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基本信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南京

2020-09-21

2020-09-2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

  • 261. 基于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滨海湿地公园水体细菌种群特征

    摘要: 为研究天津临港滨海湿地公园水体中细菌种群特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公园内水体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湿地公园整体运行良好,细菌种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3.0705-4.6881之间,Chao指数在473.22-995.81之间,不同采样点细菌种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存在差异;检测得到细菌共35门、74纲、158目、283科、539属、820种,在门和属水平下进一步分析,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为主要优势门,各采样点第一优势门及其丰度百分比分别为:变形菌门(42.9%)、变形菌门(67.8%)、蓝细菌门(44.2%)、蓝细菌门(47.5%)、变形菌门(29.5%)、蓝细菌门(40.3%)、蓝细菌门(41.0%)、蓝细菌门(41.3%)、蓝细菌门(42.5%)、蓝细菌门(34.7%);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norank_f__LD29、hgcI_clade、红细菌属(Rhodobacter)、unclassified_f__FamilyI_o__SubsectionI为主要优势属,各采样点第一优势属及其丰度百分比为:红细菌属(14.6%)、嗜冷杆菌属(44.1%)、聚球藻属(21.3%)、聚球藻属(25.0%)、聚球藻属(14.0%)、聚球藻属(24.6%)、聚球藻属(22.2%)、聚球藻属(24.66%)、聚球藻属(25.2%)、聚球藻属(17.5%).细菌种群结构差异性的产生主要受到NO3_、NH4+、T、pH、DO等环境条件影响,在主要优势属中,嗜冷杆菌属与研究区域环境条件的相关性最强。

    作者:

    马香菊;徐慧韬;王丽平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2. 基层政府如何运用生态考核绩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文山州砚山县为例

    摘要: 本文阐述运用砚山县生态考核对近几年来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对比及环境治理分析,资金用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绩效显著,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

    李素梅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3. 塑料垃圾治理形势分析及经验惜鉴

    摘要: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进口国,曾经承担了众多发达国家的塑料污染治理责任,“洋垃圾”禁令使这种污染转移态势得到扭转.同时,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造成我国塑料垃圾近年来产生量大巨增长较快,塑料垃圾大多进入末端处置系统或进入环境,直接或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塑料“土垃圾”治理迫在眉睫.本研究分析了塑料垃圾治理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制度体系建设、回收网络构建、市场机制运用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作者:

    张筝;王夏晖;卢然;霍慧敏;武娟妮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4. 塑烧板除尘技术于铅精炼烟气处理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针对《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下铅火法精炼生产烟气治理难点,介绍了铅精炼过程烟气产生节点,对塑烧板除尘技术在该烟气治理项目工程化应用的关键工艺参数、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解决高粘性、细颗粒物特点下的烟气预处理工艺优化路线,新的组合工艺将扬优抑劣,克服塑烧板技术应用缺陷,可协同处理铅精炼烟气复杂污染物,为铅烟气治理稳定、长效达到特排限值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案.

    作者:

    谢益民;廖若博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5. 复合垂直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摘要: 以复合垂直潜流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三年的跟踪监测,考察复合垂直潜流湿地对于池塘养殖用水的去污效果.对实验数据分析,复合垂直潜流湿地对总磷的去除率在15.90%-68.23%之间,复合垂直潜流湿地对总氮的去除率在10.70%-27.49%之间,复合垂直潜流湿地对氨氮的去除率在16.36%-58.90%之间,复合垂直潜流湿地对水体处理后,CODMn值的去除率在2.20%-13.90%之间.

    作者:

    朱培瑜;许晶;李冰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6. 复合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拟效果及运行机理分析

    摘要: 通过探讨SUBWET2.0对复合水平潜流湿地的模拟效果,以更好地阐述湿地内部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等运行机理,本研究选用一处复合水平潜流湿地进行研究,计算湿地出水中BOD5,氨氮、硝氮和总磷的实际浓度和模拟浓度的相关系数,并与位于加拿大和天津大学的两块湿地的模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UBWET2.0对该复合水平潜流湿地有较好的模拟效果.硝氮和BOD5的相关系数高于总磷和氨氮的.增加溶解氧的浓度有助于提高BOD5的氧化分解速率和氨氮的硝化反应速率.

    作者:

    周绪申;高翔;孟宪智;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7. 复合河流系统健康监测和预警理论初探

    摘要: 定义了复合河流系统健康监测,初步探讨了复合河流系统健康监测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和主要监测方法与手段.研究基于小波分析的监测数据异常值剔除和降噪等技术,对复合河流系统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提高监测数据产品质量.定义了复合河流系统健康预警的概念,分析了复合河流系统健康预警的功能和逻辑过程.建立了复合河流系统健康预警模型,根据预警的对象、原理并考虑河流管理中的具体要求,把复合河流系统健康预警分为单因素健康预警和系统健康预警两种.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预警模型.

