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521. 面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碳汇绿地体系研究

    摘要: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提出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承诺.面对近年来不断提升的碳排放要求,同时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本文在研究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和功能体系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东部新区为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管控要求,构建起"氧源绿地-碳源绿地-近源绿地"的城市碳汇绿地体系.对碳汇绿地体系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划指引,形成从生态空间到农业空间到城市建设空间,囊括森林、农田、城市绿地等多种碳汇要素的空间管控指标.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的提供了新思路,并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控下碳汇绿地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作者:

    周天庆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2. 面向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韧性设计策略

    摘要: 传统刚性管控的城市治理方式已然不能适应现代多样化的灾害情景,城市韧性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城市韧性的内涵、特征和作用,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提出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加入韧性设计元素;继而,以韧性理念为指导,以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素与韧性因子的关联框架;其次,讨论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影响下,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选择;而后,从城市开放空间、交通网络、防灾空间、公共政策和公共参与五方面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本文研究实现了韧性理念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素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城市应对潜在灾害风险的能力,有效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

    方雪丽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3.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仙天潜"空间合并发展构想

    摘要: "十四五"时期,构建科学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整合城市群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均衡的新模式,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重大区域战略实施的先决条件.本文在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将仙桃、天门、潜江作为区域共同体考虑,结合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的需求,从产业布局、空间格局、城市风貌三个层面,探讨以仙桃为首的三城合并模式.论文旨在加快大尺度区域整合和城乡融合,形成江汉平原区域布局新形态,打造江汉生态经济带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作者:

    程丽媛;徐俊辉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4.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住房体系建设探索——以东莞市为例

    摘要: 住房,在国民生活中的关联作用巨大,不仅关系到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家庭财富积累,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地方财政运行、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随着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定调"房住不炒",迫切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高质量发展的住房体系.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住房体系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住房体系的经验,以东莞市为例,提出高质量城市住房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朱锦锋;刘洁贞;周永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5.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转型探讨——杭州城市有机更新实践

    摘要: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城镇化中后期,城市建设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本质已进入存量时代,存量用地的更新已成为城市内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发展思路、模式的全面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面向城市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城市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杭州是城市有机更新的先行实践者,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更新体系构建、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创新、空间品质提升、文化传承和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新时期杭州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城中村改造的杭州模式,打造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和"未来社区"等创新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广.本文旨在通过整合杭州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总体特征,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转变思路,为其他城市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经验和启示,积极推动中国城市的转型发展.

    作者:

    于萍萍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6.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探索

    摘要: 实现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村庄规划作为新时期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如何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目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通过村庄规划指引实现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值得重点探讨的科学问题.文章立足于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在深入辨析旅游特色型村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科学探索.提出了"先策划、后规划"的技术路线,结合旅游产品设计完善产业结构、结合旅游项目开发优化空间布局、结合旅游服务需求完善配套设施、结合旅游形象定位强化文化传承、结合旅游品质管控提升人居环境的编制思路.并以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为例,对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进行了案例解读.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各地区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案例借鉴.

    作者:

    李键;陈炉;程潇菁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7. 面向高质量空间治理的社区智慧化数据库构建

    摘要: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作为重要的规划手段,社区生活圈规划改变了以往计划摊派公共服务与空间资源的做法,具有从根本上提高生活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潜力.社区智慧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区有效规划、高效治理与实效服务.本文选取多元要素聚集,变化周期活跃的城市中心区为研究对象,以天津市河东区为研究区,以社区生活圈智慧化建设为发展目标,全面系统地梳理城市中心区社区生活圈建设要素,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对同一地物形成有统一的、准确的、有用的描述.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建筑、配套设施、道路是社区生活圈建设的重要空间要素,形态属性、功能属性是对空间要素的多元属性描述;百度地图POI非独立占地设施是对传统设施数据的有效补充.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的矢量提取技术,可快速、低成本、动态完善规划法定地形图数据的现势性与准确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升规划科学性、有效性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

    孟蕾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8. 韧性与健康理念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研究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是一场考验全球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如何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进一步思考.通过探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中的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理念,总结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空间环境问题,提出了针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四大防灾策略:在城市现有绿地基础上进行识别和补充,加强建设城市绿色风廊,形成空间品质良好的山水空间体系;针对绿色开放空间的功能进行战略留白地规划,提升空间弹性;基于一定社交距离,构建绿色空间中的安全游憩模式;合理布局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建立及时有效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完善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便于城市积极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作者:

    孟凡;刘东云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29. 韧性健康城市视角下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绩效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通过分析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等理念内涵,基于韧性健康城市理念,立足中国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并借鉴国外先进案例,紧紧围绕人口密度、分级诊疗便捷度、步行可达性等空间要素,创新提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从孕灾环境、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三个层次评价服务绩效,并识别服务短板区域.最后,针对中心城区服务绩效问题,提出加强规划管理与社会治理衔接、拓展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概念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标准三条建议.

