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181. 永川区村镇聚落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摘要: 村镇聚落的动态变化是多种动力及阻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其演变过程中的特征及驱动机制是理解城乡关系和科学规划的前提.研究是助力城乡规划发展的必要尝试.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1kmX1km方格网内城乡建设用地及村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探测器软件定量识别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及政策引导四类影响因素的决定力强弱,分析其2008年至2017年的动态变化与驱动机制的异同.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在自然条件与区位条件类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明显分异;在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明显的共性;在政策引导类影响因素方面同时存在共性与差异.城乡建设用地逐渐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以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为主要推力不断发展,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逐渐显现;村庄建设用地始终受自然条件主导,社会经济成为较主要推力,区位条件与政策引导的推动还需加强.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2. 汉口历史风貌区街道全要素规划研究——以中山大道北段为例
摘要: 为实现中山大道全线品质提升,再现百年老街历史风貌,在全面剖析现状问题、深入挖掘街道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完整街道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开展中山大道北段的街道全要素规划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历史风貌区道路改造中常见的保护与发展平衡难,慢行环境不佳、停车设施紧缺、街道品质较低等难点痛点,按照全空间、多维度的要求,重点从延续老城肌理和格局,统筹道路红线内外空间,打造连续独立慢行系统,疏解老城机动化出行需求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法,为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提供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3. 汉口里分肌理特征识别及保护研究——以一元片区为例
摘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市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城市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历史记忆都将面临着被抹杀的风险.里分,作为武汉市最有历史痕迹的民居形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住宅建筑类型,如何解决其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困惑,使既有里分肌理在未来发展中得以延续与传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形态学视角切入,从总体布局、街区地块、街巷格局和建筑布局四个方面对一元片区里分肌理进行特征识别,探索里分肌理传承更新的方法.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4. 江苏省兴化市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活力评价分析
摘要: 历史街区的活力是传承和发展历史文脉的核心动力,探究历史街区的活力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是当今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历史街区的街巷公共空间作为历史街区主要构成部分,其建设、规划与改造更是活力营造的重点.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是兴化历史发展中重要的空间载体,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在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出历史街区活力评价因子,从公众感知的角度,以兴化市北门历史街区内的六条主要历史街巷为研究对象,运用SD法进行街区活力的公众调研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城外大街的活力呈现中上水平,南上河边街、闸桥西下河路等五条历史街巷的活力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历史文化因子,其次是环境品质因子和配套因子.最后,本文针对北门历史街区街巷现状情况,在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前提下,提出提升街巷活力的更新发展建议,以促进历史街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5. 江苏省城市边缘区识别及生态空间格局分析
摘要: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变化最大、生态最为敏感的区域,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城乡二元体系忽略了城市边缘区的特殊性,在政策制定、区域规划、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空间等多源数据,结合K-means聚类方法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对江苏省城市边缘区进行识别.在划定城市、城市边缘区和乡村地区空间范围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空间地域的生态用地空间格局景观特征,基于生态用地格局的空间分异规律,讨论城市边缘区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优化及生态用地格局保护等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得到结论:2018年底江苏省城市边缘区面积约为2.07万km2,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5.比较城市、边缘区与乡村地区的生态用地景观格局,边缘区生态用地斑块数量多、最大斑块指数小、聚集度小、破碎度大,说明边缘区的生态用地相比城市和乡村更加破碎.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用地保护过程中,需更加注意边缘区范围内的用地情况,加强边缘区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使用,保护生态用地格局.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6. 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
摘要: 城市外向型经济作为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各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差异形成原因对丰富对外开放研究和培育地区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理论和研究主要关注全国以及城市群等宏观角度,少有从省域的角度测度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和地理集中度来分析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区域特征,再以对外开放度为基础对2003—2018年江苏省对外开放度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8年江苏省地级市的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区域分布不均衡,而进出口总额发展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整体来看,2003—2018年江苏省对外开放度先上升后下降,有较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和线性特征;区域内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由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地理区位条件不同,空间分布仍存在巨大差异,呈现由南向北阶梯式递减趋势.