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841. 基于韧性基线模型的城市灾害韧性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摘要: 本文以韧性基线模型为研究依据,分别从西安市各个区县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社区和组织等6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对西安市各个区县的城市灾害韧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各区县的城市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数之间差别相对较小,相关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状,空间上的分异现象不明显,这主要受到西安市各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组织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灾害韧性提高策略.

    作者:

    石立;井晓鹏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2. 基于韧性特征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以重庆市安镇村为例

    摘要: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使其面临着破碎、孤立甚至消亡的危险.传统的保护方法过于强调保护范围线的划定,忽视了文化景观的整体性,韧性强调系统的观念.因此,本文尝试从韧性的思维方式研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问题,将文化景观解构为自然环境、空间格局、传统建筑和文化内涵4个方面,同时关联韧性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构架理论层面上韧性与文化景观特定韧性之间的理论桥梁.并通过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的方法,保证规划实施的有效性.以西南传统村落——安镇村的文化景观保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基于韧性特征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方法.本文创新性的将韧性特征延伸应用至保护规划中,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

    张文杰;李和平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3.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路径研究——以保山市潞江坝为例

    摘要: 推进乡村振兴规划路径研究是完善、深化中国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保山市潞江坝地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为例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路径、关键技术内容的编制方法.研究发现:厘清乡村振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和任务分工,及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核心要义是规划切实可用的前提基础;在全面强化地域系统诊断、高标准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指标体系和五大振兴内容双管齐下、互相耦合的规划路径有助于实现乡村地区高质量振兴发展;采用目标导向与项目导向相结合,以生态保护优先、产业融合发展、镇村一体振兴、时空有序推进为核心理念并制定针对性策略的规划方法有利于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可实施性.本文以期通过研究结果为乡村振兴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及相关部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周樟垠;葛玉娟;徐旭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4.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分析及规划布局研究——以天津大沽南路片区为例

    摘要: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重要的支撑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时期,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包容共享的重要落脚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需要在设施的利用效率与使用便利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要素空间布局与居民使用特征的高度契合,达到设施服务效率升级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双赢.本文以天津市大沽南路片区为例,对菜市场空间布局的公平性展开了定量研究,运用最小阻抗、最小设施数量等分析方法对研究范围内现状菜市场的服务范围进行了分析,对其可达性和均等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菜市场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均等性不佳,设施布局需要优化调整的结论;基于控规条件提出规划新增菜市场布局和规模的建议.

    作者:

    张文学;朱云昕;程维军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5. 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估研究

    摘要: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开展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估,既是编制基础设施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需要.本文从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抵御风险冲击、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等角度挖掘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内涵.分析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及适用情况.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天津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综合主客观评价结果,从设施能力、安全韧性、管理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分析现状基础设施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作者:

    彭晨蕊;高腾;李鸿;张凤霖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6. 填海空间形态演变特征研究——以深圳为例

    摘要: 随着对陆海统筹发展的重视程度愈发地加深,对填海空间的发展模式也愈发地重视.而精准地总结归纳出填海空间的现有的演变特征,对探索填海空间的发展模式十分重要.本文利用深圳市1975—2020年连续4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对填海空间以及海岸线进行分析,并对这段时间的演变特征从填海空间演变形态以及海岸线演变形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深圳市45年间的填海空间演变模式进行的归纳提炼,以期为以后空间形态发展提供借鉴,也为填海造地相关研究添砖加瓦.

    作者:

    陈泽霖;方晶;郑浩钦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7. 复杂性理论下生态镇区空间治理路径探讨

    摘要: 生态镇区由于高占比的生态空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用地需求与生态保护矛盾异常的突出,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来平衡此类矛盾的空间,就成为了提升基层空间治理能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从复杂性科学视角来看,城镇具有三大复杂性特征: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城市发展的具有自我迭代规律.本文基于这三大特征理来认知天等县城镇空间发展的复杂性,并且分析了天等镇发展的特殊性后,采用科学、精准的划定方式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作为生态镇区空间治理的路径之一,同时也是今后解决生态镇区发展和保护矛盾,实现现代化治理目标的重要规划工具.

    作者:

    周游;李泰乐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8. 外来者生存视角下回族聚居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兰州小西湖柏树巷回族聚集区为例

    摘要: 回族流动人口作为城乡民族经济、社会、文化转换器,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其在城市中聚居空间的更新改造,对实现城市包容性与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发展的边缘地带是回族流动人口(即外来者)聚集的重点区域,存在明显的磁场效应,而对这些磁场进行更新改造过程中,外来者生存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此,本文重新审视、梳理了回族外来者磁场形成的动力机制,并与回族聚居空间评价耦合,提炼出满足外来者生存需求的空间载体与形成机制的关联性要素,并从脉络修复、边界渗透、场所重塑、单元针灸四个维度上提出了适应性的更新改造策略.

