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资源评价
[目的]为规范红松种子园的管理,促进优良无性系的推广与使用,实现红松经济效益;加快红松育种进程并为高世代种子园营建以及多世代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东北地区 7 个种群的红松无性系,利用 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分析并通过 UPGMA进行聚类,解析各无性系种群间和种群内分化特征。[结果]11 个标记共检测到 77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可识别出 18 个基因型;不同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范围为 0…查看全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