对于苏北和苏中地区,未来应该加强技术设备、交通环境和经济水平建设、承接苏南的先进技术和产业流动;苏南地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最终实现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均衡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7. 沈阳市五里河公园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城市滨水公园是反映城市风貌和市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地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通过研究市民的游憩行为特征,可以了解公众对滨水公园构成要素的需求情况,从而指导公园的场地设计,激发空间活力.本文以沈阳市五里河公园为例,以公共空间活力作为游憩行为的表征,通过实地测量和现场调研统计人数和活力影响因素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总人数与环境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并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线性回归,获得公共空间活力的预测回归模型.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公共空间的使用人数差异很大;工作日和休息日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不同;场地设计中座椅、雕塑、亭子、栈道等对空间活动影响显著;微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湿度对空间活力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沈阳市五里河公园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研究,提取五里河公园的主要活力触媒,为场地设计提供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8. 沟通与协作: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探索
摘要: 规划体系改革下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开展,但对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讨论较少.在充分认识到乡镇独特属性的基础上对其空间治理的协作需求进行梳理,以协作规划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从构建协作规划体系、实施机制和推广路径等方面思考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协作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9. 沪昆关系转变下的非传统空间发展
摘要: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使得以国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形成,加之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沪昆关系中的内聚力增强而成为主导,外向力削弱而退居第二,沪昆走向区域融合的战略协同阶段.在新型沪昆关系下识别出环淀山湖区这一关注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的非传统空间,该空间包括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与昆山南部四镇,其战略协同的核心区所包括的青浦、昆山、吴江、嘉善四地就一体化发展开展了一系列联合会议和规划对接,识别出现有问题以及价值与未来定位,并以此做出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其中昆山南部融入上海不能只着眼于生态,要切实将保障生态安全、保护传统文化,差异化发展旅游产业与新兴功能谋划对接."双循环"带来的沪昆关系转变引导环淀山湖非传统空间的战略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下的区域协同提供了新样本.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0. 治理视角下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应对——以欧盟为例
摘要: 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分析欧盟创新型产业集群生成背景、优势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其为培育区域创新体系提出的规划应对策略,发现实施从顶层设计、规划实施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全方位为一体的现代化治理手段是促进欧盟创新型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关键.针对中国现阶段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但创新生态体系仍不完善的阶段特点,借鉴欧盟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创新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和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1. 沿海乡镇空间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空间规划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等战略的推动,沿海乡镇面临着新的管理诉求,亟需对其空间管理方式进行革新.沿海乡镇与陆海统筹的核心区域,也是各项空间管理措施落地的主要单元,因此有必要对其空间管理加强研究.聚焦空间管理,以典型沿海城市宁波为实证对象,从自然资源、规划范围、管理内容三方面识别沿海乡镇现状管理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滨海乡镇管理的重难点——以理清资源现状为首要条件、以界定陆海边界为必要条件、以优化具体管理为核心目标.最后从管理的重难点突破,提出优化滨海乡镇空间管理的对策建议——重视调查监测为管理提供基础支撑、重构规划体系为空间管控提供依据、统筹规划谋划提升滨海乡镇发展质量、优化空间管制保障具体空间管理目标予以实现.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2. 沿海平原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风险评估初探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而风险评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基础工作"双评价"与"双评估"中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有效实施监督的重要前提.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评估内容为研究自然灾害与支撑保障体系对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而由于中国不同地区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方面千差万别,因而需要构建与其特征相适应的评估体系.本文以东台市为例,针对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利用GIS等大数据技术,以识别分析与当地国土空间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对国土空间带来潜在风险隐患为基础,结合承险体目标脆弱性与抗风险能力的评估,系统分析国土空间中存在风险区域与问题,提出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的规划措施,提高城市抗风险能力,引导支撑国土空间的布局优化.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3. 法国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实践及启示
摘要: 公共空间包含外在的物质空间实体和内在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等多重背景下,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往往由于品质不佳或不符合时代需求逐渐走向没落而亟待转型,但物质空间改变受相关保护政策的约束,因此复兴衰败的历史性公共空间可以从文化视角入手.本文认为文化策略是重塑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激发老旧城区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玛黑区城市更新这一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运用历史营销、消费产业、包容氛围三种文化策略,有利于历史性公共空间的扩展与重组.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4. 津滨双城格局下天津港产城协同发展思路初探
