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061. 数据密集型(Data-intensive)城市研究——方法与探索

    摘要: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很多城市现象,包括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是受到多方面城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城市研究中尤为需要多元理性的思维能力.但在目前对城市的研究中,研究往往建立在小样本量经验性观察以及控制变量的单一要素分析基础上,无法对城市现象与规律做出全局的把握与阐释.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以机器学习算法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原有研究方法的局限,为科学研究带来了第四代"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本文旨在以传统归纳演绎方法论为参考,尝试结合城市多元数据采集和机器学习算法技术构建一套以"数据密集型"的城市研究框架,从而能够弥补小样本与人脑思维的不足.其中以开源大数据采集方法代替传统小样本信息收集;以非监督学习为主的技术补充人为抽象、归纳的思维过程,从而检测多维度变量间的关联关系;并以监督学习为主的技术补充人为推理、演绎的思维过程,确立并建立城市关联关系模型.该"数据密集型"城市研究方法将为数据与城市研究的广泛而深度结合提供指导性与普适性的研究框架与路径.

    作者:

    魏嘉彬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2. 数据驱动下的城市腹地探索式界定

    摘要: 城市腹地是提高城市整体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其理论自19世纪末提出以来,就成为多领域学者专家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传统城市腹地研究进行总结,从其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针对其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ArcGIS Pro为平台,在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广西省、贵州省、湖南省(后简称三省)交通路网数据、三省各市县统计数据的支持驱动下,应用"局部莫兰指数"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三江县2013—2017年不同产业腹地范围进行了划分、并构建区域产业竞合网络.划分过程包括:以三江县侗族自治县(后简称三江县)自身情况出发从历史资源、现状资源、上位规划三个角度划定腹地范围,代入多年各市县产业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局部莫兰指数细分产业腹地,同时结合三江县城市发展概况确定竞合对象,最终构建区域产业竞合网络.其方法不施加任何先验理论或假设,弥补了传统方法对其的依赖性、以及与空间联系的不足,划分过程中体现了数据与空间、经验与实验的有效结合,划分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区域完整性与均衡性.此方法与传统腹地划分方法属于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与思路,仅作为城市腹地划分方法的一种探索,可供研究人员进一步研判探讨.

    作者:

    陈星余;沈恩穗;胡晓艳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3. 整体到破碎:非典型性历史城区的形成与反思——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

    摘要: 过去四十年间,历史城区相关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各地历史城区仍然迅速演变为破碎化的非典型性历史城区.因此,对其内在机制的解析将有利于完善历史城区未来的保护体系.本文梳理了历史城区自形成之初的发展历程.在此背景下,试图归纳出改革开放至今历史城区消亡的阶段性特征与成因.其中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湖北黄冈市罗田县历史城区进行具体剖析.研究得出,非典型性历史城区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保护制度缺乏前瞻性、保护规划缺乏约束力和保护实施缺乏可行性.所以,未来保护制度的制定中,需要将城市发展趋势考虑在内.同时,规划中应将重要对象保护措施尽量具体化,并规定城区保护的主管部门.此外,应充分利用市场挖掘历史城区经济价值.进而,通过柔性机制激发政府和居民开展或参与历史城区保护的积极性.

    作者:

    王婷婷;赵守谅;陈婷婷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4. 整体性治理理念下的微更新统筹模式探索——以深圳罗湖区"绣花功夫"式有机更新统筹研究为例

    摘要: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当前存量发展转型趋势下,战略性、综合性、持续性的城市更新需求逐渐涌现.对于空间容量高度饱和化的城市建成区,"高成本高投资高强度"的拆除重建类更新方式难以为继,应运而生的微更新实践也面临缺乏整体统筹,项目碎片化拼贴难以有效落实城区宏观发展战略,微改造对象和方式单一,缺乏长效动力机制等问题,当前有必要从更高层面审视当前微更新工作痛点难点的根源,寻求系统性解决思路,探索灵活适宜的微更新统筹模式.本研究基于整体性治理理念,从"价值导向——技术手段——统筹策略——动力机制"四方面探讨微更新统筹的价值内涵和方法论,以罗湖区"绣花功夫"式有机更新统筹研究为例,结合罗湖对于"高密度建成区城市更新模式"的五年在地探索经验,分析当前发展阶段下碎片式微更新方式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探讨微更新整体统筹模式的战略意义,提出"全域评估——系统谋划——指导实施"的"三步走"的微更新统筹模式.