    作者:

    刘鹏程;齐一帆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9. 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旅游运营模式探究——基于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

    摘要: 乡村旅游能够将乡村的既有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促进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聚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旅游运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资本介入触发了这一进程.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和苏家村为例,基于多主体参与的视角,解析运营者、参与者、受益者在乡村旅游运营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对比探究二者的旅游运营模式.同时面向实践应用,通过总结其旅游运营的特征、模式与不足,提出提升经营规范性和活动创新性、营造持续性创意氛围、呈现乡土生活本色等发展策略,为类似乡村旅游运营提供借鉴.

    作者:

    黄惠珠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0. 多主体感知视角下风貌真实性保护策略——以西安三学街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 研究不同类型使用主体对历史街区风貌的真实性感知,对城市文化内核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游客、居民、商户三大使用主体对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真实性的满意度,发现三大使用主体的满意度分别受风貌的客观真实性、存在真实性、建构真实性的影响最大,即不同主体对于风貌真实性的重视维度不同.同时围绕不同主体的真实性侧重维度,得出街区品牌营销与史料宣传不匹配,项目定位与原住民实际接受度不符,以及商家对于风貌利用不足的问题.针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真实性保护提出"按主体类型划分战略重心"的保护观点,并提出规划建议,为风貌真实性保护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

    吴欣;孙鑫;崔鹏;杨晶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1. 多元主体参与的上海原法租界地区更新改造

    摘要: 在存量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改造已经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选取上海原法租界地区为研究范围,立足历史演变、建成环境、人群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特征,梳理上海原法租界地区更新改造进程中存在的原住民参与度不足、政府组织力度低效、社会资源盘活困难等多重困境,最终形成三条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路径:基于"互动对话"历经沟通阶段、博弈阶段、实施阶段的顶层设计,基于"共同设计"的涵盖多方协作、众筹回报的运营机制,基于"集体记忆"的针对里弄空间、骑楼空间、公共空间的空间优化.论文试图构建一个对多元群体、多元文化持开放包容态度的活力街区,根据多元主体、建成元素制定不同策略,旨在通过微小渐进式的手段,寻求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探索新旧交融下上海原法租界地区的更新改造模式.

    作者:

    安月辉;汪琪;曹海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2. 多元协同视角下的城中草原发展研究

    摘要: 包头市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中部,南濒黄河,有着独具特色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从城市规划之初便综合考虑了城市建设中的绿地系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始终控制着城市的无序扩张,逐步形成了文明中外的万亩城中草原都市景观——赛罕塔拉生态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草原人居智慧.文章从城市健康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的视角,分析城市绿色空间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地区风景、居民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的关联.进而,深入研究赛罕塔拉生态园在城市绿色空间发展中的地位及资源特征.结合循证实践的方式,通过对赛罕塔拉生态园中使用人群结构、使用时间、使用频度及行为特征等的调研统计,分析赛罕塔拉生态园中人群使用的总体特征,并结合不同人群的使用评价.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出赛罕塔拉生态园在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改善生态环境、营建城市风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高土地价值、推进城市风景与人居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为此,在当今资源紧缺、环境质量下降、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及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需求的背景下,探讨城中草原的发展机制,并为城市大型绿色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议.

    作者:

    贾绿媛;潘悦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3. 多元数据融合的成都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体检评估

    摘要: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长期以来规划研究多关注于城市中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园绿地等布局,并制订了精细科学的标准和规范.但是对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模、布局等缺乏针对和具体的引导、监测和控制,造成了商业用地规模失控、布局并不协调和低效闲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探索传统统计数据与POI、夜间灯光、手机信令等大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发挥多元数据优势研究国内外大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成都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在规模布局和使用效能等方面现状特征问题,进而分析成都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体规模结构,消费型商圈和商务办公用地规模布局、用地配比、空间结构和活力营造,为成都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布局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建议.

    作者:

    刘洋;袁铃惠;董晨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4. 多元视角导向下北京老旧小区宜居性评价研究

    摘要: 老旧小区宜居性改造是实施城市更新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有效路径.对老旧小区宜居性的评价将有助于改造前摸清基础、合理安排时序,改造后验证绩效、总结经验、推广样板.本文以北京为例,在梳理老旧小区成因、特点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改造中涉及的小区管理者、小区居住者、小区研究者三类主体价值导向出发,构建了包含建筑本体、建成空间、市政设施、公共空间、物业管理、小区治理六个一级指标的分层评价体系,提供了多元视角导向下老旧小区宜居性评价思路.