摘要: 对于港口城市来说,港口和城市的发展缺一不可,港口功能提升与产业转型是协同发展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港口城市都体现了港、产、城的有机结合.本文分析了港口城市中港、产、城之间的关系,以天津为例,从构建"津城""滨城"格局背景下,分析港城矛盾、产城不融合等问题,从港城、港产、产城关系方面分析未来港产城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并提出破解当下问题、建设高质量发展津滨双城的思路与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5. 洪涝灾害视角下历史街区防灾规划改进策略研究——以临海紫阳街府前街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 洪涝灾害作为常发性自然灾害,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及居民救援避难都提出了更大挑战.通过梳理现有历史街区保护对防灾的相关要求,并选取代表性的受灾历史街区"临海紫阳街府前街"为实证案例,通过对洪涝灾害灾后街区的调研,分析避难、救援、防治管理多方面显现的问题.分别从立体避难空间、冲锋舟救援通道规划、洪涝灾害防治管理三方面对紫阳街府前街历史街区防灾规划提出改进策略,也为其他类似历史街区应对洪涝灾害提供理论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6. 活动理论视角下旧城区生活性街道适老性研究——以仁寿县陵州路生活性街道为例
摘要: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老年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主体,在旧城区中这一特点尤为明显.生活性街道是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兼具的场所,也是老年人进行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在旧城区中,传统的以车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对于典型弱势群体的老人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本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探讨老人出行活动与生活性街道的关系;并以仁寿县旧城区陵州路的生活性街道为例,基于现场调研、街景地图从老人通过型活动和老人停留型活动与街道设计的矛盾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外经验,处理好适老性街道交通性和场所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适老性街道设计的几点思考,使生活性街道促进老人将生活空间从室内拓展到室外.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7. 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模式与立法研究
摘要: 文章从生态补偿的起源出发,聚焦于流域生态补偿并明确其对于生态安全格局、经济、社会的多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详细阐释基于"两山论"、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中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及立法工作的推进程度.从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背景与法理基础为分析切入点,分析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国情差异,总结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立法的法律体系背景,并具体到所涉生态补偿部门间的事权分配.文章主要聚焦在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的模式与问题上,集中讨论流域生态补偿实现的价值逻辑、产权基础与标准厘定,并将现行流域生态补偿归纳为对赌补偿;税收补偿;分压补偿;专项补偿等四类.最后,文章针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总体绩效与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立法工作的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8. 浅析参数化在城市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数字技术已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力改变着生活及工作方式.而在城市设计等相关领域,也从最早的手绘图纸进入到了电脑绘制时期.如今,电脑绘制也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更新迭代,逐步迈进了由数字技术引导设计的阶段.在城市设计领域,如何用参数算法来辅助设计或者通过参数算法进行设计,则是这次技术革新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参数化设计的本质逻辑和应用进行阶段性的探讨与分析,并尝试从复杂的技术中寻找到参数化与城市设计更好的结合方式,从而为城市设计注入一个全新的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9.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中"双评价"体系的联动性——基于德国战略环境评价的分析借鉴
摘要: 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了用地需求的增加、资源环境的破坏、国土空间矛盾冲突、"多规并存"等问题,虽然中国实行了"双评价",但在"双评价"体系中仍有着各层级之间传导效率失灵的问题.而德国战略环评借助部门之间信息与数据共享、协调管理与咨询,借助联动性可以有效地避免评价内容的冗余,提升评价体系的效率.笔者认为,中国"双评价"通过学习借鉴德国战略环境评价的联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双评价"体系之间的效率性.由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剖析中国"双评价"体系和德国环境评价体系工作流程,揭示了德国战略环境评价联动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以及战略环评具有法律保障实施、部门协同、多维度信息沟通等特点.探索"双评价"应用于国体空间规划的联动缺失的问题,并根据德国战略环评联动性产生的动力和特点,借助横纵向联动、交点联动的理念,结合中国"双评价"的现行规划需求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双评价"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双评价"的实施、拓宽"双评价"应用领域、规划部门主导,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模式、强化评价横纵向联动,树立评价联动的理念等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1200. 浅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
摘要: 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方向,这是基于主管部门变更后的一次大的调整.它继承了原有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基本框架,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提出了未来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指南》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市级层面历史文化保护应从整体认知、格局引领、底线管控、空间引导、协调传导五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首先,基于全要素统筹角度,完善的保护体系,构建文化生态格局;其次,加强底线管控与空间引导,刚柔结合,协同管理;同时,统筹协调各文化主管部门,传导上下级国土空间规划也是保证规划切实可行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解读工作重点,本文以景德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化保护专题为例,详细阐述具体的编制内容,希望对国空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