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981. 北京居住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配置标准发展历程回溯与研究

    摘要: 自1985年北京市首次制定关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以来,已先后于1994年、2002年、2006年和2015年进行过四次修订.历版设施标准在配置方法、设施分级、设施分类和配置标准上既有延续,又有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本文回溯历版设施标准的发展历程并总结演变特征,分析现行设施标准的特点,讨论未来的改进方向,认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应加强对需求的弹性响应,提高功能兼容和符合利用,促进与需求结构的精准匹配.

    作者:

    张晨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2. 路径空间对居民步行活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2019年4-6月对300名南京居民的GPS跟踪数据,阐述了居民步行出行的路径空间特征及出行活跃度,利用多元线性模型探究了路径空间步行性对居民不同目的步行活跃度的影响机制.本文将居民步行出行按照出行目的分为必须型、维持型、休闲型,研究发现,不同出行目的下的步行活跃程度其所相关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个体经济社会属性从多方面对步行出行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城市用地性质对于居民的步行出行活跃度呈现出不一致的影响;步行出行活跃度会受到出…查看全部>>

    作者:

    眭芷琪;何格;肖越;何仲禹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3. 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再思考

    摘要: 我国城市存在生态环境恶化、居住环境恶劣和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有了更高向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有效路径,其中构建公园城市绿地系统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因此公园城市理念下如何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值得重新思考.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纽约的公园城市建设情况,分析得其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绿地空间分布公平和绿道覆盖面广、景观丰富的特…查看全部>>

    作者:

    张嘉慧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4. 公园城市理念下对城市公园公共价值的再思考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提出的"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城市公园建设思路带来了改变.公园城市理念表面上看是公园与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融合,其背后的公共价值也有着本质转变.与之前的建设模式与理念相比,公园城市中的公园更具有城市属性,对其公共价值的研究也不能局限于公园本身,而应当增加时间、空间和管理维度.本文从公园城市理念产生的背景入手,介绍了公园与城市的关系演变,引入公共价值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公园公共价值评价体系的问题,并提出了从短期-长期…查看全部>>

    作者:

    窦寅;张尚武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5. 公园城市下口袋公园研究——以深圳市城中村为例

    摘要: 目前深圳对社区公园建设研究较多,对城中村的公共空间关注较少,但现有城中村居民对休闲娱乐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共空间的缺失问题亟待解决.口袋公园是为缓解中心区城市用地紧张、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兴起的.城市口袋公园是为适应城市土地面积日益紧张而出现的理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城市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因此建设口袋公园是解决城中村公共空间问题的最佳方法.国内外口袋公园研究的角度大多是建立在对其概念、特点、分类和功…查看全部>>

    作者:

    常新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6. 区域性灾害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安全性思考

    摘要: 本文着眼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域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众多安全性挑战,通过对区域所面临的灾害类型进行梳理,总结现代区域灾害的特征.基于当前社会面临重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传播灾害,收集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2月4日患病率,人口迁出流动,城市化,社会生态等相关数据,以省为研究的空间单元,初步探讨了区域城市层面相关因素对患病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影响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截至2月3日,新型冠状…查看全部>>

    作者:

    仲昭成;陈弘正;王晓彬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7. 英国近现代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 洪水灾害是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风险管理成为目前应对洪水问题的重要手段.英国的洪水管理体系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发展,其中的演变经验值得思考.本文主要以央地关系、水务与规划机构协调两个方面为发展脉络,梳理出英国洪水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是从"洪水灾害防御体系"发展到"洪水灾害管理体系",又最终完善为"洪水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将英国洪水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当前洪水管理的形势相比较,得出建议:在理念上应基于中国优势将重心下移至…查看全部>>

    作者:

    叶志聪;陈轶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8. 人居环境安全视角下生活圈韧性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冲击了人们的城市和人民,生活、社会、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不稳定的生活圈环境也引发了对人居环境安全的思考.生活圈作为城市最广泛的基本组成单元,要肩负预防灾害,对抗灾害,灾后恢复的任务,如何在灾害常态化背景下,提升生活圈韧性,创造安全,稳定,韧性的人居环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生活圈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生活圈的韧性是城市韧性的基础,生活圈的韧性决定了人民的安全性,幸福感,经济稳定性和可…查看全部>>

    作者:

    王常年

    提交时间:2021-09-25

  • 989. 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

    摘要: 本文将2020年新春,以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多方位分析疫情给城市、国家、国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方面的短板和韧性城市建设中的空缺;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重点和难点;提出建立国家-省(城市群)-市县-乡(社区)四个层级的疫情防控体系,为完善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探索探索;并建议尽快编制相关导则来指导和落实疫情防控规划.

