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

天津

2021-10-01

2021-10-0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161. 女性无呼吸影响酸碱度正常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摘要: 为制定女性无呼吸影响酸碱度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有关市(县)级医院和有关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用AVL瑞典血气分析仪测定的中国健康女性无呼吸影响酸碱度参考值,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不同地区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有一定的规律性.从相关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来看中国女性无呼吸影响酸碱度正常参考值与海拔高度X1(m)、年日照时数X2(h)、年平均相对湿度X3(%)、年降水量X4(mm)、年平均气温X5(℃)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年日照百分率X6(%)、年平均风速X8(米/秒)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与气温年较差X7(℃)无相关性.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一个回归方程:(^Y)=7.380+1.16E-005x,+0.000380x7.结果表明: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如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就可以用这个模型计算这个地区的女性无呼吸影响酸碱度的正常参考值.依据女性无呼吸影响酸碱度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东北区、华北区、东南区、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等六个区,并探讨了各区代表地点的预计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P=0.995,说明无显著差异.另外,对所有有效数据采取点的预计值与实测值也做了对比分析,相关系数P=0.995,说明无显著差异.

    作者:

    葛淼;李华;杨文婕;李浩;何进伟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2. 女性补呼气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摘要: 为制定中国女性补呼气量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搜集了中国有关地区测定的3851例中国健康女性补呼气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找出中国女性补呼气量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指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F=3.454,P=0.0403),发现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升高,中国健康女性补呼气量参考值也逐渐增大;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中国健康女性补呼气量参考值逐渐增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中国健康女性补呼气量参考值逐渐降低等.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Y)=0.539+0.0374X2-0.0180X5±0.315.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区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这个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健康女性补呼气量,并依据中国健康女性补呼气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相关关系把中国划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六个区.

    作者:

    葛淼;李冬梅;杨文婕;李浩;何进伟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3. 女性阴离子隙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摘要: 研究女性阴离子隙正常参考值,可以对临床诊断提供统一的科学依据,因此本文旨在搜集中国有关地区市(县)级医院和相关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女性阴离子隙正常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女性阴离子隙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的多项指标的相关性非常显著(F=86.15,P=0.0000015),并初步得出随着北纬度数的减小,中国女性阴离子隙正常参考值逐渐增大;随着一月平均气温的增高,中国女性阴离子隙正常参考值也逐渐增大的结论.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Y)=15.883-0.094X2±0.28.即根据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通过这个回归方程估算该地区的女性阴离子隙正常参考值.本文依据中国女性阴离子隙正常参考值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关系把中国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等六个区域.

    作者:

    葛淼;万伟科;杨文婕;李浩;何进伟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4. 好氧状态对于玉米秸秆降解过程的影响

    摘要: 秸秆发酵产能的关键步骤,在于水解过程的速率快慢.而木质素的坚韧结构是水解过程的最大阻碍,据研究表明,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微生物可以对木质素进行降解.故本文研究秸秆的微好氧水解过程,在37度条件下,通过改变水解环境中的空气负荷0mL/d、40mL/d、80mL/d、120mL/d,来降解木质素,为后续的厌氧发酵提供基质.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到达72h时,80mL/d空气负荷的实验组降解效果最好,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达到30.23%、30.19%和27.31%.

    作者:

    张坤;刘国冰;冯瑞哲;郑伟;付晶萍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5. 宁夏石嘴山市打造数字生态系统赋能污染防治攻坚战

    摘要: 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数字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数据集成应用,坚持开放式构架、可冗余的数据库设计理念,按照"数据整合-业务应用-管理平台"为一体的信息化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通过将国家、省、市、县已建设的零散的环境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利用,从而构建"热点网格+社会网格+企业网格"新时代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监测人+监察人+管理人+企业人"多层级人员管理和调度模式,初步形成"内部站所+外部政府"双层次大环保新格局;通过创新信息平台运行和管理制度,保证了信息平台的运行成效.该信息平台的创新开发和综合使用,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监察+管理"的一体化,完善了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共建、环境监管、社会信用、法规政策等体系,极大的提升了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能力、清洁能源保障能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生态环境科研能力、基层基础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等能力,为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做好典型示范,也为"十四五"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

    冯建国;姜文娟;田林锋;王兵;肖峰旭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6. 定量评估漯河市PM2.5输送影响及PM2.5潜在源分析

    摘要: 为揭示研究期间漯河市PM25的潜在源分布及其贡献水平、外来传输对漯河地区的影响影响,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漯河市气象和环境数据,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了漯河市潜在来源分布及其贡献特征,计算了平衡风速,分析了细颗粒物污染的区域传输造成漯河市污染停滞时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影响漯河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区域输送以偏北气流为主.近距离传输的东北、西南气流轨迹短,移动速度较慢,污染概率较大,是漯河市PM25主要输送路径;潜在源分析显示,对漯河市影响较大的区域有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北部、河南安徽交界城市及湖北安徽江西湖南交界城市.对漯河市PM2.5浓度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及其周边省市,同时存在一定跨区域输送;对低空风特征分析得出,偏北风是漯河市近地面颗粒物主要传输通道,通过计算得出,漯河市平衡风速值为2m/s,当风速低于1m/s时,污染物容易在当地累积,由于传输作用对漯河市造成的停滞时间为2~10h,导致增加的PM2.5浓度在8~268μg/m3之间.

