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921. 宝墩文化与屈家岭文化时期城邑选址比较研究
摘要: 宝墩文化时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作为长江上游、中游城邑起始阶段,其城邑的诞生和发展既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和筑城技术,又表达各自独特的营城智慧.本文运用历史地图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先秦城邑发展,对宝墩文化时期与屈家岭文化时期城邑选址活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城邑形制与规模、城垣与城门、轴线及中心区等方面进行论述.对比发现,两个文化时期的城邑选址与分布遵循一定的地理环境;形制与规模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城垣与城壕蕴含一定的现实需求;轴线空间与城邑中心表现一定的地域特征.宝墩文化时期城邑选址对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筑城技术有所吸收和传承,但因筑城技术的成熟及融入自身文化特色而更趋于规范和创新.
提交时间:2021-09-25
922. 实施导向下的县城更新型城市设计探索——以枝江滨江地区为例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支撑,从引导型城市设计走向实施是重要趋势,尤其城镇化重要载体的县城更需要加强对于实施导向下的设计探索;过去一段时期,受规章制度、技术约束和实施效能等方面的影响,县城更新型城市设计探索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重设计而轻更新、重全面而少侧重、重成果而轻实施.基于此,本文以枝江老城滨江地区为例,提出实施导向下的县城更新型城市设计探索.坚持问题导向、更新导向与实施导向的设计思路,围绕总体层面与重点地区层面进行设计与引导.重点探索了从概念性设计走向实施性设计的范式转变,包括用更新理念做设计,探索存量挖潜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围绕存量地区开展有限设计;以亮点彰显为重点,围绕"江、湖、街、厂、居"五大特色要素,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深度设计;以管控实施为抓手,通过"导则+通则"双管控方式,加强整体设计的分解、实施、落地与管控引导.
提交时间:2021-09-25
923. 实施管理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困境与反思——以广州为例
摘要: 广州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城保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长期探索中积累很多经验,名城保护体系逐步完善,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本文回顾广州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历程,结合历史文化保护要素分布和各部门大规模访谈调研中反映的问题,从实施管理角度探讨广州名城保护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关思考,期望对推动名城保护精细化实施管理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广州各行政区在历史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呈现圈层特征:老城区问题主要集中在产权掣肘,老城外围难于精准把握保护与发展平衡尺度,城市外圈层传统村落保护难操作;名城保护不同工作环节存在不同的困难:保护前期面临产权复杂难题,保护活化利用需多部门对接,保护后期缺乏奖惩措施或具体指引.
提交时间:2021-09-25
924. 实用导向的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编制探究
摘要: 国家历史性机遇之下,南沙城市空间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五立面这一体现城市空间资源公共性、生态性议题得到重视.项目研究从南沙建成区现状风貌、管控依据出发,结合南沙行政改革动态、管控职能分布况,采用城市设计视角,提出对象、方面、地段、时间4个部分的"有限目标"研究思路,梳理、建立南沙第五立面风貌管控素材库,填补技术积累空缺,将技术研究结合职能分布,分解转化为实用政策,形成面向实用的"有效突破"成果,并提出在动态多元博弈的高质量城市发展阶段,城市设计的综合性、实践性视角可更多应用于公共政策性质的形态管控指引编制方面的展望.
提交时间:2021-09-25
925. 实用性理念下苏州城郊型乡村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分析苏州地区城郊型村庄的发展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实用性理念,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明确村庄定位,塑造良性城乡互动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精准引导产业转型发展;强化资源利用,显国土全要素资源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多方协作共建共治村庄.并以苏州市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8个试点村庄之一的吴江区红旗村为例,剖析村庄发展面临的瓶颈,提出相应的实用性发展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926. 实用性规划背景下综合类专项规划逻辑转型——以综合防灾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为例
摘要: 覆盖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相关专项规划实质性的支撑和协调作用提出了编制要求,所以从相关专项规划中剥离出更为复杂、系统的"综合领域专项规划"并对其实用性予以重视有非常强烈的必要性.作为典型的"综合领域专项规划",综合防灾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存在协调难、深度不一、实用性弱等问题.故文章以综合防灾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为例,通过理清综合类专项规划与其相关细分领域专项规划的关系,并提出解决现阶段问题的逻辑转型策略:从"过渡时期,联合编制"转向"机制改革,综合为一"的体制机制、从"1+N"转为"N+1"的编制体系和从"一个项目,一套成果"转向"一套成果,多方维新"的规划管理,以期更好的发挥综合类专项规划的实用价值.
提交时间:2021-09-25
927. 客家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模式探究——以广东河源市东源县为例
摘要: 客家宗祠建筑作为独具特色的广东地区文化符号,在坚持地方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针对历史建筑在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实际项目中探索应对措施.基于对客家传统建筑活化利用研究,从建筑空间利用和功能更新活化两个角度入手,对采用的城市设计方法经验进行总结.结合较为典型的南园古村、木京宗祠群等,构建一个案例矩阵.从建筑空间的保护程度和功能更新的商业化程度两个维度,系统性地梳理、综合地探索客家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模式.以便为学者在进行相似的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时,提供菜单式的活化利用规划策略与方法选择.
