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001. 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的空间实践策略——荷兰实践经验的启示借鉴
摘要: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城市发展新阶段,是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期.在此进程中循环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循环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与空间地域紧密相连,明确循环经济的空间落实及设计策略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荷兰作为一个原材料90%依靠进口的资源匮乏型国家,长期关注循环经济议题,相关体系构建已较为成熟.首都阿姆斯特丹更是循环经济城市的先锋试验城市,近年来频繁推行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并指出了诸多具有实操性的空间策略.本文整理提炼了《循环的阿姆斯特丹》中有关落地实践及空间布局的内容,从建筑材料循环和有机废弃物循环两个角度切入分析其干预形式及空间格局.最后基于场所布局、社会环境、法律保障和顶层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中国本土实现循环经济的地域化模式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2. "微更新"理念下的开放式社区营造——以武汉六合社区为例
摘要: "微更新"理念在开放式社区的应用是存量时代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响应打开老旧"封闭住宅小区"政策的"试金石".本文以"微更新"理念,从关注群众需求和场所特性出发,首先提出"四板块"微更新策略:市场业态升级&多元品牌引入、道路功能提升&公共场所焕活、建筑立面整治&室内空间重塑、市政设施改造&环境品质提升,然后构建"三步走"实施保障体系:搭建政府统筹平台、提升公共参与意识、招募社区规划师,针对武汉典型的开放式社区"六合社区"进行更新实践,试图探索一个示范性的老旧街区更新模式,为其他类似社区更新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3. 微更新视角下的城市建成区功能修补路径探索——以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为例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建成区规划实施率高、空间资源紧张的特点,在总结各地城市更新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微更新"模式的理论框架,探讨通过建立"微资源"台账、建设社区"微议事"制度和推动"微基建"落地的实施路径进行建成区功能修补.以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为例,总结回天地区在微更新方面的规划经验,希望能够为国内型社区微更新治理提供北京样本,贡献北京智慧.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4. 德江"炸龙"狂欢节庆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
摘要: 本文以德江土家"炸龙"狂欢节庆为研究对象,作者基于十多年亲身体验以及对德江城市规划与发展历程的认识,系统地探究了狂欢节庆与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治理之间的关系.在"全民性"、"仪式性"及"危险性"等活动特征的作用机制下,狂欢节庆对德江城市空间形成、发展以及空间治理具有显著的影响,是德江城市空间中最具特色的构成要素,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文章从城市空间结构引导、空间治理及城市风貌塑造三个角度,探索当代狂欢节庆在城市空间中的传承和发展对策,期望完善"炸龙"狂欢节庆与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治理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德江城市狂欢节庆健康安全的发展,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5. 性别视角下的街道夜间空间感知特征研究——以HF市HCB路和HEB路为例
摘要: 不同个体在同一空间环境中会产生认知上的差异,注重差异性是当前城市设计与空间感知的研究重点,传统空间感知研究多以视觉体验和问卷访谈的方式,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对客观方法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方式,借助可穿戴设备,以HF市两条城市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男性、女性被试各四人,收集其在夜间漫游产生的皮肤电信号数据,结合GPS定位数据绘制情绪唤醒热点地图,分析性别差异视角下的街道夜间空间感知特征.结果表明:女性在夜间漫游的情绪唤醒波动相比男性较明显;面对同一环境特征影响,女性比男性表现得更为敏感和不安;男性在夜间活动中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女性更加关注在空间中的活动体验.由此,提出性别视角下的包容性夜间街道空间提升建议,提高城市街道适宜性.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6. 总体城市设计的管控与实施机制研究——以太原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为例
摘要: 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一直是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方法的关键难题.本文以太原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为例,探讨总体城市设计管控与实施机制的总体思路、技术方法、实现路径以及规划配套和机制保障,确保总体城市设计从目标策略到建设实施的传达通道通畅,为其可以顺利地衔接法定规划、指导下层次各项规划编制、转译为规划管理操作手段、引领城市建设良性发展提供保障.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宜秉持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三个原则,并从实施体系、实施路径、实施配套三个方面进行落实.针对不同层次规划设计的特点,将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进行分解,转译为易于被不同层次规划设计吸纳的管控语汇,寻求被不同层次的规划与设计"认领与吸纳".以"工具箱"的方式,建立管控要素库,指导后续城市规划、设计的编制.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7. 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与空间载体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摘要: 全球化导致企业的研发或者销售与生产制造环节在空间上分离,形成的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新经济形态称为总部经济.本文基于总部经济的概念及其演进规律,以杭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为例,通过企业空间分布与注册资本数据,识别出在空间形态上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并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分析杭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空间载体的变化,以期从规划引导视角为杭州市内不同功能特征的总部经济集聚区提供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8. 恒北村潜在游客画像分析及旅游辅助策划
