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南京

2020-09-21

2020-09-2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1. 2014-2019年北京市大气污染的演变特征

    摘要: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2014-2019年北京市35个国控站点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气象站点气象因子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近6年北京市大气污染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9年期间,北京市PM10、PM2.5、SO2、NO2和CO年均浓度皇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下降42.5%、48.9%、77.8%、32.2%和44.1%,其中PM10年均浓度降为67.04μg/m3,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年均二级标准70…查看全部>>

    作者:

    王海斌;韩力慧;崔浩然;闫海涛;刘新航;时瑞芳;张蒙

    提交时间:2020-09-21

  • 2. 2014-2019年沈阳市大气污染物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摘要: 为深入探究沈阳市区大气污染污染物变化特征和气象因子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2014-2019年沈阳市区PM10、PM2.5、O3和空气质量指数日监测数据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沈阳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选取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利用pe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大气污染物PM10、PM2.5、和O3质量浓度的影响,根据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预报污染物浓度,并评估…查看全部>>

    作者:

    张宸赫;赵天良;陆忠艳;王东东;王富

    提交时间:2020-09-21

  • 3. 2015-2019年海口市环境分析与评价

    摘要: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位于海南省北部,海口市总面积为2312km2,海口市由美兰、龙华、秀英、琼山等四个区组成.近几年,海口市的常驻人口为200.07万人.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海口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探索海口市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整体发生了哪些改变,对海口市近几年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作者:

    张大帅;林晓雪;邬宏婷;张妍;张小朋;王向辉;史载锋;林强

    提交时间:2020-09-21

  • 4. 2015年11月黑龙江省中南部一次霾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分析了2015年11月5日-8日黑龙江省中南部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的特点及环流背景;诊断分析了该次过程中气象成因及动力条件.结果表明:霾过程持续期间,黑龙江省处于纬向型环流的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较弱;中南部整体处于地面高压内的均压场中,有利于静稳天气形势建立.中低层垂直交换弱、底层逆温、层结稳定使得污染物在近地面不断累积.直至8日20时后降水发生,霾开始消散.

    作者:

    王晓雪

    提交时间:2020-09-21

  • 5. 2018-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和重点区域PM2.5和NO2浓度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摘要: 本文基于2018、2019、2020年MODIS近地面PM2.5浓度数据和Aura/OMI对流层NO2柱浓度数据,对三年来第一季度全国及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对流层NO2柱浓度遥感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三年来,全国近地面PM2.5浓度平均值连续降低,分布趋势一致,高值区域均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全国对流层NO2柱浓度均值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河…查看全部>>

    作者:

    张玉环;杨晓钰;陈辉;张连华;赵爱梅;周春艳;马鹏飞;张建辉;王中挺;赵少华

    提交时间:2020-09-21

  • 6. 2018年春季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分析

    摘要: 2018年春季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有8次,次数显著偏多,2013年至2017年的春季每年只有3至5次.本文首先总结了2018年春季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然后使用多种观测资料对造成沙尘天气过程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卫星数据、再分析数据等资料对影响华北地区沙尘天气过程的沙尘源地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的大气环流配置以及气象要素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五级以上大风日数比2017年增加,气温…查看全部>>

    作者:

    安林昌;徐冉;张碧辉

    提交时间:2020-09-21

  • 7. 2019-2020年吉林省秸秆焚烧的卫星监测结果和气象条件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2019-2020非作物生长期即2019年10月-2020年4月极轨卫星监测图像,结合地面环保部门监测数据,对吉林省秸秆焚烧导致的重度空气污染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秸秆焚烧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关联的因素,并就秸秆焚烧卫星监测结果提出一此建议与思考.

    作者:

    胡中明;胡洪泉

    提交时间:2020-09-21

  • 8. 2019-2020年春节期间包头市室内PM2.5监测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2019-2020非作物生长期即2019年10月-2020年4月极轨卫星监测图像,结合地面环保部门监测数据,对吉林省秸秆焚烧导致的重度空气污染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秸秆焚烧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关联的因素,并就秸秆焚烧卫星监测结果提出一此建议与思考.

    作者:

    滕振飞;朱春;刘思坦

    提交时间:2020-09-21

  • 9. 2019年邢台市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分析

    摘要: 根据邢台市环境监测站2019年空气质量状况监测数据,分析得出:2019年邢台市优良天数171天,同比减少10天,重污染天数34天,同比增加5天;年内出现5次重污染过程,出现在1-2月、12月,污染物PM2.5浓度极值较2018年下降5.2%,污染强度同比减弱.2019年整体气象扩散条件较2018年不利.2月、9-10月、12月气象扩散条件差,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清除.在颗粒物浓度下降的同时,臭氧污染日益显著,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查看全部>>

    作者:

    杨允凌;郝巨飞;吴智杰;钱瑞贞

    提交时间:2020-09-21

  • 10. 6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中钴、铬、钼、钛的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在达标判定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 依据测定不确定度的基本理论和ISO21748:2017《复性、再现性和正确度估计值在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中的应用导则》,得到了基于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多家实验室验证中已获得的数据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方法,将方法标准中规定的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衔接.分析了沂年发布的6项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中钴、铬、钼、钛等4种金属元素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样品浓度是影响标准不确定度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探…查看全部>>

    作者:

    雷晶;周羽化;张虞;武亚凤

    提交时间:2020-09-21

  • 11. Al(OH)3改性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F-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 采用EDTA辅助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nHAP),通过共沉淀法以Al(OH)3对其改性,得到改性羟基磷灰石(Al(OH)2-nHAP),以去除水中的F-.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BET对吸附剂样品进行了表征.与nHAP相比,Al(OH)2-nHAP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57%)和更多的表面活性羟基,有利于离子交换和提高吸附容量.另外,部分Ca2被…查看全部>>

