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341. 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社区公厕规划优化研究——以重庆市江南新城为例

    摘要: 社区公共厕所是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展程度和公共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在城市精细化治理背景下,全国多地针对城市社区公共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以重庆市江南新城公共厕所规划优化项目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并结合城市大数据挖掘的方法,借助ARCGIS技术平台,定性和定量地构建了社区公共厕所规划优化框架导则,从公共厕所的规模数量、选址布局、功能配置以及建筑风貌等方面提出详细的建设指引,并针对江南新城社区的管理架构,提出多元主体协同的社区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模式.

    作者:

    左力;黄静铭;刘志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2. 精细化治理视角下超大城市社区规划探索——以上海四川北路街道社区规划为例

    摘要: 精细化治理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下中国城市规划的必然趋势.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社区规划更趋向于解决复杂问题、面向多元利益主体的综合型规划.本文基于精细化治理的内涵,首先研究了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社区规划的价值导向,通过上海四川北路街道社区规划的实践,进一步探索了符合精细化治理要求的社区规划方法和内容,创新性地提出应关注多途径的现状调研方法、精细化的规划设计内容和共治化的规划实施机制,以期为同类型社区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李潇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3. 精细化治理视角下龙岗区分区规划实践探索

    摘要: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空间发展重点逐步从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优化,精细化治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而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目前确定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北京、深圳等超大城市立足城市治理需求,在实施性层面提出分区规划编制层级,通过上传下导,进一步强化底线约束、匹配实际需求,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文章以深圳市龙岗区分区规划探索为例,从规划评估、用地结构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规划传导、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探讨了存量地区分区规划编制的重点思路与方法,提出以多维数据支撑的现状评估为基础、以"总量调控、结构优化、布局协调"为核心、以分级配置、"市-区-单元"逐级传导为手段、以上下联动为支撑的规划思路与方法,并总结提炼深化方向,以期为存量地区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

    作者:

    王青子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4. 精细化管控下的大型机场控规用地分类研究

    摘要: 大型枢纽机场的土地利用方式日渐复杂、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状单一、粗糙的机场用地性质分类方式严重滞后于土地开发与管理诉求.本文首先梳理了机场用地管理存在规划体系脱节与用地分类标准粗糙的两大困境,认为机场用地分类亟需探索创新,从适应机场权属、适应多头用地审批体系、适应土地租赁流转、适应远期弹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双层级的机场控规用地分类体系,并提出机场用地实施保障建议.

    作者:

    李文龙;叶宸希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5. 线路、聚落与区域重构——滇越铁路大遗址空间体系的生成逻辑与建构维度

    摘要: 滇越铁路作为云南地区兼具历史痕迹和时代题义的地域综合化概念,关于其线性遗产廊道保护的研究近几年来热议不断.文章立足于滇越铁路开通后而逐步生成的新型社会体系与空间文化现象,试图从铁路线性空间廊道、人居聚落空间布点和区域社会生命体系三个角度重识滇越铁路.立足于滇越铁路大遗址空间内在现实与外化现象的呈现、关联和转换角度,探讨滇越铁路经济价值褪去后的文化价值及其廊道空间升格为大遗址空间体系的价值衔接与逻辑转变.最终结合滇越铁路大遗址空间要素管控、价值梳理及其全流程管理规程,提出"要素层——价值维——遗产链——空间体"的轴向模式来达成滇越铁路区域资源要素及其大遗址空间体系的维度建构.

    作者:

    袁敏;杨华刚;谢金发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6. 经济圈边缘地带的山地型TOD新城发展模式

    摘要: 2021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开局之年,从都市圈到城市群到经济圈,正是对十九大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的回应.在经济圈中心城市的辐射腹地中,存在一些边缘地带的城市,并不具有邻近中心城市显著的联动发展优势,这些城市如何实现"融圈",依托区域交通枢纽建设TOD新城成为一种战略选择.以达州为例,这种经济圈边缘地带的山地型TOD新城建设借助机场高铁港口等区域交通枢纽,化"流量"为"留量"的实际建设成效如何取决于诸多方面,本文通过提出议题和给出提案的方式,重点探讨在产业的区域协同和差异化发展、山地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组织效率、空间设计的在地适应性和活力度这三个方面达州如何"引流""导流""存流",以构建山地型TOD新城的高质量发展范式.

    作者:

    姚远;杨毅;杨洋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7. 经济学视角下的遗产保护更新策略初探——以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教堂为例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国际遗产保护所遇到的挑战,将遗产与社会运作视为整体,选取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塔教堂作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保护与设计策略进行回应.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经济学的视角如何切入到遗产保护与相关的设计工作中.如何建构一种跨学科的认知框架,形成经济学与遗产保护的积极互动.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二:经济学可以为遗产保护提供基本定位,同时明确设计要点,二者可以通过具体空间落位与SWOT分析框架予以整合.

