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南京

2020-09-21

2020-09-2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241. 基于生态产业发展雳求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摘要: 针对生态补偿机制对地区生态产业转型发展支撑不足的问题,依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以培育地区生态产业自生能力为目标的,以生态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一套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该机制包含了补偿需求分析、多元化补偿方式、补偿供需协商机制、补偿效果考核机制和补偿退出机制五个部分,其中补偿需求分析最为关键.以陕西省秦岭南麓的某县为例,对构建方法进行了应用.禀赋结构分析发现,该县绿色农业属于追赶型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竞争优势转化,可应用“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GIFF)方法确定提升绿色农业竞争优势的途径;该县的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加工业属于换道超车型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补足人才、技术和劳动力等方面的短板;分别给出了多元化补偿方式,并提出可建立包括多个受偿区和受益区的补偿供需撮合平台以推动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落实.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机制构建方法能探明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需求,能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补偿机制,将为各地因地制宜地应用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两山”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作者:

    蒋丹烈;马洁云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2. 基于生态宜居视角的工业企业布局影响研究——以靖江市为例

    摘要: 我国部分城市存在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小微企业散乱分布等现状,对城市居民生活空间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本研究以江苏省靖江市为例,运用GIS技术作为辅助分析手段,在基于工业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研究建成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量、运载车流量等因子对居民居住活动区的环境影响范围情况,为城市工业企业调整提供评价与决策支持的方法,从而对未来城乡工业用地布局提出引导建议,进而营造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区域的整体宜居功能.

    作者:

    刘昱涵;程亮;陶亚;陈瑾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邕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摘要: 为了评估邕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2016年的生态状况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其人均生态足迹为0.49912hm2,生态承载力只有0.26596hm2,人均生态盈余是-0.23316hm2,人均协调系数为1.35278.结论:该流域生态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状态,为了确保今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变当前的消费方式,以节约和保护当地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以增加自然资源的产量,要注重提升人口质量而不是数量、高效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存量.

    作者:

    王国重;张继宇;李中原;程焕玲;杨柳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4. 基于生物毒性检测的工业废水水质评价

    摘要: 工业废水中有大量化学毒物、无机固体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未经适当处理排放会导致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长期潜在风险.单一指标难以评价废水进入水体后对受纳水体中的生物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常规的理化指标分析基础上增加生物毒性测试分析,建立基于生物毒性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对废水水质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水质评价方法及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

    秦榕;宋佳宇;郭绍辉;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5. 基于监测数据的城市PM2.5重污染原因探究

    摘要: PM2.5重污染通常归因于一次排放、二次转化、不利气象和区域传输四类影响因素,可凝结颗粒物(CPM)很少作为对象加入PM2.5重污染成因分析中.基于咸阳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讨论了PM2.5重污染源自一次排放、二次转化(气态前体物化学反应合成和CPM转化)的可能性.研究发现,PM2.5重污染时,PM2.5/PM10有显著上升趋势(采暖期尤甚),但无排放增加或前体物化学反应二次转化加剧的必然性趋势,PM2.5浓度变化受气象因素影响明显,可能源自可凝结颗粒物在特定气象下大量集聚转化导致PM2.5浓度迅速上升.

    作者:

    宋国君;李虹霖;杨啸;姜晓群;时钰;刘帅;刘蓝圯;何伟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6. 基于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数据的合肥济南三沙湍流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 大气湍流能量耗散率是研究大气边界层环境和大气污染的基本参数之一.基于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的耗散率算法已经被提出并应用.传统的速度方位显示(VAD)扫描采用连续步进的电机,其径向速度测量精度受到多普勒谱宽增宽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非连续步进VAD扫描以提高测量精度,并将雷达与探空气球测风结果做对比,验证了这种扫描方式的可行性.分别在合肥、济南和三沙市进行了外场实验,同时获取了水平风速风向,垂直风速和耗散率廓线,初步分析并比较了耗散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

    王璐;吴云斌;赵力杰;王冲;魏天问;袁金龙;夏海云;窦贤康;;;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7. 基于空间格网的土地资源压力指数分析——以海南省(本岛)为例

    摘要: 基于格网的土地资源压力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管理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本文基于3万多个空间格网,计算了海南省(本岛)每个格网的土地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海南省(本岛)中部不适宜进行土地建设开发,不适宜和特别不适宜建设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9.19%;(2)海南省(本岛)土地现状建设开发程度大于0.5的区域,基本与建设用地分布一致,多分布于沿海地区;(3)海南省(本岛)整体土地资源压力相对较小,但空间差异较大,沿海市县土地资源压力大,中部市县土地资源压力小,除文昌市和琼海市外,其他沿海市县土地资源压力大的格网数占市县格网总数的比例均超过了7%,是中部市县的2倍以上.通过对土地资源压力指数的格网化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的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实现在不同层级不同空间的差异化管理.

    作者:

    祝汉收;穆晓东;胡小飞;杨旻;翟俊;侯鹏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8.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昆明市典型县域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 选取昆明市晋宁区典型县域及试点村庄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作为研究单元,基于农村环境综合指数法对其2016年、2017年农村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晋宁区两年的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都为“良”,轻微污染,生态环境良好,基本适合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数值变化幅度(△RQI)为3.12,显示这两年无明显变化.

