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401. 规划体系"重构期"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思考

    摘要: 乡村地区是乡村振兴的空间载体,乡村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规划支撑,县域村庄分类与布局作为指导村庄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成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研究专题与内容.但在国家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现存在层级传导机制缺失;规划受不同参与主体的阶段性利益诉求干扰严重;乡村任务多部门"打架"等矛盾特征.本文基于山东省多个地区的项目实践经验,探讨性地提出对乡村地区全面摸底建立动态数据库;通过极重要正负面单因子分析及村庄综合评价合理确定村庄分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稳步推进村庄减量化发展;深入了解各方利益诉求,因"人"施策,保障规划合理性;统筹各部门乡村任务,探索建立长效联动更新机制等规划应对策略,旨在为其他地区规划体系"重构期"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

    尚秋铭;杨玉聪;刘金革;来玉慧;蔡文泽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2. 规划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开发区研究演进及展望

    摘要: 开发区在中国近40年来的宏观发展格局中,起到了重要的政策试验区与功能承载地的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各级各类开发区已具有典型的"中国化"特征,围绕开发区展开的各类研究,亦已形成较为多元、复杂的研究网络.学界对开发区研究的内容与演进梳理已经展开,但仍需在辨析开发区内涵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梳理.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各类开发区研究进行历史演进分析,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背景,梳理规划领域开发区研究的主体进展,进而展望新时期开发区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结论有:基于关键词的开发区研究演进分析显示,开发区是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其研究热点及进展与中国各类开发区的实践有着高度一致性;在规划相关领域,开发区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布局、开发评价、管理体制三大方面,这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背景下,开发区研究与发展需重点关注的内容;面向十四五新时期,中国开发区研究还需在明确开发区制度内涵、优化开发区绩效评价、探索开发区转型路径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为未来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国家改革开放中承担重任提供启示.

    作者:

    王启轩;任捷;肖宏伟;许珂玮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3. "规划标准单元"语境下的土地整备规划策略研究——以光明中心区狮山工业园土地整备为例

    摘要: 土地整备工作从2011年启动至今,虽然相关法规政策日益完善,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暴露出部分问题.本文以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标准单元"管控模式提出为契机,研判标准单元特征并梳理其对土地整备提出的开发规模、公共配套设施研究和公共空间体系层面的建设管控要求,以光明中心区狮山工业园土地整备为例,试图探索"规划标准单元"管控模式下的土地整备规划策略.

    作者:

    黄建伟;罗雪丹;樊瑞祎;苏毅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4. 规划第三方技术审查工作机制探索——以佛山市为例

    摘要: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的分离成为规划部门审批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20年自然资源部正式发文提出"推动开展第三方独立技术审查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第三方技术审查的地位.但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尚未有相关实践经验,已有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从第三方技术审查视角出发总结其工作机制,对指导当下各城市推进落实自然资源部工作要求的直接借鉴意义不大.而佛山市作为国内较早建立第三方技术审查制度的城市,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6年开展审查工作,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因此本文将以佛山市为例,着重介绍其第三方技术审查制度建立的工作背景、发展历程、工作机制以及审查大纲内容,并结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提出该工作机制推广至其他城市的发展建议,包括统一审查标准,保证第三方技术审查核查内容与规划主管部门基本一致、刚性弹性相结合,预留合理的行政裁量空间、借助审查平台,提高审查效率等三个方面.

    作者:

    林锦柔;赵江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5.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以北京通州区中仓街道为例

    摘要: 海绵城市改造不仅是当下重要的惠民工程,也是落实提升城市韧性、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工程.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北京市通州区的海绵城市改造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仍存在施工进度缓慢、工期延后、改造不彻底以及运营维护管理不当等问题.老旧小区的海绵城市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工程改造,还与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长效运维服务相关.本文以北京通州区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设计实践的研究方法探讨当前老旧小区在海绵城市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本文运用角色理论分析海绵城市改造中各主体的角色扮演和主体角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完善建议和社区营造策略,以期对中国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

    郑则立;王雷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6. 触媒视角下历史街区渐进式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初探

    摘要: 经历30余年的城镇化历程,中国城市发展路径正由传统追求单一高速增长转变为追求高质量的空间品质提升.作为城市文脉传承与记忆汇聚的历史街区大多在上一轮城市化进程中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原真性,出现诸如街区品质降低、绅士化程度严重、人居环境退化等现实困境.经过对国内现有模式的研究,结合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街区的业态发展情况,立足街区文化触媒效应,发现渐进式文化产业集群的业态优化模式有利于历史街区的业态发展,从而促使街区的活力与品质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的制度供给保障机制,进一步构建历史街区业态开发的新模式.