    作者:

    冯祥源;闫睿;李婧;韩莉莉;张驰;李若帆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0. 韧性城市导向下的医疗体系发展探索——以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为例

    摘要: 目的:分析四川天府新区医疗资源、医疗服务人员、医疗产业以及应急医疗体系建设状况,拟通过提高医疗资源覆盖率、医疗资源能级、医疗产业导入等方式,引领全球医学创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健康集群.为政府卫生规划制定提供参考.以政府主导,五维支撑为导向,提升直管区应急医疗水平,提升城市韧性. 方法:运用"十五分钟公服圈"以及"辐射城乡、珠链结构"对区域21处二级以上公益性医疗机构以及123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布局.结合天府华西医院、成都中医大附属医院、科学城高铁片区分别形成产业联动创新区及智慧医疗小镇.在应急体系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结合新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急系统、医疗机构应急系统、社区防治、交通保障及平疫结合工程提供空间支撑. 结果与结论:现状医疗卫生机构短板凸显,总量不足,资源匮乏.医疗机构服务范围重叠想想比较严重,未来医疗资源应通过空间位置优化配置,满足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医疗产业基础薄弱,应结合在建华西天府医院、中医大附属医院等具备科研能力院校,联动发展,形成医疗产业集群.应急体系利用大型场馆,如西博城、现代五项赛事中心等作为平疫转换工程储备,提升应急水平.

    作者:

    安平;徐子麒;李林娟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1. 韧性城市理论下的河流蓝绿网络构建策略研究——以永定河北京城市段为例

    摘要: 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孕育了周边城镇在经济、商贸、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繁荣发展,在城市更新、用地转型的背景下,以永定河为核心,建立具有韧性的蓝绿网络更有助于提升城市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推进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等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城市韧性理论下,选取永定河城市段河流廊道蓝绿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地调研及大数据分析,总结出现状永定河北京城市段(阜石路至莲石西路)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河流补水及雨季水安全、绿色空间缺失、生态系统退化、景观风貌品质低等问题,从生态与生活两方面提出河流蓝绿网络的构建策略,保障河流的水安全性、水清洁性、水生态性以及水景观性,并结合城市发展总体定位、规划布局及现状历史资源等特征,构建绿色网络,形成兼具安全防护、生态保育、雨水调蓄、休闲娱乐、活力生活等功能的城市河流蓝绿网络.以期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构建可持续的水生态及滨水休闲场所,有效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

    贾绿媛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2. 韧性城市背景下的区域内涝防治规划研究

    摘要: 为有效抵御极端强降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险与灾害,国家在2020年出台的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要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建设韧性城市.中国很多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地上与地下发展不协调、社会经济与安全保障不匹配的问题.提升地区综合防涝能力,打造韧性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当前各地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各地排水防涝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韧性城市的规划目标,分别从"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灰绿结合,系统治理""竖向衔接,空间协调"三个方面提出了韧性城市背景下的区域内涝防治规划思路,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并选取某平原地区典型汇水分区作为案例,从现状调研、现状内涝风险评估、区域内涝防治规划方案以及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区域内涝防治规划编制过程与思路,进一步诠释了韧性的区域内涝防治观点.

    作者:

    张高嫄;郭蓉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3. 韧性城市视角下公共活动中心提升建设与策略

    摘要: 为使公共活动中心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时,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以减少病毒传播、降低城市的灾害损失,本文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研究了韧性城市理论对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建设要点及规划策略的重要指导.首先将文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韧性城市和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辨析,得出韧性城市理论是面对突发卫生事件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公共活动中心韧性,进一步研究对其韧性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对应的韧性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分为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大部分.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对案例中体育馆疫情防控能力现状按上述体系进行评估,并对物质空间作出具体的提升建设指导,对社会空间给出一些规划策略建议与设想.期望对未来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韧性提升、即疫情防控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张瀚文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4. 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摘要: 生态文明和韧性城市是达成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的两大驱动力,其中水生态安全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新都都灌区水生态体系规划为例,在剖析出"快速排放、水空间消逝、水源单一"是生态水文易受损伤和扰动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源蓄流",变水的快速通过为慢速蓄留的规划理念.在规划理念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势导水"、"蓄水节水"、"净水回水"、"消水补水"、"借水还水"五大规划策略,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的综合解决提供了韧性城市规划方法路径.