提交时间:2021-09-25
928. 容积率管控思维下多元利益平衡更新策略研究——以佛山市某村更新改造为例
摘要: 伴随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推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发展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城市中绿地空间匮乏、公共服务设施紧张、生活品质差等问题成为首要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理念引领下,结合城市更新对城市空间重塑的发展机遇,容积率管控成为解决存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途径.本论文以佛山市某村城市更新为例,以容积率为主要管控手段,探索"建筑面积—人口数量—公共空间"的联系关系,通过建立相应数学关系模型,寻找"政府—开发主体—村民"多元利益的平衡点,形成一种良性的政策机制,调节住宅、公服空间和公共设施等占比,提升存量时代城市中公共空间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交时间:2021-09-25
929. 宿迁市区粪便处理规划研究
摘要: 城市粪便主要来自公共厕所、小区、企事业单位、工厂等化粪池.城市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产生大量的粪便,不规范的粪便收运处理,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粪便的规范化收运、无害化处理是城市工程规划中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宿迁市区粪便集中处理规划研究》为例,研究了如何对粪便进行规范化收运,进行无害化处理.从处理模式、收运体系、处理体系和管理体系四个环节,构建了从源头产生、收运、处理到长效管理全过程的粪便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了对宿迁市区粪便收运处理工作的有效指导.《宿迁市区粪便集中处理规划研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粪便收运、处理的新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930. 对体育设施可达性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体育事业的发展普遍经历了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的转变,体育设施的建设重点也随之专向面向全民建设的体育设施.体育专项规划作为体育事业相关设施实体的空间落实,也面临着从以用地为口径到以用地、设施双口径并重的转变.北京市新版体育专项规划是北京市第一次全口径的体育专项规划,即涉及体育用地,也涉及体育设施.本文主要讨论了两点内容,在体育设施规划的背景下,利用体育设施数据进行可达性量化分析,作为对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的分析支撑的尝试;对当前城市体育设施使用的最现实问题,即中小学体育场地的开放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931. 对外开放通道下小城镇"站—城—园"发展模式初探——以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甘庄镇为例
摘要: 元江县在甘庄镇设置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联系的泛亚铁路中线上布局重要客货运站点—元江站,在此机遇下,甘庄镇面临着物流园区建设、城镇发展、铁路站点建设如何协调的问题.本文提出以"站、城、园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理念,在甘庄镇总体发展上强调产业、功能、交通、景观等的耦合发展;在站城协同发展上以站点为城镇枢纽综合体,介入城镇,形成站点客运—站前功能服务—集镇生活支撑的发展机制;在站园协同发展上,利用货运站点与物流园区的相互织补,促进站园发展;在城园协同上,通过产业布局和产业组织,加强城镇与园区联系,结合城镇自身农业特色提升园区竞争力.并对站、城、园三者的规划重点进行了总结.
提交时间:2021-09-25
932. 寻古匿迹,禅境相生——基于寒山子禅诗文化意境恢复的景区游线设计
摘要: 解读"诗僧"寒山子诗歌的佛理真意,寻古意,塑禅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模拟现场.以"四步选线法"为基础,利用场地的空间特征和资源特色,围绕"寻古匿迹,禅境相生"的规划主旨,组织天台山寒岩明岩景区立体游览路径,引导游客体验低山游瀑泉之趣,中山探古洞之险,高山览全景之撼.寻找寒山子诗词文化意境与环境的契合点,通过造景手法,强化寒山禅境对人的感染力.以期达到环境优化提升,诗词意境再现,心灵碰撞共鸣,三位一体的身心灵游赏体验.
提交时间:2021-09-25
933. 导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县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摘要: 城镇开发边界是中国实行"多规统一"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当前,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突破60%,城镇从无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与资源集约化更新;而融合城乡二元格局、缩小城乡建设水平差距,则是在县域这一层级城镇发展的理想导向.既往实践研究中,适宜县域发展实情的开发边界划定研究较少,盲目套用中大型城市划定思路的做法,不能满足于当下县域城镇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在国土空间开发的基本要求上、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探索适宜县域城镇的开发边界划定思路与策略;利用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从四个层面促进城乡空间一体化布局、加强城乡要素流动.通过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需求、深度挖掘县域的城镇开发边界如何突破其空间的表征性作用,从而引导更深层次的城乡格局建设.
