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701. 基于GIS的城市医疗设施布局公平性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为例
摘要: 医疗设施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之一,其布局的公平性、合理性能够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人口集中化等问题.公平性作为公服设施的基本属性,在空间布局层面包括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可用性两层含义.本文以武汉市江岸区各级医疗设施为研究对象,依据武汉市出台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和"30分钟城市医疗服务圈"理念,运用ArcGIS软件对不同等级医疗设施的交通可达性和服务承载力进行分析,进而对医疗设施的布局公平性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江岸区医疗设施分布存在优质医疗设施分布过于集中,基层医疗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并提出调整现状医疗设施布局、增设基层医疗设施配置、构建分级医疗服务圈等一系列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医疗服务设施的公平性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702. 基于GIS的沈阳市主城区医疗设施布局评价研究
摘要: 本次研究利用GIS核密度分析、网络分析,通过爬取沈阳市医疗设施POI点以及构建沈阳市道路网络图作为数据准备,将沈阳市城区医疗设施的现状比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对于医疗设施生活圈覆盖的要求,辨别达标以及非达标小区位置分布,从而对沈阳市主城区医疗设施分布是否合理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医疗设施数量虽然较为充足,但分布相对不均衡,中心城区占比较多,新城以及城区边缘区明显不足.应将城市中心区冗余的医疗资源向城区边缘区转移,同时增加非中心城区医疗设施配置,以达到医疗设施布局合理性,实现沈阳市医疗事业进一步更新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703. 基于GI的城中村防灾防疫基础设施构建研究
摘要: 社区既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灾害或疫情发生后的第一反应单元."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从基础设施层面加强社区防灾能力."新冠"(COVID-19)疫情下,社区作为抗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市城中村社区主要居民为外来务工人员,密度大且流动性高,导致防灾、医疗、卫生、保健和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抗击新冠疫情工作遭遇了重重困难.本研究以上屋社区更新为契机,引入景观生态学视角,基于绿色基础设施(GI)构建平时—灾时—疫时可韧性转换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首先,通过ArcGIS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构建上屋社区GI;其次,基于上屋社区GI,通过网络分析法筛选服务域覆盖范围、可达性、服务人口三个指标适配性最佳的避难空间;再次,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仓储设施及冗余空间等支持系统规划;综合上述三步完成防灾防疫基础设施的网络构建,致力于提高城市整体防灾防疫能力,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公共健康.
提交时间:2021-09-25
704. 基于HUL理念的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方法探讨——以吴航古城为例
摘要: 快速城市化导致历史城镇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城市特色与地方文化遭到威胁.如何将遗产保护纳入整体可持续发展框架当中,是当今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与方法为这种工作提供了基础,并提出采取六个关键步骤来实现历史城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HUL产生的背景、概念及方法,然后结合六个关键步骤,以吴航古城为具体案例,对其保护与复兴工作展开系列研究.首先基于空间层积的划分梳理遗产资源,建立价值体系,然后结合遗产资源的情况,以价值为导向,建立古城保护与发展框架,进而明确古城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最后从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机制与模式.为保护古城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历史环境,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地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实现科学保护与复兴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705. 基于HUL的历史城镇开放空间更新规划研究——以扬州历史城市为例
摘要: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历史城镇受到了遗产资源碎片化、城镇整体山-水-城格局丧失等威胁,同时居民对于城市空间有了更为样化的需求,历史城镇的发展也需要创新的保护与发展方式.因此,本文通过引入近年来城市遗产管理的新方法HUL,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解析,探讨HUL理念对于城市更新规划的指导.HUL指导城镇开放空间更新规划应当以"层积性"与"关联性"的视角进行主要景观特征的识别,而后根据"多元性"的目标进行更新策略的制定,通过对城市景观结构进行保护提升、对于开放空间进行品质打造、对于遗产资源进行串联,以此使得历史城镇重焕新生.最后,通过分析扬州历史城区现有问题,识别出由城-运格局、运河系统、城市秩序构成的关联性景观特征,并以此提出扬州历史城市更新规划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706. 基于IPA法的城市风貌评价研究——以安康市老城区为例
摘要: 传统的城市风貌评价方式多以"自上而下"为主,忽略了在城市风貌延续过程中主要的经历者——城市居民的感受.本文在分解城市风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对城市风貌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确定出安康市老城区城市风貌塑造过程中"继续保持""急需改进""毋须优先""过度重视"的因素,进而针对老城区城市风貌现状特点,进行具体评价研究,确定了城市风貌塑造过程中应以地方文化独特性保持为基础,协调城市发展,做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提交时间:2021-09-25
707. 基于Mask R-CNN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摘要: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辨率高、地物特征信息丰富,传统非监督分类难以满足其快速分类需求的情况,深度学习算法的进展为遥感图像分类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Mask-RCNN网络增加了并行的全卷积分割子网,能同时实现对遥感影像不同用地类型边界的掩膜分割和用地类别的分类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 R-CNN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思想,在深度学习框架下通过多线程迭代训练,将高分2号遥感影像作为训练样本,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要求,提高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精度,为土地利用制图奠定了研究基础.