    作者:

    胡明蕾

    提交时间:2020-09-21

  • 12. BC/nZVI结合微生物修复HCH污染土壤及对土壤酶活的影响

    摘要: 本文以制备的花生壳BC/nZVI为修复剂,以实际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exachlobenzene,HCH)污染土壤为对象,开展BC/nZVI结合特异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修复HCH污染土壤研究,并探究修复材料对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63d后,添加花生壳BC/nZVI、微生物、BC/nZVI+微生物后,土壤中HCH的降解率明显提高,当BC/nZVI与微生物结合时,土壤HCH的残留量最低,降解率高…查看全部>>

    作者:

    万金忠;张晶晶;李群;周艳;范婷婷;杨璐;赵远超;王祥;靳德成;张胜田;龙涛;

    提交时间:2020-09-21

  • 13. CeO2-Fe3O4光催化/吸附双功能材料除As(Ⅲ)研究

    摘要: 原水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随着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提高,致使多地饮用水中砷超标问题突显.本研究利用CeO2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及CeO2,和Fe3O4对As(Ⅴ)的强亲和力,合成并表征了CeO2-Fe3O4功能材料,考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吸附除砷效果;研究了初始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除砷效果的影响;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手段进行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下,As(Ⅲ)能完全被氧化为毒性较低的As(Ⅴ…查看全部>>

    作者:

    孙天一;李晨;张妍;史载锋;张大帅;;;;;

    提交时间:2020-09-21

  • 14. CO2与环氧丙烷共聚物合成的新进展与挑战

    摘要: 一次性塑料使用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为了解决这一全球性危机,各国都在先后出台各种政策限制或禁止一些塑料制品的使用.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出台了限制或者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政策,限塑、禁塑正成为全球保护环境的共识和共同举措.2012年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要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一批重要生物基产品的非粮原料生产,形成年产百万吨级生物基材料、千万吨级生物基产品的生产能…查看全部>>

    作者:

    陈梦婷;顾传海;朱林华;史载锋;

    提交时间:2020-09-21

  • 15. CO2基塑料的合成与性能利用

    摘要: 一次性塑料使用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为了解决这一全球性危机,各国都在先后出台各种政策限制或禁止一些塑料制品的使用.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出台了限制或者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政策,限塑、禁塑正成为全球保护环境的共识和共同举措.本文将围绕以CO2与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的可降解型塑料在未来塑料行业的发展进行讨论.

    作者:

    杨婷婷;顾传海;朱林华;史载锋;

    提交时间:2020-09-21

  • 16. COD在线监测技术对比研究

    摘要: 目前人类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重视,COD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COD的传统监测方法耗时且存在二次污染,探索出分析速度快且操作简便的测定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法产生操作简单、使用范围较广,但由于其废液会造成二次污染,无法完全去除氯离子的干扰等弊端;UV法可实现快速监测,但其对水质要求较高,致使测量结果偏大,需及时进行COD修正;电化学方法快速、无污染、准确监测,但存在电极失活的问题,造成…查看全部>>

    作者:

    李丽丽;张景春;闫兴钰

    提交时间:2020-09-21

  • 17. Comanonas testosteroni在加速吡啶生物降解和矿化中的作用

    摘要: 吡啶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杂环化合物.它的生物降解过程始于单加氧反应,利用能够进行单加氧反应的菌进行生物强化是提高吡啶的去除和矿化的策略之一.从经过吡啶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了一株具有良好的吡啶生物降解能力的菌,经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与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相比,Comamonas testosteroni能更快地去除吡啶,但对吡啶的矿化较慢.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加入Comamonas tes…查看全部>>

    作者:

    朱格;张永明

    提交时间:2020-09-21

  • 18. -C=Sn-S键构建的生物碳/SnS2复合材料有效实现对砷的降解去除

    摘要: 本文以生物碳为模板有效实现对As(Ⅲ)的光催化转化,并提出了一种具有-C=Sn-S键的生物碳/SnS2复合材料新的界面设计策略.与纯SnS2相比,-C=Sn-S键的构建可以更有效地促进As(Ⅲ)向As(Ⅴ)的光催化转化,这是因为-C=Sn键的极化和共轭效应.同时,CaSO4·nH2O(n=0,0.5,2)可以一步将As43-快速转化为Ca3(AsO4)2沉淀物以去除水溶液中的砷.特别是,7500μg/L的As(Ⅲ)不仅可以光催化转化为…查看全部>>

    作者:

    薛克慧;王文磊

    提交时间:2020-09-21

  • 19. FeS/碳纤维活化过一硫酸盐高效降解水中四环素

    摘要: FeS/碳纤维用作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研究了FeS/碳纤维投加量、PMS投加量、四环素初始浓度、pH等实验参数对四环素降解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即FeS/碳纤维投加量为500mg/L、PMS投加量为0.8mM、初始四环素浓度500mg/L,四环素能够达到1分钟降解65%.FeS/碳纤维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且饱和吸附量为82.97mg/g.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来探究降解机理,得出结论:…查看全部>>

    作者:

    张荣荣;崔育倩;孙媛媛

    提交时间:2020-09-21

  • 20. 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 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火灾干扰对植被碳储量影响在景观尺度上研究较少,京津冀地区是火灾频发区.本研究利用MODI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结合NASA全球火灾特性数据,分析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007年京津冀地区火灾次数最多、过火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该区以较大火灾为主.京津冀地区大部分火灾很可能是大面积秸秆焚烧造成的.旱地、建设用地、落叶阔叶灌丛、…查看全部>>

    作者:

    赵志平;翟俊;汉瑞英;关潇;肖能文;李俊生

    提交时间: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