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821. 基于腾讯迁徙数据的城市人口流动时空分布格局——以西安市为例

    摘要: "十四五"期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成为热点趋势,随着高铁、航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完善,各类人流、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要素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人口的时空流动性大大增加,形成突破各类行政地域空间限制的"流空间".本文基于腾讯位置数据针对西安市平日与春节、国庆节假日人口迁徙数据研究,分析近些年城市间人口流动时空分布的格局变化.通过对比新一线城市迁徙数据,从全国、西部地区与关中城市群层面,分析西安市城市联系性、城市吸引力与中心度等城市发展指标,并探索其内在的影响动力机制,提出区域内城市联系优化建议,以期对西安及关中城市群的未来区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作者:

    郭诗洁;金银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2. 基于腾讯迁徙流的湖北省域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摘要: 随着大数据在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迁徙数据来测度城市网络特征成为研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辅助区域决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腾讯迁徙流数据识别湖北省域城市空间网络特征,从网络联系强度特征和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出发,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GIS空间可视化和SPSS聚类分析等手段,通过多方法分析网络物理发育特征、网络联系强度、节点地位、组团划分、核心边缘结构等来测度湖北省域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湖北省域城市网络结构整体呈现以武汉为中心向外辐射格局,武汉占绝对主导地位,联系网络密度和强度整体呈现东重西轻的特点.从单个城市重要性来看,武汉、黄冈和孝感作为集聚强度最高等级聚类,代表其节点重要性和对人口的集聚强度最佳,而从整体来看,网络整体的节点中心性并不高,表明缺乏其他能汇聚人流的区域次节点.从城市组群划分和核心—边缘结构来看,鄂州—黄石形成紧密城市群,襄阳—宜昌—十堰形成较为紧密城市群,但网络整体的高密度多城市组群不足;网络整体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武汉以绝对核心度占据主导位置,半边缘结构包括咸宁、孝感、鄂州和黄冈.最后,提出了优化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的若干调控策略.

    作者:

    曹政;任绍斌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3. 基于"街道画像"的街道设计导则研究——以《温州街道设计导则研究》为例

    摘要: 街道是传统的交往空间、商贸空间和公共空间,如何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加强街道"公共属性"的引导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本文以《温州街道设计导则研究》为例,基于百度慧眼大数据平台数据,在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私城订制"了温州街道和人口活力耦合的"街道画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型街道的管理引导策略.进而,基于"街道画像"的特征分析,《导则》总结了温州"街巷尺度小、临水路桥多、商巷活力强"的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要"约束慢行空间,保障慢行空间""营造河桥特色,打造一桥一景""植入多元功能,展现商巷活力"的主导策略.

    作者:

    冯奔伟;吴港;杨克明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4. 基于规划实施评价的乡村型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河北沽源南沟村梳妆楼元墓遗址为例

    摘要: 乡村型遗址数量占据了全国遗址总数的半数以上.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乡村型遗址,特别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乡村型遗址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本文以欠发达地区乡镇范围内欠缺有效保护和利用的乡村型遗址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乡村型遗址保护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保护现状和保护手段,以河北沽源南沟村梳妆楼元墓遗址为例,对其进行规划实施评价,总结其存在的根本问题.最后提出乡村型遗址应以保护为主,遗址开发要找准时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立遗址开发的"PPP"模式以及加强乡村型遗址遗址标识和宣传的规划实施策略.

    作者:

    刘晓宇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5. 基于记忆场所视角的大运河沿岸空间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

    摘要: 大运河凝结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智慧,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最大、全长最长的运河,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大运河沿岸空间存在着风格混杂、当地特色丢失、各类遗产保护失序的问题,对运河本体和沿岸空间的空间价值造成负面反馈.本研究结合记忆场所理论对大运河沿岸空间的城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运河沿岸承载乡愁情感的记忆场所特质,按类别提取分析运河沿岸记忆场所的形成要素及空间特征,结合规划实践对能够重新激活大运河沿岸空间的城市设计方法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多元使用主体与运河空间的互动提供未来时空能够与运河记忆持续产生情感缔结的场所,传承和保护好运河记忆与运河文化,提高运河沿岸的空间认同、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激活和提升运河沿岸空间价值,建设好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落实好国家文化自信战略.