    作者:

    沈默予;林辰芳;杨瑞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5. 整体性视角下"非典型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探索——以江浦老城为例

    摘要: 中国城市中尚存在大量"非典型历史城区",由于其不处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定保护范围内,而往往被片面化地纳入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典型区域,其具备潜在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功能价值和发展价值也难以得到挖掘与彰显.通过梳理"整体性"视角下的历史城区保护内涵与方法,结合南京江浦老城的特点来认知非典型历史城区的特有价值,并从"文脉传承、空间修补、功能提升、图则管控"四个方面制定保护与更新的整体性框架与策略,最后总结概括其基本思路.希望能加强对于这类城区的关注与重视,并为其整体保护与永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

    赖文韬;章媛;蒋伶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6.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布局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产业升级和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动能.现有研究对产业簇群的识别与分析在深度与精度上仍有欠缺,对其规模层级的认知也不够深入,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市规划与治理.本文基于POI数据,采用HDBSCAN算法,识别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簇群,结合规模和密度将其划分为核心区、孵化区、扩张区,刻画其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布局策略.结果表明: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呈星状空间形态,并形成了"两心两片多组团"的空间结构.生产型、消费型、公益型文化创意产业在区位、整体空间形态与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在集聚程度与形态上存在差异.各行业的空间集聚分别表现出对交通干道、公共中心、高等院校的依附性,并且因此形成了区位、形态、规模各异的集聚簇群.基于此,从各地区差异化布局、多行业融合化发展、分层级精细化治理三个维度提出布局优化策略.

    作者:

    王佳俊;董锟;彭翀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7. 文化引领下大运河乡村聚落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以大运河天津段为例

    摘要: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大运河(简称为"大运河")历史悠久,蕴含着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是名副其实的"活着的"文化遗产.自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伴随着大运河的保护研究进入了后申遗时代,关于大运河的研究主题逐渐从关注运河与城市之间的滨水景观,拓展到更深层次的大运河文化传承和区域城乡统筹等方面.运河沿岸的乡村聚落文化以及其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物质空间特质,都被视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对大运河乡村聚落进行整体性、完整性、连续性的保护,强化城乡联动,全面实现大运河沿线区域的乡村振兴,成为当下大运河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所以,本文以大运河天津段乡村聚落空间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为例,从文化引领的视角出发,对运河沿岸乡村聚落空间传承利用的原则方法、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作者:

    徐婧;马驰骋;李斌;赵维姗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8. 文化感知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对比研究

    摘要: 在旅游资本介入后,历史文化街区必然会面临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经济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困境.如何在商业化转型过程中提升人们对街区的文化感知成为热议话题.本研究以街区中传统文化感知视角,援引空间生产理论,对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和厦门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前后的空间特征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存在物质空间出现功能转化、社会空间出现主体泛化、文化空间出现变异化等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物质空间层面上,对入驻商业的业态进行控制筛选、控制周边用地的建设开发;在社会空间层面上,坚持以政府作为主导主体、将保护传统文化置于发展目标首位;在文化空间层面上,合理把控新兴文化类型、促进新老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以提升人们对街区内传统文化的感知程度.

    作者:

    董芷彧;肖铭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9.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漳州传统村落及民居空间分异研究

    摘要: 漳州由于其闽粤交界、海陆之间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文化荟萃、商贾云集之地,形成了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的传统村落.目前针对漳州的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多集中在单体民居或某种类型村落的研究,文化景观方面的研究更多是偏向于特征性研究,缺乏对漳州传统村落民居空间分异的系统性处理和文化景观呈现的规律性总结.本文以65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漳州为研究区域,运用ArcGIS建立数据库及空间分析,通过主导因子叠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漳州传统村落及民居的空间分异,并在文化景观视角下形成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区划.以期弥补漳州在传统村落及民居全域层面研究及梳理的空白.

