化至关重要,然而,对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长期忽略导致森林生物量的预测方差被低估,亟需融合森林生物量空间结构的方法,以期全面估计且有效降低生物量预测的不确定性。本文有三个研究目标,一是测试一个集小光斑机载LiDAR、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和生物量空间结构于一体的空间数据同化方法,验证其降低生物量预测方差的效果和能力;二是推导一个以组分分解为特征的方差估计量,其组分对应生物量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5. 面向遥感样本数据的森林资源统计监测方法
摘要: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重点在于提升统计监测能力(第 29 条)。如何在样本量有限条件下,提升统计监测精度是森林资源遥感调查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传统基于遥感模型的单阶段估计量要求遥感辅助数据完全覆盖总体即每个调查总体单元必须有遥感模型自变量的观测值,条件苛刻,与森林资源调查目标总体尺度大、监测频相悖。因此,本研究旨在介绍并对照一种支持非全覆盖遥感辅助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6. 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乔木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中长期影响
摘要: [意义]近自然经营是一种结合了多种森林功能、强调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接近自然生长的森林经营方式,在此经营方式下,森林通常被维持具有多个更新物种阶段的林分,且近自然经营后,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显著的改变。[方法]为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乔木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实施近自然经营 10 余年和自然恢复的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幼苗、幼树和成树三个生长阶段,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乔木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中长期影响。[结果](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7. 结合LandTrendr的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分布时空变化的研究
摘要: [目的]针对大兴安岭森林干扰频繁、干扰类型复杂等特点,采用时间序列轨迹分析(LandTrendr)算法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的干扰模式和植被变化,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以及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提供的 1986-2022 年的Landsat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获得森林植被区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8. 基于星载ICESat-2/ATLAS数据的天然林郁闭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摘要: [目的]星载激光雷达能够提供全球尺度的采样观测,借此机会,本研究基于高密度的ICESat-2/ATLAS采样足迹,探讨香格里拉市天然林郁闭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为科学经营管理天然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香格里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ICESat-2/ATLAS数据,结合 51 块实测样地,采用四种机器学习算法(k-NN、SVM、RF、GBRT)构建光斑尺度的郁闭度估测模型,选择性能最优的模型预测天然林地内的 110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9. 硅肥施用对土壤和陆地植物碳储量及碳通量影响的Meta分析
摘要: 硅肥作为重要的元素肥料在农林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生态系统中硅循环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然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如何对硅添加进行响应仍不清楚。本研究使用Meta分析研究了全球范围内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库及碳通量对硅添加的响应,并探究了对该响应存在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硅添加显著增加植物地上碳储量 19.7%、地下碳储量 17.36%、植物总碳储量 26.7%、凋落物碳储量 8.26%及植硅体碳储量 21.75%,同时使土壤有机碳库增加 7.…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0. 关于加强建立经营单位级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的思考
摘要: [目的]阐明经营单位级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的建立原则以及具体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森林经营水平、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科学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定性分析,探讨全球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历史发展,比较研究德国、美国、加拿大三个典型发达国家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结构、管理体系以及应用经验,并结合我国现行做法,指出当前中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来了建立高效、可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1.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航空正射影像森林类型图绘制广西全区乔木林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图
摘要: [目的]绘制中国广西地区乔木林地上生物量(AGB)空间分布图。[方法]首先,利用2017-2019 年收集的分布在广西的 1086 个样地数据和相应的机载激光扫描(ALS)数据做为模型训练数据,为其他阔叶林、杉木林、桉树林和松树林构建特定物种地上生物量(AGB)估计模型。其次,从分辨率为 0.2 米*0.2 米的航空正射影像中得到分辨率为 50 米*50 米的森林类型分布图,用于验证和确定全区的激光雷达栅格数据种每个网格单元的森林类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2. 立地、竞争和气候条件对杉木树高-胸径关系的影响
摘要: [目的]构建包含立地、竞争和气候条件的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杉木树高-胸径生长关系的影响差异,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杉木人工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南方 19个林场的 282 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以Richards方程作为基础模型,选取合适的立地、竞争和气候变量建立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林场和样地两水平的随机效应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并对不同变量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在基础模型中加入立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3. 基于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杉木大径材林分树高-胸径模型
摘要: [目的]基于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杉木大径材林分的树高-胸径模型,评价包含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模 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为大径材林分下的杉木生长预测和经营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大 径材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 7个具有代表性的树高-胸径模型,从中筛选出拟合效果最优的模型作为树高-胸径基础模 型,在基础模型中分别加入优势高、地位级、地位指数和立地形 4个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并引入样地效应构建非线性混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4. 林分密度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气候关系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动态关系,以期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兴安落叶松林可持续经营提出合理的林分密度依据。[方法]本文根据林分密度指数(SDI)选取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低、中和高三种林分密度梯度兴安落叶松纯林(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确定研究区气温突变点,基于野外调查和树轮数据,分析气温突变点后各林分密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趋势,并利用皮尔森相关和滑动相关分析其与各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5.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 [目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森林作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作用,推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对优化广东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对广东省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做法成效和广东省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机遇进行研究,对广东省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结果]2021 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 8607 亿元,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6. 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的杉木人工林碳储量估测方法研究
摘要: [目的]森林碳储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传统碳储量估测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本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获取机载激光数据并建立森林碳储量估测模型,为获取区域内森林碳储量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方法]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获取点云特征变量,以此作为建模变量进行模型研建。通过不同筛选变量方式选择建模变量,分别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并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7. 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 to model stand survival i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摘要: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 survival model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In a new approach developed in this study,parameters of four survival quantile regression m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8. 基于几何特征枝干点云骨架提取最短路径算法
摘要: 树木建模广泛应用于林业信息化等领域,点云各项优良特性使其也称为树木建模主要方法。基于几何特征的树木枝干点云骨架提取中以根节点距离相似归类的方法在枝条分叉处更加合理,而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受制于传统使用的最短路径求解算法的 Dijkstra 算法因而较少。本研究主要针对树木枝干点云,将现有典型最短路径算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应用于基于几何特征的树木枝干点云骨架提取中。通过实际数据验证可知,利用邻接表能够大幅度降低内存需求,相较于以往采用的 D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79. 吉林省"十三五"期间林地定额执行情况分析研究
摘要: 通过分年度、下达定额、使用定额、项目类型统计了吉林省"十三五"期间的林地消耗量,分析了吉林省"十三五"期间林地定额执行情况,指出了吉林省"十三五"期间林地定额方面的管理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林地定额的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4-06-13
480. The effects of crop tree thinning intensity on the ability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to sequester carbon in a temperate deciduous mixed forest,northeastern China
摘要: Forest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nature-based solutions for climate mitigation.Thinning can indirectly influence tree physiology by changing the microclimate and directly change the stand biomass,which can 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1. A Bayesian network model to disentangle the effects of stand and climate factors on tree mortality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摘要: ##Introduction Tree mortality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vitality of trees gradually weakens and eventually dies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and stand characteristics,affecting 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2. 基于航空点云的落叶松林分蓄积量建模和应用测试初探
摘要: 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星机地"综合试验获取的激光雷达点云和地面样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以落叶 松为重点案例,探索了激光雷达调查方式下落叶松林分蓄积量建模方法,并结合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二类 调查成果,运用模型初步估算了该地区部分落叶松二 类小班的公顷蓄积,实现了激光雷达科研模型成果在业务 化应用方向上的一次有效尝试。从模型结果和小范围应用测试结果来看,落叶松林分蓄积量模型预估精度达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可以在实践…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3. A Novel Scheme about Skeleton Optimization Designed for ISTTWN Algorithm
摘要: The ISTTWN algorithm overcame the defect of separat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keleton points and skeleton lines in tree branch point cloud skeleton extraction and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extracted initial skel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4.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各级储量数据的一体化方法研究
摘要: 开展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一体化调查监测,将各省森林储量数据分解落实到市、县、乡各级乃至每一个森林图斑,是推进各级林长制督查考核的必然要求。基于近年北京市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数据资料,以全市森林储量为总体控制数,利用蓄积量估测模型及三储量(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联立模型,将储量数据落实到图斑;在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参考的前提下,可统筹考虑不同数据的误差,采用联合估计的方法,对市、县级数据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建立北京市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5. 我国5种主要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生长模型及其气候驱动分析1
摘要: [目的]研建我国 5 种主要人工林(杉木林、杨树林、桉树林、落叶松林、马尾松林)的乔木层碳储量生长模型,确定碳储量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林龄,分析固碳能力差异及其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为提升人工林碳汇能力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8 520 块样地的碳储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加权回归方法和可变参数模型,建立 5 种主要人工林的乔木层碳储量生长模型,分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并比较 5 种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6. 松材线虫效应子BxLip-3与黑松中的I类几丁质酶互作抑制松树免疫
摘要: 脂肪酶参与脂质水解,与线虫的能量储备和抗逆性有关。然而,脂肪酶在对松林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植物寄生线虫——松材线虫中的作用尚未清晰。本研究筛选了一个 III 类脂肪酶作为候选效应子,并将其命名为 BxLip-3.该基因在松材线虫侵染松树阶段上调表达,并在线虫食道腺和肠道中特异性表达。此外,BxLip-3 抑制了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sXEG1 和BxCDP1 触发的烟草细胞死亡,其Lipase-3 结构域对其免疫抑制能力至关重要。沉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7. 松材线虫效应子Bx-FAR-1作为潜在防控靶标介导黑松茉莉酸通路
摘要: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病原线虫分泌的酶和蛋白质是重要的致病性决定因素,Bx-FAR-1 是参与松材线虫与松材线虫相互作用的重要致病蛋白。然而,Bx-FAR-1 的功能及蛋白质在监测和预防 PWD 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我们发现松材线虫效应子 Bx-FAR-1 的小肽足以在烟草中发挥免疫抑制功能。Bx-FAR-1 在本氏烟中的瞬时表达表明其功能需要核定位。配体结合试验结果表明,Bx-FAR-1 蛋白具有结合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8. 油茶专用抗病促生拮抗生物有机肥对油茶病害防效研究
摘要: [目的]从油茶根际土壤筛选出对油茶具有抗病促生的拮抗细菌是实现油茶病害绿色可持续性控制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对油茶根际土壤细菌的筛选得到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拮抗菌,探究其制备成的抗病促生拮抗生物有机肥对油茶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研制抗病促生有机肥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本研究以一年生油茶新造林和多年生的油茶苗木为研究对象,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抗病促生作用的拮抗菌并制备成生物有机肥后用于林间进行其对油茶病害的防效研究。[结果]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9. 果生炭疽菌侵染油茶叶片的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生化特性研究
摘要: [目的]对果生刺盘孢菌侵染油茶叶片的营养方式转变点进行分析,并进行果生刺盘孢菌侵染油茶叶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及果生刺盘孢菌侵染油茶叶片的免疫生化特性研究,为研究炭疽病菌致病机制提供基础,为油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从组织细胞学入手,对 C.fructicola侵入油茶叶片时的营养方式转变过程进行研究;并且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染色等方法对病菌侵染油茶叶片不同阶段时的定殖、扩展以及寄主组织进行显微观察;最后从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0. A Set of Complementary Technical Systems(CTS)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Pine Wilt Disease in South China
摘要: This article condenses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system and its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ine wilt disease(PWD)in China.PWD caused by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s responsible for huge pine tree mortality in confers fores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1. 中国松材线虫种群遗传分析和疫源追溯研究
摘要: [目的]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一种国际性重大森林病害,中国是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至 2023 年初我国已有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701 个县级行政区沦为松材线虫病疫区。本文研究中国松材线虫的遗传多样性,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松材线虫病疫源追溯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Illumina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方法,对松材线虫…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2. 基于细胞代谢和全基因组数据解析巨大芽孢杆菌ZS-3的促生抗逆机制
摘要: [目的]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限制了种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PGPR)已成为该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PGPR可以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抗逆性而提高作物产量。先前的研究表明,本团队筛选获得的一株巨大芽孢杆菌 ZS-3 能够有效帮助植物耐受盐胁迫。然而,对于在盐碱环境中菌株 ZS-3 是如何调控自身的代谢适应性来实现植物耐盐性的提高尚不清楚。[方法]在本研究中,通过监测菌株ZS-3 相容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3.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揭示Coniochaeta velutina对胶孢炭疽菌的生防机制
摘要: [目的]胶孢炭疽菌可以侵染多种植物引起炭疽病,给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发现Coniochaeta velutina与胶孢炭疽菌在PDA培养基上对峙培养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抑制生长现象。[方法]为了探究C.velutina 对胶孢炭疽菌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 PDA培养基上纯培养的胶孢炭疽菌作为对照(CK),与C.velutina对峙培养的胶孢炭疽菌作为处理(T),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的方法揭示被抑制生长的胶孢炭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4. 甲维盐微乳剂在黑松体内输导残留及其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效
摘要: [目的]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松林的毁灭性病害。因树干注射剂存在高毒性、高成本、缺乏输导分布和残留动态系统分析等问题,旨在研制能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有效防控且具有高效、低毒、低成本的树干注射剂。[方法]采用转相法进行甲维盐微乳剂的配制,根据微乳剂质量稳定性的指标测试,筛选出最佳稳定的配方。进一步对筛选出的最佳稳定的配方进行杀线活性、注干…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5. 3种外生菌根菌对落叶松生长和抗枯梢病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落叶松枯梢病[Neofusicoccum laricinum(Sawada)Y.Hattori&C.Nakash]是一种危害落叶松的重大真菌病害,同时也是寄主主导性病害,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和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us)3 种外生菌根真菌对落叶松生长和抗枯梢病的影响。[方法]以 3 年生盆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6. 黄山松感染松材线虫病后的早期诊断研究
摘要: [目的]松材线虫病又称为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PWD),是一种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发病速度极快,目前尚不清楚该病的致病机理。目前在生产上该病仍以预防为主,因此探究其早期诊断方法意义重大。[方法]本研究以 7 年生黄山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研究了感病 7 年生黄山松在针叶变色前,针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诱导曲线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7. 落叶松抗枯梢病菌内生细菌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摘要: [目的]落叶松枯梢病[Neofusicoccum laricinum(Sawada)Y.Hattori&C.Nakash]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传播快的林木真菌病害,对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筛选具有抗枯梢病菌功能的内生细菌,首次探究落叶松内生细菌对枯梢病的生防作用,以期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提供一条可行性高的研究途径。[方法]本试验从中国 8 个省份(云南、湖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的13 个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8. 贵州樱花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防菌的筛选
摘要: [目的]对贵州省贵阳市樱花根腐病进行病原菌的鉴定,从樱花根际土筛选对樱花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细菌;并对生防菌的防治效果和生防机制进行研究,进而明确樱花根腐病病原,为该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樱花腐根中分离病原菌,将其接种到健康寄主,检测其致病性。通过病原菌的形态学和ITS和ß-tubulin基因序列的扩增和比对等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稀释涂布法从樱花根际土筛选对樱花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9. 拟康宁木霉驱动根际生防微生物群落提高马尾松抗立枯病的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挖掘有效控制马尾松立枯病的生防菌并探究其生防机制,为马尾松立枯病的生物防控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马尾立枯病病原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通过盆栽实验检测生防菌株对马尾松立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检测生防菌与病原菌作用、生防菌对马尾松苗生理生化影响、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等明确生防菌提高马尾松抗立枯病的机制;通过扩增子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和 GC-MS 技术检测生防木霉作用下马尾松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群落和根系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0.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介导拟康宁木霉驱动根际生防微生物群落形成的调控机制
摘要: [目的]探究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调控根际有益微生物提高马尾松抗立枯病的作用机制,为马尾松立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扩增子测序和GC-MS技术比较单接拟康宁木霉(Tk)、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混合接种(Tk+Fo)和清水处理(CK)马尾松苗根际微生物群落和根系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多样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 Tk 作用下马尾松根际生防微生物群落形成的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1. 贵州油茶间座壳叶枯病病原种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引起贵州油茶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筛选最佳防治药剂,为探明其发生传播规律和防治叶枯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GZU-Y2,通过形态学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柯赫氏法则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来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病原菌菌丝生长直径进行测量,以观察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5 种市售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油茶叶枯病致病菌分离株 GZU-Y2…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2. 脱镁叶绿酸钠靶向结合忽视拟盘多毛孢PnCHS1的作用方式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脱镁叶绿酸钠(sodium pheophorbide a,SPA)对忽视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neglecta,Pn)菌丝细胞壁几丁质合成的影响,探讨脱镁叶绿酸钠与忽视拟盘多毛孢PnCHS1 的分子对接模式,明确脱镁叶绿酸钠靶向结合PnCHS1/2 的作用方式。[方法]利用Ekm-Morgari法测单氨基糖含量间接测量未经光活化的SPA处理对Pn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的影响,对几丁质合成酶编码基因PnCH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3.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属林木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 015-2018 年,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监测调查,采集记录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属林木林木病原 63 种,其中,真菌界 51 种、原生生物界 9 种、植物界 1 种、动物界 2 种。近年来,呈块状或大片分布,造成灾害的杨属林木病害主要为杨树污黑腐皮壳腐烂病、杨树马格纳斯栅锈菌锈病、杨树杨绒毛瘿螨毛毡病 3 种。提出了杨属林木病害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4-06-13
504. 疮痂病菌-Elsinoë australis在中国导致杨树斑点炭疽病
摘要: 杨树生长性能优异,生产力水平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在中国,杨树种植园提供了重要的工业原料。但杨树在自然界中对多种病原体敏感,尤其是在单克隆培养遗传基础狭窄的种植园中。在中国东南部的毛白杨和美洲黑杨的叶片上观察到了红色斑点症状。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从病斑上分离的病原真菌被鉴定为Elsinoë australis.E.australis是多腔菌目痂囊腔菌属的一种代表性真菌,通常感染甜橙的果实,在病害流行区域造成显著的质量和产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5. 云杉花墨天牛幼虫龄数和龄期的测定
摘要: [目的]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为中国中温带疫区新确定的松材线虫传播媒介,而之前对该天牛的研究报道较少,其发生情况尚不明确。因此明确其生活史周期,特别是幼虫的发育历程,如龄期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在北方地区进一步传播和扩散提供理论研究的基础。[方法]本研究连续两年在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红松林内进行调查取样,采集并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天牛幼虫上颚长、触角间距、头壳宽、前胸背板宽、中胸气门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6. 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研究
摘要: [目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被称为松树癌症,2018 年辽宁省正式被确定为松材线虫疫区。辽宁省松材线虫传播媒介主要为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本实验以云杉花墨天牛为研究对象,解剖云杉花墨天牛的生殖器官,了解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卵巢结构及卵巢发育动态、补充营养和交配对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卵巢发育的影响,进而为云杉花墨天牛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对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7. 杨小舟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鉴定杨小舟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s,明确杨小舟蛾PBPs对其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结合特性,为杨小舟蛾性信息素识别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进行杨小舟蛾综合防控提供分子靶标。[方法]基于触角转录组测序,挖掘杨小舟蛾嗅觉相关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各类嗅觉相关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探究杨小舟蛾与其他鳞翅目昆虫化感基因的进化关系;采用原核表达和荧光竞争结合法研究PBPs重组蛋白与杨小舟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8. 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快速鉴定
摘要: [目的]以国际重大检疫性害虫为对象,结合多种分子标记全面探索了不同地理范围内舞毒蛾的遗传结构以及亚种分化情况。进一步的,开发舞毒蛾和其近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快速鉴定,从而为舞毒蛾的综合防治,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泛采集舞毒蛾三个亚种分布区内的样本,采用线粒体基因COI,ND2、ND6、ATP6 和ATP8,SSR和SNP等多种分子标记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舞毒蛾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舞毒蛾及其近缘种木毒蛾和模毒蛾为研究对象,采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9. 松材线虫病疫木熏蒸技术及其媒介昆虫对松材线虫响应的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出从松材线虫病疫木杀线虫处理及媒介昆虫传播角度来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的方法。[方法]首先对疫木熏蒸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磷化氢、硫酰氟、异硫氰酸甲酯与溴甲烷熏杀病原线虫松材线虫的毒力效果,探讨溴甲烷熏蒸减量技术与新型复合熏蒸带线虫寄主松树木段的毒力效果。再对媒介昆虫进行研究,以松墨天牛(不同性别)的头、胸、腹为实验材料,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 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0. 农林生态系统Cd污染:一种影响美国白蛾生防效率的潜在非生物环境因素
摘要: [目的]探明重金属胁迫对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重金属污染地区害虫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Cd污染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美国白蛾幼虫(Hyphantria cune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食物链和水曲柳-美国白蛾蛹-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食物链,分析Cd暴露下,美国白蛾幼虫对球孢白僵菌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Cd暴露对寄生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1. 美国白蛾识别β-罗勒烯的嗅觉分子机制及应用
摘要: [目的]解析并应用美国白蛾识别其幼虫取食桑树诱导桑树释放的虫害诱导挥发物β-罗勒烯的嗅觉分子机制,为监测美国白蛾幼虫的早期发生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通过"Y"管行为选择、单感器记录技术测试美国白蛾对β-罗勒烯的电验证生理、行为选择响应。利用转基因果蝇异源表达系统、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筛选美国白蛾识别β-罗勒烯的气味受体。利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生物传感器技术制备监测β-罗勒烯的气味受体衍生肽传感器。[结果]10 μg的β-罗勒烯对美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2. 局部配偶竞争理论预测的性比规律在一种准-聚寄生蜂中的研究
摘要: 性别分配理论(Sex allocation theory)作为进化生态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能够很好地解释机体在雌、雄子代间进行资源分配投资策略的进化机制。局部配偶竞争(Local mate competition,LMC)理论是性别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该理论认为偏雌性比是众多群居型物种的进化稳定策略,而当建群者数量(Foundress number)增加时,偏雌性比会被打破并趋于雌雄均等。寄生蜂独特的单双倍型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3. 金雀花碱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生物毒性:一种候选植物源杀虫剂
摘要: [目的]解析金雀花碱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毒性效应,为开发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通过饲喂添加金雀花碱的人工饲料测定金雀花碱对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及生存的影响。2)测定金雀花碱处理后美国白蛾幼虫解毒酶和抗氧化酶活性、非酶抗氧化剂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水平参数(H2O2、MDA含量)、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3)测定金雀花碱处理后美国白蛾幼虫营养物质含量和能量代谢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4)测定在模拟野外环境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4. 黄球白蚁和台湾乳白蚁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分析
摘要: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碳资源之一,但是其利用率很低。食木白蚁具有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系统,但高等食木白蚁与低等食木白蚁的取食特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取食差异是否与白蚁体内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取食腐烂竹木的高等白蚁黄球白蚁(Globitermes sulphureus)和取食松木的低等白蚁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为研究对象,采用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5. 分布区重叠的同属两个物种是否存在杂交?——光肩星天牛、星天牛与两者假定杂交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摘要: [目的]明确分布区重叠的假定杂交种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之间的亲缘关系,验证光肩星天牛与星天牛是否存在杂交。[方法]以光肩星天牛、星天牛和假定杂交种为研究对象,依据陈世骧等(1959)和Lingafelter&Hoebeke(2002)分类系统对假定杂交种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使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6. 低喜食性寄主植物杀虫代谢物的鉴定:防治美国白蛾植物源杀虫剂的快速开发途径
摘要: [目的]从美国白蛾低喜食性寄主植物上调积累的次生代谢物中开发用于美国白蛾防治的植物源农药,为美国白蛾绿色、高效防治提供新选择。[方法]1)通过UPLC-MS/MS分析、鉴定美国白蛾高喜食性寄主植物榆树和低喜食性寄主植物紫椴中的差异次生代谢物。2)利用TOPSIS分析筛选差异次生代谢物中可能对美国白蛾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并通过饲喂试验明确该物质的杀虫活性。3)测定关键物质处理后美国白蛾幼虫营养物质含量、解毒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非酶抗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7. 美国白蛾滞育与非滞育蛹能量贮备模式差异
摘要: [目的]昆虫滞育通常会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昆虫滞育期间通常很少或不取食补充营养,因此长时间滞育给昆虫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消耗挑战。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为我国重大外来入侵性害虫,以滞育蛹越冬;由于成虫口器退化,导致其越冬后无法取食补充营养,因此滞育前的能量贮备决定了滞育期间的成活率及滞育后的种群适合度。为明确美国白蛾为应对滞育期间的能量消耗压力,滞育蛹是否会增加其滞育准备期的能量贮备,我们检测了滞育蛹与非滞育蛹的脂肪、糖…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8. 6种药剂对黄野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测定及林间药效试验
摘要: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为筛选适宜黄野螟防治的理想药剂,选择了 6 种商品药剂进行黄野螟不同龄期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药效试验。[方法]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分别比较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苦参碱及敌百虫对黄野螟 2 龄、4 龄幼虫的毒力和林间药效。[结果]除 0.3%苦参碱,其他药剂对黄野螟幼虫的毒力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19. 基于深度学习的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大数据预测
摘要: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对松属植物危害最严重的针叶树病害之一。自 1982 年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国,导致我国超过十亿株松树感染,累计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上千亿元。对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的大数据预测研究能够为其精准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首先构建松材线虫病疫情本底及环境因子时空数据库,并进行探索性可视化分析,识别高发生风险区域;基于深度学习图卷积神经网络研建松材线虫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精度检验,得到全国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0. 周氏啮小蜂的20日实用繁育技术
摘要: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有生存能力强、食性杂,扩散速度快等特点,幼虫期形成网幕,3龄后破网而出,能够对周围大量树种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地形、防治资金和环保等因素,很多地方无法进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便成为控制白蛾种群与数量的最优方案。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Yang是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它是将野生白蛾周氏啮小蜂接种到柞蚕蛹体内,通过人工培育而成,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蛹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1. 碳量子点@纤维素复合凝胶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协同荧光检测性能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及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广泛存在于水、气、土壤等多种环境,其中,重金属废水被认为是对草原生态环境及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工业污染物之一,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简单、选择性、可靠和低成本鉴定重金属离子的新技术至关重要。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纳米晶体,其荧光性质和光稳定性备受关注。与传统的荧光探针相比,量子点因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大位移、宽的吸收光谱、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2. 在电极上原位聚合水凝胶电解质,实现具有低温适应性的柔性全水凝胶超级电容器
摘要: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柔性储能器件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能够适应各种机械变形。目前,柔性超级电容器因其良好的机械柔性、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候选器件。全水凝胶超级电容器由于其内在的机械灵活性、环保性和增强的安全性,正在成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有前途的电源。然而,在零下温度下,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粘附不足以及冻结的水凝胶基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水凝胶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应用。因此,如何设计和构建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3. 䓝烷二胺基环氧vitrimer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目的]热固性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强、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但是,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制备的热固性环氧树脂具有永久三维交联结构,一旦加工成型便难以降解、回收以及再加工,造成了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松节油衍生物䓝烷二胺为原料,制备了生物基可回收环氧vitrimer。[方法]以樟脑酸为原料制备了环氧化樟脑酸(EDCA),并与䓝烷二胺(MDA)固化制备了具有无催化、自修复性能的EDCA-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4. 羧甲基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敷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目的]针对运动皮肤伤口的细菌感染、伤口形状不匹配和低愈合效率等问题,人们对伤口敷料的自愈性、智能响应性、抗菌活性和促组织愈合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本文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以多巴胺(DA)为光热剂,以环丙沙星为药物模型,采用原位合成和氧化自聚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快速自愈、高粘附性和光热响应的智能型CMCS/PVA/PDA(CPDB)水凝胶敷料。采用SEM、流变仪和拉伸试样机等对其物化结构和理化…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5. 松香基超疏水涂层制备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摘要: [目的]海上溢油、溢油污染频发,工业生产排放油水混合物增多,不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这些肆意排放的油水混合物污染了水资源,同时也侵占了其他生态资源,使绿色家园面临风险。随着各种有机溶液的混合,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氟化物和长链脂肪族化合物是制备超疏水涂料中最常用的低表面能化学物质,但相关的环境风险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它们在油水分离中的潜在应用。本研究描述了一种基于松香酸和 SiO2 改性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6. 一种通过皮肤启发的仿生策略构筑纤维素增强的抗菌水凝胶作为应变传感器
摘要: 水凝胶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软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为传感器应用制造坚固、坚韧、抗菌和导电的水凝胶是必要的,但仍然具有一定挑战性。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原位还原的皮肤仿生策略合成强韧、抗菌且导电的水凝胶。纤维素自组装生成纤维素骨架是实现仿生结构设计的关键,其中纤维素链和聚丙烯酰胺分别模拟皮肤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聚合物。此外,通过加热过程可以很容易地在纤维素骨架上原位生成银纳米颗粒。且纤维素骨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7. Novel porous CaO-MgO promoting γ-Al2O3-catalyzed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oleic acid to green bio-gasoline range hydrocarbon fuels with methanol as internal hydrogen source
摘要: An efficient and highly selective CaO-MgO promoting γ-Al2O3 decarboxylation catalyst has been fabricated with different CaO to MgO mixed ratios via boll-milling method for the regulation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prod…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8. Copyrolysis of KOH and a Fe-Zn bimetallic oxide to produce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biochar for effective phenol removal from water
摘要: In this study,impregnation combined with KOH activation with different mixing methods was used to prepare magnetic porous biochar.The effects of the synthetic method on the biocha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dsorp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9. 棕榈油基功能高分子材料创制与应用
摘要: ##以天然可再生产物及其衍生物为基础合成水性聚氨酯具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是实现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植物油由于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已经作为一种重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但是典型木本油脂(如棕榈油)存在碳碳双键反应活性低、官能度有限、分子刚性弱等问题,导致其衍生物制备的高分子材料难以聚合或聚合后性能有限等问题。本研究以棕榈油与碳水化合物分子进行化学接枝改性,开发一系列脂肪酸链可控的新型油脂基单体;进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0. 印度黄檀木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印度黄檀 DalbergiasissooRoxb.为豆科黄檀属(Dalbergia)落叶半落叶大乔木,原产于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中国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有栽培。伊朗东部至印度及世界各热带地区有栽培。印度黄檀为中药降香原植物降香檀D.odorifera同属植物,其心材曾进口作为降香药材使用,即《本草纲目》木部·降真香所载"俗呼舶上来者为番降"中的番降,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该植物生长迅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1. 儿茶酚木质素研究进展
摘要: 木质素是自然界唯一可再生的芳香碳氢资源,是制备可持续能源、化学品和材料的理想原料之一。然而,由于木质素结构具有复杂性及不均一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2012 年,科研人员在香荚兰种皮中发现了一种天然存在的儿茶酚木质素(称为 C-木质素),该木质素是由单一咖啡醇结构单元通过苯并二恶烷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与普通木质素相比,C-木质素具有线性、均一性、耐酸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型"的木质素高值化原料。在过去十年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2. Increase and Enrichment of Active Electrons by Carbon Dots Induced to Improve TiO2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Activity
摘要: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severely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photocatalytic reactions.Herein,Bio-CDs/TiO2 were produced using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to tightly load biomass-based carbon dots(Bio-CDs)ont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3. 万寿菊状ZnxCd1-xS同质结光精炼单糖的双功能性能研究
摘要: 双碳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面对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光精炼生物质成为潜在的解决策略。本研究设计万寿菊状 ZnxCd1-xS 同质结催化剂,并应用于光精炼单糖生产太阳燃料氢气和平台化合物。ZnxCd1-xS展现出良好的双功能性能,产氢速率达 13.64 mmol·g-1·h-1,葡萄糖转化率为 96.40%,乳酸乳酸产率达 76.80%。特殊的万寿菊状形貌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同时也增加了对底物分子的可及性。实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4. 中国北方地区生物质气化清洁供暖技术与应用
