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2020-09-21
2020-09-2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61. 临江市食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摘要: 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临江市共有野生食用植物81科、246属、465种,分别占长白山区野生食用植物科、属、种数的93.1%,83.11%,77.63%.其中珍稀濒危食用植物92种,占食用植物总数的19.79%;多年生草本370种,占食用植物总数的79.57%;苗菜类和果实类最多,分别占食用植物总数的53.76%和19.79%.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豆科、蔷蔽科、唇形科、伞形科、百合科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临江市食用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为食用植物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提交时间:2020-09-21
62. 临汾市水生态足迹变化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水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压力原理,以2007年-2018年为基础年,探讨了临汾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临汾市2007-201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大于1,一直处于危险状态.通过研究可知,临汾市水资源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改变临汾市水资源现状.
提交时间:2020-09-21
63. 丹江口水库库区水生态现状评价及渔业资源保护措施
摘要: 本文根据2016年~2018年春、夏、秋3个季节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丹库和汉库的典型监测点对库区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水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入库支流处于中污染水平,丹库处于尚清洁水平,汉库处于尚清洁与轻污染之间;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差异明显,空间差异表现为入库支流多样性单一,丹库多样性较稳定,汉库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入库支流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受损,营养盐浓度较高.结论认为:应加强入库支流的整治力度,切断外源营养物的来源和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负荷;以生物操纵理论为指导,优化放流品种结构;改革水库渔业经营体制,实行公司化运营模式;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渔业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保水渔业”的生态功能.
提交时间:2020-09-21
64. 乌梁素海氮磷污染通量输入及海区水质空间异质性研究
摘要: 乌梁素海是中国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本文基于近10年来乌梁素海入湖水量、水质数据,开展入湖氮磷通量输入及海区水质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后乌梁素海生态补水进入常态化,入湖水量明显增加,2018、2019年通过总排干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4.73亿m3、5.33亿m3.2011年后总排干入湖氮磷浓度逐年下降,2019年氮磷入湖通量分别为51.30吨和1797.41吨,较2015年下降71.5%和10.1%.2019年海区逐月氮磷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近年来由于总排干入湖水质的不断改善,影响海区内氮磷空间分布因素趋向多样化.
提交时间:2020-09-21
6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以珠海市为例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和养老缺口的扩大,珠海市养老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农村每家每户的福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养老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且对国内外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养老现状和代表性养老模式进行总体性说明,然后针对珠海市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农村地区发展状况、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状况多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得出珠海农村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外养老状况、先进养老模式以及珠海农村存在的养老问题,为推进完善珠海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模式普及和思想观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和对策。
提交时间:2020-09-21
66. 乡村振兴背景下珠海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珠海市为实证,首先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状况,选取珠海市具有代表意义的“白蕉海鲈”、“乾尚佳品海藻猪”、“乡意浓有机米”等农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对产品进行品牌调研,分析该市农产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理标志、品质优势、包装宣传、特色创新及产业化程度等的不足,因此,笔者提出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加强品牌定位、注重农产品包装及标识、突出本土特色和发挥行业龙头企业拉动作用等建设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珠海市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提交时间:2020-09-21
67. 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状况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 随着国家对环境区域质量督查的不断深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程进入蓬勃发展期.笔者于2016年-2018年参与调研苏北地区约30余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在近四年的化验数据跟踪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此文是对33家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和设计进行分析,从中找到适合国情的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并从实际运行中寻找去除污染物质的高适应性、简便易操作和保证出水稳定达标的运行模式.此文是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供同行交流和学习.
提交时间:2020-09-21
68. 二次污染宏观机理与城市大气荷载等派生概念的应用
摘要: 本文按由大气化学动力学方程解而建立的前体物环境容量密度分布,并以允许排放总量作为大气荷载,给出了大气环境承载力和承载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式;以二次污染的宏观机理解释了大气自净能力不同表达的物理意义;此外,本文建立了考虑二次污染的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用以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分析城市污染浓度变化的各主客观因子的贡献.还指出在城市建设中,当单位人口排放率不变时,要保持空气质量的稳定,人口增长率不能超过城建面积增长率的一半;给出了城市面积的增加导致二次污染物在总污染物中占比增加的计算式.
