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761. 基于电影场景分析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
摘要: 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是电影场景表达的重要题材,电影也以特殊的视角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双重文化特质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在诸多电影场景中用以表现城市的发展嬗变以及"新与旧"的冲突.本文试图从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场景分析着手,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进程,并对历史街区发展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762. 基于电路理论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莱芜区口镇、方下等五个街镇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例
摘要: 新时代,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探索的新方向,本研究运用电路理论和最小费用路径对莱芜区口镇、方下等五街镇区域现状生态网络体系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区域生境斑块较破碎,大型生境斑块较孤立,廊道系统不成体系.因此,通过对区域内生态体系进行优化布局,分析区域生态网络中的障碍点,增加生境斑块的连接性,以此来协助基因交流和物种迁徙,同时通过生态廊道分隔使城市建设组团化,避免城市无序连片扩张.
提交时间:2021-09-25
763. 基于百度指数的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摘要: 信息流记录并反映了居民的交往特征,能够传递城市各方面的总体信息,从而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城市网络系统的综合特征,可作为研究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的可靠数据.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基于百度指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C-Value和D-Value层级分析法、优势流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从四大城市群网络结构的整体比较与城市群内部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两个层面,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网络结构发展水平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对区域的协调发展,各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起促进作用,为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764.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中小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摘要: 交通需求预测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城市交通网络设计、交通发展政策制定以及方案评价都有着密切联系.但传统交通调查存在资金成本高、耗时耗力导致中小城市交通调查难以实施等问题,LBS数据发展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极大改革.论文以百度热力图所提供的实时动态大数据为依据,以山西省阳城县城为例,对中小城市未来交通需求量进行测算及分析.测算方法以传统的交通四阶段法为基础结合百度热力图数据,建立路段阻抗模型,通过TransCAD软件实现研究区的路网交通流量分配.其能较好地预测未来城市路段及交叉口交通量,缓解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适当挖掘、处理后的百度热力图数据能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更多动态的视角与方法.
提交时间:2021-09-25
765. 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湖南城镇发展体系研究
摘要: 城镇间的"要素流动"体现了区域发展的差异、趋势与区域网络结构,而人口迁徙直接体现了城市要素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此外,在大数据时代下,以个体为粒度的大范围、大样本数据获取有效支撑了城镇发展研究的实时性、有效性与准确性.本文基于百度迁徙数据,以湖南省下辖的14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湖南城镇体系发展格局进行分析评价,为合理安排人口和城镇布局、充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资源以及进行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湖南省域内部,以人口迁徙为分析视角的城镇发展体系结构完善,省域内人口流动具有较高的连通性;在空间格局上,湖南省城镇体系呈现明显的以长沙为核心,东重西轻,北重南轻的特征;长沙人口迁徙规模在省内绝对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但其对外辐射范围仍需进一步加强,而具有旅游定位优势的湘西州和张家界在对外联系丰富度强;长沙处于湖南省内市部城群中心地位,并构建起以长沙为中心,囊括株洲、湘潭、岳阳、益阳的省内核心聚集圈.
提交时间:2021-09-25
766. 基于真实取件路径的小区快递柜选址研究——以宜兴临溪花园小区为例
摘要: 随着网络购物日益渗透居民日常生活,快递柜等快递送达设施成为当前社区规划中的标配项.然而,传统小区内快递柜选址多囿于主观判断或居民投票的方式,缺少定量技术方法支撑决策.故本文尝试基于从家出发取件和外部返家过程中取件两种真实路径,构建居民取件出行成本的目标函数,作为小区内部快递柜选址的定量依据.并以宜兴临溪花园小区为例,借助GIS网络分析工具,对该函数进行多方案求值,验证该目标函数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以求在技术上推动小区内部快递柜选址方法的更新,在实践中着眼细微,以可量化的便利构建有温度的规划.
