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901. 广州、深圳都市圈范围测度与形成机制差异
摘要: 都市圈逐渐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和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以广州和深圳为研究对象,回归都市圈的通勤联系本义,以通勤数据为主、多元数据为辅,通过"核心区识别-外围地区识别-叠合分析"的技术路线,测度出广深都市圈的实体地域边界.测度结果发现广州都市圈的实体地域范围在35~55km之间,深圳都市圈的实体地域范围在35~40km之间.广州在自然格局基础上比深圳都市圈更具拓展性,而深圳在扩展动力上比广州稍强,广佛的行政架…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02. 广州鳌头镇土地整治空间组织与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 乡村振兴成为国家乡村重要战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要超越解决耕"占补平衡"的农业功能,解决山水林田湖草多要素综合整治.本研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为案例,提出集中整治区概念,探讨大都市远郊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空间组织模式和集中整治区发展动力模式机制.本研究提出战略地区城市更新驱动、城郊功能拓展驱动、特色小镇驱动和农用地复垦驱动四种动力模式,分析其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等整治重点和路径…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03. 广州城市更新"混合改造"模式探索——以越秀区南洋电器厂及周边旧城更新项目为例
摘要: 为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进度,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越秀区政府选定南洋电器厂及周边旧城片区作为试点项目研究旧城连片更新,将广州现有的两种更新改造模式,即"全面改造"与"微改造"相结合,将国有旧厂用地与周边旧城用地相结合,以破解旧城改造难、盘活难的问题,意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旧城连片改造经验.经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实践和研究,并借鉴上海等其他城市经验,广州提出了本地更新改造的新模式:"…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04.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县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域全要素"统一空间规划管控与传导体系,研究分析目前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的不足,以及在理念和技术上的转型要求,建议打破行政区域,强化城乡统筹,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提出以人为本理念下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全域覆盖和均衡化异化并重的设施布局策略,并结合泰兴市国土空间规划项目,提出了"中心城区-乡镇-乡村"三级生活圈配置公共服务体系,并对中心城区、乡镇、乡村三级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分析过程、核心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
提交时间:2021-09-25
905. 广州城市更新的政策演进特征与创新探讨
摘要: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被普遍认为是盘活中国城市存量土地发展的重要途径,广州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以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本文从城市更新内涵解读着手,总结40年来(1978-2018年)广州城市更新政策不同时期演进历程中的主要特征及剖析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聚焦近年(2019-2020年)城市更新政策上的探索并从部门衔接政策、激励方式、操作规程等方面反思施行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往往是下一阶段城市更新特征的表…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06. 广州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楼企矛盾"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广州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是广州市黄埔区的老工业区,原进驻的一些企业产业层次和环保水平相对较低,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原有工业项目和新增居住项目产生了"楼企矛盾".文章针对土地使用与产业提升、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两大方面,从优化功能布局、落实规划控制、制订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永和经济区的"楼企矛盾"整体规划应对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907. 广州市洛溪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空间融合研究
摘要: 城市化是一个曲折反复的渐进过程,而非一次突然的转变,简单的一次性迁徙(桑德斯).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中国正处于人口迁移浪潮之中,流动人口的聚集地从边缘化空间逐渐发展至城市中心区,"流动但不定居,定居但不融合",呈现较低的融合状态,但流动的多数最终目的是实现市民化,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扎根生芽,但这一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空间隔离和融合.依据实地调研,以洛溪岛西部地区的重点空间与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参与式田野调研,从中得到…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08. 广州科技创新企业选址的空间逻辑分析与思考
摘要: 科技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塑造城市空间格局的第一动力.本文以广州科技创新企业的视角,利用企业数据、总部分支机构联系度、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园区规划等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梳理广州科技创新企业的空间布局逻辑.基于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和创新支撑条件对广州产业园区开展评价,构建理想化创新园区模式,差异化引导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型创新企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构建广州北部以"产"为核心、中部以"学"为核心、南部以"研"为核心的创新空间布局.
