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41. 中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和驱动力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基于益阳市中心城区1995年、2003年、2012年、2019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1995-2019年历年遥感影像和统计年鉴等资料,借助ArcGIS、SPSS等分析工具,从用地演变的强度、各向异性、结构、阶段等方面对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主要功能用地扩展的结构特征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9年间益阳市中心城区经历了"缓慢发展—提速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转型发展"五个时期,其中2006-2010年的城市扩展面积和强度最大,2010年后城市扩展强度逐渐减弱;益阳市中心城区紧凑度相对较低,外部空间形态呈现"突变"型演化和组团式发展模式;益阳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城市总体向东南方向扩展最为显著,主要是受到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长沙的辐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受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从业人员数及政策制定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提交时间:2021-09-25
42. 中央商务区内里弄社区的空间特征及更新策略——以上海南京西路"祥康里、同福里"为例
摘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设计中的经济价值取向会极大地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尤其是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而里弄社区是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特点的集中缩影.如何平衡商业性、历史性与城市性之间的关系是中央商务区内的里弄社区在更新和改造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上海南京西路(人民广场CBD)地段为实例,发掘其区位特质和空间格局特色,重点通过空间肌理的演变分析、空间界面的感受分析和街坊尺度的使用分析来剖析其中的"祥康里-同福里"里弄社区的空间特征及问题,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空间改善策略,分别为:遵循整体性原则,构筑连续、有识别性的街巷和界面;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增强公共空间的生活性;遵循小规模渐进原则,引导街坊肌理的持续更新,希望能为其他里弄社区的更新治理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43. 中小城市历史建筑保护难点与对策——以广东为例
摘要: 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城的广东省各城市历史建筑认定保护的进展情况,指出中小城市是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的需要重视薄弱环节,并分析中小市历史建筑保护在价值共识、保护利用动力、行政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及原因,结合广东省的实践情况,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历史建筑认定、保护、利用的对策措施.
提交时间:2021-09-25
44. 中小城市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与规划对策研究——以哈密伊州区城区社区、医疗卫生、教育设施为例
摘要: 中小城市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调查,总结了哈密市伊州区中心城区教育、医疗卫生和社区服务三大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并针对三大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配置与规划的对策建议,在教育、医疗卫生设施选址中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平台,进行科学选址,从而构建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中小城市相适应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
提交时间:2021-09-25
45. 中小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分类预测方式探索——以句容市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提升,其中不仅包括以工作、求学为目的的中长期流动人口,还包括越来越多的以旅游、度假、会议等行为为目的的短期驻留人口.因此,传统的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规模预测对城市公共产品配置等方面的指导意义逐渐降低.本文从城市实际服务对象的需求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研究与统计数据的支撑,以新一轮句容市国土空间规划的人口规模预测为案例,探索面向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分类预测思路及对城市公共产品配置的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46. 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建设从"外部框架拉伸"向"内部品质提升"转变.中国中小城市数量多、人口规模大、慢行需求高,城市交通体系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分析城市交通现状特征、研判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处理好慢行、公共交通、私家车等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引导绿色、健康交通模式的形成,是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当务之急.因此,以中小城市慢行交通为研究对象,从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出行目的、交通运行、道路网络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小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从慢行理念、道路、设施、环境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小城市慢行交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慢行系统构建的"123456"内涵解析和目标指标体系,从落实慢行友好理念、加密慢行道路网络、优化慢行配套设施、改善慢行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慢行系统构建的规划策略,并以江苏省泗阳县为例,具体阐述了其在慢行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实践,以供全国其他面广量大的中小城市借鉴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47. 中小城市新城城市设计管控策略探析
摘要: 随着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设计及其管控策略的重要性逐渐增强,近些年,以北京、上海为首的大城市逐步完善城市设计工作,依托其政府强管理主导和多部门协同推进,取得良好的管控效果.但是,受制于管控长期缺位、城市管理能力弱、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中小城市往往难以完全借鉴和推广大城市的相关经验,其城市设计管控普遍存在管控体系缺位、管控要素粗放、管控表达随意的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北部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管控为例,从人本价值出发,提出"好用、管用、易懂"的总体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进行了特色化体系、精细化条目和可视化表达三个层面的定制和创新,最终形成适用于中小城市的完善的管控策略,对同类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
提交时间:2021-09-25
48. 中小城市视角下低保护类街区再生模式探索——以济源市奉仙观粮仓片区为例
摘要: "新常态"下中国城市进入了内涵提升式的存量发展新阶段,城市再生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政策与市场因素的影响下,更多的城市再生研究和实践聚焦于一线城市.而在广大中小城市,由于未达高级别法定保护、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市场吸引力不足等原因,一些街区虽然仍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但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导致物质性的衰败或破坏性的重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低保护类街区"概念,系统总结中小城市再生的困境与矛盾;然后以济源市奉仙观粮仓片区再生项目为例,挖掘"低保护类街区"再生的价值与意义;并在城市整体发展、居民生活品质、更新改造成本、公众参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低保护类街区"再生的模式和策略,以期为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低保护类街区的再生模式和实践路径提供积极的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49. 中小学抗震防灾逃生地图制作探析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中小学抗震防灾逃生地图制作的重要性、规划体系、制作原则和方法等相关内容.重点结合中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小学防灾逃生地图制作的注意事项,结合相关社区防灾逃生经验,将中小学防灾逃生地图制作提高到极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为提高中国中小学抗震防灾逃生地图编制水平方面有所贡献.