    作者:

    黄诗贤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0.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文化保护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与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并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国土空间规划,即是对全域空间内各类资源条件进行整合并合理使用,让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背景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引导城市的未来发展.文化生态学是对文化现象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进行研究,即文化与环境之间怎样相互影响以实现演替与变迁,并产生对应的空间景观.文章引入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重庆市大足区的文化生态分析,提出以文化公园城市的理念引导,从关键要素管控、文化生态空间格局构建、文化生态廊道网络搭建与功能完善,以及动态管理与意识强化等方面提出文化生态保护与规划策略.

    作者:

    龚楚杰;王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1.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磁器口古镇空间优化研究

    摘要: 中国在快速城镇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量历史古镇得到了商业开发的同时,也出现了文化生态趋同,空间特色丧失的问题.在现阶段全社会倡导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通过梳理古镇的文化生态体系与其中空间发展的关系,达到两者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文化生态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梳理了历史古镇的文化生态体系,并分别从文化学与生态学角度对其空间要素进行总结.选取磁器口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生态结构,环境与资源要素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古镇文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文化发展与空间演进的问题,最后根据文化生态学的相关原则分别从文化生态网络建构,文化生态廊道优化,文化生态斑块管控,文化生态场所重塑四方面提出具体优化策略.

    作者:

    张必成;王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2. 文化—空间—区域层积分析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以舟山市定海古城为例

    摘要: 在历史城镇中重要的历史文化空间与现代城市生活空间往往是共存交织的,传统的历史城镇的保护简单的拆解历史与现代,致使历史保护要求与城市发展需求矛盾不断.城市历史景观的视角关注历史的连续变化,区域的广阔背景,将历史与现代之间建立动态演变的桥梁,借此更加全面的理解历史空间的动态演变关系.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角出发以层积分析的方法构建文化-空间-区域间的历史文化要素保护的机制关系,对历史文化,历史空间和区域环境进行层积分析,关注文化、空间与区域环境的关联性以及历史演进的连续性,并以舟山定海古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文化发展脉络与空间演变特征的动态关联性,从而制定核心文化价值驱动下的空间活化策略,保护和恢复重要历史要素及区域格局环境.相适应的规划策略,以期探寻一种新的认知与保护途径,减弱保护要求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作者:

    王尊;杨培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3. 文化空间营造:顺德乡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

    摘要: 人居环境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顺德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表现为桑基鱼塘与传统水乡聚居模式的现代化转变、传统地域文化从日渐消亡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步确立、乡村"熟人社会"传统治理模式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的治理模式转型.引入"文化空间"理论,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理论内核,并结合文化空间营造下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运行逻辑,阐述顺德乡村人居环境中物质文化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及社会文化空间的发展路径及其特征,通过借鉴"匠人营国"的规划发展思想,从体现绣花功夫的渐进式环境设计、关注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彰显多元统筹的整体思维哲学观、构建共商、共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乡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策略,以期对转型发展背景下美好人居环境的营造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作者:

    梁肇宏;范建红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4. "文化织补"视角下街区文化价值重构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织补"策略的再认知,基于当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笔者以大同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对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价值所存在问题认知基础上,通过对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街区明清时期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分析,以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现存遗产要素及不同时期历史层积为切入点、以历史发展视角,审视街区历史演化历程,揭示街区传承发展基本脉络,挖掘代表不同时代特征的物质载体,完整系统地梳理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演变,从中重识街区所蕴含独特价值特征,并对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文化价值重构.这一探讨及街区历史文化价值梳理研究,旨在最大限度内保留街区历史遗存、记忆空间及传统文化,对于系统、全面认知保护大同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十分必要.

