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61. 乡村地区烤火行为的时空特征及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研究——以X村为例

    摘要: 冬季是乡村地区的农闲时期,尤其是春节期间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和在外学子的返乡,在这期间,高度混融的乡村人口,对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烤火为代表的自发性的公共活动及其形成公共空间,具有很强的乡村地域特色.基于参与烤火活动的人群画像,及其衍生性和就近性、时令性和阵发性、随机性和自发性的时空特征,本文提出在布局上统筹规划、空间上见缝插针、功能上多元复的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策略,进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促进小微空间的再生、激活乡村公共空间的活力.

    作者:

    许丽君;隋宇銮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 乡村微花园——共同缔造乡村高品质公共环境

    摘要: 中国现今乡村面貌与城市趋同,主要源于城市化的建设手法,和规划前期缺少对村民习惯与需求考量的环节.这种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形象单一,缺少风土人情景观.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乡村建设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规划手法提升乡村公共环境,而是需要通过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自下而上提高村民自主能动性和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在北京市全面推行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的背景下,以大兴区顾庄村实践为例,本文探索以共同缔造的方式和乡村微花园的景观打造手法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拆分整合微花园模式,总结出适用乡村建设的乡村微花园单元模块模型,期望通过"乡村微花园"的参与建设流程和模式,提升村民主动性与积极性,打造高品质乡村公共环境.

    作者:

    刘璐萍;刘曈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 乡村振兴下农村宅基地退出实践总结研究——以首轮宅改试点地区为例

    摘要: 面对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加快,对过去一段时期典型地区的宅基地退出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十分必要.本文对乡村振兴下宅基地退出的实施要点进行了解析.以首轮宅改试点地区中的宅基地退出实践情况为例,归纳出收储式、置换式、有限市场交易式三种宅基地退出基本模式,对试点区域的宅基地退出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规而行、市场推动、强化保障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建议.

    作者:

    阳铭力;徐煜辉

    提交时间:2021-09-25

  • 6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博览园规划新探索——以中国天府农博园为例

    摘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短板,而农业博览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倍增器.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是四川省农业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四川省政府主办的三大展会之一,2017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创新办展方式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农业博览园发展的痛点,借鉴国外优秀农业博览园的经验,围绕"农博创新"和"乡村振兴"开展产业研究和空间规划,针对四川省情,以规划整体思路突破为先导,以农博会展创新、农博空间创新、农博业态创新、农博模式创新、运营机制创新等五大创新为抓手,助力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建设新时期乡村振兴中国典范,以此作为对农业博览园规划的一种新探索.

    作者:

    李井海

    提交时间:2021-09-25

  • 65. 乡村振兴战略下凉山彝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

    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受制于区位优势不明显、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等现实因素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而当前普适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忽略了区域的差异性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论文从传统村落的定义拓延、民族文化保护、评价体系的"在地性"三个方面,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凉山彝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径选择.

    作者:

    陈阳

    提交时间:2021-09-25

  • 6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探析——以句容市东部片区为例

    摘要: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时期促进村庄土地集约、人口相对集中、生产空间高效的农村生产生活综合体,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位于南京都市圈内的句容市,其乡村整体发展水平相较苏南其他地区较为落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相对滞后."十四五"期间,是推动脱贫攻坚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句容市结合自身乡村发展实际,选取以农业为主导的东部片区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区,率先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对于句容市乡村地区发展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能为全国其他乡村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

    陈禧;张川

    提交时间:2021-09-25

  • 6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整治规划中市政基础设施的配置规划策略研究——以田心村和大营村为实证分析?

    摘要: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而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农民群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其配置规划理应成为村庄整治规划中的主要切入点和重要实现手段.但经对乡镇标准规范的梳理,发现目前村庄市政基础设施配置原则及标准相对较旧,已不具备绿色、低碳、可持续及先进科学的特点.因而,本文基于连州市瑶安镇大营村和田心村的市政基础设施配置的具体实践,对村庄整治规划中的给水、排水、供电、通信、能源、环卫、照明及防灾设施的配置进行了研究,以低碳生态、循环经济的视角提出相关规划策略,以期为村庄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标准的优化提供参考.

