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2020-09-21
2020-09-2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341.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煤炭企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裹矿集团为例
摘要: 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政府督促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各大煤矿企业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寻求经济转型发展的道路.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矿企业实现资源转型的一条可行性发展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山西襄矿集团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探究其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得出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资金压力大,资产流动性较弱;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转型过程中环保成本过高;企业多元化发展程度偏低一系列问题.并给出降低运营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研开发的新兴成果落地;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不动摇;构建非煤产业发展体系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同类型煤炭企业的经济转型之路提供了重大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0-09-21
342. 微囊藻毒素-LR降解酶microcystinase的酶活性研究
摘要: 由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毒性最大且分布最广的MC异构体.生物降解是目前去除MC-LR具有成本低廉且安全高效等特点的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从一株新型土著细菌Sphingopyxis sp.YF1中获得一种重要的MC降解酶microcystinase,探讨该酶对MC的降解特性及机制.结果显示,microcystinase的分子量约为40kda,在20μg/mL MC-LR、pH7和400μg/mL microcysti-nase的最适条件下,microcystinase去除MC-LR的速率可达1.0μg/mL/min.降解过程中出现了MC降解产物线性化MC-LR(m/z1011.55255,C49H76N10O13),其抑制蛋白磷酸酶2A活性的能力弱于MC-LR.该研究首次表明了该酶对MC的降解速率受不同MC-LR浓度、pH值和蛋白质浓度的影响,并且能在碱性条件下降解MC-LR.耐碱microcystinase对MC-LR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因此对MC污染水体具有良好的生物修复潜力.
提交时间:2020-09-21
343. 微波辅助碱浸铜冶炼烟灰中砷选择性浸出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辅助浸出技术对As在NaOH-Na2S浸出体系中分离浸出效率,并从微观尺度上揭示了其浸出机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NaOH-Na2S浸出体系具有实现烟灰中As与其他有价金属元素分离浸出可行性,该方法可实现常压下Cu和As高效、快速、选择性分离;与传统水浴方式相比,微波可显著提高烟灰中As浸出(最终As浸出率提高14%),各影响因素最优条件为:当MNaOH∶Ash=0.4,液固比=20∶1,MNa2S;Ash=0.4∶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min;SEM结果表明,微波产生热应力促使烟灰颗粒"裂解",表面呈阶梯状微形貌,具有较高化学反应活性;XPS结果表明,微波有助于AsⅢ氧化为Asv,从热力学上可促进烟灰中砷在NaOH溶液中浸出过程.
提交时间:2020-09-21
344. 微生物和废糖蜜协同作用高效去除废水中重金属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两种细菌(Enterobacter sp.SL.和Acinetobacter sp.SL-1)和废糖蜜(碳源)去除液体溶液中的Zn(Ⅱ)、Cd(Ⅱ),Cr(Ⅵ)和Cr(Total).结果表明,当Zn(Ⅱ)、Cd(Ⅱ)、和Cr(Ⅵ)初始浓度为87.0mg/L,PH为7.0时,混合菌和废糖蜜在35℃下反应168h,总铬和六价铬去除率超过98%,Zn(Ⅱ)和Cd(Ⅱ)的去除率为90%左右.废糖蜜主要通过去还原作用[Cr(Ⅵ),75.90%]和非生物吸附[Cr(Total),81.24%]减少重金属保护细菌;微生物对Zn(Ⅱ)和Cd(Ⅱ)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吸附(36.95%和45.69%)和生物代谢(24.37%和17.05%),并产生腐殖酸和富里酸等物质.这项研究对处理含高浓度重金属的废水有潜在价值.
