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分会十一: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国际化协作
基本信息
2016-10-24
2016-10-24
四川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基地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会议文集
1. 一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业务能力评估信息系统框架
摘要: 目的:对比国内外执业医师的绩效考核指标,筛选中医类别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指标体系,构建业务能力评估信息系统框架,着重描述中医特色考核指标.方法:通过查阅收集相关文献、开展现场调研、建模、模型分析及完善等方式对业务能力评估框架进行分析.结果:从业务评价角度规范系统管理,构建完善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业务能力评估信息系统框架,形成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职业记录四个功能系统.结论:本框架构建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业务能力评估各项指标,特别是对中医特色考核指标作出相关定义,健全一套中医临床医师业务能力考评模型,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提交时间:2016-10-23
2. 一种智慧中医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模式
摘要: 利用数字中医医生工作站,规范医生诊疗手段,中医电子病历具有规范化的记录方式,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平台,针对中医临床电子病历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利用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处理后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验证,通过验证后的反馈机制,将疾病智能诊断机制和相似电子病历反馈与医生工作站,辅助医生诊疗,形成医生外脑.
提交时间:2016-10-23
3. 不同比例配伍的麻杏石甘汤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及其免疫学效应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有A、B、C三型,A型流感病毒是人、禽、猪、马等多种动物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主要病原体.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外感发热肺热证的常用方,也是治疗热毒袭肺证和热毒壅肺证流感的基本方。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机制和疗效。
提交时间:2016-10-23
4. 中医云健康平台框架设计
摘要: 目的: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将中医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相结合,设计中医云健康平台框架,以解决中医资源不足或地区分布不均的弊端.方法: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将“家庭健康自助”与“中医治未病”相结合.结果:目前,基于云计算的家庭健康自助系统已上线,结合中医的“个体诊疗”,给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养生以及亚健康等多个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结论: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相结合,解决中医资源不足或地区分布不均的弊端,在老年慢性病预防治疗方面颇有成效.实践表明,该系统将为现代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提交时间:2016-10-23
5. 中医云健康的认识和应用分析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国总的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匀,偏远地区及基层的医疗水平偏低,无法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并且近几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也考验着国民的身体素质,慢性病及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方面也愈发的关注.随着现代科技的急速发展,互联网信息产业的进步带给了远程医疗革命性的突破,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化为基础,结合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养生保健的优势,产生了中医云健康理念.而医疗信息化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品质和健康服务水平,并将对健康服务模式的改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总体论述了中医云健康的功能、优势以及关键技术,对目前中医云健康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最后对中医云健康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和总结.
提交时间:2016-10-23
6. 中医大数据下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教育模式浅析
摘要: 中医信息学已经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各大高校开设,相关师生深入研究和学习,主要目的就是发掘蕴含在中医几千年发展结晶中的奥秘。分析近二十年来生物信息学及中医相结合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医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向,从“定性”和“定量”学习方法、“基因组学与证本质”、“蛋白质组学与病证关联”以及“以复杂系统方法论解决复杂中医系统”等三方面阐述生物信息学各项技术在中医大数据下的应用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交时间:2016-10-23
7. 中医经典在美国的传承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医经典通过著书立说、学术讲座等形式在美国的传承现状,存在古意难通、文化有隔的问题,建议纠偏识妙、效验临床。
提交时间:2016-10-23
8. 中医药医联体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研究
摘要: 在大数据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跨越不同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制,整合多种医联体模式,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组合和有效利用是当前医联体模式需解决的重问题.本文构建中医药医联体大数据平台,为医联体提供支撑平台,建立标准体系,统一数据采集,数据开放,指标口径,数据接口等标准,成为规范的数据聚合和流通平台;平台为医联体提供可定制化应用模型库,轻松实现自主设计符合医院自身特色的医联体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搭建智能分级诊疗系统和学习型大数据专家库,更好地均衡、共享和优化医疗资源.
提交时间:2016-10-23
9. 中医药科学性分析
摘要: 中医药现代研究是一个探讨已久的课题,由于现代对此问题的探索尚未见有突破性的报告.因此,对中医药现代研究的进展情况了解甚少,仅从一些中医药著述中了解到"曾经有人设想在人体阴阳平衡紊乱时所致的阴虚、阳虚,其病理学基础是人体的能量代谢的异常".中医药是否具有科学内涵是现代研究的前提,如果不承认中医药是对疾病进行防治的科学,中医药科学内涵的研究似乎就已经没有必要,因为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研究被认为不科学的东西,不可能得出中医药具有科学内涵的结论。中医药到底有没有科学性?她的科学性是从那些方面体现的呢?本文围绕这个议题发表一些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思路。
提交时间:2016-10-23
10. 中医“补肾生精”理论指导下的干细胞移植
摘要: 中医学的"精"学说是描述人体构造与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的基本理论,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学的“精”在内涵上与干细胞有很大的相关性,“补肾生精”防治相关病证可通过影响干细胞的功能而调控脏腑组织的生长发育或再生修复。
提交时间:2016-10-23
11. 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摘要: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回顾和研究,分析辨证论治体系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讨论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论述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等辨证方法的研究现状、传统辨证方法与其他学说的融合、以及新辨证方法的产生,同时指传统辨证论治局限性,并指出使中医辨证论治发挥更强大的生命力,就需通过辨证论治的客观化、标准化,以实现辩证论治的规范化.
