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221. 渝西乡村聚落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
摘要: 中国山区面积广泛、人口众多,尊重山地区域乡村聚落的发展规律,是科学推进乡村聚落转型与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渝西地区的重庆市永川区为例,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建设用地变化速率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渝西乡村聚落时空演化特征,从自然地理、交通区位、经济产业以及人口与社会等方面探讨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聚落整体空间分布松散、集聚核心不明显,与山系有明显相关性;乡村建设用地比重持续降低,空间集中性增强;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时空演化的影响程度正逐步加强.通过探索渝西乡村聚落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旨在发掘渝西乡村聚落演化规律与营建智慧,以期为西南地区山地乡村聚落发展与重构提供理论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2. 温岭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边界划定探索
摘要: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土地集约化利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合理划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边界,对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温岭市是典型的山水格局城市,中心城区水网密集、用地分散、经济发达、空间饱和、新老城区人口不均衡等问题突出,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和制约问题并存,在充分尊重现状空间格局的基础上,结合老城更新、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划定地下空间开发边界有利于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建设.本文通过梳理问题和需求,统筹分析地形地质、建设现状、区位因子、土地价值等四大类要素,探索地下空间定分区、定需求、定总量的地下空间边界划定方法,建立由适建性评价、价值影响评价、需求预测等组成的地下空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促进城市国土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边界划定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3. 游客与居民需求视角下的旧城区街道活力评价——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摘要: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载体,街道活力是城市整体活力的微观反映.功能滞后与空间活力不足是老旧城区在新时期下的转型痛点.就历史文化型老旧城区而言,活力提升不仅保障社区生命力,也能加速城市触媒效应.因此,街道活力是老城区存量提升的核心与关键.本文选取建成环境多元,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重庆渝中区为例,基于开源地图数据、矢量建筑数据及POI数据,梳理街道活力六大影响因子并量化指标,构建空间性质—功能特征双评价的街道活力评价体系,并引入游客及居民需求对渝中区街道活力进行分因子及综合性评价,最后针对性地对渝中区重点街道提出优化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4. 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研究:评价、特征与策略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绿色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湖北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湖北省生态,实现湖北省绿色发展,关乎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其绿色发展水平和特征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以湖北省为对象,通过建立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模型,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四个维度评价湖北省整体的绿色发展水平,并运用GIS手段可视化分析结果,探究湖北省绿色发展特征与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针对湖北省各类型城市进行障碍因素识别,探究各类城市的具体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整体水平方面,目前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偏滞后,全域发展协调不足,环境问题是阻碍全省绿色发展的首要短板;典型城市方面,武汉市资源相对匮乏,人地矛盾突出,宜昌和襄阳环境问题严重,没有把握好复杂与保护的关系,一般地级市和县级市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快环境保护进程和推动全省联动协同等总体发展策略以及面向不同城市类型的针对性发展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5. 湾区联动的城市飞地消防机制探索——以深汕为例
摘要: 深圳在国家、省市各层面的湾区发展规划文件指导下,通过"深度合作"主动参与大湾区消防体系建设,结合消防制度创新、装备物资储备共享、区域消防救援协作等,构建切实可行的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第"10+1"区,更应当在大湾区消防安全协同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参与由深圳主导的"示范引领、湾区联动"先进型消防协作机制建设,深汕合作区一方面完善自身的消防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节点区效应;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战区联动,实现大应急设施共建共享,跨区域消防应急救援联合处置;更进一步通过构建湾区交流互访机制,破解粤港澳消防体制瓶颈.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6. 滨海景观带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复兴——以珠海情侣路为例
摘要: 珠海的情侣路被誉为珠海城市的代名词,是珠海各种城市宣传必须包含的要素之一.然而当前的情侣路交通性高于景观性,情侣路沿线虽有众多公共建筑、开敞空间等城市节点,但缺乏主题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城市景观文化序列,致使情侣路一直被游客所诟病为与"情侣"毫无关系.本文通过景观叙事法和文化转译法对情侣路沿线文化符号进行梳理,从宏观层面提出以沉浸式旅游体验服务为目标的景观植入方法,并提出实施建议,助力珠海情侣路海滨景观带实现文化复兴.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7. 漳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摘要: 基于漳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数据库为数据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法、动态度分析法对漳州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市域及西翼山区县土地利用主导组合是林地、园地、耕地,市区和东翼沿海县的土地利用主导组合是林地、园地、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林地主要分布于西翼山区县;耕地主要分布在东翼沿海县和西翼山区县;城乡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市区、漳浦等沿海冲积平原地区.研究期内,西翼山区县是全市耕地保护、湿地水域保护及指标挖潜的主要区域;相对滞后的城镇化阶段预示着西翼山区县各类建设用地增速在一定时间内还将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在耕地保护强约束背景下,漳州市整体呈现林地转耕地、耕地转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转移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均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经济因子驱动特征,并基于实证分析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分级参数设置作出相关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8. 澳门历史城区缝隙空间再生研究