摘要: 中国北方地区以燃煤为主的供暖方式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016 年 12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要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2017 年,国家十多个部委共同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其中明确了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发展路线及适用条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5. 大豆蛋白基抗冻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于储能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储能设备的温度使用区间要求更高,尤其是低温环境的使用性能。水系储能器件(电池、电化学电容器等)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而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在耐低温器件取得部分进展,但仍存在两大缺陷:盐类或有机物质浓度过高会显著降低水系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常见的液态水系电解质无法适应器件的各种形变要求,同时存在液体泄漏和电极错位等安全隐患。因此,本研究借助大豆蛋白-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6. 棕榈油基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制备与应用
摘要: 油棕(Elaeis guineensis)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热带人工林树种,其果实含油量丰富,享有"世界油王"之称。棕榈油是由棕榈果压榨而成,是产量最大且价格最低的植物油,因此具有替代石油基原料的巨大潜力。然而,与其他植物油相比,棕榈油的不饱和度最低,其脂肪酸链上可利用官能团数目少,因此在合成高分子材料领域受到极大限制。基于此,本文采用酯交换法、胺解法合成了多种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功能单体,并结合光固化 3D 打印研发了系列棕榈油基热…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7. 核壳结构Cu2O基催化剂将CO2高选择性还原为CH4的研究
摘要: ##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等问题,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等。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减少CO2 排放、有效利用现有CO2 已经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小分子化学品具有无二次污染、可持续且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被认为是目前缓解环境危机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使用简单地浸渍-煅烧法,制备得到无贵金属的Cu2O@MgO八面体核壳结构光催化剂,该材料具有较高的CO2吸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8. 黑格心材提取物的抑菌性能及成分分析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黑格心材无水乙醇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霉菌、变色菌的抑菌活性,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为后续开发植物源防腐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木腐菌(彩绒革盖菌、绵皮卧孔菌)、霉菌(黑曲霉、木霉)和变色菌(可可球二孢、链格孢菌)三类六种菌为供试菌种,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溶解提取物,含药培养基浓度为 6.67m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之含毒介质法测定黑格心材无水乙醇提取物对六种菌的抑菌效力,以空白培养基长满为时间节点,计算提取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39. 生物质碳点促进微生物产能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电活性菌氧化代谢有机底物,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近年来绿色能源生产和环境污染修复的新兴技术。木质素是自然界蕴藏最丰富的芳香生物质,具有极大的经济竞争性,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主要是解聚生产平台化合物,然而,利用木质素促进微生物产能(例如产电、产氢、污染物降解等)的工作相对较少。本报告围绕"构筑高电子传递特性的木质素基碳点,强化微生物发电,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揭示"展开。通过水热法,以精制的木质素磺酸盐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0. 响应面优化盐析法提取构树叶蛋白提取工艺
摘要: [目的]为提高构树叶蛋白的提取率与蛋白含量,采用盐析法探索构树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后续制备构树叶蛋白胶黏剂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野生构树叶为原料,采用盐析法提取叶蛋白,首先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pH值、反应时间及氯化钠浓度对蛋白提取率以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根据其结果采用 Box-Benhnken 试验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优化并得到盐析法提取构树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单因素实验中,随着料液比由 1:2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1. MOFs衍生多孔碳嵌入纤维素纸强化光热水蒸发研究
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口爆炸式增长、工业快速发展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几个问题的综合作用,全球淡水短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利用非饮用水生产清洁水被认为是解决淡水短缺危机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由于高能耗和高投资要求,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村庄仍然不可行。太阳能光热水蒸发技术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和光热材料产生蒸汽,成本低、适应性强、便携性好、能耗低,是一种可再生的、环境友好的清洁水生产方法。碳基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光热…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2. ZIF-8@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及生物质碳点在光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采用ZIF-8@TiO2 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吸附-光催化技术来降解刚果红、中性红和碱性品红染料。[方法]TiO2 掺杂不同量的碘化钾(KI)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TiO2(KI),在 300oC下煅烧生成锐钛矿型TiO2,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得 ZIF-8@TiO2(KI)用于光催化降解刚果红;TiO2 掺杂不同量的稀土Gd,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TiO2(Gd),在 400oC下煅烧生成锐钛矿型TiO2,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得ZIF-…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3. 脱氢枞酸键合二氧化硅微球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摘要: [目的]松香基色谱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创制和应用,但其相比仍然未得到准确的测量,而且松香结构与其形状选择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仍是未知的。[方法]以绿色可再生资源脱氢枞酸为原料,通过 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将其键合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制备了单分子层脱氢枞酸固定相(Si-DO);通过FT-IR、NMR、TGA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理化表征;采用脱氢枞酸甲酯-流动相替代模型,计算Si-DO色谱柱的相比,并分析相比对色谱热力学参数的影响;使用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4. 木质素原位组装制备具有仿生多相结构离子导电弹性体
摘要: [目的]利用木质素通过仿生结构设计制备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具有优异机械性能、自修复性能、良好导电性及环境适应性的木质素基离子导电弹性体(ICs)。[方法]将改性的木质磺酸钠大分子单体(LSM)作为交联剂与氯化胆碱(ChCl)、丙烯酸(AA)及香草醛衍生单体(VAM)组成的可聚合低共熔溶剂通过一步自由基聚合制备具有仿生多相结构的木质素基离子导电弹性体,通过拉伸试验、电导率测试及传感性能测试等实验方法测试木质素基离子导电弹性体的机械性能、导电…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5. A multivariate consecutive extraction process of Pectin and Hesperidin from Citrus aurantium L.:Process optimization,Extract mechanism and Bio-activity Analysis
摘要: [Objective]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and double carbon policy,production enterprise is now facing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To promote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optimizing the pro…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6. 氢化松香(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键合硅胶(HRE@SiO2)固定相的制备、评价及其分离紫杉醇类似物1
摘要: [目的]紫杉醇类似物包括紫杉醇(PTX)、巴卡亭Ⅲ(BCT)、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10-去乙酰紫杉醇(10-DAT)和三尖杉宁碱(CEP)等,主要来自于红豆杉的树皮和枝叶,其中紫杉醇是优良的二萜类抗癌药物。为解决红豆杉提取物中紫杉醇类似物分离困难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一种高效分离紫杉醇类似物的方法。[方法]采用"硫醇-烯"点击化学方法,以 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氢化松香(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7. 面向绿色高效催化纤维素乙酰化的固体酸反应界面调控研究
摘要: [目的]生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物质原料上实现了碳循环,但生物质的功能化及高值化生产过程仍然碳排放严重。以醋酸纤维素为例,其工业生产是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催化纤维素与乙酸酐发生反应而制得,在纺织、过滤、包装等多个领域中已展现出极大潜力替代以化石资源为原料的同类产品,由于液体浓硫酸无法与反应体系分离,导致整体工艺冗长、生产能耗高、废水量多等问题。业界希望开发固体酸催化工艺,实现减碳生产的目的,但反应效率低阻碍了固体酸催化纤维素乙酰化的进一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8. 蜘蛛丝启发的耐低温超韧荧光弹性体胶黏剂
摘要: 高耐候型胶黏剂对于从工业制造、建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到日常生活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常规热固性胶黏剂相比,弹性体材料的主要问题即它们的本体力学性能在低温下迅速衰减,同时伴随着明显的相分离甚至发生脆性断裂,导致其在严苛的极冷环境下难以提供持久且强健的粘合力。我们基于长期对蜘蛛丝微结构和性能调控的认识,通过分子设计实现了在植物油基聚酰胺中构筑具有多层级氢键网络和β-折叠纳米微晶结构的仿蜘蛛丝蛋白弹性体,得到了一种新型耐极寒的超分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9. 植物提取物复配缓蚀剂的性能及机制
摘要: 随着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加强,许多有毒、有害、污染环境的缓蚀剂将被限制或禁止使用,因此寻求无毒、使用安全、环境友好的缓蚀剂为全世界所关注。从植物中提取制备出的植物缓蚀剂具有原料易得、提取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等优势,是开发环境友好"绿色"缓蚀剂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缓蚀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植物缓蚀剂单独使用时也存在缓蚀性能不够稳定、用量大等局限性,尤其是温度和酸浓度增加后缓蚀率会急剧下降,严重制约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0. "双硬相结构"诱导机械坚韧和室温自愈的聚氨酯弹性体
摘要: 具有机械强韧性的自愈弹性体在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如何在弹性体中高效集成机械坚韧和优异自愈是领域内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2]-[3]。化学交联或有序晶体域可以提供高机械强度,但往往会以失去自主愈合为代价。这些来自不同分子机制的愈合效率和机械鲁棒性的组合通常是相悖的[4]。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涉及"双硬相结构"的策略,通过在硬段中引入植物油衍生的脂肪酸长链来增强自愈合聚氨酯弹性体。悬垂的脂肪酸链段不仅允许硬段结构域的节段运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1. 植物油基聚酯酰胺的合成及其胶黏剂应用
摘要: 以植物油来源的长链二酸 C21 为原料,利用熔融缩聚法制备多种交联型聚酯酰胺,对其热力学性质及胶结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酯酰胺内部的羟基和酯基是可再加工的。酯基、酰胺基和游离二羧酸之间的氢键具有很强的内聚性和界面附着力。因此,聚酯酰胺在热熔胶应用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其中,PEA1.3的最佳抗剪强度为 11.0 MPa,更重要的是在低温条件下,即使在液氮(-196℃)中,也能保持较高的粘附性能,为生物质制备可重复使用和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2. 低纯度植物油单体衍生的环保塑料及其可持续回收
摘要: 生物基环保塑料是一类新兴的可持续材料。合成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材料通常需要高纯度的生物质单体,然而高纯度单体的生产过程中并不"绿色"。另一方面,为了环境保护,人们迫切的希望塑料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从低纯度植物油单体设计和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聚酯酰胺(PEA),可以作为的生态塑料。选用植物油低纯度的C21 二酸(C21)为主要单体,采用一锅缩聚法合成高性能PEA.所得到的PEA可以像热塑性塑料一样进行重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3. 蓖麻油基多功能单体及其聚酰胺设计
摘要: 植物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由于其来源可再生广泛,价格低廉,且本身具有长链烃片段,在长链功能单体及其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现有合成长链二元单体的化学方法大多存在多步合成、催化剂昂贵、反应条件苛刻和产物分离困难等问题,并且大多缺乏功能性侧基。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合成长链多功能单体的简单、高效的方法,以蓖麻油衍生物十一烯酸甲酯(MU)为起始原料,通过双键环氧化得到十一烯酸甲酯环氧单体(EMU),再将其在常温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4. 木本油基E-十八碳-9-烯二酸的合成及其聚酰胺性能研究
摘要: 尽管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将木本油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但大多数已知的实验方案仍然需要繁琐的步骤和严苛的条件。本工作发展了一种将木本油脂转化为长链不饱和二羧酸的简单且高效的方法。这一策略有望开辟木本油脂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由于木本油脂通常含量复杂且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特点使其难以通过自复分解合成高纯度二羧酸单体。本研究首次以橡胶籽油(RSO)、乌桕梓油(SSO)等木本油为原料,通过烯烃自复分解反应合成了E-十八碳-9-烯二酸(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5. 松香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研究
摘要: ##随着合成化学的大力发展,具有明亮发光性能的有机发光材料得到充分探索。然而,传统的合成有机发光材料大多是基于常用的分子结构骨架进行设计,结构新颖性存在缺憾。同时,合成发光材料不可避免的存在原料不可再生、不可持续发展和生物相容性较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大力发展和应用。而来自于自然界的发光物质可以解决可再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独特的分子结构,这对拓展新的发光体系,研究新的发光机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多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6. 沉香多级提取物化学成分及释香行为研究
摘要: [目的]提取物是沉香最主要的应用方式之一,然而熏香、日化、医药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对沉香成分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提取过程中实现沉香主要成分的粗犷分离,将有助于实现沉香在特定领域的定向、高值、高效利用。[方法]以传统沉香和新种质奇楠沉香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蒸气-溶剂多级提取和醇沉等方式,获得具有显著成分差异的精油、纯露、浸膏和醇沉四部分提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研究不同品种沉香多级提取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7. 牺牲键增韧环氧树脂
摘要: 双酚A型环氧树脂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力学、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中。然而环氧树脂固化后交联度高,导致其韧性不足、易断裂,脆性较大,限制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通过添加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超支化聚合物等增韧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是提高其柔韧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刚性结构的增韧剂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柔韧性,但柔韧性改善程度较小。具有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8. 试论生态科技对材料学研究方向的启示
摘要: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不断的改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形成的破坏逐渐加剧,进而导致自然做出了相应的反击。对此,我们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给予生态环境保护更多的关注。生态科技是现阶段破解生态恶化和科技发展矛盾关系的唯一路径,其本质是依靠生态人性引导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本文探讨了生态化科技的形成原因、科学内涵、影响因素、发展现状,以及对材料学研究方向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6-13
559. 胶粘剂结构与性能概述
摘要: 胶粘剂是一类单组分或多组分的,具有一定粘接性能的,在特定条件下能使被胶接材料紧密胶合在一起的物质,其分类和组成多样,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该文结合了高分子物理关于高分子三个结构层次和三种力学状态的相关知识,概述了胶粘剂的结构,并尝试探讨了胶粘剂的结构与其化学、力学及加工性能的一些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4-06-13
560. 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在农林废弃物生物炼制中的最新进展
摘要: 随着对化石燃料需求的增加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质已成为地球上燃料来源和可持续能源中最具吸引力的替代品。农业和林业残留物或工业废料中的纤维素等生物质被认为是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物质的理想可持续糖源。农林废弃物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产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核心任务是将农林废弃物提炼为有价值的能源和化学品。相较于化学转化法,微生物转化法具有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微生物转化可以迅速而有效地生产目标蛋白,也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1. 丝瓜络固定化米根霉催化光皮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摘要: [目的]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它具有低硫、低碳和高十六烷含量的特点。与传统化学方法相比,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不需要额外去除催化剂和盐,纯化费用低,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生物法中催化剂的高成本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其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固定化全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可以避免脂肪酶的复杂纯化过程,有效降低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成本。[方法]本研究对一株高产脂肪酶的米根霉进行了固定化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生物柴油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2.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毕赤酵母为宿主,构建高效表达CALB毕赤酵母工程菌,实现CALB的大量有效分泌表达,并用其催化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方法]首先,体外构建了表达CALB的质粒,该质粒为进行了CALB密码子优化后的质粒,随即选取不同的毕赤酵母为宿主,将质粒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中进行分泌表达。然后,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了7个不同类型的启动子,并在原质粒的基础上进行启动子元件的更换得到新的质粒,线性化,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中进行分泌表达。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3. 组合策略提高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应用
摘要: [目的]构建高效分泌表达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脂肪酶TLL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工程菌,实现脂肪酶的高水平表达,以降低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成本。将获得的脂肪酶TLL用于催化制备生物柴油,考察其催化活性,为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种策略来提高毕赤酵母中脂肪酶TLL的表达水平。首先对基因表达元件进行了筛选,比较了不同信号肽的分泌效率、不同启动子的启动强度和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4. 高雾度及紫外屏蔽的橡仁粉/卡拉胶基可胶&热封的油脂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塑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白色污染,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治理和消除白色污染已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因此,研制出可生物降解的包装薄膜材料迫在眉睫。天然聚合物,如多糖和蛋白质,可用来生产包装膜并具有代替合成聚合物的潜力。目前,已有很多比传统塑料包装膜具有更好的阻隔性、抗菌性或抗氧化性的多糖基薄膜被研制出来。但由于多糖的熔融温度高于热解温度导致其无法通过热封形成有效地包装袋,难于实际应用。淀粉和蛋白质衍生的薄膜可热封并用作塑料的替代品。然而,这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5. 多功能秸秆纤维基可视化智能标签的构筑和性能表征
摘要: 智能标签可以实时提供食品新鲜度信息。然而,现有研究的智能标签pH响应范围窄,只能监控单一食品的质量,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为了突破这个瓶颈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响应范围宽、指示精度高、高效抑菌的纤维素基智能标签用于监控猪肉、牛奶、菠菜的新鲜度。利用草酸改性秸秆纤维素纤维引入羧基基团(-COO-),通过静电作用键合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季胺盐,进一步吸附阴离子复合染料-甲基红和溴百里香酚蓝,最后自组装成智能标签。壳聚糖季胺盐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标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6. α-羟基羧酸与硼酸的络合反应对其旋光的影响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从筛选和设计催化剂的角度,测量硼酸加入后α-羟基羧酸的旋光度的变化,分析络合反应产物种类与配合物构型变化的关系。采用多项式拟合,得到了旋光度与硼酸用量之间的函数。通过对拟合的旋光度函数进行微分求导,得到了旋光度变化率函数。结果表明,当形成配合物时,由于反应成环,电子可极化性增加,配合物的旋光度增加;当形成双配体的配合物时,形成了新的手性中心,但左旋体和右旋体的量相同,新形成的手性中心对旋光度增加贡献率为 0.即:对于旋光度为 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7. 钯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落叶松树皮提取的缩合单宁的研究
摘要: 落叶松树皮是我国林业重要的副产物,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资源丰足且绿色天然无污染,树皮中的缩合单宁是植物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将缩合单宁加工成精细化学品极具发展价值。但缩合单宁中 70%以上为大分子量的高聚体,由于空间位阻大、经济价值低等缺点,发展一直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制备了 8种催化剂对落叶松树皮缩合单宁进行降解。
发布时间:2024-06-13
568. 浅析中式婚俗文化视域下销声匿迹的婚嫁家具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婚姻观念下对婚嫁家具的概念和种类进行梳理,以及逐渐消失的婚嫁家具这种现象,对传统婚嫁家具所涉及物质功能意义和传统精神功能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引出近代以来,现代国人对婚姻观念在外来思想的影响下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崇洋媚外的婚姻观念不仅对良好的传统婚俗习惯有很大的冲击,同时也迅速的使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认知度降低,对人情浓度变得薄弱,久而久之不利于对中式婚俗文化的传承,对社会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13
569. 传统婚姻观念下柜类家具文化艺术研究——以明式闷户橱为例
摘要: 本文从古代女子出嫁时的橱柜类嫁妆联系到中国古代婚姻观念,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人的婚嫁礼制,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主要包含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方面的意义。从婚嫁箱柜的造物文化内蕴,闷户橱的出现及演变,装饰纹样的寓意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箱柜类嫁妆的造物之道。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下的婚嫁观念,审视了造物文化、精神文化和功能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在婚嫁家具中的体现,从而推进中国传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0. 20世纪中叶李巷村民俗家具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对南京江宁区李巷村遗存老家具的调研和记录,以个案的形式分析和总结我国20世纪江南地区民俗家具的时代特点。[方法]采用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用影像的方式记录李巷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立过程中,村民所捐献的93 件上世纪的民俗家具,同时进行尺寸测绘和村民访谈。,运用多重证据法和对比研究法讨论李巷村民俗家具的时代特点。[结果]1、就地取材。李巷村民俗家具未见传统的红木用料,而多为当地的榉木、榆木等柴木。2、特殊款式。李巷村的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1. 乡镇政府监管下绿色家居企业与消费者行为策略演化博弈分析
摘要: [目的]在绿色发展政策和市场效益的推动下,绿色家居在乡镇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为了探究乡镇绿色家居市场中各方主体在市场演变中的行为策略,[方法]构建了家居企业、乡镇政府和乡镇消费者的三方演化博弈及其动态方程,通过分析均衡点的稳定性和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主要参数变化对系统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乡镇政府收取的各项税务的值越大,家居企业推行绿色家居的概率就越小;政府给予家居企业的补贴越多,随着乡镇政府投入成本的增长,对乡镇消费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2.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文明意识构建——以绿色家居文化传播研究为例
摘要: [目的]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多次强调了乡村人居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乡村绿色发展道路。其中绿色家居作为行业发展趋势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乡村绿色家居文化传播的研究,是以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重要引领作用为前提,有助于推动和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态文明意识。[方法]分别通过绿色家居文化的切入契机与价值景图的乡村主流意识导,绿色家居知识匮乏与认知不足的乡村主体意识特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3. 实木家具的减量化设计原则探讨
摘要: [目的]绿色设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减量化在绿色设计的"4R原则"中处于首要地位,本文探讨在保证安全性、人机关系协调和满足家具所需功能性的前提下,实现以减量化设计为核心的家具产品"绿色设计"优化的可实现原则。[方法]本文以实木家具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学科交叉法、实地调查法,通过列举、对比、实例分析,从家具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入手,通过实例探讨实木家具的外观造型减量化、材料减量化、结构与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4. 基于对抗迁移学习和近红外光谱预测不同物理形态和树种的纸浆原料组分含量
摘要: [目的]探索对抗迁移学习策略结合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在纸浆原料组分(抽提物,Klason木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快速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代表性的 4 种常用制浆材为研究对象,包括 2 种针叶木制浆材(云杉,樟子松)和 2 种阔叶木制浆材(加杨,毛白杨)。对 4 种制浆材 2 种物理形态(木块,木粉)下的 3 种化学组分共 423 个样品组成的NIRS数据集进行波段分析、光谱预处理和样本集划分,分别建立各数据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5. 联合GF-7立体影像与GEDI波形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摘要: [目的]:联合星载激光雷达和光学立体卫星数据提取的森林高度参数,结合分层地面样地调查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分析星载激光雷达与光学立体卫星联合在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方面的潜力,为森林地上生物量高效准确估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以内蒙古根河为研究示范区,首先使用高分七号光学立体影像(GF-7)和星载激光雷达GEDI数据,再结合数字高程模型(ALOS-DEM),获取到示范区内连续型树高产品;其次,基于GF-7 号…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6. 中高纬度地区春季植被物候对冻土退化的响应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 东北地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永久冻土区的南缘,是中国唯一的高纬度永久冻土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然而,增温引起的冻土退化如何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植被动态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TOP)模型确定冻土类型分区,并采用近二十年来最新的植被、气候和土壤冻融数据集,探讨不同冻土区域土壤冻融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春季植被物候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在 2001-2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7. 面向林地建图的激光惯导融合SLAM算法
摘要: 激光惯导融合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可以构建高精度的三维点云地图,为森林关键林木参数信息的获取提供可靠数据。为了解决现有基于平滑和建图的激光惯导里程计(Lidar Inertial Odometry via Smoothing and Mapping,LIO-SAM)难以提取树干特征和滤除地面点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平滑和建图的林业激光惯导里程计(Forestry Lidar Inertial Odometry via Smoothing…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8. 基于机液联合仿真的跨式油茶果收获机液压系统研究
摘要: 为了提高跨式油茶果收获机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设计一套适用于跨式油茶果收获机,且稳定性较好的液压系统。本文基于RecurDyn与AMESim软件分别建立跨式油茶果收获机的机械系统模型与液压系统模型,并创建信息传递接口,实现整机机液联合仿真。通过机液联合仿真分析底盘直线行走、越障、爬坡及转向工况下,执行元件内液压油压力及流量变化情况,并对采打机构空载及负载工况下执行元件内液压油压力及流量变化情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跨式油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9.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林区非结构化道路检测
摘要: [目的]林业工程车辆的智能化研究是进一步提高林业工程装备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而林区无人作业车辆在林区复杂环境下的动态感知是实现林区无人驾驶的最大瓶颈。林区道路缺乏参照物和地图标识,受自然环境(地面障碍、地表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这对实现林区无人车辆的自主作业提出了极大挑战。这项研究为解决林区复杂路况下无人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的科学问题提供了依据。[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和单目相机的多传感器融合检测方法用于实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0. 双系统中小粒林木种子精量播种机的设计
摘要: 为实现对种壳脆硬、球度低、形状不规则的中小粒林木种子的精量播种,设计了基于气吹-振动双重作用供种的精量穴盘播种机。具体以樟子松种子为例,应用压痕法、反相分析运算法则、EDEM中的Hertz-Mindlin模型等方法,探究其力学特性和建立种子的种群空间形态模型,据此应用SolidWorks进行播种机结构设计。该播种机主要由气动系统、电控系统、穴盘、播种机构、供种机构、压穴机构、穴盘输送机构等组成。其供种系统设有气吹-振动组合式种子流化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1. A New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in the Cooling Eff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摘要: Although many prior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landscape pattern significantly affects urban heat environment globally,the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in the cooling eff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In ad…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2. 国内林果采摘设备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林果机械化采摘是实现林果快速收获的途径。本文简述了国内林果采摘设备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振动式、拍打式、气吸式、齿梳式和采摘机器人几种结构型式的林果采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工作效率,分析了林果采摘设备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林果采摘设备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发布时间:2024-06-13
583. 基于多源数据并顾及森林类型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摘要: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方法,通过ICESat-2的LiDAR数据与Sentinel-1的SAR数据、Sentinel-2的光学影像以及地形数据的协同构建针、阔、混三种不同森林类型对应的森林冠层高度估计模型,并对不同森林类型对应模型的精度进行验证和比较;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获取不同模型对应建模最优变量集及集合中各变量重要性得分,并对各变量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定量地比较和分析。[方法]首先,在不同空间分辨率下,通过机载lidar…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4.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Periods on Dendrolimus superans Occurrence:A biostatistical Analysis
摘要: Precipi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biotic factors that affect Dendrolimus superans occurrence.In this study,a grey slope-correlation model was used,and a simplified grey slope-correl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5. 林业复杂地形动力底盘性能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对影响林业复杂地形动力底盘性能的几种因素进行介绍,从林地坡度与地面环境、动力底盘的稳定性、通过性及爬坡度进行分析,得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动力底盘重心位置的布置、前后轮轴心位置的布置与轮胎的选取(包括半径及花纹等),为动力底盘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发布时间:2024-06-13
586. 1.8t全自动油茶青果脱壳机设计与试验
摘要: 针对油茶青果机械脱壳中存在的处理量低、脱净率低和茶籽破碎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四通道油茶青果脱壳机,该机通过对油茶果进行四通道分级,使一定大小范围内的油茶果进入相应的脱壳滚筒内,通过油茶果与脱壳套筒、滚筒壁之间的相互撞击,油茶果之间的碰撞、挤压和搓擦脱壳。为验证该机是否达到预期脱壳效果,以茶果脱净率、茶籽破损率为评价指标,以脱壳盘扭转角、喂入量、脱壳杆直径为试验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脱壳盘扭转角为 24…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7. DH32-29尾巨桉机械化施肥生长效应分析
摘要: 本试验通过采用机械开林耕带造林模式和传统造林模式,设置3 种不同的处理:林耕带外沿种植(T1)、林耕带内侧种植(T2)和传统造林(CK),探究不同的造林模式对DH32-29尾巨桉纯林的生长效应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发现,T1、T2 胸径和树高生长优于CK,分别高出16.35%、12.5%和9.53%、6.89%;采用机械开林耕带造林模式能有效降低土壤的容重,有利于疏松土壤,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林地的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各层的田间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8. 团体标准《园林机械用18V锂离子电池包的通用接口及通讯协议》(T/CNFMA B024-2022)解读
摘要: 为了实现园林机械用 18V锂离子电池包及与其整机接口的标准化生产,实现诸多以 18V锂电为动力的园林机械产品及其他类电动工具电池包的互换,促进绿色生产、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户外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 2022年 8月 31日发布了团体标准《园林机械用 18V锂离子电池包的通用接口及通讯协议》(T/CNFMA B024-2022)。本文对该团体标准进行了解读,阐述了该标准制定的背景、介绍了标准的主要技术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9. 我国中草药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探索
摘要: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中国大约有 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现阶段中草药种植己成为我国农村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在中草药生产方面,普遍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本文从中草药耕整、播种、移栽、中保、采收、清洗、直到机械化烘干技术逐一进行了探究。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0. 链锯锯链切齿链片硬度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摘要: 链锯锯链是以汽油机为动力源的油锯和以电机为动力源的电链锯的重要工作部件,锯链硬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油锯锯切的效率,本文结合检测工作实践对链锯锯链切齿链片硬度测量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并得出其不确定度值,以更加严谨和科学的表述链锯锯链切齿链片硬度测量结果。
发布时间:2024-06-13
591. 适应苹果苗木机械化嫁接的工艺研究
摘要: 当前的苹果树培育,主要依靠嫁接苗实现苹果树的苗木更新,常用的贴接法、V型接法、舌接法多用塑料薄膜缠绕固定和密封,培育 1年后还需将缠绕的薄膜取下避免其影响苗木生长。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嫁接工艺:选择了舌接铁钉固定沾生长固定蜡(即:SDRG)的方法,并确定了苹果机械化嫁接的工艺方案,解决了苗木嫁接结合部位的密封、固定问题。该种嫁接工艺快捷、高效,可提高了苗木成活率,节约劳动成本,对促进果树的工厂化育苗、适应机械化生产意义重大。
发布时间:2024-06-13
592. 人工速生丰产林活立木攀爬修枝机器人设计与试验
摘要: [目的]速生林活立木整枝是优质速生林定向抚育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人工整枝方法危险系数高、效率低的现状,对冲击切削式速生林活立木整枝机进行优化设计与相关试验研究,以提高速生林整枝抚育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方法]本文描述了整枝机的设计方案及其工作原理,使用 SolidWorks 构建三维模型,设计确定抱合夹紧机构、行走机构相关参数。保证良好修枝效果前提下,使用ANSYS Workbench Explicit Dynamics进行切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3.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江苏省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使用InVEST模型对 2000-2020 年碳储量和生境质量进行研究;利用PLUS模型模拟研究区 2030 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2000-2020 年苏南地区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侵占耕地和其它用地类型为主还造成生境质量的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4. '泓森槐'幼苗生理生态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摘要: [目的]城市大气氮沉降与植物的响应及共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植物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泓森槐'刺槐良种是适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新品种,具有的无刺、速生、抗性强等特征,探究其应对氮沉降的生理生态特征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氮源,'泓森槐'作为氮添加对象,设置了低氮(LN,5 g·m-2·a-1)、中氮(MN,10 g·m-2·a-1)和高氮(HN,15 g·m-2·a-1)3 个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5. 稳定同位素在中国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稳定同位素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三大功能及结果准确、检测快速等特点。运用氢氧同位素定量阐明我国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机制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科学经营管理措施的制定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运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系统和定量研究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马尾松、杨树人工林(纯林、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关键水文过程。进一步基于偏相关分析、方差分解及随机森林等方法综合分析,揭示影响杉木、马尾松、杨树人工林水文过程的主要因素。[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6. 油松木质部解剖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摘要: 中国北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维系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气候暖干化可能会威胁油松林健康,严重影响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探究油松如何响应气候暖干化,本研究油松典型分布区,沿水分梯度设置 18 个采样点,利用木材解剖学、VS模型等方法,分析水分梯度下、不同年龄、油松纯林、混交林内不同树种木质部解剖结构以及油松纯林冠层特征与树干木质部解剖结构的关系,从而揭示油松生长对气候变化…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7. 广西百色天坑地下森林樟科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
摘要: [目的]喀斯特天坑为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避难所",坑内形成的独特地下森林,是一座天然的物种保护库。樟科植物起源古老,广泛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价值,是山地森林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在天坑地下森林的前期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樟科植物,是地下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因此,通过研究天坑内外樟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历史分布与性状差异,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天坑植物的系统发育结构及其可能的环境影响,为天坑植物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以及南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8. 漓江流域毛竹扩张对土壤代谢物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摘要: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ère)J.Houz。)是典型的速生竹种,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由于其根系具有强大的克隆繁殖能力,极易入侵邻近群落。有关毛竹扩张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天然林,而对人工林的影响研究较少,漓江流域目前多片马尾松林已被毛竹扩张,将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方法]因此,我们选择漓江流域国家森林公园的三种典型林分类型(马尾松林、毛竹与马尾松混交林、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位(底、中、上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99. 森林群落全層物種多樣性指數估算法
摘要: 森林群落研究中,通常採用樣方法分多層取樣調查每個物種的多度(株數、個體數),再計算各層的物種多樣性指數,鮮見對整個群落全部層次(全層)的多樣性指數進行估算。本文基於類似Hubbell中性理論的假設即群落中每個物種的多度與取樣面積成正比,估算群落全層的物種多樣性指數(以Shannon-Wiener信息論指數和Simpson概率論指數為例)。分3層(如在喬木層樣方中再設置多個灌木層亞樣方和多個草本層小樣方)進行群落調查時,取樣面積分別設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0. 塔城地区野果林生态位与种间关联
摘要: [目的]塔城地区野果林作为新疆野果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当地物种资源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当前塔城地区野果林种间关系现状。[方法]采用样地调查的方式对塔城地区额敏县、托里县、裕民县野果林进行 80 个样地的调查,记录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含水量、pH值等参数,通过Mantel检验分析生境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并使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种间关联性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海拔、样地距离、土壤含水量的mantel指数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1. 同属不同种桦树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异同
摘要: [目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枫桦(Betula costata)是东北森林中重要的两种阔叶树种,但二者的生长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反应尚不完全清楚。探讨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内白桦和伴生种枫桦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异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伊春市五营林场中海拔高度相近且长势良好的白桦和枫桦,采用树木年轮学的方法研究了两种桦树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结果]2 个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2. 东北两种桦木导管和纤维细胞特征及其与气候关系
摘要: [目的]明确桦木属树种在气候影响下,树干导管及木纤维细胞对气候的响应与适应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宏观生长-气候关系,为预测东北地区温带森林生产力与植被生产力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以黑龙江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枫桦(Betula costata)为研究对象,运用树木年代学和木材解剖学方法,测量并比较了 2 种桦木年轮宽度(RW)、导管数量(VN)、平均导管面积(MVA)、导…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3. 青海省祁连圆柏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对土壤性质的响应
摘要: [目的]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正遭受严重下降。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土壤性质如何影响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深入研究土壤性质对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物种多样性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作物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青海省祁连圆柏林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泽库县、同德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4. 宁南山区干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摘要: [目的]明确宁夏南部山区干化土壤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宁夏南部山区三种干化土壤为对象,于 2022 年,对三种不同干化程度土壤进行采样,对所采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以及土壤真菌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真菌与干化土壤之间的响应关系,即干化环境下对土壤真菌群落建成的影响。[结果]调查共得不同土层样品 72 个,经测序后通过Barcode识别后获得 935865 条CCS序列,每个样品至少产生 8995 条CCS系列,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5. 自然恢复下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群落特征
摘要: [目的]分析海南中部地区马占相思人工林自然恢复下植被优势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等群落特征的变化,为海南中部地区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区马占相思人工林向天然林转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对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不同自然恢复时间(10 年、15 年、20 年)的马占相思人工林的野外调查,对其物种组成、木本植物密度、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时间为 10 年和 15 年的马占相思人工林物种数量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6. 罗山不同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及其环境响应机制
摘要: [目的]探讨罗山不同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特征,探明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功能性状-环境相互关系揭示荒漠草原过渡带山地森林群落植物的生长对策和资源利用能力,以期为罗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罗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青海云杉纯林、油松纯林、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油松×山杨混交林、山杨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重(SLW)、叶碳含量(LC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7. 夏季干旱期新老毛竹水分传输和水分竞争研究