    作者:

    李蕾

    提交时间:2021-09-25

  • 68.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服设施使用需求及配置研究

    摘要: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随着社会发展和意识进步,传统的乡村公服设施配置模式已不再满足乡村发展需求,多种建设与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度剖析乡村公服设施现有问题,探讨其使用需求变化趋势及配置优化建议.结合怀柔区北房镇十村美丽乡村规划项目,从政府管理、规划设计和使用者需求多角度,将区域站位、发展要求、时代变更影响纳入到乡村公服配置中,提出服务品质与广度公平、设施互联与共享、包容多元主体等三类配置优化建议,以期为中国同类型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分析依据及方法借鉴.

    作者:

    祝婉楠;赵格;梁双

    提交时间:2021-09-25

  • 69.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设发展路径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这一重要战略,随着城乡发展悬殊、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深等现象,必须将重视农村发展并挖掘农村的潜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以长时间的实地调研和借鉴相似发展背景的发达国家优秀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为补齐短板,从制度改革和规划编制两个角度去提出对中国乡村建设发展路径的建议.

    作者:

    雷诗涵;李旭

    提交时间:2021-09-25

  • 70.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遗产概念新界定

    摘要: 针对农业遗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学者曾提出过不同概念或范畴,但在中国当前乡村振兴逐步重视背景下,基于研究对象、时间阶段和运用语境的变化,这些概念或范畴已难以适应现阶段相关保护需求.因此,基于既往农业遗产的研究基础,围绕"农业遗产概念界定"的问题,采用"属加种差"的方法,结合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和实际案例,重新界定符合乡村振兴背景的农业遗产概念,为其价值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

    代宗蓓;徐煜辉

    提交时间:2021-09-25

  • 7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客运的价值认知和治理建议

    摘要: 农村客运是一个服务非常低效、运营极其困难并且规划领域过去极少关注的话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它的价值需要重新认识.基于农村客运观察实践,提出当前存在运营上财务不可持续,政府、企业、公众三方不满足、不信任博弈,乡村流动性受阻且派生事故风险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背景,提出农村客运的三个价值认知:城乡分化调节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空间价值转换、强化低成本和可持续的出行模式引导.结合当前客运服务供给模式,提出农村客运治理的优化建议:法律层面确立公益性和交通权、实现多模式供给、大力推广需求响应式客运服务、构建公交引导的村镇社区.

    作者:

    刘川

    提交时间:2021-09-25

  • 72.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发展潜力实证探究——以河北行唐县为例

    摘要: 在以"多规合一"为前提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过程中,县域村庄发展潜力评估是优化村庄空间布局的主要依据,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的划分类型,以构建"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为目标,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村庄发展的潜力要素,构建了"潜力评价+空间优化+模型修正"评价模型,包括用地适宜水平等8个因素层、坡度等27个指标层,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和GIS等空间分析手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可合理划分出县域五类村庄和中心村与基层村的空间分布情况.

    作者:

    李晓娟

    提交时间:2021-09-25

  • 73.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城市近郊乡村发展路径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为例

    摘要: 今年中国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三农"工作的重心逐渐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新时期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随着中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力推进,城市社会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城市空间扩张速度放缓,城市与乡村空间的各类资源要素互动有所增强,但是也带来乡村空间异化明显、"五化"严重等问题.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新时期的热点.本文梳理了大城市近郊乡村的现状特征,提出了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并以武汉特大城市近郊的五里界街道全域的乡村地区为例,分别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分析乡村发展基础,研判城乡互补融合度,构建乡村振兴发展的五大系统,提出相应乡村振兴发展预期值和策略.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以期为中国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和参考借鉴.

    作者:

    陈晨;郭亮

    提交时间:2021-09-25

  • 74.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的研究进程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建构与分析

    摘要: 小城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锚点与城乡要素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其规划研究的知识性总结与梳理对小城镇的规划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长期以来,小城镇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根植于本土情境的实践,针对其规划实践的总结性研究与梳理甚少.本文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小城镇规划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对年发文量特征、期刊分布特征、机构合作特征进行分析,探究1992年至2020年中国小城镇规划研究的发展特征,发现中国小城镇规划研究现阶段处于缓慢发展阶段,面临着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研究的转型需求.同时,本文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显强度分析来探究中国小城镇规划不同阶段研究主题的概况和热点变化以及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并从高质量发展时期小城镇规划的目标转型、全域全要素空间治理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方法转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小城镇规划的价值认知转型三个方面提出小城镇规划的未来研究趋向.