摘要: 随着澳门城市的发展,城区环境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缝隙"空间容易被忽视,这些空间零散分布在城区各个角落,又集中在城市空间当中,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非正式特征,是一个有效缓解高密度城市居民行为活动的再生"资源".本研究从建筑学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澳门历史城区缝隙空间的形成背景、现状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借鉴赫兹伯格"多价性"空间理念设计案例,结合澳门历史城区现实状况,探讨缝隙空间再生设计方法.本文重点从空间领域、空间尺度、空间构成的角度,解决历史城区缝隙空间环境功能不明确、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介入"多价性空间"理论的开放性、包容性、激发性的核心理念,探究缝隙空间的再生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229. 灾害应急全周期视角下的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遭受各类灾害侵扰的直接影响主体,增强社区防灾韧性对于提升社区整体防灾自救能力甚至是城市防灾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灾害应急全周期探索为社区的防灾韧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衡量不同发展阶段的社区防灾韧性趋势,识别防灾韧性短板,以便于决策者及时调整防灾策略.本文从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恢复的灾害应急全周期视角进行,探讨社区防灾韧性的内涵,研究国内外社区韧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指标选取的原则和各项指标内涵,从评价框架、评估模型、评价内容三大方面出发,初步构建以社区韧性、经济韧性、组织韧性、建设韧性、管理韧性五大维度的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指标可作为衡量环境、规划、政策、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基准,为规划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便于形成更好的社区防灾减灾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0. 爆炸类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简化评估
摘要: 针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影响,中国已经引入了区分重点防护对象类别的风险可接受基准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中相应的风险管控需要对此做出响应,研究风险可接受基准下,按照定量风险评价要求发展相应的规划评估方法和管控对策模式已十分必要.本研究立足规划编制和管控需求,基于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价,以爆炸类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为研究对象,与安全性评估相衔接,发展适用风险规划管控分析需求的简化评估方法,从而可以快速计算获得各类别防护目标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并可纳入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分析,方便于重大危险源周边规划风险管控的快速分析.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1. 特大城市创新型商务区规划路径与政策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摘要: 中国当前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创新驱动已成为中国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主要发展战略.广州为了提升自身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能级,创新性的提出建设创新型商务区.本文结合《广州市创新型商务区"十四五"专项规划》的相关研究,剖析广州产业发展的现状痛点与发展趋势,探讨了创新性商务区的价值内涵与概念特征,并聚焦广州现状潜在创新型商务区的关键问题,从"谋布局-定指引-优政策"三大方面详细探索了广州创新型商务区的规划应对策略,明确了创新型商务区的总体选址布局与配套支撑体系,强化创新政策支撑.此次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特大城市发展创新型商务区提供规划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2. 特大城市近郊山体空间用途管制精细化研究
摘要: 山体空间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认为,特大城市近郊山体空间在保护其生态价值的同时,还应通过精细化的用途管制,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然而,在山体空间的实际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往往面临山体空间界定不清晰、山体用途管制缺位、以及山体可利用潜力空间不明确等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特大城市宁波市的近郊地区东吴镇的山体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特大城市近郊山体空间的精细化管制规则,构建了一套从"山体空间保护范围划定——山体空间分区用途管制——山体空间可利用度识别"的研究方法,为解决山体空间范围内适宜开发空间的识别利用和用途管制问题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3. 特色产业驱动下的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以南通市海门叠石桥家纺特色小镇为例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城乡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小城镇作为城与乡过渡衔接的纽带,其经济发展与空间建设尤为受到关注.本文在研究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互关联的基础上,以南通市海门叠石桥家纺特色小镇为案例,分析家纺特色产业特征与叠石桥小城镇建设不足,提出重点推进完善产业体系、建设高品质城镇空间、优化投融资开发方式的发展策略,探索在特色产业驱动下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可行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4. 环洱海地区城镇空间扩展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行新常态,城镇发展建设需要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城镇资源科学配置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典型生态敏感地区--环洱海地区的城镇为例,利用缓冲区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间环洱海地区10个城镇空间扩展的地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用地用地面积随着距离洱海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用地类型则呈现出相反的表现.