提交时间:2021-09-25
50. 中心城区产城空间关系特征研究——以扬州、宿迁、徐州、苏州为例
摘要: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中心城区产城空间关系矛盾日益凸显,探寻产城空间关系规律对优化空间治理、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多个城市中心城区的产城空间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梳理中心城区产城空间的圈层特征与形态特征,归纳出离城、围城、伴城、融城四种空间布局形态模式,并与城市产业发展阶段进行耦合关系分析,得出产业发展初期、增长期、成长期、成熟期与四种空间模式的基本对应关系,形成产城空间模式的阶段性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其成本与效益、集聚与扩散、要素投入与宏观调控三方面的驱动机制,由此建立中心城区产城空间模式形成与演化的深层次规律,建构相对客观科学的产城空间阶段模式体系,对当前时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与建设作理论补充,为理性推进城市的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51. 中心城区道路绿视率控制要素及实证研究
摘要: 道路绿视率的溢出效应有助于破解中心城区资源配置难题,亟需通过详细规划强化相关要素控制.本文以上海市新江湾城为例,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探究道路绿视率的主要关联及其关系图谱,为中心城区道路绿视率控制导则提供参考.由百度全景静态图和语义分割测算区域道路绿视率,结合道路空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点,提出双向机动车道数、通行区绿地比例、绿化带覆盖宽度和绿化带覆盖质量4类8项因子;由探索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中筛选道路绿视率的重要关联变量,得出绿化带覆盖质量部分变量、通行区绿地比例变量和绿化带覆盖宽度部分变量对道路绿视率较重要;由关系图谱得出道路绿视率目标下重要变量的定量控制原则,并转译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对应措施.
提交时间:2021-09-25
52. 中新天津生态城05片区控规实施评估研究
摘要: 近年来,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快速发展.但为了建设生态城市,一系列与低碳生态挂钩的标准体系需要补充,直接套用原有常规规划标准无法适应其新的要求.但是,大量生态城市中用于指导生态城市建设的控规指标体系并没有依据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改革,加之已实施的生态城市控规缺乏实施评估,生态城市控规改革也无从谈起.作为中国第一批建设的生态城市的代表,中新天津生态城启动区(05片区)已经大部分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针对此生态城片区控规的实施评估将必然为中国生态城控规提供大量经验教训从而推进其改革,为生态城市的低碳生态建设目标在城市土地开发层面夯实基础.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内容框架,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与特点对中新天津生态城05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包含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实施成效在内的实施评估,找到了控规实施相关各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下一阶段控规编制与修编、控规实施制度改革的具体改进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53. 中日机构养老设施体系与空间布局比较研究
摘要: 在老龄化持续快速加深的背景下,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统筹.本文从类型体系、服务内容、收住对象三个维度对中日机构养老设施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机构养老设施体系应明晰各设施类型收住对象区分,并针对老年人特定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然后构建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评价体系,分别以日本大阪和中国天津为例,将养老设施按服务内容分类,对同类设施进行叠加,利用设施空间分布和资源分布对应的服务半径、可达性、空间分布集聚度、资源分布可用性、资源分布公平性五项指标进行空间布局的综合评价与对比.研究发现中国机构养老设施存在设施数量少、规模大、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无相关性的特点,导致设施空间分布和资源空间分布呈不公平状态.生活服务与保健服务与日本相比供给能力差距较小;医疗服务供给基础良好,医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供给水平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提交时间:2021-09-25
54. 中部地区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组织优化探索——以黄梅县为例
摘要: 本文围绕黄梅县这一实际案例,采用了实地调研、Voronoi图方法、构建引力模型等方法,识别了村镇体系的空间组织和空间结构类型.由于地形和自由生长的发展等原因导致村镇聚落比较分散,南部到北部破碎度逐渐增加,呈现北部弱中心、中部多中心、南部线型的空间组织特征.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黄梅县农村人口大量流进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紧缩,产业基本以传统产业为主,职能同质化也十分明显.因此从村镇空间组织方面来讲,"等级化的节点式"的村镇体系治理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复杂的新时代社会环境,中心村的地位也有所降低,为了使得村镇体系更好的发展,提出点面结合、构建村镇网络、产业引导、加强基础建设的优化策略,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提交时间:2021-09-25
55. 临干道城市广场声景设计策略研究与实践
