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041. 复合式综合提升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路径初探——以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墟镇为例

    摘要: 旧有"粗放型"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步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存量挖掘"和"内生依托"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城市更新作为当前城市存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强调用综合的、整体性的观念和行动计划来解决城市存量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圳大鹏新区强调保护与发展的双目标,在此要求下,南澳墟镇探索由"拆除重建"向"综合整治"与"拆除重建"相结合的复合式综合提升,以能更好地保护、延续和发展地方历史文脉,强化更新改造在区域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作者:

    张广付;潘春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2. 复杂历史建成环境下"蓝图"到"实景图"的实施机制——以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中国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广州恩宁路永庆坊项目作为广州市26片历史文化街区中第一个进入更新实施的街区项目,其组织运作方式、实施路径与实施机制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本文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应对手段进行详细剖析,梳理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实施路径,建构一种适用于复杂历史建成环境下,中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实施的规划方法和实施机制,为存量时代下的其他类似项目提供范本与经验借鉴.

    作者:

    余倩雯;古美莹;郭萌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3. 复杂山水环境下重庆城镇空间发展研究

    摘要: 重庆市典型的山地城市,本文基于RS和GIS平台,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及其他行业部门参考数据等,查阅历史相关文献,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山水环境特征下重庆城镇空间起源及发展特征,以期对未来城镇体系优化布局及其他山地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结果表明:城镇体系演变呈现先秦时期沿长江、嘉陵江而建,晋南北朝时期向渝东北、渝东南拓展特征;全市城镇建设以丘陵型地貌为主,城市建设最集中高程区间为200-300m,而镇建设布局呈现多元化特征,以低海拔选址为主,集中建设区间为200-400m;城镇形态特征以组团型为主,主城区城市沿四山槽谷区域建设,主城区外主要沿河流两岸展建设,城市形态以带状组团型和紧凑组团型为主.

    作者:

    吴凤敏;郑稚棚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4. 复杂环境下的管线综合规划研究——以广州鹤洞东地铁站为例

    摘要: 针对地铁等地下工程在浅层地下空间开发时面临现状主干管线迁改问题,首先应详细分析地下管线面临的各项复杂条件,对现状管线进行摸查,借助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平台进行三维建模,分析地下空间设计方案与现状地下空间的冲突管线,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道路管线横断面优化,提出管线迁改方案,实现管线综合的优化设计,实现地下管线的精细化管理.

    作者:

    吴娇;范威威;林慧敏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5. 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城市群分类及其空间优化

    摘要: 在新的数据环境下,可以获得包括空间、时间和语义等信息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这使得区域研究从基于模型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选取中国24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城市间空间关系中获取大量数据,以复杂网络的视角建立了区域和国家两级的地理空间模型.分析了网络结构的四个特征性指标,即城市流作用、集聚扩散推动、中心节点引导与整体平衡协调.在对这些指标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六种类型,并给出了每种类型的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结果为理解大数据环境下的地理空间结构,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

    毛磊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6. 外向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型社区规划建设研究——以东莞大朗巷头社区为例

    摘要: 文章从国家社区建设的背景出发,结合东莞市"外向型城市化"的特殊发展历程,总结了东莞社区建设的特殊性.大朗镇巷头社区拥有发达的毛织产业以及数量众多的外来人口,在东莞市属于较为典型的社区,选取其作为产业型社区进行建设研究.根据巷头社区的概况、空间演变、现状特征出发,结合社区需求和发展机遇,从产业、设施、风貌等三个方面提出规划对策,以期为其他的产业型社区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

    唐璇;袁奇峰;钟碧珠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7. 多元主体诉求下乡村公共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扶风县为例

    摘要: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交互作用,使得乡村社会不再是封闭、同质的世界,乡村与外部联系逐渐加强,乡村人口空间重构现象明显,人们对于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和品质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乡村建设主体也逐渐多元化,政府-开发商-村民自21世纪以来,都共同参与到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来.论文从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出发分析乡村公共空间布局问题,总结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研究得出乡村公共空间未来建设应注重政府、开发商以及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展,并提出公共空间功能配置适应村庄需求、空间结构形成系统、空间形态顺应村庄尺度的乡村公共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促进乡村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并对日后的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

    谢庆龙;陈晓键;李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8. 多元动力下都市圈发育特征及规划响应重点——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摘要: 都市圈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从人口、产业、用地的角度对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都市圈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都市圈人口集聚加快并呈现圈层分布,跨城通勤人口流动活跃;同时新的区域产业分工促进功能专业化,核心城市辐射促进服务业集聚;功能格局重构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以人为中心,在区域层面实现高品质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凸显"龙头城市"作用,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功能格局优化;通过高效交通廊道支撑圈层式发展格局;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市圈差异化空间拓展模式并制定对应发展策略.