摘要: 在乡村旅游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目的地定位不精准、产品同质化、配套不合理的问题时常出现,然而传统问卷方法获取客群信息耗时耗力,且容易产生偏差.本文以恒北村为例,探讨采用游客画像的旅游辅助策划方法,从三个维度进行游客特征刻画.结果表明恒北村潜在游客:主要来源地为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以女性居多;在娱乐、酒店方面具有较强消费能力;餐饮方面则更偏向于具有中式传统特色的小吃快餐.本文以游客画像特征为辅助,以游客来源地、到访季节等特征辅助主题定位及节庆策划、以游客娱乐偏好特征辅助游乐主题策划、以游客购物偏好及消费特征辅助旅游设施策划,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1009. 情景规划下的多元主体城市更新决策方法探索——以清水河片区城市更新为例
摘要: 深圳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实践已逾十年,形成了独特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更新模式.这一模式下,城市更新中多元主体的利益博弈导致规划决策环境高度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相比基于线性预测的传统蓝图式规划,基于未来研究的情景规划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复杂和不确定环境.本文将情景规划方法应用于深圳清水河片区城市更新实例,通过情景规划的五个步骤,即确定情景象限、确定情景变量、分析情景变量、情景生成以及情景转化,分析清水河城市更新中三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对空间规划方案产生的影响,生成市政府、区政府和市场主体、权利主体分别主导更新方向的三种情景;进而通过分析三种情景的共性与差异性,缩小规划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范围,最终提出基于弹性管控思想的规划决策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0. 感知可达性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城市宜人环境的建设要求提高和对居民出行需求的关注,感知可达性的有效度和重要性愈来愈得到重视.本文梳理了感知可达性对居民出行行为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发现研究内容主要从旅游目的地、社区设施和公园对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三个方面展开,并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总结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扩大感知可达性影响居民出行行为的研究范畴,完善研究理论体系.挖掘感知可达性作用于出行行为的机制.创新数据收集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影响因素选取解释力度和研究数据的精度等.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1. 慢城理念下的城市生活空间设计策略
摘要: 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城镇化及快节奏生活对个人及城市的健康发展都造成阻碍.城市的本质是生活,城市生活空间为市民的日常活动提供空间条件和设施保障.如何均衡城市发展的"快"与"慢",既发展现代城市、提高现代生活品质,又回归生活本真?国内外学者对此不断探寻.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围绕日常活动,联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城市生活空间划分为游憩空间、交通空间、社交空间、购物空间和文化空间,再基于慢城理念分别对其空间结构、环境优化、设施配置等进行设计,并对慢意识培养、慢生活行为做出对应的引导与管控,以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2. 慢行系统建设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基于长寿区慢行系统规划的思考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一座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与优良的人居环境息息相关,而慢行系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出行方式的载体,对提升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重庆主城近郊的长寿城区为例,通过基于人体感知体验的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并借鉴优秀案例,提出了符合地方实际与特点的规划实施策略,希望对类似的中小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做一些探索.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3. 成渝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合作初探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成渝地区(拓展到川渝地区)水资源禀赋、区域合作、统筹利用等情况,在深入探讨国家中远期水资源利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川渝地区水资源发展需求、综合潜力,并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诉求,提出成渝地区水资源发展与合作目标、策略,构建重点区域水资源支撑体系,旨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水资源科学配置及可持续利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4. 成渝城市群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的提出是成渝城市群面向未来新发展格局内循环需求下撬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契机.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空间的演变驱动机制及优化策略在城市群绿色发展愈发重要.