摘要: 临干道城市广场是具有"城市核心地段+噪声强影响"双重属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一方面,作为核心公共空间,其声景设计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以及城市本身的空间质量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文化底蕴和独特风貌的展示窗口,其声景的文化属性挖掘不管是对于声景本身的理论发展还是城市的文化输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最后,针对交通噪声干扰与公共空间品质之间的矛盾问题,通过声景设计手段的解决方法也将对类似空间问题提供重要思路.本文聚焦临干道城市广场的声环境品质优化提升及文化输出功能强化,结合邯郸市丛台广场设计案例,在基于声景三要素"环境、人、声"的基础上对基地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及设计研判,再针对理念引导层次、装置设计层次以及共识构建层次三方面对基地提出了相应的声景设计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56. 临空中央商务区主要特征及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临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注重枢纽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机场枢纽打造新的增长极已成为主要探索方向之一.有别于城市内部的中央商务区,临空中央商务区大多位于机场枢纽地区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及交通优势,围绕机场打造中央商务区逐渐成为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临空商务区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并以广州空港中央商务区为例,在功能导向,规划管控、交通组织、空间利用、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策略研究,以期为其他临空型商务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57. 主动式街区共治视角下智慧门牌更新路径——以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门牌设计为例
摘要: 街道是居民日常活动、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城市形态、街区格局、政府管理治理城市的途径等因素共同造就了街区内部不同的关系网络和特征,如何加强居民、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就对于街道建设尤为重要.传统的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及政民共治的高要求,近年来,随着上海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条文及智慧城区建设不断推进,上海智慧城市正以技术为导向不断提高城市智能化建设,以沟通为途径提高公众参与、数据共享及服务水平能力,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政府治理能力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街区治理新趋势及对主动式街区共治含义、途径、主体的分析及研究,提出街区共治需要触媒这一观点;以创新型门牌为典型,构建以政民互动为核心触媒的主动式街区共治框架,并以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门牌设计为例提出门牌优化设计策略,打破街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度不高及参与无门的现状,为政府街区治理现代化、居民参与广泛化与多元化、共同协作可持续化的进程提供新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58. 主客交互视角下历史文化遗存活化研究——以佛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
摘要: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各类历史文化遗存是彰显历史文化、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基于佛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从旅游型古镇主客人群划分及活动特征入手,研究在历史文化遗存活化中主客关系侧重方向,构建主客交互的遗存活化框架,从功能布局、街巷建筑、历史环境、非遗人文四方面对自然、人工、人文遗存要素提出活化路径,以期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方式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59. 主客视角下同里古镇的空间冲突评价
摘要: 同里古镇旅游的发展伴随着居民和游客两方空间使用冲突,化解这一主客冲突是优化空间环境的切入点.既有空间冲突研究少有涉及古镇空间中这一主题的探索.本文从主客视角出发,基于问卷调查获取同里古镇空间冲突主要路径,判别其空间容量冲突和空间功能冲突;再基于网络poi数据空间分析获得同里空间性质冲突.对空间性质冲突、空间容量冲突和空间功能冲突分别进行分析评价后,综合比对得到同里主客群体冲突的原因.最后基于其空间要素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结合居民和游客真实的行为轨迹将路径定义一级路径和二级路径,细化了空间冲突的类型.基于古镇独特的空间要素,对空间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交时间:2021-09-25
60.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近郊"城中村"的相遇——以上海松江九里亭街道杜巷小区试点为例
摘要: 研究从生活圈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及解决的问题.选取农民集中安置的杜巷小区为实践案例分析其区位、人口结构、空间特征的典型性,通过自下而上的对居委会和居民进行需求调研,梳理现状需求和短板,基于使用人群需求提出目标和4大行动计划,从美丽住宅行动、便利出行行动、贴心服务行动、魅力环境行动方面全面提升杜巷小区生活品质,以期为上海其他近郊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15分钟生活圈构建提供示范.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