提交时间:2021-09-25
708. 基于MODIS和VⅡRS数据的杭州建成区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如今,能够及时地获取城市扩张信息对城市化状况的监测和合理的规划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而新一代NPP/VⅡRS夜光数据以其成倍于传统夜光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优势在问世后迅速获得遥感领域的关注.相应的,原本应用于传统DMSP/OLS数据上的研究方法也将逐渐转移至NPP-VⅡRS数据的研究中.本文通过结合NPP-VⅡRS数据和植被覆盖指数生成三类指数(HSI、VANUI和EANTLI指数),并利用固定阈值法提取城市范围并进行相互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类指数在利用新一代夜光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的情况下提取出城市空间准确率高低.通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分析评估各类城市指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HSI指数在直观的视觉效果中表现最佳,VANUI和EANTLI指数在定量的精度评估中对精度提高较为可观,但EANTLI指数本身存在过度夸张城市内部数值分布的事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各类方法处理的植被覆盖指数对调整NPP-VⅡRS数据值起到了提高精度的作用,但提升水平也是相对有限的.
提交时间:2021-09-25
709. 基于POE方法的创新街道空间活化设计研究——以深圳留仙洞万科云城街道空间设计为例
摘要: 在国家大力发展创新产业的背景下,创新空间作为创新产业的空间承载体,对其正确的规划建设引导能够更好地激发创新产出,带动创新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传统POE(Post-occupancy Evaluation:使用后评价)方法和街道设计导则的创新性对接,尝试构建一套创新街道空间的定量化评估体系,从场地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对场地进行空间、交通、商业三个方面的指标考量,最终形成一套针对性的创新街道空间活化设计导则,实现从评价到设计的创新街道空间活化设计.
提交时间:2021-09-25
710. 基于POI大数据分析道路交通对商业活力的影响
摘要: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方兴未艾,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急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交通与空间问题,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往往基于道路展开,同时,居民对城市商业设施的布局和活力的要求也随消费升级水涨船高.在当前信息化、大数据可视化的背景下,本文以南京老城区为例,采集购物设施的POI分布数据,梳理现状城市道路设施的级别及分布情况,运用ArcMap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对两者耦合情况的横向比对,研究不同等级交通道路的分布情况对片区商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一级路网对于地块活力激发作用最强,同时应当注意二级路网的织补,鼓励适当的人车混行同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地块活力.这项研究基于大数据,对当前着眼较少的道路与商业活力的耦合关系作出探讨,以期对当前城市规划的科学化、高效化作出帮助.
提交时间:2021-09-25
711. 基于POI大数据的珠海市住宅与零售商业空间格局及耦合关系研究
摘要: 城市住宅及其价格与区域商服业的空间关联性量化研究有利于协调社会空间格局,优化城市住宅空间结构规划及管理.本研究以珠海市为研究区,选取住宅和各类零售商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为数据源,基于空间核密度及相关性分析法分别研究住宅区位和各类零售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量化表达住宅与空间布局的相关性,并运用地统计方法测算住宅价格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布局的差异特征,进而明确住宅价格与零售商业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最终分析零售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海市住宅与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双中心多极"的分布特征,便利店业态分布与住宅耦合关系最强.(2)便利店业态仍是服务于珠海零售业的主导业态,随着组团的发展,住宅相对集中的外围组团中心宜作为市场超市和大型商业综合体业态选址区域.(3)住宅价格以香洲中心为高点,向外围组团呈现出阶梯式的下降,零售业密度高值区与高价住房区域整体匹配,但零售业核密度低值区域也存在部分高价住宅,反映出珠海城市(副)中心与外围组团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住宅价格的强空间异质性.
提交时间:2021-09-25
712. 基于POI数据的"三生空间"识别与布局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摘要: 近几年来,为实现空间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层面先后出台多项有关三生空间发展要求的相关文件,科学研究三生空间不仅有助于对于当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意义重大.论文以青岛市李沧区、市南区、市北区为例,利用特尔斐法和AHP法对所获取的2010-2019年POI数据进行了分类赋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网格内要素比例的计算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青岛市进行三生空间的识别,并结合青岛实际城市建设情况,在识别基础上对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三类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归纳找到青岛市三生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发现:青岛市三生空间中生活空间规模占主导地位;三类空间均由初始阶段整体十分分散的布局向最终出现局部集聚程度较高的布局发展;三类空间中2010年集聚性较高区域在2019年份通常仍为集聚性较高区域.通过对研究范围一定时间跨度内布局的时空演变分析研究,有助于为后续青岛市所做规划提供依据,从而打造更高品质城市空间.