    作者:

    王红梅;王崇礼;王全

    提交时间:2020-09-21

  • 249.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贵州省生态安全评价

    摘要: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理论,评价贵州省2000-2016年生态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2000-2016年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从1.67hm2上升到1.71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变化较大,从5.06hm2到达12.70hm2,增加了2.51倍;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较大,从2000年的1.71hm2下降到2016年的0.30hm2.说明在2000-2016年期间,贵州省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时,区域的环境负荷超过其生态的承载力,即生态消耗大于生态供给,导致贵州省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作者:

    陈慧婷;邹倩倩;易其国;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0. 基于脉冲响应法对多区域建筑缩尺模型的污染源识别

    摘要: 室内环境污染源的快速识别通常是保证室内安全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提出了用脉冲响应法,通过测量源与传感器之间的响应向量对源项进行预测.建立了一个由22个房间和一个走廊组成的多区域建筑缩尺模型,分析污染物的传播特性.选择二氧化碳CO2作为示踪气体,在廊道内安装4个CO2传感器,在模型外布置1个传感器监测背景浓度.在各潜在源房间进行多次脉冲释放,并根据检测的浓度计算响应向量.基于响应向量和传感器读数,采用吉洪诺夫(Tilchonov)正则化方法和贝叶斯推论对恒定源进行源项预测.结果表明,脉冲响应法能较好地识别多区域建筑物的源项,大部分相对误差值在30%以下.

    作者:

    李斐;庄俊亿;刘晓冉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1. 基于蚊虫群落特征与空间绿地异质性关系的系统模型综述

    摘要: 绿地群落结构变化与人居健康的研究中缺乏基于区域绿地及流行传染病数据源的深层次模型分析,蚊密度和绿地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综述绿地景观群落结构与蚊媒传播疾病发病率的空间模型.总结概述了统计数据分析类,区域的监测数据的描述性分析,蚊虫的组成、种类与数量、蚊虫与绿地数据集成、变换、通过栖息地的体现,GI和蚊虫密度的空间斑块格局图类,借助GIS与监测数据集对现有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展示、生态位等相关概念与数据集纳入GARP模型,生态位与群落结构的关系、多层贝叶斯蚊媒疾病预警类统计模型,定量分析GI景观格局指数与典型蚊媒传染病的区域性表征,探索GI与疾病控制功能影响的趋势面建模模型,结论对环境规划的空间布局能力提高风阶管理与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蚊密度与空间绿地的异质性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

    沈竞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2. 基于街区形态的通风潜能评估——以北京为例

    摘要: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城市环境质量堪忧,风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地促进空气污染物的扩散降减和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城市形态参数化研究和CFD模拟方法来研究风环境,试图先在北京地区建立与风环境相关的城市街区形态模型库,结合当地环境对不同街区进行风环境评估和街区形态选型,为北京市未来城市规划和改造提供建议.项目选取了北京市14种典型的城市形态,分类分组进行城市形态参数化归纳.对各组模型建筑屋顶上方可利用风势潜能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各组模型形态参数与风潜能密度指标的相关分析,可得出影响风环境最重要的街区形态参数,为优化既有街区和新区建设良好通风条件提供科学规划建议.

    作者:

    王彪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3. 基于负载型改性纳米TiO2进行紫外光催化污水灭活的研究

    摘要: 紫外灭活技术虽然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灭菌领域,但其单独使用的灭活性能及抗复活能力一直受到一定质疑.目前,TiO2作为新型光催化剂联合紫外灭活技术已广受关注,但负载型改性纳米级TiO2光催化剂的作用效果与紫外技术的对比少人问津.为研究负载型改性纳米TiO2紫外光催化污水灭活效果及其催化灭活性能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制备负载型Cu-N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比研究反应前后有无光催化剂灭活效果及光复活率,同时探究了负载量以及水样pH对改性纳米TiO2紫外光催化灭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加入负载型改性纳米TiO2的紫外光催化灭活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紫外,灭活时间缩短一倍以上,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差距更大;单一紫外灭活72h时光复活率已经达到了2.5%,对比带有负载光催化剂的复活率仅仅有0.1%,明显低于单一紫外灭活;催化剂负载量并非越多越好,负载面积达到800cm2时催化灭活效果最佳,继续增加负载量反而削弱其催化灭活性能;随pH值升高,催化剂催化性能逐渐增强,当pH=8.5时,灭活效果达到峰值、催化效果最佳,继续升高pH值,催化灭活性能将被抑制.

