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981. 广州市城市体检指标评价方法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 自2019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逐步推行城市体检工作,构建指标对城市发展状况展开评价,诊断并治理"城市病",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巨系统,如何科学分析并评价指标结果,是城市体检结论"能用"、"好用"的重要保障.本文梳理城市体检工作背景和内涵,以指标评价方法为切入点,分析相关城市指标评价方法和内在逻辑,提出建立"3D六维"指标评价方法.具体将指标划分为基期型、适宜型、达标型三种类型,结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国际标准、标杆城市指标、城市发展目标、历史数据、社会满意度调查六个维度设定指标评价标准,并以广州市城市体检工作实践为基础,就如何判断城市问题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完善进行思考与展望,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982.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现状及规划建议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已迈入存量更新年代.广州目前处于城市更新建设高峰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由拆建带来的建筑废弃物数量不断增长.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本文结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源头减量、区域平衡、建立信息化渠道等规划策略,为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983. 广州市景观生态功能时空演变评估
摘要: 城市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条件集聚,同时也深刻改变着地表过程,引发一系列诸如植被减少、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本研究基于综合指标法,选取植被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与提供和栖息地提供等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景观功能脆弱度指标体系;选择剧烈城市化的典型大都市地区广州市作为案例研究区,以景观功能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90-2015年间广州市景观功能脆弱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观功能脆弱度空间分布整体上以极高脆弱度区为主,占比超过60%后期增至近80%;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冷热点区域特征;时序上表现为脆弱度逐渐上升,景观功能受损趋势明显.
提交时间:2021-09-25
984. 广州市洛溪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空间融合研究
摘要: 城市化是一个曲折反复的渐进过程,而非一次突然的转变,简单的一次性迁徙(桑德斯).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中国正处于人口迁移浪潮之中,流动人口的聚集地从边缘化空间逐渐发展至城市中心区,"流动但不定居,定居但不融合",呈现较低的融合状态,但流动的多数最终目的是实现市民化,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扎根生芽,但这一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空间隔离和融合.依据实地调研,以洛溪岛西部地区的重点空间与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参与式田野调研,从中得到观察数据,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探究不同空间上所产生的空间融合,总结空间特征,梳理打破隔离促进融合的空间元素.
提交时间:2021-09-25
985. 广州市近代城市改造研究(1918—2015年)及对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启示
摘要: 经过中国三十多年城市快速扩张阶段,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和城市品质方面留下了大量的欠账,这也引发了社会激烈的讨论和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城市更新方式也提倡由粗鲁的"大拆大建"全面改造模式转为精细化的"有机更新"等方式.十八大以来,旧城改造成为提升老城区活力的重要措施,十四五后,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核心任务.本文以广州的城市改造为例,研究其1918-2015年城市改造的历史特征,分析总结广州城市改造各个时间阶段的改造特征和改造模式,为全国未来的城市更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986. 广州市郊野单元分类评价划示和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提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要求,本文基于广州市乡村地区自然地貌和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现实情况,在广州市探索编制郊野单元规划的背景下,研究郊野单元边界划示方法,具体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Arcgis、SPSS软件,通过提取广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外828条行政村现状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数据对各村进行量化评价,划分村庄类型,综合乡镇边界、单元适宜规模、地形地貌、交通体系、村庄体系、文化和治理等因素进行归并,共划示116个郊野单元,其中生态保育单元42个、农业生产单元64个、城乡统筹单元10个,单元面积10-70平方公里.最后结合单元内用地构成特征和国家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导向,提出各类单元差异化规划管控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987. 广州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楼企矛盾"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广州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是广州市黄埔区的老工业区,原进驻的一些企业产业层次和环保水平相对较低,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原有工业项目和新增居住项目产生了"楼企矛盾".文章针对土地使用与产业提升、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两大方面,从优化功能布局、落实规划控制、制订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永和经济区的"楼企矛盾"整体规划应对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988. 广州、深圳都市圈范围测度与形成机制差异
摘要: 都市圈逐渐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和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以广州和深圳为研究对象,回归都市圈的通勤联系本义,以通勤数据为主、多元数据为辅,通过"核心区识别-外围地区识别-叠合分析"的技术路线,测度出广深都市圈的实体地域边界.测度结果发现广州都市圈的实体地域范围在35~55km之间,深圳都市圈的实体地域范围在35~40km之间.广州在自然格局基础上比深圳都市圈更具拓展性,而深圳在扩展动力上比广州稍强,广佛的行政架构与深莞相比对于跨城通勤者更具吸引力,综合因素导致深圳现状的都市圈范围略小于广州.广深两大都市圈在自然资源、扩展动力和行政制度不尽相同,规划者应充分理解其差异性,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空间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989. 广州科技创新企业选址的空间逻辑分析与思考
摘要: 科技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塑造城市空间格局的第一动力.本文以广州科技创新企业的视角,利用企业数据、总部分支机构联系度、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园区规划等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梳理广州科技创新企业的空间布局逻辑.基于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和创新支撑条件对广州产业园区开展评价,构建理想化创新园区模式,差异化引导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型创新企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构建广州北部以"产"为核心、中部以"学"为核心、南部以"研"为核心的创新空间布局.