提交时间:2020-09-21
345. 微生物固定/修复环境中铀的研究进展——可行性与复杂性
摘要: 近年来一些铀矿区周边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已经出现铀超标现象,并且这一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凸显.微生物原位固定修复土壤环境中的铀这一方法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微生物还原、矿化沉淀固定铀的研究,分析了采用微生物为主要手段修复实际土壤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如环境中铀形态的多样性、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固定铀的稳定性等,并提出生物技术修复实际土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提交时间:2020-09-21
346. 微生物絮凝剂的重金属吸附性能及廉价培养基研究
摘要: 微生物絮凝剂以其高效、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并有望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最具潜力的新型环保型絮凝剂.本研究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产高效微生物絮凝剂菌株,探寻其廉价培养基替代品,并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12株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菌株中,JM-1菌株的微生物絮凝剂对Cr6+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率最高可达98.5%,其絮凝有效成分多为细胞外代谢产物;JM-1菌株在经稀释30倍的甘蔗废蜜糖中生长量最大且保持了很好的絮凝特性,表明该甘蔗废蜜糖可以作为JM-1菌株的廉价培养基.
提交时间:2020-09-21
347. 成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岭回归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探索该人群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为制定中国成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不同地域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整理了全国53个市(县)级医院和有关科研单位的153241例(男:80863例;女:72378例)18-60周岁的健康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应用SPSS21.0分析软件与25项地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5项地理因素指标:经度(x1)、海拔高度(x3)、年平均相对湿度(x6)、年降水量(x7)和年平均风速(x9);然后应用岭回归分析建立中国各地成年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的预测模型,推导出一个回归方程:y=95.38-0.02743X1-0.0003000X3-0.01198X6-0.0006600X7-0.3736X9±2.39;最后应用ArcGIS10.0软件中的地理统计分析模块对中国2322个地区的成年人平均红细胞体积预测值进行析取克里格插值,分析拟合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 结果:健康成年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建立的岭回归分析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不同地区成年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并拟合出了成年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的地理空间分布趋势图. 结论:成年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的临床应用应考虑地理因素的影响;若已知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即可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出该地区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绘制的空间趋势分布图将方便临床医生的医学诊断.
提交时间:2020-09-21
348. 成都市夏季臭氧和前体物污染特征及其光化学敏感性分析
摘要: 在分析2018年8月成都市区臭氧与气象、前体物NO、NO2、NOx、CO浓度变化和相互关系、市区VOCs活性组分及来源特征研究基础之上,应用基于观测的OBM模型研究了成都市区臭氧生成过程的相对敏感性,以讨论该地区光化学反应类型.研究表明:8月成都市区臭氧浓度呈单峰型分布,在16:00左右达到峰值;O3日变化趋势与湿度相反,与温度日变化相同;CO、NO、NO2、NOx、VOCs等前体物多呈双峰型分布,与均呈显著负相关;利用PMF模型进行VOCs来源解析,VOC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28.0%)、机动车排放源(24.6%)、区域背景(18.4%)、溶剂使用源(10.5%)、芳香烃泄露(9.4%)、油气挥发源(9.1%);基于OBM模型模拟,RIR(AHC)>RIR(NO、NO2),臭氧生成主要处于VOCs控制区.同时,RIR(AHC)>RlR(NHC),进一步说明成都市区人为源VOCs影响较大,天然源VOCs影响较小.
提交时间:2020-09-21
349. 成都市金牛区NO2污染现状与机动车排放相关性研究
摘要: 利用2016-2019年成都市金牛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区域内天然气锅炉保有量及典型道路车流量统计数据,对金牛区二氧化氮浓度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牛区二氧化氮浓度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二氧化氮小时浓度日变化呈现"双峰双谷"分布,夜间浓度峰值尤为突出.浓度水平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大气扩散条件及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影响程度与道路车流量、车型比例等相关联.研究结果对于提出针对性的NO2污染防治措施,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提交时间:2020-09-21
350.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方面已有的成果与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领域的研发趋势与任务,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提交时间:2020-09-21
351.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摘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销售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及配套量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前后中国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化退役期,如不进行合理回收、处置和再利用,不仅会产生生态环境风险,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尽管中国已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但现阶段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依然存在政策衔接度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环境安全风险大等问题.本文对现阶段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从体系建设、生态环保及资源安全角度提出未来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建议,以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交时间:2020-09-21
352.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机制研究
摘要: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机制具有多因素、多尺度性,主要与大气边界层过程、天气过程、地理环境形成的大气环流输送、大气污染跨区域水平输送有关.为了理清我国区域大气污染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PM2.5逐小时数据和中国气象局探空观测资料(图1(a)),NCEP-FNL再分析资,WRF和WRF模式,基于模拟得到的4维高分辨率气象场,系统研究了大气边界层和天气过程对我国典型重污染区域、图1(b)京津冀、东北、华北、华东和四川盆地)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建议.