将成渝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2000-2020年的生态用地演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市区为单元,通过探索性回归、OLS模型及GWR模型,对生态用地演化的影响因素组合、影响程度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化机制.研究表明:成渝城市群近20年生态类用地演变表现为逐年减少,减速跃迁,转化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导;由零星稀疏增减转为中心凹陷式锐减;两核及沿江生态空间缩减显著;GDP、人均GDP及其增速、三产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等值越大,同时旅游人数越大,生态用地转化量(减少量)越多;人均GDP、人口、三产比重、路网密度对生态用地转化量的解释存在空间异质性.基于此,从协调耕地保护、沿江开发、山区共保共治方面对成渝城市群未来生态保护提出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5. 成都乡村地区建设用地管控分区划定研究
摘要: 从"乡村振兴机动指标、点状供地到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国家一系列指导意见无不传递出一个信号:乡村地区建设用地是新时代城乡融合背景下生活生产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承载空间.如何因地制宜对乡村建设用地实施管控,是未来城市国土空间高效治理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成都作为大城市带大乡村的典型,亦是全国乡村振兴前沿城市之一,针对其建设用地低效、资源安全和乡村景观文化特质受到冲击等问题,及其乡村地区建设活动的空间分异显著的特征,创新探索了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区建设用地分区管控的管控思路.本文聚焦乡村地区城乡建设用地,以成都为例,深入探讨了乡村地区建设用地管控分区的内在逻辑、分区思路及技术方法,以期为全国其他大城市乡村地区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6. 成都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探索
摘要: 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撑成都全面提升公园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立足成都公园城市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围绕三大转变,聚焦安全底线、规模结构、空间协同、城市竞争力、城市品质、实施政策6大维度,形成由基本指标、推荐指标和特色指标构成的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体检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7.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管控历程及展望
摘要: 城市空间形态是影响城市品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管控对象.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管控经历从控规覆盖到建立密度分区,再到空间形态品质提升三个阶段演变,基本解决了城市规模扩张到存量更新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但也表现出了刚性指标过于单一,弹性指标难以落实的两难困境.本文在分析演变历程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对成都城市形态管控从建立凸显公园城市多元价值的空间形态分区,完善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形态控制准则和形成"控规+城市设计"双轨并行的管控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8. 成都市产业社区特征与空间营造方法初探
摘要: 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市在经济组织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上的重大变革,产业社区作为产业功能区的基本单元,是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高度复合的空间载体,建设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社区,是重构"人、城、产"逻辑、破解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是成都推进产业功能区发展的创新举措.产业社区相较于其他社区,在服务对象、功能形态、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文章通过对产业社区定义、特征、分类、规模的研究,完善了成都市产业空间体系及其理论,基于对人和企业的需求分析,初步建构了公园城市背景下产业社区空间营造的方法,丰富了公园城市理论体系及内涵.
提交时间:2021-09-25
1019. 成都市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
摘要: 成都正围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各项规划实践.为更好地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让工业遗址焕发新的活力,助推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成都20世纪中期留存的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梳理了工业遗产的概念、价值及各类改造模式,通过研究成都市相关案例的改造实践,对改造特征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相关规划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020. 成都市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基于成都市POI数据
摘要: 从2015年成都市首次提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到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实施,成都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圈的使用需求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研究,评价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为中心城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POI设施点数据,对居民不同尺度的生活圈需求与公共设施完善度进行空间叠加,通过两种指标的匹配度分析现状特征,以及对供需指标不匹配的区域分析其形成原因,对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和改进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