提交时间:2021-09-25
990. 广州老旧社区居民室外休闲活动设计要素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高密度城市广州的夏季为例,选取广州历史城区内6个老旧住区为研究样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夏季老旧社区样地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休闲活动情况和社区环境的满意度情况,通过SF-12健康量表调查了社区室外居民的身心健康情况.对居民健康情况与居民休闲活动,以及居民休闲活动时长与社区公共空间满意度进行关联性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共线性检验与多元回归求取活动类型的加重权数、社区公共空间设计要素的自重权数.以休闲活动时长为中介进行集成运算,得出了与休闲活动关联性显著的公共空间设计要素权重.研究结果支持了中、高代谢的社交型活动对居民健康的支持作用,并发现样地社区公共空间的卫生情况、气候舒适性与居民休闲活动和公共健康关联系最为密切,而综合性硬质广场的平整度、排水性能等也是影响居民室外休闲活动的重要设计要素.本研究分析了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的休闲活动及其公共健康影响,有助于以广州为代表的亚热带高密度城市历史城区社区更新工作的开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991. 广州鳌头镇土地整治空间组织与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 乡村振兴成为国家乡村重要战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要超越解决耕"占补平衡"的农业功能,解决山水林田湖草多要素综合整治.本研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为案例,提出集中整治区概念,探讨大都市远郊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空间组织模式和集中整治区发展动力模式机制.本研究提出战略地区城市更新驱动、城郊功能拓展驱动、特色小镇驱动和农用地复垦驱动四种动力模式,分析其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等整治重点和路径.战略地区城镇更新型特和农用地整治驱动型,通过村庄优势资源整合,识别并提升主导发展要素,促进乡村主导发展要素激活.城郊功能驱动型通过制定全域整治规划,解决乡村发展的短板问题,提升辅助要素发展水平,特色小镇型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完善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促进乡村发展要素全面耦合.通过专项协同的"土地整治+"实施传导路径,打通阻碍城乡各要素有序流动的壁垒,形成多方集聚的"土地整治+"生态圈,实现规划传导和目标分解,为大都市远郊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经验.
提交时间:2021-09-25
992. 广西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历史文化空间识别探索
摘要: 分级分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深刻影响不同层级、不同内涵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历史文化遗产所在空间作为与生产、生活、生态广泛叠合的一类空间资源,如何把握空间特征、整合空间资源、提升空间利用,是国土空间文化专项工作的重要探索方向.广西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色彩,作为较早开始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省份,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根据广西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专题工作的相关实践,着重阐述了广西重要历史文化空间的识别思路,包括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综合研究、不同类型历史文化遗产特征化分析、历史文化遗产空间聚集特征、重要历史文化空间识别、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构建等内容,致力于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通过空间梳理与整合,推动广西全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利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993. 应对新冠疫情的公共卫生防疫设施体系研究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经济发展安全,本次新冠疫情就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以全球应对新冠肺炎为例,聚焦公共卫生防疫设施体系建设,充分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和先进国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卫生防疫设施体系经验做法,归纳总结不同城市个国家在日常状态下和紧急状态下的公共卫生防疫设施体系组成和特点,及兼顾两种状态下的公共卫生防疫设施体系的构建特征平战结合、健康韧性,进而提出构建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卫生防疫设施体系建议,促进城市提供更具韧性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营造更有安全感、幸福感的生活环境.