    作者:

    练东鑫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7. 设计下乡在苏州乡村营建中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摘要: 设计下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基层规划建设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村庄及建筑风貌不协调等问题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苏州市在这一方面实践较早,除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推进设计师负责制和驻村制以外,更有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等长达数年的自发实践经验.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树山村规划建设实践案例,对设计下乡的深层次实施内容进行解构分析,提炼核心内容,寻找普适规律,从而为高水平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设计下乡、进行具体乡村营建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

    潘斌;沈凌雁;陆嘉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8. 设计下乡背景下陪伴式乡村规划建设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

    摘要: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与设计下乡政策背景提出当前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资源利用低效、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和难点.然后对陪伴式乡村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动态进行梳理与综合评述,从中归纳出规划师下乡服务、政府与规划师合作、规划院校社会实践三种陪伴式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并在对陪伴式概念再定义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演绎出"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组织、信息平台"四个环节的乡村规划建设全程陪伴的路径,最后进一步提出对"陪伴式"保障制度建立的建议,以期为国内陪伴式乡村规划建设做出探索性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为设计下乡提供可行路径.

    作者:

    陈天好;潘斌;黄晓雯;彭韵璇;朱承晨;陈泽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09. 评价体系在城市更新研究中的图谱量化分析

    摘要: 城市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指标,为了厘清评价体系在城市更新中的研究概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1年间评价体系在城市更新中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在城市更新中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文献数量不断增多,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同济大学等高校,研究热点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呈现多样性;研究方法从主观评价体系逐步转向主客观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模型构建等,并提出多学科融合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以期提升城市更新以及人居环境质量.

    作者:

    孙丛毅;宋会访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0. 试论无人驾驶技术对城市道路交通及规划产生的影响与建议

    摘要: 伴随相关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速.回顾城市的发展历史,交通出行方式的变革客观上会推动城市空间的变化.本文尝试在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前,提前就无人驾驶技术对城市道路交通及规划产生的影响做出研究,并相应提出建议,以期在未来根据无人驾驶汽车的自身特征和空间需求,相应供给高效、安全的道路空间.首先,本文梳理了"车本"时代下,传统汽车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和规划所产生的影响及无人驾驶汽车优势特性.其次,本文结合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下的Wilshire大道概念设计方案,总结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趋势和关键点.最终,本文尝试从价值观、道路交通(等级网络、断面形式、静态交通和指示系统)、城市规划(城市形态、土地利用)、运行管理共8个方面总结无人驾驶技术产生的影响,并从完善设计准则和加强用地管控和交通需求管理两个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作者:

    赵安晨;陈朋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1. 试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以一般地区乡村为例

    摘要: 2020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土地市场将进入"双轨并行"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理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更加科学地编制乡村规划.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先占"制度下,不同地区乡村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情况大相径庭,因此本文在梳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相关概念、入市沿革和入市模式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将乡村按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状况分为欠发达地区乡村、一般地区乡村和发达地区乡村.本文以一般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就地入市、整备入市和调整入市三种入市模式的适用情况及产生影响.本文结论认为:就地入市和整备入市模式通过盘活存量用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组织重构,对于一般地区乡村具有长期正向影响,有助于培育乡村的"造血"功能,在规划中应优先考虑;调整入市则更多应作为发展条件较差乡村的托底规划手段而非常用策略.

    作者:

    赵安晨;陈朋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2. 责任规划师制度推动乡村更新路径探索——以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拓展区实践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进入存量发展时期,社区更新和城市精细化治理已经成为目前城市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推动城市规划工作转型的过程中,责任规划师制度作为主要抓手逐步形成并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更新必然成为责任规划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如何发挥乡村特有的资源条件提升空间品质,如何平衡乡村特色保护和实际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责任规划师在乡村更新实践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北京市副中心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发展背景与工作历程,提出责任规划师推动乡村更新的"2+4+X"创新工作路径,即"两步走、四方桌、X种手段",对责任规划师介入乡村更新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未来的责任规划师发展及完善提出展望.

    作者:

    张悦琪;李婧;齐梦楠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3. 责任规划师对完善街道公共卫生安全的思考

    摘要: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弥漫祖国大地,使整个国家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全国人民及友好国家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团队通过在疫情突发时期多次实地探访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记录下了上千张珍贵的影像及来自当地居民、防疫现场工作人员们的口述资料.通过几轮踏实的调研,将街道范围内的防控点、封堵点——进行落图,形成防控管理设施分布指南图,以助力街道优化防控布点与人力安排.同时从职业关注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性的思考,总结在疫情初次爆发阶段街道在公共卫生安全中暴露的短板,以及反思如何将问题转化成经验,并落实于后续的规划设计中,让城市建设的更安全、更完善、更智慧、更加友好.