摘要: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高大散生木本竹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夏季极端高温干旱事件频发,常导致当年生毛竹大量死亡,为毛竹林生产力恢复和灾后演替埋下重大隐患。为深入理解毛竹在新老龄级上的死亡差异机理,本研究聚焦于两个主要研究内容:1)夏季极端干旱进程中毛竹新老竹的水分利用和水力性状响应差异;2)以及新老竹因生理整合而对竹鞭系统的水分共享与竞争。[方法]在 2020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8. 凋落物量对帽儿山4种森林土壤表面碳通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量化凋落物量变化对森林土壤表面碳通量的贡献,揭示其影响路径。[方法]本研究以帽儿山地区 4 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于 2020 和 2021 年的生长季设置 6 个不同的凋落物量的梯度,测定减少和增加不同枯落物量后的土壤表面碳通量、凋落物呼吸及主要环境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枯落物量的增加,土壤表面碳通量呈线性增长,4 种林型下 6 个凋落物处理凋落物处理对土壤表面碳通量的影响值的范围分别为:红松人工林 0.59~7.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9. 东北东部年龄序列次生林碳通量格局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量化温带森林恢复进程中土壤呼吸及其分配,比较干扰后碳汇年龄效应。[方法]本研究以东北帽儿山干扰后形成的年龄系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包括林木采伐一次近熟林(NS,林龄 64年)、采伐两次中龄林(MS,林龄 32 年)、采伐两次幼龄林(YS,林龄 9 年),采用森林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结合的方法,得到生态系统及各组分净初级生产力(NPP),利用LI-8100A CO2/H2O分析仪于 2021年 5 月开始至生长季结束每半个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0. 甘南高原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摘要: [目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气候变化将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甘南高原是黄河和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然而,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还不清楚。因此,研究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甘南高原未来的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利用 40 个样点的树木年轮宽度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甘南高原五种主要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其次,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1. 恢复方式对东北东部森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摘要: [目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C:N:P)是土壤肥力和植物养分状况的重要指示指标,探索森林的恢复方式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准确评价森林碳汇以及干扰和恢复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东北东部山区人工恢复的 3 种针叶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和自然恢复的 4 种天然阔叶次生林(硬阔叶林、杨桦林、杂木林和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和室内分析测定了土壤、枯落物、凋落物等各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2. 带状改造对柳杉树干、土壤CO2通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土壤和树干碳排放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效应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低效林带状改造对树干、土壤 CO2 通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对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减排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洪雅国有林场带状改造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5 月,监测不同带状改造强度(宽度分别为 10 m(L10)、20 m(L20)、30 m(L30)和未改造(CK))以及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对树干和土壤CO2…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3. 毛竹细根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策略
摘要: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生态竹种。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事件对我国毛竹林造成了巨大损失。深入探究干旱胁迫下毛竹细根的生长策略,为提升毛竹林抗旱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应对复杂气候变化能力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毛竹(新生竹、成龄竹和老龄竹)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旱前期、干旱中期和干旱后期毛竹根系功能性状,探究毛竹细根形态性状、氮磷含量及AM真菌与根系共生等性状的变异规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4.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吸收根和丛枝菌根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摘要: [目的]为了解树木细根分枝与从枝菌根共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方法]本研究以分布在中国亚热带不同环境条件下的 11 个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与杉木 1 级根资源获取策略有关的性状(1 级根/2 级根分枝比、丛枝菌根(AM)侵染率)与环境因子包括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均温(MAT)、土壤C、土壤N、土壤P、土壤pH的关系。[结果]1 级根/2 级根分枝比对环境条件更为敏感。1 级根/2 级根分枝比与MAT呈正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5. 南北气候梯度导致树木休眠解除的适应性变化
摘要: [目的]全球变暖正在对全球植物物候和活力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可能导致食物网、碳、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前期对温带树木中的广泛研究表明,主要是秋末和冬季的低温(chilling)、冬末和春季的高温(forcing)和光周期驱动植物的春季物候,但这些因素很少在亚热带森林中得到研究,因此它们的潜在影响相对未知,并且亚热带树种和温带树种的具体差异也尚不明确。同时,目前对于相关内容在地理和气候梯度上的种间变异了解甚少。[方法]本研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6. 199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农牧交错区是我国最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通过估算该区域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监测土地对人类贡献福利的数量和质量,并进行ESV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这对于土地利用与决策具有重要价值,正确掌握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化规律变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方法]基于 1990-2020年七期土地利用数据,并采用当量法估算出北方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GEE云平台与ArcGIS的支撑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论](1)1990-2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7. 东北两种乔木树干径向变化及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探索乔木树干径向变化规律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子,是量化和评价森林碳汇及其形成的基础,为水曲柳和落叶松两树种的生理和生长状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东北地区 2 种常见的速生造林树种(水曲柳和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期间采用Dendrometer于胸径位置处连续监测树干的径向变化,探索两种乔木径向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日动态、季节动态和年际动态)上的规律,分析其差异性,结合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探索两种环境因子对树干径向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8. 混交增强了黄土高原刺槐对干旱事件的抵抗力
摘要: [目的]混交作为一种优化的种植策略,不仅可以增加生物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可以缓解气候变化。然而,在半干旱地区,混交对树木生长和抵抗干旱能力的影响仍不清楚。[方法]因此,我们在中国典型的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建立了刺槐纯林(RP)、刺槐与沙棘 8:2 和 5:5 混交林(RH 8:2,RH 5:5)、刺槐与杨树 8:2 和 5:5 混交林(RC 8:2,RC 5:5)中的刺槐(R.pseudoacia L。)树轮年表,采用树木年轮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19. 冬季异常高温对亚热带地区树木休眠解除的影响
摘要: [目的]冬季积冷是影响树木休眠解除的主导因子,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冬季异常高温的发生频率增加,尤其是亚热带地区冬季常出现 20℃及以上异常高温。然而,现有积冷模型是基于温带气候特征建立,温带地区冬季气温偏低,无法真实准确地识别和处理这种异常高温,导致模型不能完全适用于亚热带树种。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季异常高温对亚热带树种休眠解除的作用究竟如何,积冷模型如何处理这种异常值,亟待研究解决。[方法]为了探究亚热带地区树种对冬季异常高温的响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0. Impact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soil base cations dissolution between Eucalyptus pure plantations and Eucalyptus-Castanopsis fissa mixed plantations
摘要: [Objective]To comprehend how soil base ions react to acid deposition and how well they can protect the soil from becoming too acidic[Method]This study used acid solution soil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so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1. 毛竹碳素生理整合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摘要: [目的]在干旱频发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毛竹碳素分配、运输和利用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对探讨干旱胁迫下"碳饥饿"树木死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用 13C同位素原位标记 1 年生毛竹,从标记毛竹分株、母株和母母竹 3 个结构水平、2 个干旱梯度与年龄(大小年)、2 个时间尺度上,开展碳素(13C、C、糖、淀粉)在毛竹分株不同组织的时空分配和母竹间碳素供给源汇关系,分析干旱处理下标记毛竹分株碳素运输和利用、标记毛竹分株、母竹和母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2. Mixing Pinus thunberg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does not enhance the understory vegetation biomass and diversity
摘要: Understory veget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forest ecosystem.Based on the field data of 36 sample plots of Japanese black pine(Pinus thunbergii)-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mixtures and their respective Jap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3. 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倒木分解主场效应的影响
摘要: [目的]氮(N)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和动物群落的丰度和活性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氮沉降对倒木分解的主场优势(HFA)效应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在本研究中,在氮沉积量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亚热带地区,设置三个不同水平的氮沉降处理(对照(N0)、60(N1)和 120(N2)kg N ha-1 yr-1),进行了为期 24 个月的野外倒木木材交互迁移实验。使用不同尺寸的网袋划分土壤生物群对倒木分解HFA效应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N1 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4. 南靖土楼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间动态分析
摘要: [目的]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s,NAIs)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人体身心健康和疗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建省南靖土楼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长期监测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子,探讨空气负离子时间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NAIs浓度的日动态呈U峰曲线,浓度峰值通常出现在早晨(4:30-8:00)和晚上(19:10-22:00),最低浓度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5. 模拟酸雨对镉胁迫下北京杨幼苗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酸雨对镉胁迫下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 W.Y.Hsu)幼苗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利用北京杨对酸镉复合污染区进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杨扦插苗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模拟酸雨(pH=4.5、pH=3.0)和土壤镉胁迫处理(CdCl2·2.5H2O=60 mg·kg-1)进行盆栽试验,采集根际土壤,借助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单一酸雨胁迫及酸镉复合胁迫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采用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6. 格氏栲幼苗根系性状的生长权衡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摘要: [目的]由于我国亚热带地区长期受氮沉降影响,导致植物生长主要受到磷限制。为理解格氏栲幼苗在磷限制严重的亚热带地区的地下生长权衡策略,探究格氏幼苗根系性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以期为格氏栲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幼苗为研究对象,依据当地氮磷水平设置氮(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磷(低磷(P1)、中磷(P2)、高磷(P3)),并依据氮磷比设置交互试验,即N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7. 浙江金华北山不同植被类型的植物性状差异及其适应策略
摘要: [目的]浙江省金华北山原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长期的人类砍伐干扰后经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多种植被类型。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植物性状所反映的不同生活策略,可为亚热带地区退化植被的生态恢复以及森林管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以金华北山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原生灌丛五种植被类型共 24 个样地的优势物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小枝的 16 个功能性状在五种植被类型下的差异以及小枝与叶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8.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tand Structure and Site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vity,Species Diversity,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Phoebe bournei Mixed Forest
摘要: Forest stand structur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of live trees)and site conditions(the 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pecific location)have been linked to forest regeneration,nutri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29. 面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森林可持续管理
摘要: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科学认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对实现森林多重效益和开展森林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或权衡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不同研究而异,如何通过森林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服务成为关键挑战。本文全面梳理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服务之间协调与权衡研究现状后发现:(1)研究聚焦森林碳汇、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0. 毛竹新竹爆发式生长期的碳输入及其水驱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人工栽植面积最大的竹种,具有生长快、用途广泛等特点,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突出。毛竹高速生长(即"爆发式生长")的特点是这些效益的保障。然而新竹在完成高生长前几乎没有叶片,缺少叶片意味着此时的新竹为非自养型,其生长所需的非结构性碳(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可能依赖外部提供。前人研究认为母竹储存碳是新竹生长的碳来源,然而并未明确…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1. 黄土高原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干旱适应性的互补策略
摘要: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油松(Robinia pseudoacacia)的干旱适应策略及其调控因素。[方法]本研究以黄土高原 8 个样点的刺槐和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帕默尔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ices,scPDSI)选择 2005 至 2009 年(scPDSI =-2.45)和 2015 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2. 经营管理方式对东北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摘要: [目的]在碳中和背景下,探究经营管理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释放的动态及其影响机制,为区域森林碳汇评价和生态系统碳汇形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东北东部山区,经不同的管理方式下形成的 4 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即次生林(PB)、"栽针保阔"混交林(PP)、"栽针保阔"透光抚育间伐林(TT)和"栽针保阔"透光抚育林(TN)。在生长季,基于原位观测法测定土壤表面通量,采用壕沟法测定异养呼吸,同时测定相关的环境因子和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3. 1季节变化对喀斯特石山不同恢复阶段檵木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季节变化对喀斯特石山不同恢复阶段檵木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深入解析喀斯特石山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环境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反馈和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雨季灌木林土壤(RS)、旱季灌木林土壤(DS)、雨季乔木林土壤(RA)和旱季乔木林土壤(DA)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恢复阶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变化及其与环境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4. 新生毛竹茎秆呼吸CO2的分配
摘要: [目的]树干呼吸(Rs)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野外实验中所测得的树干表面气体交换通量(Es)通常并不等同于原位呼吸,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研究提出质量平衡框架(MBF)试图探索Rs的多种分配途径,包括溶解了CO2的树干液流运输和内部储存,以及Es.本研究提出树干光合可作为MBF的额外分配途径。[方法]相应地,设计了一种双室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生竹展叶前后的相应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5. 不同密度对杉木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共生格局的影响特征1
摘要: [目的]杉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广的用材树种,阐明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对通过密度调控科学间伐抚育经营杉木人工林有指导意义。为了明确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杉木林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特征。[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评估不同密度杉木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共生模式。[结果]从 1950株/hm2、2250株/hm2、2700株/hm2、3300株/hm2…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6. 盐胁迫对芦苇与碱蓬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阐明盐胁迫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碱蓬(Suaeda glauca)的荧光特性与光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盆栽实验,设置盐浓度分别为 0%(对照)、0.5%(C1)、1%(C2)、1.5%(C3)、2%(C4)、2.5%(C5)和 3.5%(C6),测定芦苇与碱蓬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盐胁迫下芦苇与碱蓬光合色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芦苇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7. 大花序桉叶片器官发生与不定芽起源研究
摘要: 建立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叶片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形态建成的组培再生技术体系,并明确不定芽发生位置。以大花序桉良种"川林珍 7523"无性系无菌叶片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设计以 6-BA、TDZ、CPPU以及IBA不同浓度组合的培养基为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NAA、TDZ、CPPU以及IBA不同浓度组合的培养基为叶片状态转换、愈伤组织增殖、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探索 0~3000 Lux对大花序桉愈伤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8. 转双Bt基因欧美杨107杨基因表达及抗虫性解析
摘要: 获得转双Bt基因欧美杨 107 杨高抗株系,明确T-DNA整合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Bt毒素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以欧美杨 107 杨组培苗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在同一植物表达载体上的Cry1Ac和Cry3A基因同时转化107杨,并对转基因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及抗虫性检测,以鉴定外源基因的整合、表达情况及抗虫效果;对 6 个转基因株系及非转基因对照(CK)饲喂的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鉴定天牛幼虫参与响应 B…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9. 青藏高原区杨属的系统发生及对分类和育种的启示
摘要: 分类学是人类认识、研究和利用生物的基础。杨属是世界上分类最困难的生物类群之一。杨属的分类在国内外一直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对杨树的科学研究、品种选育和栽培利用都带来不利影响。杨属分类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基于系统发生的统一分类系统。经过 18 年的大量的系统学野外调查,我们在青藏高原区找到了青杨组和大叶杨组的有种群分布的 30 个分类群,其中 8 个是首次发现的新分类群。通过整合形态学、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育种学等多学科的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0. PopbZIP2与PopMYB4互作协同调控林木生长与抗性
摘要: bZIP转录因子参与植物不定根再生和抗逆,因此全面揭示杨树响应胶孢炭疽菌转录调控机制并且鉴定关键基因的分子功能,为杨树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技术从 84K杨 cDNA中扩增PopbZIP2 基因,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该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瞬时转化试验分析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酵母转化筛选试验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1. 尾叶桉组培苗根系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分析
摘要: 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组培苗根系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为挖掘尾叶桉生根相关功能基因提供数据基础。以 1 个尾叶桉组培无性系(E)为材料,根据根系发育过程中基部形态变化选取 0d(E0),1d(E1),4d(E4)和 6d(E6)基部 2 mm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运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GO 分析和KEGG分析,获得促进尾叶桉根系发育的候选功能基因。共获得 7944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2. 外源生长素调控毛竹株高的整合分析
摘要: 株高是农林生产中的重要农艺性状,对于毛竹而言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株高的变化涉及以AUX/IAA为核心的多个信号通路在不同水平上的分子调控,探索外源生长素影响毛竹株高改变的分子机理,目的是实现毛竹林工业应用材料的定向培育。通过靶向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确定施加外源生长素后,毛竹节间的各种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利用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酵母双杂交和水稻异源转化试验,预测并确定毛竹中介导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基因。对于毛竹的单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3. 毛竹快速生长时期生长素生物合成研究
摘要: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在竹子等禾本科植物中对生长素局部生物合成位置的研究较少。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散生竹,被吉尼斯记录为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日生长量可达 1m/d,生长素在快速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探明毛竹局部生长素生物合成位点,明确毛竹生长所需的生长素来源,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选取自然生长条件较好的春笋,分别在株高 50±2 cm和 300±2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4. 青藏高原区杨属的系统发生及对分类和育种的启示
摘要: 分类学是人类认识、研究和利用生物的基础。杨属是世界上分类最困难的生物类群之一。杨属的分类在国内外一直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对杨树的科学研究、品种选育和栽培利用都带来不利影响。杨属分类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基于系统发生的统一分类系统。经过 18 年的大量的系统学野外调查,我们在青藏高原区找到了青杨组和大叶杨组的有种群分布的 30 个分类群,其中 8 个是首次发现的新分类群。通过整合形态学、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育种学等多学科的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5. 枣Dicer-like蛋白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摘要: 枣是重要的经济树种,枣疯病是植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威胁枣产业健康发展。植物 Dicer-like(DCL)蛋白是核糖核酸酶III(RNase III)家族成员之一,参与RNAi途径,可以将病毒核酸转变为siRNA,在植物RNA的降解、转录后调控以及抗病毒侵染等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植原体能够通过RNA沉默抑制导致寄主植物病症发生。本文旨在通过对枣 DCL 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在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分析,探究DCL蛋白在枣疯病发生过程中的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6. 干旱胁迫下梧桐杨抗旱性的相关基因和途径
摘要: 吴屯杨在我国三北地区被广泛种植。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和耐旱性,然而,吴屯杨抗旱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测定了正常浇水、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吴屯杨的生理指标,并进行了深度转录组测序来分析和比较这些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转录组分析鉴定正常浇水、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差异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干旱响应基因主要涉及半乳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 MAPK 信号通路。干旱后复水时干旱响应的大部分基因发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7. 吴屯杨WtGL2基因的功能分析
摘要: 吴屯杨是天然杂交的小钻类杨树,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旱、耐贫瘠、速生等特性,在我国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发现,吴屯杨盐胁迫转录组数据中WtGL2 基因差异表达,该基因是调控植物根毛发育的重要开关。本研究采用过表达的方法将WtG L2 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和杨树,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植株表型无差异。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表明盐胁迫处理后过表达植株耐盐性降低,超微观察发现过表达植株根毛数量明显减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8. 倍性、性别和基因型效应对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杨树的木材和纤维性状变异的影响
摘要: 基于 2n 配子单侧有性多倍化选育杨树三倍体,可以综合基因剂量效应带来的倍性优势和异源配子结合产生的杂种优势,是杨树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对全同胞异源三倍体杨树的表型变异规律研究较少,倍性、性别和基因型效应对表型变异的影响也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哲引 3 号杨'×'北京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 10a生种质保存林为材料,测定了其木材和纤维性状,包括基本密度(BD)、木质素含量(LC)、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FW)和纤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49. 元宝枫全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的开发及可转移性分析
摘要: 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是一种多用途木本树种,在生物活性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神经酸)的生产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分子标记系统,元宝枫种质资源的开发和评价受到限制。基于元宝枫全基因组序列开发了一套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1)在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 462331 个SSR位点,其中 99.3%(459193)位于 13 条染色体上。染色体长度与染色体上的SSR位点数目呈正相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0. 转录组分析为杨树营养生长的杂种优势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杨树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 2 个杨树杂种(Hyb1 和Hyb2)及其 3 个亲本的转录组数据,并结合表型数据,探讨杨树杂种的基因遗传模式及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通过对亲本和杂种表型性状测定及中亲本值的计算,发现杂种在株高和地径等方面均具有杂种优势,并且杂种的表型性状与父本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与母本无显著的相关性。杂种遗传模式显示,Hyb1 和Hyb2 中非加性基因的比例分别为 83.33%和 93.15%,其中,6…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1. 杨树全同胞家系有性多倍化对生殖发育的影响
摘要: 杨树是北半球重要的木质生物量来源。有性多倍化在杨树遗传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导致表型性状发生巨大变异。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异源多倍体杨树营养生长的变异上;然而,不同多倍体基因型后代的生殖发育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北京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nigra'Zheyin3#')×(P。×beijingensis)二倍体和三倍体全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花序性状、花粉大小和活力、减数分裂发育和生殖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了解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2. 杨树四倍体不定根发育缓慢的分子机理研究
摘要: 多倍体育种引起植物广泛的表型变异,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推动力。杨树作为模式树种,是研究倍性变异影响性状变异的良好材料。不定根发育是影响扦插繁殖效率的重要性状之一。目前,有关多倍化对杨树不定根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明晰。以小叶杨×钻天杨杂种二倍体及其通过体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的四倍体为研究材料,培养于空白 1/2 MS培养基,利用形态观察、石蜡切片、UPLC、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等,对不定根发育过程的表型变异、激素含量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3. 基于SSR标记的乌桕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摘要: 探究现存乌桕(Triadica sebifera(Linnaeus)Small)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以来自中国 7 个省份 8 个乌桕群体的 203 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 10 对SSR标记进行遗传分析。10 个SSR位点共检测到 43 个等位基因,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 0.491.乌桕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明显低于部分被子植物,如:银杏(Ginkgo biloba,He=0.808)、栓皮栎(Quercus vari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4. 科尔沁沙地元宝枫古树种仁脂肪酸含量特征
摘要: 元宝枫是我国特有的集生态、观赏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仁油脂含量在 48%左右,尤其是元宝枫籽油中含有的神经酸极其稀缺珍贵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目前,有关元宝枫高含油功能基因定位及种质挖掘和定向选育等工作仍属空白,严重影响了该树种的遗传改良和产业化进程。因此,选育高含油优质品种是目前元宝枫产业发展急需解决问题。内蒙古元宝枫自然分布区域主要有:兴安盟代钦塔拉自然保护区、通辽市科左后旗乌旦塔拉自然保护区以及赤峰市翁牛特旗松树山自…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5. 果用型沙棘良种'晋棘2号'
摘要: 以丰产、果柄长、功能性成分含量高作为中国沙棘的选育目标。'晋棘 2 号'是 2013 年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野生沙棘资源中选育出的良种。2014 年,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进行扦插繁育试验。2015年,分别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吕梁市文水县和晋中市寿阳县进行区域试验。2015-2020 年在各区试点对其植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结果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树体生长旺盛,树姿开张,分枝角度大。叶片互生,披针形,长 4.87~6.12 cm,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6. 日本落叶松木材性状与生长曲线参数的关系及其种源变异对降水的响应
摘要: 了解木材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和环境变量的关系对林木复杂性状的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木材性状的变异及其与生长曲线参数的关系,并确定影响木材性状的主要气候因子。测定了来自 6 个种源 450 株日本落叶松的 15 个木材解剖和木材化学性状及生长性状。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和 Pearson 相关分析估计这些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木材性状与树高和胸径生长曲线参数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 Mantel 检验来检验气候变量与木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7. 群体育种若干传统问题再议
摘要: 以群体为对象的育种是针叶树种遗传改良的主要途径,其涉及的传统科技问题主要有:育种周期与育种世代,育种群体,近交衰退,早期测定,选择策略,遗传参数估算模型,多点试验与良种选择等等,但传统理论与实践多有偏差。现对林木育种周期解读以所谓的"世代轮回"选择为基本理论,片面且不完整;高效林木育种体系必须会聚各种来源的卓异遗传材料,必须打破所谓"世代"局限;育种群体无"世代",充分发掘多来源卓异种质,以卓异亲本组为主体是育种群体的发展方向;近交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8. 山苍子性别分化机制研究
摘要: 山苍子是我国重要的天然香料树种,雌雄异株,因花器官发生退化因而从两性花转变为单性花。明确其性别分化机制将为山苍子早期性别鉴定及人为调控优化性别比例提供有利的分子工具。通过山苍子花芽形态发育和解剖结构特征明确花器官退化关键时期;利用退化关键时期内源激素分析、转录组分析等确定雌蕊退化相关候选基因;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原位杂交、基因过表达、瞬时转化等试验明确候选基因功能,并筛选靶基因。明确了山苍子性别分化关键时期——山苍子雌花中雄蕊的退化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59. 三种不同抗性杨树对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适应性响应
摘要: 不同品种的杨树对特定生物胁迫的抗性存在差异,但病菌侵染期间抗性品种的分子调控机制和关键响应组分仍不清楚。为了研究杨树对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onsdalea populi)的适应性响应,以田间试验及室内试验筛选的三种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包括 Populus deltoides。`Zhonglin 2025',Populus×Euramericana。`74/76'和Populus tomentosa cv `henan'为材料,开展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0. 非编码RNAs的交叉作用参与林木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
摘要: 非编码RNAs(Non-coding RNAs)通过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上调节靶标基因的表达在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ncRNAs已被广泛认为是林木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调节因子,对 ncRNAs参与林木响应各种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调控林木响应非生物胁迫的microRNAs(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环状RNA(circRNAs)研究的最新进展。此外,我们分析了miRNAs 和表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1. 毛红椿根萌克隆繁殖的miRNA挖掘
摘要: 毛红椿(Toona ciliata Roem.var.pubescens(Franch。)Hand。-Mazz。)是香椿属珍贵的用材树种,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经过前期的观察发现毛红椿在小群落中主要通过根萌的方式进行克隆繁殖,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可能是造成其遗传多样性降低进而引发濒危的原因,前期我们已对根萌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有基于此,我们对毛红椿根萌组织进行 miRNA 建库并测序,试图找到与转录组筛选出的候选基因相对应miRN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2. 不同地理唐古特白刺家系花粉形态多样性研究
摘要: 为了解唐古特白刺种内花粉形态的多样性,对不同地理的 6 个家系花粉形态进行研究。本研究材料来源于 2011 年收集野外种子并种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集新鲜花粉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进行拍照、测量,后对 6 个家系间的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唐古特白刺花粉为单粒形式存在,中等大小花粉粒,长球形,具三孔沟,萌发沟宽,存在连接,萌发沟脊面为两极小,中间大,呈"凸"形增大,纹饰类型为条状、脑状,并没有构成图案;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3. 三倍体白杨'北林雄株1号'小孢子的发生发育及其三体子代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 开发一种高效的植物三体筛选鉴定技术。以'北林雄株 1 号'为对象,在研究三倍体白杨小孢子发生发育的基础上,与银腺杨进行回交,建立非整倍体子代群体,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识别非整倍体子代个体的染色体组成,筛选疑似三体植株,进而运用改良卡宝品红压片法进行染色体计数,确认疑似三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选育获得杨树初级三体。在三倍体白杨'北林雄株 1 号'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中,存在染色体提前分离、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和胞质分裂提前发生等异常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4. 高温诱导杨树产生2n花粉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摘要: 探究高温处理诱导杨树产生 2n花粉的机制。利用 38℃高温,对处于减数分裂双线期的银灰杨花粉母细胞进行 3h、6h持续处理,利用获得的 2n花粉与银白杨单倍性雌配子杂交后,检测子代倍性。对筛选出的三倍体子代进行SSR分子标记,探究其遗传组成。进一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温处理后的银灰杨雄花芽进行表达谱分析,鉴定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确定了高温诱导银灰杨产生 2n 花粉的有效时期为终变期附近,且获得高达了 50.0-80.0%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5. 香樟与猴樟种间杂交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行为观察
摘要: 香樟的根茎叶中含有芳樟醇、龙脑、柠檬醛等挥发性芳香物质,是盛产芳香油类的经济树种。通过与生长速度更快、抗逆性更强的猴樟进行种间杂交,有望培育出主成分比例、得油率和地上生物量均高的"三高"新品种。然而,樟树的杂交育种进展缓慢,杂交育种技术尚未建立。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杂交花粉管萌发情况及花粉管生长行为,判断樟树种间杂交是否存在受精前障碍,为樟树种间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香料用樟树良种"赣芳 1 号"和"赣柠 1 号"为研究对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6. 新疆野苹果种子MsPYR1-like基因克隆、表达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摘要: PYR/PYL/RCAR基因家族作为脱落酸(ABA)受体,是参与早期ABA的感知和信号传递的三个主要成分之一,种子休眠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本研究对新疆野苹果种子MsPYR1-like基因进行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为了揭示其参与新疆野苹果种子解除休眠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前期新疆野苹果种子转录组数据库,分析结果获得新疆野苹果种子PYR1-like家族基因序列,克隆得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7. 柽柳耐盐及耐镉分子机制比较分析
摘要: 柽柳属(Tamrix)是典型的盐生植物,具有发达根系和分泌盐分的能力,在盐碱土壤的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柽柳也具有较高的镉(Cd)耐受性,并且具有分泌有毒金属的能力,展现出修复重金属和盐碱土复合污染土壤的潜力。一方面,有关柽柳的研究大都与抗旱耐盐相关;另一方面,经过对柽柳耐Cd机制的初步研究,发现其耐盐和耐Cd机制之间既存在交叉适应,又存在特异的抗性机制,这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Cd胁迫处理不同时间点的刚毛柽柳(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8. 重测序发掘大花序桉生长性状关联的遗传变异研究
摘要: [目的]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是优良的实木用材树种,其生长的遗传变异和关联基因组位点的研究对理解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挖掘分子育种的基因组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林木的连锁不平衡开展关联分析,建立树高、胸径等生长表型性状与遗传变异的关联性,找到调控性状的关联基因,鉴别候选的关键调控基因。[方法]通过IlluminaHiSeqTM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来源于澳大利亚昆土兰州的大花序桉群体,后引种至广西的 391 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9. 杂种落叶松花器官发育过程研究
摘要: 落叶松的良种供应受限于种子园产量的不稳定,通过施肥、激素处理及树体管理等措施种子产量得到一定提高,但未从根本上解决产量低、结实不稳定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落叶松的成花机理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良种产量和稳定性。以杂种落叶松二代种子园为材料,通过花期花量观测、形态解剖、激素测定、转录测序、外源激素处理等手段,结合生殖芽形成到传粉全过程中形态水平、细胞水平、生理水平、基因表达水平的特征对杂种落叶松开花生物学特性,花器官发育过程和成花诱导机理进行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0. 闽楠Hsf基因家族的鉴定、进化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摘要: 为了探究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在闽楠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中扮演的角色,以期将来进一步研究闽楠Hsf(PbHsf)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基础。我们首先以获得的闽楠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及其注释文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分析PbHsf基因的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顺式作用元件,使用RT-qPCR技术探索PbHsf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包括干…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1. 槲树雌花和种子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摘要: 槲树在我国地理分布范围广,生态适应幅度大,既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为阐明槲树雌花发育的生殖周期和发育时序特征。本研究以人工控制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槲树雌花为试验材料,通过形态学、生理指标测定及石蜡切片等检测方法,着重对授粉前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槲树雌花及子房外部形态变化,胚胎发育进程及胚败育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槲树一般子房 3-4 室,每室 2 枚胚珠,为多胚珠结构。在雌花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刺苞…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2. 蒙古栎用材林优良种源选择技术研究
摘要: 研究蒙古栎用材林优良种源选择的关键技术、优良种源的测定指标,探索蒙古栎种源的生长性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珍贵树种蒙古栎基因资源的挖掘、保存和利用以及构建育种群体和生产群体提供科学依据。以 25 个种源的蒙古栎为对象,以用材林培育为目标,利用 20 年生蒙古栎种源试验林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研究蒙古栎不同种源生长性状的差异。蒙古栎种源选择的关键技术包括:种源采种点的确定、采种林分和采种母树的选择、采种和种子处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3. 栓皮栎种内和种间杂交中花粉萌发规律的对比研究
摘要: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一个非常微妙且精确调控的过程,涉及雌雄配子(体)之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栎属(Quercus)是北半球占主导地位的树种,其种类多,分布广,且在栎树的各种间普遍存在着基因渐渗现象,这在其他植物中是少有的,因此栎树也被称为"进化上最成功的树种"。但是,栎树的有性生殖过程是否或如何为栎树的"进化最成功"做出了贡献,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栓皮栎为母本,栓皮栎和蒙古栎分别作为父本进行野外杂交试验,采集授粉后不同时间点的栓皮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4. 大数据智能时代竹子遗传育种机遇与挑战
摘要: 竹类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竹资源开发利用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 2022 年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之后,代塑专用竹子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其工业化利用的关键,因此竹类植物的遗传育种已成为竹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竹类植物营养生长期长,花期不确定的特性,阻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竹类植物也获得了大量的组学(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5. 菌肥影响阴香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轻基质肥力研究
摘要: 研究菌肥对龙脑型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轻基质肥力的影响,以合理开发利用菌肥资源,推动绿色生态种植。以 2 年生龙脑型阴香轻基质苗为对象,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菌肥分别处理 3 个月、6 个月,收集土壤样本,利用 16S测序技术和qPCR芯片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轻基质碳、氮、碳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对照样本龙脑型阴香根际轻基质中微生物以变形菌门(Proteob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6. 樟树CcBAD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摘要: 本研究基于前期樟树转录组数据,筛选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BADH,对该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命名为CcBADH.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cBADH基因长 1492 bp,编码 308 个氨基酸。与莲、澳洲坚果、蒂罗花、杧果的同源性达 75%以上,其中与莲的同源性最高(81%)。进化树将CcBADH与椰子、油棕、麻风树等聚为一类。预测CcBADH的氨基酸分子式为C1525H2439N405O427S13,分子量 33696.38,等电点 8…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7. PtrDJ1C,an atypical member of the DJ-1 superfamily,is essential for early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and lignin deposition in poplar
摘要: The nuclear-encoded factors and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during chloroplast biogenesis.However,many questions regarding these processes remain unanswered,particularly in perennial…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8. 欧美杨WRKY转录因子的抗虫功能研究