提交时间:2021-09-25
713. 基于POI数据的上海商业设施空间分布类型研究
摘要: 在全球经济危机和电商经济崛起的双重背景下,实体商业受到冲击,商业设施空间分布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本文以商业设施POI数据为基础,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商业设施空间分布类型展开研究.研究首先确定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商业设施的三层环带结构并基于该结构特征量化了三层环带的具体空间边界.其次,研究通过平均最近邻指数、环带差异化系数和环带特异化系数,得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各类商业设施的作用力类型和环带分布特征.最后,研究基于由商业设施作用力主导类型和商业设施环带空间分布类型构成的二维矩阵,得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商业设施的7个空间分布类型,分别是核心吸引型、核心排斥型、密集吸引型、密集排斥型、边缘吸引型、均质吸引型和均质排斥型.
提交时间:2021-09-25
714. 基于POI数据的东莞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酒店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类型和空间分布能够直观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星级酒店更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探究星级酒店整体空间结构特征,对于优化酒店布局、推动三产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莞市为例,采用高德POI、OSM等网络开源数据,以及经济、人口等传统数据,基于ArcGIS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法(Getis-Ord Gi*)、皮尔森(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东莞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东莞酒店规划和布局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东莞市星级酒店呈现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重点集聚在中心城区、重要功能区和经济发达等区域,与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高度相关;(2)不同等级酒店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高星级酒店重点集聚于人口密集、制造业活跃和交通便利的区域,与会展业分布高度相关;(3)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进出口总额、会展中心数量、写字楼数量对东莞市各镇街星级酒店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常住人口密度、地均产出、路网密度与酒店数量相关性不显著.
提交时间:2021-09-25
715.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便利店网点布局评估研究——以南京市玄武区为例
摘要: 便利店是城市商业活力构成的基本空间单元,进行空间布局评估是优化便利店网点配置的理论前提.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大型商业设施的空间分布,缺乏对便利店等微型商业设施布局服务绩效的探究.在便利店发展持续扩张与业态转型增速的背景下,挖掘便利店业态发展与空间布局的互动机制对优化网点配置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南京市玄武区城市品牌连锁便利店网点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POI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城市功能设施及新兴业态类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核密度估计、泰森多边形等GIS空间分析工具进行整体布局特征识别及供需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业态便利店网络,并从服务饱和度、服务可达性和服务公平性三方面综合评估网点布局的服务绩效.基于以上分析,对城市便利店网络业态分类与空间布局、盲点覆盖与空间正义、多元指标与空间效益的规划思路提出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716.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摘要: 针对城市功能区划分的主观性,提出了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方法体系,研究了成都市"中优"区域的单一功能区和混合功能区的现状分布,并对城市规划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成都市"中优"区域有三分之一的区域为混合功能区,且主要集中于三环以内区域,成都市需要强化土地混合利用的规划指引.
提交时间:2021-09-25
717.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商业空间治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摘要: 城市商业设施的空间集聚与分布特征对城市空间格局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影响,是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基于商业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获取天津市商业空间分布格局,比较不同类型商业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特征,运用Getis-Ord Gi*指数分析法探究商业热点区域.结果表明:①商业设施的核密度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天津市内六区,向外圈层呈等级式扩散的空间发展格局.②显著性热点主要分布在市内六区,周边城区未形成显著性热点片区.③各类商业设施空间表现存在差异,宾馆酒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更加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基于POI数据的天津市商业空间形态研究体现城市空间格局发展与商业经济分布的关联性,并为规划部门对商业设施布局研究提供科学性论证.
提交时间:2021-09-25
718. 基于POI数据的大城市中心区体系演化机制——以19座正副省级城市为例
摘要: 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模式发展,是缓解大城市病,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普遍特征进行解构,是提升多中心空间结构质量的必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19座正副省级城市2008、2014、2018年POI数据,尝试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经济社会指标与中心区体系整体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加系统、完善地认识城市内外部因素对中心区演化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识别出商业商务、文化休闲等功能集聚的公共活动中心,随后对比城市公共活动变化趋势与中心区空间演变的关系.最后,探索公共活动中心总面积、紧凑度等重要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区体系的演化趋势与城市整体公共活动的径向变化有一定的拟合性.就影响因素来说,高密度、产业化的发展导向对于中心区面积拓展起决定性作用.人口、经济规模的提升以及城区范围的扩大,对高密度活动集聚区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高密度集聚区则更多受产业化进程的驱动力影响而形成.根据以上结论,相比于单纯的空间、土地拓展,产业化、差异化的城市发展导向,是促进城市多中心结构更加有效的战略方针.同时应在高密度开发的基础上强化土地的功能混合、集约利用,避免中心区的极化效应加剧.
提交时间:2021-09-25
719. 基于POI数据的杨浦区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 文化设施可以满足居民对艺术、文化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体现了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上海2035规划也指出要以社区生活圈为单位完善活动中心以及图书馆的建设.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均数量、设施覆盖率以及三级服务体系等角度对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评价.通过网页信息爬取获得区域内文化设施的信息,运用GIS手段将文化设施作为离散点,利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各类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并将结果与国际知名全球城市的文化设施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杨浦区各类文化设施种类齐全,但存在分布重心偏移、市级和区级文化设施覆盖率低等问题.最后从空间结构优化、明晰级别分类与引入市场资源三方面讨论了未来文化设施建设的优化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72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