    作者:

    汤燕良;周祥胜;李成悦;李粼粼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49. 多元密度控制指标与居住环境品质研究

    摘要: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提出要划定生态底线,对城镇开发边界实行刚性管控的背景下,如何在促进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保证居住环境品质及宜居的空间环境是当前城镇开发边界内精细化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居环境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规划控制,对于城市密度控制而言,我国是以容积率为核心构建的,而容积率是建筑物的密度,从"物"的密度到"人"的密度控制存在路径缺失.因此,本文通过从城市空间密度的概念入手,对比多个密度指标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以纽约区划中的密度指标体系为经验参照,探讨密度控制指标体系与居住环境品质的关系,最后提出构建以开敞空间率与居住单元密度为核心的密度控制指标体系的政策建议.

    作者:

    陈璐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0. 多元数据下的开放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 本文以嘉兴市东部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从开放空间适宜性入手,结合大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法,对开放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建立"开放空间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与调整"的思路框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开放空间布局进行模拟,将结果介入传统总体城市设计过程,验证开放数据下传统规划方法的可行性,以数据分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布局提供一定依据和支撑.

    作者:

    倪庆梅;林莉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1. 多元需求视角下异质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市复华老旧小区为例

    摘要: 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由"增量规划"转化为"存量提升"的大背景下,有关城乡居民生活高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策略被广泛应用在社区建设当中.但是,在我国部分历史城市当中居民构成、功能偏好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导致了目前社区环境和功能结构与居民需要发生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的复华老旧小区为例,基于异质性概念的引入,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建立需求要素评价体系,对小区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权重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不同居民群体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多方合作、引入更新单元、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的针对性微更新策略,有效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空间营造的"绣花功夫",同时为我国异质性社区共融更新与治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作者:

    高芷筠;赵志庆;李彦凝;张欢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2. 多学科支撑体系下的首都核心区提升策略浅谈——以两广大街西城段综合提升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 伴随北京新版总规出台,首都核心区面临服务中央、保障民生、功能转型、减量发展等系一列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在功能转型及产业调整等新经济形态背景下,探索更为科学的提升策略体系,精细化提升城市设计品质,是核心区未来发展亟须解决的课题.本文以两广大街西城段综合提升及城市设计为例,以城市历史景观(HUL)、街景计算机识别、手机信令的人群活动分析、大数据产业分析、服务设施POI分析、交通测算及情景模拟等六大技术方法引领,搭建社会学、金融学、经济学、建筑学、交通学等多专业学科成果整合平台,统筹构建减量提质技术支撑体系,并对两广大街西城段进行功能转型、价值挖掘、产业转型、交通测算、在途减量等系统研究,体现"绣花功夫"统筹风貌品质提升.旨在以新总规为纲领,明确技术标准,寻求各利益相关者共识,为新时代首都核心区提升探索新的方向.

    作者:

    秦昆;阎照;赵丹羽;吴纳维;孙福庆;刘羽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3. 多尺度下特大城市职住空间双维度比较与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 职住空间关系的以往研究中往往以单一尺度、静态特征为主,难以有效解释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差异及内在联系特征.文章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以南京市为例,系统性地从静态分布和动态联系两个维度构建城市职住平衡与分离的定量测度框架.在静态分布维度上,通过自足性测度,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测度,空间错位指数测度三大测度指标,从大区(行政分区)、中区(街道)和小区(交通小区)多个尺度比较其空间分布特征.在动态联系维度上,通过通勤距离测度、通勤中心测度与通勤空间测度,利用居民职住时空动态关系,从多尺度分析居民通勤特征,反映不同尺度下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通勤联系现状和问题.研究表明:随着测度尺度的不断缩小,城市内部职住通勤出行量逐渐减少,通勤出行的差异越发显著,主要通勤中心分布呈现多尺度差异.同时南京市单中心结构的特征较为显著,主城区相对发展成熟完善,职住结构均衡;副城发育程度较低,职住空间错位度高,职住结构失衡.

    作者:

    张顺;杨那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4. 多尺度视角下乐山山水人居环境建设

    摘要: 结合山水因素的城市设计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城市规划的重要思想,注重"天人合一、环境实用".乐山是一座典型以山水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来特殊的山水条件孕育着乐山古城的发展.本文从多尺度视角出发,运用历史文献与地图数据调查法,研究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尺度下山水元素与乐山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关系,总结其城市营建的经验和智慧,对现代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的山水意向保护提出建议及策略,为当代山水城市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及依据.