    作者:

    乔润泽;郑岩岭;魏晓锋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8. 经验与启示:湾区捷运系统(BART)的发展困境及TOD应对策略

    摘要: 区域性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影响重大,密切关联城市空间的开发与拓展.本文以美国旧金山湾区的捷运系统(BART)作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梳理其TOD导向的建设发展历程,并在新的湾区发展背景下,分析该公共交通系统和周边城市空间面临的发展困境.最后基于TOD理念和原则,提炼总结其TOD导则(TOD Guidelines)在分级开发、土地利用、环境友好、交通和公平性多方面的具体应对策略,可供中国湾区城市公共交通导向开发作一定借鉴.

    作者:

    范婉怡;刘心雨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49. 综合型新城职住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摘要: 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选取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住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首先基于通勤数据定量测度湖东片区职住空间关系,结果显示其存在一定的职住分离状况.其次通过主因子分析、系统聚类进行职住人群属性特征与职住分离状况的耦合分析,深入剖析造成职住分离的深层影响因素.最终得出职住空间的结构性不匹配是导致综合型新城职住分离的主要成因,而居住空间的绅士化是导致地区职住空间结构性不匹配的根本原因.

    作者:

    徐扬波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0. 绿色出行视角下上海新城低碳生活圈构建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

    摘要: 在加快发展上海五大新城的战略背景下,以低碳生活圈为基本单元,研究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要素,制定分圈层的交通引导策略,对于引导低碳出行、构建宜居生态新城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以上海市松江新城典型居住区为例,基于2017年郊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按照出行距离的50%、80%和95%分别划定基础生活圈、通勤生活圈和扩展生活圈三个圈层.分析各圈层的交通出行特征和碳排放分布情况,提出各圈层的低碳引导策略,包括构建生活社区步行可达的基础生活圈、形成就业地公交便利的通勤生活圈、引导多模式轨道的扩展生活圈和加强新城碳普惠出行引导等发展策略,为上海构建最生态、最宜居新城提供规划参照.

    作者:

    吕雄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1. "缓行"还是"适行"?再论有轨电车的适用性

    摘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存在“重快轻慢”的倾向,对有轨电车等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重视和研究不够,这与有轨电车在国外城市中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有轨电车在快轨和常规公共交通系统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并且在成本、清洁排放、建设时效、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中国大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和中小城市骨干公交系统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应跳出单一交通效率的角度,从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视角、从与“生活圈建构”为内核的新型城市结构更好地匹配耦合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有轨电车的作用和适用前景.对于大多数达不到地铁、轻轨发展条件的城市而言,科学引导有轨电车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从如何更有效适应中国城市发展需求的角度对其理念目标、规范标准、适用情景、政策机制提出建议和展望.

    作者:

    马强;梁菁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2. 网络休闲活动影响下居民休闲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对人们休闲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网络休闲能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在虚拟空间就能愉悦身心,对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得到了8个城市320条有效问卷,分析不同人群的休闲行为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有序logit回归的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的实体休闲和网络休闲频率和年龄、收入、休闲态度、城市发展水平、性别、地区娱乐设施密度、互联网使用经验的关系.最后对未来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发展提出建议,突出实体空间锻炼身体机能的不可替代作用,强化其体育娱乐和自然游憩功能,对防止人民过度沉迷网络休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

    陈桂宇;李佳悦;徐沁园;刘懿漩;李贝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3. 美丽国土:湖滨水乡的全域景观风貌设计研究——以南昌县为例

    摘要: 位于鄱阳湖畔的南昌县,因水而建,因水而兴,是水系景观的集大成者,拥有"章江宽广、抚河多脉、阔湖富塘、水网如织"的特色水系风貌.随着总体城市设计正式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协调城镇乡村与自然环境的空间格局,挖掘城乡风貌特色,营造美丽国土与美好人居成为总体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为例,分析梳理南昌县以水为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乡空间三大风貌本底,以水韵昌南为主题,提出"盛美水城、秀美水乡"的风貌定位,明确"鄱湖水洲"、"赣抚平原"、"昌南水城"三大风貌分区,构建"一鄱两脉、北洲南塘、盛美水城"的全域山水人文格局,并结合水系风貌特色,对风貌分区提出景观风貌引导策略,用以探索总体城市设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湖滨水乡类城市的全域景观风貌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谯锦鹏;李刚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4. 美丽宜居导向下县域乡村规划建设实践探索——以句容市为例

    摘要: 江苏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发展较为领先,但平原农区、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自然禀赋的差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以及政策取向等诸多因素深刻影响着各地乡村发展进程,寻求契合区域差异特征的乡村振兴路径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乡村振兴内外部动力机制,比较苏南各县乡村发展条件,结合句容地域资源特点,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以城带乡动力不足地区乡村振兴的规划思路:以"生态宜居"为抓手和突破点,以全域整体优化提升为战略目标,构建符合句容丘陵地域特质的"镇村布局优化-组团特色联动-示范点落地实施"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三级特色引导机制,形成适应句容地方特征的乡村规划建设路径,以期在美丽江苏建设的新时期对同类地区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产生借鉴与启示意义.