    作者:

    姚一珍;曾鹏;陈雨祺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6.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挖掘

    摘要: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的挖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挖潜方法大多单一基于耕地适宜行评价展开,存在因素选取及权重定义主观性的问题,且忽略了对耕地历史变化过程的考虑,从而导致挖掘过程模糊、结果失真.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海拔、坡度、起伏度、平均气温、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灌溉能力、到主要道路距离等15项指标,基于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机器学习,构建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挖掘贝叶斯网络模型,展开模型结构及参数学习.透明化揭示耕地资源潜力因果驱动机制,科学化挖掘出高质量、稳定性的优潜耕地后备资源.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网络因果推断、推理预测能力,能够有效避免了人为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的主观性,且使得挖潜结果更契合区域实际的耕地发展趋势,为耕地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有效、可行的决策支持.

    作者:

    胡晓艳;陈星余;沈恩穗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7. 基于费用—效益模型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决策研究

    摘要: 为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决策合理性,本文以驻马店市西平县1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现场实验、生活垃圾物理特性分析、构建费用-效益评价规划模型等方式,研究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征、治理成本,分析不同治理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影响,从运行现状、经济分析、社会效益三方综合评价"村分类—乡镇分流处理——县综合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结果表明:西平县农村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比例分别为75%、1%和24%,西平县农村生活易腐烂垃圾量大且适用于堆肥处理方式;西平县建设16座农村生活垃圾堆肥中心,30年总投资净现值约为400万元,对比目前分类填埋治理模式下的30年总投资净现值约为负1.4亿元.采用生活垃圾堆肥模式显著降低了垃圾治理费用,提高了治理效率;西平县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堆肥中心社会效益高,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表明:地势平坦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是较为适宜的垃圾处理方式.

    作者:

    朱世强;张攀;张少伟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8. 基于资产为本的城中村存量更新策略探究

    摘要: 在规划向"需求导向"转变的背景下,社区更新多为以"需求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尤其是城中村社区常常被视为一个充满问题与需求的地方.因此,城中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总被视为增量规划的障碍.但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充满可能性的异质空间,也是不可再生的城市遗产资源.通过梳理城中村发展现状,基于优势视角的资产为本理论,盘点城中村社区物质、人文、社区组织三种资产类型特征,探索资产为本的存量更新机制.以溆浦县长乐村为例,通过梳理社区问题及需求,结合社区内外资源链接打造复合结构,激活已有资产进行公共空间场景营造,通过协同治理推动城中村社区内生力量的生长,实现城中村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更多可能性,促进溆浦县高质量、集约化城市发展.

    作者:

    梁义胜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9. 基于距离惩罚成本函数的菜鸟驿站布点优化——以长沙市雨花亭街道为例

    摘要: 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快递行业作为产品交易链上的重要纽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面临着升级转型的严峻考验.快递配送与用户收取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时间冲突、物业管理冲突、居民隐私冲突等诸多问题为快递配送造成不便.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相当自主性的快递自提方式,受到居民的广泛接纳.可是,当下的快递自提方式仍存在布点不均衡、服务范围不合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在空间视角,进行高效科学的快递自提网点的选点布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高德地图所爬取的菜鸟驿站POI数据作为研究依据,以空间合理安排、资源合理分配作为目标,利用GIS分析技术与距离惩罚成本函数等计算方式来研究快递驿站的空间布局,得出长沙市驿站分布的总体特征,并以雨花亭街道为例,验证在该模式的应用下菜鸟驿站的服务水平提升程度,从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递驿站优化布局模型.

    作者:

    周倩岚;吴限;周旭;王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0. 基于路网空间属性的交通公平性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 城市交通公平表征了包括公共服务利民公平、职住分布便民公平、生态产品惠民公平等多种内涵.保障城市交通公平,优化交通空间资源配置,能够营建美好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本研究将路网空间属性中的接近度和穿行度两个重要参数与房价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进行交通公平性研究,随后考虑人口分布的因素进行交通服务水平测度,最后针对测度结果和公平性研究提出优化策略,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根据sDNA模型分析路网得到的接近度与穿行度参数可知,南京不同区域交通网络在宏、中、微观三个尺度下皆存在明显交通分异;南京市路网空间属性与房价水平显著相关,揭示了交通成本不公平的现象,其中包含了交通可达性成本不公平和交通环境成本不公平两方面问题;比较路网空间属性与人口数据间的结构差异,对交通服务水平进行测度,可以得到交通可达性服务能力和交通环境服务能力图示化成果,为规划策略提供支撑.