摘要: 明确欧美杨抗虫相关WRKY转录因子的抗虫功能,探索调控抗虫性的分子机制,为杨树抗虫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对美国白蛾取食欧美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抗虫相关 WRKY 转录因子;构建过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烟草或杨树,开展饲虫实验进行表型、生理生化、分子水平等指标测定,明确WRKY基因的抗虫功能;利用酵母双杂交、DNA亲和纯化测序(DAP-seq)、转基因植株的转录组及代谢组测序等技术揭示WRKY参与调控抗虫的分子机制。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到 42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79. 基于ISSR的油茶品种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研究
摘要: 油茶(Camellia spp。)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然而,油茶品种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对品种分类造成了困扰,对油茶育种和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基于ISSR标记对来自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和广西共 6 个原产地的共 90 个油茶品种(优良单株)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油茶品种分类、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采用天根(TIANGEN)植物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0.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PDR)transporters in Salix purpurea and their Roles in Response to Various Heavy Metal Stresses
摘要: 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PDR)transporters belonging to the ABCG subfamily of ATP-binding cassette(ABC)transporters are identified to involve in heavy metal tolerance.Willow is an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phytoremedia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1. 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
摘要: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日益严峻的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已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森林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载着如水土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诸多生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也提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此外,如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何确定不同地区适应未来气候变化且适宜种植的林木树种或生态型?;又如何达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2. 欧洲垂枝桦对PEG诱导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摘要: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欧洲垂枝桦(Betula pendula Roth)原产欧洲,1981 年引种到辽东山区,为探讨欧洲垂枝桦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明确欧洲垂枝桦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各生长生理参数与光合特性的变化,以综合评价欧洲垂枝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 处理模拟干旱胁迫,对胁迫后与复水后欧洲垂枝桦幼苗进行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叶片解剖结构、气孔结构以及细胞器超微结构观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3. 雌雄异型异熟胡桃楸性别分化关键miRNA的鉴定和分析
摘要: 胡桃楸是雌雄同株异型异熟植物,分为雌先型和雄先型两种类型,其在东北地区是良好的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miRNA是一类内源性真核非编码RNA,在植物体内对其靶基因有沉默作用。由 miRNA介导胡桃楸性别分化和雌雄异型异熟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胡桃楸雌雄先型的雌雄花芽进行MicroRNA测序分析,构建了12 个sRNA文库,共鉴定了310个已知的和278个未知的miRNA,对miRNA的长度、家族等信息进行统计。使用De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4. 杨树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IPT5应答低温胁迫功能研究
摘要: 低温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区域分布。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作为我国西北主要栽培的杨树品种,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抗逆性,但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对河北杨防护林的生态功能造成严重损失。为减少低温对杨树生长发育的损害,同时拓展其适宜引种区域,利用转基因技术调控植物细胞分裂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耐低温能力。本研究克隆了PtIPT5 基因,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叶盘法转化河北杨,并获得转基因株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5. 论林木常规育种与非常规育种及其关系
摘要: 在新技术育种迅猛发展的今天,厘清常规育种、非常规育种的内涵、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借鉴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育种乃至作物、畜禽育种的经验,有助于针对树种特点及其育种现状科学选择育种技术,更高效率地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早日迎接林木智能设计育种的到来。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自古代育种到现代育种乃至新技术育种的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其作用,并对常规育种、非常规育种进行了界定,其中,常规育种为选择利用通过有性过程自然实现基因重组及其利用的育种方法…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6. 柽柳2-Cys基因提高了植物的盐胁迫耐受性
摘要: 刚毛柽柳是典型的木本盐生植物,在含盐量为 1%的盐碱土中可形成天然林。此外,它还可以耐受干旱胁迫,是克隆耐旱耐盐相关基因和研究木本盐生植物耐盐机制的理想材料。过氧化物酶(Prxs)是一大类抗氧化酶,通过分解活性氧(ROS)来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Th2CysPrx 基因的胁迫耐受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刚毛柽柳耐盐分子机制及通过转基因植物提高耐盐性奠定基础。在本研究中,对转基因烟草在盐胁迫下种子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7. 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蛋白激酶PpCIPK27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摘要: 蛋白激酶(CIPK)是由 Ca2+ 介导的植物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在植物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从'小美旱杨'中克隆PpCIPK27 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和抗盐功能,为杨树抗逆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毛果杨全基因组数据库(https://phytozome.jgi.doe.gov/pz/portal.html),利用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设计引物,克隆获得'小美旱杨'PpCIPK27 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8. BpPIN1的可遗传表观修饰与裂叶桦的叶形相关联
摘要: [目的]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的变种裂叶桦(B.pendula'Dalecarlica')叶缘呈掌状开裂,因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旨在鉴定裂叶形成的遗传基因及作用机理。[方法]我们进行了混池分离群体分析(BSA-Seq)、基于分子标记的精细定位和SNP等位性检测,以鉴定控制裂叶桦叶形的基因。随后,展开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小RNA测序,McrBC-PCR等工作,探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9. AFEchidna is a R package for genetic evaluation of plant and animal breeding datasets
摘要: Progeny tes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and animal breeding programs,and mixed linear models are usually performed to estimate variance components of random effects,estimate the fixed effects(Best Linear Unbiased…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0. 黄樟素型沉水樟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摘要: 建立黄樟素型沉水樟茎段组织培养技术,为其苗木快繁提供参考。以黄樟素型沉水樟枝条为材料,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外植体采集时间、消毒时间和生长调节剂对黄樟素型沉水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5 月份采集黄樟素型沉水樟一年生半木质化枝,修剪成带 1~2 个芽茎段,用HgCl2 消毒 5 min,萌芽率最高,为 51.80%,污染率和褐化率最低,分别为 18.95%和 9.62%,其次是 7 月份,9 月份采集外植体污染率和褐化率分别达到 6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1. 芳樟茎段扦插生根过程生理变化研究
摘要: 樟树枝叶繁茂、树形优美,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樟树枝叶富含芳樟醇、柠檬醛、龙脑、桉叶油素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扦插和组织培养是樟树无性繁殖的重要方式,樟树的无性繁殖研究较多,但关于樟树生根机理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以芳樟成年树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修剪成一叶一芽茎段,研究芳樟茎段扦插生根过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变化趋势。IBA处理对插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2. Overexpression of an AP2/ERF family gene,BpERF13,in birch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through upregulating CBF genes and mitiga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摘要: The 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TF)i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in plants.To explore the role of AP2/ERFs in cold tolerance in woody plan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3. Growth adaptability and foreign gene stability of TaLEA transgenic Populus simonii×nigra
摘要: Improving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ed species is essential for forest production in saline-alkali areas.Transgenic hybrid poplars could provide potential genetic materials for adaptation to the semi-arid areas.We inves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4. 顽拗性种子板栗脱水过程中蛋白质组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顽拗性种子板栗脱水过程中蛋白质组和发芽能力的变化。[方法]以中国山东济南采集的成熟板栗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含水量胚轴的蛋白质组变化和萌发情况。[结果]基于相对和绝对定量的蛋白质组(iTRAQ)分析鉴定了 5201 个可信蛋白,20%含水量(MC)组具有最多的差异蛋白(DAP)和下调的差异蛋白,而10%MC组具有最多的上调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30%含水量时,与抗氧化系统和代谢系统相关的差异蛋白显着增加。在2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5. 杨树性别决定基因对杨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摘要: [目的]在植物界中,雌雄异株植物除了生殖器官表现出的二态性,在一些非生殖器官上也会观察到明显的次生性别二态性。这种次生性别二态性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和代谢物质积累等方面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种群水平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在分子水平上调控杨树性别决定基因的表达,探究植物性别决定基因是否对植物非生殖器官的次生性别二态性产生影响。[方法]通过在杨树雄株无性系"84K"(Populus.Alba×P.tremula var.gland…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6. 雌雄异型异熟胡桃楸性别分化关键miRNA的鉴定和分析
摘要: [背景]雌雄异型异熟是雌雄同株向雌雄异株转变的中间过渡形态。珍稀树种胡桃楸是雌雄同株异型异熟植物,分为雌先型和雄先型两种类型,其在东北地区是良好的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真核非编码RNA,其长度为18-24nt左右。在植物中主要通过靶向互补序列,调控靶基因表达,从而控制许多生物学功能。但由 miRNA介导的胡桃楸性别分化和雌雄异型异熟机制的形成尚不清楚。[结果]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胡桃楸雌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7. 日本落叶松木材性状与生长曲线参数的关系及其种源变异对降水的响应
摘要: [目的]了解木材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和环境变量的关系对林木复杂性状的遗传改良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木材性状的变异及其与生长曲线参数的关系,并确定影响木材性状的主要气候因子。[方法]测定了来自6 个种源 450 株日本落叶松的 15 个木材解剖和木材化学性状及生长性状。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估计这些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木材性状与树高和胸径生长曲线参数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 Mantel检验来检验气候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8. 欧洲垂枝桦对PEG诱导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摘要: [目的]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欧洲垂枝桦(Betula pendula Roth)原产欧洲,1981年引种到辽东山区,为探讨欧洲垂枝桦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明确欧洲垂枝桦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各生长生理参数与光合特性的变化,以综合评价欧洲垂枝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对胁迫后与复水后欧洲垂枝桦幼苗进行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和叶片解剖结构、气孔结构以及细胞器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9. Heterozygosity analysis of spontaneous 2n female gametes and centromere mapping of the diploid Hevea brasiliensis based on full-sib triploid populations
摘要: [Objective]The evaluation of maternal heterozygosity restitution(MHR)is vital in identifying the mechanism of 2n gametogenesis and assessing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2n gametes.[Method]In this study,three different f…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0. 基于CRISPR/Cas9介导抗旱耐盐PagHyPRP1基因编辑杨树获得及抗性评价1
摘要: [目的]由于干旱、半干旱和盐碱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创造抗逆林木新品种实现困难立地的栽培利用。[方法]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模式树种 84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根部主要表达的盐和干旱胁迫响应负调控因子富含脯氨酸蛋白等位基因PagHyPRP1(PagHyPRP1A和PagHyPRP1B)进行多位点基因组精准编辑。利用PCR产物测序和单克测序技术对编辑植株…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1. LEA家族基因参与仁用杏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
摘要: [目的]仁用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干果树种、木本油料树种和植物蛋白饮料树种。由于仁用杏休眠期短、花期早,易遭受晚霜为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因此了解低温条件下仁用杏花期调控的响应机制,实现花期的人为调控是解决仁用杏低产和不稳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该研究以拟南芥AtLEAs和杨树PtLEAs 序列为种子序列,通过 blast在仁用杏"龙王帽"基因组中鉴定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2. 欧美杨幼苗对不同光照时长的响应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光照时长在杨树早期育苗过程中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本文以16个欧美杨无性系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光谱LED灯设计11 h、12 h、13 h、14 h、15 h和自然光(CK)六个光照处理。进行了150 d的光照处理实验,每隔15 d对幼苗的苗高(H),地径(GD),节数(NN),叶片数(NL)和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调查和测量。通过建立并筛选生长模型的方式展示欧美杨幼苗对不同光照时长的响应,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3. 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木对不同光周期处理的生长与生理响应1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木生长性状表现,筛选高效评价美洲黑杨光周期敏感性的性状指标,明确光周期对不同敏感度美洲黑杨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设置两种光周期处理(光照16h/暗期8h,光照8h/暗期 16h),通过对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美洲黑杨12个生长性状多时间点连续观测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获取美洲黑杨生长性状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 D值。采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4. Genomes of Complete Chloroplast of Valuable Toona Species:Basic Features,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Phylogenetic Evolution in Meliaceae
摘要: [Objective]Toona is a highly economically valuable genus which has an extensive range of genetic resources.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s crucial for carrying out breeding work because of the underex…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5. Combined Multi-omics and GLK Gene Editing Offer Insights into Coloration in Golden-leaf Tree
摘要: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is an important tree species with ornamental,medicinal,and ecological values,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East Asia and introduced to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K.paniculata'Jinye'is a mutant varie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6. 樟树根际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研究
摘要: 以芳樟醇型樟树根际土壤、根、茎、叶和果为材料,通过16S rRNA 扩增子测序评估根际土壤细菌及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樟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要由 γ-变形菌纲、α形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嗜热油菌纲、芽孢杆菌纲、酸杆菌纲等组成,而γ形变形菌纲是樟树主要的内生细菌。细菌多样性表现出依赖于植物器官的现象,证实了樟树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细菌群落的生态位分化。确定了樟树根际土壤和不同组织器官的核心细菌。研究结果对园…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7. 油茶NAC基因鉴定及对干旱胁迫响应分析
摘要: [目的]NAC是参与调控植物逆境胁迫反应的的一类特异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干旱胁迫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油茶是南方丘陵山地重要的经济树种,主产区夏季干旱严重影响了油茶生产。研究油茶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明确油茶NAC基因家族成员并探究其对干旱胁迫响应的表达特征,本研究以油茶全长转录组为参考,通过蛋白序列比对和保守功能域,鉴定了 67个CoNAC 基因家族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各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亚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8. 杉木大径材-闽楠复层林经营对林分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摘要: 通过研究杉木大径材-闽楠复层林经营对杉木林林分生长的影响与大径材的培育效果,为实现大径材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24年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本研究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进行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大径材-闽楠复层林研究,设置套种闽楠,杉木保留密度40 株/亩与套种闽楠,杉木保留密度60 株/亩两种间伐保留密度,同时以不间伐不套种措施作为对照。通过在杉木纯林择伐林地开展林下闽楠珍贵…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9. 杨树茎高-直径多阶段生长的QTL定位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杨树生长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之间过渡的发育遗传程序,结合树木生长过程中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茎高-直径复合性状进行QTL定位,深入解析控制复合性状阶段生长及过渡的遗传结构,对森林培育以及改善林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64个全同胞杨树群体及其父母本为实验材料,获取茎高和直径1-24年的动态生长数据,利用Lotka-Volterra(LV)微分方程组描述幼年期两个性状的相互作用,2个logistic函数分别描述成年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0. 榧树不同优良自然变异类型对香榧种实品质的影响
摘要: [目的]明确榧树不同优良自然变异类型对香榧种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安吉县刘家塘香榧基地内立地、管理条件相对一致的早缘榧、小籽象牙榧、立勤细榧、东白珠、象牙榧、龙凤细榧、东榧 1 号、东榧 2 号、磐安长榧、长籽象牙榧、圆酥榧、安圆榧的种实为对象,于 2022 年 9 月中旬香榧种实开裂后,对 12 个香榧品种(优株)进行样品采集,每个香榧品种(优株)10 株样树,每株样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共采集 20 颗开裂的种实,随即放入携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1. 不同树龄间香榧种实品质的差异性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树龄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种实外观性状、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探究香榧树龄变化对其种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榧种实为实验材料,采集同一产地内不同树龄(20~50,300~500,1000 年以上)充分成熟的香榧种实,通过对香榧种蒲形指数、种形指数、种蒲质量、种核质量等 10 个外观性状指标,及油脂含量、脂肪酸组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矿物质元素(钾,钙,镁,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2. 福建青冈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摘要: [目的]福建青冈(Quercus chungii F.P.Metcalf)属壳斗科(Fagaceae)青冈属(Cyclobalanopsis)常绿高大乔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优质硬木类珍贵用材造林树种,当前,福建青冈资源存量较少,种子因其特殊的"树发芽"特性,种子育苗成苗率低,福建青冈苗木短缺,因此,研究建立福建青冈体细胞胚胎发生无性快繁技术体系,生产福建青冈优质种苗,对满足珍贵用材造林对福建青冈种苗的迫切需求,意义重大。[方法]本研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3. 根系损伤强度对不同大小毛白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形态大小与断根起苗移栽强度对毛白杨生长情况和生物量分配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形态差异毛白杨响应根系损伤及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季末在20加仑桶种植的一年生"北林雄株一号"毛白杨中筛选大苗(高317.44cm、胸径14.3mm、地径29.95mm)和小苗(高 154.18cm、胸径 4.43mm、地径 12.44mm))2 种形态苗木,次年 3 月初以低强度损伤(T1-10倍地径)、高强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4. 南方型黑杨湿心材特征及形成原因初探
摘要: [目的]杨树(Populus L。)是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阔叶用材树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径材培育用树种。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以黑杨派为主的杨树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普遍出现"湿心材"问题。湿心材总体表现出心材含水量高,颜色深,干燥困难等特征,且胶黏性能和加工性能差,木材利用率和商品率下降,是限制黑杨作为大径级工业资源材培育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南方型黑杨的一种重要的木材缺陷,亟需探明其湿心材的形成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5. 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更新限制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山林区成熟油松人工林中油松更新苗的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探究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限制因素,为后续油松人工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成熟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 3 块 0.25hm2 成熟油松人工林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对现存油松更新苗年龄结构进行研究,并采用种群动态数量化指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油松更新苗数量动态;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油松更新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6. 城市有机废弃物堆肥对苗圃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利用园林废弃物好氧堆肥(G)和厨余垃圾及城市污泥协同厌氧堆肥(K)按照不同配比在杨树苗圃表层土壤施用,研究其对杨树苗圃地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施用配比的效应,以期为城市有机废弃物在林业育苗中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园林废弃物好氧堆肥和厨余垃圾及城市污泥协同厌氧堆肥的 5 种施用配比(质量比 4∶0、3∶1、2∶2、1∶3、0∶4),并以不施肥(CK)和常规复合肥料施用(CF)作为对照,于春季杨树扦…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7. 不同黑杨无性系对土壤氮素形态的吸收选择性
摘要: [目的]杨树(Populus L。)是我国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氮是杨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也是杨树人工林生产力提升的最主要限制性因子。传统的杨树纯林多代经营导致土壤氮素养分的大量消耗,进而引起地力下降,而树种混交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缓解地力下降问题,但是因为操作管理困难,并且目标产量低,其接受度受到一定限制。不同杨树基因型在氮素形态的利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吸收偏好,从充分而有效利用土壤养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8. 中国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和干旱事件的响应
摘要: 目的:全球范围内的气候观测表明,干旱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增加,但不同龄级的树木生长对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干旱事件的反应尚不清楚。方法:我们通过比较中国辽西半干旱地区的油松人工防护林的幼龄林(20~30a)和中龄林(30~50a)的径向生长、抵抗力、恢复力和复原力来比较不同林龄油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对干旱事件的适应性。我们进行了树芯取样调查,用树木径向生长量G来量化抵抗力、恢复力和复原力这三个指标。实验采用的气温降水数据来自彰武县气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19. 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对杨树人工林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充分发挥着巨大的减排增汇效益,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效应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重要途径。我国杨树人工林占人工林总面积的 13%,其碳汇效益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支撑。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效应,但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问题缺少必要的认识,特别是林下植被管理以及多样性对人工林土壤碳库稳定性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极为缺乏,无法正确评价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0. 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6
摘要: [目的]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更新恢复影响显著,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为植被恢复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hanica)林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种子库采样,土壤种子库萌发,地上植被调查,探讨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结果]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林海拔(1600-2700 m)的范围内,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Jaccard…
发布时间:2024-06-13
721. 太行山与燕山交界处 4种落叶栎树的种群研究揭示了栎树遗传变异和遗传渗透
摘要: [目的]栎属植物(Quercus spp。)被认为是研究植物进化和自然基因渗入的模式植物。然而,在同一区域同一物种中经常发生种间杂交,导致种间界限模糊,阻碍了育种的发展。北京地区是我国乡土落叶栎树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几种栎树的重叠区。因此,亟需对 4 种落叶栎树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在太行山与燕山交界采集了 4 种栎(栓皮栎Q.variabilis、蒙古栎Q.mongolica、槲树Q.dentata和槲栎Q.…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2. 长期水氮添加处理对毛白杨不同冠层枝条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明确长期的灌溉和水肥耦合处理对毛白杨冠层枝条水力结构和水力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与林木生长间的关系。[方法]以 6 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大田环境下设置了高水高肥(WhN)、低水高肥(WlN)、高水灌溉(Wh)和天然雨养(CK)四类长期水氮添加处理,将林木树冠均分为上、中、下三个冠层,探究林木生长、枝条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功能对水氮添加的响应。[结果]研究发现仅高水灌溉处理显著提升了毛白杨人工林的生长,两类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3. 灌木种植模式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调控灌木生长,对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重要作用。在半干旱生态系统中,灌木从单栽到混栽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代谢特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AMF又发挥怎样的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对内蒙古大青山 3 种乡土灌木进行单栽和混栽,同时设置了接菌(+AMF)和不接菌(-AMF)的处理,测定了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活性和AMF丰富度和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生态酶化学计量学和微生物营养限制的差…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4. 山桐子雌雄及两性花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摘要: [目的]对山桐子雌、雄及两性花发育过程进行外部形态和内部微观构造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丰富山桐子成花基础理论和人工调控山桐子的开花结实等提供依据。[方法]在山桐子雌、雄及两性花发育过程期间,观察并拍照记录雌、雄花芽和雌、雄以及两性花的花序和小花的外部形态变化;采用普通石蜡切片技术对雌、雄以及两性花的内部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山桐子 3 种不同性别的花在花器官发育初期都有雌蕊和雄蕊,三者发育初期都处于"两性花"时期,但是在"两性花"…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5. 广元市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分析国家储备林项目政策、规划,调查广元市实施进展及问题,提出措施建议。2022 年广元市项目启动、策划、包装、勘察设计、启动实施。广元市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 13 个获省林草局备案,总投资 217 亿元,获授信 35.2 亿元,意向授信 13.76 亿元,朝天区已实现提款 1 亿元。朝天区纳入省级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2023 年国家林草局《"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引导金融资本建设储备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6. 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解析柠檬醛型猴樟单萜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柠檬醛型和非柠檬醛型的猴樟成熟叶中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测定叶片精油主成分,综合比对三者差异,探究柠檬醛型猴樟单萜合成机理,为提高猴樟中柠檬醛含量提供分子依据。方法 在6 月猴樟出油率最高,柠檬醛含量最高时,以三个柠檬醛型猴樟无性系(B1、B2、B3)和一个樟脑型猴樟无性系(B0)为试验材料,通过水蒸气法提取精油后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叶片精油成分,同时对叶片进行有参转录组测序和挥发性代谢组测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7. 辽东山区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特征与林木生长关系
摘要: [目的]树冠是林木形成碳水化合物和生产力的重要场所,摸清林木与树冠生长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对理解植物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辽东地区 60 块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var.changbaiensis)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对阴坡、阳坡两个坡向和 3 个林龄阶段(15-16a、23-26a、49-56a)林木和树冠生长进行了研究,其中树冠生长指标包含了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和复合指标 3 种类型。[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8. 转录组分析为无患子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摘要: [目的]通过对无患子雄性不育系雄花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研究其花粉发育异常的主要时期及原因,利用RNA-seq技术探究影响雄花育性异常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进一步了解无患子花药及花粉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加速选种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方法]对无患子雄性不育系雄花和野生型雄花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形态特点和生理染色观察),确定不育系花粉发育异常时期及原因,测定异常时期内源激素水平,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发育差异阶段转录组进行分析,利用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29. 内蒙古自治区不同退化程度元宝枫天然林的根系适应策略
摘要: [目的]元宝枫是一种集生态、观赏、食用油、医疗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优良树种,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人为干扰下,我国最大的元宝枫天然种群聚集地——内蒙古自治区的元宝枫天然资源退化严重,大量优良种质资源分布区域萎缩,天然更新难以保存。根系性状能反映植物对不同条件的适应策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通过研究元宝枫根系生长策略,为深入认识不同退化程度元宝枫的生存机制,保护优良种质资源和提高元宝枫培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0. 贮藏条件对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贮藏期间水曲柳种子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水曲柳种子短期干燥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贮藏在-20℃和室温(25℃±2℃)下的含水量 14%水曲柳种子为材料,分别测定种子的电导率、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选择萌发表现最稳定的含水量 7%种子在-20℃贮藏处理作为对照。[结果]含水量 14%种子在室温下的电导率始终高于其他处理,0 d~180 d 时MDA 含量持续升至4.60 mmol/L,SOD活性呈"S"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1. 施肥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结实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给植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会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轮伐期延长和森林衰退等问题。合理的集约化管理能够提高森林生产力、促进树木生长、结实以及缩短轮伐期。施肥是森林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人们仅对速生树种(获取木材)进行集约化管理,对长寿命树种特别是具有双重商业价值(如红松收获种子和木材)的树种集约化管理鲜见报道,确定集约化管理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吉林省寒葱岭林场 25 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2. 闽西无患子高产施肥阈值与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 [目的]合理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但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土壤条件下氮、磷、钾配比所表现出的最佳效应存在差异。为了确定闽西地区无患子'媛华'高产的施肥配方,开展本研究。[方法]按照"3414"田间试验方法,进行氮、磷、钾不同配比实验设计,对无患子'媛华'产量、土壤因子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筛选最佳的氮磷钾施肥方式,采用通径分析、冗余分析筛选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1)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显著影响无患子'媛华'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3. 多功能树种山桐子在多功能森林培育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为适应新时代多功能森林培育的要求,介绍了多功能树种山桐子的特点,以期为多功能森林培育提供参考。[方法]在综合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山桐子在新时代主要类型多功能森林培育中应用的可能性和价值[结果]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多功能林,可以充分发挥山桐子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等特性的同时,为林下植被提供一定的光热资源,也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利于生物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山桐子树干…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4. 水氮耦合对轮伐末期毛白杨纸浆材生长及土壤水养特征的影响
摘要: [目的]水肥耦合被普遍认为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目前国内研究多为短期水氮效应研究,缺乏轮伐期末对毛白杨纸浆材水氮耦合的探讨,本文旨在明确轮伐期末毛白杨最佳灌溉施肥策略。[方法]本文以栽植于鲁西北平原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取大田滴灌水氮耦合试验,研究灌溉施肥后的第四个生长季内(4 月~10 月)各水氮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土壤体积含水率(SVWC)的时空动态变化和生长季末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养分规律,从而确定轮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5. 马尾松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后期的效应研究
摘要: (1)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密度均随林龄增长呈下降并且有趋向一致的趋势,林分 6~11 年与16~25 年为自然稀疏高峰期,然后各处理稀疏速度相近且平缓,这一规律说明初植密度差异并不能改变马尾松人工林最终的林分密度。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生长无显著影响;(2)21 年生前不同密度间胸径与单株材积一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是 21 年生后随着林分密度逐步趋同,胸径值与单株材积也逐步趋同,如果培养长周期的大径材林,可以降低造林密度或减少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6. 常绿针叶树越冬期间非光化学持续猝灭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常绿针叶树为了应对越冬期间的零下低温与强光照等冬季逆境导致的光氧化伤害,进化出了一种可以使其在夜晚也保持热耗散的状态的非光化学"持续猝灭"的保护机制,这一假说被学者们广泛认可。针叶树持续猝灭并不是一种独立于以往非光化学荧光猝灭模式的新机制,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是复杂的,其发生规律、调控模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从持续猝灭的测量方法和光合机构构象与色素含量变化等生理机制调控两个角度综述了持续猝灭的研究现状:1)已有的根据夏季叶绿素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7. 无患子MADS-bo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SmAP1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无患子的MADS-box基因家族的成员及其分类,阐明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规律及功能,并选取关键基因SmAP1进行功能验证,以期为无患子开花调控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无患子的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出MADS-box基因家族并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顺式作用元件和蛋白理化性质等。同时,分析MADS-box在各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表达模式,并利用RT-qPCR技术进行关键基因表达量的验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8. Init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nning Patterns on Carbon Storage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摘要: Reasonable management mode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carbon in forest ecosystem,and serve as a sustainable carbon sink to store atmospheric CO2.In this study,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was selected as the re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39. 简单且高效地施加基肥—以蘸根的方式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蘸根后尾巨桉幼苗综合生长状况,筛选优良的蘸根肥配方,研究蘸根促进根系生长、改善幼苗整体生长质量的机制,探讨用蘸根的方法施基肥的可行性,为尾巨桉科学施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尾巨桉幼苗为对象,用 7 种基肥配方进行蘸根,并设 1 组清水对照,2 个月内持续调查幼苗生长、根系、生物量、光合和养分累积的变化,以相关性分析探讨根系性状与其他性状的联系,并用主成分分析分别筛选出 1 个月和 2 个月内幼苗性状综合得分最高的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0. 培土对油茶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油茶抗寒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培土厚度与油茶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油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油茶抗寒性和提高抗寒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造林 7 年的"大别山 1 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在油茶植株根际周围进行培土,研究培土厚度 5cm(T1 处理)、15cm(T2 处理)、25cm(T3 处理)、对照(不培土)四种不同处理对油茶抗寒性的影响。培土 60 天后,比较不同培土厚度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温度等土壤物理性状,油茶叶片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1. 香榧树根系病原真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摘要: 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等土传病原菌引起香榧根腐病是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常见的土壤病原菌检测法有平板培养法,但该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无法做到菌株定量等缺点。因此本研究了建立对这三种土壤习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及香榧病害预防的核酸检测体系,本研究基于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2. 浸种和播种深度对樟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 樟树是我国优质的经济绿化树种,播种育苗是培育樟树幼苗最主要的方式。但是,樟树种子具有硬实现象,表现为种皮的机械障碍、透水透气性差、含有萌发抑制物等,在自然条件下存在萌发率低、发芽迟缓、发芽不整齐等问题。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损伤、温水浸泡、干湿交替、辐射和高压处理等物理法,酸碱腐蚀、溶剂浸泡等化学法,以及微生物分解等生物法。其中,温水浸种法具有便捷有效、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苗木种子的播种前处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3. 不同激素处理对青钱柳嫩枝扦插生根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青钱柳属胡桃科青钱柳属,是我国特有的单属种植物,属于珍稀树种,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但是,青钱柳存在扦插难生根的问题,为提高青钱柳的生根质量和生根率,设计了不同的激素处理,对青钱柳插条生根和生长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方法]试验采用广西金钟山的优良家系平茬苗的当年生萌条为材料,设置了 6 种激素配方处理(IR1#、IR2#、IR3#、SR2#、SR3#、ABT-1(CK)),于 7 月 13 日(第 0 d)、8…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构树外植体快繁体系的影响
摘要: 构树是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构树的有性繁殖不仅发芽率低,而且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可有效提高构树的繁殖效率。本研究将野生构树的叶片和带芽茎段做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建立了适合构树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体系。此外,通过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构树外植体生根数的影响实验,筛选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将构树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当根长到 4cm时进行炼苗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5. 不同热解温度的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摘要: 生物炭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然而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所发挥的性能是否不同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青钱柳盆栽为试验对象,以热解温度为梯度设计 4 种处理(不添加生物炭、添加杨树锯木屑、添加 350℃制备的生物炭、添加 600℃制备的生物炭),探究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处理下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各处理内细菌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较为一致。微生物Beta多样性结果显示四种处理之间同样没有显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6. Responses of Physiology,Photosynthesis and Related genes to Saline Stress in Cornus.hongkongensis subsp.tonkinensis
摘要: Cornus.hongkongensis subsp.tonkinensis is a native evergreen species with high ornamental values for abundant variations in color of leaf,bract,fruit and the gesture of tree.To broaden its cultivation in coastal saline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7. 不同土壤pH和铵硝态氮配比对杉木和木荷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pH和铵硝态氮配比环境下对杉木和木荷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适合杉木和木荷生长的最佳pH和铵硝态氮配比环境,为提高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一年生杉木和木荷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 3个栽培基质pH水平:pH= 4.5、pH= 5.5、pH =6.5,在N素总量相等的条件下设置 5个铵硝配比(NH4+-N∶NO3--N)处理:10:0、7∶3、3∶7、0∶10、5∶5(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8. 不同土壤pH和铵硝态氮配比对杉木和木荷幼苗生理特性及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在土壤酸化和氮(N)亏缺及异质性分布环境加剧的背景下,探究不同土壤pH和铵硝态氮配比的栽培环境对亚热带主要针叶树杉木和阔叶树木荷幼苗生理特性和根茎叶氮含量的影响及差异,可为筛选适宜 2 个树种生长的最佳土壤pH和氮形态配比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杉木和木荷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pH水平(pH1=4.5和pH2=6.5)和5 个铵硝态N配比(NH4+-N∶NO3--N分别为10∶0、7∶3、3∶7、0∶10、5∶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9. 湘南"常寒 1号"桉树萌芽更新规律研究
