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241.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国土空间响应机制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为例
摘要: 国土空间作为生产要素的物质载体,优化生产要素空间格局、促进区域间的要素流动,为要素的集聚和扩散提供空间和渠道,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欠发达地区作为市场化发育程度低地区,生产要素市场化也具有一定滞后性.本文在生产要素市场化的框架下,立足于欠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现状,以及国土空间结构和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自然资源资产入市与空间权益边界的划定、资源配置与城市控制线体系的划定、区域协同与地区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挂钩、城乡互动与城镇等级规模体系的确定、精明收缩与集体建设入市的组织之间的机制关系等六个方面,探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国土空间响应机制.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2. 生态一体化优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 区域一体化逐渐向深层次发展,区域的竞争与发展并不再以单一经济增长为主,转而开始探讨生态优先发展的路径.中央提出"黄河战略",以生态优先引领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在理清区域一体化及生态一体化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在区域一体化语境下生态一体化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生态一体化优先发展的三条路径:系统路径、地理路径、共同体路径.然后利用济南与齐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案例对三个路径的可行性进行了规划实践探索,期望以区域生态一体化发展为触媒,引领济南齐河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最后为保证济齐生态一体化优先发展,本文从三条路径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实施建议,以此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跨行政区生态一体化协同治理的新路子.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3. 生态与文化互嵌的地域特色资源治理——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
摘要: "泉城"济南拥有独特的岩溶地下水系统与悠久的泉文化,泉水是城市最大的生态资源禀赋和核心竞争力.在推进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地域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为例,探析生态与文化互嵌的特色资源治理策略,探索凸显地域特色资源禀赋的生态保护与空间治理路径.通过构建"双维度、四保"的总体规划体系,从保护泉水生态循环全过程和彰显泉水文化软实力两个维度入手,着力"保水源、保路径、保风貌、保文化".针对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进行重点管控,提出生态管控与文化萃取措施.通过一套指导济南全市泉水保护工作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4. 生态博物馆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沈阳石佛一村为例
摘要: "十四五"期间,乡村建设行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大批村落走上发展第三产业的道路,开展现代化进程和旅游开发建设.通过查找文献、收集与分析资料等方法,分析了生态博物馆与村落保护、开发的关系,论述了生态博物馆建设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总结并依据沈阳市石佛一村在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态博物馆理论,提出了石佛一村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基于对石佛一村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文化特色和区域功能的分析,总结出乡村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工作应在明确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关系前提下,坚持以村民为服务主体、区域协调发展和充分利用数字智慧平台等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5. 生态安全强约束下的城镇空间形态推演——以鄄城县为例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下,统筹划定落实城镇开发边界是防止城镇盲目扩张,实现城镇建设集约高效的关键.城镇空间布局形态是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基础,需要综合考量生态要素约束、上级下达指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当地发展诉求等各类因素统筹确定,传统方法难以实现.本研究以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城镇用地扩展的方法为基础,从探索往年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出发,引入生态核心要素作为不可转换地类,使城镇建设用地侵占生态核心要素用地的概率趋近于零,然后在城镇空间扩展潜力评价过程中,引入生态安全格局作为限制因子,达到生态安全强约束的目的,最后利用CA-Markov模型推演得到规划目标年的城镇空间形态.本研究首次提出在元胞自动机模拟分析的两个关键步骤中引入生态空间约束条件,实现对城镇空间扩展的强约束.以鄄城县为例,推演得到的城镇用地空间布局是其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基础.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合理推演城镇空间形态,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重要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6. 生态安全目标下的深圳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摘要: 目的:探索城市土地利用需求与生态安全空间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路径,保障生物资源和区域生存环境的生态安全,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方法: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规避等三个方面进行生态重要性评价,并利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建立阻力面来识别深圳市不同安全水平下的生态安全格局用地;在定量分析深圳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驱动因子之间影响关系的基础上,借助CLUE-S模型对2025年深圳市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优化配置. 结果与结论:生态安全情景方案下的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上都要优于自然发展情景方案,该情景下园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的空间格局相对比较稳定,而耕地、林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大多分布在宝安区,林地面积增加部分主要集中在深圳水库周边和三洲田水库西侧附近,其他用地大多被周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所同化.生态安全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布局有利于促进深圳市生态安全保护与快速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协调统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7. 