    作者:

    陈鹏宇;陈梦玲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1. 基于轨迹的城市游憩兴趣空间识别及特征研究——以南京市玄武区为例

    摘要: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游憩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居民的游憩兴趣点与规划实施的游憩场所并不完全一致,存在供需错配的问题,因而需要对市民实际的游憩兴趣空间进行识别和研究,为规划设计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本文以南京市玄武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范围内人群游憩活动的GPS轨迹数据,利用ST-DBSCAN算法与核密度分析方法来识别其游憩兴趣空间,分析其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时段和不同类型活动的游憩兴趣空间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玄武区的游憩兴趣空间集中在玄武湖和紫金山周边,但东北、东南区域的城市游憩兴趣点较少.在时间分布特征方面,人群在上午对游憩兴趣空间需求偏多,并且存在明显的高峰期,而在夜间居民对游憩兴趣空间也有较高的需求,且夜间需求分布较为平稳.在游憩兴趣空间的时间段方面,日间居民关注的是观赏和休闲性较强的游憩空间;夜间居民关注的是运动休闲性较强的游憩空间.步行与骑行的游憩兴趣空间也明显不同,步行游憩兴趣空间以环境品质较高的特征为主,骑行游憩兴趣空间以空间体验感较强的特征为主.

    作者:

    黄卓;赵渺希;师浩辰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2. 基于辩证法的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思考

    摘要: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历程呈现出实用主义路线,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是近几十年城市实践的典型代表.各地在实践中既有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吸收借鉴,又有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创新,极具哲学智慧.本文运用哲学思维,总结梳理新城新区规划建设中的核心问题,重点从规划的变与不变、建设的快与慢、形象的表与里、空间的公与私、人口的流与留五大辩证关系角度出发,结合利弊关系剖析,论述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性的矛盾问题,希冀为相关城市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也希望为正在变革的规划事业提供哲学视角和多元思考模式.

    作者:

    王武科;陈鸣达;周益赟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3. 基于边界效应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研究——以广佛同城与深港融合为例

    摘要: 现阶段市级行政力量所划分的地区属性依旧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因而克服边界的屏蔽效应、激励中介效应是区域跨界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在"一国两制"的政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受到行政边界和制度边界的制约,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从城市尺度边界效应视角出发,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两组典型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广佛同城与深港融合,对其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内容、机制及边界内涵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趋同分析法对其边界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作用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反映不同制度背景下两种模式的共性和特征,以期为大湾区未来的政策制定及实施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两组城市在自上而下的强政府行政引导和市场驱动作用下,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其关键转折点是合作共识的确立;但由于政策环境及起始发展条件不同,两组城市在合作模式、机制、共识及边界内涵上存在差异,且深港边界屏蔽效应显著大于广佛;同时现阶段"利益为先"的隐形共识及社会认同层面的边界是未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作者:

    魏易芳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4.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街道为例

    摘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和重组,在内外物质及非物质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村镇聚落的转型重构成为镇村体系阶段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街道为例,通过构建转型重构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历史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各个乡村及聚落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方向进行研判,提出聚落重构的空间组织策略.研究表明:村镇聚落空间的转型重构受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内部要素和社会经济、交通区域及产业发展等外部要素的共同驱动,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村镇聚落的空间重构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其内部机制的研究,对促进城乡资源高效利用和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理论价值.