    作者:

    嵇晓燕;肖建军;杨凯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8. 夏季济南市城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摘要: 为研究夏季济南市城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主要来源,于2019年6月1日-30日在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一个月的连续VOCs监测.结果表明,夏季济南市城区大气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9.40±13.36)×10-9,其中烷烃、烯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和OVOC占比分别是35.2%、14.8%、5.3%、15.4和29.3%,丙酮、丙烷、乙烷、异戊烷、正丁烷、二氯甲烷、正丁烯、正戊烷、一氯甲烷和乙烯是含量最高的10种物质.烷烃、烯炔烃、芳香烃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卤代烃和OVOC无明显日变化趋势.T/B比值为0.81,表明VOCs受机动车排放影响明显;E/A比值为3.25,表明观测点位气团老化严重.夏季济南市城区大气VOCs的OFP为(53.95±27.76)×10-9,烯炔烃贡献最大,其中1-丁烯、乙烯、异戊二烯、丙烯、顺-2-丁烯是对OFP贡献最高的物质.主成份分析表明夏季济南市城区大气VOCs主要来源为LPG使用和机动车排放、溶剂挥发、工业排放、燃烧源和植物排放五类.

    作者:

    夏志勇;范国兰;陈妍君

    提交时间:2020-09-21

  • 269. 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交换树脂纳米复合吸附剂选择性脱除水中的磷酸盐

    摘要: 磷的大量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中磷酸盐的浓度以防止富营养化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论文成功制备了一种纳米复合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无机磷.通过将多金属钼酸盐分散于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孔道中,得到了纳米复合材料FM-201.对含氧阴离子磷酸根,该吸附剂不仅展现出良好的除磷能力,并且能在双组分溶液中(共存SO42-)高选择性地吸附磷.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磷酸盐为单层吸附.通过宏观物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揭示了相关吸附机理:磷酸盐和吸附剂FM-201的相互作用为静电吸引和配位络合,且FM-201的高选择性除磷能力来源于磷酸根与钼酸络合形成磷钼杂多酸.此外,本论文还提出了被吸附的磷的高效脱附方法:在酸性环境下,利用钼氧酸的不同的形态结构与磷酸盐结合能力的差异,实现FM-201的循环使用.

    作者:

    张泽朋;朱炜;杨维本;杨朕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0. 大亚湾海域海水中铜、铅、锌近10年变化研究及污染评价

    摘要: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海水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近10年来大亚湾海域不同水质功能区海水中铜、铅、锌浓度的变化情况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一类功能区海水中存在铜、铅、锌超标现象,二类功能区海水中存在铅超标现象,重金属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大亚湾海域重金属背景浓度较高.海水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一类功能区>二类功能区>三类功能区,一类功能区海水受到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二、三类功能区尚未受到影响.

    作者:

    黄道建;杨文超;陈继鑫;王宇珊;陈晓燕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1. 大亚湾近十年来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摘要: 为了解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污染情况,于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采集大亚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铅、锌、汞和砷)的含量变化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增加,5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大致相同,高值区均集中于澳头至石化区一带的近岸海域.沿岸工业企业排放以及澳头区域海产养殖等可能是近岸海域Cu、Pb和Zn的主要来源,Hg可能与沿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工业企业使用化石燃料后排放的含重金属废气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海域等有关,As可能主要来源于沿岸工业排污.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值呈现为Hg>As>Cu>Pb>Zn,其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

    作者:

    黄道建;杨文超;陈继鑫;王宇珊;陈晓燕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2. 大分子有机物对除磷污泥胞外聚合物及颗粒化过程的影响

    摘要: 平行运行三组等工作体积的推移流进水序批式反应器,分别采用100%NaAc(1#)、60%NaAc+40%胰蛋白胨(2#)、60%可溶性淀粉+40%胰蛋白胨(3#)为碳源模拟生活污水,考察大分子有机物对除磷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及颗粒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反应器在100d时均可形成大量白色、黄褐色或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污泥,粒径200um~500um.不同进水基质使系统内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差异明显,在1#纯溶解态系统中,多糖与蛋白质含量最高,对污泥颗粒化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在2#溶解态+大分子系统中,多糖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在3#大分子有机物系统中,多糖含量较低,蛋白质较高,颗粒污泥成熟过程缓慢.多糖物质能促进污泥的颗粒化并维持结构稳定,而蛋白质影响较小.稳定运行190d后,1#、2#、3#系统内紧密型EPS的Ze-ta电位分别为-8.38mV、-12.23mV、-14.0mV,静电斥力依次增加;松散型EPS的Zeta电位分别为-15.47mV、-13.37mV、-11.30mV,静电斥力依次减小.EPS的Zeta电位受基质种类影响较大,溶解态进水基质使颗粒污泥内部斥力较小,污泥之间容易聚集,颗粒污泥密实;各聚集体之间斥力较大,独立生长,颗粒污泥边界清晰.大分子有机物作用与之相反,成熟的颗粒污泥密实性较低,由多个聚集体组成,边界较为粗糙.