    作者:

    武丹;乔晶

    提交时间:2021-09-25

  • 75.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地传统村落生态营建的整体性研究——以贵定喇亚村为例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的乡镇级是物质空间形态的基础单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形态研究对于村落的保护和更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整体性视野,探讨贵州山地传统村落选址特点和生态营建过程,提炼聚落形态空间所反映的生态哲学.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空间互证、山地生态地形分析等研究方法.创新点在于以整体性的架构,综合地理、历史、生态等因素分析村落三生空间,对于山地聚落研究尚且不足的贵州,提供了方法的创新.本文以贵定县喇亚村为例,分析了中高山坝区典型的生态格局,归纳了以田为先的坝地选址理念和生态营造哲学.

    作者:

    周子杰

    提交时间:2021-09-25

  • 76.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地村庄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以秦巴山区商洛市大荆镇黄山村为例

    摘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在此时代背景下,缺乏特色与优势、产业发展条件受到制约的山地村庄经常会成为乡村规划中被忽略的部分,而山地村庄往往又与生态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探索一条基于生态保护保育与绿色发展理念的产业发展路径成为未来中国山地村庄振兴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黄山村这一处于国家重要生态区—秦巴山区腹地中的典型山地村庄进行现场调查、村民访谈及空间梳理,基于"院落激活、农田优化、林地升级、坡地利用"针对四类空间的产业升级策略提出"大生态产业圈"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对黄山村这一典型山地村庄产业生态化升级路径的探索,为"十四五"期间全国山地村庄的乡村振兴路径提供参考.

    作者:

    王帅;王馨怡;李婷婷;于溪;董欣

    提交时间:2021-09-25

  • 77.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用地潜力计算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下,乡村地区庞大的建设用地潜力成为新的注重点.挖掘乡村建设用地潜力,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解决乡村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同时补齐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缺口势必成为今后乡村地区的工作重心.本文基于此为出发点重点对乡村建设用地挖潜的潜力进行了计算.与以往的以乡镇为单元进行挖潜的计算方式不同,本文结合了乡村振兴方案中的乡村分类指引的分类要求,对挖潜单元落实到了具体的行政村,以及还包含部分存在乡村建设用地的社区,故乡村建设用地挖潜单元涉及了行政村和社区两类.随着城镇开发边界的扩张,社区中乡村建设用地挖潜的人为干扰性更大,基于行政村和社区之间挖潜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文中也针对这两种现象分别进行了探索,以此较为科学合理地测算出整个区域乡村建设用地的挖潜潜力,契合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

    作者:

    张波;王正

    提交时间:2021-09-25

  • 78.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浙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与实践——以长兴县吕山乡为例

    摘要: 土地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资源,是乡村一切生产要素的基石.为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碎片化的耕地保护、无序化的空间布局、低效化的土地利用等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乡村最深层的发展潜力,浙江先行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计划.2019年自然资源部肯定了浙江省的先行先试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本文首先梳理了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并以浙江长兴县吕山乡为例,实地调研吕山乡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开展综合整治的经验,总结当地实现保护与开发有机融合的改革机制和实施路径,依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提出以整治为基本手段促进乡村三生空间全面振兴的政策和规划路径,为其他地区破解整治难题提供经验示范.

    作者:

    张嘉铭;李晓军;罗珂

    提交时间:2021-09-25

  • 79. 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体系框架构建探究——浅析新时代乡村规划逻辑

    摘要: 国家明确要求通过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根源、空间逻辑及实施思路等方面对规划引领的内涵逻辑进行了剖析,认为迫切需要认知新时代乡村规划的逻辑,厘清新时代规划体系关系,构建顺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体系.在对乡村规划编制体系温"故"基础之上,结合新时代规划体系改革知"新"学习,得到构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体系的三点启示:顺应体系是前提、协同路径是核心、精准实用是重点.进而尝试从统一规划体系视角,提出构建"六层三类"协同衔接式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并对编制工作层次及规划定位、衔接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及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对策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乡村振兴相关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作者:

    杨禹村;谢来荣;游小容;黄亚平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近郊"城中村"的相遇——以上海松江九里亭街道杜巷小区试点为例

    摘要: 研究从生活圈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及解决的问题.选取农民集中安置的杜巷小区为实践案例分析其区位、人口结构、空间特征的典型性,通过自下而上的对居委会和居民进行需求调研,梳理现状需求和短板,基于使用人群需求提出目标和4大行动计划,从美丽住宅行动、便利出行行动、贴心服务行动、魅力环境行动方面全面提升杜巷小区生活品质,以期为上海其他近郊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15分钟生活圈构建提供示范.

    作者:

    陶成刚;付毓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