提交时间:2021-09-25
767. 基于社会影响评估框架下的规划公众参与研究——以伦敦孟加拉社区为例
摘要: 规划公众参与是政府、公众和第三方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基于与之相关的规划事务,开展对话与合作,影响规划决策的利益博弈过程.当前,中国规划公众参与主要依托规划编制为平台,以规划师为协商谈判的"中介人",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在非正式架构下进行直接的利益对话.近年来在实践层面也出现了如深圳湖贝"120计划",依托第三方组织介入公众参与,合力维护公共利益这样的有益探索.由于缺乏规范完善的制度建设,公众参与开展过程中仍存在利益各方对话阻力较大,参与有效性不足等问题.2017年,英国伦敦规划部门在原先伦敦大区规划五类评估基础上,推出规划社会影响评估(SIA)框架体系,利用第三方组织力量结合规范的制度建设,开展深入有效公众参与.本文基于笔者对伦敦孟加拉社区实地跟踪调研,解读伦敦规划社会影响评估(SIA)框架下的公众参与过程,为中国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和组织形式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768.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步行安全感影响因素综述
摘要: 街道是公众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间,步行安全感与行人步行决策、户外活动、社交互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塑造对人类使用者而言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十分重要.为此全面了解影响步行安全感的因素十分必要.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外已发表的与步行安全感影响因素相关的50篇研究,从研究设计与影响因素两方面梳理现有文献.研究设计方面从概念界定、样本特征、刺激物与收集方法梳理现有研究的特点与趋势;影响因素方面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从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建成环境因素等三方面具体阐述各因素与步行安全感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也有助于利用研究结果来指导街道环境设计,提高步行安全感,预防犯罪的发生.
提交时间:2021-09-25
769. 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广州城市更新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选取广州城市更新地区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成长、衰落、蜕变三个发展阶段面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演变中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同时基于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要求,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应借力城市更新,注重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传承与延续,注重历史文化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真正打造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城市.
提交时间:2021-09-25
77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居住型历史地段保护探析
摘要: 居住型历史地段已经成为稀缺文化空间,其保护和发展面临严重困局,当前中国居住型历史地段的保护研究缺乏对与保护和利用有关的社会网络的深入认识,相应的系统性、定量分析方面存在不足.以泰州市东门与渔行水村两个居住型历史地段为例,从街区发展机制、价值特色及保护现状对其保护行动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两个街区既有的保护行动网络进一步展开分析,一方面比较现有机制下不同等级的保护行动所对应的社会网络特征,另一方面结合保护行动的实际质量和效果对两个地段的保护机制进行对比和解读.研究表明,案例中专业性保护行动背后的社会网络中各主体联结更复杂且稳定性更高,非专业性保护行动的社会网络中居委会中心性较低、缺位明显,需要着重培养专业的社会资本及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角色.
提交时间:2021-09-25
771.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日本历史社区营造经验
摘要: 历史社区是延续有居住功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历史街区,因其长期处于动态变化中,在社会构成、利用方式方面更复杂,保护发展更困难.为了破解保护发展困局,本文选取日本历史社区营造的典型案例——川越一番街与谷中地区进行学习,在社会资本理论内涵基础上构建了社会资本层次—社会资本类型—社会资本实现的功能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两个案例的实践历程,主体及实施策略和社会资本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其历史社区营造经验.最后结合中国已有的保护体系和社区营造实践,从规划机制、保护利用管理机制、社会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中国历史社区的保护发展提供启发,实现全面高品质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772. 基于社区人力资产的"后单位社区"更新规划研究——以重庆石井坡街道为例
摘要: 单位社区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的社区类型,在国家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化为"后单位"社区.由于社会资本抽离、社会心理落差以及管理主体变化等原因,该类社区的转型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实地调研发现,"后单位"社区的人力资产相较于同时期其他类型的社区具有突出优势,是老旧社区复兴的重要潜力资源.本文在"资产为本"的社区更新规划理念下,以人力资产为核心,进一步探究"后单位"社区更新框架,并以重庆石井坡街道为实证,探讨人力资产在更新过程中多元参与平台搭建、发展目标协定、规划方案制定、方案实施评估四个部分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其他同类型的"后单位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773. 基于社区单元的城乡服务设施规划方法
摘要: 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相对成熟期,现行空间规划标准规定了各类服务设施配置的标准与机制,但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城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城乡社区已经成为国家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单元、基层细胞,成为公众参与、全民治理、实现以人为本的现实平台.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标准体系建立中,为保证设施配置的全面、有效、充分并体现公平性,提出按照自上而下、层级递推的关系,以城乡社区为基础单元,建立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国家标准,并能在空间规划编制和城乡建设中落实.
提交时间:2021-09-25
774. 基于社区博物馆理念下的历史古镇保护策略研究——以贵州省土城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摘要: 从当前中国既有历史古镇保护中存在忽视整体性、忽视原住民社区文化状态、忽视历史古镇动态发展过程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中外社区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将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和内涵引入历史古镇的保护中,并以贵州省土城古镇为例,构建"地域+传统+记忆+居民+自治"的保护模式,分别从历史古镇的历时性、共时性、复杂性、发展性四个方面提出保护策略,以期弥补当前保护的不足之处,完善中国既有历史古镇保护方法体系.