提交时间:2021-09-25
934. 小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
摘要: 医疗卫生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新冠疫情为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分级医疗体系成为分级管控精准防控的核心措施,如何科学地评价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服务水平并进行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以小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街道-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展开分级评价,通过核密度分析、基于城市路网的缓冲区分析、OD成本矩阵分析、实地踏勘及问卷调查从"供、需"两个维度出发,总结该市医疗卫生设施具有层级结构建设重点均质化和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并借助GIS的最优路径分析法和位置分配模型对医疗卫生设施进行分级分区优化配置,为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小城市实现医疗卫生设施的全覆盖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提交时间:2021-09-25
935. 小城镇通风廊道研究——以洛阳市新安县为例
摘要: 城市通风廊道在缓解热岛效应、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是城乡规划领域的重要议题,全球范围内很多大城市先后开展了对通风廊道的规划研究和实践.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雾霾、热岛效应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属,小城镇的气候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中和"等绿色健康发展的理念背景下,小城镇的通风廊道规划也应引起重视.小城镇面临着气象基础数据不足、生态空间不连贯、街道空间狭窄、现状功能组团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在通风廊道规划的具体方法和标准方面与大城市应有所不同.本研究以洛阳市新安县为例,借鉴大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的流程框架,梳理出在风廊"识别、构建、管控"三个环节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于小城镇的通风廊道规划方案.在廊道识别方面,运用GIS手段,选取通风要素进行叠加分析,识别通风潜力较大区域;在廊道构建方面,采取顺应城市主导风向与利用生态冷源相结合的方法,分级、分类构建风道;在廊道管控方面,结合城市现状建设情况和相关规划,划定不同风廊的红线区和协调区范围,提出分区管控策略和指标,编制管理图则,并对通风廊道的实施提出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936.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内涵及评价
摘要: 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背景下,作为城乡要素流动的纽带,小城镇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具有较强的区域中心功能,其高质量发展在扩大内需、振兴乡村的同时,有利于稳定就业、推动就地城镇化.从投资建设、社会生活、人口就业、资源环境4个方面研究城镇发展内涵并构建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6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试点镇的社会生活发展水平普遍优于综合发展水平,人口就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综合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小城镇人口就业、资源环境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投资建设和人口就业发展水平与综合发展水平同步提升,资源环境成为城镇综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制约因素.最后,从要素投入、城镇功能、就业消费、绿色空间四个方面,对未来小城镇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937. 小学学区制及其对小学用地规划的影响探讨
摘要: 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为破解择校难题,近年来中国在试行小学学区制,即小学通过划定具有明确空间边界的学区来确定招生范围.但小学学区目前在划分的均衡性,学区职能界定等方面仍有较多不足.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小学的规划建设模式,推算适宜的小学学区规模,以及通过邻里单位思想与学区制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小学学区制的实质及其在基础教育设施的规划、管理和均等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938. 居住区生活圈配套服务设施供给水平聚类分析
摘要: 居住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可以反映出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土地混合利用的程度.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对于鼓励使用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例如步行)起着重要作用.以冀中南地区六个城市建成区为例,以可获得率和多样性指数两个指标评估居住区生活圈配套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居住区生活圈的两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各类别居住区在六个城市之间分布的差异,通过GIS可视化方法判别各类别居住区在各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配套设施供给水平聚类分析和空间分布的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缩小配套设施供给水平在各城市之间以及各城市内部差异的政策措施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939. 居住型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相府路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为例
摘要: 申报门槛较历史文化街区稍低的传统风貌区的出现是中国历史遗产保护工作转向精细化的重要体现,居住型传统风貌区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规划概念因其综合吸引力不足,保有大量现代风貌住宅等特点面临着一定的保护及发展难点.本文基于调研与实践成果,选取重庆市江津区相府路传统风貌区作为居住型传统风貌区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资源背景、现状问题及保护目标的梳理,针对居住型传统风貌区的问题与矛盾提出多渠道并行寻求替代动力、明确保护发展方向、界定适当的保护力度及尊重空间遗产层积四条保护思路,以及优先确保历史遗产安全、维持现代风貌居住建筑的存在、将保护改造工作与旧改政策相结合等六条具体策略,以此为相关类型的遗产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940. 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情境活态保护规划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昆明晋城古镇上、下西街为例,对其中生活情境展开活态保护规划研究.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央对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杜绝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的要求.城市中承载重要活态遗产的历史街区,是居民生活与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而居住型历史街区则是以居民及其日常活动为主体的历史街区,具有其特殊性.为避免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表去里的过度商业化、符号化以及舞台化现象的发生,研究中首先梳理了历史街区保护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历史街区活态保护的四个要点:风貌的原真性、沉淀的历史性、空间的文化性和生活的真实性.研究通过对昆明晋城古镇上、下西街的生活情境调研,整合街区内活态保护要素并将其情境化,针对存在问题形成了基于由实体情境、人文情境、活动情境构成的生活情境活态保护策略:通过物质优化,保证实体情境的原真性;挖掘并整合资源,提升人文情境的内涵与契合度;发挥原住民的主体作用,保证活动情境的真实性.以上策略有助于指导保护规划的编制,从而促进城市记忆与乡愁在居住型历史街区的延续.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