    作者:

    贾琼莉;孔海江;田力;王丽华;卢予琢;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7. 实验室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 环境监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环境分析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保证实验室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因此,检测实验室在管理质量上必须得到加强,以此提高检测结果的权威性.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实验室环境、样品、试剂、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操作过程、结果计算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这几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工作所必需的,其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检验过程中,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可靠.

    作者:

    赵刚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8. 对称降冰片二烯二羧酸二酯的高选择性单水解的研究

    摘要: 半酯一般是由二酯的选择性单水解制备的,是有机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的重要中间体,对大体积对称二酯的选择性单水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先前报道了高选择性单水解反应,应用于对称结构二酯的单水解.本文采用THF、DMSO、CH3CN作为共溶剂,在0℃碱溶液中将对称结构的降冰片二烯衍生物进行了选择性单水解反应.考察了THF、DMSO、CH3CN三种共溶剂比例,不同碱及碱的用量对二环[2.2.1]庚-5-烯-2,3-二甲基酯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sol-vent∶H2O=1∶10的情况下,THF、DMSO、CH3CN作为共溶剂时对甲基酯的选择性和活性都很高,其对反应活性的提高是有限的.同时,共溶剂/碱体系受酯基疏水性的影响较大.本文探索了增强二酯疏水性,在不同共溶剂体系下对单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MSO作为共溶剂时,对于疏水性增强的对称二酯都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水解选择性.该研究为半酯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依据.

    作者:

    谭志昂;段婧瑶;王玉芳;李萍

    提交时间:2021-10-01

  • 169. 小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的测定

    摘要: 于2020年9月5日至2020年9月8日,采用动态箱采样法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内对生长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小麦排放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生长在红泥土地和沙土地中的小麦都排放了异戊二烯、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3-蒈烯、α-萜品烯、对伞花烃、柠檬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罗勒烯、β-月桂烯和崁烯等1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排放13种BVOCs日平均排放量依次为11.79、24.59、5.24、0.23、10.41、0.46、6.00、3.10、1.17、0.39、1.11、3.15、5.86μg·g-1·h-1和15.59、29.37、6.74、0.21、10.27、0.67、1.22、0.98、1.71、0.68、0.84、1.52、6.49μg·g-1·h-1.

    作者:

    刘智远;包海;杨娜;李达毅;王剑;高星星;丁艳旭;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0. 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岭回归分析

    摘要: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的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可以反映机体蛋白质异常,目前医学研究中缺少地理因素对其参考值的影响的研究.本文搜集全国102个不同医疗机构测定的7167例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实测值,选取25项地理指标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与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相关性显著的地理因素,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岭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分别建模,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确定其最优模型.最后使用ArcGIS10.2软件进行插值出图,得到中国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分布图.通过分布图可以看出,参考值的分布趋势为北部较高,南部相对较低,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如果已知某一地区的地理因素数据,可通过上述方程预测这一地区的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

    作者:

    葛淼;刘玉冰;杨文婕;李浩;何进伟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1. 山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研究

    摘要: 为了解山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状况,对山东省土壤背景点位8种重金属背景值含量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水平空间呈地域性分布,垂直空间表现为从A层到C层呈减小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无显著差异.与山东省"七五"背景值研究对比,A、C两层土壤中Cd、Hg、Ni的含量均上升,As、Cu、Pb、Cr的含量均下降.

    作者:

    赵超;王琦;戴金平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2. 山西省2020年霾的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 本文根据山西省109个气象台站2020年霾日出现情况,分析了山西省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山西省各站霾日数总体较多,以轻微霾出现为主,其次是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相对较少.山西省霾日数的空间分布表明,高发区主要分布在汾河河谷及临运盆地一带,此外在北中部也有部分分散的霾高发区,几个高值中心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一带,太原晋中一带,南部临运盆地一带.从季节分布特征来看,冬季霾日数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冬季出现各类霾的日数明显高于其它季节.1-12月霾日数总体呈"U"型,1-3月霾日数总体较多且逐月减少,4-9月维持在较低水平,10月明显增多,11、12月霾日数持续快速上升.中度霾和重度霾日数(平均每站)出现最多的月份为1月,1月出现的重度霾占到全年重度霾的约36.5%,中度霾占到全年中度霾的约40.9%.