摘要: [目的]以湘南地区"常寒1号"人工林木为研究对象,欲系统地探究其诸多生长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分析萌芽更新伐桩上芽点数与各芽点平均萌条数的相关性,以及总萌条数、各芽点萌条数与主萌条的部分生长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不同水平的伐桩高度、直径处理对伐桩芽点数、芽点区位、主条萌发点区位的影响,以及萌芽点的不同位置水平对该点萌条数的效应;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桩高、桩径 2 种处理对伐桩总萌条数、各阶段主萌条长度、直径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0. 杉木近成熟林林分密度对林下套种闽楠根系生长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研究杉楠复层林林分密度对林下套种闽楠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杉木林分密度下不同土层闽楠根系生物量、细根形态特征及土壤物理性质,分析比较不同杉木密度的杉楠复层林中闽楠的根系分布情况、根系平均直径以及土壤持水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同一杉木林分密度下闽楠根系生物量随着根系在垂直土层分布的深入而增加;在适当的杉木林分密度内,随着杉木林分密度的增加闽楠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适当的杉木林分密度内,不同杉木密度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1. 繁殖方式对杉木根系不同序级生物量、形态性状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了解繁殖方式对杉木幼苗根系不同序级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的影响,有利于认识杉木因繁殖方式影响幼苗个体根系早期发育水平及生长策略的差异。[方法]以种子萌发、组织培养和无性扦插等繁殖方式培育 1年的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杉木根系不同序级生物量、形态性状与组织碳氮含量的差异,并分析根系生物量不同序级测定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杉木幼苗因繁殖方式影响根系早期生长策略的差异性。[结果](1)不同繁殖方式培育的杉木幼苗根冠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2. 基于"驻留生态位"杉木天然更新研究进展
摘要: 森林天然更新是利用大自然进行森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学过程,是杉木人工林实现自我繁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森林更新仍以人工更新为主,受生境异质性、种源、凋落物、人为干扰以及群落的差异性等多因素影响。随着人工林成熟期的到来,杉木人工林的衰退与天然更新困难的问题逐渐显现,更新问题也逐步成为杉木人工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主要因素,如何保证杉木天然更新尤为关键。本文就森林天然更新方式及杉木人工林更新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总结了杉木天然更新的影响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3. 模拟氮沉降对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氮沉降对不同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为南方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荷和卷荚相思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选择 2,6和 12 g/L硝态氮(KNO3)、铵态氮((NH4)2SO4)、混合氮(NH4NO3)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木荷和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发芽抑制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KNO3、…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4. 氮沉降模拟对杉木和枫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探讨氮沉降对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硝态氮(KNO3)、铵态氮((NH4)2SO4)、混合氮(NH4NO3)为三种氮源,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 4个不同氮沉降梯度(低氮沉降、中氮沉降、高氮沉降和正常对照),比较不同氮沉降处理对杉木和枫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揭示杉木和枫香种子对不同形态氮沉降的响应机制,为筛选氮沉降适应能力强的造林树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越高浓度氮沉降对种子萌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5. 中龄林修枝对杉木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要: 为培育杉木大径级无节柱材,探讨修枝对杉木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规律,2003年以 17年生杉木中龄林为研究对象,设计杉木人工林修枝与不修枝试验,2023 年在中龄林修枝 20 年后进行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龄林修枝前 2a内显著促进了杉木胸径年生长量,对树高、蓄积量年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随后修枝对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年生长量的影响逐渐减弱,修枝 20年后修枝对杉木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中…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6. 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生长性状和侧枝发育特征的比较
摘要: [目的]为探究不同杉木无性系早期生长性状与侧枝发育特征的差异,早期筛选适合杉木大径材和无节材培育的优良无性系。[方法]选取福建省顺昌埔上林场的 12 个 3 年生洋系列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并以埔上林场培育 2 代、3 代实生苗为对照,连续两年进行树高、地径、侧枝节间距、侧枝长度、侧枝基径、侧枝角度、侧枝数、冠幅高度和冠幅面积等调查分析。[结果]不同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与侧枝发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洋058 和洋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7. 不同外源根系挥发物对杉木响应低磷胁迫的影响机理
摘要: [目的]为深入探究植物根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植物响应胁迫的影响,明确不同外源根系挥发物对杉木响应低磷胁迫的影响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耐低磷M25号杉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不同磷浓度下不同外源挥发物(丁香酸和 1-丁烯)处理,并对处理后杉木幼苗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直径、SOD、POD 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幼苗地上部分叶绿素、Fv:Fm等光合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磷含量、磷累积量以及磷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利用蛋白组学方法…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8. 杉木林分密度对套种闽楠树型、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杉木林分密度林下套种闽楠树型结构、叶片光合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杉木近成熟林林分质量精准改造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 21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75株/hm2、570株/hm2、630株/hm2和 810株/hm2等4个间伐保留密度处理,分别进行林下套种 900株/hm2闽楠形成杉阔复层林,测定分析林下套种 5a后闽楠冠型、侧枝长度、分枝角、叶片表型、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值,…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9. 毛竹林下套种黑皮鸡枞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毛竹林下套种黑皮鸡枞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毛竹林下套种黑皮鸡枞(OudemansieIIa raphanipes),设置三种基质(A:25%木屑+75%竹屑、B:50%木屑+50%竹屑、C:75%木屑+25%竹屑),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研究毛竹林下套种黑皮鸡枞后竹林生长和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A、B、C三种基质套种黑皮鸡枞后,毛竹林成竹率和新竹胸径均显著高于CK.与对照相比,套种样地土壤pH…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0. 结构调控对人工用材林生长及生理生态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 结构调控是人工用材林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通过间伐进行密度调控以及通过修枝进行树体管理。间伐与修枝作为两项重要的结构调控措施,广泛应用于人工用材林的培育与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并提高出材品质,对用材林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有关林分结构调控对人工用材林林木生长影响开展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调控能够从多方面促进人工用材林林木生长,但这种促进作用受到间伐修枝强度、处理后经历的年限及立地条件等因素的显著影…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1. 根蘖与嫁接繁殖灵武长枣不同时期果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果实品质内在机理差异,为提高其果实品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白熟期(NB)、着色期(NZ)、成熟期(NC)和嫁接繁殖白熟期(JB)、着色期(JZ)、成熟期(JC)的果实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果实转录组测序,筛选与根蘖和嫁接繁殖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差异相关的差异基因,初步探究根蘖和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果实不同时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2. 灵武长枣根蘖与嫁接繁殖土壤微生物的差异研究
摘要: [目的]灵武长枣因其较高的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备受人们青睐,同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但是不同繁殖方式下灵武长枣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尚不清楚,[方法]本文以根蘖和嫁接繁殖方式下的灵武长枣为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这两种繁殖方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根蘖和嫁接两种繁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相似,均以Ascomycota(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以Fusarium(镰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3. 毛竹林带采伐宽度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
摘要: 毛竹带状采伐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而提出的新理念,探讨带状采伐宽度对土壤养分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对选择合理的采伐带宽,支撑毛竹林采伐模式的更新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本研究设置 4种采伐带宽(3 m、6 m、9 m、12 m)的试验样地,以传统择伐毛竹林为对照(CK),比较不同处理土壤C、N、P含量及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加,土壤C、N、P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伐带宽 6 m时含量最高,12 m时含量最低;土壤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4. 不同品系杉木幼苗侧枝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摘要: 为筛选出株型良好、侧枝条件优良的杉木幼苗,在福建农林大学温室大棚内种植三个不同品系杉木一年生幼苗(洋 020无性系组培苗、洋 061无性系组培苗和湖北罗田垂枝杉)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苗木生长量、侧枝生长指标,比较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的差异,分析杉木侧枝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平均苗高、地径、高径比在三种不同品系杉木幼苗间均有显著差异,洋 020以高度生长为主,垂枝杉以地径生长为主;(2)侧枝轮数、数目、长度、角度在三个不同品系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5. 青钱柳流式细胞术预测倍性方法的初步建立
摘要: [目的]本试验以不同保存状态下的青钱柳叶片为材料,探究样品与解离液的差异对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达到对青钱柳流式细胞分析方法的初步建立。试验以不同贮存方式下四倍体青钱柳幼嫩叶片为材料,探究LB01、GPB、mGb、WPB和 Tris-MgCl2解离液对鲜样(4℃)、冻样(-20、-40和-80℃)和硅胶干燥样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的适用性和贮存方式和时间的差异。[结果]对于 4℃保鲜和硅胶干燥 7 d的叶片,使用mGb解离液所出峰图效果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6. 两种叶色青钱柳叶片色素、多酚含量及光合特性差异
摘要: [目的]青钱柳是多功能树种,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叶色青钱柳叶片色素、黄酮和单宁两类多酚含量及其光合特性的差异,为青钱柳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季节动态分别采集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的新叶和成熟叶测定花色素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单宁和黄酮含量,并定期测定4种叶型的净光合速率(Pn)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叶型间的差异。[结果]红叶青钱柳的新叶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叶型(P&l…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7. 温州 40a生降香黄檀心材率和木材性质研究
摘要: [目的]为分析降香黄檀在温州引种 40a后的木材特性,最终为降香黄檀在温州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引导。[方法]本文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 40a生降香黄檀样株为对象,测试分析其心材率变化和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并与其他地区降香黄檀木材特性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温州 40a生降香黄檀的心材率最大为根径处 45.36%,6.5m以下的平均心材率为 14.69%;心材的平均气干密度为 0.792g·cm-3,接近香枝木类心材气干密度要求,且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8. 杉阔混交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磷组分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不同林分、土层、粒径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碳氮磷组分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南亚热带森林土壤修复与地力提升及其土壤碳氮磷循环过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于 2020 年 11 月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大青山实验场选择杉木纯林、杉木-火力楠和杉木-米老排混交林,运用干筛法将采集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 cm)的原状土分离>2、1-2、0.25-1 和<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69.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differential protein expression of P.baillonii seedings under low phosphorus stress
摘要: [Objective]Paramichelia baillonii is a rare and fast-growing tree species in subtropical China.The acidic red soil in southern China severely limits its growth as it lacks sufficient available phosphorus(P),resulting i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0. 多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有益与致病菌分布格局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以冀鲁地区的多年生杨树(毛白杨与欧美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微生物群落。探索多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特征和功能特征,明确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主要有害菌和有益菌,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冠县苗圃场与河北省威县苗圃场 40年生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 15 年生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为研究对象,采集杨树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对其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1. 产铁载体耐镉内生菌筛选及与湿地松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
摘要: [目的]从矿区优势木本植物中分离、筛选出兼具产铁载体与耐镉(Cd)能力的多功能内生菌,探讨其植物促生特性以及与湿地松联合修复 Cd 污染土壤的潜力,以期为多功能内生菌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产铁载体的多功能 Cd2+耐受内生菌,通过Cd2+最低抑菌浓度、Cd2+去除率与土壤Cd赋存形态等指标评估菌株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采用盆栽试验优选验证内生菌-湿地松联合修复 Cd 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2.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海南岛橡胶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我国化肥零增长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可减少因过量使用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在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中普遍推广。然而,在橡胶种植过程中,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橡胶园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组分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在海南岛中部的一个开割 12 年的橡胶园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置四种处理(CK:不施肥;NPK:单施化肥;NPKM:1/2 化肥加 1/2 未堆肥的有机肥;NPKO: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3. 林业数字孪生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孪生技术在林草行业的应用[方法]以模型和数据为基础,针对物理世界的森林实体,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出一个多维度、多时空尺度、多学科、多物理量的动态虚拟森林模型,能够与物理森林实体保持实时交互反馈,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算法模拟等,通过虚拟森林模型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森林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从而分析和优化实体,最终实现实体与数字模型的共享智慧与协同发展。[结果]林草行业具有生长环境复杂、数据繁多、应用场景特殊等特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4.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在其培育连续生长周期内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 1-15a林龄杨树人工林,测定其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并采集各林分 0-20cm的土壤测定其物理(土壤温度、湿度和密度)、化学(pH、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硝态氮)和生物特性(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1)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全氮、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变化。有效磷和速效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5. 已退化杉木林中补植刨花润楠通过增加土壤磷限制性提高土壤碳含量
摘要: [目的]杉木林是受退化困扰的世界主要用材林之一,在已退化杉木林补植阔叶树是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植物碳库的重要途径,但是补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依旧存在争议。[方法]为此,本研究在典型已退化杉木林内补植速生刨花润楠,并检测补植后 0,5,8,12 年土壤的碳含量、养分状况、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已退化杉木遭受潜在磷限制,而刨花润楠补植显著提高土壤总碳但降低总氮和总磷,导致土壤C:N、C:P和N:P显著增加,进一步增加磷限制性。同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6. 近自然改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近自然改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组分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三种林分(杉木人工林、杉木-闽楠改造林和杉木-刨花楠改造林)0-20、20-40 的土壤,测定有机碳组分(活性有机碳、慢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结果]近自然改造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发生显著变化。相较于杉木人工纯林,杉木-闽楠改造林和杉木-刨花楠改造林 0-20cm、20-40c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7.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Differential Protein Expression of P.baillonii Seedings Under Low Phosphorus Stress
摘要: [Objective]Paramichelia baillonii is a rare and fast-growing tree species in subtropical China.The acidic red soil in southern China severely limits its growth as it lacks sufficient available phosphorus(P),resulting i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8. 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林龄变化特征及其对磷限制的影响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亚热带龙脑香科濒危树种人工林根际土壤养分现状和微生物群落特征,明确林龄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以及根际微生物在磷素转化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揭示微生物群落与磷素有效性和磷限制的相关关系。[方法]以 6 个林龄的望天树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壤,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磷组分的动态转化特征,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及随年龄的变异特征。[结果](1)6 个林龄的林地根际土壤处于强酸性和缺磷状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79.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近 10年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碳库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土壤肥力关键指标的表征,有机碳储量的变化会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和前言。[方法]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将得到891 篇相关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数据,利用 VOSviewer 软件和 Citespace 软件对以土壤有机碳为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0. 亚热带酸雨区马尾松EM根尖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摘要: [目的]揭示亚热带酸雨区不同林型中马尾松外生菌根(EM)根尖的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的差异,探讨EM根尖真菌群落缓解土壤酸化的机制。[方法]以重庆铁山坪林场的马尾松纯林(Pi)、马尾松-香樟混交林(Pi_Ci)以及马尾松-木荷混交林(Pi_Sc)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型中马尾松EM根尖的真菌群落进行研究。[结果](1)三种林型的马尾松EM根尖样品中共获得 3737 个真菌OTUs,隶属于 15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1. 黑木相思家系适地适树品种综合评价
摘要: [目的]杉木、桉树人工林高度集约经营和连载代次的递增导致人工林出现土壤养分周转能力下降等问题,土壤肥力质量逐代降低已成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障碍。为选出适宜南方山地此土壤条件下适应性和改土效果优良的黑山相思家系。揭示黑木相思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地形变化的关系。[方法]本文以福清灵石山场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15 年生 7 个黑木相思家系(M1~M7)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通过对林木生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2. 基于最小数据集不同毛竹-多花黄精经营模式土壤质量评价
摘要: [目的]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有效的土地管理方法,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林分密度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揭示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指标。[方法]2019 年 10 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建立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模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3.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不同白及复合模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白及(Bletilla striata)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指数,为筛选合适的白及复合模式和促进林下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安徽省广德市建立了不同复合模式的试验林,选择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白及(BM),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白及(BX),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白及(BS)3 种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白及单作模式(CK)为对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4. 益生芽孢杆菌的根际定殖机制
摘要: [目的]根际微生物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其中根际益生芽孢杆菌由于能够形成耐逆芽孢,具有容易储存、货架期长等优点,是我国微生物肥料的主要生产菌种。前期研究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还能够协助林木抗逆,而高效的根际定殖是有益微生物发挥其益生功能的前提。本研究旨在解析根际益生芽孢杆菌的根际定殖机制,为生产高效的林用微生物菌剂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敲除、荧光共定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5. 中国植胶区土壤质量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摘要: 土壤质量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三大植胶区(海南、云南、广东)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为此,本研究对海南(文昌、琼中、东方)、云南(景洪、瑞丽、河口)、广东(湛江、茂名)植胶区不同林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与测定,基于 28 个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参数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模型,计算中国主要植胶区土壤质量指数(SQI),对不同植胶区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不同植胶区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6. 不同氮输入速率对亚热带森林丛枝菌根菌丝呼吸的影响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MF)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地下碳(C)动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氮(N)沉积或施肥可能会影响 AMF,从而影响植物衍生的 C 通过 AMF 菌丝返回大气的通量。在前人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土壤呼吸和/或自养和异养呼吸如何响应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或非生物因素,而AMF 菌丝呼吸通常被视为自养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AMF 菌丝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以及 AMF菌丝呼吸对增加土壤 N 有效性的响应仍然未知。我们利用网格…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7. 菌根化育苗修复土壤镉污染机制的研究
摘要: 重金属矿区开采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植被生态系统,冶炼过程中也产生大量有毒矿渣,释放出大量的有毒重金属元素,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植物—菌根联合修复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被认为是重金属土壤生态修复的最具潜力手段。本研究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为材料,采用培养杯共培养,在温室中人工接种二十种不同基因型 Cd 抗性较强的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菌株—土生空团菌(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8. 中国亚热带地区沿海拔梯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组成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以武夷山为例
摘要: [目的]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的动态碳库,在调节土壤养分循环和微生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深入探讨沿海拔梯度土壤中DOM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阐明DOM组分在空间中的分布,以期更好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方法]选取武夷山沿海拔分布的五种植被带(阔叶林EB,针阔混交林CB,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高山草甸AM),应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土壤DOM组分进行表征,结合Illumin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89.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过渡带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摘要: [目的]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载体,可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元素,其中土壤碳©、氮(N)、磷(P)、钾(K)作为全球元素循环的重点以及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核心,是有效表征土壤健康状况和生态质量的重要依据。[方法]以急尖长苞冷杉林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C∶N、C∶P、N∶P、C∶K、N∶K、P∶K)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对其 4290、4320、4350、4380 m海拔及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0. 江苏扬州城市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 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作为分解者、共生体或病原体,在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土壤细菌能够释放土壤无机物、矿石或有机质中的营养元素,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扬州市典型城市森林茱萸湾风景区内 6 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城市森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该地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壤、营造最佳生态效益的林分、防止地力衰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1. CO2 and CH4 fluxes from forest soil in the northern Da Xing'anling Mountains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periods of near-surface soil in 2018-2019
摘要: ##Under a warming climate,effects of seasonal freeze-thaw cycles on soil respiration are key to soil carbon cycles and ecosystem responses and resilience at mid-and high latitudes.In this study,effluxes of soil surf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2. Metagenomic insights into nitrification and urease inhibitors promote glyphosate degradations and reduce soil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摘要: Organic herbicide pollu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re major concerns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Nitrification and urease inhibitors have been used to improve fertilizer nitrogen(N)use effic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3.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间伐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辽东红松人工林间伐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方法]以间伐和未间伐(对照)的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 2012年进行间伐作业,并分别于 2014年和 2019年对两块样地取土壤样品分析碳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在间伐短期恢复过程中,土壤全氮、水解性氮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间伐比对照提高的程度更大;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有效磷呈略降低趋势;土壤全钾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速效…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4.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的土层与间伐强度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真菌群落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探究不同土层和间伐强度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林下土壤真菌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不同间伐程度林地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获得572932条高质量ITS序列,在 97%序列相似性基础上可划分为 9329个OTUs;优势菌门有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5. 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储量分布特征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方法]以经过 27年植被恢复与重建后的 6种林分为研究对象,以未加人工干扰的自然恢复地为对照,设置 20×20 m的标准样地,采集 0~10 cm、10~20 cm、20~30 cm和 3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等理化性质,探究红壤侵蚀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1)对比自然恢复地,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SOC含量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6. 杉木凋落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 为解决杉木大量连续栽培导致杉木林土壤质量衰退的问题,本文从杉木凋落物对其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的丰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特性、土壤动物方面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进一步揭示凋落物及其土壤生物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作用,为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国内外有不少凋落物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相关研究,但是多局限于凋落物自身的输入对土壤的影响,杉木凋落物对土壤生物的丰度、群落、活性的影响研究相对还较少,而且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而杉木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7. 凋落物浸提液对高山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2
摘要: [目的]为深入了解凋落物浸提液对高山松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高山松种子的质量状况。[对象]选取比日神山、林芝镇林芝桥、东久乡东久桥、卡定沟、丹娘乡五个样地内的高山松林作为研究对象,[方法]在野外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试验、得出数据利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探讨凋落物浸取液对高山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各样点间不同凋落物浓度的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所有对照组中DD样点的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8. 藏东南高山松林凋落物特征研究1
摘要: [目的]通过探究藏东南高山松林凋落物特征,为揭示该区凋落物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发挥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藏东南针叶林优势种群高山松林作为研究对象,在藏东南地区选取 5个典型样点,测定凋落物特征变化情况。[结果]五个样点高山松林凋落物平均厚度为 10.98±1.01cm,LL、BK、DZ和BB样点凋落物厚度不同层次排序均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腐烂层,而 DD样点凋落物则相反;五个样点凋落物平均鲜重为 7075.7…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99. 黄山常绿阔叶林驱动土壤真菌与细菌群落群落构建的生态过程不同
摘要: 土壤微生物构建机制已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局域尺度上对于土壤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群落的构建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仍有不足。本研究旨在从生物多样性的两个层面(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局域尺度上探讨植物多样性、土壤性质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Lefse分析表明,在三种微生境中,细菌从属到门的丰富度差异显著;而只有一个微生境中的某些物种富含真菌。三种微生境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0. 黄山亚热带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尺度依赖效应
摘要: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探索这种关系对于理解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机制至关重要。在对照实验和观察研究中已经确定了正向、负向和中性关系。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物种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但尚不清楚规模依赖效应是否影响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本文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地上生物量的关系,以及地形因素和物种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1. 马鞍山市环雨山湖中心绿道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摘要: 城市绿道是城市生态系统与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绿道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马鞍山市环雨山湖中心绿道为例,选取其中雨山湖公园、南湖公园、儿童公园、其他绿地 4 片样地中 25 个代表性植物群落,对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外貌特征及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物种类共计 52 科 83 属 94 种,乔木∶灌木∶草本种类比为 1∶0.69∶0.40,应用频率较高的植物有樟、棕榈、二球悬铃木、木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2. 复合渗水透气井在复壮古侧柏中的定向引根效果评价
摘要: 近年来古树引起广泛关注,人们也意识到古树作为"活文物"背后承载的重大意义,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北京市市树之一,同时也是古树数量最多的树种之一。本论文通过研究已经使用复合渗水透气井(简称"复渗井")的"北京第一柏"(3500 年树龄侧柏)和国家植物园一级古侧柏与未使用复渗井的植物园健康侧柏(对照树)的根系数据进行对比,对复渗井的定向引根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测量分析复渗井中的根系生长情况…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3. 两种低温胁迫处理下香樟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摘要: 为探究人工胁迫和自然降温两种不同低温处理下香樟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不同变化,以河南科技学院校园内多年生香樟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人工胁迫及自然降温至 5℃、0℃、-10℃时取样制片,于电镜下拍照观察分析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低温处理方式均对试验材料细胞结构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具体伤害程度却不同。5℃时,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别。0℃时,人工胁迫下可观察到其细胞内叶绿体较常温对比下明显有些肿胀;而自然降温下香樟叶肉细胞内叶绿体较常温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4.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假韶子种群恢复的初步研究
摘要: 野外回归是实现珍稀物种有效保护的方式之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物种生长的必要条件。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为国家II保护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生存和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开展海南假韶子野外回归不同生境下(林缘 20%<郁闭度≤40%、林隙 50%<郁闭度≤70%、林下郁闭度>90%)种植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为该物种野外回归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监测 2 年后,海南假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5.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假韶子迁地保护研究
摘要: 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为我国特有种,先后被列入第 1 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需在人类的帮助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迁地保护为最主要的措施之一。2017 年 3 月,建立迁地保护基地,共种植海南假韶子 66 株(2个野外自然分布种群),满足了最小可存活种群 50 株的要求。4 年的生长监测结果显示,海南假韶子成活率高达 97%,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6. 甘肃省马先蒿属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
摘要: 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inn。)植物种类丰富、花型多样、大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类以多年生和两年生为主的半寄生植物,传统上被置于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Juss。),近年来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又将其归到列当科(Orobanchaceae Vent。)。马先蒿属全世界大约有 600 种,中国有 380 种以上。根据文献报道记载,甘肃产马先蒿属植物共 65 种,8 亚种、7 变种、1 变型,约占全国马…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7. 大叶冬青花挥发性成分及对其访花昆虫影响的初步研究
摘要: 冬青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相关研究较少,其中有关花香成分的检测方法和条件也未见报道。本实验探索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萃取条件和仪器分析方法,并初步研究大叶冬青雌株和雄株花香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以期探究挥发性成分对访花昆虫的影响,为提高大叶冬青授粉效率及其观赏利用价值提供参考。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8. 陇南花椒栽培品种资源与分类探讨
摘要: 为厘清花椒品种的来源,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对比分析陇南花椒品种的资源现状,利用其品种特征和分类特征,采用二元分类法,对陇南境内花椒栽培品种进行了分类整理。结果表明:1)基本明晰了陇南花椒栽培品种数量,做了归类整理。2)确定陇南花椒品种群 2 个,即早熟品种群和晚熟品种群,栽培品种 10 个;3)编制了花椒品种检索表。在调查中发现花椒果实表型指标较为丰富,果实形态特征和果实品质存在高度相关性,其形态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依据。确立第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09. ZbERF6 and ZbbHLH2:Novel regulators of ZbIDI-mediated monoterpenoid synthesis in Zanthoxylum bungeanum
摘要: Monoterpenoid compounds give Zanthoxylum bungeanum its unique aroma and affect its sensory quality.These volatile substance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fragrance of the peel,but also impact human health.It is necessar…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0. Integrated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podophyllotoxins accumul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in Juniperus sabina L.needles
摘要: Podophyllotoxin is an 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 because of its remarkable anti-cancer and anti-Condyloma acuminatum activities.Juniperus sabina L.(J.sabina)has been proven as a new plant source of podophyllotoxin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1. 江西水松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种群状况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目前水松处于濒危状态,分布区狭窄,个体稀少。江西是水松当前残存的重要分布区之一,但该地区水松生存和濒危状况尚缺少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在江西省全面开展了野生水松种质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及构建时间序列模型等方法对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进行了预测;利用点格局法分析了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2. 花椒果皮色素形成及其代谢调控网络解析
摘要: 花椒果皮色泽为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最关键的特征,但其色素组成及代谢调控网络尚未明晰,制约着对花椒品质的判定。本研究采用广靶代谢组学与靶向代谢组学相结合,全面揭示了花椒果皮色素组成特征,识别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关键化合物,12 种类黄酮化合物也显著影响花椒果皮颜色,结论在多品种间具备普适性。进一步基于转录组学注释花青苷代谢途径差异基因,ZbDFR,ZbANS,ZbUFG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3.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南方红豆杉假种皮颜色多样性调控机制
摘要: 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集药用、材用、观赏和食用于一身的珍稀树种。本课题组前期野外调查发现,南方红豆杉假种皮颜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假种皮颜色差异较为显著。本研究以三种不同颜色南方红豆杉假种皮为材料,综合运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南方红豆杉不同颜色假种皮中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积累差异和分子机制。结果表明,9 种类胡萝卜素和 198 种类黄酮(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4. 自然降温对桂花‘万点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为研究我国北方冬季自然降温对桂花'万点金'(O.fragrans'Wandian Jin')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河南科技学院 4 年生万点金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冬季自然降温至 0℃、-5℃、-10℃时,取叶片样本制片,在电镜下观察其叶肉细胞结构变化。以 22℃叶片样本为对照,结果发现:常温下,细胞结构正常,各细胞器排列整齐沿细胞壁分布。0℃时,细胞壁和细胞核结构完整,核仁清晰可见;叶绿体肿胀,内部出现油体;线粒体数量增多。-5℃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5. 木兰耐涝品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木兰属植物是国内园林应用的主要树种,但其耐涝性差,抗逆性较弱,不利于大规模推广种植。因此,西安植物园杂交选育出一耐水淹木兰品种,在受到涝害胁迫时其不定根能够大量发生。为推广该品种的应用,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该品种木兰的无菌快速繁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通过 75%乙醇、0.1%升汞和吐温的共同处理,获得该种木兰的无菌初代苗;通过多种植物激素调节,得到该木兰品种的最佳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根据该木兰耐水淹的特性,通过先水培后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6. Nonlinear responses of Picea crassifolia needle structures to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Plateau and soil as the main driver
摘要: Within towering canopy,structural diversity at the leaf level is easily visible.Altitud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Understanding how coniferous plants transcend plateau and survive su…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7. 中国木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空间分布格局