    作者:

    王靖雯;唐由海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5. 多尺度视角的城市通风廊道研究——以珠海市为例

    摘要: 城市通风廊道是提升城市通透性,改善城市局部通风条件,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规划通风廊道格局、明确控制要求已成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的重要工作.城市地形地貌及建筑布局状况对不同尺度下城市区域热环境状况有重要影响,通风廊道划定需从城市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出发进行研究划定.本研究以珠海市为例,借助遥感反演技术与ENVI、ArcGIS等软件,运用辐射传输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地表热环境采用"城市-片区-住宅"多尺度分析的研究思路对城市风廊开展研究.城市尺度,反演城市热环境现状,识别城市通风廊道作用空间与补偿空间,划定城市通风廊道;片区尺度,进一步对城市热岛情况进行细分,分析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与区域热岛状况的关联情况,对区域远期规划提出指导意见;住宅尺度,研究不同建设强度的城中村及高层住宅小区热岛情况,对建筑分布影响区域热岛情况进行分析,对未来城市规划中住宅建设强度及建筑布局提出建议.通过对城市多尺度的热环境研究,本文提出珠海市"三横三纵"六条通风廊道的构想与城市设计的管控要求,以期能对未来城市热岛状况改善,城市热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为其他滨海丘陵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提供借鉴.

    作者:

    袁宇恒;杨峥屏;钟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6. 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原则下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福建莆禧古城为例

    摘要: 在当前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发展呈现新趋势,但传统村落的保护机制还存在规划主体单一、治理路径混乱、村民基本生活问题得不到有效关注等问题.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莆禧古城保护规划为例,通过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原则在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村庄文化旅游产业的建立、民居所有权的分配等方面中的应用,探索此原则中的规划编制主体、实施主体以及具体建设路径,希望能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

    许方;刘玥;于海漪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7. 多方需求矛盾协调导向下乡村空间管制的划定逻辑研究

    摘要: 乡村振兴等系列战略的深入开展和《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文件的下发为乡村建设提供充分条件.但当下研究缺少将乡村作为独立单元探讨乡村空间管制边界的需求和划定逻辑.因而本文提取乡村空间管制边界形成的多方主体,并从其各自要求出发进行三种导向辨析:一是以国家和地方政策要求为主体的需求导向,二是以村民诉求为主体的需求导向,三是以规划落地为主体的需求导向.以此为基础,提炼乡村空间管制的划定逻辑:首先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则,其次综合利用"多规合一""双评价"等成果形成初步空间管制边界,再次审核初步空间管制边界中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并形成村民诉求反馈机制进一步修正和完成乡村空间管制边界的划定.

    作者:

    郑天铭;张旻薇;刘合林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8. 多源数据下商业设施热点分析及活力度评测——以厦门岛为例

    摘要: 城市商业的服务功能对于支撑城市的正常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商业设施作为城市商业活动的载体,其空间布局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服务功能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商业设施空间的布局及其使用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大数据的兴起,为商业设施的研究增加了更为准确的手段和方法.本研究以厦门岛为例,基于POI数据、宜出行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商业设施进行热点分析并完成其活力度评测.研究发现厦门岛商业设施热点呈现多个集聚中心,商业设施热点沿交通干道、快速交通站点沿线分布明显;厦门岛平均活力度呈现"中心活力带+多片区集聚"的特征,边缘区域活力度不高,呈现中心向四周减弱的态势;通过二者对比分析,发现厦门岛分布密度较高的商业设施热点空间与厦门岛人群活力度基本匹配,但商业设施热点空间周边和一些生活片区人群活力度较高,商业设施空间集聚度却较低,存在商业设施配置不足的情况.

    作者:

    黄一琦;许俊萍;高琪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59. 多源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双修"规划实践——以廊坊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城市病"治理,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工作要求,以改善快速城镇化导致的历史欠账、粗放发展等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三亚市、徐州市和景德镇市等地的城市双修经验可以看出,每个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主要问题和自身特色不同,所制定的城市双修规划策略也有所差异.多源数据为多维度、系统全面的城市诊断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研究方法体系,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规划提供有效路径.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城市问题诊断,可以同时获取政府和公众对城市发展的诉求,增加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本文以廊坊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诊断学思维,运用多源数据,包括110警情数据、市长热线、微信调查问卷等,为城市双修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常规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找准廊坊市居民最迫切的诉求,并以问题为导向,用"针灸式"的治理方式,提出包括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社会修补的规划策略,建立了项目库和城市双修实施动态监测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高品质的建设发展.

    作者:

    吴虑;韩胜发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60. 多源数据支持下的社区空间品质提升设计实践

    摘要: 本文以2019年国际联合数字城市设计周竞赛获奖方案为依托,从设计理念、技术框架、规划策略等方面说明多源大数据支撑城市设计与社区更新的途径.首先,分析阅江楼片区现状特征与整体问题,提出"社交生活圈"的规划概念.利用多源大数据分析社区居民活动的时空特征,为社交生活圈的路径提供了直接依据.然后,以空间品质提升的设计理念为主导,在大数据与传统分析方法结合下进行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规划,包括社区医院、社区公园、小学校园等节点设计.最后,提出了新信息技术未来在旧城更新中进一步应用的方向.方案探索了以规划设计理念先导、多源数据分析验证;大数据与传统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支持方案生成与推进的城市设计方法途径.

    作者:

    李宇阳;王安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