提交时间:2021-09-25
994. 应对火灾的城市适灾韧性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 火灾作为城市的常见灾害之一,具有较为复杂的成因和影响因素,通过城市适灾韧性评价识别低韧性地区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策略,是增强适灾韧性和从根源减少火灾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文献研究及数据资料遴选影响城市火灾韧性的空间环境要素,通过GIS平台将提取的火灾韧性影响要素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使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和因子排序,建立应对火灾的城市适灾韧性评价体系,按照相应权重将不同韧性因子在空间环境地图上进行叠加,生成天津市中心城区应对火灾的适灾韧性分布图,进而从增强具有韧性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韧性的防火避难系统、优化具有韧性的非工程防灾系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城市适灾韧性策略,为适灾韧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提交时间:2021-09-25
995. 应对空气污染扰动的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应对国家建设韧性城市的战略需求,从城市空间规划角度研究城市既有城区空气污染扰动的形成原因与作用机制,探索空气污染扰动与空间环境的耦合机理,通过因子模拟与主观评价验证不同生态韧性影响因子的正负效应与关联程度.提炼空气污染扰动下的既有城区生态韧性影响因子,建立应对空气污染扰动的既有城区生态韧性量化评价体系,提出具有实效性的韧性优化策略,为既有城区的生态改造和韧性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提交时间:2021-09-25
996.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公共健康单元"体系建构研究——以新冠肺炎下的南京市为例
摘要: 在后疫情时代,重塑城市公共健康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突发灾害类型、提升城市防灾能力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收集整理了一系列网上公开数据,梳理南京市的新冠疫情的发展、变化及其采取的防疫措施,并通过分析疫情期间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情况,反思当下公共健康体系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下,本文阐述了"公共健康单元"的基本概念,提出构建"城市-地区-社区"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协同管理的"公共健康单元"体系.在城市层面宏观掌控,负责公共资源调配和生活物资供给;地区层面的关注重点在灾害风险监测和人员流动控制;社区是最基本的人群活动冻结单元,需要满足最小生命支持单元自我隔离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详细讨论了社区这一最小的空间组织单元的空间营建策略,包括针对日常健康的生命支持系统规划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进而提升单元独立防御灾害并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提交时间:2021-09-25
997.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体系构建
摘要: 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疫情,充分暴露了中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不足,同时也凸显出社区作为城市治理基本单元的重要作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评估是识别与提升社区防灾能力的关键.首先,本文从社区韧性的概念内涵出发,回顾并梳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韧性评估、社区生活圈建设的相关研究,以此形成了社区韧性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兼顾日常生活和疫情突发的多情景,关注社区自身与社区生活圈的多维度,考虑儿童、成年人和老人的多对象,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依据和定量方法;最后,本文构建了涵盖支撑韧性、经济韧性、设施韧性、组织韧性、空间韧性5个层面、12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以期能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韧性的识别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998. 应对雨洪风险的浅丘型城市韧性水系统构建——以泸州市柏木溪区域为例
摘要: 过去几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筑起以快排与硬质为两大特征的雨洪快排网络,直接导致了雨季河流发生洪灾、径流污染、生态基流不足等城市生态风险.浅丘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具脆弱和敏感性,川东南浅丘型城市降雨量大且集中,暴雨时有发生,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使雨洪灾害高发,亟需构建城市的韧性水系统来应对传统城市雨水管理所造成的弊端.本文以典型的浅丘城市泸州市江阳区柏木溪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粗放式的城市建设对柏木溪区域造成的生态影响,借鉴国际先进的雨洪管理经验,以"全收集、再利用"为理念,基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的思路,通过科学计算整个流域及各控制单元径流控制量、污染消减量、雨水回用率,并以径流控制量为基础,构建了集水区层面收集雨水、雨水廊道层面净化雨水、介循环模式利用雨水的柏木溪区域韧性水系统,以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提交时间:2021-09-25
999. 建设大尺度生态空间的规划实施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摘要: 推动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既是落实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有力举措,也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热切回应.为深入贯彻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赋予朝阳区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本研究基于朝阳区生态资源禀赋和现状问题,提出发展原则和主攻方向,着眼对生态要素的通盘设计,系统谋划建设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对标总规和分区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2035年内的重点项目.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0. 弹性空间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实践探究
摘要: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土资源集约高效的发展,中国成立了自然资源部,并对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与构成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形成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新的规划编制体系中,更加注重不同层次、类型规划的落地性和统一性,面对社会未来高质量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弹性空间"将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研究热点.本次研究针对弹性空间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探究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不同层次和类型中,弹性空间的应用以及带来的积极影响.将具体措施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中落实,可以更好地促进规划的落地实施,有助于协调未来的发展,使规划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对城市的管理提供便利.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