摘要: 以中国野生木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中国野生木兰科植物的资源多样性与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文献资料,查阅标本及实地调查更新了该科植物物种名录,整合其地理分布、海拔、特有性等信息,建立了中国野生木兰科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库,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截至 2022 年 3月,共记载野生木兰科植物 165 种,其中特有种 49 种,极小种群植物 19 种,珍稀保护植物 35 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均有木兰科植物分布,其中云南省分布有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8. 混生栎树的纯种与杂种的叶功能性状与叶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摘要: 杂交产生与分化相反的作用力,将适应性变异引入到种群中,产生新的表型以适应新的生态位,并在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创造性作用。本论文通过对本土四种栎树(麻栎组(麻栎、栓皮栎)、白栎组(白栎、短柄枹栎))的混生林进行研究,将四种栎树共 300 个个体分为 4 种个体类型(纯种个体、渐渗种、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分别测量 10 个叶功能性状和 10 个叶表型性状(包含叶对称性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探讨在自然杂交状态下,纯种和杂交个体对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19. 合肥城市森林物种组成与固碳能力的关系
摘要: 验证成熟城市森林群落物种组成与固碳能力的关系。对成熟的城市森林群落的净亲缘指数NRI与碳密度、固碳率进行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1)城市森林群落主要表现为系统发育发散和趋向发散,仅少部分群落系统发育趋向聚集。2)成熟城市森林群落的净亲缘指数与碳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R=-0.927***),与固碳率成极显著正相关(R=0.962***)。3)成熟城市森林群落的净亲缘指数与碳密度、平碳率的局部多项式线性回归模型为y碳密度= 27.511-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0. New Insights into the Plastome Evolution of Lauraceae Using Herbariomics
摘要: Background:The family Lauraceae possesses ca.50 genera and 2500-3000 species that are distributed in the pantropics.Only half of the genera of the family were represented in previously published plastome phylogenies bec…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1. 安息香科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分析
摘要: 安息香科(Styracaceae)包括 12 个属约 180 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美洲热带地区,只有一小部分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安息香科植物普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用于药用芳疗、庭院观赏、油料及工业建材。自 1829 年由Dumoritor建立安息香科以来,安息香科内的属间与属内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如银钟花属Halesia和长果安息香属Changiostyrax等。以上现象主要是基于形态分类造成的误差,因此必须寻求更精准的系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2. 上新世和更新世气候对中国两种近缘栎树渐渗格局的影响
摘要: 物种间的现代渐渗格局同时反映了古代和近代基因流的印迹,提供了关于种间杂交历史与古气候变迁事件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本研究通过检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小叶栎(Q.chenii)两种近缘栎树间的渐渗格局与历史气候适宜度之间的关联,以验证中上新世温暖(约 326.4-302.5 万年前)气候促进种间杂交,而更新世寒冷气候则限制种间杂交的假说。利用 7 个核微卫星位点(1111 株个体)和3 个叶绿体基因间隔区(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3. 古红果榆修复工程设计探索
摘要: 本文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尝试对南京栖霞山的一株古红果榆(Ulmus szechuanica W.P.Fang)进行环境修复。以不同的施工技术方案多角度切入问题,并在最终确定了路面打孔疏通的施工方案后组织并完成了环境修复。经过八天的施工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修复整治效果。通过设计施工流程,初步探索了栖霞山古红果榆的环境修复工程要领,这包括但不局限于:其一对于人为活动影响占主要因素的古树来说,恢复其历史生存环境是工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其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4. 基于Maxent模型对白花龙在中国未来适生区预测
摘要: 本文基于 235条现代分布记录和多重环境变量,通过Maxent(最大熵模型)、ArcGIS并以刀切法、标准差椭圆计算、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等方法预测了白花龙当前和未来(2050年)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当前白花龙的高、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的大部分地区;在未来 2050年的两种气候情境下适宜区面积均将大幅减少,缩减的区域以轻度适宜区为主,预示着白花龙在未来的气候环境下,物种的扩张潜力下降,总体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5. 垂珠花的分布特征分析及潜在适生区预测
摘要: 为探索垂珠花分布特性及潜在适生区,基于 145条现代分布记录及 18个气候环境因子,利用刀切法,标准差椭圆计算及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分析后发现,其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向"正北-正南"方向扩张,质心有由中亚热带往北亚热带迁移的趋势,未来气候条件下温度与降水共同制约垂珠花的分布,温度因子是驱动其适生区迁移的关键因素,但降水因子与垂珠花的潜在分布关联性更强。垂珠花的现代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6. 古红果榆适生区及其再生体系探索
摘要: 为了明确古红果榆的适宜分布区及其最佳繁殖方法,本文基于全国红果榆分布点和气候环境信息,使用ArcGis10.8 和MaxEnt软件,模拟了当前气候环境下红果榆的适宜分布区,并通过在不同时期采取当年生,1 年生,2 年生枝条,选取合适的生长促进剂浓度和浸泡时间,结果表明:①红果榆适宜分布区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华中,华东及华西地区。长江流域以北,西藏,云南,华南地区为低适宜分布区,不适宜红果榆的引种。②古红果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再生方法均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7. 古红果榆抢救复壮技术体系探索
摘要: 本文以栖霞山古红果榆(Ulmus szechuanica)修复工程为载体,通过勘测与诊断、工程修复、后期养护多种技术手段,探索出一套华东地区修复古红果榆及其同类古树的技术体系。其结果如下:(1)通过工程技术、植物保护等手段可以遏制古果榆生长颓势的加重,从表观上使其得到明显改善。(2)通过收集该古红果榆繁殖材料,包括其种子及营养体可以繁育该古树的继代苗以传承其种质资源。(3)使用Maxent技术显示了红果榆在华东地区主要适生区为江苏南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8. 基于氢氧同位素宁夏罗山植被水分来源不同方法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选取了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植物,对其中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中的水分来源进行了解析。[方法]采用直接对比法,多元线性混合(IsoSource)模型以及贝叶斯混合(MixSIAR)模型这三种方法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对两种模型的可信度进行评价。[结果]①乔木主要利用的是 0-1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灌木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利用比例最大的是 0-20 cm,柠条主要利用的土壤水为 80-100 cm土层的水分;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29. 基于Web of Science化感作用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 化感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影响自身或其他有机体(包括植物,微生物及动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的一种适应机制,长久以来,化感作用被认为能够影响生物群落的个体表现、群落结构和物种入侵,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入侵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抑制本土植物的生长,为入侵者提供竞争优势。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定量分析,实现该领域内的热点研究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有助于研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0. 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遗留效应研究态势与热点分析
摘要: 土壤遗留效应是介导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不仅影响植物群落动态和物种共存,同时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深对土壤遗留效应相关研究的认知,探索该研究领域在未来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soil legacy(土壤遗产)"或"soil legacy effect(土壤遗留效应)"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检索了 2000-2022 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剔除与主题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1. 橡胶树根系分泌有机酸解除铝毒的机制2
摘要: [目的]明确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解除铝毒过程中根系分泌有机酸的主要种类及其外排有机酸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热研 73397 橡胶树组培苗在 200mM AlCl3 胁迫下处理 3-5 天,收集根和根分泌物,并对 8 种常见有机酸(酒石酸、草酸、甲酸、苹果酸、乳酸、醋酸、柠檬酸和琥珀酸)进行HPLC检测。对根系进行代谢组、转录组分析和荧光定量分析,对橡胶树水培苗进行外源添加有机酸试验,并利用酵母遗传转化和拟南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2.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mercury exposure with phosphorus depletion and excess nitrogen supply reveal the provenance-specific phyt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black locust-rhizobia symbiosis
摘要: Plants are subjected to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ny man-made contaminants,as well as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industrial pollutants.Thus,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s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3. Genetic diversity of nuts traits and fatty acids of pecan(Carya illinoinensis)germplasm resources
摘要: Pecans(Carya illinoinensis)are the most economically valuable nut tree growing in many countries of the world.10 nut quantitative traits and 15 fatty acid component of 112 C.illinoinensis accessions were determined to 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4. 杨树YABBY转录因子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PtoYABBY6 和PtoYABBY7 的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鉴定杨树YABBY转录因子家族,揭示毛白杨YABBY转录因子成员PtoYABBY6 和PtoYABBY7 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的功能,为解析毛白杨YABBY转录因子调控杨树开花以及侧生器官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前期理论基础。[方法]对杨树YABBY转录因子家族进行系统的全基因组分析。参照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毛白杨花芽发育过程分为 8 个时期:时期 1.成花诱导期;时期 2.花原基形成期;时期 3.器官发生期;时期 4.伸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5. 崩岗修复中不同人工林林下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系
摘要: 为筛选出崩岗修复早期抵御林下入侵植物的林分类型,构建和谐稳定的林下植物群落,以2013 年为修复广东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崩岗区而种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4 种林分为研究对象,于2019 年在 4 种林分内分别设置 10 个 20 m×20 m的连续样方并进行林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6.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tlas reveals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in the basal roots of Moso bamboo(Phyllostachys edulis)
摘要: [Objective]Roots are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Bamboo is a large Poaceae perennial with 1,642 species worldwide.Root system is the basis of bamboo forest 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plays an importan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7.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光合荧光特性对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特征
摘要: [目的]探究长期氮(N)、磷(P)添加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下灌木的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变化方式及响应特征,为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应对长期 N 沉降这一全球性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长达 11 年的N及N+P添加野外试验,通过野外活体测定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杜茎山(Maesa japonica)、山矾(Symplocos sumuntia)、朱砂根(Ardisia crenata)4 种林下优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8. 亚热带典型树种根系形态构型及生物量分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摘要: [目的]明确决定根系耐旱性的关键根系形态构型性状以及不同根系结构植物表现的干旱适应策略。[方法]通过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以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3 种亚热带典型植物的 1 年生幼苗在不同干旱条件下(充足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的生物量分配、根系形态(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等)和根系构型(拓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39. 木荷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山茶科木荷属高大乔木,是华南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建群树种,也是华南地区构建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除了固碳能力强,生长快,木荷还能适应干旱瘠薄的生长环境,是生态修复的主栽树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非生物胁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木荷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在植物生理研究方面,木荷通过改变叶片形态发生、调节蒸腾作用和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0. 基于紫薇基因组物理图谱揭示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和LiTTG1抑制花青素合成的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紫薇是重要的夏季木本观赏植物,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但目前为止尚未有可供利用的基因组资源,制约了对决定重要观赏性状以及有效的药用成分基因的开发利用。本研究的目的在紫薇进行物理图谱构建的基础上,挖掘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基因并对其中WD40 基因(LiTTG1)的功能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三代(PacBio和Hi-C)结合二代转录组注释等方法,对紫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结合多种生物学方法,对紫薇基因组进行拼接以及注释。通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1. BpmiR396c/BpGRF3介导BpGRP1参与白桦耐盐调控机制
摘要: [目的]富含甘氨酸的RNA结合蛋白(GRPs)与植物抵御逆境环境密切相关。然而,GRP基因在白桦响应盐胁迫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BpmiR396c/BpGRF3 介导BpGRP1 耐盐调控机制的解析,为白桦或者其他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白桦叶盘法稳定转化,实时荧光定量RT-qPCR等手段探究其遗传关系。利用酵母单杂交、双杂交、EMSA、ChIP-PCR等手段解析其分子调控机制。[结果]白桦盐胁迫响应基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2. 竹子原位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及其在降低木质素含量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竹子是一种资源丰富、可再生能力极强的生物质森林资源,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制浆造纸。木质素是竹浆造纸的副产物,在造纸过程中需要被去除,去除木质素的过程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培育出木质素含量低的竹子不仅可以降低造纸成本,而且有助于实现更环保的竹浆造纸生产。[方法]本研究借助农杆菌对毛竹实生苗、黄秆金竹和金镶玉竹的幼笋进行原位转化,通过对竹苗和竹笋使用物理伤害及真空等方式辅助农杆菌转化,完成外源基因在竹子叶片和幼笋中原位表达,进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3. 蒙古莸种群遗传变异及环境适应性研究
摘要: [目的]揭示蒙古莸不同种群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明确蒙古莸不同地理种群的群体遗传分化特征及影响遗传分化的环境因素,为蒙古莸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天然分布的 40 个蒙古莸种群为材料,分析不同种群蒙古莸的株型、叶型及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设置 7 个蒙古莸种群同质园试验,排除环境梯度的影响,分析蒙古莸不同种群表型结构差异的环境变化响应。借助三代PacBio测序技术以及Hi-C组装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4. 红砂幼苗对PEG胁迫下外源NO的生理生化响应
摘要: [目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属于超旱生小灌木,具有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适于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其具有防风固沙的能力,常用于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极端气候频发,红砂的荒漠植物群落面临着退化或大面积死亡的风险,因此提高红砂抗旱能力是一项重要举措。外源一氧化氮(NO)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在植物的抗逆性调节中应用十分广泛。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大分子聚合物,能够夺取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5.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红砂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探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对荒漠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丰富红砂耐盐机理研究,为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当年生红砂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盆栽试验,该试验设置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0、0.1、0.2、0.3、0.4、0.5mol/L)浇灌红砂幼苗。分别于处理的 0、3、6、9d对幼苗进行采样,测定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Na+、K…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6. 白桦BpPIN3参与调控叶片近轴面卷曲的分子机制
摘要: [目的]叶片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PIN-FORMED(PINs)基因作为IAA运输载体,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明确BpPIN3基因的功能,揭示白桦BpPIN3在叶片极性建成中的功能。[方法]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开展该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以BpPIN3 过表达、抑制表达株系为材料,进行叶片解剖观察、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密度测定、叶片内源IAA的含量分析以及组织定位,并基于RNA-seq分析进行差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7. 泛素连接酶E3 PtrRZFP1通过调控PtrPP2C蛋白的稳定性增强杨树抗旱性
摘要: 杨树被广泛种植,并用于造林和再造林。然而,它们的成功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以及它们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的抵抗力。全球变暖导致的局部缺水将危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导致木材产量和质量下降。ABA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参与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尽管这一途径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得到了充分的解析,但对其在木本植物中的分子调控机制还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在杨树中新发现了一个类似C3H2C3 的环状锌指蛋白 1(PtrRZFP1),它编码一种泛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8. 杨树叶片衰老分子调控机制
摘要: 地球上温带地区的落叶乔木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存在"春生秋落"的生物学现象,每年秋季叶片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者红色就是典型的叶片衰老现象。叶片衰老会发生叶绿素降解、花青素的积累,以及氮元素等营养物质往韧皮部运输的回收再利用,以供第二年春天生长发育。因此,叶片衰老对于多年生木本植物适应寒冷冬季气候,储存营养物质来年重新萌芽,还被广泛的用于表征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林木叶片衰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对多年生木本植物叶片衰老的调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49. 植物磷素吸收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新陈代谢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转化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构成植物体内ATP、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重要组分。在农林业生产中,磷是决定土壤肥力和质量的关键指标,磷肥的施用对植物吸收磷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磷肥的来源是一种磷酸盐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据世界磷矿储量估计,在未来 50~100 年内磷酸盐矿石将被耗尽,但是在我国许多农业土壤中仍存在过量施用磷肥的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0. 耐高pH土壤蓝莓的生长评价与种质筛选研究
摘要: [目的]"浆果之王"蓝莓适生于酸性土壤环境,而我国大部分土壤pH均高于蓝莓生长要求,故土壤 pH 是限制其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高土壤 pH 条件下不同蓝莓品种幼苗的生长差异,筛选出具有耐高土壤pH生长潜力的品种,为选育耐高pH蓝莓新品种与蓝莓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服务。[方法]以已在江苏地区推广的兔眼(粉蓝、园蓝、灿烂、巴尔德温、布蓝特蓝、巨蓝)、南高丛(寨选 7、寨选 9、天后、安娜、夏普蓝)和北高丛(莱克西、绿宝石、蓝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1. 元宝枫和杨树栓塞疲劳的季节性变化及发生机制
摘要: [目的]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以及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当今,干旱造成的栓塞已成为影响树木生存、生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偏重于干旱所诱发的栓塞程度,但对栓塞疲劳的研究较少,对栓塞疲劳现象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栓塞疲劳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及生态恢复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方法]选用元宝枫和杨树作为研究材料,采集不同季节(1、4、7、10 月)的当年生或一年生枝条,通过人为诱导栓塞-复水循…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2. 外源乙烯及氯化钴对磷胁迫下杉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低磷环境下杉木幼苗根系形态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揭示杉木幼苗适应养分胁迫环境内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沙培法,分别在供磷和不供磷环境下添加不同浓度的乙烯利(0g/kg、0.01g/kg、0.1g/kg、02g/kg、0.4g/kg)氯化钴浓度为(0g/kg、0.01g/kg、0.05g/kg、0.1g/kg、0.2g/kg)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对杉木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之间达到显著差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3. 青藏高原柏科植物的进化历史研究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保障森林建群种的健康生存,是关乎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柏科物种是青藏高原干旱区域、高寒区域森林的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开展青藏高原地区柏科植物的进化历史,揭示其响应过去气候变化历史的物种多样化历史、近缘物种(谱系)分化历史、种群动态历史、适应性遗传变异及其分布格局等,对于理解和预测其响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地理分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13
854. 马尾松横纹受压力学性能及失效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木材横纹受压失效机理认识不统一,有的学者认为木材某层细胞的失效是突然发生的,而有的学者认为细胞变形累积导致,是渐近的。对于失效原因,有细胞壁弯曲(bending)、细胞壁屈曲或失稳(buckle)、细胞壁屈服(yield)和细胞壁压溃(crushing)等多种表述,另外还有塌陷(collapse)、失效(fail)等提法。针对上述问题,开展横纹压缩下木材的受力性能和失效机制研究。[方法]选取典型针叶材马尾松作为研究对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5. 仓储湿度对毛竹材性能的视觉评价
摘要: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资源被认为是经济建设和生态建材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仓储湿度是导致毛竹发霉变质的客观因素之一。[目的]明确研究环境湿度对竹材使用价值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湿度为 45%、60%、75%和 95%的模拟环境下测试了竹材仓储期间(1、7、14、28、56、180d)的品质变化,并定期监测竹材在仓储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结果]在 180 天的储存期间,随着仓储环境湿度的增加,竹青侧的尺寸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6. 竹黄在胶合界面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针对竹质复合材料生产中为保证胶合质量而去除竹黄的加工方式造成材料浪费、生产工序和能耗增加的问题,探索提高竹材利用率和减少竹材加工工序方法,明确竹黄在胶合界面作用,实现竹材高效原态利用。[方法]使用响应面和神经网络模型探究了竹黄胶合的优化工艺,使用 SEM、CLSM和IR-image等手段表征竹黄胶合界面中的物理和化学结合机制,探究竹黄胶合力形成原因;基于竹材尺寸稳定性特性,结合 CLSM原位时间序列技术表征竹黄在胶合界面的作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7. 原位制备ZnO包裹的纳米蒙脱土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木粉/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
摘要: 理想的无机阻燃剂应该平衡 PVC 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和机械性能。因此,本文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MMT/ZnO阻燃剂,其中ZnO纳米颗粒通过将MMT与藻酸钠插层,与硝酸锌交联,然后热退火,原位附着在二维 MMT 纳米片的表面上。此时,MMT 作为原位生长 ZnO 纳米粒子的支架,阻碍了 ZnO 纳米粒子的团聚。此外,ZnO纳米颗粒还锚定在其表面,以防止MMT的聚集。将MMT/ZnO加入到WF/PVC基体中,其优异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8. 一种简便的策略用于制备木质素基热固性树脂作为甲醛基木材粘合剂的替代方案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甲醛木材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刨花板中的应用。目前商业上使用的大部分木材胶黏剂主要是非可再生的石油衍生聚合物,如三聚氰胺-甲醛(MF)、脲-甲醛(UF)、聚乙酸乙烯酯(PVA)、聚合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pMDI)树脂和酚醛(PF)树脂,但这些树脂存在着释放游离甲醛导致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的问题,并且依赖于非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因此,开发从生物质资源中制备无甲醛胶黏剂至关重要。目前已经有许多天然聚合物被用作制备基于生物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59. 光老化作用下木材弱相结构失效及防护机制
摘要: 围绕"光老化作用下木材细胞壁弱相失效原理"这一科学问题,以人工林杨木和杉木为研究对象,开发了适于加速老化的木材超薄切片制备技术和快速动态评价方法,研究了紫外光/水等老化因子交互作用下木材劣变过程,揭示了老化因子作用下的组织构造弱相和分子结构弱相,构筑木材老化防护体系并阐明木材耐老化增强机制。采用体视显微镜、SEM等从细胞构造层面揭示木材早晚材急变区域、胞间层、纹孔和木射线是木材老化失效的主要组织构造弱相,主要产生宏观开裂、细胞壁裂纹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0. A Novel Strategy Inspired by Steaming Chinese Steamed Bread for Preparation of Tannin-furanic Rigid Bio-foam
摘要: Tannin-furanic rigid foam material has been receiving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its renewable,easy-preparation,lightweight,thermal insulation,and flame retardancy.The most fashionable approaches for tannin-furanic foam…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1. 自防霉耐水型淀粉基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淀粉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胶黏剂原料,经过简单的糊化处理就可以作为木材胶黏剂使用。它可以有效缓解由石油基胶黏剂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如甲醛释放、石油制品污染。但是耐水性差,易凝胶和易霉变仍是淀粉胶黏剂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布时间:2024-06-13
862. 芦苇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水热碳化碳(HTCC)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材料,在吸附和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往的研究主要以葡萄糖(glu)为原料制备HTCC,然而,从生物质中直接制备HTCC的报道很少,其合成机理也不清楚。芦苇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若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芦苇秸秆转化为半导体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环境污染物降解领域,将对缓解废芦苇污染环境问题,响应国家高价值农业废弃物战略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可以进一步水解成碳水化合物,本研究首次以芦苇秸秆为原料…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3. 杨木单板阻燃染色工艺研究及优化
摘要: [目的]磷酸二氢铵(ADP)是一种氮磷型无机阻燃剂,环保无毒。经 ADP 处理的木材可以增强其热稳定性、阻燃性。将ADP与酸性大红 3R复配,在赋予木材优良阻燃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装饰效果,从而制备出一种染色兼阻燃多功能化的木材。[方法]本文以杨木单板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常压浸渍法对单板进行阻燃染色同步处理。其中,试验选取阻燃剂质量分数(0%、5%、10%、15%、20%、25%、30%)、染料质量分数(0.5%、1%、1.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4. 纤维素基复合吸附材料对水体砷的治理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尤其是矿区周边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砷,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去除工业废水中的砷意义重大。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多种多样,其中的吸附法因其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作于从水体中吸附砷的有效方法之一。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官能化学基团和巨大的比表面积,是制备重金属污染物吸附材料的理想原料之一。纤维素基复合吸附材料对重金属…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5. MOFs材料对木材干燥释放VOCs的吸附及其对丙酮荧光猝灭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木材加工干燥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而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家庭装修常用的人造板及木制品等在其使用过程中释放的 VOCs,会引发头痛、睡眠障碍等疾病,浓度超过标准时有致癌的风险。因此,对 VOCs 的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制备了Mg-MOFs-IMA-1、Mg-MOFs-IMA-2、La-MOFs、Ce-MOFs、Nd-MOFs、Tb-Mg-MOFs和Eu-Mg-MOFs材料,对国产樟子松在干燥过程中所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6. 酸源与气源配比对膨胀阻燃剂炭层形成和阻燃性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为探究酸源与气源比例与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阻燃处理杨木燃烧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植酸和尿素分别作为酸源和气源,制备比例为 1:3、1:6、1:10、1:12 的膨胀型阻燃剂,即PAN-3、PAN-6、PAN-10、PAN-12 膨胀型阻燃剂,并采用全自动元素分析仪验证分析上述 4 种阻燃剂中 N 元素与 P 元素的比例。采用真空浸渍法获得阻燃处理杨木试样,借助热重(TGA)、锥形量热(CONE)分析其化…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7. 热处理对蓝变杨木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为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蓝变杨木性能的影响,提高蓝变杨木的利用价值。[方法]采用水蒸气作为传热介质,将蓝变杨木置于 130℃、160℃、180℃、200℃的高温热处理实验箱中处理 2 小时,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蓝变杨木密度、热失重率、尺寸稳定性、吸水率以及抗弯、抗压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杨木蓝变部位和正常部位表面颜色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热重分析热处理后杨木蓝变部位和正常部位木材的热稳定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8. 氨基化木材气凝胶对锌离子的吸附治理及高值转化为性能优异的ZnO/ZnS光催化剂
摘要: 近年来,重金属离子造成的水体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传统生物质基吸附材料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吸附容量低、吸附分离困难等缺点,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吸附重金属后的吸附材料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长期存在。以往对重金属吸附材料的研究多集中在吸附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提高吸附容量上,而忽视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吸附重金属后的吸附剂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探索危险废物吸附材料绿色转化利用的新策略,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69. 低压电热胶合板制备及防潮性能研究
摘要: [目的]木质电热复合材料是通过荷载电压使电能转换为热能一类新型木质功能材料,本文研究了低压电热胶合板制备工艺、电热性能、阻燃性能及防潮性能,为电热饰面胶合板用于功能型木质家居制品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阻燃胶合板为基材,碳纤维纸为发热元件,SiO2膜为隔热材料,采用冷压工艺制备低压电热胶合板,分析了冷压工艺参数对胶合强度、浸渍剥离的影响,讨论了低压条件下电热胶合板的温升速率以及加入SiO2隔热膜后板面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锥形量热仪分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0. 荔枝木修枝材制备高强度空芯刨花板的工艺及其优化
摘要: [目的]荔枝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每年大约会产生 780 万吨荔枝树修枝材,周边农户通常将其直接焚烧制作风味烟熏食品,严重污染环境。荔枝木修枝材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密度大,是制作刨花板的优质木质资源,将其进行工业化利用是实现荔枝木修枝材变废为宝的主要途径。[方法]本项目以荔枝木修枝材为原料制备高强度环氧树脂空芯刨花板,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探讨了不同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和板材厚度对刨花板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1. 基于Inception V3 和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的木材单板节子缺陷的识别和定位
摘要: [目的]节子是树木生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也是最常见的缺陷。节子分为死节和活节,节子缺陷破坏了木皮表面的均匀性和完整性,因此在单板的后期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变形、翘曲、胶合质量、装饰性油漆等问题。单板是胶合板的主要单元,单板节子是胶合板质量等级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咱们国家标准GB/T 9846 的第 4 节中,对胶合板分为三个等级,其中每个等级都涉及了节子的类型和直径的大小。因此,单板节子缺陷的定位和识别对单板的后续利用非常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2. 油热处理对速生材性能的影响
摘要: 油热处理是世界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木材改性方法之一,可有效解决速生材易发生的开裂、变形、生物耐久性差等缺陷。本研究以人工林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广 9 桉树(E.grandis×E.urophylla)木材为研究对象,以棕榈油为导热介质,在处理温度 150℃、170℃、190℃、200℃、210℃,处理时长为1.5h、3h、4.5h、6h 等组合条件下对两种木材进行热改性处理。结果表明,热处理材的气干体积抗干缩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3. 重组竹材的结构演变历程
摘要: [目的]明确竹材在重组过程中从宏观到微观再到超微观多层面的结构演变历程。[方法]以慈竹、纤维化单板和不同密度(1.12、1.19、1.29、1.37 g/cm3)的重组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压汞法(MIP)、N2 吸附法、X射线衍射法(XRD)等表征手段,研究竹材在重组过程中的宏观形貌、微观构造、孔隙结构、微纤丝取向等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如图 1 所示,当慈竹疏解成纤维化竹单板过程中,导管和薄壁细胞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4. 木材膨化裂隙中金属填充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以高强微波处理后的木材增值利用为研究目标,制备出低密度、高导热、兼具木材与金属纹理的微波膨化木基金属复合材料(Puffed wood-based metal composites,PWMC),探讨金属填充对其传热性能的增强机制,以期为微波处理人工林实木增值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强微波膨化预处理技术在木材内部产生微观孔隙和宏观膨化裂隙,成为金属新的填充空间。采用真空常压浸渍工艺可使低熔点合金(Low melting-po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5. 木材的疏水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在天然木材表面构建超疏水涂层,可以有效地改善木材的吸水性和吸湿膨胀性,防止木材变形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另外可以赋予木材防水耐污和自清洁性能,大大提高天然木材的使用范围。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等改性剂在木材表面构建,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木材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其中,经过PDMS和TEOS溶胶凝胶法改性处理的木材的表面接触角高达 150°~160°,可视为超疏水表面;另外,经过改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6. 荔枝修枝木/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摘要: [目的]为了解决荔枝修枝木的利用问题,分析了荔枝木纤维作为木塑复合材料基材的可行性,并制备性能优异的荔枝木塑复合材料,为荔枝修枝木在木塑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荔枝修枝木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出成型的制备荔枝木塑复合材料(LWPC)。采用热重法测定荔枝修枝木的热稳定性,利用电子显微镜及体式显微镜研究荔枝木细胞结构及纤维形态,分析荔枝木纤维粒径对 LWPC性能的影响。得到荔枝木塑复合材料的最佳粒径。[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7. 动态交联绿色生物基胶黏剂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 聚氨酯热熔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绿色环保胶黏剂。然而,现有的热塑性和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存在缺点,例如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的线性结构导致其粘接强度和耐溶剂性较差,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不可重复使用且不可回收,这些特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聚氨酯热熔胶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化学改性木质素多元醇作为交联剂,引入动态可逆肟氨酯键,结合热塑性和热固性聚氨酯热熔胶的优点,构建了动态交联聚氨酯热熔胶。首先为了增加木质素的反应活性和溶解度,通过氯己醇和木质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8. 单宁酸增强的纤维素水凝胶的构建及其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中的诊断应用
摘要: ##通过解析纤维素分子结构与水凝胶中自由水的捕获机制,利用树木提取物-单宁酸分子结构中富含的酚羟基,与纤维素交联网络结构中的极性基团形成多重物理氢键作用,构建了一种高强韧、耐高低温、保湿的纤维素基导电水凝胶,并通过进一步优化传感器传感通道,使该水凝胶传感器不仅具备力/温度双重响应,而且实现了电容/电阻信号的双模传感。该水凝胶传感器具有响应时间短(20 ms),能够对微小水滴、脉搏和呼吸时的温度差产生高灵敏响应,并且在-40℃或 6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79. 补光处理对大棚栽培下的小浆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摘要: [目的]主要研究大棚基质栽培条件下,补光处理对小浆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光照对小浆果果实品质的调控机理,为大棚基质栽培条件下的小浆果的光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小浆果黑莓'宁植 4 号'、蓝莓'灿烂'为试验材料,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对结果期的蓝莓和黑莓进行补光处理 30 天,并对成熟果实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果实的大小是反应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在补光条件下,黑莓和蓝莓果实横径、纵径及果实重量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明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0. 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黄酮和花色苷积累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重点研究第三代新兴的小浆果类果树黄酮和花色苷积累的动态变化,明确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黄酮和花色苷合成相关代谢物的变化规律,探究其果实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和花色苷积累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蔷薇科悬钩子属高效利用花色苷等药用成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黑莓'Chester'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为植物材料,对果实发育过程中颜色和代谢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测定,同时分析相应时期关键基因和转录因子在转录层面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黑莓…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1. 木射线与轴向管胞/木纤维间结构差异研究
摘要: 木射线是几乎所有树种都具有的重要径向组织,为树木的径向及侧向运输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显著影响到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加工与利用。但由于射线薄壁细胞组织比量低、细胞尺寸小、细胞分化历程长以及低精度分析技术较难应用等问题,人们对木射线的解剖构造、壁层组分与空间分布等结构特征的认知远不及管胞、导管等细胞类型。为此,本研究开展了木射线与轴向管胞/木纤维间结构差异的对比分析,通过利用研究细胞分化历程的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光镜观测,研究解剖构造的扫描电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2. 木材细胞壁干缩湿胀的原位表征
摘要: [目的]干缩湿胀是木材的固有属性之一。研究木材的干缩湿胀对于深入揭示木材-水分关系、提高木材干燥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原位表征杉木早材、过渡材和晚材细胞壁在水分解吸和吸着过程中的干缩和湿胀。[结果]研究结果表明,DIC可有效表征木材细胞壁的干缩湿胀,且无需施加人工散斑图案。在水分解吸和吸着过程中,晚材对相邻生长轮早材的干缩湿胀具有带动作用,且具有边际效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3. 木竹材胶黏剂交联制备与胶合界面重构
摘要: ##本研究旨在提高木材胶黏剂的耐水性和胶合界面稳定性,同时为开发生物基绿色环保型胶黏剂寻找新思路和解决方案。针对生物质胶黏剂存在的痛点问题(甲醛释放、胶合性能差、耐水性差),聚焦"木竹材胶合界面调控与胶合机理"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超支化结构改造、仿生交联网络构建及胶合界面重构等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3
884. 木质纤维素功能材料分子尺度设计与应用探究
摘要: 林木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宝贵的绿色资源,纤维素在林木资源中储量丰富,但难以直接对其加工利用。因此,如何对林木资源中的木质纤维素高效研发成高附加值产品,制造功能材料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纤维素分子微观体系,我们提出了分子尺度下纤维素分子氢键调控及可控自组装设计,实现新型功能凝胶结构可控构筑及对新颖性能挖掘,如自愈合性、自机械调控性、自我强化性、极端高导电稳定性等。基于此开发的功能凝胶材料在柔性储能、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智能制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5. 大豆基木材胶黏剂的低成本化增效改性
摘要: 大豆基胶黏剂是以可再生榨油豆粕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用于无醛人造板生产的一种生物基胶黏剂,其研发与工业化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落实等都具有积极意义。[目的]针对当前无醛大豆基木材胶黏剂存在成本高、限制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明确豆粕粉、交联改性剂及其协同增效改性对大豆基木材胶黏剂胶合性能和成本的影响,以有效降低其成本。[方法]采用热化学活化低成本高温豆粕替代高成本低温豆粉、使用低成本无机填料无机杂化增强、研发低成本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6. 基于白腐菌预处理和杀菌剂浸渍联合改性的竹材长效防霉技术研究
摘要: [目的]为了克服竹材易霉变的缺陷,采用白腐菌预处理联合有机杀菌剂浸渍对竹材进行改性处理,揭示了改性处理竹材的防霉效力,为研发绿色长效竹材防霉处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彩绒革盖菌(T.versicolor)对竹材进行生物预处理,系统研究白腐菌预处理对竹材中药剂渗透性、竹材力学性能和竹材结构与组分的影响,然后联合有机杀菌剂浸渍对竹材进行改性处理,探究联合改性处理竹材的防霉性能。[结果]吸液率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竹材相比,彩绒革盖菌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7. 基于改进多表达式编程算法的木材染色配方预测
摘要: 本研究通过使用计算机配色技术实现对普通木材的高精度染色,从而制造出视觉上与珍贵材无法区分的替代品,以降低对珍贵木材的依赖。在基因表达式编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表达式编程(MEP)算法来预测染料配比,以优化染色后木板的光谱反射率。MEP 算法能够处理多染料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得到较为直观的函数关系式,对遗传算子概率进行自适应改进,并采用并行程序设计提高函数挖掘效率,在配色预测中得到结果为 0.313的配方相对偏差结果,此外,我们将MEP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8. 炭化处理对竹刨花板理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 竹刨花板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室内设计及建筑工程等领域,但是其普遍存在着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抑烟性能差、内结合强度低等问题。本研究将炭化处理技术应用在竹刨花板的制备上,探究深炭处理和浅炭处理对竹刨花的结构特性以及竹刨花板相关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炭化处理都会引起半纤维素、纤维素不同程度的水解及木质素的降解与缩合重组。较未处理的竹刨花,经深炭处理过的竹材纤维素的结晶度提高了29.3%。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竹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及握钉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89. 多瓣紫玉兰重瓣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摘要: [目的]探究多瓣紫玉兰(Magnolia polytepala)重瓣性状的起源及多瓣花构型形成的潜在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多瓣紫玉兰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花部器官发生过程以及花被片表观微形态特征,常规石蜡切片法探究花部器官解剖构造的差异。对多瓣花发生关键时期的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后续的分子遗传学实验。[结果](1)多瓣花原基紧随着外侧 3 轮正常花被原基发生,并且在早期花分化阶段即发育为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0. ERF16转录因子调控杨树侧根生长及对盐胁迫敏感性