    作者:

    王小兰;王雁;陈二萍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3. 山西省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关系研究

    摘要: 近年来,山西省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产业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区域间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基于山西省2007年至2015年数据测算和分析了山西省产业转移的特征及现状,同时构建碳排放转移模型分析山西省产业转移进程中的碳排放转移的特征及流向,并对山西省产业转移和碳排放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终结论是伴随着山西省产业的净转移,其碳排放净转移的总流向与产业净转移的总流向相同.

    作者:

    杨园园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4. 山西省城市环境治理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合理有效的开展城市环境治理,提升区域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对提升中国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山西省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其环境治理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山西省11个地市之间差异较大,城市环境治理效率虽然起伏略有波动,但整体表现为上升态势,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起消极作用.据此提出了完善法制政策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推进社会协同治理等建议.

    作者:

    段永蕙;郑琦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5. 山西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问题及对策

    摘要: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尽管近些年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但区域水土流失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2011-2018年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结果表明:8年间,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且生物措施治理面积占比在70%以上,工程治理措施占比20%以上.然而,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措施有待加强完善,工程措施急需加强经营维护,水土保持治理标准需要提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工程经营维护,构建治理新模式;设定新时代治理目标,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

    秦雪芬;李毳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6. 山西省海河流域段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 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重要作用,同时人类通过物质和能量流通,不可避免地对水资源产生影响.水质评价是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水质评价可以获得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从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和水体治理规划.本文选取山西省海河流域19个断面的水质污染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得出水质评价结果:总氮为山西省海河流域段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河流各断面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处于劣Ⅳ的断面有16个,关河水库出口断面为Ⅰ类水质,后湾水库出口断面为Ⅱ类水质,司徒桥断面为Ⅲ类水质.文章最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山西省海河流域段的水污染治理建议.

    作者:

    魏小钦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7. 山西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

    摘要: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早已将减排行动提上日程并且不断加大减排力度.中国政府将减排任务分配到省,所以减排对于各省未来的经济发展及政策趋势的影响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山西省2000年到2019年的能源消费数据,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山西省2020年到2030年的能源消费量、人口数和碳排放量进行预测.首先通过分析2000-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发现山西省的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率波动较大,个别年份呈负增长,而碳排放强度却在不断降低.其次通过预测2020年到2030年的能源消费量、人口数和碳排放量发现,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仍然增长但是增长率相对缓和、平稳.最后提出山西省减排建议: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低碳发展;调整能源结构;从供给侧减少高碳化石能源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需求侧增强绿色消费意愿;建立碳交易市场.

    作者:

    魏笑阳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8. 岩棉负载纳米零价铝去除溶液中U(Ⅵ)的性能研究

    摘要: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岩棉负载纳米零价铝(RW-NZVAl),探究了纳米零价铝负载量、溶液pH、U(Ⅵ)初始浓度、固液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RW-NZVAl去除溶液中U(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棉负载纳米零价铁对溶液中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岩棉与纳米零价铝质量比为4∶1、溶液pH=4.0、U(Ⅵ)初始浓度25mg/L、固液比0.4g/L、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50min时,RW-NZVA1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率为93.21%,去除量为58.26mg/g.

    提交时间:2021-10-01

  • 179. 带肋板圆形通风管道中颗粒物沉降特性的数值研究

    摘要: 大气颗粒物经通风管道跟随气流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环境恶化并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带肋板的圆形通风管内颗粒物的沉降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和离散颗粒模型对空气-颗粒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对管道内流场和不同粒径颗粒物沉积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光滑圆管相比,圆管内的肋板结构使流场分布发生了变化,肋板前后湍动能明显增加,同时涡流的形成增强了对小颗粒物的捕获;增设肋板的圆形风管对强化管内小粒径颗粒物的沉降更有利,而大粒径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则没有得到增强.

    作者:

    朱世权;胡宗要;程传晓;陈孝天;齐天;张军

    提交时间:2021-10-01

  • 180. 2013~2017年鲁西南重污染特征及传输路径

    摘要: 为研究鲁西南城市大气污染特征,采用2013~2017年菏泽、济宁两市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等资料,统计分析了鲁西南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大气颗粒物(PM25、PM10)传输路径.鲁西南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两市的重污染过程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日数占98%左右,PM25和PM10同时都出现重污染达到20%以上.后向轨迹分析表明,两地传输路径基本相似,重污染短轨迹次数多于中长轨迹,短轨迹PM25和PM10同时达到重污染次数均多于其他轨迹,短轨迹重污染多发意味着污染源主要来自本地或周边省份.研究期内菏泽重污染日数多于济宁,随着政府污染治理力度加强,两地的重污染日和PM2.5平均浓度呈逐年减少趋势,济宁减少更显著.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东南部菏泽、济宁重污染日不同传输路径颗粒物浓度及变化,旨在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与污染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

    于群;陈金敏;崔金梦

    提交时间: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