    作者:

    陈希;杨锐龙;张建民;袁乙卜;束义德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3. 大型铅冶炼厂环境集烟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化应用

    摘要: 大型铅冶炼厂环境集烟系统应用先进环保技术优化组合,实现铅冶炼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源的有效控制.工程化应用效果稳定优于《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4-2015)表3标准限值,组合塔顶烟囱排口无肉眼可视烟气,圆满达到高效除尘、脱硫、烟气消白的设计预计效果.论文对项目设计技术特点和创新点予以述评,对塑烧板除尘系统的运行风险管控提出建议.

    作者:

    谢益民;彭红寒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4. 大数据驱动的移动源综合监管平台研究

    摘要: 针对移动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的移动源综合监管平台的框架,整合海量、多源、异构的移动源监管数据,构建大数据中心,并通过业务协同、数据挖掘,形成移动源全生命周期闭环溯源监管决策体系.

    作者:

    李晓斌;李毓勤;刘颖;陈志润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5. 大气中甲醛分析方法的比对及应用研究

    摘要: 通过文献调研,对空气中甲醛的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检测限进行了梳理,分光光度法是甲醛测定中最常用的方法,其操作简单、测量准确,因而在检测甲醛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方法所用吸收剂各有不同,本文重点研究了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AHMT法的方法原理,同时对样品采集方法进行比对,在进行方法性能指标时,通过大量条件实验,优化了试验条件,使酚试剂法、AHMT法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由0.9x达到0.999以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种不同的实验分析方法,对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性能指标进行讨论,均优于国标方法,结果令人满意.使用三种不同方法同时采集实际气体样品,进行方法之间相对偏差的计算,酚试剂法和人法间的相对偏差在-3.7%~2.3%之间,酚试剂法和乙酰丙酮法间的相对偏差-10.8~1.0%呢之间,AHMT法和乙酰丙酮作间的相对偏差在-7.1%~5.9%之间,通过本实验研究,对增强检测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针对应急污染事故,可以视情况,选取相应配套的方法开展.

    作者:

    马琳;刘保献;晁晶迪;;;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6. 大气中硫酸盐化速率实验测定方法的比对研究

    摘要: 硫酸盐化速率作为常规例行监测项目,直接反映了城市环境空气含硫的污染状况.但其分析方法目前没有人类方法,所以出现各监测单位分析方法不统一现象,现将碱片-重量法和碱片-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进行实验室分析比对,方便实验人员的选择和实际应用.

    作者:

    朱元彤;袁挺侠;刘航;朱健;范金楼;李玄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7. 大气污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 近年来,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公众关注的焦点.治理大气污染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大气污染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预测全方面综合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考虑大气污染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将是该领域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作者:

    盛清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8. 大气污染物溯源技术方法探究

    摘要: 大气污染物成分复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较大影响.开展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解析,精准查找污染成因、追溯污染责任,是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执法与环境管理的关键手段.本文介绍了传统稳定同位素、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单颗粒质谱在线源解析等其他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不足,根据不同溯源研究目的,寻找多技术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对大气污染物溯源研究有重要作用.

    作者:

    刘桂青;韩姣;郝丽虹;;;

    提交时间:2020-09-21

  • 279. 大气湿度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摘要: 湿度是反应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反映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质量指标之一.人们对生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讲究更完美更舒适的环境湿度,多样的湿度测量方法层出不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湿度的测量和控制提出了要求.

    作者:

    杨振宇;金杰;王磊;陈俊

    提交时间:2020-09-21

  • 280. 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 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火灾干扰对植被碳储量影响在景观尺度上研究较少,京津冀地区是火灾频发区.本研究利用MODI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结合NASA全球火灾特性数据,分析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007年京津冀地区火灾次数最多、过火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该区以较大火灾为主.京津冀地区大部分火灾很可能是大面积秸秆焚烧造成的.旱地、建设用地、落叶阔叶灌丛、落叶阔叶林和草本湿地是京津冀地区防火的重点区域.保定市、邯郸市和邢台市是京津冀地区防火的重点区域.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火灾导致NPP总损失量为9.87×106tC,平均每年损失0.82×106tC,约占京津冀地区火灾区域NPP上限的19.45%.其中2007年和2010年损失1.21×106tC和1.20×106tC,分别占京津冀地区NPP上限的28.75%和28.44%.

    作者:

    赵志平;翟俊;汉瑞英;关潇;肖能文;李俊生

    提交时间: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