生态安全目标下的空港新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厦门翔安空港新区为例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安全目标下的空港新区空间布局规划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以及空港新区相关基础分析的前提下,以多学科渗透的系统性思维,将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系统理论等与城市规划的一般方法结合,借助ArcGIS等软件,以厦门翔安空港新区为研究对象,在现状及生态安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其空间布局规划的生态安全目标体系,确立生态安全目标下的空间布局规划路径,最终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生态安全相关模拟分析,提出了空间布局规划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8. 生态敏感片区城市更新统筹的实施路径研究——以深圳市南澳中心区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日渐突出,城市建设过程一直存在着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如何协调的难题.大鹏半岛生活生产空间资源十分稀缺,其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仅占全区面积的1/20,由于早期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大鹏半岛引入了与发展方向不符的传统制造业来提升经济发展,工厂占用了大量城市空间,居民侵占海岸线与林地建设私宅,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背后涉及了多方主体的权利与利益,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只有通过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土地二次开发模式来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本文基于实际项目,以南澳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剖析生态敏感片区城市更新统筹在平衡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需求时所遇到的难点与困境,从四个方面,探索生态敏感片区城市更新统筹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多元共赢实施模式、实施主体、设计条件和管理机制创新,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9. 生态文明与冬奥大事件视角下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以崇礼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要求不断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迈向了生态文明新时代,正经历从增量物质规划向存量高品质规划的转型.崇礼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还肩负了2022年冬奥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需要更加强调底线约束,向世界展示崇礼的山水和人居品质,另一方面需要维持赛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带来挑战.本文试图以崇礼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参考历届冬奥赛会城市成功经验,根据崇礼的资源约束条件和发展机遇,探讨符合中国特色的大型赛会城市创新发展路径.本文通过梳理冬奥对崇礼未来发展的影响分析,构建崇礼特色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针对区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从生态优先的空间布局,专门化的产业发展策略以及高品质的居民生活角度提出创新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其他类似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0. 生态文明导向下北京市墓地集约利用策略探讨
摘要: 这是有关公共服务设施之一的殡葬设施的论文.基于生态文明新理念、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殡葬改革新趋势,首先明确墓地的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化发展是促进殡葬设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所在.针对北京墓地建设中土地利用不集约、节地葬和生态葬实施比例较低,以及生态葬实施中概念混乱的问题,深入思考推广节地生态安葬的几方面要点:在认识方面,提出要明晰节地葬与生态葬内涵,明确推广生态葬、节地葬对于文化传承与殡葬改革的现实意义;在措施方面,要宏观引导和微观举措并举,墓地建设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规划、建设到政策、宣传,多举措促进墓地生态葬和节地葬水平的提升.最后提出有关规划对策建议:在全市宏观层面通过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明确以节地葬、生态葬为主导方向,优化结构、绿色发展、集约用地.在具体墓地建设的微观层面要从人的情感关怀出发,重视墓地景观设计、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殡葬服务内涵,从而增加节地葬、生态葬的吸引力和社会接受程度.在实施保障层面通过完善政策、建立机制、试点示范、多方参与,稳妥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健康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1. 生态文明背景下历史城镇景观保护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历史城镇的保护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强调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下,怎样恢复历史城镇原有的生态景观格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满足人民对于高质量生活的期望,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剖析了景观保护对历史城镇发展所带来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之后在分析历史上与近代国内外城市发展建设对于生态景观理念的运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历史城镇外部环境、营造历史城镇内部空间、构建历史城镇景观的内外结合以及注重生态技术在历史城镇保护中的运用四个方面解决目前历史城镇的生态景观缺失的问题,以使得历史城镇的生态景观得以体现和延续,有效推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2. 生态文明背景下构建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挖掘乡村自然-人文价值,合理配置乡村空间要素成为乡村发展的前提.因此,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从生态空间修复、乡村空间塑造和历史文脉传承三个方面完善乡村的空间配置.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二十多年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发展历程,将乡村评价历程划分为起步、摸索、发展和变革四个时期,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乡村性"和"空间重构"等领域.其次在整合借鉴中国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空间配置为核心的生态空间修复、乡村空间塑造和历史文脉传承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进行总结以及对变革期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展望.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3.