    作者:

    施悦;王露;张顺;鲁正;王席席;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4.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洋河健康评估

    摘要: 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发展,河流生态系统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损害.对河流状况进行健康评估,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促进河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5个准则层1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得出洋河健康指数为53.70,属于亚健康状态.5个准则层中水文水资源准则层健康指数较差,处于“病态”等级,主要是由于洋河来水量少,用水量多,生态流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周边城镇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洋河水资源条件,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洋河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作者:

    王洪翠;周绪申;孟宪智;高翔;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5. 基于遥感分析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整治效果评估

    摘要: 利用2018-2019年京津冀及周功地区“2+26”城市PM2.5浓度、NO2和SO2柱浓度遥感监测结果,结合“2+26”城市5类重点行业企业(包括中力供热、钢铁、水泥、玻璃和石油化工)及工业锅炉清单,对2019年“2+26”城市5类重点行业企业及工业锅炉整治效果进行了评估.整体来看,2019年“2+26”城市5类重点行业企业及工业锅炉整治效果明显,对该区域PM2.5,NO2和SO2柱浓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00%、15.55%和8.66%.PM2.5浓度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有淄博市、济南市和天津市,NO2柱浓度淄博市有所上升,SO2柱浓度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有聊城市、天津市和晋城市,以上城市的工业锅炉排放贡献率最高.

    作者:

    胡奎伟;杨晓钰;马鹏飞;邹同元;李翔翔;周春艳;张连华;张玉环;王玉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6. 基于遥感技术的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评估研究

    摘要: 滨海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土地密集开发的对象.本研究应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鸭绿江口1978年、1989年、2005年三个时期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及滨海滩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滨海湿地空间格局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大,破碎化程度较高,对研究区滨海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改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环境的根本途径.

    作者:

    韩富伟;许有良;索安宁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7. 基于避寒旅游生态适宜度的脆弱环境生态恢复研究设想——以云南干热河谷为例

    摘要: 生态环境脆弱的云南干热河谷所拥有的稀缺与宝贵的气候资源是发展避寒生态旅游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避寒旅游是低碳旅游与健康旅游,能有效降低冬季季节病的发病率,减少病死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还可疗养身心,因此,发展避寒旅游正契合当前云南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避寒旅游研究方兴未艾,开展基于冬季避寒旅游生态适宜度的脆弱环境生态恢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期盼以云南干热河谷为案例地,在充分识别引起云南干热河谷环境生态脆弱的主要自然、人文因素基础上,运用GIS、案例研究、嫡值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干热河谷适合冬季避寒旅游的地域特征,构建干热河谷避寒旅游生态适宜度特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评估避寒旅游对生态脆弱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找出云南干热河谷脆弱环境生态恢复的主控因素及作用,探讨开发避寒旅游与生态恢复关联度的核心机制.

    作者:

    林锦屏;成蝶;周美岐;韩雨婕;钟竺君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8.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制备纳米材料及其在电辅助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 针对MFC-MBR输出功率较低、长期运行稳定性较差、阴极膜成本高的问题,以双金属有机框架ZnCo-MOF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碳化制备了Co-NPs氮掺杂多孔碳纳米催化剂及催化膜.基于SEM、TEM、BET、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不同碳化温度对纳米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可推断通过高温热解得到的Co-NPs可以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结构,有利于三相界面上的氧和质子传递和吸附,可有效促进ORR反应进行,该方法可得到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滤膜.Co-NPs中的N元素形态以吡啶N、石墨化N为主,可以提高催化剂的ORR活性.MFC-MBR体系处理实际焦化废水,产能最大功率密度为934.3mW/m3,出水COD约为100mg/L,NH4+-N约为9.12mg/L,挥发酚未检测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超过97.5%以上,实现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与能源回收.

    作者:

    宋迪慧;杨爽;安路阳;张立涛;屈泽鹏;刘合鑫;杨丙衡;徐歆未

    提交时间:2020-09-21

  • 259.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水面油膜厚度测算研究

    摘要: 基于不同平台的高光谱遥感在水域溢油的应急监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分别在实验室使用地物光谱仪与在野外使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400~1000nm)两种不同方式对水面轻质原油油膜厚度进行测量对比.结果显示:在400~1000nm波长范围,室内实验发现的油膜厚度特征响应谱段在野外实验中效果并不好,说明水面油膜厚度特征响应谱段可能与背景水体等环境因素有关.984nm谱段是野外实验发现的对实验区域油膜厚度有较好响应的谱段,利用该谱段进行油膜厚度-反射率光谱建模,误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水域溢油光谱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

    许德刚;王晨;李煜婷;张芳;李巨峰;;;;;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0. 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 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火灾干扰对植被碳储量影响在景观尺度上研究较少,京津冀地区是火灾频发区.本研究利用MODI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结合NASA全球火灾特性数据,分析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007年京津冀地区火灾次数最多、过火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该区以较大火灾为主.京津冀地区大部分火灾很可能是大面积秸秆焚烧造成的.旱地、建设用地、落叶阔叶灌丛、落叶阔叶林和草本湿地是京津冀地区防火的重点区域.保定市、邯郸市和邢台市是京津冀地区防火的重点区域.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导致NPP总损失量为9.87×106tC,平均每年损失0.82×106tC,约占京津冀地区火灾区域NPP上限的19.45%.其中2007年和2010年损失1.21×106tC和1.20×106tC,分别占京津冀地区NPP上限的28.75%和28.44%.

    作者:

    赵志平;翟俊;汉瑞英;关潇;肖能文;李俊生

    提交时间: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