提交时间:2020-09-21
69. 二氧化碳排放、技术创新和内生经济增长
摘要: 本文在文献(安超,雷明,2019)含有二氧化碳排放的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将技术创新引入生产函数,基于Romer的产品数量创新模型,研究效用最大化目标下人力资本的配置,然后在考虑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条件下,研究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
提交时间:2020-09-21
70. 五通桥西坝镇农田区土壤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
摘要: 相对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隐蔽性强、自净能力差、风险累积时间长.本研究以五通桥区西坝镇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土柱淋滤和实地自然淋滤实验,比较了两种条件下重金属在土壤中淋溶特性差异,进行了农田土壤重金属物质的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释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金属快速释放期,第二阶段淋溶液内重金属浓度很低,累积释放量成规律性波动;重金属的释放率与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具有一致性.土壤重金属的释放和累积受多因子共同影响,且各种因子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该项研究结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提交时间:2020-09-21
71. 京津冀地区冬季气溶胶污染对城市热岛强度调节作用
摘要: 本文以中国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四个相邻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17年期间的气象和环保监测数据,首先分析了四个城市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细颗粒物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5a冬季,4个城市PM2.5质量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保定污染最严重.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各城市的热岛强度均有变化,对于平均气温热岛强度,城市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的城市减弱(北京和天津),也有的城市增加(廊坊和保定).而对于最高(最低)气温热岛强度,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4个城市均表现为减弱(加强)趋势.白天和夜晚细颗粒污染对城市热岛的相反影响,直接导致随着污染的不断加重,城市区域日较差在不断减小.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率差异明显,即最高气温热岛强度变化率最大,其次是最低气温,再次是平均气温;污染越严重的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的百分率也越大.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的级污染物浓度变化引起的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率差异,主要与城市规模以及间的细颗粒污染物的成分及其比例的不同有关.
提交时间:2020-09-21
72. 京津冀地区边界层内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垂直分布特征
摘要: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经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污染物,是大气中第二重要的光化学污染物.尽管近年来开展了不少研究探讨华北地区地表PAN的特征,但针对其垂直分布的研究还没有开展.本研究基于天津城区250m气象铁塔观测得到了2018年9月PAN和O3在近地层和220m高度处两层的浓度.观测结果表明,夜间(20:00-07:00)220m处PAN浓度值比近地面浓度值偏高5.3-19.1%,这种垂直分布的产生是边界层昼夜演变和上下两层化学过程的不同造成的.当夜间逆温层高度低于220m时,220m和地面分别处于残留层和逆温层,两层间的湍流活动较弱,进而造成两层间的浓度值不同.日出后,逆温层被打破,湍流活动增强,边界层内PAN浓度变得更加均匀.利用WRF-Chem模型,研究了化学过程对夜间边界层PAN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PAN和过氧乙酰硝酸基(PA自由基)在220m处寿命更长,而且夜间PA自由基可以用过VOCs和O3的氧化过程生成.这些化学过程可以进一步造成夜间PAN浓度上高下低的特点.模式结果进一步表明,夜间PAN浓度上高下低的现象可能存在于整个京津冀地区.
提交时间:2020-09-21
73. 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利益补偿机制理论分析
摘要: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空间外溢性和污染企业的区域流动性使得属地治理模式效率较低,因此,走上区域协同之路才能实现大气污染的高效治理,科学地构建京津冀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模式是实施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的有利途径.大气污染治理现状不积极有不断扩张态势,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京津冀地区面临着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相对落后的城市需要对大气环境的治理负更多的责任,利益的不协调导致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协作治理长效机制.而在理论研究方面,生态补偿理论正成为协调经济与环境效益的有效指导理论,但当前研究鲜有从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入手研究行之有效的区域治理利益补偿措施,以支撑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是当前的有效措施.
提交时间:2020-09-21
74. 京津冀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
摘要: 为研究京津冀燃煤电厂SO2、NOx和PM2.5的减排潜力,本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活动水平和污染物减排技术建立减排潜力模型对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京津冀燃煤电厂SO2、NOx和PM2.5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SO2最大减排潜力可分别达到33.08×104、34.01×104、34.35×104t、NOx最大减排潜力可分别达到39.76×104、40.62×104、41.05×104t;PM2.5最大减排潜力可分别达到2.81×104、3.0×104、3.07×104t.