    作者:

    郭培;初冠廷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5.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摘要: 中国目前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形势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面对传统制造业的外流,失业人口的增加,美国相应的战略和成果及其能带给中国的启示值得关注.本文分析了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具体措施及其实施的效果,发现再工业化战略促进了美国"阳光带"的崛起与"冰雪带"的复兴,对于城镇化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此,以美国的发展为借鉴,针对中国目前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包括借鉴再工业化措施,复兴老旧工业区;坚持创新发展为核,形成创新空间集;重视中低端制造业,关注区域协调性;积极开放互相补益,提升大城竞争力;统筹国土空间资源,营建绿色生态城.

    作者:

    王逍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6. 美国城市空间规划研究及启示——以华盛顿州金县为例

    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要求,通过资料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美国金县城市地区的规划进行了案例研究,同时思考了其对中国城镇空间规划的启示.研究得出中国城镇空间规划宜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优化:要完善上位文件的指导内容,对不同级别的城镇以及城镇空间内外的开发建设制定出差异化的指导意见,并对城镇之间的规划协调、城镇的扩张蔓延等提出控制要求;要加强城镇空间中的规划协调,通过"多规合一"形成"一张图",确定城镇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格局;要明晰规划指标的传导分配机制,应依据空间规划的等级体系、城镇的职能等级、城镇空间内不同片区的发展情况及其与乡村地区之间的指标动态调整需求,建立合理的规划指标传导、分配机制.

    作者:

    汪淏;汪伟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7. 美国特别区用"条状规划"织补"块状规划"

    摘要: 美国通过设置特别区与独立的管理机构因需制宜的创新区域治理.特别区可以在区域层面提供更加专业的公共服务,跨越行政边界促进资源共享,协调地方利益冲突.随着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制的建立,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大都市区域的规划管理创新必将成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因此,美国长期发展实施的区域规划管理模式——特别区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但其实用型的区域治理方法和管理机制,值得中国的大都市区域规划吸收借鉴.本文提出引入实用型"条状"区域规划织补现有的战略型"块状"区域规划,共同构建中国网状的区域规划格局,并融入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协助国土空间规划"三区"空间的治理.

    作者:

    张艺缤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8. 美国面向积极老龄化的社区规划策略与启示——基于AARP宜居社区的经验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提出"积极老龄化",一个关键目标是保持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所以需要改变被动消极养老的观念,更多关注城市和社区规划如何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空间保障.本文选取与积极老龄化目标一致的美国AARP宜居社区项目,基于AARP网站提供的研究案例,将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与这些社区规划实践联系起来,从规划技术体系的角度对其土地利用策略、交通出行策略、社区设施配套策略、公共空间策略和住房供应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其现有的5种老年友好型社区模型特征,探讨可供规划设计人员借鉴的积极老龄化应对策略,最后就直面当下COVID-19和未来数字世界新形势的一些举措进行补充说明,希望能为对中国的老龄化社区规划提供启示和思考.

    作者:

    黄玲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59. 老城整体保护视角下北京单位产平房院落更新研究

    摘要: 随着核心区控规的批复及实施,北京老城整体保护视角下,单位产平房院落是街区保护更新难以绕开的话题.由于单位产特殊的产权关系,当前北京老城的单位产平房院落面临要素流动困难、物质空间衰败、管理维护缺失等多重问题.本文从产权关系、历史保护、管理可持续性等多个视角分析了当前存续状态的问题症结,并从制度建设、管理优化以及物质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作者:

    杨兵;徐勤政

    提交时间:2021-09-25

  • 1360. 老幼双视角下社区可步性测度与服务配置评估

    摘要: 可步行性(Walkability)反映了一个地区建成环境的步行友好程度,增加居民步行出行意愿,营造社区生活是社区生活圈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助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推行与居民健康促进.目前,社区生活圈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针对老人、儿童等特定群体展开.因此,本文将聚焦于老幼双视角,调查其社区生活圈层次上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偏好与需求.通过国际上量化测度步行性的主流方法——步行指数(Walk Score),基于老幼行为特征对上海中心城区的社区生活圈可步行性进行定量测度,探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在空间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以杨浦区为例,针对老幼双人群,基于步行指数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提升建议,进而总结老幼结合的社区步行生活圈规划建设要点.

    作者:

    詹烨;于一凡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