    作者:

    余丹丹;庞书经;支康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5.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青年群体发展困境与村镇振兴思考

    摘要: 中国当下的乡村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潜在威胁以及新形式的变化,且城乡二元对立已成为最大的发展障碍之一,需要正视和严肃对待.除此之外,乡村文化的脱源化现象和青年群体文化与定位上的迷茫也是当下乡村和小城市所面临的一大隐性问题.在大城市的发展扩张压力增大,小城市缺乏发展潜力和吸引力的情况下,将提升乡村文化发展氛围,建立体系化,拥有良好社区建构和群众参与度的运营管理方式作为乡村的核心发展运行战略;给予年轻群体更多自主管理权利,从而把乡村经营主体和受众向青年群体倾斜,从群体心态和文化认同上提升居民对乡村生活的预期和接受度,进而促进村镇振兴.

    作者:

    陶汝聿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6. 文化资本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问题研究——以白塔寺片区更新为例

    摘要: 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增量发展空间几近饱和,存量发展是中国城市继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城市更新是城市存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它不只是指对城市物质环境的提升改善,还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而空间资本化、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逐利性是其重要动力.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中稀缺的存量空间,近年来对其的更新方式往往过于聚焦于冻结式保护,而忽略了街区更新具有内生性以及空间-社会经济的协同性.本文聚焦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资本,以白塔寺地区的更新为例,识别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方式过程中阻碍文化资本实现经济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在当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文化资本开发,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保护其稀有的遗产价值.

    作者:

    万山霖;杨越;李子豪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7. 文化遗产保护中权利博弈问题的研究

    摘要: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开始施行,其中第二编物权及第三编合同的内容分别给非国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利博弈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将文化遗产保护置于公权与私权分析的视角下,从公权与私权冲突的模式出发,探究了文化遗产保护中造成权利博弈的原因,即公私权作用范围的重叠、公权的强势、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以及补偿机制的不足.并且分析了四类典型的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事件,总结出公权与私权博弈中公权逐利、私权失语、私权逐利以及私权反噬这四种冲突形式.最后,提出应明确权力边界、明确公共利益边界、完善补偿机制及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此来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中公权与私权的矛盾,以期在将来的研究中为相关制度建设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作者:

    王格琳;徐梓雅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8. 文化遗产型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研究——以乐山市市中区为例

    摘要: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城市景观格局变得复杂,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发生变化,同样也威胁着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本文基于1996年、2008年和2019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软件对乐山市市中区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时空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空间生态风险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2008年前研究区用地转移呈非农化趋势,城市向北部和西部延伸.2008年后建设用地扩张渐缓,形成以中部为主,东控北延西扩的城市发展格局.1996-2019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逐步增大,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由江西向江东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形态.研究区文化遗产用地多为建设用地包围,生态风险普遍较低,且呈现逐年降低趋势.

    作者:

    曾雅婕;傅红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79. 文化魅力营造视角的都市圈规划策略初探——以重庆为例

    摘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内核,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与积淀.塑造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既是体现城市形象与魅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有效路径,也是提升城市内涵与软实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要素.重庆都市圈致力于建设全国一流文化都市和创意与艺术汇聚之地,将文化功能发展作为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重庆都市圈的文化功能内涵,深入分析其文化功能的圈层化分布特征及公共文化、对外交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问题,学习借鉴日本首都圈的相关经验,从完善圈层化的文化展示与传播体系、经营有魅力的文化设施、布局高品质文化产业集聚区等方面提出了重庆都市圈文化魅力营造策略.

    作者:

    闫晶晶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80. 文脉主义视野下的老城区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乐山为例

    摘要: 老城区保护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面临的难题.目前中国老城区保护与发展聚焦于老城区中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局部区域,对老城区整体空间格局保护关注度较低、力度不够,更新方式以功能植入的观光型旅游为主,对老城区文化脉络研究不足,缺少与老城区密切相关却未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探索.本文以乐山老城区更新规划实践为例,从文脉主义视野切入,从文脉的空间整体性保护、文脉的创新发展、文化的场所精神营造三个层面,采用"建构分层分级为本底的精细化发展思路、打造文脉创新为动力的持续化发展机制、塑造场所精神为内核的在地化社区生活"的规划策略,引导老城活化再生,以期为中国老城区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

    卓想;高黄根;岳波;易君;沈广哲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