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摘要: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为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土地利用低碳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基于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现状的分析,建立起以控碳为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型,基于模型计算提出了基于碳吸收量最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两种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并与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低碳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严格保护林地和耕地,维持碳汇水平;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存量用地效率;统筹兼顾,引导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4.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摘要: 本文以鄂西北山区十堰市竹山县作为研究区域,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土地资源、生态、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地综合系统在内的竹山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状态空间法构建模型,对竹山县17个乡镇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进而提出提升研究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建议和措施.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5.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珠三角植被覆盖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对2005-2019年珠三角地区MODIS EVI数据进行分解与重构,得到研究区域植被EVI关键特征量,利用Sen趋势度及Mann-Kendall统计检验等方法在栅格尺度识别并分析了EVI年际变化趋势,并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植被年际变化趋势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89.8%的面积年际变化趋势度为正值,珠三角区域植被整体上呈现正增长;呈现植被显著退化的区域占总面积的7.4%,主要出现在珠三角中心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在空间上,研究区域的植被分布和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聚集特征,植被改善聚集区和退化聚集区分布格局清晰.珠三角西部和北部地区对于构建大湾区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中部城市群核心地区应加强生态空间动态监测及生态修复工作.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6.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盐津县域乡村建设低碳化研究
摘要: 文章在归纳了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低碳发展的现实和中国县域镇村规划的困境之后,指出中国对低碳县域镇村规划研究的欠缺,通过对低碳导向下的盐津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理念与思路、研究内容和重点等详细方面探讨适宜于盐津县的绿色生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县域低碳规划的反思与总结,希望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7. 生态文明背景下省际交界碳汇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闽浙赣交界地区南平市为例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背景下,中国大量具备生态价值突出和经济发展落后双重特征的省际交界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助力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碳汇地区.本文以闽浙赣交界地区南平市为例,在分析闽浙赣交界地区发展现状与机遇的基础上,从回顾历史脉络、立足区域视角、审视现实问题三个维度出发,重新认识南平市发展的关键动力、核心优势、差距短板,并从坚守底线、价值激发、绿色赋能、联动周边、对接沿海五个方面提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8. 生态文明背景下邻里友好型住区营造策略研究
摘要: 城市空间可显著影响大众心理建设,这一点已经得到西方学界的认可,并逐步在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加以实践.在生态文明时代,生物多样性水平作为衡量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主要因素,对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规划要求,它是否与城市居民精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一个较新的话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提出生物友好与邻里友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的假设,以鸟类与人类共同活动的住区空间环境为切入点,建立了邻里友好型住区评价体系,并通过调研获取住区生物友好度和邻里友好度,进而通过相关性分析数学模型对假设进行科学验证,并提出符合验证结果的邻里友好型住区营造策略.研究成果为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同时激发良好住区邻里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提交时间:2021-09-25
1259.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乡生态调控政策的国际经验?——以大阪府为例
摘要: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北京市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和要求.围绕生态环境整治与城市发展、政策实施、社会利益相互冲突的争论越来越多,如何使城乡调控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学科视角,结合大阪府近五十年的生态治理经验,从完善的生态调控政策框架体系、多元的奖励和引导机制、知行合一的生态意识教育和生态实践行动、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四个层面,梳理大阪府的生态调控政策与具体措施,并就其有效经验与突出特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北京现有城乡规划与生态调控的相关政策与问题,提出四点启示和建议:完善生态调控政策框架体系;制定引导性管理措施;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加强力度发展城乡生态经济.
提交时间:2021-09-25
1260. 生态文明视角下景乡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蒙山为例
摘要: 景区与周边城镇、外围乡村是唇齿相依的,它的保护、发展和管理与城镇发展、乡村建设息息相关.在生态文明新时期,景乡空间普遍存在保护与开发矛盾冲突、区域旅游开发缺乏空间整合、景镇村交通联系不畅、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本文结合蒙山生态文明实践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山、景、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的关系,提出"景镇村分离、独立发展"是当前景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构建山景城乡生命共同体发展战略,推动景乡空间格局优化,探讨景镇村一体化发展的可实施策略,以期打造样板案例,为新时期的景乡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