摘要: [目的]近年来土壤盐渍化的加剧严重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而AP2/ERF转录因子在植物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筛选盐胁迫相关 ERF 转录因子基因 PagERF16,探究其在杨树生长及应答盐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林木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PagERF16过量表达和RNAi抑制表达载体,以84K杨为材料进行遗传转化培育PagERF16过量表达(PagERF16-OX)和抑制表达(PagERF16-R…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1. Overexpression of BplERD15 Enhances Drought Tolerance in Betula platyphylla Suk
摘要: ##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arly responsive gene,BplERD15,from Betula platyphylla Suk to dehydration.BplERD15 is located in the same branch as Morus indica Linnaeus ER…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2. 基于木质素基热固性树脂的木质材料功能改性研究
摘要: 首先,针对工业木质素反应活性低、溶解性差的问题,开发一步法和两步法化学修饰方法,实现对木质素酚羟基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制备高反应活性的木质素多元醇,开发了高性能木质素聚氨酯抗腐蚀涂层和热熔胶。其次,利用木质素衍生物-香草醛和丁香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以富含N、P元素的磷腈作为阻燃核心,合成反应型阻燃生物基单体,制备阻燃动态交联聚亚胺树脂和阻燃透明光固化树脂,通过聚合物网络结构调控实现了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兼顾。其中聚亚胺树脂表现出优异的自修…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3. 超高填充木塑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制
摘要: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作为木塑复合材料(WPCs)典型常用的界面相容剂之一,其改善 WPCs 界面的机理解释为:酸酐开环与木质纤维表面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聚烯烃链段与聚合物基体进行物理缠绕。为了验证酯化反应是否是WPCs界面改善的决定性原因,本文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为相容剂或基体,制备了高木质纤维含量木塑复合材料(UH-WPCs)。红外和热重结果证明,MAPE成功接枝到木质纤维表面,MAPE作为基体 UH-WPCs其接枝到木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4. 多功能木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 在当今"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的驱动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可再生绿色资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相变储能材料由于具有通过相态变化而将热能储存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热能储存领域,在建筑控温、电子元件控温、纺织品调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机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相变过程液体泄漏、低光热转化率、低热导率、吸湿性、功能单一等问题,因此解决以上弊端是将有机固-液相变储能材料更有效应用的关键。利用木材具有独特的分级多孔结…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5. 基于天然木材取向互穿骨架的高通量水处理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摘要: 木材具有精巧和发达的天然三维分级多孔结构,紧密排布、相互连通的细胞腔形成了发达的取向互穿毛细管网络孔道,这种绿色、可再生、廉价的高孔隙率多孔骨架材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高性能微反应器原材料。尤其是对于成本和原材料要求苛刻的水处理技术而言,探索基于天然木材开发高性能水净化材料,对于实现传统高分子聚合物膜等材料的替代或部分替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木材微毛细结构与流体传输特性展开研究,基于木材结构取向互穿特点与流体渗透规律,设计了一系列利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6. 木材衍生碳的孔隙结构基础及二次电池负极性能研究
摘要: 电化学储能为可再生能源持续利用提供了稳定性、灵活性,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了可靠基础。在电化学储能中电极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碳负极材料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传统的石墨负极在二次电池中面临比容量有限(锂离子电池中容量为 372 m Ah g-1)、资源短缺、不易再生等问题;天然木材作为一种易再生资源,其物理化学性质可调节、对环境友好、易低碳加工,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碳材料前驱体;…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7. 紫花苜蓿抗寒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在改善生态系统、营养和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紫花苜蓿常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在传统种植区经常遭遇冷害冻害,低温胁迫影响着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力的发挥,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机理的基础性研究对抗寒品种选育及其生产实践指导至关重要。现阶段研究已知低温条件下,所有苜蓿材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呈下降趋势,萌发高峰期随温度降低而后延。紫花…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8. 紫花苜蓿根腐病生防菌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在苜蓿种植过程中会受到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植物病原体显著降低了作物生产力和产量。苜蓿根腐病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引起的苜蓿常见病害之一,苜蓿根腐病会导致苜蓿产量下降及品质降低,严重会使其全株死亡,严重影响苜蓿产量。对于苜蓿病害防治主要措施为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对环境的危害极大,长期施用合成农药不仅会导致病原体产生抗性,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99. 非洲哈茨木霉AD-G4固体发酵的响应面优化
摘要: 前期研究发现从紫花苜蓿根部及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到的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菌株AD-G4,该菌株在紫花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盆栽防效试验中具有较好生物防治效果。所以本研究以非洲哈茨木霉AD-G4 为供试菌株,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固体发酵培养底物基质、pH、含水量、孢子浓度、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0. 施肥和混播对退化草地土壤和牧草产量的影响1
摘要: [目的]研究施肥和混播牧草对松嫩平原黑龙江省西部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牧草产量的影响,探索本地区天然退化草地修复的最佳施肥量和牧草混播比例。[方法]试验以黑龙江省西部天然轻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 6个水平氮磷钾施肥组合、2种豆禾牧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混播比例,探讨施肥和混播对土壤养分变化及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确定混播比例的情况下,施…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1.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产量性状分析及其综合评价
摘要: [目的]对来自国内外的 19 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初花期与产量性状相关的表型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为筛选高产优质适生紫花苜蓿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在北京市昌平基地种植的 1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每个品种的株高、分枝数、分蘖数、干/鲜重、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茎叶比等 12 个主要产量性状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1)在产量性状上,紫花苜蓿不同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2. 10种牧草种子生物学特性和超低温处理对发芽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 10 种牧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超低温(液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特性,解析超低温处理对牧草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探究牧草种子超低温处理前后热力学特征变化,为牧草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 10 种牧草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的千粒重,种长、种宽、宽长比、表面积、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等生物学特性。采用减重法将种子含水量统一降至 5%,测定超低温处理前后种子的发芽率变化。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分析牧草种子的热力学特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3. 特色沙生植物产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阿拉善为例
摘要: 积极发展特色沙生植物产业是荒漠化地区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有效协同的重要途径。然而,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发展特色沙生植物产业必须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产";如何在量化沙生植物生态需水特征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及发展目标约束,确定沙生植物产业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进行空间优化布局,是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选择阿拉善盟为研究区,以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为代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将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4. 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对放牧强度变化的响应
摘要: [目的]由于经济发展模式和历史沿革造成的的粗犷式放牧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草原生态问题突出,且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土壤微生物是地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组份,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土壤质量情况。为了明确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荒漠草原开展放牧强度调控试验,设置了封育对照组、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 4 个放牧强度。采用野外调查和 16S rRNA测序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5. 典型固沙灌木林结构和功能对降水和氮沉降的响应
摘要: 水分和氮素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并受到全球变化的强烈影响。然而,典型固沙灌木林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十分不足。研究以毛乌素沙地典型固沙植被——油蒿灌木林为对象,设计了包含 3 个增水梯度(自然降水、增水 20%、增水 40%)、2 个氮素添加处理(0、60 kg N ha-1 yr-1)共 6 个水氮交互处理的控制试验。通过连续 7 年(2015~2021)的研究,分析了灌木-草本-生物土壤结皮组成、群落生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6. 基于沙化土地变化指数的中国北方沙化土地年度动态监测分析
摘要: [目的]土地沙化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目标 15.3 土地退化零增长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传统实地踏查的土地沙化评估方式时间周期过长,往往不能够反映土地沙漠化真实的情况,目前大尺度高分辨率的土地沙化年度动态监测尚且处于空白阶段,给治沙政策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研究旨在基于遥感技术手段与地球大数据云平台,对中国北方区域进行了土地沙化年度变化监测评估,为目标 15.3 做出贡献。[方法]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7. 腾格里沙漠南缘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摘要: [目的]沙漠边缘区作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响应的关键地段,是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效应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方法]以腾格里沙漠南缘脆弱区的沙坡头区 2000 年、2011 年和 2020 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借助ERDAS、ENVI、ArcGIS等地理信息与遥感软件,对沙坡头区 2000 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质量开展了定量分析。[结果]2000-2020 年,沙坡头区耕地和未利用地比例呈下降趋势,林草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8. 草方格沙障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 作为干旱地区主要的风沙灾害形式之一,风蚀沙埋严重威胁着沙区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作为我国荒漠化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固沙技术措施之一,草方格沙障具有布设简单、适应多种环境等优点,对遏制西北内陆绿洲及重要基础设施的风沙危害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在梳理草方格沙障流场特征、生态效应及铺设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未来需加强不同材料方格沙障固沙的风沙物理学机制研究,注重研发以草方格沙障为载体的综合性固沙新技术,同时应重视智能化草方格铺设机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09.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沙地 2000~2020年土地沙化过程
摘要: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土地沙化过程研究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位于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基于 2000~2020 年MOD13Q1 NDVI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条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区域近 20 a的沙化空间格局及动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0. 中国北方旱区沙漠化的人口暴露度研究
摘要: [目的]沙漠化严重威胁着旱区人民的生活福祉,揭示沙漠化的人口暴露度对客观认识沙漠化风险、改善人地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中国北方旱区为研究区,基于 2000-2020 年净初级生产力和人口数据,在全域和沙漠沙地两个尺度上量化了区域沙漠化时空格局,并评估了沙漠化区域的人口暴露度。[结果]2020 年中国北方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 54.79 万km2,占中国旱区总面积的 13.88%,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地、库布奇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1. 青海高寒沙区沙障治沙的综合评价及模式筛选
摘要: [目的]青海高寒沙区荒漠化问题十分突出,而沙障是荒漠化治理一种行之有效的先期措施。[方法]本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沙珠玉沙区和青海湖东克土沙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不同类型坡向设置 3 年的不同典型"沙障+植物"措施为研究对象。选取 4 个固沙植物生长指标(株高、冠幅、根系分布和生物量)、5 个群落特征指标和 12 个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根系分布、盖度、物种多样性、土壤粒度组成、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 6 个因子,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2. 柴达木盆地高产枸杞经济林植被盖度及树型特征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柴达木盆地枸杞高产田种群盖度和树型结构特征,探索其标准树型,为开展机械采摘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农田尺度选择 6 000 kg/hm2 以上产量枸杞生产田为研究区,在枸杞最佳生育期无人机遥感采集植被覆盖率数据;实地测量采集 1050 株高产田单株主干、分枝、冠幅、以及枸杞鲜果百粒长、百粒直径、百粒质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区枸杞株龄 13 年,株龄 10-13 年间平均干果产量 6 151.91 kg/hm2;种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3. 乌珠穆沁沙地主要风沙环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厘清区域风沙运动环境和沉积物粒度特征是研究风沙流的关键,对地区风沙灾害的防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乌珠穆沁沙地的风况数据,研究沙地起沙风况和输沙势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沉积物粒径数据,揭示该地区风沙环境的空间差异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乌珠穆沁沙地年均起沙风频率为 33.8%,平均风速介于 3.34-5.40m/s之间,平均起沙风速介于 6.46-8.49m/s之间,沙地北部起沙风频率和风速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4. 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力
摘要: 乌兰布和沙漠东靠黄河、西与内蒙古狼山和巴音乌拉山相连,该地区降水稀少,土壤粗化,是我国北方沙尘暴频发的主要源区之一。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长期以来乌兰布和沙漠的风沙运动对黄河有着严重的影响,大量泥沙入黄,导致黄河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该区域的生态安全,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刻不容缓。沙漠地区植被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多项重大生态工程、防沙治沙工作和自然因素变化的强烈作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5. 我国半干旱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群落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摘要: 从土壤表面入渗形成土壤水的过程称为土壤入渗,是植物吸收和利用土壤水分的唯一途径,与养分迁移、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密切相关。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人类干扰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面积草地退化,斑块暴露,表面压实程度高,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过程加剧。在水分限制地区,降雨入渗是补充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途径。水渗入土壤是干旱半干旱区补充根区带土壤水分的关键过程。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性质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6.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
摘要: [目的]根际土壤中受植物根系影响的区域,是植物-土壤互作最为重要的界面,对植物生长发育、逆境适应均具有深远影响。锦鸡儿是我国西北地区生态修复应用最广泛的先锋物种,在西北五省区防风固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建植 3、10、20 年的柠条锦鸡儿植株为研究对象,研究栽植年限对锦鸡儿土壤根际微生物及根际代谢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建植 20 年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其余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柠条锦鸡儿种植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7. 三种沙源供给下小叶锦鸡儿灌丛地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摘要: 研究阴山北麓东段的准平原抬升区土壤粒径结构分形特征,可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阴山北麓东段三类沙源供给地(农耕地、坡积残积地、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形理论,分析不同沙源供给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个地区土壤粒径主要为粉粒、极细砂粒和细砂粒。土壤细颗粒物质农耕地>洪积扇>坡积残积地,土壤质地均匀性也依次降低,粒径分布频率曲线异质程度依次增大,同时背风坡土壤粒径小于迎风坡;(2)不同沙…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8.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对林龄和物候的响应
摘要: [目的]阐明不同物候期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群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方法]该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24、34 和 45 年)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Illumina MiSeq 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物候期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并探究环境因子对根内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群结构的影响。[结果]1)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根尖样品共获得 2828 个OTUs,物候期对根内真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19. 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库布齐沙漠沿黄段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
摘要: [目的]库布齐沙漠作为黄河流域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其土地变化过程在维护河流和沙漠生态系统以及促进人类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本文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库布齐沙漠沿黄段 1991-2019 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通过InVEST模型、PLUS模型分析并预测库布齐沙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此探究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引起生境质量空间变化的因素。[结果](1)1991-2019 年,林草地面积共增加 35…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0. 基于GEE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驱动因子分析——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内蒙古部分地区的草地荒漠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研究基于 GEE 平台,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通过 PCA、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近二十年的遥感生态指数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参考意义。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间,内蒙古自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1. 基于Citespace的防风固沙林领域研究热点与进展趋势
摘要: [目的]防风固沙林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阶段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有必要探究国内外防风固沙林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进展趋势。[方法]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 1993-2022 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WOS)为基础数据库进行搜索,对防风固沙林主题相关的中文 340 篇文献、英文 221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2. 采煤沉陷生态修复工程近地表特性
摘要: [目的]采煤沉陷对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恶劣影响,周边人民生活和生产质量严重下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和建设用地与工矿用地问题成为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为响应国家打造绿色矿山的政策,一系列采煤沉陷生态修复工程相继推出,明确采煤地表塌陷对矿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影响,探寻因地适宜的沉陷区生态林退化的更新复壮技术,为风沙采煤沉陷区植被恢复及衰退林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手段。[方法]采用对比分析和时空互代法,从植被配置模式(5a小叶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3. 西沟孔兑下垫面特征及风沙输移规律研究
摘要: 黄河上游十大孔兑对黄河生态和周边地区发展存在严重威胁。通过样方调查划分下垫面类型和利用集沙仪和 HOBO 小型数采仪配套三杯风速仪及风向标对各个下垫面的输沙量和风速、风向进行观测,对十大孔兑之一西柳沟风沙区展开研究,探究该地区不同下垫面特征及风沙输移规律,为相似流域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西柳沟孔兑风沙区下垫面划分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流动沙地河床面积、长度和宽度均高于固定和半固定沙地。(2)研究区盛行风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4. 1986-2020年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动力分析
摘要: [目的]十大孔兑是黄河几字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开展其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十大孔兑为研究区,基于 1986、2000、2010、2020 年四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驱动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林地、建设用地、耕地逐期扩张,未利用地、草地、水域逐期缩减,截止2020 年林地成为占地面积最大地类。2010-202…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5. 基于GEE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驱动因子分析——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内蒙古部分地区的草地荒漠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研究基于 GEE 平台,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通过 PCA、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近二十年的遥感生态指数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参考意义。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间,内蒙古自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6. 我国半干旱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群落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摘要: 从土壤表面入渗形成土壤水的过程称为土壤入渗,是植物吸收和利用土壤水分的唯一途径,与养分迁移、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密切相关。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人类干扰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面积草地退化,斑块暴露,表面压实程度高,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过程加剧。在水分限制地区,降雨入渗是补充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途径。水渗入土壤是干旱半干旱区补充根区带土壤水分的关键过程。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性质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7. 菌渣还田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土壤生境的影响
摘要: [目的]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粮食安全屏障。由于中国北方地区由于频繁的地表扰动导致土壤肥力较低,因此存在活跃土壤性质的潜力。探究菌渣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助于在生产力较弱的地区减少化肥的使用,最终实现绿色农业。[方法]试验材料为废弃菌渣和经过发酵有机肥料并达到完全分解的状态(鸡粪,牛粪)。在还田之前,发酵后的真菌残留物被装进便于运输的包装袋(每包 30 个)。2019 年春至期间,废弃真菌残留物均匀分布在土壤表面。还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28. 中国北方典型沙区季节性冻土的物理特性
摘要: 季节性冻土(SFG)和永久性冻土覆盖了北半球一半以上的陆地面积。气候变化影响季节冻土的发生及最大冻深等物理表征,冻土物理性状的改变反之影响环境、生态、工程灾害、农业及荒漠化。对于冻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构建复杂的本构模型和拟合水热耦合关系模型上。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北方三个典型沙漠区季节冻土的物理性状及其时空变化,旨在补充沙漠风沙土季节性冻土的物理性状的研究。从而为季节冻土模型的构建和地球冰冻圈的探索,提供更加精细全面的理论数据支撑。
发布时间:2024-06-13
929. 土壤微生物膜固沙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摘要: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固沙技术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和 10 g·kg-1)开展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膜形成后植物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当菌剂施用量大于 1 g·kg-1 时,固结层硬度和厚度显著高于对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0.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摘要: [目的]系统解析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幼龄林(13 a)、中龄林(22 a)、近熟林(34 a)、成熟林(41 a)和过熟林(55 a)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 平台鉴定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果](1)科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1. 悬袋网利用积沙体再利用风沙向上搬运流沙构筑拦沙坝防治沙害
摘要: 通过在各种积沙体(流动沙丘、沙堤、沙埂)上面设置沙障做拦沙固沙试验,笔者发现,只要在积沙体顶部制高点一线,设置一道高40cm不怕风蚀的立式沙障,就能固定住沙障底下的积沙体,就可把高大的流动沙丘改造成高立式沙障,用来拦截和固定流动沙漠。但,已知的常规高立式沙障,没有一款能设置在积沙体的脊线上经得起大风冲蚀。经过多年努力,笔者于 2013年8月试制成功了设置在流动沙丘脊线上不怕狂风冲蚀的笼式"悬袋形高立式拦沙网",简称"悬袋网",完成了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2.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摘要: [目的]内蒙古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深入探究其生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对区域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 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评估该区域的生境质量及其变化程度,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生境质量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其次占比面积较大的是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最快,其变化动态度高达 1.58%;(2)生境…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3. 通榆县西南部风蚀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摘要: [目的]风蚀是吉林省荒漠化土地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吉林省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成土壤荒漠化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研究2009-2019年 10年间研究区域风蚀土地面积及程度变化情况,为今后该区域荒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域风蚀土地分布信息,并结合卫星定位系统实地地面调查,确定植被盖度、土壤质地和地表形态等为风蚀荒漠化土地现状程度评价指标,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4. 西柳沟孔兑下垫面特征及风沙输移规律研究
摘要: 黄河上游十大孔兑对黄河生态和周边地区发展存在严重威胁。通过样方调查划分下垫面类型和利用集沙仪和HOBO 小型数采仪配套三杯风速仪及风向标对各个下垫面的输沙量和风速、风向进行观测,对十大孔兑之一西柳沟风沙区展开研究,探究该地区不同下垫面特征及风沙输移规律,为相似流域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西柳沟孔兑风沙区下垫面划分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流动沙地河床面积、长度和宽度均高于固定和半固定沙地。(2)研究区盛行风均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5.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otential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the Mu Us Desert,northern China
摘要: Aims This study assesse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otential in different 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involved in key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C and N cycling)in desert ecosystems. Methods Changes in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6. 不同年龄阶段四翅滨藜防护效应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新疆阿拉尔市 11团风沙前沿种植的四翅滨藜 2年生地(2a)、4年生地(4a)及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林内防风效能、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质、N、P、K以及空气温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2年生地、4年生地及混交林地的整体防风效能分别为 48.8%、43.7%、47.8%。(2)种植四翅滨藜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深层土壤容重。改良效果以 2年生,其含水量可达 16.74%,并且 40-100 cm范围内的各土层容重较…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7. 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差异1
摘要: 在干旱区防护林建设中,选择抗逆性和适应力强的植物树种是关键。通过模拟不同干旱梯度的盆栽控水实验以比较塔里木盆地引种植物四翅滨藜和乡土植物多枝柽柳对干旱胁迫生态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叶片含水量均逐渐降低,保水力、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的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分别在在轻度、重度干旱下有最大值,多枝柽柳的增幅更大。(2)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POD活性逐渐增大,重度干旱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8. 托克逊县不同配置防护林的防风蚀特征研究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配置防护林的防风蚀效能,为干旱区绿洲城市防沙治沙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托克逊县城郊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风速,起沙风速,近地表粗糙度,输沙量,风沙流结构等指标,对梭梭林、混交林1(胡杨占68%+柽柳占32%)、混交林2(胡杨占35%+柽柳占65%)进行不同配置林地的防风蚀效能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配置防护林的地表粗糙度、起沙风速、风速廓线、防风阻沙效能都有差异。粗糙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39. 侵蚀-沉积作用对黄土高原林地土壤中固碳细菌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
摘要: 针对黄土高原土壤固碳细菌对侵蚀-沉积的响应规律尚不清晰这一科学问题,在甘肃省罗峪沟流域的主要分支—桥子沟流域选择包括未开垦坡面的侵蚀点和沉积点、刺槐坡面的侵蚀点和沉积点等 4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以土壤样品中有固碳功能基因cbbL的自养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和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刺槐坡面固碳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低于未开垦坡面(P<0.01)。测序数据鉴定出 21个拥有cbbL固碳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0. 不同经营方式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截持降水能力及调控因素
摘要: [目的]明确区域尺度上不同经营方式人工林的土壤截持降水能力及其驱动因素对人工林管理及水土保持至关重要。[方法]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广东肇庆、湖南会同和湖北秭归),基于氢稳定同位素技术探讨了不同量级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对不同经营方式马尾松人工林(纯林、混交林、除灌林、轻度间伐林及重度间伐林)土壤水的贡献率。进一步地,我们基于方差分解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揭示了影响降水对土壤水贡献率(CRSW)的主要因素。[结果]不同降水条件下,各经营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1. 高羊茅根土复合体阻抗红壤、高岭土、河沙水力分离的机制试验
摘要: [目的]为揭示根土物质之间复杂关系即植物根系一方面提高土壤颗粒粘聚力同时又阻抗或延缓土壤颗粒因水力侵蚀发生分离的双重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和水土保持生产实际应用广泛的代表性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实验材料,分别播种于以红壤、高岭土和河沙为生长基质的剪切环刀盒内,对其形成根土复合体进行研究包括颗粒组成、根系结构扫描、有机质碳测定,复合体的水力冲刷实验,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实验等。[结果]结果表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2. 雨强和坡度对红壤坡耕地有机碳迁移规律的影响
摘要: [目的]土壤侵蚀是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主要驱动力,探究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动态过程的作用机制,对于全球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微量可溶性有机碳损失可能引发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连锁反应,这一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也需要深入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以红壤坡地(10˚、15˚)翻耕种植的花生(幼苗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雨强 60、90、120mm/h,研究土壤有机碳流失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1)小坡度小雨强时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3. 稀土矿尾砂地氮添加对樟树幼苗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摘要: 我国南方地区赣南、粤北、闽西等地拥有大量稀土资源,自 20世纪 70年代产业的大量需求,稀土资源被大量开采,由于开采方式的使周边环境遭受巨大的破环,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多年来,虽然政府部门经过多年的治理,但受制于系统科学的治理技术支持,稀土尾砂生态修复较为缓慢,缺乏一定的经济效益,限制了植被恢复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被证明可以在稀土尾砂上种植,而且其作为江西省的特色香料用经济树种,枝叶富含精…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4. 凋落物、根系和菌根输入对木荷恢复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碳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红壤退化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演变及生态系统恢复的微生物驱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地恢复形成的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输入处理,即对照(CT)、菌根(M)、根系+菌根(RM)、凋落物+根系+菌根(LRM)和凋落物加倍+根系+菌根(DLRM),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研究了不同有机碳输入对木荷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5. 植被毯措施对黑土农田浅沟侵蚀防护效果的研究
摘要: 为了探究植被毯在植被恢复早期的浅沟侵蚀防护效果,并为黑土农田浅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黑土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汇流冲刷试验,定量分析了植被毯在不同汇流强度下对农田浅沟侵蚀产流产沙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小于 30 L/min汇流强度时,植被毯措施可减少 16.23%的径流和 80%以上的产沙。当汇流强度增大到 40 L/min时,植被毯措施减沙效益由 82.19%下降到 26.63%,而减流效益由 15.74%减少到 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6. 双荚决明不同弯曲程度单根抗拉变形特性
摘要: [目的]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植物根系大多以弯曲形态存在,而以往研究多选取均匀顺直的根系,对于弯曲根抗拉特性还不得而知,弯曲根力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根系固土机制。[方法]为探究不同弯曲程度根系固土的力学性能,揭示其固土护坡机理,以五年生边坡绿化树种双荚决明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根拉伸试验,探讨弯曲根抗拉变形特性。[结果]1)双荚决明不同弯曲程度根系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表现为顺直根>微弯曲根>弯曲根,极限延伸率为弯曲根(29.26…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7. 多花木兰和双荚决明分叉根拔出过程中根土界面摩擦特性
摘要: [意义]根系的不同分叉形态和分叉角度在拔出过程中释放的力对根系固土起重要作用,是根系固土力学性质的前置阶段。[方法]该研究以边坡绿化常用灌木多花木兰和双荚决明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拔试验方法,研究分叉角度(0°~90°)对根系拉拔摩擦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分叉根有 3种拔出破坏模式:完全拔出、主根断裂和侧根断裂,多花木兰和双荚决明破坏模式以完全拔出为主,分别占总样本的 82.61%和 86.05%。3种破坏模式下的拉拔力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8. 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分析及驱动因素
摘要: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中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将黄河流域划分为 11个生态功能区,以MOD17A3HGF V6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为基础,采用Sen+MK趋势分析、变异系数(Cv)、莫兰(Moran's I)指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黄河流域 2001-2020年NPP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49. 基于kNDVI的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气候驱动分析(2001-2020)
摘要: [目的]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之一。研究黄河流域长时间序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对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在 GEE 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构建植被指数kNDVI(kerne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来探明黄河流域 2001-2020年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气候…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0. 认识生态流量方法应用现状研究
摘要: 水资源是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流量(Ecological Flow)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研究方法众多,尚未进行系统性梳理。以生态流量为出发点,归纳总结国内生态流量评估的最新进展,系统地对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和整体分析法等四大类共 17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评述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根据国内流域的生态流量评估现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1. 气候和下垫面驱动下典型植物措施对径流和侵蚀的水土保持效应
摘要: [目的]典型植物措施气候(降雨量特征)、下垫面(坡度、前期土壤含水量)等综合对径流、侵蚀的定量分析仍然是半干旱地区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定位监测了 1987-2019年中国甘肃省的安家沟小流域不同措施(乔木林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农地)不同坡度(10°、15°、20°)径流小区的降雨特征、前期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径流、侵蚀等。[方法]运用逐步回归模型和路径分析法,建立了主要驱动因子对径流量、土壤侵蚀最优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2. 毛乌素沙地典型树种蒸腾耗水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人工植被茎流蒸腾速率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的蒸腾耗水量及影响因子。[方法]采用热扩散式插针茎流计(TDP)测定树干液流与自动气象站监测微气象因子,运用Granier公式计算出旱柳和小叶杨的蒸腾茎流量,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旱柳和小叶杨的茎流日变化呈单峰"几"字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7:00 左右茎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3.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森林的植被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服务经济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半干旱气候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植被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服务经济价值差异,并分析其驱动因素。[方法]对半干旱气候区四种典型的植被恢复类型(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杨树-榆树混交林、杨树林)进行样地调查,记录物种、胸径、树高、冠幅、水平结构、郁闭度、密度等信息,同时在样地中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三个深度(20cm、40cm、60cm)的含水量、容重及孔隙度。主林层和林下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标包括Simpson指数、Shannon-w…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4.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过程顺坡起垄垄沟水力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垄沟是垄作长缓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汇流路径。本文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实验,模拟不同雨强、坡度和垄作方式下垄作长缓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提出作为主要汇流路径的垄沟的主要水力学参数和变量,从而为土壤侵蚀过程模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系统分析不同垄作方式、坡度、雨强等条件下垄沟的主要水力学参数和变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 3种典型降雨强度(30、50和 75mm/h)、3种裸地垄作方式(无垄、顺坡宽垄和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5.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
摘要: 科学开展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效益评价既是客观反映工程自身规律必然要求,也是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评价的前提与基础。以山西木窑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因子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前(2015年)和实施后(2019年)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工程实施 3年以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增加约 1%;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约 3%,其中,流域低覆盖、中覆盖、高覆盖区分别增加 0.7%、…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6. 宁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探索
摘要: 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有效防治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系统梳理宁夏自治区现状水土保持监管方式,总结水土保持监管成效,评价现阶段水土保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宁夏水土保持监管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6-13
957. 广州市白云区裸地近自然化植被恢复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本文以恢复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对裸地进行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用近自然的复绿方法研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杨钊杨勋楼后山的一段边坡的复绿效果,完全模拟自然界的环境条件,通过室外播种试验的乔灌草种子混播,同时不采用任何人工管理的方法,不除杂草、不施用任何肥料、农药。以土壤元素测定、小气候测定为研究方法并定期观测植物的多样性变化及其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研究结果发现:(1)植物多样性方面边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相比较之前提升了 …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8. 红砂和珍珠在不同干旱强度下的死亡风险评估和反应策略
摘要: [目的]干旱引起树木水力失效或碳饥饿而导致死亡,可能与干旱强度相关。然而,有关荒漠树木在遭遇不同干旱胁迫时死亡的风险及其抗旱策略的报道仍然很少。[方法]本试验在遮雨棚中移植了红砂和珍珠进行盆栽试验,并在经过 3种水分处理(即,充分供水,慢速干旱和快速干旱)后测定了与水和碳相关的生理性状。[结果](1)与充分供水处理相比,慢速干旱处理下红砂的边材(KS)和叶比导率(KL)无显著变化,而在快速干旱处理下显著降低,珍珠的KL有一致的变化。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59. 滇西北剑湖双河水库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抗剪性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对滇西北剑湖双河水库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抗剪性能关系的研究,为研究区域及同类型的水土流失地区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方法]以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双河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将研究区草地、林地、耕地和采矿用地 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干湿季节的土壤含水率,配置了三种实验含水率,分别对应旱季含水率 15%,雨季含水率 35%,和过渡季节的含水率 25%,并测定土样的理化性质和抗剪性能,分析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0. 四种不同厚度的绿化废弃物对土石质边坡植被生长高度和土壤保墒的影响