    作者:

    金锋淑;李岩;孔庆熔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0. 韧性城市视角下海岸带地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以深圳市小梅沙海岸带地区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岸带凭借其天然景观特质往往成为大众旅游的热点区域,海岸带景观开发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然而,我国在海岸带开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偏重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致使海岸带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失去抵御自然灾害的弹性适应力.韧性城市设计理论发展已日趋成熟,其"适应"和"利用"灾害的理念能为我国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以深圳小梅沙海岸带地区设计项…查看全部>>

    作者:

    何刚;杨铭;韦易伶;魏诗梦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1. 韧性城市下的城市水安全体系构建——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恶劣天气的不断频发,城市安全受到不断冲击,对城市危机应急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城市面临的未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加,基于此韧性城市理念油然而生.韧性城市成为新兴的城市研究热点,虽然韧性城市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但在城市发展中应用相对较少,而城市水安全作为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也越发受到重视,城市水安全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恶劣天气下的应灾能力.本文中基于鄞州区案例,提出应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护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需转变传统思维,通过明…查看全部>>

    作者:

    竺焕栋;应晓琴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2. 韧性理念下海岛城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初探

    摘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漫延,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被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增强人类聚居环境的"免疫力",提高应对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编制为契机,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基于"韧性"理念,探讨通过医疗服务体系"补短板",基础医疗资源投放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措施来提升城市韧性.总结实践经验,韧性理念下的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厘…查看全部>>

    作者:

    脱斌锋;贺建雄;潘龙;苏亮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3. 韧性理念下宁波东钱湖会展新城规划策略探索

    摘要: 宁波东钱湖会展新城片区位于东钱湖泄滞洪区域,随着东钱湖区域定位提升为宁波市的"副中心、城中湖、主战场",城市开发与生态水利安全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应对洪涝灾害的韧性提升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对韧性理念的解析,结合宁波传统水乡韧性机制的分析,以恢复力、适应力、变革力三力机制为韧性构建的核心框架,从整体生态格局、多元功能复合、设施体系协同等方面提出宁波东钱湖会展新城韧性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面临洪涝灾害地区的规划实践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作者:

    胡佳瑞;包恺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4. 韧性视角下雨洪管理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摘要: 随着气候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雨洪灾害挑战,建设雨洪韧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与风险治理领域的热点议题.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各具特色的雨洪韧性管理理念和体系.本文在深入解析我国雨洪管理现状及存在困境的基础上,从生态、工程和社会韧性三个层面,分类梳理和总结美国、英国等先发国家的雨洪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可通过加强风险防患、提升技术支持、完善机制保障和促进公众参与等手段,构建具有良好的抵抗、…查看全部>>

    作者:

    魏依柯;曹丹;徐若萱;陈前虎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5. 日本城市更新安全规划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当前中国已经由"乡村中国"进入了"城市中国","城市更新"成为空间发展与治理的关键词,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逐渐增多,城市面临的公共安全事件数量和类型多,确保城市安全设施落地并发挥功能愈发重要.政府组织编制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存在可实施性不强,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不清,防灾设施由总体规划向详细规划传导机制缺失等问题.如何结合城市更新的项目,落实防灾设施,形成综合防灾网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更新起步较…查看全部>>

    作者:

    刘荆;邹亮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6. 山地城市韧性规划相关策略探讨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韧性"这一从物理学中引入的概念逐渐被提升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其旨在通过社会、经济、体制、机制、工程等领域的多学科融合、多部门协作构建城市的"韧性",从而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外在特征,本文针对山地城市的特点,从韧性城市的要求和内涵探讨山地城市的相关防灾规划技术策略.并以我国西部某山地城市新区为例,从新区城市用地精细化选择、城市用地场地竖向控制、道路竖向控制等多维度探…查看全部>>

    作者:

    刘敏;李炳帆;徐鹏程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7. 山地城市竖向及雨水排水系统规划策略探究

    摘要: 雨水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山地城市坡度大,产流汇流速度快,外围山洪可在短时间内到达城市建成区,会对城市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现状均为非建设用地的山地城市规划中,为了避免开发建设后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场地竖向规划和雨水排水系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鹿寨高新区江北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结合对现状用地、地形、水文等生态因子的分析以及开发模式的确定,探究了山地待开发城市竖向及雨水排水系统的…查看全部>>

    作者:

    贺辉;曹静;储旭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8. 社区防疫:新加坡基层卫生设施规划经验与启示

    摘要: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疫情防控成为年度热点议题.本研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首先回顾了公共卫生体系与规划的结合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外公共卫生设施规划实践的特点,认为我国现状医疗设施规划存在分布不均、基层乏力等问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对被动.新加坡医疗体系发达,社区防疫准备充分,能够迅速启动大量基层防范诊所作为防控"前哨站点",避免恐慌性的医疗资源挤兑,在本次疫情中不仅做到了病患应收尽收,还保障了医疗系统正常运转.本研究从新加…查看全部>>

    作者:

    邹佳雯;刘云亚;韩文超

    提交时间:2021-09-25

  • 99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公共空间的防与控规划思考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跨区域性、公众性、危害性、紧急性、隐匿性及动态性等特征,会对公共健康安全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良好的、可信赖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健康的缓冲点,更是应急和救助的生命线.本文从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出发,分析疫情时期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以应对平疫需求的"防"和"控"为目标导向,借助日本和西班牙的案例经验,通过规划层面的建立公共空间体系、整合零散用地、疏通街巷网络、空间置换等技术性措施;及管理层面的制定预案、全民参与、资源整…查看全部>>

    作者:

    熊安昕

    提交时间:2021-09-25

  • 1000. 适合空间隔离防灾的城市免疫空间模型初探

    摘要: 随着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在当今风险型社会时代下,城市面临的主要灾害不仅包括单一的自然类灾害,许多诸如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类型的灾害变得日益尖锐,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手段在城市灾害治理方面难以为继,需要通过新的城市灾害治理模式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复杂性问题.本文通过对疫情空间隔离防灾期间暴露的城市脆弱问题进行反思…查看全部>>

    作者:

    孟羲;苏腾

    提交时间:2021-09-25