提交时间:2021-09-25
909. 广州老旧社区居民室外休闲活动设计要素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高密度城市广州的夏季为例,选取广州历史城区内6个老旧住区为研究样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夏季老旧社区样地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休闲活动情况和社区环境的满意度情况,通过SF-12健康量表调查了社区室外居民的身心健康情况.对居民健康情况与居民休闲活动,以及居民休闲活动时长与社区公共空间满意度进行关联性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共线性检验与多元回归求取活动类型的加重权数、社区公共空间设计要素的自重权数.以休闲活动时长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0. 广州市城市体检指标评价方法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 自2019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逐步推行城市体检工作,构建指标对城市发展状况展开评价,诊断并治理"城市病",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巨系统,如何科学分析并评价指标结果,是城市体检结论"能用"、"好用"的重要保障.本文梳理城市体检工作背景和内涵,以指标评价方法为切入点,分析相关城市指标评价方法和内在逻辑,提出建立"3D六维"指标评价方法.具体将指标划分为基期型、适宜型、达标型三种类型,结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1. 广州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与规划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 在联合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引导下,全球共有45个国家约3000多个城市和地区已获得或正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城市获得国际认证.本文在解析联合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内涵与路径、国际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广州现状,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愿景,以规划体系构建为切入点,以空间供给与营造为抓手,着重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四级四类两型"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体系,形成"城市-城区-街道(镇)-居(村)委"四级空间网络…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2. 广州市国土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及优化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集聚,特大城市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深刻改变了地表土地利用/覆被状况,进而对国土空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景观尺度入手,选取六种景观类型刻画1990-2015年间广州市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广州市生态空间占据主要类型,规模和连片情况最佳,占比一直超过45%,构成了城市良好的生态基底;农业空间占比由1990年的40.4%持续减少到2015年的35.6%,面积损失整体最大接近5%并散布在全市范围,反映了超大城…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3.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现状及规划建议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已迈入存量更新年代.广州目前处于城市更新建设高峰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由拆建带来的建筑废弃物数量不断增长.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本文结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源头减量、区域平衡、建立信息化渠道等规划策略,为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914. 广州市郊野单元分类评价划示和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提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要求,本文基于广州市乡村地区自然地貌和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现实情况,在广州市探索编制郊野单元规划的背景下,研究郊野单元边界划示方法,具体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Arcgis、SPSS软件,通过提取广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外828条行政村现状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数据对各村进行量化评价,划分村庄类型,综合乡镇边界、单元适宜规模、地形地貌、交通体系、村庄体系、文化和治理等因…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5. 广州市近代城市改造研究(1918—2015年)及对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启示
摘要: 经过中国三十多年城市快速扩张阶段,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和城市品质方面留下了大量的欠账,这也引发了社会激烈的讨论和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城市更新方式也提倡由粗鲁的"大拆大建"全面改造模式转为精细化的"有机更新"等方式.十八大以来,旧城改造成为提升老城区活力的重要措施,十四五后,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核心任务.本文以广州的城市改造为例,研究其1918-2015年城市改造的历史特征,分析总结广州…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6. 轨道交通影响下北京市边缘区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 城市边缘区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建设,加速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本文从市域、边缘区以及市郊线沿线区域多尺度视角,运用人口密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重心模型、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及偏移份额模型,对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显示:轨道交通带动了人口在单核心、圈层递减的基础上向边缘区的逐步转移,边缘区的人口分布聚类性更加明显;市郊线沿线区域人口分布更加均衡和分散;对沿线人口的增速与沿线开发的成熟度及用地类型相关,可…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7. 广州市景观生态功能时空演变评估
摘要: 城市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条件集聚,同时也深刻改变着地表过程,引发一系列诸如植被减少、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本研究基于综合指标法,选取植被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与提供和栖息地提供等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景观功能脆弱度指标体系;选择剧烈城市化的典型大都市地区广州市作为案例研究区,以景观功能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90-2015年间广州市景观功能脆弱度时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8. 广州市众创办公空间的布局特征与机制研究
摘要: 在创客浪潮兴起之下,中国的大城市涌现出一批开放共享的众创办公空间.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多元数据,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研究众创办公空间的布局特征和机制.研究可得,众创办公空间相比于传统的办公空间,较偏向于分布在热门的商务中心和科教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众创办公空间趋向于与城市其他功能混合,其常结合传统的商务空间、社区空间、产业园区空间和文化科研空间进行布局.其中,结合传统商务办公空间布局的众创办公空间数量最多,趋向于分布在市中心热门商务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19. 广州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评价性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专业批发市场是广州"千年商都"的重要载体,但在中心城区的过度集聚、低效用地也带来了诸多城市病及空间效益损失,广州亟需推进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有序疏解,评价指标体系是精准施策的重要工具.基于广州市2000年以来的批发市场政策梳理和规划治理导向,初步构建广州专业批发市场事实性监测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度分析,筛选出产业竞争力、产出效率、业态水平、合规合法性、配套设施完善度、空间分布合理性6个方面16项指标构成评价性监测指标体…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20. 规划第三方技术审查工作机制探索——以佛山市为例
摘要: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的分离成为规划部门审批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20年自然资源部正式发文提出"推动开展第三方独立技术审查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第三方技术审查的地位.但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尚未有相关实践经验,已有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从第三方技术审查视角出发总结其工作机制,对指导当下各城市推进落实自然资源部工作要求的直接借鉴意义不大.而佛山市作为国内较早建立第三方技术审查制度的城市,自2015年以来已连…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