提交时间:2021-09-25
775. 基于社区治理的乡村空间形成与变迁研究——以河南长垣宋庄为例
摘要: 在作者团队近年的乡村调查中发现,乡村社区的空间形态受其社区治理水平的作用明显.有的乡村既保存着传统文化的印迹,又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各阶段的发展历程,从而在乡村空间上呈现出乡村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宋庄村的考察,总结乡村社区基层治理对居民生活、耕地保护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自觉保护耕地,维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顺应形势、积极合作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善于利用政府、专家、企业等各方的人财物力支援;高度的社区认同感和社区文化主体性.乡村良好的基层治理传统和新时代创新,大大提高了乡村空间品质和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保护社区治理优秀传统,培育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形成以村庄社区为中心的共同缔造的乡村规划模式,将是乡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交时间:2021-09-25
776. 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升、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居民对传统的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2018年新版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了"生活圈"这一概念.本文将探究从"居住区"转变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过程中城市公共设施所提供的服务能力是否发生改变,试图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论的发展起到帮助,并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方式.研究利用ArcGIS网络分析法进行缓冲区分析和服务区分析,对比以地理距离作为半径与以步行距离作为半径计算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的区别,发现传统以地理距离为半径的服务区计算方式有可能导致医疗设施布点的实际服务范围出现缺口的规划盲区.
提交时间:2021-09-25
777. 基于社区福祉提升的居住型历史地段更新探索——以南京市老城南门西地区为例
摘要: 本文聚焦于居住型历史地段的更新与社区福祉提升的相互关系,基于对社区福祉内涵的认识和历史遗产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提出分级活化利用的总体原则:通过对物质资源价值和区位优势进行再评估,可以将其划归入三个开放性不同的层级之中,分别侧重于面向城市、过渡复合、社区服务三个方面的功能利用,同时提供与利用原则相配适的运营机制建议;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放、社区文化的挖掘以及公众参与教育有助于引进外部资源改善社区物质和经济环境,引导居民形成文化共识、培养主人翁意识,通过积累社会资本、巩固社会关系,唤醒居民对生活家园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实现遗产保护与彰显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最后以南京老城南门西地区为例,进行了空间的系统设计和功能策划.
提交时间:2021-09-25
778. 基于社区自组织机制的社区规划研究——以"高线之友"为例
摘要: 当前,城市建设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为主,转型时期的城市建设中公众角色的缺失加剧社会资源分配不充分和不均衡,进而加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形成恶性循环.鉴于当前城市规划中社区规划较为薄弱,社区规划中存在的公民意识缺乏、社区规划人才稀缺、社区规划制度缺失问题进一步凸显.本文以"高线之友"为例,分析其如何在团结社区居民、保护高线铁路和协调多方利益、促进社区繁荣方面发挥作用,进而得出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不仅可以提升社区凝聚力,而且能协调居民、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关系的结论.并指出在社区规划中通过营建有共同社区记忆的事物,激发居民参与意愿,以自组织机制构建由社区居民代表、规划师、政府工作人员等组成的社区规划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居民主观能动性与规划参与度,实现科学、高效的社区规划.
提交时间:2021-09-25
779. 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主题性历史街区规划更新——以重庆山城巷片区为例
摘要: 如今存量规划比重愈加增大,精细化设计逐渐提上日程,如何在老城更新中有效地进行在地性与特色性的更新是规划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叙事理论,以文化叙事为线索,串联空间组织,通过文化场所重新设计组织及空间认同感的塑造,能够有效塑造片区文化特色不可复制性.以重庆山城巷旧城更新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际案例的结合,以空间叙事的"事件——时间——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方法论的研究.提取出老城所濒临失传的戏曲文化为核心,从文化要素,时空要素,产业要素对空间叙事更新策略进行验证讨论,为构建城市特色,还原老城历史,唤醒居民记忆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提交时间:2021-09-25
780.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近郊"城中村"的相遇——以上海松江九里亭街道杜巷小区试点为例
摘要: 研究从生活圈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及解决的问题.选取农民集中安置的杜巷小区为实践案例分析其区位、人口结构、空间特征的典型性,通过自下而上的对居委会和居民进行需求调研,梳理现状需求和短板,基于使用人群需求提出目标和4大行动计划,从美丽住宅行动、便利出行行动、贴心服务行动、魅力环境行动方面全面提升杜巷小区生活品质,以期为上海其他近郊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15分钟生活圈构建提供示范.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