提交时间:2020-09-21
353.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摘要: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前景巨大,然而,由于土壤污染的自身特性和产业宏观发展环境不足等导致产业发展受限.本文通过查阅土壤修复的相关资料,经分析整理初步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及修复产业现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析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土壤修复产业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提交时间:2020-09-21
354. 我国城市生态文明体系研究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九大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本文回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40年发展进程,从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五大方面梳理我国城市生态文明现状,总结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城市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加快构建城市生态文明体系,地级以上城市颁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体系和监管体系,重视市场经济政策和激励机制的研究和运用.
提交时间:2020-09-21
355. 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的形势与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不断推进,塑料污染再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快递包装垃圾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电商物流迅速发展所伴生的新型资源环境问题,亟需重点关注和强化治理.本文以全国快递业务量和增速居首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广东省在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效,剖析了当前快递包装绿色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法规制度建设、政策扶持、试点探索和宣传引导四个方面提出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的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0-09-21
356. 我国排污权交易运行的技术保障研究
摘要: 排污权交易是基于市场化手段实现环境资源合理配置和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施行二十余年,各试点地区各有亮点.本文从排污权交易相关平台建设入手,通过对排污核算管理平台、排污权交易管理平台、污染物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及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测建设现状分析,与山西省排污权交易相关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目前支撑排污权交易各平台与监测数据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建设提出建议,进一步保障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顺利实施.
提交时间:2020-09-21
357. 我国排污许可制度证后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 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是对现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整合,并在排污单位层面的具体化.本文基于我国排污许可实施进展和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现状,提出包括业务层、支撑层角色层、实施层、应用层等五个层面的排污许可制度证后监督管理体系.并就该体系实施提出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责任主体责任分工;加快制定排污许可证后监督监管相关技术文件,提高监督检查水平;根据证后监督监管实施情况,推动制约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的相关制度改革;推动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排污许可制度证后监管中的作用.
提交时间:2020-09-21
358. 我国有关汞的各类环境标准研究进展
摘要: 汞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易迁移性、高生物富集性和高生物毒性等特点,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被公认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汞的各类生态环境标准,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食品食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及人群暴露风险等对已有标准和有关汞的限值进行了分类汇总,类比了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汞相关标准和规定,讨论了我国汞相关标准的现状和局限,展望了汞相关各类标准新制定和完善的方向,希望为以后汞相关标准和限值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0-09-21
359. 我国水稻登记毒死蜱产品的水生态风险评估
摘要: 目的:对我国目前在水稻上登记的毒死蜱单剂进行风险再评估. 方法:对中国目前在水稻上登记的所有毒死蜱单剂进行梳理统计,利用Top-Rice模型对不同剂型毒死蜱产品及其代谢物进行水生态风险评估. 结果与结论:6种不同剂型毒死蜱在不同场景、不同季节的水稻上施用后,其母体预测环境浓度(PEC)范围0.7~1628.6μg/L,其代谢物的PEC范围为0.7~1705.9μg/L.风险表征结果显示,在现有登记施用条件下,对初级急性风险而言,毒死蜱产品对鱼类、无脊椎动物风险组(RQ>1)分别占总模拟组的76.0%、90.6%;对于初级慢性风险而言,毒死蜱对初级生产者的风险组占总模拟组的72.9%,而高级分析评估结果显示毒死蜱产品对鱼类、无脊椎动物及水生中宇宙组RQ值均大于1,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风险.综合以上结果,目前在我国水稻上登记的毒死蜱产品使用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不容忽视.
提交时间:2020-09-21
360.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探讨
摘要: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有着广阔的发展平台,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与进步.可见,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对监测工作进行完善,保证监测质量和信息准确性.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更加有效、全面地掌握环境信息,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环保措施.
提交时间: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