摘要: 为实现修剪产生的绿化废弃物分类再利用,研究其处理后作为覆盖物对覆盖下植被生长高度和土壤保墒的影响,本研究以华北地区 4种典型绿化树种枝叶为试验材料,选取种植常用绿化植物(紫花苜蓿、冰草、披碱草、狗尾巴草、紫穗槐、胡枝子),并用无覆盖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类绿化废弃物覆盖和不同绿化废弃物覆盖厚度对植株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解决绿化废弃物和灌草竞争的问题,可以把紫穗槐和冰草或紫穗槐和狗尾草进行配合撒播,灌木植物紫穗槐适合在 25°阴坡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1. 内蒙草原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摘要: [目的]内蒙草原具有丰富的自然植被和矿产资源。以内蒙草原区为参考确定适宜的植被覆盖度并了解其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可为其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方法]本研究基于Landsat5/7/8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通过Sen+MK和Hurst指数对该地区植物覆盖度的稳定性、空间分布和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使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来探究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1)20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2. 杉木纯林转化为杉楠复层林后的凋落物水文效应
摘要: [目的]探究杉木纯林转为杉楠复层林后凋落物水文效应,为阐明杉木复层林生态功能和杉木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顺昌县杉木纯林 4种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套种闽楠转化为杉楠复层林的林分,以杉木纯林为对照,调查收集林地上凋落物,测定凋落物层凋落物蓄积量、持水率、拦蓄量、持水量等水文特性,分析不同杉木保留密度的杉楠复层林凋落物水分效应。[结果]结果表明,1)凋落物的总蓄积量表现为D65>D55>CK>D35>D23.在套种相同楠木密度的情…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3. 基于FLUS InVEST模型的大庆市碳储量及热点区域分析
摘要: [目的]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庆市域为研究区,探讨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覆盖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并识别固碳能力热点区域,为未来城市转型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 2010、2020年大庆市土地覆盖数据为基础,运用FLUS模型模拟 2030年自然演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城市发展情景土地覆盖格局,分析不同情景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结合InVEST模型中碳储模块估算 2010、2020和 2030年 3种情景碳储量及其分布,最后通过ArcGIS中热点分析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4. 准格尔旗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内蒙古准格尔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推动高标准、高质量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要求。目前准格尔旗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在防洪排水、坡体稳定、土壤改良、植被选配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和不足,基于旗内矿区生态环境广泛调研分析,针对矿区生态修复中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洪排水、坡面防护、土壤改良、植被选配、限制性因子修复、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矿山科学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支撑,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3
965. 首次系统繁殖出穿山甲子二代、子三代
摘要: [目的]穿山甲人工繁殖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性难题,由于不能系统性繁殖出子二代、子三代,导致各穿山甲物种的繁殖生物学参数未知或不确定。本研究通过对极度濒危马来穿山甲的繁殖生物学、生长模式及育幼等的研究,系统揭示马来穿山甲的生物学特性,从而科学指导马来穿山甲人工饲养繁育,同时为其它穿山甲物种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长期的、大规模的 360 度红外监控录像,统计及分析该物种的重要繁殖学参数;跟踪幼崽从哺乳期到成熟期的体重变化,绘制幼崽增…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6.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南京市人与野猪冲突的空间分布
摘要: [目的]预测南京市人与野猪冲突的空间分布,划分不同风险等级,建立野猪应急防范机制,同时,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致害险及差额保费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布设红外相机、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方法获取了 86 个野猪冲突有效分布位点,综合运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分析和预测南京市人与野猪冲突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南京市人与野猪冲突的高风险地区集中在溧水无想山、江宁汤山和浦口老山等周边区域,高风险区面积 266.69km2,占全市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7. 朱鹮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掌握浙江省德清县驯养朱鹮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与分子特征,为治疗朱鹮大肠杆菌感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该地驯养朱鹮新鲜粪便样本,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 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大肠杆菌;进而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 7 种抗菌药对源自不同朱鹮的大肠杆菌分离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选择代表性菌株,通过PCR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8. 人工繁育朱鹮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分析
摘要: [目的]以德清县下渚湖人工繁育朱鹮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分析技术,系统分析朱鹮(Nipponia nippon)肠道微生物在不同季节的菌群结构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携带状况,为朱鹮疾病防治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据。[方法]于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采集湖州市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朱鹮种群及其相关环境(泥鳅和排污口污泥)样本。共计采集了 270 份朱…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69.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威胁东南亚对鸡形目保护的有效性
摘要: [:目的]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东南亚(SEA)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了解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基于细胞自动机马尔可夫链模型(CA MARKOV)预测了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以鸡形目物种为例,评估了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SEA保护区的效果的影响。此外,使用一组物种分布模型(SDMs)来评估目前和 2070 年 62 种鸡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0.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窝卵数、孵卵节律及其对环境温度和降水的响应
摘要: 窝卵数和孵卵节律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方面,亲鸟在孵卵期间需要权衡自身的能量需求与胚胎的热需求。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生活在山地森林中的单亲鸟类,面临寒冷环境和能量压力,亲鸟可能会调整孵卵行为以应对这些限制。于 2020 至 2022 年 3-7 月在湖北省广水市平靖关村和湖北中华山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跟踪了 21 只野生雌性白冠长尾雉,对白冠长尾雉的窝卵数、孵卵节律及其对环境温度和降水的响应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1. 两种长尾山雀的不同孵卵模式及其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气温对单亲孵卵和双亲孵卵鸟类的孵卵行为、巢温及胚胎发育影响的差异。[方法]以仅雌性孵卵的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glaucogularis)和双亲轮流孵卵的红头长尾山雀(A.concinnus)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8-2020 年及 2022 年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的监测数据,分析气温与其孵卵行为、巢温、孵化成功率及雏鸟发育情况的关系。[结果](1)两种长尾山雀的单次孵卵时长随气温升高皆显著减短;…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2. 人为干扰对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的影响
摘要: [目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对当地动物种群的空间利用产生影响。因此,掌握人为干扰条件下濒危物种对空间的利用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活动区(home range)和栖息地利用(habitat utilization)是对动物空间需求最好的度量,掌握这些信息对有效保护鸟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20-2021 年对湖北省平靖关村周边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进行追踪,收集到 47 组白冠长尾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3. 基于弱监督空间组注意力的细粒度鸟类识别方法
摘要: 细粒度图像识别是对属于同一大类别的多个子类别进行分类,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同一子类别的差异可能很大,而不同子类别的差异可能很小。以前的方法一般是先定位整体目标或部位,然后判断图像属于哪个子类别,这些方法依赖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目标或部位标注,是走向实际应用的巨大障碍。还有一些方法从高层特征图中间接提取可识别的区域,但是它们忽略了目标及其部位之间的空间关系,这可能会导致识别不准确。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弱监督的空间组注意力网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4. 东北地区水獭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保护规划
摘要: 水獭(Lutra lutra)是一种半水栖哺乳动物,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鼬科(Mustelidae),因其对水质具有高度敏感性且处于食物链顶端,被认为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种和旗舰种。中国分布有三种,即欧亚水獭(Lutra lutra)、小爪水獭(Aonyx cinereus)和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欧亚水獭列为近危(NT),小爪水獭和江獭列为易危(VU)。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5. Over-Wintering Waterbirds Species Diversity Pattern and Its Habitat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Poyang Lake Basin,China
摘要: Poyang Lake in Jiangxi Province i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wintering site for the East Asian and Australian Flyway.This area is a biodiversity hotspot hosting various types of wat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6. 松嫩平原常见鹤类足迹特征及足迹信息学分析
摘要: 由于环境质量的波动,我国鹤类种群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波动趋势。松嫩平原作为东北三⼤平原之⼀,是我国湿地分布的主要地区和鹤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直备受关注。鹤类⾜迹是受关注的内容之⼀,直接关系着鹤种的识别、种群数量、栖息地利⽤等⽣物学信息。伴随着后基因组时代来临,使⽤机器学习对⽣物数据进⾏挖掘,已经成为⽣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假设鹤⾜迹可以作为鹤类种间判别的依据,在此前提下,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持向量机(SVM)相结合,探讨了该判别的可⾏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7. ERs-UPR介导自噬调控化脓隐秘杆菌胞内感染的分子机制
摘要: [目的]化脓隐秘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孢子、不运动、兼性厌氧的条件性致病菌,能够感染野生动物和家畜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多组织和器官,导致动物患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肺炎以及皮肤囊肿等疾病,对野生动物繁殖效率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在羚羊、白尾鹿等野生动物宿主中,化脓隐秘杆菌感染能够引起皮肤和生殖道等组织化脓性感染,且圈养和野外生存的野生动物均有化脓隐秘杆菌感染发生。因此,深入探究化脓隐秘杆菌感染机制将为野生动物化脓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8. 东北虎 β、γ 和 β-γ 干扰素蛋白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摘要: 东北虎是我国乃至全球稀有动物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东北圈养东北虎中有较高比例的体内存在犬瘟热病毒和 H5、H9 亚型禽流感的阳性抗体。保护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平衡维护与改善,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乃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干扰素作为一组细胞因子,是抗病毒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本研究成功扩增了东北虎IFN-β(PtIFN-β)和IFN-γ(PtIFNγ),并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SOE-PCR)将两者融合。生物…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79. 基于迁移学习的野生动物图像识别方法
摘要: [目的]探究迁移学习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图像识别中的有效网络构建方式,以提高野生动物图像识别准确率。[方法]以野生动物图像为研究对象并构建迁移学习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对抗网络的迁移学习模型用于野生动物图像识别。[结果]相较于常规的深度学习识别方法(ResNet50)、三种常见的迁移学习识别方法[深度相关对齐(DCORAL)、深度领域混淆(DDC)、深度对抗神经网络(DANN)],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复合对抗学习的迁移学习方法对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0.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分析
摘要: 本研究于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6 个管理片区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展本底调查。本次调查共设置128个5km×5km的有效网格和209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23399个有效相机日,获得 5294张独立有效照片。调查共记录到 40个物种,其中鸟类 5目 8科 19种,兽类 4目 10科 21种,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16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1. 基于定量食物网确定伞护种的新方法
摘要: 面对人、财、物资源约束趋紧,亟需寻求效益最大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思路与方法。由于伞护种的保护及管理可以有效聚焦保护重点,同时使得其他共生物种受益,因此其已成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从食物网视角出发,以综合了湖泊、沼泽生态系统的中国东北部兴凯湖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研究在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构建定量食物网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将捕食关系相连接的各物种视为同享生境的共生物种,基于"顶级脊椎动物捕食者"往往被视作伞护种的传统保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2. 2005-2021年沉湖湿地水鸟群落动态及其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尺度响应
摘要: [目的]水鸟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类群与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的指示物种,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沉湖湿地作为长江中下游与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湖泊之一,是多种濒危珍稀水鸟的越冬地、繁殖地或停歇点。沉湖湿地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对水鸟群落的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结合沉湖湿地 2005-2021 年水鸟观测数据和遥感影像,分析沉湖湿地 2005-2021 年水鸟群落动态及其与景观格局变化之间关系…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3. 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氮矿化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摘要: [目的]探究退化湿地土壤氮矿化速率、土壤温湿度及相关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土壤氮矿化随时空的变化特征及内在驱动因素。[方法]以尕海湿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树脂芯原位培养方法,在 2020 年通过对植物生长初期(6-7 月)、生长盛期(7-9 月)、枯萎期(9-10 月)的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研究,探讨湿地沼泽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氮矿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4. 基于水线法的辽河口湿地滩涂地形演变特征研究
摘要: 河口湿地滩涂是重要的陆海物质交换带,具有抵御海岸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作用。由于滨海河口水文环境复杂多变,滩涂历史地形数据匮乏,使得河口滩涂地形演变过程的定量评估成为河口湿地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以辽河口湿地 2001-2021 年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水线法构建水线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反演滩涂地表历史高程,以解析辽河口湿地滩涂地形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水线衍生数字高程模型反演的 2001-2021 年辽河口湿地滩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5. 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适应性和修复潜力
摘要: [目的]探究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的生长适应性和修复潜力,为湿地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1(Pb:50 mg·L-1、Cd:5 mg·L-1、Cu:100 mg·L-1)、T2(Pb:100 mg·L-1、Cd:10 mg·L-1、Cu:200 mg·L-1)、T3(Pb:200 mg·L-1、Cd…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6. 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功能价值动态评估
摘要: [目的]动态评估吉林省的湿地调蓄洪水功能价值,为吉林省的湿地安全及湿地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机会成本法对吉林省 2013、2017 年的湿地调蓄洪水功能价值进行对比和评估,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及各市的湿地调蓄洪水功能价值变化。[结果]2013 和 2017 年吉林省湿地调蓄洪水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 2910.10 亿元和 2685.49 亿元,虽用水价格不断提高,但受湿地面积降低的影响,2017 年比 2013 年减少了 224…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7. 水体镉铅铜复合污染对玉蕊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水体Cd-Pb-Cu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玉蕊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为玉蕊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蕊为材料,采取室内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研究Cd-Pb-Cu复合污染对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生长、养分和重金属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1)玉蕊株高在 20 mg·L-1Cd+200 mg·L-1Pb+400 mg·L-1Cu污染水平下显著受到抑制,与CK(无污染)相比…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8.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时空变化和生态质量预测--以中国湛江市为例
摘要: [目的]随着湛江市城镇化的发展,导致湛江市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快速、全面及准确地定量监测湛江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能够定量、准确地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法]本研究选用 2000 年、2005 年、2009 年的 Landsat 系列卫星图像、2015 年和 2020 年的卫星图像,选取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89.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mangrove plant community
摘要: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variables related to water environment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Nansha coastal wetlands,the ability of vegetation to charact…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0. 湿地鸟类AI监测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摘要: 湿地与海洋、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肾"。鸟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鸟类监测既可以提供鸟类的迁徙变化信息,又是评估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监测,本文展示了通过高空云台摄像机,利用AI技术进行湿地鸟类监测相关技术。全面、有效的湿地鸟类AI监测,是一个林业、GIS和AI的综合技术的整合,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其关键点在于:首先,使用 3 维GIS进行和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湿地系统云台摄像机位置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1. 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视觉及声纹AI监测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摘要: 建立高精度标注的野生动物视觉及声纹训练数据集并开展相关 AI 算法关键技术研究,对加强自然保护地的野生动物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精度标注形成了 1810 种野生鸟类和 2000 余种陆生野生动物训练集,分别训练获得涵盖国家 I级和II级保护的野生鸟类和陆生哺乳动物的 AI 监测识别算法模型,在长焦云台高清摄像机条件下实现了集群目标捕捉识别、特定目标动态追踪、飞行跟踪、自动缩放等 AI功能,可对影像中的野生动物进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2. 薇甘菊在华南地区入侵过程中的种群进化格局
摘要: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典型入侵物种薇甘菊在入侵地扩张过程中的种群进化动态,以为入侵种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华南地区采集了超过 40 个薇甘菊种群的种子,通过同质园种植的方式比较不同种群扩散能力、竞争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重要性状的差异。[结果](1)种子扩散能力随着种内竞争强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种子重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种内/种间竞争能力比随着种内竞争强度的增加而上升,随着种间竞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3)对土壤…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3. 基于生态足迹的辉河保护区繁殖鹤栖息地环境承载判别分析
摘要: 繁殖期是野生动物种群得以延续的重要时期,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鹤类重要的繁殖地之一。为判别辉河保护区对繁殖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的环境承载,本文基于 2018-2022 年遥感影像、2021-2022 年繁殖期野外实地调查、统计年鉴等数据,结合生态足迹法、景观格局指数、MaxEnt模型等方法,以辉河保护区区内居民和繁殖鹤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近五年的保护区生态承载力的年度变化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然后利用 MaxEnt 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4. 新疆典型自然景观遥感监测
摘要: [目的]2021 年,国家启动了第三次新疆科学考察,面向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为目标,对新疆地区的典型自然景观进行调查。[方法]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分析多源遥感影像图像的纹理结构与光谱差异,通过野外科学考察采集景观位置、大小、色彩和结构等信息,高效地进行景观的识别与调查。[结果](1)调查包括新疆地区 460 处典型自然景观,包含地质地貌景观、陆地生物景观和湿地景观 3 个一级类,以及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5. 北极花:一款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与数据分析软件介绍与评价
摘要: 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工作。物种识别困难,加之传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方法费时费力,因而生物多样性调查效率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物种识别精度得到不断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一款免费专业的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与数据分析软件:北极花。北极花具有手机APP和网页端,北极花APP最大的特点是"调查快",具有拍照识物、语音记录、联想录入等高效数据采集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6.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的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构建
摘要: 气候变化和人类扰动的共同作用下,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以触目惊心的速度持续下降,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也明显退化。在此背景下,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人类活动影响缓解的统筹治理越来越主流化。本研究选取中国西南地区作为研究区。首先,在 1km×1km的精细尺度上进行气候变化、生态价值、人类扰动制图。然后,以气候最脆弱、生态价值最高、人类扰动程度最低为原则,识别研究区内的保护热点。接着,将保护热点与当前保护地空间分布…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7. 江西官山常绿阔叶林邻体结构特征
摘要: [目的]以邻体结构单元为尺度研究常绿阔叶林结构特征,为森林群落构建、物种共存、群落演替碳循环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江西官山 12 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大型样地为研究平台,以个体为研究单位,先计算每个邻体结构单元的混交度、角尺度、优势度等指标,然后比较不同物种、功能群、林分的邻体结构特征,最后分析林分邻体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1)25 个主要树种中,除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杉木(Cunn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8.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基地规划研究——以吉林雁鸣湖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要: 近年来,自然教育成为我国林业和城市园林建设的新热点。调查显示,我国自然教育从业者群体规模迅速增加,各类自然教育活动蓬勃兴起,公众对于自然教育的需求和认知度也达到较高水平。但目前自然教育实践多在城市公园、学校、乡村等区域展开,对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体系研究涉及较少。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同时,湿地自然保护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99. 基于地域特征的查干湖自然教育基地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目的]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自然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方式正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自然保护区有其独特的地域性资源,承担着环境保护和宣传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其进行自然教育实践,是实施自然教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地域特征开展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探索自然教育基地规划方法、推进保护区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并行。[方法]本文通过自然教育的概念辨析、理论研究等,结合自然保护区建设领域的相关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和观察、问卷调查…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0. 笔架山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之垂直分布研究
摘要: 为探讨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设立在清远笔架山自然保护区的海拔 100m、300m、500m等3个海拔梯度森林群落的样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三个不同海拔样地总共有 25科 84属 101种;(2)样方内物种的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在物种多度分布方面,少数物种个体数很多,许多物种个体数很少。此研究对南亚热带退化林的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对垂直分布植物多样性研究有借鉴作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1. 探讨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对满意度和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
摘要: [目的]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了国家公园的建立、保护和发展,包括土地使用者、个体经营者和政府官员在内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有所不同。解决这些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冲突,对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中国神农架国家公园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需求以及他们参与国家公园发展的意愿。该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阐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在其利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2. 国家公园声景观感知行为及其对视觉审美的影响
摘要: 正文:[目的]理清声景观感知行为规律以及对视觉审美的影响效应,提升国家公园景观管理水平。[方法]本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基于 19 个行政村、394 份社区居民有效问卷,评估了声景观的响度、频率、喜好度以及听觉满意度等感知行为特征,并运用 PLS-SEM 模型分析了声景观感知行为对视觉审美的影响效应。[结果](1)国家公园里包括 6 种自然声、5 种机械声、5 种人为活动声。其中,小贩叫卖声与虫鸣声的响度最大,水声、鸟鸣…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3. 武夷山国家公园茶农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研究
摘要: 茶产业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特色富民产业。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茶农一方面面临着严格的生态约束,另一方面受到扩大生产的经济驱动。引导茶农在生产活动中采用高水平的亲环境行为,既有助于解决茶农生产造成的环境压力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目标相悖的现实问题,又能够促进茶产业绿色生态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外部性理论等,以武夷山国家公园 346 例茶农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与 Oprobit 模型,探究了茶农的亲环境行为水平与影响因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4. 基于多源遥感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光污染时空动态与生态边缘效应
摘要: [目的]保护地和荒野地区越来越多地受到光污染的侵蚀。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南北跨度最大的国家公园,评估其光污染并探索特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价值。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过去 30 年间大熊猫国家公园光污染变化的时空趋势;评估了人类活动和土地开发强度是否影响会大熊猫国家公园光污染。[方法]本研究使用夜间卫星遥感影像的平均夜间辐射强度来评估光污染水平;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测量景观指数以评估光污染特征;计算公园内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5. 法国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现状及成效评述
摘要: [目的]法国国家公园体系经过 60 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形成了极具法国特色与代表性的国家公园体制。我国同法国皆属中央集权政体和大陆法系国家,对法国国家公园经营与发展成效进行系统分析与评述,总结其有益经验,对高质量建设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将法国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现状及体系建设主要特征进行梳理与概述,针对国家公园发展的十余个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与评述,特别是国家公园如何协调经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6.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情景估算
摘要: 中国国家公园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家公园系统地保护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系统过程最完整的地区。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也有利于世界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应对。基于 1990年、2000年、2010年和 2020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遥感图像,研究计算了中国首批 5所国家公园在相应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Plus模型LEAS模块,探讨了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扩张的驱动因素。此外,研究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国家公园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 [目的]为探究更具科学性与指导性的高水平的国内国家公园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以Citespace软件为研究工具,将 2001.03-2021.03的 2450篇国家公园相关的核心论文作者、研究机构、摘要及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对突现词进行了检测。[结果]研究表明:(1)国家公园核心作者较多,发表 8篇以上高产核心作者共有 23位,整体研究程度有待提升。(2)研究机构已展开领域内协作,但合作不密切、程度低。(3)国家公园研究的侧重…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8. 民众参与个人碳交易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模糊集定性fsQCA的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对民众参与个人碳交易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影响民众参与个人碳交易意愿的核心条件、以及民众参与个人碳交易意愿的形成路径。为促进民众对于个人碳交易政策的了解,理解民众行为,从而助力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优化和落实个人碳交易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先前研究成果,对公众参与个人碳交易的意愿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选取个人因素(个人碳消费水平、个人知识储备和环境意识)、替代方案因素(对碳税的支持程度)、个人碳交易方案本身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09. 造林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吗?2——以西北地区为例
摘要: 造林增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其碳中和效果背后的成本有效性不可忽视,这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亟需评价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本有效性。该研究构建了地理-经济-生态三维整合分析框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采用环境因子叠加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优化模型,从自然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角度识别了西北地区边际可造林区域,采用 Richards 生长方程预测了造林碳汇潜力,以此为基础拟合了碳汇供给曲线,并对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本有效性进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0. 林业碳汇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 全面梳理林业碳汇金融研究、概念和产品,深入分析林业碳汇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展示林业碳汇金融全貌、破解林业碳汇金融发展瓶颈、促进林业碳汇项目和林业碳汇市场创新发展,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归纳林业碳汇金融已有研究成果,阐述林业碳汇金融相关概念,归纳梳理林业碳汇金融产品,总结林业碳汇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林业碳汇金融发展瓶颈解决方案。创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1. 普通䴓鸣声语谱的城市化效应及碳汇分析启示
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维稳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其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危机的实质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为缓解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减碳是一条必经之路。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碳或者碳增汇相辅相成。人类活动改变了全球大部分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的物种濒临灭绝比任何时期都多。城市可以称之为是地球上最新的生态系统,而城市化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历史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鸟类作为自然界中对环境质量最为敏感的一部分,对城市化有着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2. 大庆油田不同地区碳储量现状及恢复方案
摘要: 明确大庆油田在不同地区油田土壤碳储量的现状,从而制定更加适合大庆油田土壤碳储量的恢复方案,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将大庆油田地区按照不同植被分区,如马鞍山碳中和林的紫叶稠李样地、云杉样地、小黑杨样地、玉米地(对照样地)、防护林带(碳汇潜力估算样地),老虎山生态园的生态恢复样地、防护林带(碳汇潜力估算样地)、芦苇塘边缘区域、芦苇塘,以及油田广场的破坏区域(土壤受到破坏,有垫层)和果午湖芦苇荡的边缘区域。对各样地进行土壤剖面的环刀、铝…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3. 添加生物质炭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摘要: 研究添加不同量生物炭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培肥改良土壤、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依托 2015 年布设与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 6 个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水平(CK:0 t/hm2、BC1:10 t/hm2、BC2:20 t/hm2、BC3:30 t/hm2、BC4:40 t/hm2、BC5:50 t/hm2),连续种植小麦五年后,采用Bremner法分层…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4. A Novel Vegetation Index Approach Using Sentinel-2 Data and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Forest Stock Volume in the Helan Mountains,Ningxia,China
摘要: Forest stock volume(FSV)is a major indicator of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n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understanding the worldwide carbon cycle.A precise comprehension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variations…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5. 中国林木剩余物储量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摘要: 在化石能源导致的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鼓励将林木剩余物用作能源。然而,由于数据的可用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很难在精细的空间尺度上量化林木剩余物,因此,研究我国县域尺度的林木剩余物储量及气候变化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自上而下的模型估算中国 2018 年林木剩余物储量,并基于林木剩余物的分解过程,量化林木剩余物分解带来的碳排放量,评估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中国林木剩余物的可用性达到了 1.52…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6. 使用非优势种进行退化草甸植被恢复降低土壤累积CO2排放和土壤呼吸速率的温度敏感性
摘要: 草甸土壤是巨大的碳(C)和氮(N)库,其退化和恢复将导致土壤C和N的显著变化,并通过土壤呼吸(Rs)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CO2)。使用不同的植被物种进行退化草甸恢复,可能会因为不同植被物种功能特性的不同,而影响土壤碳氮状态以及随后的Rs.因此,本文使用本地优势或非优势草种对因游客践踏而形成的退化草甸进行生态恢复,通过监测 Rs,探索草甸退化和植被恢复对土壤 Rs 和 C 和N 变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 5 个随机处理[未退化草甸(芒M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7. 林业碳汇项目中的关键挑战及其解决方法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林业碳汇项目在通过市场机制减轻气候变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在强制性市场和自愿市场中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开发和实施项目过程中,我们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如碳泄漏、成本效益等。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全面的文献回顾和综合分析,总结并梳理这些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在本研究中,我们系统性地回顾和讨论了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中的当前挑战,并从世界领先的自愿碳标准中挖掘经验和教训,以了解如何解决这些挑战。我们主要关注的自愿碳…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8.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综述
摘要: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开展情况。2012 年,林区成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监测任务是通过采集数据,为建立碳汇数学模型和技术参数提供基础数据。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类型分布情况,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点位图抽取落实各森林类型在各林业局的样地分布数量。对在连续清查样地中无法落实的碳汇调查样地类型,进行新设落实;2013 年,对 2012 年的试点样地进行了外业补充调查,实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9. 山西省森林资源碳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
摘要: 定量分析山西省森林资源碳储量以及碳汇经济价值。利用2005-2015年3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核算山西省森林资源碳储量、碳汇及其经济价值。山西省森林碳储量从2005年44.25 Tg C,增加到 2015 年的 73.92 Tg C,增长率为 67.05%,天然林碳储量分、碳密度及碳汇均高于人工林;山西省森林面积、碳储量、碳密度、碳汇最大的树种(组)分别为油松、辽东栎、云杉、阔叶混;森林碳储量与森林龄组结构及碳密度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0. 碳中和目标下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生态补偿单位和碳汇补偿路径分析
摘要: 在当前碳汇需求和森林质量提升导向下,传统的商品林和公益林森林分类经营方式对于引导发挥碳汇目标的能力和对象不明确,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新的视角,森林多功能管理的目标促使我国对森林经营模式由过去的公益林和商品林的二分经营模式向更细化的三种类型模式转变,"多功能兼用林"为探索更为多样化的森林经营方式、满足多种效益包括碳汇目标提供了可能,因此需要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和碳汇补偿方式激励多功能经营措施。本研究探索以多功能兼用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1. 生态碳汇能力进程探讨与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摘要: 基于当前国际国内碳汇形势,以"双碳"目标实现为出发点,分析国内生态碳汇能力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碳汇市场建立、交易、实现途径,以及碳汇项目设计、机制、方式等。以平原地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例,研究林业资源状况、分布特点,从开展碳汇计量监测、减少碳汇能力损失以及增加碳汇能力等角度,提出建立碳汇计量监测评估体系、科学挖掘造林潜力、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湿地碳汇功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注重森林资源管理等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2. 国外高校为实现碳中和校园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摘要: 气候变暖是目前全球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为此世界各国均做出了未来要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而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实现碳中和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外大多数高校对于实现碳中和校园已有了较长时间的实践经验和较成熟的治理体系,对我国高校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对国外高校在制定减排目标、具体减排措施、制度规范、增加碳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制定具体减排目标、建立碳中和机制、建筑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和节能用品、…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3. 基于CiteSpace的草原碳汇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 [目的]为全面深入了解草原碳汇相关研究在全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方法]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 2010-2019 年收录的有关草原碳汇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草原碳汇全球发文量,中国居榜首,美国和德国其次,国际合作方面,英国贡献最大,其他国家需加强合作和成果分享。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4. 吉林中部蒙古栎林心材与边材的生长特征
摘要: [目的]探讨边材宽度、心材半径、心、边材面积与胸径树高的变化规律,分析建立蒙古栎林心边材生长发育模型,以期为该地区科学经营与利用森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文以吉林省三湖自然保护区桃山林场的天然蒙古栎林为对象,利用Haglof树木生长锥钻取样木树芯 46 个,测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边材宽度、树皮厚度、去皮半径、心材半径,拟合边材宽度、心材半径、边材面积、心材面积与胸径树高的回归方程,研究蒙古栎心材与边材生长特征。[结果]南北边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5. 广东省林科院研究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研究团队制是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长期摸索建立起的一套以研究团队为载体,整合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培育优秀人才的科研管理体系。团队运作与课题组运作相比,克服了后者研究不延续、资源分散等不足,将分散封闭研究转变为协作开放攻关,将个人智慧凝成集体智慧,从而达到快出人才、快出成果、快出效益的目标。经过不断完善,我院明确了研究团队组建的基本条件,人员结构,以及首席专家的推选方式等;制定了团队运行的管理办法与量化的考核指标,规范团队运行管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6. 京津冀地区NPP时空变化分析及预测
摘要: 植被生产力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深入探究 21 世纪以来当前环境下植被 NPP 的发展模式并预测期未来NPP的发展趋势及空间格局,监测NPP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区域生态变化和碳汇能力,对未来生态环境相关政策的制定,维持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模式至关重要。本研究将NDVI 数据,植被覆盖数据和插值后的气象数据带入改进 CASA 模型来探究 2001-2020 年京津冀地区的NPP变化,并使用间接验证法验证了本研究估…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7. 我国林草科技期刊现状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摘要: [目的]分析林草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提出林草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一流林草科技期刊建设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量化数据对林草科技期刊本底情况、中英文林草科技期刊学术传播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反映并总结其建设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林草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结果]林草科技期刊存在整体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和办刊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结论]可通过强化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国际化办刊水平、推进数字出版和集群化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8. 发挥林业科技优势 助推林业精准扶贫
摘要: ##甘肃省地处黄土、蒙新、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是一个多山、多沙、多灾、少雨、少林、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全省林地面积 1046.35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 772.27 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 11.33%,森林蓄积 25188.89 万立方米。
发布时间:2024-06-13
会议综述
专家观点
纪要
-
第八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大数据智能时代的林木遗传育种
-
双碳目标下林业工程的创新发展
-
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森林培育
-
聚焦前沿、着眼未来,助力新时代林草智能技术与林业装备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