提交时间:2020-09-21
75. 人体尿液中有机磷阻燃剂二酯类代谢产物的来源初探和暴露评估
摘要: 尿液中二酯类化合物(diesters)的浓度通常用于评价人体有机磷阻燃剂(OPFRs)的暴露水平,然而,尿液中的diesters除来源于人体自身代谢外,环境介质中也会存在diesters,从而影响了diesters作为人体OPFRs的暴露标志物的应用.通过对电子垃圾回收工人的尿液样品和工作环境的灰尘样品的分析,研究了6种diesters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灰尘中DPP和BCEP是主要的diesters,分别占57%和35%,尿液中diesters主要以BCEP、DPP和DBP为主,分别占56%、22%和17%.6种diesters在尿液和灰尘浓度和组成之间缺乏相关性,但尿液和灰尘的BCEP、DPP浓度最高,提示尿液中diesters可能来源于工作环境是,说明使用diesters作为评估人体暴露OPFRs的生物标志物存在局限性.电子垃圾回收工人的TCEP、TDCPP和TNBP暴露程度较高.
提交时间:2020-09-21
76. 人造生物膜在污水处理及污泥减量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人造生物膜是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也是国内外多项专利的产品形式.具有在水体中不流失、高效、长效、安全、不会被其它生物吞噬等特点,对不良环境因素有较强的耐受性,还可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选择针对性的应用菌株制备人造生物膜.现已有膜片型、颗粒型和微囊型等基本剂型和漂浮悬挂式装置,可以单独或配合使用.人造生物膜既可用于污染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也可以与污水处理设施配合使用;在新建或改造工程中均可应用.人造生物膜在富营养化、黑臭水体原位生态修复、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水产养殖水体净化和工业废水等不同类型污水处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启动快、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氨氮、总磷和SS、除臭,从源头上削减污泥产量,应用范围广泛.
提交时间:2020-09-21
77. 从2020慕尼黑安全会议透视气候安全治理
摘要: 2020年2月中旬,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落下帷幕,会议发布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报告2020:西方失势》**,即为会议确定了主题“西方失势”.会议探讨了全球性传统安全问题和包括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笔者以为,“西方失势”是“百年变局”序曲的一部分,面对全球安全治理挑战,更应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应对气候安全问题,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推动全球气候安全治理.
提交时间:2020-09-21
78. 从地下水环境保护角度探讨园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以山东鄄城县化工产业聚集区为例
摘要: 针对园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以处于地下水降落漏斗内的一工业园区为例,对地下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引起的地下水流场的不同,对园区污染物泄漏后溶质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进行了预测评价,还对不同地下水流场下包气带厚度变化对防渗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预测评价和防渗性能评价结果均表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存在对于保护园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是有利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地下水降落漏斗可能引发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提出在查明园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来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范围,实现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效益最大化.
提交时间:2020-09-21
79. 以酒厂污泥的可溶性有机碳溶液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摘要: 当加油站地下管线老旧或油槽发生破裂时,泄漏之油品便污染周遭土壤及地下水,研究场址为总石油碳氢化合物污染,其TPHd浓度约为1600mg kg-1.本研究分别使用生物堆降解与土壤清洗技术,修复受柴油污染土壤.前者由酒厂废弃污泥悬浮液以60天培养筛选出单一优势菌种,另外使用仅经1天初筛之四种混合菌种,二者皆制成高浓度菌液后喷洒至供试土堆,土壤水分控制在15-25%,每隔3天翻堆一次.后者为使用强硷混合污泥配制成可溶性有机碳(DOC)溶液,用来清洗供试土壤.DOC清洗法通过调整pH、固液比、清洗时间、DOC的浓度,获得修复的最佳操作条件.经105天之处理,混合菌种处理其柴油降解率达58.0%,而单一菌种者略低,为56.1%.DOC清洗的修复效果较佳,在固液比1∶15、清洗30分钟、DOC浓度为4000ppm、pH为13、温度为30C的操作下,柴油总去除率高达90.1%.
提交时间:2020-09-21
80. 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 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火灾干扰对植被碳储量影响在景观尺度上研究较少,京津冀地区是火灾频发区.本研究利用MODI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结合NASA全球火灾特性数据,分析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007年京津冀地区火灾次数最多、过火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该区以较大火灾为主.京津冀地区大部分火灾很可能是大面积秸秆焚烧造成的.旱地、建设用地、落叶阔叶灌丛、落叶阔叶林和草本湿地是京津冀地区防火的重点区域.保定市、邯郸市和邢台市是京津冀地区防火的重点区域.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导致NPP总损失量为9.87×106tC,平均每年损失0.82×106tC,约占京津冀地区火灾区域NPP上限的19.45%.其中2007年和2010年损失1.21×106tC和1.20×106tC,分别占京津冀地区NPP上限的28.75%和28.44%.
提交时间: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