同时其扩展模式主要呈现出3类特征:政策驱动下的集中式扩展模式;交通引导下的线性扩展模式;生态约束下发散式扩展模式.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5.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策略浅思——以杨凌高科农业体验园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年来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趋势迅猛,但由于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较晚,其发展模式尚未成熟.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于中国城乡发展的意义,进一步从空间设计、建设实施以及运作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案例经验,最后以杨凌高科农业体验园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以期为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带来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6. 现当代文物价值载体认定及保护利用规划策略——以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保护区划研究为例
摘要: 2019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含了部分现当代文物,特别是有两项改革开放时期的文物入选,拓宽了公众对于文物的认知.现当代文物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实物见证,毫无疑问属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较短,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具有较大差异,照搬固有的文物价值载体的认定及保护利用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现当代文物保护规划中,如何正确理解其内涵,准确确定保护对象,并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加强规划引领,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价值,成为当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保护区划研究为例,基于文物价值载体认定,提出保护利用的规划策略,以求为方兴未艾的现当代文物保护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7. 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与设施规划启示
摘要: 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接收地之一,其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规模庞大.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并结合笔者近年来的调研访谈资料,考察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设施配置建议.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子女约四成左右留守家乡就读公立学校,另有两成左右在流入地城市就读收费的民办学校,仅四成左右在流入地城市就读当地公立学校.这一比例结构在不同城市、不同就学阶段存在差异,广州矛盾最为突出,就学阶段越高、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的就读和升学机会越小.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珠三角地区必需逐步补齐教育供给短板,切实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测算包含其留守子女在内的所有子女对教育设施的需求状况和变化趋势,通过教育制度、教育规划、财税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联动改革,分阶段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本地化和"义务化".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8. 珠三角存量地区空间调整优化的规划实践探索——以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时代下,中国国土空间正经历从"传统增量扩张"到"存量调整重构"的进程,传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机制与新的发展理念和空间逻辑不相适应渐渐显现.珠三角作为高强度开发的典型地区,在新增土地资源投放紧约束条件下,如何推动存量空间调整优化早已成为重要议题.研究基于珠三角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分析存量地区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以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实践为例,对"总-专-详"三级规划体系,"1+3"政策体系、"11+12"机制创新、6大改造实施模式等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存量地区空间调整优化需要注重规划编制模式创新与规划实施机制设计的双向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1239. "珠三角模式"转型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策略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着强化管控的思路,制度设计强调自上而下的管控,具体体现在审批层级、指标管控、底线管控、实施效力四个方面.东莞市作为珠三角发展模式的代表,其经济发展内核源于自下而上的以镇村为主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为东莞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形成了东莞独特的"市-镇"两级行政架构.自上而下的模式发展至今,在创造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带了诸如市级缺乏统筹能力等弊端.本文认为,自上而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与东莞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并不矛盾,加强自上而下的管控是整个经济社会宏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而发挥自下而上的镇及村级经济活力,是东莞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体现.本轮东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考虑东莞特点,通过统一发展思路、加强片区规划指引、重点提升城市品质等措施,探索将两者有效融合,编制符合地方特色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提交时间:2021-09-25
1240. 珠海市城市更新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 珠海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珠海市城市发展逐渐由粗放的增量发展向精细的存量发展转变,城市更新将成为珠海市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持续进行的工作.本文在珠海市初步形成的城市更新政策框架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总结出的更新政策、管理体制、规划体系构建及实施模式四方面的问题,提出更新保障机制建议,以期使珠海市城市更新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