    作者:

    魏菡;谭少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5. 基于适宜性开放的住区空间改善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市柏林四季小区为例

    摘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区这一城市基本单元成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开放住区是城市住区的一种主要构成类型,其空间环境质量直接反映了城市公共空间和人居环境的质量,但住区的开放程度普遍难以把控,因此有必要探索适宜性开放的尺度,以实现居民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升的目标.本文以哈尔滨市柏林四季小区为例,在POE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使用者的满意度和开放意愿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住区现存问题并总结影响住区适宜性开放度的空间要素,最后从边界、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街道空间和绿地景观五个方面提出了住区适宜性开放的空间改善策略,以期为住区更新改造和住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作者:

    王一晴;陆明;邢军;柳清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6. 基于遥感的三江汇蓝绿空间演化及其温度效应

    摘要: 以杭州市三汇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0及2020年多时间序列的土地覆盖与遥感数据,定量识别不同城镇化时期三江汇地区的蓝绿空间演化与地温变化规律,并利用重心与方向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测度不同演化过程下的温度效应.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三江汇蓝绿空间总量基本稳定,演化类型在规模上依次为不变、扩张、置换与收缩,且均以耕地与水体、耕地与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2000-2020年热岛化趋势加剧,热岛区与冷岛区比例由1:3.5上升至1:2.0;蓝绿空间与冷热岛的重心及方向变化不完全一致,除形态外也与开发强度、结构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蓝绿空间演化引发的温度效应有显著差异,但总体表现为不变>置换>扩张>收缩,2010年前后不变与扩张的温度效应保持不变,但置换与收缩则发生了温度效应的反转.人造地表蔓延是热岛区面积增加的重要因素,但蓝绿空间扩张并不能保证向冷岛的转化.未来应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并进一步根据地温格局开展蓝绿空间的就地优化或规模扩张等,以为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作者:

    李崛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7.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管控体系的探索

    摘要: 西店镇海岸带空间管控规划是中国第一个以乡镇为单元、以陆海空间管控为主要内容编制的海岸带规划,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规划基于现状西店镇海岸带生态保护不足、功能效益不高、风貌品质不佳的问题,从陆海统筹的视角,在生态海岸带、功能海岸带和魅力海岸带发展目标导向下,构建了目标指标管控、总体格局管控和分区分类管控三个维度的海岸带空间管控技术路线,对其他乡镇和宁波市层面海岸带空间管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

    陈玉飞;杨玉坤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8. 基于需求分析的自助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研究——以长沙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例

    摘要: 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延伸,提供了一种让现代数字图书馆和传统物理图书馆有效衔接的模式,推进了全民阅读,本文以长沙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调研对象,基于市民角度,通过田野调查、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探究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馆点分布以及图书资源的配置;并深入了解了各个年龄段市民对其的利用程度,以及服务需求,并与国内相关城市进行比对分析,以此为据,提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策略,提出了对全时适用的"24小时图书馆+"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讨.

    作者:

    王峰;林跃檑;程实;周旭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9. 基于需求调查的老旧小区改造优先级评价研究——以武汉市硚口区为例

    摘要: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结合武汉市"以政府为主导,以民生为导向"的老旧小区改造特点,基于民生需求调查构建老旧小区改造优先级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硚口区"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的160个老旧小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模型和GIS技术,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改造需求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待改造小区中实际民生改造需求自东南区域向西北区域逐级递减;改造需求特别强烈和强烈的老旧小区呈高度集聚分布,位于区域东南部;改造需求一般和较低的老旧小区呈相对零散分布,位于区域中部和西北部.在上述评价结果基础上,结合片区统筹治理理念,综合老旧小区改造内外因素依次划分为历史文化传承类、城市形象提升类、连片民生改善类和零散民生保障类四个改造阶段,旨在为合理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作者:

    屠商杰;魏鹏;彭阳;罗吉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0. 基于非遗文化激活村庄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句容市山芋地花灯村为例

    摘要: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动力,而非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激活村庄发展的主要动力.句容市的山芋地自然村是伴随着秦淮河孕育而生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花灯的所在地.在国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文章以山芋地花灯村为例,通过分析提出村庄花灯产业存在有"产"无"业"、有内在无外显、有技艺无传承三大问题,基于此创新以"秦淮花灯"为起点,以非遗文化激活村庄发展的整体路径,提出"文化+产业"打造花灯产业微链条、"文化+宜居"建设花灯主题宜居村、"文化+治理"制定共赢治理方案三大规划路径,试图以非遗文化激活乡村产业、宜居建设、治理体系从而带动村庄的整体发展.以期为句容市乡村建设提供示范样板,同时对全国同类型村庄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作者:

    黄园园;袁晓光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