    作者:

    张建;李海乐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5. 多层次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测度及其优化研究

    摘要: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规划期满,亟需启动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本文在多层次视角下,运用分形理论、引力修正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可达性分析等方法,从点、线、面、网4个层次对长株潭城市群内46个市、县进行网络空间结构测度分析:"点"层次方面,城市群内城市等级规模分布均衡,但长沙垄断地位较强;"线"层次方面,城市群以弱联系居多,呈现"南北强,东西弱"、"核心区强,拓展区和协作区弱"的格局,外围中心城市间联系度不足;"面"层次方面,城市群辐射能力呈现"西北低,中、东南高"的格局.城市群空间集聚效益明显,但地区差异较大,经济重心向东北偏离,外围中心城市集聚能力较弱;"网"层次方面,城市群网络的拓扑—交通可达性呈圈层极化格局,拓扑网络的整体协调性不佳.最后,从空间布局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城市职能结构和交通设施网络等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作者:

    陈丹阳;栗梦悦;刘力銮;杨归航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6. 多情景模拟下大学校园风环境导向研究——以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为例

    摘要: 城市风环境作为影响城市微气候的主要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城市空气与污染、城市热岛、室外环境舒适度、人的安全与健康等诸多方面,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的高低.早期城市风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通过调研实测和计算机模拟对某一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体间的分析与模拟,缺少不同城市风环境下的分析与应对,尤其是在校园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研究尚且欠缺.本文以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为例,用PHOENICS软件对多种风环境情景下的校园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前校园建设在冬季及春秋过渡季节强风区占比超过50%,不利于行人出行;而夏季静风区较大,空气流通缓慢,不利于高温天气热量散失,在远期校园建设中风环境并没有实质性改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校园环境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同时也为其他校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

    张丁杰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7. 多方"共谋共享共护"提升社区韧性软实力研究

    摘要: 韧性城市的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各类自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灾害在国际范围内频发,其中社区是韧性城市建设中最有惠民价值的基本单元,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更是凸显了社区作为基层小社会的重要性,但也使得社区内人员欠缺、组织无序、智慧不足等导致社区韧性缺乏的软实力问题纷纷暴露出来,社区不得不重新审视治理模式的问题所在.以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为主,而缺乏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模式长期以来固化在居民的意识中,因此针对多方"共谋共享共护"的社区治理模式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内典型小区的深入访谈,探究目前社区治理体系存在的缺陷,并从政府、平台衔接、社区、居民四个层面针对社区韧性软实力提出策略,以期增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对未来社区基层自治的发展和社区韧性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积极参考.

    作者:

    张建;王爽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8. 多方协作的社区治理体系研究——新加坡模式启示

    摘要: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市民生活、游憩的主要空间,良好的社区治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知.新加坡作为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在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首先总结了新加坡社区建设更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社区更新做出积极思考:中国未来要进一步完善法规的细致度与执行度,在政府支持与监督下,鼓励基层组织有效的协调管理;吸引社会资本的多方参与;呼吁公众参与,促进社区自我管理.以社区能源循环可持续利用为目的,更新社区中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加强立体绿化、绿色能源、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的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健康和谐的人文社区.

    作者:

    杨昌宇;姚子刚;方田红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9. 多样性视角下上海多伦路历史街区更新困境

    摘要: 从简·雅各布斯提出的街区多样性视角出发,分别从街区功能混合、街坊与道路尺度、建筑多样化、街区人流量四个方面对上海多伦路历史街区物质空间现状进行调研与详细分析,得出多伦路街区在前三方面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地,但基本能够满足街区多样性需求.然而,在反映街区多样性最重要的人流量指标方面,游客旅游与居民生活的对立却造成了街区人流少、总体活力度低,难以达成政府期望定位的困境:在主街上,旅客流量完全无法与同期开发的新天地、田子坊等相比且与当地居民存在严重的行为互扰和活力隔离,无法产生区域连带发展效应,因而会造成活力度缺失的恶性循环;街区西南部原居民虽然在日常起居中贡献着市井生活独特的活力,但这种活力由于地处濒临拆迁的环境较差地块,是不可持续的,并且与政府对多伦路街区的"高端雅文化"定位相悖.接着分析街区活力度不足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一期改造中政府主导的改造方式和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最后结合现状梳理优劣势,总结国外经验,依旧从街区多样性视角的四个方面试图对未来多伦路街区再开发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作者:

    周云洁;汪舒

    提交时间:2021-09-25

  • 860. 多源数据支持下城市滨水区活力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茅洲河为例

    摘要: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天然景观,吸引人群驻留并产生游憩活动,是展现城市活力度与城市特征的重要窗口,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基于人本思想优化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深圳茅洲河滨水区进行活力测度,首先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对滨水区活力度的进行定量测度,分析茅洲河滨水区活力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其次,建立滨水区活力影响机制,分析2种类型共计15种影响因子对茅洲河亲水单元活力度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内部与整体特征中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子.以亲水单元为研究单元,单元活力度为因变量,在SPSS软件中分别对内部特征和整体特征中的各类影响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内部特征中公共服务设施密度对茅洲河亲水单元活力度存在显著性的促进作用;整体特征中慢行道密度、公共服务设施、慢行道路可达性、周边商业设施、周边常住人口密度等对茅洲河亲水单元活力度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此外部分理论能积极提升城市活力的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并不明显.因此,在滨水区空间规划和设计实践中除了积极提升显著性较高影响因子的建设,还应适当关注不显著性影响因子的激活,来综合提升滨水区活力.

    作者:

    崔秦毓;黄依婷;刘畅;范雅婷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