    作者:

    满新;徐健;郭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4. 贵州省易地搬迁后扶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

    摘要: 在易地搬迁工作初见成效的大背景下,做好异地搬迁工作的"后半篇文章"是当前着力谋划的重点.本文以贵州省为例,结合贵州样本的规划实践,研究易地搬迁小城镇的后续发展模式,从而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易地搬迁小城镇提供普适性的科学发展指引.本文从贵州省易地搬迁成效及现状困境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归纳总结了三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产业驱动型、旅游带动型和人文教育型,以期因地制宜地为各地区选择小城镇后续发展模式提供思路;最后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等方面形成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以期为解决国内易地搬迁实践中所面临的后续发展问题提供科学指引.

    作者:

    易佳晨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5. 资产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研究

    摘要: 乡村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承载了无数或可见或不可见的丰富而宝贵的传统资源.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战略选择和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冲击下[1],乡村层面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资产价值被普遍性无视继而消减,乡村不可避免的爆发出种种生态环境、文化风貌、社会矛盾问题,可以说,乡村环境在不断衰落,乡村意境在逐渐崩塌,乡村发展亦却步不前.2014年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开启了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运动".时至今日,第一阶段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推进完成,但回顾工作从实施到结果,都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实质是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工作内涵及其所需达成目标、所需解决问题的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现状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矛盾问题解读(社会整体价值观歪曲、物质利益需求不满、人力主体认知水平参差)及现状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内涵前提认知基础上,以资产视角切入,经过乡村人居原则、需求相关性筛选,初步建立乡村人居环境资产评估体系.认知乡村可利用资产的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判别资产价值,通过评估结果分析定位整治目标,探索研究资产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措施.

    作者:

    吴丹丹;马智超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6. 资本流动分析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以山东德州为例

    摘要: 资本流动的趋向性变化,对城市乃至区域的空间发展与国土格局具有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资本流动对于理解建设用地扩张的过程特征和驱动机制、认清资源与空间要素结构转换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德州市为案例,从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应用层面,围绕资本流动分析方法对于确定城镇空间关联网络体系、影响国土空间结构与资源配置、预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撑进行了阐述,指出驾驭城乡资本流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必然面临的挑战.关注资本要素的集聚效应和资本流动的空间条件,将有利于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布局和经济增长,但也需要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实施恰当的调控与纠错.

    作者:

    柳庆元;安宁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7. 资源型地区压煤村庄搬迁选址策略思考

    摘要: 为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资源型地区压煤村庄搬迁选址难问题,本文立足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从影响村庄区位的内外机制入手,综合考虑资源地区村庄布局的关键因素和限制要素,通过从内在机制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压煤村庄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常用的5种压煤村庄搬迁选址模式:城郊社区型、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村集聚型以及村村合并型,评定新村的立地适宜空间,筛选备选方案,然后从备选方案的配套服务、市政设施和产业承载状况等外在视角对各选址方案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最佳选址,实现新村区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该方法基于村庄区位的影响机制,由内在定位置,由外在定选址,更能兼顾多方面需求,更加得科学、可靠,为资源型地区压煤村庄搬迁选址和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

    赵会顺;霍子文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8. 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摘要: 在资源无序开发、城市无序扩张、生态环境问题显现的形势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的重要手段,更是资源型城市防止"矿竭城衰"、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脆弱、历史遗留问题严重、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显现,如何科学谋划生态修复成为助力此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新要求,结合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问题与挑战,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矿"生命共同体系统理念,提出"问题识别—修复分区—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的国土空间修复规划方法,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进行了规划实践探索,以期为相关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作者:

    冯靖仪;李晓晖;代欣召;费凡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19. 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研究

    摘要: 资源型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本文以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聚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其本底特征、城市发展质量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特征进行评估,总结其在转型发展和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管控要求,分类分区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协同优化提供科学参考.重点突出以下创新:立足"找短板、立优势、谋动能",全面推动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创新型、接续型、生态型三种类型,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突出重点、分区指导,构建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地域格局.

    作者:

    张雪娜;刘人龙;杨新宇;韩碧君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20. 资源环境承载力下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估研究

    摘要: 地区发展受区位、资源、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发展决策将在较长时期内影响地区的方方面面.在生态文明建设日渐重要的今天,地区的发展应审视周围环境、发挥自身优势,改变"重经济轻环境"的思路,科学决策、寻求永续发展.本文融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估方法,为地区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发展潜力评估综合考虑地区内部基础和外部张力,结合交通区位、特色资源、人口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使用ArcGIS将发展要素和评估结论定量化处理,形成空间可视化结论.本研究可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为地区发展方向、格局以及下层级单元的人口分布、用地指标调整、特色职能等级划分提供依据.

    作者:

    郑曼文;王迪;崔珩;邓方荣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