    作者:

    胡艳妮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5. 韧性社区评价及策略分析——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

    摘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首次将"韧性"提至国家战略高度.社区作为韧性建设的基本单元,提高其韧性水平对于促进社区自保自救和提升整个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型和商品房型住区,从物理、经济、组织、社会等四个维度构建一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得出:单位型住区总体韧性水平低于商品房型住区;单位型住区在物理、经济韧性方面尤为薄弱;两类住区组织韧性水平都有待提高.根据评价结果对社区提出韧性提升策略与建议.旨在客观、全面地反映不同社区韧性现状,为社区韧性规划与更新改造提供依据.

    作者:

    韩颂;曹湘兰;黄羽中;沈丽娜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6. 韧性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路径与策略初探——基于国际多尺度韧性规划实践经验

    摘要: 在世界不确定性事件频发的当下,"韧性"已成为全球应对未来世界的重要战略.国际上对于韧性规划已开展了诸多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在系统梳理"韧性"理念发展与韧性规划实践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多尺度的视角,对荷兰、日本、美国三国各个层级的韧性规划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解读,总结出韧性规划"着力核心要素"、"面向系统提升"和"突出实施落地"的重要特点.结合中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大背景,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体系"的总体框架下,探索提出耦合韧性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与方法,以"五级框架、三类路径、运行保障"三大策略从源头上将韧性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期为新时期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提升提供有益参考与经验借鉴.

    作者:

    杜明阳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7. 韧性视角下地下公共空间评价和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集约土地利用,保障地表生态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全球焦点.本文将探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韧性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本文从空间承载力和空间品质两方面建立地下公共空间韧性评价体系,对北京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配套地下街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地下街具有较强空间承载力,但空间品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可通过引导社会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等手段提升其空间承载力和空间品质,进而提升该空间韧性.

    作者:

    汪梦媛;宋宇琪;冯杰;张又丹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8. 韧性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模式问题探析——以北京白塔寺街区为例

    摘要: 在存量更新时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社会系统,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实践中的各要素重构的过程中,仍将不断动态发展,产生新的变化和不确定事件,并将最终影响更新的实施效益和未来的发展.北京白塔寺街区以"再生计划"为契机正在进行渐进式的城市更新实践,本文以此为样本,分析更新过程中的空间形态、房屋产权等要素重组的模式和机制,从而用韧性视角探析其在构建"新稳态"过程中的"新问题",如部分改造后的空间再次失去活力,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此外,城市更新政策不当导致的快速绅士化,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引发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新冲突.最后本文从社会空间结构重塑、文化的活力重现、"新稳态"下居民交往网络的重构三个层面,探讨了面向未来构建更具韧性的历史街区更新实践模式的反思和应对策略.

    作者:

    李子豪;万山霖;刘雨晗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39. 韧性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市线路新村社区为例

    摘要: 社区韧性因其较强的实践价值成为当今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领域,而社区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日常和应急使用频率最高的户外场所,故公共空间韧性对社区整体韧性水平提升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现实反思的方法从社区公共空间的重要地位和研究进展两个方面来阐述社区公共空间韧性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社区公共空间韧性的特征及要素进行研究梳理,进而从空间冗余性、互通性、多样性和高品质四个维度构建了社区公共空间韧性的评估框架,并对线路新村案例社区从以上四个维度进行公共空间韧性现状问题分析,提出优化公共空间布局、提高公共空间便捷可达、复合公共空间功能及形式以及提高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等社区公共空间韧性提升策略,以期为中国社区韧性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王强;张梦洁;项宏艳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40. 项目规划的实施评价探讨——常州西太湖北岸地区规划与建设十年回眸

    摘要: 对城市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是检讨规划得失、总结调整纠偏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学科体系和提升规划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回顾中国规划实施评价的历程,总结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并运用于常州西太湖北岸地区规划十年建设评价之中.本次实施评价呼应编制框架将分总体评价(发展图景评价)和分项评价具体展开,主要采用"一致性"评价方法,将目前实施结果与规划方案进行比对,比较目前实施结果与规划方案的符合度,同时,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关注目前实施的接受度以及对于后期继续实施的建议,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明确相应应对措施,另外,本次实施评价也作为本规划完整实施过程中的十年"绩效"评价,进而推进本地区后续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作者:

    郑钢涛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