提交时间:2016-10-23
12. 中医遇到了乳腺癌
摘要: 本文阐述了乳腺癌现状,介绍了鸡血藤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其有抗肿瘤、化疗增效与减毒、耐药逆转等疗效,包含颗粗剂、外用膏、纳米制剂等剂型。
提交时间:2016-10-23
13. 中国兽医学史研究初探
摘要: 所说的中国兽医学史,多数情况下特指中兽医学史,尤其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之前,虽然西兽医已于1904年正式传入中国,但至今没见类似《中国兽医史》的专著或教材编辑出版,也少见有专人以从事兽医学史或中兽医学史研究为业.作为推广系统的中西兽医结合人员,虽然不能向人医那样系统学习中国医学史,但了解中国兽医史大事记,应该有助于对畜牧兽医工作的热爱.
提交时间:2016-10-23
14. 中药创新创制才能可持续发展——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与应用
摘要: 中医药科学发展,中医中药相辅相成;中医创新发展,中药是基础;中药创新发展,核心在质量。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中药创新创制需要科学化的理念,即宏观质量控制与微观物质检测相结合的质控体系。
提交时间:2016-10-23
15. 中药汤剂溯源体系的构建探析
摘要: 中药汤剂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着汤剂的临床疗效.汤剂原料药来源混杂,且从医院到患者手中经医生处方、配药、煎煮、配送等环节,均能影响其质量安全.引入中药汤剂溯源体系,对以上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是中药质量溯源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放心中药”工程.借鉴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的研究、相关技术的引入和数据共享接口的结合,以及前期试点取得的成果,逐步建立和推广汤剂溯源体系,将促进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提交时间:2016-10-23
16. 中药溯源系统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 为了解决中药质量问题,做到明明白白的消费,让患者的治疗疗效不会因为药材问题大大折扣,让政府机构能够实时监管于是建立能够提供中药质量追溯的体系,从而保证中药质量的安全,中药溯源系统是保证未来中药质量的一个重途径.本系统借助了现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来实现中药材的“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质量可追”的目的.而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药溯源系统的背景、概述以及其关键技术,并且提出了对中药溯源系统的未来建设分析.
提交时间:2016-10-23
17. 中药溯源系统的建设进展与启示
摘要: 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物质基础,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的重支撑.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中医药需求急剧增加,导致部分假冒伪劣中药流入市场,价格产生大幅度波动,一些野生药材日益减少,重点珍稀品种面临濒危.中药材市场流通过程存在较多问题,如传统中药材市场产品单一、交易方式落后,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问题严重.流通环节囤积居奇、恶意炒作事件屡屡出现,部分药材价格波动剧烈,市场信息扭曲失真,在新兴中药材电子商务刚刚起步之时,缺乏交易规范和标准,更是存在中药材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滞后的问题.因此,急需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可溯源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从而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有效保障中药材的用药安全.中药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发展是未来中药发展的一个极其重方向.本文回顾了中药溯源体系的发展背景、现状以及关键技术,对目前中药溯源系统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最后对中药溯源系统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和总结.
提交时间:2016-10-23
18. 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中药溯源是借助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中药信息的记录、查询以及产品的溯源,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中药质量追溯体系旨在从中药质量溯源控制到中药汤剂数字化的管理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该体系的建立,需集成物联网传输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汤剂数字化等关键技术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相关技术研究的论述,从而更有利于该体系的运用于推广.
提交时间:2016-10-23
19. 中药饮片切面纹理特征提取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饮片切面纹理特征提取方法.方法:利用基于Tamura方法研究中药饮片切面纹理粗糙度、对比度、方向度、线性度、规则度、粗略度等特征参数提取.结果:由于Tamura方法更加符合人眼视觉习惯与心理感知,对比试验表明多种参数结合的Tamura方法能够较好的描述中药饮片切面纹理特点.结论:该方法可以局部反应纹理局部细节,从而实现了将视觉感知用科学、定量的形式表示,为基于机器视觉的中药饮片自动辨识及分级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受到饮片颜色、饮片背景、饮片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基于Tamura纹理方法提取中药饮片切面纹理特征参数,需多种特征参数融合才能够较为精确的表示纹理特征.
提交时间:2016-10-23
20. 2014-2016年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分析
摘要: 目的:统计分析本院中药饮片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饮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的中药饮片处方,每月100张,共计9600张.通过Excel软件对所用的中药饮片品种与《中国药典(2015版)》进行比较,统计中药饮片用量、使用频率;计算使用频率均前300位品种相同率及对不同季节中药饮片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所用中药饮片品种《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率高于83%;两年用量均在前3位的为生黄芪、丹参、炒白术;使用频率均在前两位的为生黄芪、炒白术;使用频率前20位的中药饮片中补虚药均居首位;前300种中药饮片同品种率达95.33%;四季用药均以补虚药为主,春季理气药、夏季利水渗湿药、秋季解表剂、冬季活血化瘀药.结论:本院的中药饮片在临床上使用较广泛,并具有一定地方特色.连续2年本院中药饮片使用品种稳定性好.这为中药饮片斗谱合理安排提供参考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本院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效率和合理用药水平.
提交时间: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